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蘇聯怎樣從落後的農業國迅速變成先進的工業國
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國家政策;犧牲農業支援工業;蘇聯人民的辛勤勞作;實行五年計劃;斯大林的領導
❷ 二戰以前,蘇聯的工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1、沙俄的遺產。
沙俄雖然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但是就因此說沙俄一點工業基礎那是不正確的,沙俄時期能建造戰列艦、巡洋艦、潛艇、飛機、大炮等所有的高精尖武器。
2、抄美國的底
在1929年經濟危機中,購買了大量機器、設備、技術。
(在歷史課本中叫: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實現,即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
3、抄德國的底
在二戰後,把德國工廠、科學家、機器、設備全部搬回蘇聯,使蘇聯的工業有了很大提高。
❸ 如何建高贛南蘇區的發展
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既存在著歷史包袱沉重、現實基礎薄弱等困難和問題,又具有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和重大機遇。區位條件相對優越,是珠三角、廈漳泉地區的直接腹地和內地通向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特色資源豐富,素有世界鎢都和稀土王國之稱;正處於產業轉移加快推進和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市場開發潛力大;國家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原中央蘇區人民思富圖強、負重拼搏的意識不斷增強。當前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已進入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奮力攻堅克難,努力實現全面振興和跨越式發展。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蘇區精神,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以解決突出的民生問題為切入點,著力改善城鄉生產生活條件;以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著力增強發展的支撐能力;以承接產業轉移為抓手,著力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以發展社會事業為重點,著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著力促進可持續發展;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努力走出一條欠發達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使原中央蘇區人民早日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確保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戰略定位。
——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範區。集中力量打好新階段扶貧攻堅戰,編制實施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為全國革命老區扶貧開發、群眾脫貧致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積累經驗,提供示範。
——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稀土、鎢稀有金屬產業基地。依託本地資源和現有產業基礎,大力發展新材料和具有特色的先進製造業。建設世界最大的優質臍橙產業基地和全國重要的特色農產品、有機食品生產與加工基地。
——重要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依託贛州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加快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和快速通道建設,建成連接東南沿海與中西部地區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商貿中心。
——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推進南嶺、武夷山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加強江河源頭保護和江河綜合整治,加快森林植被保護與恢復,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切實保障我國南方地區生態安全。
——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加強革命遺址保護和利用,推動紅色文化發展創新,提升蘇區精神和紅色文化影響力,建設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打造全國著名的紅色旅遊目的地。
發展目標。到2015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在解決突出的民生問題和制約發展的薄弱環節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盡快完成贛州市農村安全飲水、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農村中小學薄弱學校改造等任務;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特色優勢產業集群進一步壯大,城鎮化率大幅提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接近或達到中西部地區平均水平。
到2020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整體實現跨越式發展。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能源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工業化、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均主要經濟指標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明顯縮小;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大力夯實農業基礎,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振興發展支撐能力。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走出振興發展新路子。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發展繁榮社會事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振興發展注入強勁活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❹ 蘇區經濟建設歷史經驗和啟示
一、穩定的紅色政權的建立和鞏固,是根據地開展經濟建設的首要條件
二、從根據地農村的實際出發,制定蘇區經濟建設「一要打仗,二要建設」的正確方針
三、把農業生產放在經濟建設工作的第一位,奠定堅實的「發展蘇區經濟的基礎」
四、適度發展國營工業。推行「廠長負責制」的企業管理體制
五、以群眾性的股份集資為「輪帶」。大規模地發展合作社集體經濟
六、保護私營工商業的發展,提倡和獎勵私人經濟
七、大力開展對外貿易,是發展蘇區國民經濟的「樞紐」
八、運用蘇區鞏固的財政金融體系,保障根據地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九、動員和依靠廣大群眾參加經濟建設。切實關注和解決民生問題
❺ 江西蘇區工業和西北蘇區工業發展的特色
摘要 你好,蘇區指的是江西贛南蘇區。蘇區的工業最大最重要的是制鹽和石油工業,其中的支柱是社會主義工業的精神。中國第一個蘇區誕生於1927年11月。南昌起義失敗後,彭湃分別在廣東的陸豐縣、海豐縣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
❻ 蘇區工業有哪些種類獲得什麼成就
《紅星照耀中國》中蘇區的工業種類是制鹽和石油工業。
原文如下:國營企業中最大最重要的是寧夏邊境長城上的鹽池的制鹽工業和永平、延長的油井,那裡生產汽油、煤油、凡士林、蠟、蠟燭和其他副產品。鹽池的鹽是中國最好的,所產的鹽色白如晶,產量很大。因此蘇區的鹽又便宜又多,鹽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對農民不利。紅軍攻佔鹽池以後,同意把一部分產品給長城以北的蒙古人,廢除了國 民 黨的全部產品專賣政策,因此獲得了蒙古人的好感。
其他還有紡織廠和兵工廠等!
成就:根據地的工業的生產的回復和發展,大大的增加了財政收入,保障了革命戰爭的供給,改善了軍民生活,對於打破敵人的軍事「圍剿」與經濟封鎖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❼ 紅星照耀中國第七章蘇區的工業是什麼其中的支柱是什麼
《紅星照耀中國》第七章蘇區的工業最大最重要的是制鹽和石油工業,其中的支柱是社會主義工業的精神。
《紅星照耀中國》第七章主要內容:去前線的路上本篇記述了斯諾去甘肅邊境和前線時的所見所聞,一開始文章記述了與農民的談話,探訪蘇區工業,以及他對工人生活的一些感受。接下來,斯諾記述了很多關於蘇區工業的內容,包括蘇區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如何發展工業,包括手工業、油井等等。
最後,文章描寫了普通工人豐富多彩的生活,包括籃球賽、免費醫療、社會保險、讀書寫字、唱歌等等,並將其與中國其他地方的工人生活做了對比。最後總結為一句話:他們即使缺乏社會主義工業的物,卻有社會主義工業的精神。
(7)蘇區的工業農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所作的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展的原因。他判斷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具體行動,使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須行動起來的新的信念。
《紅星照耀中國》全書共12篇,主要內容包括:關於紅軍長征的介紹;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主要領導人的采訪;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政策,紅軍的軍事策略;作者的整個采訪經歷和感受等。
❽ 蘇聯迅速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的亮點是什麼
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個顯著優點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特別是在建設時期,社會主義體制是國家建設的一個強力助推器。
1928~1937年,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先後完成了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1932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時,蘇聯的工業產量已從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使蘇聯開始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蘇聯初步建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物質基礎。這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後,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了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大加強,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