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株洲市主要生產什麼工業

株洲市主要生產什麼工業

發布時間:2022-05-10 02:02:59

『壹』 想要介紹株洲應該從哪些方面(具體點)

株洲市位於湖南東部,湘江中游,是湖南省長株潭經濟發展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市總面積1127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62平方公里。現轄4縣1市4區和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5年底,全市戶籍總人口371.5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9.31萬人。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20億元,增長12.1%;財政總收入41.1億元,增長21.9%,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4.6億元,增長2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為1123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958元,城鎮化率為42.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財政收入、人均居民儲蓄、人均規模工業增加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項指標保持全省第二。

株洲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中國革命發源地之一。境內有全國紅色旅遊第8條精品線的重要景點,所轄的茶陵和炎陵2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氏,就安寢在炎陵縣鹿原陂,炎帝陵被世人譽為「神州第一陵」。

株洲是我國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京廣、浙贛和湘黔3條鐵路主幹線在這里交匯。株洲火車站是全國五大客貨運輸特級站之一,株洲北站是江南最大的貨運編組站。市區至黃花國際機場的距離不到60公里。106、320國道以及京珠和上瑞等高速公路穿城而過。百里湘江繞城北上,千噸級船舶順湘江可直抵洞庭入長江到武漢進上海。隨著衡炎高速公路和武廣客運專線的貫通,株洲區位的聚集和幅射功能都將得到極大提升,使之成為江南重要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中心。

株洲既是全國的老工業基地,又是新興的工業城市。1949年,這里還是一個不到7000人的湘潭縣屬小鎮。1951年設立縣級市,1956年升為省轄市,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形成了以冶金、機械、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葯、綠色食品和陶瓷等產業為支柱、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骨幹,以原材料生產和製造工業為主體、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的工業體系。有上市公司7家。我國第一台航空發動機、第一枚空對空導彈、第一台電力機車、第一塊硬質合金等50多個中國工業史上的第一都相繼在這里誕生。電力機車、硬質合金、鉛、鋅和二氧化硫等10多種工業品產量位居全國第一。電鋅、電鉛的出口量居全國首位。市內有亞洲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基地、硬質合金研發和製造基地,全國最大的電力機車研發和製造基地,江南地區最大的鐵路貨車、中小航空發動機和汽車零部(配)件研發和生產基地。

株洲科技實力強勁。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龍頭、各科研院所為骨幹,大中型企業科技創新中心為主體的科研創新體系日趨完善。2005年,全市擁有科學研究開發機構24個,從事研究與發展活動的人員為4萬多人。設博士後工作站6個。國家級的工程研究中心和技術中心5家,省級的8家。有院士2名。連續5屆被國家評為「科教興市先進城市」,是全國製造業信息化工程試點市,國家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感測技術產業化基地。

株洲投資環境好。近年來相繼被國家評為「全國綠化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城市」等光榮稱號。西門子、雅馬哈、三菱、家樂福、普惠等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都紛紛來到株洲安家落戶,投資置業。

『貳』 株洲市怎麼樣

株洲市怎麼樣?要看你是從什麼樣的眼光看過來。
我個人的基本的評價是:
還湊合!
但是株洲沒有什麼好的高校。
自然環境逐年在改善,現在是國家衛生城市,盡三四年來有大幅改善。道路整改,但是仍然很窄。
人文素養一般,人文環境一般!
發展前途看個人。

下面貼個東西,供參考:
株洲簡介

株洲市位於湖南省東部,湘江下游。東界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永新縣及井岡山市,南連本省衡陽、郴州兩市,西接湘潭市,北與長沙市毗鄰。介於北緯26°03』05」~28°01』07」,東經112°57』30」~114°07』15」之間。株洲市現轄天元、蘆淞、荷塘、石峰、雲龍五區和醴陵市、株洲縣、攸縣、茶陵縣、炎陵縣五縣市,以及113個鄉鎮。

株洲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截至2009年,株洲市轄5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全市共有24個街道、66個鎮、46個鄉、1個民族鄉。

株洲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中華民族的始祖、農耕文化的創始人--炎帝神農氏長眠在境內炎陵縣的鹿原陂。在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茶陵、炎陵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六縣中的兩縣,共有4萬多名英雄兒女為新中國捐軀。

株洲是江南重要的交通樞紐。株洲素有"南北通衢"之稱,京廣、滬昆和正在建設中的武廣客運專線在此交匯,株北編組站是中國南方最大的編組站,株洲站是全國五大客貨運特級站之一。320、106國道,京珠、上瑞高速以及正在建設的長株、衡炎高速繞城而過。湘江內河航運比較發達。距離黃花機場約40分鍾車程。

株洲是正在崛起的老工業基地。「一五」時期,株洲被列為全國8個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之一,國家在此布點興建了13個重點項目。目前,株洲已經形成了以交通裝備製造、有色金屬深加工、化工、新材料等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創造了中國工業史上100多個"第一"。株洲擁有亞洲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基地、硬質合金研發和製造基地,全國最大的電力機車研發和生產基地,江南最大的鐵路貨車、航空發動機和汽車零部件研發和生產基地,還是全國製造業信息化重點城市、國家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感測技術產業化基地。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901家,從業人員20多萬人,其中大中型企業61家、上市公司9家、世界500強投資的企業8家,電力機車、硬質合金、電鋅等10多種重要產品產量居全國首位。

株洲是中南地區有名的商貿物流中心。擁有各類專業市場337個,年成交額過億元的21個。其中,蘆淞市場群是中南最大的服飾物流中心,躋身中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共有各類專業服飾市場43個,年成交額超過200億元,輻射全國15個省市、230多個縣市區。

株洲是聞名全國的旅遊度假勝地。2009年全市接待國內遊客932.6萬人次,增長14.1%,接待境外遊客3.85萬人次,增長14.2%;實現旅遊總收入55.8億元,增長14.8%,其中旅遊創匯968.5萬美元,增長14.5%。年末全市擁有旅遊星級賓館飯店34家,旅行社45家,國家4A級旅遊景區2個。

株洲是一座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城市。近幾年,株洲緊扣"推進跨越發展、構建和諧株洲"工作主題,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產業興市、科教先導、城鎮帶動、文化提升"四大戰略,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據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修訂及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022.6億元,增長14.2%,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高於2001-2008年年均水平1.8個百分點。全市經濟總量四年連續跨越600億、700億元、900億元和1000億元四個台階,成為全省第五個跨入經濟總量過千億元的市州。第一產業增加值107.8億元,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560.3億元,增長16.1%,其中工業493.1億元,增長17.1%;第三產業增加值354.5億元,增長13.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GDP為27474元,增長13.6%。

『叄』 請大家介紹下株洲的情況

株洲古稱建寧,公元214年,三國東吳在此設建寧郡。唐太宗貞觀元年,建寧並入湘潭。古時,當地多櫧樹,湘江過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稱櫧洲。到南宋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為株洲。株洲位於湖南省東部,是湖南省「一點一線」區域經濟帶的重要城市,也是全省經濟最發達的長、株、潭「金三角」一隅。株洲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這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熱充足,境內物產資源豐富,為有名的有色金屬之鄉,株洲還是我國南方最大的交通樞紐。

株洲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中華民族的始祖、農耕文化的創始人炎帝神農氏,就長眠在株洲境內炎陵縣鹿原陂。株洲,地當湘江孔道,南北通衢,歷代既是失爭重地,又為旅遊之所經。風流人物,要聞軼事,代有傳述,名勝古跡,革命勝地,遍布湘、淥、
株洲市位於湖南省東部,是湖南省重點發展的長(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的重要一極。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株洲正與臨近的長沙、湘潭開展「融城」工作,推進經濟一體化。全市現轄株洲縣、醴陵市、攸縣、茶陵縣、炎陵縣等五縣(市)和荷塘區、蘆淞區、石峰區、天元區等城市四區以及國家級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市總面積11270平方公里,總人口370萬,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餘萬。2004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452.48億元,財政總收入33.71億元。
株洲地理交通條件優越,是我國南方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京廣、浙贛、湘黔三條鐵路干線和106、320國道以及京珠(北京至珠海)和上瑞(上海至雲南瑞麗)高速公路交匯於市區。湘江穿城而過,千噸級船舶可直接通江達海。走高速公路到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僅需40分鍾車程。
株洲是一方古老而又年輕的紅土地。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氏就安寢在境內炎陵縣鹿原陂,炎帝陵現已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尋根謁祖的聖地。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株洲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茶陵和炎陵是根據地六縣中的兩縣,共有3萬多位革命志士英勇犧牲。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是紅色根據地建立的第一個革命政權。株洲是伴隨著共和國的成長而興起的工業重鎮。建國初期,株洲只是一個7000人的小鎮,經過5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建設與發展,今日株洲已成為集工業、商貿、旅遊於一體的綜合性城市。
株洲自然和人文資源豐富。全市有林地57.88萬公頃,森林平均覆蓋率為56.6%。市區人均公共綠地8平方米,為全國綠化先進城市。株洲境內動植物品種繁多,珍貴、稀有樹種有40多種,野生葯用植物約1580種。境內湘江、淥江等河流水量充沛,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株洲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煤、鐵、鋁、鋅、錫、鈾、金、銀、螢石、石膏、高嶺土等40餘種礦產,其中煤炭儲量2億多噸。青山秀水和源遠流長的湘楚文化勾畫出株洲奇麗的自然人文景觀,主要有國家級的炎帝陵風景區、神農谷國家森林公園、酒埠江國家地質公園等風景名勝。全市有各類科學技術人員19萬餘人,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國內外先進技術水平的科技專家,多年來在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開發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成果。
株洲工業實力雄厚。 「一五」時期,株洲被列為全國8個重點建設的城市之一,一大批重點工業企業先後在此落戶,逐步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機械製造、化工原料等支柱產業為主導,擁有電子、電力、煤炭、陶瓷、煙花、服裝、制葯、食品加工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現有大中型企業61家,其中有2家躋身全國工業500,8家進入全國同行業10佳。目前,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合金生產基地,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是我國重要的航空工業科研生產基地,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是我國最大的電力機車生產企業,株洲冶煉集團有限公司是亞洲最大的鉛鋅冶煉基地。近年來,隨著一大批項目竣工投產,新型材料、食品、制葯等十幾個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引領工業發展,高新區形成了「一區三園三基地」的發展格局;株洲先後進入全國製造業信息化工程重點城市、國家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感測技術產業化基地行列。2004年,全市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41.2%,實現凈盈利超過10億元,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過億元的企業達63家。
株洲城市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近5年來,全市共投入資金70多億元,完成了50多條城市主次幹道的提質改造及21條特色樣板街的建設,改造和新建了 10個城市廣場,建設了總投資20億元、總里程32公里的城市快速環道。城市供水、排水、治污、供電、供氣、公交等設施不斷改善。
株洲物流優勢不斷顯現。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株洲物流業迅速發展,現已成為江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全市有各類市場337個,年成交額數百億元,其中成交額過億元的市場有10家。蘆淞服裝大市場、中南摩托車大市場成交額突破100億,吸引了全國20多個省、300多個地市的商家在此投資創業。株洲還是全國33個出口商品綜合生產基地之一。
株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政府堅持把優化經濟環境作為第一責任,把改善服務作為第一職責,全市服務意識和辦事效率穩步提高,行政審批事項全部進入政務中心,實行集中辦公,一站式審批。株洲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理念,不斷改善投資環境,投資「窪地」效應逐步顯現,吸引了大批境內外客商來株投資興業,西門子、雅馬哈、加普惠等跨國公司先後在株洲「落戶」。華天大酒店、友誼集團、銅鑼灣百貨、「麥當勞」、匯亞商業廣場、新一佳等國內知名商業企業紛紛搶灘登陸。
未來五年,面對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歷史性機遇,株洲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決定繼續把「開放強市」作為全市加快發展的首要戰略,按照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著力培育新興產業、壯大做強優勢產業、調整淘汰落後產業的總體產業發展思路,確定了招商投資四大產業重點,熱情歡迎國內外各界朋友來株洲投資興業。
農業及農村。主要包括: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農產品精深加工,林產品精深加工,優質種苗以及先進育苗技術的引進、示範和推廣,農村土地的規模開發與利用,農產品市場開發,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農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工業。重點包括五個方面機械製造業,醫葯化工行業,有色冶金業,食品加工業,以日用瓷、特種瓷、高檔衛生瓷為主的陶瓷工業,以新材料、電子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及新材料產業。
基礎設施。主要包括自來水生產、經營,城市道路橋梁和園林綠化建設維護,文化體育場館等公益設施建設。
商貿流通服務業。主要包括專業市場開發,舊城改造,市區繁華地段商貿零售業,旅遊資源開發、經營和管理。
進入新的時期,株洲市委、市政府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繼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全國兄弟城市的先進經驗,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創新,帶領英勇的370萬株洲人民,奮力拚搏,開拓進取,為實現株洲經濟社會新跨越而努力奮斗。
公元214年,三國東吳在此設建寧郡。唐太宗貞觀元年,建寧並入湘潭。古時,當地多櫧樹,湘江過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稱櫧洲。到南宋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為株洲。株洲位於湖南省東部,在東經112.6°--114°,北緯26°--28°之間,是湖南省「一點一線」區域經濟帶的重要城市。在湘東大地的懷抱里,在秀麗的湘、淥、洣水之濱,在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株洲。 株洲,地當湘江孔道,南北通衢,歷代既是失爭重地,又為旅遊之所經。風流人物,要聞軼事,代有傳述,名勝古跡,革命勝地,遍布湘、淥、洣水之濱。 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陵寢在株洲境內南部 之炎陵縣;唐代大詩人杜甫在他生命的最後兩年,老病孤舟,兩次溯湘江而南,留詩十多首;唐代奇女子、慧眼識英雄的名姬紅拂之墓在株洲境內的醴陵西山,宋代名將岳飛率軍途經茶陵時以槍尖挑禾蔸寫的「光泉」二字,赫然鐫刻在高隴石壁上;宋代大儒朱熹兩次到株洲講學,「朱亭」因他而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為茶陵雲陽山、靈岩寺、麻葉洞留下一篇篇日記,記下了株洲的名山勝水;明代大學士、立朝五十年的李東陽,以他為代表的「茶陵詩派」,將故鄉「茶陵」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中國文學史史冊上。 株洲,在中國人民革命史上,更有著光榮的一頁。茶陵、炎陵(原酃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朱德的第一次見面,是在炎陵縣的十都;紅軍第一次把黨支部建在連上,毛澤東親自主持的紅軍戰士入黨儀式,是在炎陵縣的水口;毛澤東新自批准組建的井岡山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是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毛澤東親自主持、作出「撤圍長沙、回師江西、攻取吉安」重大決策,被美國作家史沫特萊稱為「朱德和毛澤東採取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步驟之一,這一步驟扭轉了中國革命運動中的一次嚴重危機」的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會議,舉行在株洲市徐家橋頭的原協豐長綢布店…… 株洲市現轄炎陵、茶陵、攸縣、醴陵市、株洲縣五縣市和蘆淞、石峰、荷塘、天元四區以及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114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50平方公里。總人口370萬,其中市區人口7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株洲建成了江南工業重鎮:新中國的第一台航空發動機;第一台電力機車;第一個硬質合金頂錘誕生在株洲。機械、冶金、化工、建材為株洲的四大支柱工業。株洲,在國內領先的產品有50餘種,產量居全國第一的有11項,出口量佔全國第一的有9項,居全國第一流的工藝技術、生產線有8條,獲國家金獎產品質4項,銀獎35項。 主要景點有: 座落於西山半山腰,三面環山,面向淥江。淥江書院一般均是名流掌教。其中突出的有陳夢元。余延燦,張九鉞,羅汝懷,左宗棠等人。民主革命先烈劉揆一,同盟會駐醴陵通訊員潘 more.. 炎帝陵在湖南炎陵縣城西南15公里處的唐田鄉鹿原坡,又稱「天子墳」。炎帝即神農氏,是傳說中遠古時代的部族領袖,姓姜。史稱他教民播種五穀,收獲糧 more... 株州淥江書院 株洲炎帝陵 市轄區 株州淥江書院 茶陵景點之秦人古洞 鐵拐李仙人架樁 醴城西山鴻拂墓 株洲市天台公園 株州市石峰公園 株洲縣 株州空靈岸旅遊風景處 左權將軍紀念碑 攸縣 株洲炎帝陵 攸縣東鄉太陽山 奇比張家界秀比黃龍洞 酒埠江水庫風景區 攸縣山水 茶陵縣 茶陵縣景點 茶陵縣景點大全 炎陵縣 炎帝陵殿 醴陵市 醴陵市仙山公園 醴陵李立三同志故居 醴陵市郊西山靖興寺 醴陵市仙山公園 醴陵仙山公園 。

『肆』 關於湖南株洲

特產: 株州的唐人神臘製品、黃三爺臘製品

株洲,古稱建寧,公元214年,三國東吳在此設建寧郡。唐太宗貞觀元年,建寧並入湘潭。古時,當地多櫧樹,湘江過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稱櫧洲。到南宋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為株洲。株洲位於湖南省東部,在東經112.6°--114°,北緯26°--28°之間,是湖南省「一點一線」區域經濟帶的重要城市。在湘東大地的懷抱里,在秀麗的湘、淥、洣水之濱,在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株洲。

株洲,地當湘江孔道,南北通衢,歷代既是失爭重地,又為旅遊之所經。風流人物,要聞軼事,代有傳述,名勝古跡,革命勝地,遍布湘、淥、洣水之濱。

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陵寢在株洲境內南部 之炎陵縣;唐代大詩人杜甫在他生命的最後兩年,老病孤舟,兩次溯湘江而南,留詩十多首;唐代奇女子、慧眼識英雄的名姬紅拂之墓在株洲境內的醴陵西山,宋代名將岳飛率軍途經茶陵時以槍尖挑禾蔸寫的「光泉」二字,赫然鐫刻在高隴石壁上;宋代大儒朱熹兩次到株洲講學,「朱亭」因他而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為茶陵雲陽山、靈岩寺、麻葉洞留下一篇篇日記,記下了株洲的名山勝水;明代大學士、立朝五十年的李東陽,以他為代表的「茶陵詩派」,將故鄉「茶陵」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中國文學史史冊上。

株洲,在中國人民革命史上,更有著光榮的一頁。茶陵、炎陵(原酃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朱德的第一次見面,是在炎陵縣的十都;紅軍第一次把黨支部建在連上,毛澤東親自主持的紅軍戰士入黨儀式,是在炎陵縣的水口;毛澤東新自批准組建的井岡山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是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毛澤東親自主持、作出「撤圍長沙、回師江西、攻取吉安」重大決策,被美國作家史沫特萊稱為「朱德和毛澤東採取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步驟之一,這一步驟扭轉了中國革命運動中的一次嚴重危機」的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會議,舉行在株洲市徐家橋頭的原協豐長綢布店……

株洲市現轄炎陵、茶陵、攸縣、醴陵市、株洲縣五縣市和蘆淞、石峰、荷塘、天元四區以及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114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50平方公里。總人口370萬,其中市區人口7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株洲建成了江南工業重鎮:新中國的第一台航空發動機;第一台電力機車;第一個硬質合金頂錘誕生在株洲。機械、冶金、化工、建材為株洲的四大支柱工業。株洲,在國內領先的產品有50餘種,產量居全國第一的有11項,出口量佔全國第一的有9項,居全國第一流的工藝技術、生產線有8條,獲國家金獎產品質4項,銀獎35項。

『伍』 株洲的工業區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石峰區那邊,冶煉廠、鋼廠、玻璃廠什麼的老廠礦企業在那邊的比較多,田心也是個老的工業區域。一般我們說株洲的老的工業區域都是指的石峰區。
荷塘區那邊601硬質合金廠、331、430等也是比較大的工業企業。
蘆淞區主要是服裝加工生產這一塊了。高家拗、董家塅有些比較大的工業企業。
天元區一些高新技術產業比較集中。
總的來說,株洲的產業定位還是以工業為龍頭的,對外的印象也是老牌的工業城市。

『陸』 湖南株洲南車集團主要做些什麼

您好!國南車集團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始創於1959年,是一家服務於軌道交通機車車輛行業的科技型企業,隸屬於中國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總部坐落在美麗的湘江之濱、素有「中國電力機車搖籃」之稱的湖南省株洲市。
中國南車集團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含事業本部)及其下屬企業株洲南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現有員工5000餘人、資產總額超過50億元,年銷售收入已逾20億元。其中,中國南車集團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作為控股母公司履行控股管理及孵化發展新產業的職能;株洲南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定位於作軌道交通電傳動裝備的領先者,並向強相關領域拓展;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定位於作減振降噪產品、高分子復合改性材料和絕緣材料產業的領跑者。
株洲所及其下屬企業主要從事機車電傳動技術及工業、民用變流技術的應用研究和工程化研究,承擔電力機車、內燃機車、地鐵及輕軌車輛、客車、大型養路機械、電動汽車用電氣控制裝置以及電力電子器件、感測器、新材料等產品的開發與生產。產品廣泛應用於鐵路、城軌、礦山、冶金、化工、機械、電力、建築及汽車等行業,並出口北美、歐洲、西亞、東南亞等地。
經過多年發展,株洲所在行業內樹立了較高的聲譽。現已成為國家變流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的依託單位、城市軌道牽引設備交流傳動與控制系統國產化定點單位、國家級牽引電氣設備檢驗站的掛靠單位、IEC/TC9行業標準的國內歸口單位、全國牽引電氣設備與系統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掛靠單位。株洲所是湖南省重點高技術企業,擁有科技產品進出口自主經營權,擁有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

『柒』 株洲的工業發展史

株洲工業發展史概述

(一)

建國前,株洲工業基礎十分薄弱,雖然國民政府曾在此選址建廠,籌劃建立「工業株洲」,但因受戰爭影響,各項計劃均未能全面實施。同時,由於國民黨軍潰逃之際撤走了大量的工業設備,至1949年,株洲的工業設施實際上已所存無幾,當時的工業固定資產僅為3.6萬元,年工業總產值只有58萬元。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改造的完成,生產要素得以重新調配,廣大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工業經濟獲得了穩定的外部環境,迅速癒合了長年戰亂留下來的創傷,並得到了快速發展。株洲市作為全國8個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在「一五」、「二五」期間,按照國家制訂的國民經濟計劃展開了大規模的工業基本建設,築建了堅實的工業基礎。

1953年,硬質合金廠、三三一廠(今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株洲電廠、洗煤廠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被安排在株洲興建,湖南省第五建築工程公司、湖南省工業設備安裝公司先後來株洲安家落戶,夜以繼日,加緊施工,株洲市大規模工業基本建設自此蔚然興起。至「二五」期間,三三一廠、株洲電廠、株洲機車車輛修理廠(今電力機車廠)、株洲軌枕廠(今橋梁廠)、株洲玻璃廠、冶煉廠、化工廠、硬質合金廠、株洲麻紡廠等一大批中央、省屬骨幹企業的擴建和新建工程已相繼竣工投產。同時,株洲電焊條廠、火花塞廠、鍛壓機床廠、塑料廠等大批地方骨幹企業也伴隨大廠的興建而紛紛誕生。從此,以大中型企業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工廠取代了以前的私營工場,工業機器大生產取代了以前的手工勞動,新產品的問世填補了當時國內省內的多項空白,株洲的建材、鋼鐵、機械、輕紡工業一時均有了空前的發展,工業經濟實力得到了快速壯大和擴張。至1965年,株洲工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7個工業小區,工業企業發展至402個,產品達4000多種,初步形成了以大中型骨幹企業為主,以原材料及加工為主,以地方中小型企業為輔的工業格局,工業年產值比1949年增長了64倍。

(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開始逐步改變原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株洲市遵照「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堅持以搞活企業、改革經濟體制為重點,逐步擴大企業自主權,不斷推行和完善承包經營責任制、領導體制、分配體制、勞動體制等配套改革,加強橫向經濟聯合,提高了企業的素質,大大增強了工業發展的整體活力。

1980年始,為了使工業管理體制逐步向與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相適應的方面過渡,株洲市工業開始進行「簡政放權、黨政分開」的領導體制改革,政府對企業的領導和管理由直接的微觀管理轉向宏觀調控。各企業以工業管理體制改革為契機,積極貫徹《企業法》,理順黨、政、工三者關系,使企業內部的「責、權、利」關系得到了合理調整,企業管理得到了切實加強。至1985年,全市100多家地方企業實行了廠長負責制,大部分全民企業均實現了承包經營責任制。通過推行廠長負責制和承包制經營責任制,逐步擴大企業自主權,充分調動幹部職工生產經營積極性,企業逐步成為了自我積累、自我改造和自我發展的市場競爭主體。實現了由單純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的轉變。同時,為進一步優化企業內部機制,自1987年起,株洲市大刀闊斧地開展了企業勞動、人事、工資三項制度改革。通過改革人事制度、突破傳統的企業幹部管理模式,廢除幹部終身制,打破了幹部職工的界限,形成了「幹部能上能下」的機制;通過改革勞動制度,突破工人一次分配定終身的制度,實行考核擇優上崗,打破了長期以來的「鐵飯碗」,形成了「職工能進能出」的機制;通過改革工資制度,突破按年限座級、拿等級工資的舊分配模式,實行工資作總額與效益掛鉤、職工收益按生產成績浮動的工資制,拉開了分配上的差距,形成了「工資能升能降」的機制。至1989年。株洲市三項制度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和高度贊譽,改革經驗為許多兄弟城市所借鑒。

在各項配套改革順利進行的同時,株洲市各企業沖破地區、行業、城鄉之間傳統封閉模式、平等互利、自願結合,參加以大、中型企業為主體,以名牌產品為龍頭的橫向聯合,形成了大聯小、優聯劣、城聯鄉、內聯外的開放式經濟網路。1986年,株洲汽車齒輪廠聯合廣東、四川、湖南16家齒輪製造企業,率先組成株洲齒輪製造聯營公司。此後,各種類型和不同規模的企業群體不斷涌現,多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企業兼並也迅速發展,打破了區域間的經濟壁壘,大大促進了區域間的技術、資金、信息的傳遞交換,使株洲工業企業的發展活力得到了不斷增強。至1990年,全市工業實現利稅比1950年增長了738倍,並有600多種工業產品被評為國家級、部級和省級優質產品。

(三)

黨的十四大以來,為了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促進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株洲市以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和十四大精神為指針,以促進兩個轉變,提高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為目的,積極開展了對全市工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通過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優化資本結構,強化企業管理,加快企業內部轉機建制,全市工業進入了全面提高的新階段,呈現出生產發展與經濟效益同步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

1993年,株洲市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火炬火花塞公司股票在深交所正式掛牌上市,為株洲市產權制度改革拉開了帷幕。大批企業圍繞構造多元投資主體,完善法人治理機構,紛紛加入股份制改制企業行列。到目前為止,全市已建立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1139家,注冊資本20億元,吸收增量27.3億元,其中株洲慶雲、南方公司的股票均已上市發行。通過股份制改制,企業內部機制進一步優化,管理體制進一步健全,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許多企業經濟效益有了顯著改善。特別是南方、國光、湘大、千金、焊條、火炬火花塞等股份有限公司,在改制後,銷售收入和實現利潤均大幅度增長,為全市工業經濟的整體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抓大放小」方針的指導下,株洲市加大了對優勢企業、支柱產業的扶持力度。優強企業和支柱產業均取得了長足發展,南方、國光、湘大三大集團已初具規模,分別成為了機械製造、瓷器和農業產業化行業的龍頭企業,有色冶金、機械、化工、建材四大支柱產業產值佔全市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已達80%,南方公司、電力機車廠、冶煉廠、硬質合金廠、車輛廠、國光公司、湘大公司、千金葯業公司、火炬火花塞公司等企業的利潤佔全市實現利潤總額的90%以上。全市已有5家企業年銷售收入過5億元,其中,南方、株冶均已超過20億元。在全國企業500強中,湖南16家,株洲市就佔了6家,株洲市大中型企業的迅速發展還被中央多家新聞媒體譽為「株洲現象」,引起了全國各地的廣泛關注。

1994年,株洲市被列為全國18個「優化資本結構,增強企業實力」試點城市之一,按照扶優汰劣原則,鼓勵兼並,規范破產,開展資本營運,進行了大規模的國有企業戰略性調整工作。同年8月,株洲市釀酒廠由於經營管理不善,連年虧損,負債累累而被迫宣布破產,成為全市第一家破產企業。次年6月,市電池廠對其進行了收購,此後,全市共有100多家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宣告破產,共實現140多起企業兼並,核銷銀行呆壞帳2億多元,盤活資產10億多元。兼並破產浪潮的興起,充分發揮了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製作用,促進了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強勢企業的合理流動,從而大大提高了全市工業經濟運行的整體質量和效益。特別是199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不求所有,只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得」,鼓勵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並購轉讓,完成了深圳石化集團兼並株洲塑料廠、天津渤海集團兼並株洲輪胎廠、湖南海利集團收購湘江精細化工廠、新疆德隆公司控股火炬火花塞公司、廈門萬事紅集團控股株洲慶雲公司等工作,引進了外地資金、先進技術、優秀人才,促進了本地企業機制和觀念的迅速轉變,更是為資本運營工作拓展了廣闊的思路,寫下了優化資本結構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株洲市還廣泛開展了「抓管理、上等級、全面提高企業素質」的活動,邯鋼、安塑等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在此得到了全面的推廣。通過學習先進經驗,強化企業內部管理,企業素質得到了明顯提高。南方、株冶、硬質合金廠、電力機車廠等一批管理先進、產品質量過硬、消耗低、效益好的先進企業已紛紛涌現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展示了風采,創下了良好的業績。同時,通過狠抓產品質量管理、貫徹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全市11家企業通過國際權威認證,領取了通往國際市場的通行證,並在國際市場上打響了株洲的名牌,為株洲人民贏得了榮譽,也創下了巨額的外匯收入。僅1997年,全市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達30億元以上。

(四)

進入新世紀後,特別是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加快推進工業化戰略以後,株洲工業開始了新的創業,步入了發展速度加快、整體效益提升、經濟結構改善、改革創新取得突破的新階段,多項指標屢創歷史新高。

一是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截止2004年底,全市擁有獨立核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63家,涉及33個行業。其中:大中型企業51家,上市公司7家。200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資產合計406.53億元,比2000年增長66.54%,年均遞增13.60%。 2005年完成工業增加值226.43億元(工業總產值653億元),比2000年增長81.01%,年均遞增12.6%。工業佔GDP的比重達到43.0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34.72億元(工業總產值434.5億元),「十·五」期年均遞增19.3%。超額完成「十·五」計劃12%的年均增長目標。

二是整體效益不斷提高。200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銷售收入313億元,比2000年增長52.24%,年均遞增11.08%;2005年,實現利稅達到30.53億元,相當於2000年的1.72倍,年均遞增11.41%;實現凈盈利達到13.35億元,相當於2000年的2.48倍,年均遞增19.89%;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20,比2000年提高20.9個百分點。

三是技改投入和利用外資快速增長。2005年,全市工業完成技改投資51.33億元,較2000年增長237.20%,「十·五」期年均遞增27.52%,超過「十·五」計劃15%的年均增長目標。其中:利用外資5.88億元,佔全市完成技改投資的11.46%,相當於2000年的3.62倍,年均遞增29.36%。從2001年到2005年,株洲工業累計完成技改投資170.64億元,相當於「九五」期間投資總額的2.66倍,共啟動實施技改項目1084多項,已竣工投產873多項,其中過億元的項目40個,過5億元的4個,過10億元的2個。

四是主要產品產能和產量成倍增長。2004年,全市火電產能為2000年的3.4倍,PVC產能為2000年的3.33倍,純鹼產能為2000年的3.2倍,平板玻璃產能為2000年的1.75倍,日用陶瓷產能為2000年的2.5倍,電力機車(含城軌車)產能為2000年的2倍,硬質合金產能為2000年的2倍,火花塞產能為2000年的2倍,電焊條產能為2000年的3倍,肉製品產能為2000年的3倍。全市完成發電量525712度,為2000年的3.08倍;硫酸55.66萬噸,為2000年的1.14倍;純鹼4.88萬噸,為2000年的1.25倍;精甲醇8.64萬噸,為2000年的1.68倍;pvc樹脂5.58萬噸,為2000年的1.98倍;平板玻璃499萬重量箱,為2000年的1.49倍;日用陶瓷86226萬件,為2000年的1.91倍;電力機車121.81萬千瓦,為2000年的1.77倍。

五是非公經濟和縣域工業得到較快發展。2005年,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235億元,佔全市GDP的比重達44.7%,其中,503戶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65.88億元,占規模工業的48.9%。2000年以來,五縣市工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工業增加值年均增幅在20%以上,超過全市平均水平。

六是市屬國企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在列入重點改制計劃的53家市屬國有工業企業中,全面完成和基本完成改制任務的有44家,占計劃的83%;已投入改革成本21.2億元,解除職工勞動關系3.3人,引進資金20多億元。有26家企業的新公司已掛牌運作,新企業通過轉換機制,加大投入,產值、效益和員工收入快速增長,成為工業發展新的生力軍。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已完成改制企業實現產值總計可達1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合計扭虧增盈4000餘萬元。

七是工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優勢產業、骨幹企業、非公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對工業增長的貢獻增加;產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所有制結構進一步優化。具有比較優勢的重工業得到較快發展,規模以上輕重工業比例由2000年的36.41:63.59調整為2005年的17.9:82.1。2005年,交通裝備製造、有色冶金及深加工、基礎化工、陶瓷煙花等四大支柱產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4%,比2000年提高36個百分點。

經過50多年的發展,株洲工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創造了50多個「全國第一」,形成了門類齊全、實力雄厚的現代工業體系,工業化水平居全省第一,城市綜合實力居全省第二,成為長株潭「金三角」的重要一極。

『捌』 湖南省株洲市是工業城市嗎

是,株洲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京廣鐵路和滬昆鐵路在株洲交匯成為中國重要的「十字型」鐵路樞紐。

株洲是長江中游城市群成員、長株潭城市群三大核心之一,是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一部分。此外株洲還擁有國家綠化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8)株洲市主要生產什麼工業擴展閱讀

株洲市風景名勝:

1,雲陽山

雲陽山位於湖南省茶陵縣縣城城西2.5千米處,海拔九百餘米,為湘東名山,是茶陵縣主要風景區。它的雄姿秀色,僅次於南嶽衡山,並且每年7月去南嶽進香的香客有先到雲陽山朝拜的習慣,所以雲陽山又有「小南嶽」之稱。

2,酒埠江

酒埠江位於攸縣東部,是國家地質公園地處湘贛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西側,面積193平方公里。醴茶鐵路和平汝高速、106國道從公園西側通過,2011年4月株洲市旅遊最高獎。

『玖』 株洲近代發展尤其是工業發展的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年來,株洲實現了由一個縣屬小鎮向一座工業新城的跨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勤勞勇敢的株洲人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圍繞「農業安市、企業富市、商貿活市、科教興市、依法治市」市策,實施「開放強市」戰略,發揚「開拓奉獻,創業爭先」的株洲精神,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空前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各條戰線取得輝煌成就。據統計,株洲市改革開放以來二十年的經濟總量超過改革開放以前三十年的3.5倍。1998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64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9.49億元。近幾年來,株洲市獲得了「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全國綠化城市」、「雙擁模範城」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等榮譽稱號。按照國家統計局對全國219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綜合實力測算,株洲位居第54位,在湖南省是除省會以外排名最前的城市,進入全國第二類城市之列。株洲市在經濟建設和其它各項社會事業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工業建設突飛猛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株洲幾乎沒有工業。「一五」、「二五」計劃時期國家相繼安排了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株洲電力機車廠等13個重點項目在株洲興建。這批重點項目的引進布點,不僅構架了工業新城,而且逐步帶動了株洲地方工業、勞服企業、鄉鎮企業和區街工業的發展,從而基本形成了以冶金、機械、化工、建材等重工業為主,電力、煤炭、輕工、紡織、電子、塑料、皮革、服裝、制葯等多業發展的工業格局。現在,全市鄉以上企業已達1800餘個,其中大、中型企業62個;擁有固定資產原值169.17億元,比1949年增加約47萬倍。有色冶金、機械、化工、建材四大支柱產業產值佔全市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80%。1998年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401億元,為1949年的5200多倍,在全國42個中心城市排名中,株洲綜合實力主要因為工業的快速發展而躍居到第26位。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實現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針對株洲國有經濟、重工業和原材料工業比例比重,以及企業產品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低的情況,株洲率先實施了企業勞動、人事、工資三項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搞好搞活國有企業的措施,一批支撐株洲工業發展的大中型企業又在改革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被新聞界譽為「株洲現象」。特別是自1994年被列為全國首批「優化資本結構,增強企業實力」城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以來,通過實施「三改一加強」、「抓大放小」和資本營運等措施,國有企業轉機建制、工業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國有資產的戰略性改組工作均邁出重大步伐。通過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全市已累計建立股份制企業1139家(其中注冊股份有限公司16家),注冊資本20億元,吸收增量資本28億元。其中株洲火炬火花塞有限公司、株洲慶雲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華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株洲電廠)的股票先後上市交易。通過採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並、破產、承包、租賃、分塊搞活等多種改制形式對資產進行重組,先後組建了南方摩托集團、國光瓷業集團、湘大實業集團等「三大集團」,千金葯業、火炬火花塞也正朝著集團化方向發展,以有色冶金、化工、鐵路運輸機械為依託的「三大產業群體」逐步形成,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株洲電力機車廠、株洲冶煉廠、株洲硬質合金廠、株洲車輛廠、國光公司、湘大公司、千金葯業公司、火炬火花塞公司等企業的利潤佔全市實現利潤總額的90%以上,一批中小企業在改革中成為市場的主體並逐漸走出困境。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實施再就業工程,確保了減員增效、下崗分流和兼並破產等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從社保、財政、企業、社會四個方面籌集資金,保證了離退休職工退休金和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的及時發放。採取政策扶持、成立再就業服務中心、服務隊(站)和積極開展培訓、拓寬就業門路等措施,下崗職工再就業率達到48%。
農村經濟蓬勃發展。自從實行市帶縣體制以來,縣域經濟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建立和完善,農民積極性空前高漲,農業生產獲得長足發展。1995年,株洲成為全國第一個雙季稻畝產成建制過噸糧的地級市,並連續四年保持了過噸糧成果。1998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75.19億元,糧食總產量達184.83萬噸,比1950年增加4.6倍;生豬飼養量增加18.54倍;水產品產量增加6.8倍;經濟作物達38.82千公頃。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經濟作物產值占種植業產值的比重接近1/3,養殖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接近1/2,二、三產業占農業社會總產值的4/5。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全市現有鄉鎮企業13.8萬家,從業人員65.8萬人,1998年全市鄉鎮企業增加值達到104億元。農林水利建設步伐加快。株洲已於1993年消滅宜林荒山,1997年實現全面綠化達標,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3.94%,森林資源蓄積量達1318萬立方米。到1998年,全市擁有各類水利工程11萬余處,其中大型水庫2座,中型水庫13座,小型水庫936座,山塘近10萬處。農田灌溉面積由1950年的126.66萬畝增加到219.64萬畝,旱澇保收面積達200萬畝,旱澇保收率達90%以上。農業機械化、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機械總動力已由1950年的5.15千瓦增加到90萬余千瓦,年農機集團承包面積超過40萬畝。科技興農意識不斷增強,全市現有各類農業技術人員1.2萬餘人,農業技術推廣站132個,科技進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1.3%。

第三產業興旺發達。伴隨一、二產業的發展,株洲市第三產業發展迅速。1998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3.8億元,比1978年增長22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已達到35.5%。個體私營商業、餐飲業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占據了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尤其是進入90年代以來,個體商戶平均每年凈增1萬戶,已達到12.69萬戶,比1949年增加了800倍。商業網點已由解放前的幾百個發展到1998年的85600個,共有大小市場320個,連鎖店30多個,累計投資近40億元,涌現出蘆淞服裝大市場、鍾鼓嶺農副產品市場、中南摩托車大市場和攸縣皇圖嶺集貿市場等成交額過億元的現代化市場11個,以及株洲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市煙草公司等達到大中型企業規模的商貿企業101家。一個多渠道、多形式、少環節的流通新格局已經形成。金融保險事業快速向前發展。1998年,全市各項存款年末余額已達167.7億元,城鄉居民儲蓄總額已達1148.5億元,分別比1978年增加79.36倍和223.83倍。保險收入已由1980年恢復之際的182萬元增加到1998年的2.9億元,增加158倍。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株洲的城市建設和工業建設相互促進、比翼齊飛,構成了株洲巨變的精彩華章。經過多年的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日供水能力已達125萬噸,日煤氣供氣量達6.52萬立方米,用氣普及率達92.4%。城市的道路、橋梁、供水管道都隨著城市的擴大不斷延伸。園林綠化、環境保護事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以城市道路為重點的市政工程、以防洪排漬為重點的保安工程、以環衛、治污、綠化為重點的環境優化工程以及以路燈、燈飾為點綴的亮麗工程和安居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整個城市顯現出新的風采。城市通訊事業迅猛發展。1997年完成郵電業務量3.97億元,比1949年增加7928倍。電話交換機總量達到36萬門,電話機裝機總數23萬部,每百人擁有電話6部。全市電話擁有達到27萬戶,其中行動電話達到3.8萬戶,無線尋呼達到11.7萬戶。建成了河西新城區。全國52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之一的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迅速,連續五年保持了30%的經濟增長速度。目前區內有各類企業700餘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58家,截止1998年,累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7億元,工業總產值55.03億元,財政收入47.41億元,出口創匯6509萬美元。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50年代株洲市積極利用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貸款86.86億盧布,創辦了一批骨幹企業。改革開放以來,株洲市又通過利用外資、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提高了國有企業的素質和效益。特別是近幾年實施的「開放強市」戰略,以企業的開放帶動株洲的開放,株洲市對外開放和與國際接軌的步伐逐步加快,並取得了明顯成效。1998年,合同利用外資5097萬美元,實際到位外資9553.6萬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資到位7016萬美元,利用外國政府貸款2538萬美元。三資企業從無到有,健康發展。德國西門子、加拿大加普惠、日本雅馬哈等三家世界排名100強的著名企業落戶株洲,建有現代化的合資企業。目前正式投入營運的三資企業達114家,出口創匯9000萬美元,上交稅收1.78億元。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4.6億美元,比剛成立外貿辦事處的1963年增加75.9倍。出口品種由1963年的20多種增加到160多種,行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外向度由1978年的7.08%提高到14.33%,提高7.25個百分點。1984年,株洲被國家批准為全國33個出口商品綜合生產基地之一,1998年止全市已有51家生產企業獲得了自營進出口權。

『拾』 株洲是工業城市

株洲,古稱建寧,湖南省轄地級市。為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東接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永新縣及井岡山市,南連省內衡陽、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與長沙市毗鄰。株洲市轄天元區、蘆淞區、荷塘區、石峰區4區,株洲縣、攸縣、茶陵縣、炎陵縣4縣,代管縣級醴陵市,此外設立有雲龍示範區。
株洲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京廣線、浙贛線和湘黔線在株洲交匯使株洲成為中國最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株洲是長株潭城市群三大核心之一,是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一部分。此外株洲還擁有國家綠化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從2006年開始,株洲一直保持中部六省非省會城市綜合實力第一的稱號。株洲一直保持中部六省非省會城市綜合實力第一的稱號。
株洲的工業始於20世紀30年代。株洲的交通優勢和區域優勢,雄心勃勃,想打造一個「株洲工業區」。1935年,「株洲機廠」籌備處成立,它是株洲田心機廠的前身,是株洲現代工業的先聲。之後,株洲兵工廠成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一五」期間,株洲被列為全國重點建設的8個工業城市之一,國家將前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中的4項安排在株洲建設,即株洲硬質合金廠、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株洲電廠、株洲洗煤廠。「二五」時期又安排興建株洲冶煉廠、株洲化工廠、株洲電力機車廠、株洲車輛廠等20多個中央、省屬企業。1958年前後,圍繞大廠辦小廠,圍繞全民辦集體,株洲掀起大辦工廠的熱潮,100多家市屬企業應運而生,200多家區街企業蓬勃興起,從而奠定了株洲作為新中國的江南工業重鎮的基礎。株洲是在電力機車領域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新興現代化工業城市。在60年的歷程中,株洲在新中國工業發展史上,曾創造了第一台航空發動機、第一枚空空導彈、第一台電力機車、第一塊硬質合金等100多個第一。
株洲形成了以冶金、機械、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葯、綠色食品和陶瓷等產業為支柱,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骨幹,以製造工業為主體,以高新技術為先導的工業體系。

閱讀全文

與株洲市主要生產什麼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皮革座椅怎麼保養 瀏覽:455
奧迪c6換氣囊電腦怎麼編碼 瀏覽:777
零部件和汽車配件有什麼區別 瀏覽:674
寶馬車面板上有什麼標志 瀏覽:473
寶馬凸輪軸位置感測器電壓是多少 瀏覽:253
濱州到臨沂汽車需要多久 瀏覽:581
寶馬1系降價多久 瀏覽:717
歐洲工業園區房價多少錢 瀏覽:809
奧迪車門感應鎖怎麼開 瀏覽:524
石岩安吉爾工業園怎麼樣 瀏覽:889
工業插頭el是什麼意思 瀏覽:520
奧迪a6租賃一天多少錢 瀏覽:966
奧迪如何從s檔換到d檔 瀏覽:635
小型工業機器人哪裡可以買 瀏覽:407
長治縣汽車站電話多少 瀏覽:560
賓士c200怎麼噴水 瀏覽:850
楓亭工業區在哪個村 瀏覽:587
賓士車的防盜系統在哪裡 瀏覽:713
賓士發動機用的什麼燃燒室 瀏覽:246
寶馬630i與賓士E300L選哪個 瀏覽: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