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合成氨的vt圖象怎麼來的

工業合成氨的vt圖象怎麼來的

發布時間:2022-05-11 14:43:31

1. 合成氨和硝酸製造是怎麼來的

到19世紀中期,人們對植物生長的機理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越來越注意到氨對生物的作用。氟是一切生物蛋白質組成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因而它在自然界中對人類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有很重要的意義。自然界中氮的總含量約佔地殼全部質量的0.04%,大部分以單質狀態存在於大氣中。空氣中含有約78%的氮氣,是空氣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不論是人或其他生物(除少數生物外),都不能從空氣中直接吸收這種游離狀態的氮作為自己的養料。植物只能靠根部從土壤中吸收含氮的化合物轉變成蛋白質。人和其他動物只能攝食各種植物和動物體內已經制好了的蛋白質來補充自己的需要。因此生物從自然界索取氮作為自身營養的問題最終歸結為植物由土壤吸收含氮化合物的問題。

土壤中含氧化合物的主要來源是:動物的排泄物或動植物的屍體進入土壤後轉變形成;雷雨放電時在大氣中形成氮的氧化物溶於雨水被帶入土壤;某些與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吸收空氣中的氯氣生成一些氟的化合物。但是這些來源遠遠不能補償大規模農業生產的需要。於是如何使大氣中游離的氟氣轉變成能為植物吸收的氮的化合物,也就是氨的固定,成為化學家們探索的課題。

這個課題在20世紀初取得突破。首先是在1898年德國化學教授弗蘭克和他的助手羅特與卡羅博士發現,碳化鋇在氮氣中加熱後有氰化鋇和氰氨基鋇生成,接著發現碳化鈣在氮氣中加熱到1000℃以上,也能生成氰氨基鈣,並發現氰氨基鈣水解後產生氨,於是首先建議將氰氨基鈣用做肥料。1904年在德國建立了第一個工業生產裝置。1905年在義大利也建立工廠,隨後在美國、加拿大相繼建廠。到1921年氰氨基鈣在世界產量達每年50萬噸,但從此以後新工廠建造漸漸停止,因為由氫和氮直接合成氨的工業在悄然興起。

隨後,開始利用電力使氮氣和氧氣直接化合,生成氯的氧化物,溶於水生成硝酸和亞硝酸。

要使這個方法在工業生產中實現,需要強大的電力、穩定的電弧。1904年這個實驗由挪威物理學教授伯克蘭德和工程師艾德設計完成。他們用通有冷卻水的銅管作為電極,通入交流電。對生成的電弧加上一具強磁場,使電弧形成一個振盪的圓盤狀,火焰的面積因此增加很大,溫度可達3300℃。此裝置於1905年在挪威諾托登投入運轉。挪威具有強大的水力發電裝置,能夠利用這一方法製取硝酸。但是這種製取硝酸的方法在氧的氧化法制硝酸出現後,很快就失去了工業價值。

氨的氧化是先從合成氨開始。合成氧的發明是第三個氮的化學固定方法。

氨又稱阿摩尼亞氣。這個詞來自古埃及的司生命和生殖的神。這是由於在古埃及司生命和生殖神神殿旁堆集著來朝拜人騎的駱駝糞和剩餘的供品,逐漸形成氯化銨。含氮的有機物、動植物的屍體和排泄物在細菌的作用下均能生成氨。

1774年普利斯特里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的混合物,利用排汞取氣法,首先收集到氨。1784年貝托萊分析確定氨是由氮和氫組成。19世紀很多化學家們試圖從氯氣和氫氣合成氧,採用催化劑、電弧、高溫、高壓等手段進行試驗,一直未能獲得成功,以致有人認為氮和氫合成氨是不可能實現的。

直到19世紀,在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和催化劑等這些新學科研究領域取得一定進展後,才使一些化學家在正確理論指導下,對合成氨的反應進行了有效的研究而取得成功。

1904年,德國化學家哈伯利用陶瓷管,內充填鐵催化劑,進行合成試驗。測定出在常壓下和高溫1020℃反應達到平衡時,氣體混合物中存在有0.012%體積的氨。在1904~1911年,他先後進行了兩萬多次試驗,根據試驗的數據,他認為使反應氣體在高壓下循環加工,並從這個循環中不斷將反應生成的氨分離出來,可使這個工藝過程實現。1909年,他申請了用鋨和鈾、碳化鈾的混合物作催化劑的專利。1910年5月終於在實驗室取得可喜成果。

哈伯把成功的實驗運用到工業生產,得到德國巴迪希苯胺和純鹼公司工程師博施、拉普、米塔赫等人的合作。1910年7月博施製成合成氨工業必需的高壓設備;拉普解決了高溫、高壓下機械方面一系列難題;米塔赫研製成功用於工業合成氨的含少量三氧化二鋁和鉀鹼助催化劑的鐵催化劑。他們於1911年在奧堡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合成氨的工業裝置,設置氨的生產能力為年產9000噸,在1913年9月9日開工。從此完成了氮的人工固定。

氫的合成不僅僅是合成了氨,更創造了高壓下促進化學反應的先例。隨後德國化學家貝吉烏斯將高壓法用於多種化工產品的生產,1920年用高壓法實現了煤的液化,合成人造汽油成功。

由此,哈伯獲得了1918年諾貝爾化學獎;博施和貝吉烏斯共同獲得了1931年諾貝爾化學獎。

但是,哈伯雖然創造了挽救千百萬飢餓生靈的方法,卻又設計一種致人於死地的可怕手段。

1915年4月22日下午5時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將裝有氯氣的近6000個鋼瓶約180多噸氯氣打開散向守衛在比利時伊普爾城防線的加拿大盟軍和法裔阿爾及利亞軍隊,造成1.5萬人傷亡,其中5000人死亡,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把化學武器用於軍事進攻中。這是哈伯策劃的。他的妻子是一位化學博士,曾懇求他放棄這項工作,遭到丈夫拒絕後用哈伯的手槍自殺。對此,哈伯遭到後人的譴責和唾罵。

合成氨中的氫氣來自水,氨氣來自空氣。向裝有煤的煤氣發生爐的爐底鼓入空氣,使煤燃燒。當爐溫達到1000℃左右時,通入水蒸氣,產生一氧化碳和氫氣,同時吸收熱量。為了維持爐中溫度,在實際操作中,是將空氣和水蒸氣交替鼓入,這樣得到的氣體叫半水煤氣。它的組成大致如下:

H2:38%~42%N2:21%~23%CO:30%~32%CO2:8%~9%H2S:0.2%~0.5%半水煤氣中氫氣和氯氣是合成氨所需的,其他氣體需要除去。

硫化氫(H2S)是利用氨水吸收。

一氧化碳是在催化劑存在下加熱與水反應變換成二氧化碳和氫氣,經過變換的氣體叫變換氣。

變換氣中的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顯著大於變換氣中其他組分,所以用水就可除去,也可以用鹼液、氨水吸收。

生成的碳酸氫銨(NH4HCO3)正是我國農村使用的小化肥。

少量一氧化碳是通過醋酸銅氨液吸收來除凈的。

得到純凈的氫氣和氮氣的混合物經壓縮進入合成塔,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通過催化劑,部分合成氨。由於氨氣易液化,在常壓和-33.4℃即轉變成液體,從合成塔中出來的氮氣、氫氣和氨氣進入冷卻器,氨氣被液化,而氮和氫仍是氣體。再通過分離器,氨氣就與氮氣、氫氣兩種氣體分離。未反應的氮氣、氫氣兩種氣體用循環壓縮機送入合成塔循環使用。

氨的合成也為製取硝酸開辟了一條途徑。8世紀阿拉伯煉金術士賈伯的著作里講述到硝酸的製取:蒸餾1磅綠礬和半磅硝石得到一種酸,很好地溶解一些金屬。如果添加1/4磅氯化銨,效果更好。

綠礬蒸餾後得到硫酸,與硝石作用,得到硝酸,添加氯化銨,就得到鹽酸。

3份鹽酸和1份硝酸的混合液就是王水。

從8世紀開始,歐洲人利用硝石與綠礬製取硝酸。在硫酸擴大生產後,逐漸利用硝酸鈉與硫酸作用製取硝酸。

前面曾提到20世紀初利用一氧化氮氧化製取硝酸的方法,不過那種方法要消耗大量電力。

早在1830年法國化學品製造商人庫爾曼就提出氨在鉑的催化下與氧氣結合,形成硝酸和水。

1906年,拉脫維亞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將這一方法工業化,1918年引進英國。

隨後催化劑不斷更換。俄羅斯化學家安德列夫在1914年改用鉑銥合金;弗蘭克和卡羅研究用氧化鈰和氧化釷的混合物,催化作用遜於鉑,但價低廉;現在使用的多是鉑銠合金,並在高溫下,氨先被氧化成一氧化氮,然後是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於水成硝酸。

2. 工業合成氨

合成氨是以碳氨為主要原料, 我司可承包的 合成氨生成成套項目, 規模有 4×104 噸/年, 6×104 噸/年, 10×104 噸/年, 30×104 噸/年, 其產品質量符合中國國家標准.
1. 工藝路線:
以無煙煤為原料生成合成氨常見過程是:

造氣 -> 半水煤氣脫硫 -> 壓縮機1,2工段 -> 變換 -> 變換氣脫硫 ->壓縮機3段 -> 脫硫 ->壓縮機4,5工段 -> 銅洗 -> 壓縮機6段 -> 氨合成 -> 產品NH3
採用甲烷化法脫硫除原料氣中CO. CO2 時, 合成氨工藝流程圖如下:

造氣 ->半水煤氣脫硫 ->壓縮機1,2段 ->變換 -> 變換氣脫硫 -> 壓縮機3段 ->脫碳 -> 精脫硫 ->甲烷化 ->壓縮機4,5,6段 ->氨合成 ->產品NH3
2. 技術指標:

(1) 原料煤: 無煙煤: 粒度15-25mm 或25-100mm
固定75%蒸汽: 壓力0.4MPa, 1-3MPa
(2) 產品: 合成氨:氨含量(99.8%) 殘留物含量(0.2%)

3. 消耗定額: ( 以4×104 噸/年計算)

(1) 無煙煤( 入爐) : 1,300kg
(2) 電: 1,000KWH( 碳化流程), 1,300KWH( 脫碳流程)
(3) 循環水: 100M3
(4) 佔地: 29,000M2
4. 主要設備:
(1) 造氣爐
(2) 壓縮機
(3) 銅洗
(4) 合成塔
http://www.weisheng.com.cn/jjfa_show.asp?id=

3. 關於工業合成氨流程圖中的細節

因為循環壓縮機氣缸里也有潤滑油,不除去的話隨氣體帶入合成塔會影響觸媒的使用壽命

4. 合成氨的流程示意圖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1)工業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氣和氫氣。氮氣是從空氣中分離出來的

(1)液化、分餾與C反應後除去CO 2 C+H 2 O(g) 2NH 3 (3)冷卻塔n高溫氣體由冷卻塔的上端進入,冷卻水應從下端進入,逆向冷卻效果好(4)將液氨和未反應的原料氣分離
(5)13.8

5. 合成氨工業流程圖

1. 工藝路線:
以無煙煤為原料生成合成氨常見過程是:

造氣 -> 半水煤氣脫硫 -> 壓縮機1,2工段 -> 變換 -> 變換氣脫硫 ->壓縮機3段 -> 脫硫 ->壓縮機4,5工段 -> 銅洗 -> 壓縮機6段 -> 氨合成 -> 產品NH3
採用甲烷化法脫硫除原料氣中CO. CO2 時, 合成氨工藝流程圖如下:

造氣 ->半水煤氣脫硫 ->壓縮機1,2段 ->變換 -> 變換氣脫硫 -> 壓縮機3段 ->脫碳 -> 精脫硫 ->甲烷化 ->壓縮機4,5,6段 ->氨合成 ->產品NH3
2. 技術指標:

(1) 原料煤: 無煙煤: 粒度15-25mm 或25-100mm
固定75%蒸汽: 壓力0.4MPa, 1-3MPa
(2) 產品: 合成氨:氨含量(99.8%) 殘留物含量(0.2%)

3. 消耗定額: ( 以4×104 噸/年計算)

(1) 無煙煤( 入爐) : 1,300kg
(2) 電: 1,000KWH( 碳化流程), 1,300KWH( 脫碳流程)
(3) 循環水: 100M3
(4) 佔地: 29,000M2
4. 主要設備:
(1) 造氣爐
(2) 壓縮機
(3) 銅洗
(4) 合成塔

6. 工業合成氨的歷史

自從1809年在南美州的智利發現了硝酸鈉礦床之後,智利硝石很快就成為當時世界上無機礦物含氮肥料的主要來源,據估計,在1850-1900年間,全世界無機氮肥有70%來自智利硝石,但礦產資源是有限的,這就迫使人們去思考:如何使大氣中游離態氮,用人工的方法轉變成可為植物吸收的化合態氮,即人工固氮,一直是化學家探索的有關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特別是如何利用空氣中氮和水中的氫直接合成氨一直十九世紀化學家研究的焦點之一。但由於長期未獲成功,以至有人得出「由氮和氫直接合成氨是不可能的」的錯誤結論。直到1909年,德國化學哈伯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功地建立了每小時能產生80克氨的裝置,從而使人們看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曙光,開創了合成氨的歷史,哈伯也因此獲得了19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7. 關於工業合成氨的問題(較難)

其實有這樣的關系:對於反應aA+bB→cC; v=-(1/a)*d(A)/dt=-(1/b)*d(B)/dt=+(1/c)*d(C)/dt=k(A)^a(B)^b.可見,v是瞬時速率,且對於C而言是生成速率,而對於A,B而言是消耗速率。當反應達平衡時,也就是,正方向的生成速率=正方向的消耗速率,凈反應速率=0.
你題中也提到氨氣生成的速率方程為v=kc(N2)c(H2)^1.5/c(NH3),平衡時,此速率仍然有值。這肯定是對的。但是同時氨的消耗速率也有值,且平衡時二者相等(凈反應速率=v正-v逆)!所以並沒有矛盾!

8. 工業合成氨的化學方程式是什麼

工業合成氨的化學方程式:N₂(g)+3H₂(g)=2NH₃(g)(可逆反應)。

工業制氨絕大部分是在高壓、高溫和催化劑存在下由氮氣和氫氣合成製得。氮氣主要來源於空氣;氫氣主要來源於含氫和一氧化碳的合成氣(純氫也來源於水的電解)。

由氮氣和氫氣組成的混合氣即為合成氨原料氣。從燃料化工來的原料氣含有硫化合物和碳的氧化物,它們對於合成氨的催化劑是有毒物質,在氨合成前要經過凈化處理。

高溫高壓

N₂(g)+3H₂(g)=2NH₃(g)(可逆反應)。 △rHθ=-92.4kJ/mol。

(8)工業合成氨的vt圖象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其他製取氨氣的方法:

1、天然氣制氨:天然氣先經脫硫,然後通過二次轉化,再分別經過一氧化碳變換、二氧化碳脫除等工序,得到的氮氫混合氣,其中尚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約0.1%~0.3%(體積),經甲烷化作用除去後,製得氫氮摩爾比為3的純凈氣,經壓縮機壓縮而進入氨合成迴路,製得產品氨。以石腦油為原料的合成氨生產流程與此流程相似。

2、重質油制氨:重質油包括各種深度加工所得的渣油,可用部分氧化法製得合成氨原料氣,生產過程比天然氣蒸汽轉化法簡單,但需要有空氣分離裝置。空氣分離裝置製得的氧用於重質油氣化,氮用於氨合成原料。

在常溫,常壓下,一體積的水中能溶解700體積的氨。在乾燥的圓底燒瓶里充滿氨氣,用帶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預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緊瓶口。立即倒置燒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水的燒杯里(水裡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試液),把實驗裝置裝好後。打開橡皮管的夾子,擠壓滴管的膠頭,使少量的水進入燒瓶。觀察現象。

實驗的基本原理是使燒瓶內外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大的壓強差,利用大氣壓將燒瓶下面燒杯中的液體壓入燒瓶內,在尖嘴導管口形成噴泉。

9. 工業合成氨流程

圖不好貼,簡單文字敘述為:先用水蒸汽與熾熱的碳反應,生成氫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這是一個平衡反應,分離出純凈的氫後(避免催化劑中毒)再在合成塔內與從空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進行催化加氫合成氨。

10. 在實驗室中進行合成氨工業的模擬實驗,當反應進行一段時間,並建立相應的平衡以後,及時分離出氨並補充與

⑴反應起始時,氮氣與氫氣的物質的量之比n(N2)∶n(H2)=1:3.3。在15分鍾時合成氨反應第一次達到平衡,其間以H2的濃度變化所表示的平均化學反應速率為0.02molL-1min-1 。
⑵在t1時,曲線發生變化的原因是分離氨、補充氮氣和氫氣.氫氣在t1起點時的坐標(25,3.33)以及在t2平衡時的坐標(50,3.03)。
(3)為達到圖示中t2的平衡狀態,在t1~t2之間需要採取的措施是a
t2的平衡狀態,在t1~t2之間需要採取的措施是b
⑷經歷十次上述的循環過程,計算在t11達到平衡時,N2和H2的物質的量之比n(N2)∶n(H2)=3∶11,整個過程中N2和H2的總轉化率之比a(N2)∶a(H2)=11∶10。
⑸根據以上計算結果,請你建議合成氨反應的最佳原料比是:n(N2):n(H2)=1:3

按照你郵件所問,回答如下:(2)中在t1時刻,圖中所示,NH3的濃度突然減小為0,所以說是分離氨,同時N2和H2的濃度都增大,所以說補充氮氣和氫氣
再根據坐標軸,橫軸表示時間,在t1時,位於20與30的正中間,所以是25,同理的t2時刻以及縱軸坐標

該題信息隱含於圖象之中,考生必須經過定量分析才能發現解決問題的信息。在信息呈現過程中有梯度。特別是第(3)小題,在部分的考生錯選c、d選項。原因是只是把問題停留在定性分析的表面,沒有注意定量分析所隱含的信息:從0~t1 及t1~ t2這兩段曲線來分析,要求的相同點是達到平衡所用的時間是相同的(都是20 min),平衡時,生成氨氣的物質的量相同。雖然開始時氮氣的加入量相同(都為1 mol),但氫氣的加入量不相同(前者為3.3 mol,後者為3.03 mol)。所以要滿足兩者的生成氨氣的量及反應速率相同,只有選a、b選項才滿足這些要求。

(為了和原來條件達到的平衡一樣,所以要創造和原來一樣的條件,只有使平衡向左移動,也就是升高溫度和壓強減小(擴大體積)
向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

與工業合成氨的vt圖象怎麼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歐洲工業園區房價多少錢 瀏覽:809
奧迪車門感應鎖怎麼開 瀏覽:524
石岩安吉爾工業園怎麼樣 瀏覽:889
工業插頭el是什麼意思 瀏覽:518
奧迪a6租賃一天多少錢 瀏覽:965
奧迪如何從s檔換到d檔 瀏覽:633
小型工業機器人哪裡可以買 瀏覽:405
長治縣汽車站電話多少 瀏覽:559
賓士c200怎麼噴水 瀏覽:848
楓亭工業區在哪個村 瀏覽:585
賓士車的防盜系統在哪裡 瀏覽:711
賓士發動機用的什麼燃燒室 瀏覽:245
寶馬630i與賓士E300L選哪個 瀏覽:553
賓士發動機號碼在哪裡找 瀏覽:684
量子破碎如何進入工業區 瀏覽:20
工業中所用沉澱劑是什麼 瀏覽:715
奧迪a8車負壓多少 瀏覽:27
後驅賓士c有哪些 瀏覽:846
北京西站離王莊工業區多少公里 瀏覽:444
如何識別大眾和奧迪排量 瀏覽:712
© Arrange www.stampinkub.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