Ⅰ 山東聊城經濟發展如何
基本概況
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代表中國商業文明的京杭大運河和代表農業文明的黃河在此交匯,貫穿中國南北的京九鐵路和連接祖國東西的膠濟邯鐵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黃金大十字」。聊城不僅起著輻射和帶動魯西經濟發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與山西、河北等內陸省份進行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東部沿海的先進技術,還可利用東部省份的豐富資源,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
聊城市位於北緯35°47』~37°02』和東經115°16』~116°32』之間,南北直距138公里,東西直距114公里。總面積8715平方公里,總人口557.52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40人。其中,少數民族38個,約有6.73萬人。市境地處黃河沖擊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耕地面積553183公頃,人均耕地面積1.49畝。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半乾燥大陸性氣候。氣候適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時數在2463~2741小時之間,無霜期200天左右。聊城市轄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東昌府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省轄市臨清市,下轄126個鄉、鎮、辦事處,6516個村委會。2001年末,全市企業單位1219個,事業單位1481個,機關單位1010個,全部單位在崗職工人數為325020人。
聊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市境發現了距今約六七千年的8座龍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秦漢時期,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銅、鐵、鋁是主要生產工具,利用水井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豪富之家乘車馬出行,銅鏡、熏爐成為必需品,能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培養了不少名士武將;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自然災害較多,其間局部統一的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事業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隋大業4年(公元608年),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當時臨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唐代是市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時期,尤其是教育事業發達,造就了許多名人;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1)間曾數次興工開復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今之東昌府區)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戶」、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市境商貿昌盛,農業、紡織業、印刷業、筆業、工藝品生產業、磚窯業、食品業、造船業、漕運業發達。民國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會會員秘密組織民眾進行革新。民國時期,聊城是魯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國初,有棉業研究所、講習所、實驗廠,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車運輸公司、電燈公司、銀行、織布廠、醫院、官立中學堂、師范學校等。民國中後期,由於軍閥混戰、日軍入侵,農工商各業遭受極大破壞。1937年「七七事變」後,聊城成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裝6萬餘人,與日軍作戰80餘次,保衛收復了大片國土,聊城人民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解放戰爭時期,聊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方基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強渡黃河之際,市境有3.7萬人參軍入伍;在淮海戰役、渡江南下作戰中,境內民眾組織運輸隊、擔架隊全力支援解放軍作戰,為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聊城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旅遊業成為新興產業。聊城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蔬菜、果品、畜禽生產基地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麥、鴨梨、圓鈴大棗、香瓜、小尾寒羊、魯西黃牛等名優稀特產品馳名中外,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食用菌栽培面積居全國首位,久負盛名的冠縣鴨梨種植面積達60萬畝,為全國之最,肉牛年出欄100多萬頭,肉雞年出欄500多萬只。水利資源充足,境內有徒駭河、馬頰河、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加之位於黃河位山灌區上游,水利條件十分優越。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總量為454.86億立方米,過境黃河水資源420.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9.51億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氣、石灰石、石膏、鐵等地下礦藏豐富。地熱資源尚待開發。生物資源種類繁多,糧食作物品種500多個,經濟作物品種107個,蔬菜品種600多個,葯材品種61個,林木果樹品種225個,花卉品種146個,飼養動物品種95個。聊城是山東省交通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京九鐵路、邯濟鐵路、濟館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聊城鐵路編組站是京九線上的4大編組站之一。從聊城出發,1小時到達濟南空港,4小時到達青島海港,4個半小時即可到達北京。 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實現了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網路立體化的現代化電信網路。聊城還開通了計算機互聯網和多媒體通訊網路。「聊城信息港」是中國公眾多媒體信息網的一部分,它與國外信息網相連,實現了與世界資源共享。 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名勝古跡2700多處,有旅遊開發價值的景觀有470多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保護單位15處,特別是聊城城區獨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
聊城經濟發展迅速、百業俱興。2007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39.45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38.8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91.9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08.66億元,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為29.5∶43.5∶27.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5312元。 工農業總產值573.47億元。 實有耕地面積553183公頃,農業人口人均佔有耕地1.84畝,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3.01億元,糧食產量423.87萬噸,棉花產量8.47萬噸,油料產量27.70萬噸,水果產量34.99萬噸,蔬菜產量743.66萬噸,肉類總產量39.20萬噸,禽蛋產量30.10萬噸,大生畜年末存欄150.55萬頭,水產品產量39.08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353元,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92元。 全部工業總產值453.4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3.40億元。全市工業企業1301個,大中型工業企業102個(國有工業企業53個),小型企業260個。國有工業企業87個、總產值965123萬元,集體工業企業57個、總產值299471萬元,股份合作工業企業12個、總產值114154萬元,股份制工業企業84個、總產值1026504萬元。外商及港澳台工業企業16個、總產值130033萬元,中央工業企業1個、總產值9577萬元,省屬工業企業2個、總產值52438萬元。 出口總額1262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8.1%,進口總額4527萬美元、比上年減少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3.37億元、比上年增長19.9%; 實際利用外資額366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5.3%。公路客運量1779萬人,公路貨運量881萬噸,電信業務總量126862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5218萬元。
Ⅱ 山東聊城的經濟發展情況如何
聊城歷史到是有的,文物,旅遊到是有地方去。不過說到經濟發展,就要比山東東面沿海的城市差了很多,山東,你也知道的,兩極分化嚴重,靠海的經濟發展很快,國家扶持,外商也多,但是越往西越不好,人文也不如沿海的開放現代。你要做點小買賣還是可以去的,你要開個廠子什麼的都可以,但是要搞第三產業,那就有點費勁了。
Ⅲ 山東聊城怎麼樣
山東聊城是一個悠久地歷史名城,其經濟的發展主要靠製造(中通股份)運輸(聊城交運)及八縣市的地方經濟。
聊城是一個地級市,經濟發展主要靠工業、農業、和旅遊業吧,大體上這樣說。
聊城有水都之美為名,,四處是水,是個不錯的地方
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半乾燥大陸性氣候。氣候適宜,光照充足
聊城也稱「鳳凰城」,因為聊城古城池位置和布局狀若鳳凰,故素有「鳳凰城」之稱。對此,還有一個傳說
---------總之,很不錯的地方
Ⅳ 山東聊城怎麼樣經濟和環境等方面。
1、經濟方面
生產總值平穩增長。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516億元,同比增長9.4%,高於山東省全省0.7個百分點。
財稅收入平穩增長。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56.2億元,同比增長15.2%,高於山東省全省5個百分點,增幅居山東省全省第2位。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82元,同比增長8.8%,高於山東省全省0.1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11232元,同比增長11.4%,高於山東省全省0.2個百分點。
2、環境方面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市成為山東省全省空氣質量綜合改善幅度最大、獲得生態補償資金最多的市,獲得生態補償金2401萬元;
成功入選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是山東省全省唯一入選的城市。
補充:
聊城市地處山東省西部,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中、華北三大區域交界處。全市總面積8715平方公里,轄 8個縣(市、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個旅遊度假區。136個鄉(鎮、街道),5782個村(社區)。
Ⅳ 聊城是幾線城市 有說三線的也有說四線的 貌似3.5線。。。我感覺聊城比較適合居住 比濟南好多了 還有個湖
嗯,基本上介於3-4線之間。你的感覺很准。
一線城市
一線強
香港 (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 北京 上海 (一個政治文化中心,一個經濟中心)
一線中 廣州 深圳(南粵雙雄,實力旗鼓相當) 台北 高雄 (台灣兩大戰略核心城市) 一線弱 澳門(特別行政區、世界著名賭城)
二線城市
二線強 南京 杭州(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會) 武漢 沈陽 西安 成都 (都屬於區域中心城市) 重慶 天津(直轄市) 青島 大連 寧波(三個經濟發達的計劃單列市) 蘇州 無錫(最發達的兩個地級市)
二線中 濟南 哈爾濱 長春(剩下的三個副省級城市) 廈門(計劃單列市、規模小所以只能是二線中) 佛山 東莞(兩個製造業經濟強市) 合肥 鄭州 長沙 福州 (經濟發展較好的四個非副省級省會城市) 烏魯木齊 昆明(國家重點發展的邊疆國際化城市) 二線弱 石家莊 蘭州 南昌 貴陽 南寧 太原 呼和浩特(七個實力相當的省會城市) 煙台(環渤海重要港口、經濟強市) 常州(老牌發達城市) 唐山(環渤海重工業大城市)
准二線 泉州(閩南經濟中心城市) 包頭(重工業大城市) 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南通(新興的經濟強市) 邯鄲(鋼鐵及棉紡 工業城市) 溫州(重要的經濟城市)
三線城市
三線強 銀川 西寧 海口 揚州 洛陽 濰坊 淄博 紹興 台州 大慶 鞍山 中山 珠海 汕頭 泰安 吉林 柳州
三線中 拉薩 保定 秦皇島 滄州 鄂爾多斯 東營 威海 臨沂 濟寧 德州 濱州 湖州 嘉興 金華 泰州 鎮江 鹽城 桂林 惠州 湛江 江門 茂名 株洲 岳陽 衡陽 寶雞 咸陽 宜昌 襄陽 開封 許昌 平頂山 贛州 九江 蕪湖 綿陽 齊齊哈爾 牡丹江 撫順
三線弱 本溪 丹東 遼陽 錦州 營口 葫蘆島 承德 邢台 張家口 連雲港 大同 榆林 延安 天水 克拉瑪依 喀什 石河子 南陽 濮陽 安陽 焦作 新鄉 棗庄 日照 聊城 蚌埠 淮南 馬鞍山 淮安 麗水 衢州 荊州 宿遷 安慶 景德鎮 新余 湘潭 常德 郴州 漳州 清遠 揭陽 梅州 肇慶 玉林 北海 德陽 宜賓 遵義 大理
四線城市
剩餘的所有城市.
我是山東淄博的,聊城在山東屬於山東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但正因為工業少所以環境應該會好些,淄博屬於重工業城市,有個齊魯石化,環境質量相當差。
Ⅵ 山東聊城莘縣發展水平怎麼樣
莘縣2020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24.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0.09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36.11億元,同比增長4%;第三產業增加值117.84億元,同比增長3.1%。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4.10億元,比上年增長7.22%。糧食生產喜獲豐收。糧食種植面積172.26萬畝,比上年增加0.21萬畝;單產459.99公斤/畝,較上年增長11.62公斤/畝;總產量79.24萬噸,較上年增長2.1萬噸。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69.71億元,同比增長1.48%;產銷率保持較高水平,達到96.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完成30.5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電力燃氣水供應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5%。
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17.84億元,同比增長3.1%;佔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6%,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全縣網路零售額達到10.72億元,同比增長216%。
財政及居民收入說明
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81億元,比上年增長13.66%;其中稅收收入8.35億元,增長5.22%。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4.17億元,增長18.76%。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0元,比上年增長4.7%,增速居全市第2位;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07元,增長3.1%,增速居全市第3位。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5元,增長6.6%,增速居全市第1位;居民人均現住房建築面積39.9平方米,其中城鎮、農村居民分別為43.4平方米和37.6平方米。
以上內容參考 莘縣人民政府—2020年莘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Ⅶ 聊城和濰坊相對的哪個更繁榮一點
這兩個城市應該不在一個級別。濰坊的經濟總量遠大於聊城,而且濰坊市是沿海城市,有濱海經濟開發區,這點聊城更比不了。
濰坊這幾年發展迅速,在山東現在能排到前五名,未來發展形式不錯,應該能超過淄博,和煙台還是有差距的.
從消費數據來看,濰坊的消費水平比較低,相比濟南和青島,這兩個城市都適合定居,也適合工作。雖然比青島工資低,但是工資低,用工成本低,適合創業,兩個城市對比來看哪個更適合,有的南方人去山東定居,例如有的廣東人去濰坊定居,其實濰坊是一個不錯的城市,商場林立,商業化范圍在山東省的地級市來看算是不錯的。甚至比青島和濟南商業化程度高一些,當然這是從按比例角度來講。
濰坊的房子比煙台便宜,可能是濰坊的用地供給比較多的緣故,煙台大部分都是山,好多的樓盤都將在山上,因為土地供給比較緊張,所以說比濰坊的房價高,從房價和消費來看,濰坊比煙台更適合定居和發展。
但是從氣候條件看,煙台的氣候除了冬天之外,其他的季節都相當不錯。而且沒有霧霾,這一點濰坊不能比的。
煙台和濰坊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物產豐富。濰坊的水果特別是紅富士蘋果,萊陽梨都不錯,濰坊的蔬菜非常多,當然水果也有。
從教育上來看,煙台和濰坊的教育都差不多。有些人反映濰坊的教育從高考進線率來看,比煙台好,但是煙台的高考狀元多一些,這是別人的了解的一些情況。
煙台的平原相對比較少,濰坊的平原相對比較多,這種情況下,如果選擇農業創業的話,濰坊這是不錯的選擇,濰坊的青州又是蔬菜之鄉,選擇種植業或者農業,在濰坊發展是最好的選擇,濰坊的農業不僅在山東,在全國也是很有名氣的。特別是發展一些農業旅遊項目產業還是可以的,當然煙台也不錯,只是煙台土地比濰坊要貴一些,如果說在山上或者丘陵上做一些旅遊項目也是不錯的。如果做外貿的話,煙台比濰坊要好一些,畢竟是沿海城市。所以說,如果考慮到消費,要選擇濰坊,如果考慮到周圍的生活環境好一些,選擇煙台。
當然除了濰坊煙台,青島的郊區還是不錯的,本人不太看好青島的市區,太嘈雜,規劃太亂。濰坊有一個好處,就是濰坊的縣級市相對來說比較發達,煙台的縣級市也不錯,當然除了龍口之外,其他的縣級市發展相對弱。
從城市環境來看,濰坊的規劃相比煙台來看,要有秩序,有規律。煙台的規劃由於地形所致導致規劃不是很合理。從干凈程度上,腳都來講,兩個城市都非常干凈,一個靠海,一個雖然是內陸,但是衛生程度還是不錯的。
Ⅷ 聊城經濟
千萬別信那些官方的大好喜功的報道,總是說聊城經濟發展邁出一大步,蒸蒸日上。其實我們老百姓眼睛很明亮,聊城經濟在全省排倒第三。聊城經濟是農工業發展為主,你說的有關機械製造業類企業在聊城不少,這話不假,有陽谷光纜等等什麼的。大部分機械廠在鳳凰工業園,嘉明工業園和開發區。也有聞名世界的東阿阿膠廠等葯廠。我們也承認,聊城這幾年旅遊發展做得也不錯,房產很興隆。環境是很不錯,但是生活總是很單調。總的來說,聊城像溫飽了幾年的農民。
Ⅸ 聊城這個城市怎麼樣啊
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代表中國商業文明的京杭大運河和代表農業文明的黃河在此交匯,貫穿中國南北的京九鐵路和連接祖國東西的膠濟邯鐵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黃金大十字」。 聊城不僅起著輻射和帶動魯西經濟發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與山西、河北等內陸省份進行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東部沿海的先進技術,還可利用東部省份的豐富資源,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
聊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市境發現了距今約六七千年的100座龍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秦漢時期,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銅、鐵、鋁是主要生產工具,利用水井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豪富之家乘車馬出行,銅鏡、熏爐成為必需品,能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培養了不少名士武將;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自然災害較多,其間局部統一的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事業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隋大業4年(公元608年),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當時臨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唐代是市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時期,尤其是教育事業發達,造就了許多名人;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明朝資政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東阿文定公於慎行於萬曆七年所寫的《東昌府城重修碑》,有「萬貨輻輳,江北一都會」、「漕輓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等名句,至今被竟相傳引。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5)間曾數次興工開復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今之東昌府區)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戶」、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市境商貿昌盛,農業、紡織業、印刷業、筆業、工藝品生產業、磚窯業、食品業、造船業、漕運業發達。民國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會會員秘密組織民眾進行革新。民國時期,聊城是魯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國初,有棉業研究所、講習所、實驗廠,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車運輸公司、電燈公司、銀行、織布廠、醫院、官立中學堂、師范學校等。民國中後期,由於軍閥混戰、日軍入侵,農工商各業遭受極大破壞。1937年「七七事變」後,聊城成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裝6萬餘人,與日軍作戰80餘次,保衛收復了大片國土,聊城人民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解放戰爭時期,聊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方基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強渡黃河之際,市境有3.7萬人參軍入伍;在淮海戰役、渡江南下作戰中,境內民眾組織運輸隊、擔架隊全力支援解放軍作戰,為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聊城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旅遊業成為新興產業。聊城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蔬菜、果品、畜禽生產基地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麥、鴨梨、圓鈴大棗、香瓜、小尾寒羊、魯西黃牛等名優稀特產品馳名中外,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食用菌栽培面積居全國首位,久負盛名的冠縣鴨梨種植面積達60萬畝,為全國之最,肉牛年出欄100多萬頭,肉雞年出欄500多萬只。水利資源充足,境內有徒駭河、馬頰河、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加之位於黃河位山灌區上游,水利條件十分優越。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總量為454.86億立方米,過境黃河水資源420.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9.51億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氣、石灰石、石膏、鐵等地下礦藏豐富。地熱資源尚待開發。生物資源種類繁多,糧食作物品種500多個,經濟作物品種107個,蔬菜品種600多個,葯材品種61個,林木果樹品種225個,花卉品種146個,飼養動物品種95個。聊城是山東省交通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京九鐵路、邯濟鐵路、濟館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聊城鐵路編組站是京九線上的4大編組站之一。從聊城出發,1小時到達濟南空港,4小時到達青島海港,3.5小時即可到達北京。 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實現了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網路立體化的現代化電信網路。聊城還開通了計算機互聯網和多媒體通訊網路。「聊城信息港」是中國公眾多媒體信息網的一部分,它與國外信息網相連,實現了與世界資源共享。 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名勝古跡2700多處,有旅遊開發價值的景觀有470多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保護單位15處,特別是聊城城區獨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 憑借「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的全新城市定位和不懈地努力,一個新興的旅遊休閑目的地——聊城,也大踏步走在了休閑城市建設的前沿。 2008年「中國(國際)休閑發展論壇」、2010年「第三屆中國(國際)休閑發展論壇」,論壇揭曉了「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城市」評選結果,聊城兩次次榜上有名。
Ⅹ 聊城和臨沂相比,哪個城市更發達
1.聊城:
地處魯西平原,是山西省的西大門,毗鄰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中、華北區域交界處,是中國蔬菜第一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省級地級市。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別名:江北水城、運河古都、鳳凰城。在2016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中,位列78名,且晉升為最快城市。榮譽稱號: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溫泉之都。
聊城交通優勢是不錯,有幾個知名企業,江北最大的水城,有德商高速,濟館聊高速。說真的,2015年之前的聊城還不錯,感覺現在沒有菏澤發展勢頭迅猛了。
3.臨沂:
省級地級市,別名:水城、鳳凰城、琅琊。人口:1003.94萬。臨沂市歷史悠久,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山西省面積最大的市。臨沂的交通非常發達:新亞歐大陸橋新、菏、兗、日鐵路,晉、豫、魯鐵路。棗臨鐵路、東平鐵路、坪嵐鐵路等鐵路在臨沂交匯;臨沂機場開通了26條國內航線,一條國際航線。曾獲中國十佳生態宜居典範城市、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市、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世界滑冰之城等榮譽稱號。2015年,臨沂市實現生產總值3763.2億元。第一產業:臨沂糧食總產量為482.7萬噸。第二產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14年增長6.74%。第三產業:實現旅遊總收入469.7億元,增長13.5%。大家可以去沂蒙山國家森林公園暢游,因為臨沂市也是全國文明城市、又是紅色旅遊勝地。
臨沂,中國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物流基地,革命老區,交通便捷,未來的京滬高鐵二線魯南高鐵都在此交匯,京滬高速日東高速等也經過臨沂。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臨沂在山東省也是前七名之內,又是山東第一大市,面積大,人口多,都是紅利,也都是優勢。
綜上所述:山東省的聊城市和臨沂市都是水城和鳳凰城,實力很強。都具有潛力,不必攀比,各有強勢和優勢,是山東省的四隻黑馬潛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