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鹽城大豐區鹽場工業區怎麼樣

鹽城大豐區鹽場工業區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5-09 18:32:39

❶ 鹽城大豐華豐工業園裡面怎麼樣

大豐港口南邊點,化工園區,味道肯定有,大的企業有輝豐農化、創諾醫葯、兄弟維生素、金維卡紙業、豐山集團

❷ 鹽城到底是個什麼地方

鹽城概況
面積 1.5萬平方千米
河湖面積 2700多平方千米(萬河之都)
人口 815萬(2008年底)
語言 鹽城話
郵編 224000
機動車牌號 蘇J
區號 0515
拼音 Yancheng Shi
區劃 轄兩個市轄區,5個縣及兩個縣級市。
市樹 : 冬青、銀杏
市花 : 紫薇、枯枝牡丹
經緯度: 北緯32.85°~34.2 ° 、 東經 119.57°~120.45°
註:鹽城的標志是丹頂鶴(仙鶴)和麋鹿(神鹿)
鹽城,江蘇省中部沿海的一座新興城市,與日本隔海相望,地域得天獨厚,珍禽異獸與人和諧共生,是國家沿海大開發戰略的重要一環。鹽城設市較晚,民營與縣域經濟實力不俗,產業結構豐富,生態優美。鹽城大多數人口是歷朝江南移民後裔,因而傳統文化和民眾的心理狀態都屬於傳統的江南文化范疇。鹽阜大地人傑地靈,名人數不勝數,有過南宋丞相陸秀夫,也是和《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故鄉。
地理位置
鹽城的標志-仙鶴鹽城市位於江蘇省中部偏東地域,東臨黃海,南與南通市接壤,西、西南與揚州市,泰州市為鄰,北、西北與淮陰市相連,東北隔大淮河與灌河和連雲港市相望。總面積14983平方公里(老海堤內),是江蘇省地級市面積最大的一個市。其中城區面積210平方公里;總人口798.28萬人(2004年底),其中城區152萬人(亭湖區81萬人,鹽都區 71萬人)。全市地勢平坦,河渠縱橫,交通發達,物產富饒,素有"漁米之鄉"的美稱。
經過建市20多年的發展,鹽城的經濟發展迅速,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江蘇正在將經濟重心從沿江轉移到沿海上,而鹽城正處於江蘇沿海的中心位置,擁有優良的深水港。並且,作為距離上海很近的城市,在蘇通大橋開通後,鹽城進入了上海2小時經濟圈,再加上杭州灣大橋的建立,鹽城與上海以及浙江的關系更加緊密,市政府提出了「做上海的後花園」正是著眼與鹽城的巨大發展潛力和優良的生態環境。並且,未來青島到上海的高速鐵路的開通,更將進一步促成鹽城的飛躍。鹽城的交通頗為發達,擁有國內一流的南洋機場,與國內各地聯網的高速公路通向沿海及內陸各省。而且隨著近年港商到鹽投資,鹽城近幾年與香港貿易往來頻繁,最近又開通了與香港之間的兩小時航線直達,更加速了兩地的交流與發展。
地名探究
因鹽得名,歷史悠久
鹽城從西漢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鹽瀆縣,當時這里遍地皆為煮鹽亭場,到處是鹽河,「瀆」就是運鹽之河的意思。東晉安帝義熙7年(公元411年)時更名為鹽城縣,以「環城皆鹽場」而得名。鹽城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海鹽文化。古代以盛產「淮鹽」而享譽華夏,古稱「淮夷地」。早在戰國時期即「煮海為鹽」,《史記》載「東海有海鹽之饒」。秦漢時則「煮海興利、穿渠通運」,已成為漁鹽興旺之地。唐時,「甲東南之富、邊餉半出於茲」的淮南鹽場,僅鹽城就有「鹽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寶應年間,境內設有海陵監、鹽城監,每歲煮鹽百餘萬石,其時鹽城已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鹽業生產中心。
鹽城是名副其實的「鹽」城。在各地地名當中,至今仍保留著「團」、「灶」、「總」、「丿」「倉」等與鹽業生產管理相關的名稱。「團」,是鹽區生產組織,灶戶「聚團共煎」的生產形式。每個鹽場設幾個團,每團設若干灶戶,舊時以「團」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鹽區的東台、大豐,如南團、西團、卞團等。目前,仍保留大豐的西團鎮,全市還有18個村、48個自然村組的地名與「團」有關。「灶」,是灶民煎鹽的重要設施,境內因「灶」稱名的有頭灶、三灶、四灶等6個鄉鎮,另有85個村及368個自然村組也是因「灶」而得名。「總」,是鹽場灶民聚居的單位。明初大規模的「洪武趕散」,移民來到荒漠的海濱燒鹽,為了對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實施管理,各場設總若干,以次為序。清嘉慶時,東台富安鹽場就設有30個總。今天沿海鄉鎮地名中仍保留有一總、二總、三總等地名,境內還有7個村和37個自然村組以「總」命名。「倉」,即鹽倉,以枯枝牡丹名揚天下的亭湖區便倉鎮當年就是伍佑鹽場的便倉所在地。境內還有東台三倉鎮以及11個村和18個自然村組因「倉」設名。「丿」是明後期及清代灶民煮鹽的主要生產工具之一,其形同鐵鍋,略比鍋淺,徑園三尺,深3-4寸。境內以「丿」命名的鄉鎮,有東台的曹丿鎮、大豐的潘丿鎮,市內還有6個村和13個自然村組亦是以「丿」為地名的。
歷史沿革
鹽城,周以前為淮夷地;周時屬青州,春秋時屬吳,後屬越。戰國時屬楚。秦代屬東海郡;西漢初為射陽侯劉纏封地,漢武帝元狩四年建鹽瀆縣,這是鹽城置縣的開端;三國時屬魏,廢縣制;西晉又復縣制;東晉義熙七年改名鹽城,此為現名之始;南北朝稱鹽城郡;隋初仍為縣,屬江都郡;隋末,韋徹據鹽稱王,分為新安、安樂兩縣,唐初復置鹽城縣;宋代屬楚州;元朝屬淮安路;明代屬淮安府;清初為江南省的一部分,康熙六年劃歸江蘇省,屬淮安府;民國初屬江蘇省第十行政督察區。1946年鹽城一度改名為葉挺市,後仍恢復原名。其它縣的設置:清朝雍正九年建阜寧縣;乾隆三十三年建東台縣;抗日戰爭中期,建台北、鹽東、阜東、建陽4縣;1966年新建響水縣。1983年撤銷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城區、郊區和響水、濱海、阜寧、射陽、建湖、大豐、東台等7縣。1987年後,東台、大豐先後建市,1996年,郊區撤銷,建鹽都縣。2003年,城區更名為亭湖區;撤銷鹽都縣,設立鹽城市鹽都區。以原鹽都縣潘黃、大縱湖、北龍港、樓王、學富、義豐、尚庄、葛武、北蔣、秦南、龍岡、郭猛、大岡13個鎮的行政區域為鹽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潘黃鎮。亭湖區轄原鹽城市城區以及原鹽都縣的步鳳、伍佑、便倉3個鎮,區人民政府駐人民中路。
2007年,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將鹽城市亭湖區張庄街道辦事處劃歸鹽都區管轄. 這就是鹽城歷史變遷的輪廓。
鹽城在遠古代是陸地,後陸沉變為濱海平原。建國後,大豐西團一帶出土的古陸生物化石可以考定,鹽城至少在二、三萬年前即已成陸。阜寧縣羊寨一帶的石器、骨器的發現,表明至遲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鹽城境內就有靠漁獵為生的原始部落群活動的蹤跡。遠在西周初年,魯侯伯禽令奄民南遷,途中有部分奄民留在鹽城一帶定居,他們可以說是鹽城早期的開拓者。
鹽城歷史上鹽、漁、農業較為發達,尤以產淮鹽著名。先秦時期開始零星煮鹽,從西漢至清代中葉,淮鹽一直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財源之一。在唐代,鹽城還是我國主要出活海口之一,據新、舊《唐書》記載,高麗僧人封大聖、新羅國王了金士信、日本國使者粟田真人、小野石根以及阿倍仲麻呂,都是經鹽城登陸轉赴長安或出海的。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為了恢復沿海經濟,從蘇州、松江等地大規模移民來鹽屯墾,鹽城人口大增。鹽城的手工業也頗為發達,明清時期的建湖周氏冶鐵、李氏花炮,東台曹氏木雕、唐氏羽扇以及濱海的泥彩塑,大豐的西團發綉和東台安豐的木芙蓉織品等,在江淮之間是負有盛名的。
文化的發達是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鹽城也是「人文薈萃」之地。在鹽阜大地上,哺育過文雄海內的「建安七子」之一陳琳;南北朝產生過名醫徐道度,清代有治水專家馮道立;明清出現過詩人吳嘉紀 陳玉澍、書法家宋曹、畫家萬嵐以及評書的開創者柳敬亭等。建湖的「百戲」在唐代即享有盛譽,慶豐十八團是我國雜技三個半發源地之一。明代中葉還出現過東台安豐人王艮為代表的具有全國影響的泰州學派。近、現代鹽城出現的學者名流甚多。
鹽城歷史上出現過不少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元末,草堰場鹽民張士誠起兵於白駒場。南宋末年的陸秀夫是鹽城長建鄉人,與文天祥同榜進士,官至左丞相,抗元於崖山,背負幼帝投海殉國。明末清初的王之楨,是抗清名將史可法的得力幕僚。近代的馬玉瑗在三河、寶坻等縣任上,反抗洋人入侵,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和尊嚴。
生態資源
鹽城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市。全市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積7737平方公里,河湖水面2700多平方公里。
海洋和灘塗資源十分豐富。沿海灘塗總面積4550平方公里(含輻射沙洲),其中潮上帶1677平方公里,潮間帶1610平方公里,分別佔全省的75%、64.6%、60.8%。隸屬於東台、大豐、射陽、濱海、響水等縣(市)的沿海灘塗,近期可供開發利用的面積達1300平方公里。目前,射陽河口以南沿海地段還以每年1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大海延伸,被稱之為「黃金海岸」,是江蘇最大、最具潛力的土地後備資源。
岸線港口資源得天獨厚。鹽城市海域位於江蘇沿海中部,海岸線總長582公里,占江蘇省的56%。海域面積18897平方公里,其中內水面積12144平方公里,領海面積6753平方公里,沿海海域是中國唯一無赤潮的內海水域。沿海陳家港距連雲港27海里、日照港59海里,集、疏、運條件比較優越,為二級航道,國家二類開放口岸。大豐港北距青島港210海里、連雲港120海里,東距日本長崎港460海里、韓國釜山港465海里,南距台灣基隆港620海里、上海港280海里,已被國家規劃為對外開放一類口岸。濱海港地處江蘇沿海中部、連雲港與長江口之內,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10米等深線離岸最近處為1.215海里,深水直通大海,可建5-10萬噸級碼頭泊位,是江蘇沿海水深條件最好的岸段之一。射陽港現擁有千噸級碼頭5座,並開通了集裝箱內河支線,港口年吞吐能力可達530萬噸,目前,射陽港已同沿海24個港口通航。
石油天然氣資源蘊藏較多。已探明石油天然氣蘊藏量達800億立方米,預計總儲量達2000億立方米,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陸上最大的油氣田。沿海和近海有約10萬平方公里的黃海儲油沉積盆地,居全國海洋油氣沉積盆地第2位,有著廣闊的勘探開發前景。
農產品資源優勢突出。鹽城是江蘇最大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已建成8個全國商品糧基地縣、1個優質油料基地縣和6個優質棉基地縣,海洋及動植物資源豐富。糧棉油、桑果菜和禽蛋魚等主要農產品的種養規模和總量均位居全省首位。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居全省之首,全市有4個縣列入省級農產品產地認證;通過省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種植業產地有212個、面積223萬畝,畜牧業產地87個、畜禽規模1799萬頭(只)。新建國家和省級農業標准化示範區5個,省級外向型農業生產基地6個。通過認定的有機食品基地2個10.2萬畝、綠色食品基地6個2.2萬畝。全市獲得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稱號的產品共有179個。
生態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全市現有對外開放景點40多個,其中省級文保單位15個,3A級景區2個,2A級景區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市域東部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濕地,被列入世界重點濕地保護區,正在規劃建設鹽城濕地生態國家公園,打造「東方濕地之都」。濕地保護區內建有世界上第一個野生麋鹿保護區和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為聯合國人與自然生物圈成員。大豐野生麋鹿保護區目前麋鹿種群600多頭,其野生種群總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的一類野生動物12種,國家二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7種,每年來此越冬的丹頂鶴達到1200多隻,佔世界野生種群的60%以上。市域西部地處里下河地區腹地,大縱湖、九龍口、馬家盪等湖泊水域面積近百平方公里,為典型的瀉湖型湖盪濕地。面積10多萬畝的海濱林場和遼闊的海濱草原,集藍天、大海、海塗、森林、草原、珍稀動植物等於一體,具有與基岩海岸和砂質海岸迥然不同的海濱風光。鹽城不僅資源豐富、生態獨特,民俗文化特色也很鮮明。鹽城是淮劇的發源地,素有「淮劇之鄉」、「小戲之鄉」、「現代戲之鄉」的美稱。歷史上名人和名勝古跡較多。市區有南宋丞相陸秀夫祠堂、明末書法家宋曹故居等人文景觀,大豐市白駒鎮是《水滸》作者施耐庵的故里,東台西溪有北宋宰相范仲淹的「讀書堂」,亭湖便倉有北宋宰相卞濟手植的「枯枝牡丹」。現代著名外交家喬冠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胡喬木的故鄉也在鹽城市境內。
電力、煤炭是鹽城的兩大主要能源。鹽城現有鹽城、濱海、射陽港等電廠,總裝機容量已達140萬千瓦;另有陳家港、王港大型電廠已列入國家規劃,至2010年,總裝機容量可達300萬千瓦。目前,全市城鄉通電率達100%。鹽城現有淮北劉東、微山昭陽、徐州利國等煤礦,礦井設計能力近100萬噸。
鹽城天然氣田為東部沿海地區陸上最大的油氣田,其圈密儲量為2100億立方米,含氣面積200平方公里左右;其品質名列全國天然氣前列,平均熱值9250大卡,甲烷含量為96.7%,不含硫。鹽城天然氣田的建設開發已進入實質性階段。
經濟概況
2008年鹽城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600億元,比上年增長13.6%,人均首次超過3600美元;財政總收入達到216.1億元,增長45.7%,實現了兩年翻一番,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0.3億元,增長38%;出口總額21.7億美元,增長53%,增幅列全省第二;注冊外資實際到賬突破10億美元,增長23.3%;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20億元,增長35.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投資610億元,增長40.3%;新發展私營企業1.4萬戶,新增私營個體經濟注冊資本300億元,增長63.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90元,分別增長14.5%、11.5%。

❸ 大豐在哪啊

大豐市地處江蘇東部,黃海之濱,總人口73萬,面積3059平方公里,轄12個鎮、兩個省級開發區,境內有省屬農場和滬屬農場各3個。大豐市先後榮獲「江蘇省文明城市」、「江蘇省衛生城市」、「江蘇省社會治安安全市」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等30多個國家級和省級先進縣(市)稱號。

中文名稱: 大豐市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所屬地區: 江蘇省
下轄地區: 12鎮,2省級開發區,6農場,。
電話區號: 0515
郵政區碼: 224100
地理位置: 江蘇省東部,長江以北,黃海之濱
面積: 3059平方公里
人口: 73萬人
拼音: Dafeng Shi
身份證前綴: 320982
市委書記:倪峰 市長:陳平 大豐地處中國東部沿海開放帶,屬長江三角洲地區,區位優勢十分突出。近年來,大豐市在省委省政府、鹽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奮力開拓,埋頭實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各項改革全面突破,發展活力得到激發,項目推進成效顯著,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鄉面貌變化顯著,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質量有了全面提高。大豐市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大豐人文薈萃,生態環境優美,先後榮獲「全國首批生態建設示範市」、「國家首批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中國21世紀議程示範市」、「國家級衛生城市」(蘇北縣級城市中首家國家衛生城市)、「江蘇省文明城市」、「江蘇省衛生城市」、「江蘇省社會治安安全市」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等30多個國家級和省級先進縣(市)稱號。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正以嶄新的姿態迅速崛起,一個開放的大豐正以矯健的步伐走向世界。 大豐是麋鹿之鄉。大豐是世界珍稀動物——麋鹿的故鄉,建有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也是全國精選的15個生態旅遊景點之一,現有麋鹿1100多頭,佔全世界總數的三分之一,被授予「中國麋鹿之鄉」稱號,建有國家AAAA級景區。 麋鹿保護區
大豐是施耐庵的家鄉。大豐市白駒鎮(古屬於興化縣)是施耐庵的家鄉,《水滸》就是施耐庵隱居在白駒完成的,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大豐是綠色生態家園。大豐市先後實施了沿海防護林體系、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等74項生態建設工程,被命名為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被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為「持續農業與農村發展實驗區」。 麋鹿
大豐是灘塗濕地寶庫。大豐海岸線112公里,沿海灘塗面積10萬公頃,是亞洲最大的一片灘塗濕地,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大豐物種繁多,原始灘塗濕地上棲息著400多個野生動物家族,有國家一二級野生保護動物30多種,生長著近500種海邊植物,是各類野生動植物棲息繁衍的天堂,是全國最大的淡水小龍蝦、斑點叉尾魚、泥螺、紫菜、海水蔬菜種養殖加工基地。 大豐是新興港口城市。國家重點工程大豐港位於江蘇沿海海岸線中部,是填補江蘇沿海港口空白帶的中心戰略大港。2005年10月18日,大豐港一期工程兩個萬噸級泊位已建成試航,2006年開放國家一類口岸,並同時開工建設6個5萬噸級泊位。到2010年,大豐港將形成1500萬噸年吞吐能力,成為江蘇沿海對外開放的綜合型中型商港。 大豐是蘇北「小上海」。大豐與上海歷史淵源深厚,境內有上海所屬農場三個、50多萬畝上海「飛地」,農場的產業結構調整進程加快,助推了我市接軌上海的進程,上海紡控、光明食品集團在我市建有重大產業轉移項目。大豐素有蘇北「小上海」之稱,曾有8萬上海知青在大豐工作和生活,目前建有上海知青紀念館,當年的知識青年可以在這里追憶那激情澎湃的崢嶸歲月。隨著蘇通長江大橋的開通,大豐已融入上海2小時經濟圈。 十一五期間,大豐將努力建成江蘇東部沿海新興臨港工業城市、江蘇中部開放的港口物流城市、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生態旅遊城市和鹽城跨越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唐代,隸屬於揚州(曾名邗州)海陵縣。南唐升元元年(937年)隸屬於東都泰州海陵監(今大團以北隸鹽城監)。北宋時,沿海有紫庄、南八游、丁溪、竹溪等鹽場、隸屬於泰州。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黃河奪泗入淮,海岸向東淤漲,境域隨之東擴,今丁溪至大團一帶屬泰州,新斗龍港一線以北,則隸屬楚州鹽城縣。 元代兩淮設置29個鹽場。其中在大豐境內的有何垛場(北部)、丁溪場、小海場、草堰場、白駒場、伍佑場(東南部)等。白駒場、劉庄場隸屬揚州府興化縣;伍佑場隸屬淮安府鹽城縣;余均隸屬揚州府泰州海陵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設兩淮鹽運司泰州分司,始駐泰州,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移駐東台。何垛場、丁溪場、小海場、草堰場的鹽政歸其管轄。行政上除伍佑場外,其他六鹽場同屬於揚州府泰州東西鄉三十五都。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稍前,曾將白駒場、劉庄場的管轄權從泰州劃歸淮安府鹽城縣。不久,又從鹽城縣劃歸揚州府興化縣。 清乾隆元年(1736年)復改屬泰州分司,並將白駒場並入草堰場。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劉庄場也並入草堰場。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泰州東部析置東台縣,丁溪場、小海場、草堰場的地方行政改屬東台縣。白駒場、劉庄場的地方行政則隸屬於興化縣。 民國6年(1917年)南通張謇、張察創辦「淮南草堰場大豐鹽墾股份有限公司」,招南通、海門人來此廢灶興墾,開辟了大豐縣東部的廣大地區,種植棉花。民國18年(1929年)丁溪、小海、草堰諸場境域行政上均屬東台縣第九區。白駒、劉庄則屬興化縣第六區。 194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在黃橋與國民黨頑固派決戰後乘勝北上,大豐地區獲得解放。 1941年5月將民國政府東台縣第九區分為小海區、墾區、西渣區,屬東台縣民主政府領導。 1941年10月,東台縣民主政府於原第九區境設置台北行署(縣政權機構的雛形,代替東台縣政府行使本地區的行政領導權)。 1942年5月,東台行署轄地由東台縣析出改置台北縣,隸屬於華中局蘇中第二分區。 1944年10月,於撤銷蘇中行政公署第二分區專員公署的同時,撤銷台北縣,並入東台縣,隸屬於蘇中行政公署第四分區。 1945年11月,恢復台北縣建制,隸屬於蘇皖邊區人民政府第一專署。 1949年4月,蘇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1949年5月15日,泰州專員公署成立,台北縣隸屬於泰州專員公署。 1950年,台北縣改隸屬於鹽城專員公署。 1951年8月,台北縣因與台灣省的台北市同名,乃取著名的大豐鹽墾公司中的大豐二字,定名大豐縣。 1953年1月,蘇北、蘇南兩行政區與南京市合並為江蘇省。大豐縣隸屬於江蘇省鹽城專區。 1983年3月,鹽城建市,大豐縣隸屬鹽城市。 199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大豐縣,設立大豐市。 新中國歷史上大豐的歷任領導人 沈靖明(1950.3~1952.1)台北縣委書記。 錢 崗(1952.1~1954.10)大豐縣委書記。 徐芸勤(1954.10~1955.5)大豐縣委書記。 徐亞輝(1955.12~1957.10)大豐縣委書記。 毛育人(1957.10~1959.7)大豐縣委書記。 毛育人(1959.7~1961.5)大豐縣委書記。 徐 植(1961.5~1962.9)大豐縣委書記。 徐 植(1965.6~1968.4)大豐縣委書記。 薛太和(1977.5~1978.10)大豐縣委書記。 彭正柱(1978.12~1985.4)大豐縣委書記。 黃德茂(1985.7~1987.10)大豐縣委書記。 林成立(1987.10~1989.11)大豐縣委書記。 顧競成(1989.11~1994.2)大豐縣委書記。 裴日昌(1994.2~1996.7)大豐縣委書記。 郭建生(1996.7 ~2000.7)大豐市委書記。 李 馳(2000.7~2002.12)大豐市委書記。 丁 宇(2002.12~ 2009.12)大豐市委書記。 倪 峰(2009.12~ )大豐市委書記。 不知道是這個不

❹ 鹽城怎麼樣

鹽城市是同時擁有空港、海港兩個一類開放口岸的地級市,是國家沿海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兩大戰略的交匯點。

鹽城海陸空交通便捷,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鐵路、航空、海運、內河航運五位一體的立體化交通運輸網路。

鹽城定位成沿海經濟發展圈,基於海洋經濟大發展。所以鹽城當以海洋經濟為主,大力爭取國家級高層次戰略規劃,促使本市在未來幾年裡在穩住經濟地位基礎上,實現跨越式發展。

鹽城的地方文化

鹽城從西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建立鹽瀆縣,當時這里遍地皆為煮鹽場,到處是鹽河,「瀆」就是運鹽之河的意思。東晉安帝義熙七年(411年)時更名為鹽城縣,「鹽城」之名使用至今。以「環城皆鹽場」而得名。

市內大多數人口是歷朝江南移民後裔,因而傳統文 化和民眾的心理狀態都屬於傳統的江南文化范疇。同時,鹽城東臨黃海,擁有582 千米的海岸線,佔全省總長的56%,由此而形成地域文化特色——蘇東海洋文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鹽城

❺ 鹽城市發展情況怎麼樣有哪些產業

鹽城是江蘇省一個地級市,是江蘇省海岸線最長的一座城市。按理說,沿海城市應該比較發達,但是鹽城在江蘇省各項排名卻比較靠後。從發展前景來看,鹽城的發展前景一般,不好不壞。
跟其他沿海省份都不一樣,江蘇省是一個不靠大海發展的沿海省份,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城靠海,其中連雲港、鹽城都很一般,南通這兩年發展迅猛,不過也不是依靠沿海優勢,而是因為南通靠近上海,這才發展起來的,跟沿海關系不大。
從現在數據來看,鹽城GDP排名全省第八,總量是全省最高的蘇州市的三分之一還不到。人均GDP排名是第十,人均是排名第一的無錫的一半都不到。從這些數據來看,鹽城跟省內發達城市比,差距很大。從鹽城各方面條件來看,鹽城沒有特別出色的地方,相反,短板的地方可不少。
鹽城雖然是個沿海城市,海岸線綿長,但是卻沒有超一流的港口,港口方面不要說跟青島、大連那樣的相比,就算比日照港也差了不少。綿長的海岸線沒有給鹽城帶來多少福利,但是卻給鹽城帶來了大量的鹽鹼地和灘塗地,所以鹽城農業發展一般。在古代,主要經濟活動就是以農業為主。鹽城先天條件不足,農業不發達,在古代就沒有什麼存在感。而同樣是江蘇的還太湖地區,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經濟發展迅速,甚至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在原始積累這一塊,鹽城就有所欠缺。
建國以後,鹽城由於地理位置原因,遲遲都沒有鐵路。而蘇南一帶呢,不僅有鐵路,而且二十一世紀以後,動車、高鐵不斷涌現,跟上海聯系緊密。交通便利讓那些地方受益匪淺,外企、民營經濟都十分發達。而鹽城呢,一來沒有那些優勢條件,二來當地上下思想意識沒有跟上,錯過了發展的黃金時間。
現在的鹽城,雖然有鐵路有海港也有航空港,但是這些也不過是一個沿海地級市必備的設施,算不上什麼優勢。如果對比一下省內其他城市,鹽城更是看不出有什麼可以取勝的地方。蘇錫常作為傳統的蘇南地區,發展一直十分迅猛,不僅在江蘇省名列前茅,在全國也是排得上號的。南京呢,作為省會自不必多說。南通依託上海,GDP總量已經名列全省第四,對無錫是虎視眈眈。鎮江雖然小,但是一方面想跟蘇錫常靠攏,一方面又傍上南京,發展前景還是有的。揚州古代十分輝煌,隋唐時期算得上是全國都有數的大城市,一直到清朝,揚州都是很強悍的。不過建國以後,揚州中的泰州跟它分家,這才元氣大傷,由於底子還在,揚州一直憋著一口氣,跟泰州互相幫襯。徐州作為北方重鎮之一,又是交通樞紐,這些年發展不錯。鹽城要跟這些城市作比較,總歸是差點意思。
看來看去,鹽城在江蘇省內能夠比得上的城市也就連雲港、淮安、宿遷少數的幾個。不過鹽城畢竟在發達的江蘇省,雖然省內排名不行,在全國還是可以的。鹽城現在房價不高,城區也就是一萬多點的樣子,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還是一個比較宜居的城市。總體來說,鹽城未來的發展不會給人帶來太大驚喜,但是也大體說得過去,是一個可以生活的城市。

❻ 江蘇鹽城是生產海鹽的城市嗎

江蘇省是一個十分強勢的省份,不僅經濟水平位於我國十分靠前的位置,而且還是幾乎無敵的旅遊大省,在江蘇省單單只是國家級5A景區就有23座,其他的美景就更不用多說了,幾乎遍地都是可供人們游覽的景區。相信對於省會南京市和經濟最為發達的蘇州市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同時歷史名城揚州和無錫也應該有所耳聞,今天小編要帶大家去的是一個被江蘇省忽略依舊的地方,這里的經濟也在蓬勃發展,更重要的是這里的美景也值得被發現。


現在大家對於鹽城市是不是更加了解了呢?鹽城適合旅遊,因為除了上面的景點,此外鹽城的大縱湖、護國寺也都是人氣很高的景點,小編就不一一敘述了,另外鹽城也適合定居,因為這座三線城市的房價才1萬元左右,如果你感興趣的話,你還是親自去看一看吧。

❼ 關於江蘇鹽城的問題

鹽城,江蘇省中部沿海的一座新興城市,與日本隔海相望,地域得天獨厚,珍禽異獸與人和諧共生,是國家沿海大開發戰略的重要一環。鹽城設市較晚,民營與縣域經濟實力不俗,產業結構豐富,生態優美。鹽城大多數人口是歷朝江南移民後裔,因而傳統文化和民眾的心理狀態都屬於傳統的江南文化范疇。鹽阜大地人傑地靈,名人數不勝數,有過南宋丞相陸秀夫,也是《西遊記》和《水滸傳》作者的家鄉。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鹽城的標志-仙鶴城市位於江蘇省中部偏東地域,東臨黃海,南與南通市接壤,西、西南與揚州市為鄰,北、西北與淮陰市相連,東北隔大淮河與灌河和連雲港市相望。總面積14983平方公里(老海堤內),其中城區面積210平方公里;總人口779.9萬人,其中城區126萬人。全市地勢平坦,河渠縱橫,交通發達,物產富饒,素有"漁米之鄉"的美稱。
經過建市20多年的發展,鹽城的經濟發展迅速,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江蘇正在將經濟重心從沿江轉移到沿海上,而鹽城正處於江蘇沿海的中心位置,擁有優良的深水港。並且,作為距離上海很近的城市,在蘇通大橋開通後,鹽城進入了上海2小時經濟圈,再加上杭州灣大橋的建立,鹽城與上海以及浙江的關系更加緊密,市政府提出了「做上海的後花園」正是著眼與鹽城的巨大發展潛力和優良的生態環境。並且,未來青島到上海的高速鐵路的開通,更將進一步促成鹽城的飛躍。鹽城的交通頗為發達,擁有國內一流的南洋機場,與國內各地聯網的高速公路通向沿海及內陸各省。
[編輯本段]地名探究
因鹽得名,歷史悠久
鹽城從西漢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鹽瀆縣,當時這里遍地皆為煮鹽亭場,到處是鹽河,「瀆」就是運鹽之河的意思。東晉安帝義熙7年(公元411年)時更名為鹽城縣,以「環城皆鹽場」而得名。鹽城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海鹽文化。古代以盛產「淮鹽」而享譽華夏,古稱「淮夷地」。早在戰國時期即「煮海為鹽」,《史記》載「東海有海鹽之饒」。秦漢時則「煮海興利、穿渠通運」,已成為漁鹽興旺之地。唐時,「甲東南之富、邊餉半出於茲」的淮南鹽場,僅鹽城就有「鹽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寶應年間,境內設有海陵監、鹽城監,每歲煮鹽百餘萬石,其時鹽城已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鹽業生產中心。
鹽城是名副其實的「鹽」城。在各地地名當中,至今仍保留著「團」、「灶」、「總」、「丿」「倉」等與鹽業生產管理相關的名稱。「團」,是鹽區生產組織,灶戶「聚團共煎」的生產形式。每個鹽場設幾個團,每團設若干灶戶,舊時以「團」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鹽區的東台、大豐,如南團、西團、卞團等。目前,仍保留大豐的西團鎮,全市還有18個村、48個自然村組的地名與「團」有關。「灶」,是灶民煎鹽的重要設施,境內因「灶」稱名的有頭灶、三灶、四灶等6個鄉鎮,另有85個村及368個自然村組也是因「灶」而得名。「總」,是鹽場灶民聚居的單位。明初大規模的「洪武趕散」,移民來到荒漠的海濱燒鹽,為了對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實施管理,各場設總若干,以次為序。清嘉慶時,東台富安鹽場就設有30個總。今天沿海鄉鎮地名中仍保留有一總、二總、三總等地名,境內還有7個村和37個自然村組以「總」命名。「倉」,即鹽倉,以枯枝牡丹名揚天下的亭湖區便倉鎮當年就是伍佑鹽場的便倉所在地。境內還有東台三倉鎮以及11個村和18個自然村組因「倉」設名。「丿」是明後期及清代灶民煮鹽的主要生產工具之一,其形同鐵鍋,略比鍋淺,徑園三尺,深3-4寸。境內以「丿」命名的鄉鎮,有東台的曹丿鎮、大豐的潘丿鎮,市內還有6個村和13個自然村組亦是以「丿」為地名的。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鹽城,周以前為淮夷地;周時屬青州,春秋時屬吳,後屬越。戰國時屬楚。秦代屬東海郡;西漢初為射陽侯劉纏封地,漢武帝元狩四年建鹽瀆縣,這是鹽城置縣的開端;三國時屬魏,廢縣制;西晉又復縣制;東晉義熙七年改名鹽城,此為現名之始;南北朝稱鹽城郡;隋初仍為縣,屬江都郡;隋末,韋徹據鹽稱王,分為新安、安樂兩縣,唐初復置鹽城縣;宋代屬楚州;元朝屬淮安路;明代屬淮安府;清初為江南省的一部分,康熙六年劃歸江蘇省;民國初屬江蘇省第十行政督察區。1946年鹽城一度改名為葉挺市,後仍恢復原名。其它縣的設置:清朝雍正九年建阜寧縣;乾隆三十三年建東台縣;抗日戰爭中期,建台北、鹽東、阜東、建陽4縣;1966年新建響水縣。1983年撤銷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城區、郊區和響水、濱海、阜寧、射陽、建湖、大豐、東台等7縣。1987年後,東台、大豐先後建市,1996年,郊區撤銷,建鹽都縣。2003年,城區更名為亭湖區;撤銷鹽都縣,設立鹽城市鹽都區。以原鹽都縣潘黃、大縱湖、北龍港、樓王、學富、義豐、尚庄、葛武、北蔣、秦南、龍岡、郭猛、大岡13個鎮的行政區域為鹽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潘黃鎮。亭湖區轄原鹽城市城區以及原鹽都縣的步鳳、伍佑、便倉3個鎮,區人民政府駐人民中路。
2007年,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將鹽城市亭湖區張庄街道辦事處劃歸鹽都區管轄. 這就是鹽城歷史變遷的輪廓。
鹽城在遠古代是陸地,後陸沉變為濱海平原。建國後,大豐西團一帶出土的古陸生物化石可以考定,鹽城至少在二、三萬年前即已成陸。阜寧縣羊寨一帶的石器、骨器的發現,表明至遲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鹽城境內就有靠漁獵為生的原始部落群活動的蹤跡。遠在西周初年,魯侯伯禽令奄民南遷,途中有部分奄民留在鹽城一帶定居,他們可以說是鹽城早期的開拓者。
鹽城歷史上鹽、漁、農業較為發達,尤以產淮鹽著名。先秦時期開始零星煮鹽,從西漢至清代中葉,淮鹽一直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財源之一。在唐代,鹽城還是我國主要出活海口之一,據新、舊《唐書》記載,高麗僧人封大聖、新羅國王了金士信、日本國使者粟田真人、小野石根以及阿倍仲麻呂,都是經鹽城登陸轉赴長安或出海的。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為了恢復沿海經濟,從蘇州、松江等地大規模移民來鹽屯墾,鹽城人口大增。鹽城的手工業也頗為發達,明清時期的建湖周氏冶鐵、李氏花炮,東台曹氏木雕、唐氏羽扇以及濱海的泥彩塑,大豐的西團發綉和東台安豐的木芙蓉織品等,在江淮之間是負有盛名的。
文化的發達是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鹽城也是「人文薈萃」之地。在鹽阜大地上,哺育過文雄海內的「建安七子」之一陳琳;南北朝產生過名醫徐道度,清代有治水專家馮道立;明清出現過詩人吳嘉紀 陳玉澍、書法家宋曹、畫家萬嵐以及評書的開創者柳敬亭等。建湖的「百戲」在唐代即享有盛譽,慶豐十八團是我國雜技三個半發源地之一。明代中葉還出現過東台安豐人王艮為代表的具有全國影響的泰州學派。近、現代鹽城出現的學者名流甚多。
鹽城歷史上出現過不少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元末,草堰場鹽民張士誠起兵於白駒場。南宋末年的陸秀夫是鹽城長建鄉人,與文天祥同榜進士,官至左丞相,抗元於崖山,背負幼帝投海殉國。明末清初的王之楨,是抗清名將史可法的得力幕僚。近代的馬玉瑗在三河、寶坻等縣任上,反抗洋人入侵,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和尊嚴。
[編輯本段]生態資源
鹽城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市。全市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積7737平方公里,河湖水面2700多平方公里。
海洋和灘塗資源十分豐富。沿海灘塗總面積4550平方公里(含輻射沙洲),其中潮上帶1677平方公里,潮間帶1610平方公里,分別佔全省的75%、64.6%、60.8%。隸屬於東台、大豐、射陽、濱海、響水等縣(市)的沿海灘塗,近期可供開發利用的面積達1300平方公里。目前,射陽河口以南沿海地段還以每年1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大海延伸,被稱之為「黃金海岸」,是江蘇最大、最具潛力的土地後備資源。
岸線港口資源得天獨厚。鹽城市海域位於江蘇沿海中部,海岸線總長582公里,占江蘇省的56%。海域面積18897平方公里,其中內水面積12144平方公里,領海面積6753平方公里,沿海海域是中國唯一無赤潮的內海水域。沿海陳家港距連雲港27海里、日照港59海里,集、疏、運條件比較優越,為二級航道,國家二類開放口岸。大豐港北距青島港210海里、連雲港120海里,東距日本長崎港460海里、韓國釜山港465海里,南距台灣基隆港620海里、上海港280海里,已被國家規劃為對外開放一類口岸。濱海港地處江蘇沿海中部、連雲港與長江口之內,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10米等深線離岸最近處為1.215海里,深水直通大海,可建5-10萬噸級碼頭泊位,是江蘇沿海水深條件最好的岸段之一。射陽港現擁有千噸級碼頭5座,並開通了集裝箱內河支線,港口年吞吐能力可達530萬噸,目前,射陽港已同沿海24個港口通航。
石油天然氣資源蘊藏較多。已探明石油天然氣蘊藏量達800億立方米,預計總儲量達2000億立方米,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陸上最大的油氣田。沿海和近海有約10萬平方公里的黃海儲油沉積盆地,居全國海洋油氣沉積盆地第2位,有著廣闊的勘探開發前景。
農產品資源優勢突出。鹽城是江蘇最大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已建成8個全國商品糧基地縣、1個優質油料基地縣和6個優質棉基地縣,海洋及動植物資源豐富。糧棉油、桑果菜和禽蛋魚等主要農產品的種養規模和總量均位居全省首位。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居全省之首,全市有4個縣列入省級農產品產地認證;通過省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種植業產地有212個、面積223萬畝,畜牧業產地87個、畜禽規模1799萬頭(只)。新建國家和省級農業標准化示範區5個,省級外向型農業生產基地6個。通過認定的有機食品基地2個10.2萬畝、綠色食品基地6個2.2萬畝。全市獲得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稱號的產品共有179個。
生態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全市現有對外開放景點40多個,其中省級文保單位15個,3A級景區2個,2A級景區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市域東部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濕地,被列入世界重點濕地保護區,正在規劃建設鹽城濕地生態國家公園,打造「東方濕地之都」。濕地保護區內建有世界上第一個野生麋鹿保護區和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為聯合國人與自然生物圈成員。大豐野生麋鹿保護區目前麋鹿種群600多頭,其野生種群總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的一類野生動物12種,國家二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7種,每年來此越冬的丹頂鶴達到1200多隻,佔世界野生種群的60%以上。市域西部地處里下河地區腹地,大縱湖、九龍口、馬家盪等湖泊水域面積近百平方公里,為典型的瀉湖型湖盪濕地。面積10多萬畝的海濱林場和遼闊的海濱草原,集藍天、大海、海塗、森林、草原、珍稀動植物等於一體,具有與基岩海岸和砂質海岸迥然不同的海濱風光。鹽城不僅資源豐富、生態獨特,民俗文化特色也很鮮明。鹽城是淮劇的發源地,素有「淮劇之鄉」、「小戲之鄉」、「現代戲之鄉」的美稱。歷史上名人和名勝古跡較多。市區有南宋丞相陸秀夫祠堂、明末書法家宋曹故居等人文景觀,大豐市白駒鎮是《水滸》作者施耐庵的故里,東台西溪有北宋宰相范仲淹的「讀書堂」,亭湖便倉有北宋宰相卞濟手植的「枯枝牡丹」。現代著名外交家喬冠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胡喬木的故鄉也在鹽城市境內。
電力、煤炭是鹽城的兩大主要能源。鹽城現有鹽城、濱海、射陽港等電廠,總裝機容量已達140萬千瓦;另有陳家港、王港大型電廠已列入國家規劃,至2010年,總裝機容量可達300萬千瓦。目前,全市城鄉通電率達100%。鹽城現有淮北劉東、微山昭陽、徐州利國等煤礦,礦井設計能力近100萬噸。
鹽城天然氣田為東部沿海地區陸上最大的油氣田,其圈密儲量為2100億立方米,含氣面積200平方公里左右;其品質名列全國天然氣前列,平均熱值9250大卡,甲烷含量為96.7%,不含硫。鹽城天然氣田的建設開發已進入實質性階段。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2008年鹽城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600億元,比上年增長13.6%,人均首次超過3000美元;財政總收入達到216.1億元,增長45.7%,實現了兩年翻一番,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0.3億元,增長38%;出口總額21.7億美元,增長53%,增幅列全省第二;注冊外資實際到賬突破10億美元,增長23.3%;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20億元,增長35.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投資610億元,增長40.3%;新發展私營企業1.4萬戶,新增私營個體經濟注冊資本300億元,增長63.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90元,分別增長14.5%、11.5%。
06以來,鹽城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堅持「兩手抓、兩手硬」,一手加快全市八類十大重點工程建設進度,一手加大10個重大前期項目推進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上半年八類十大重點工程及重大前期項目推進情況通報如下:
一、八類十大重點工程進展情況
鹽城市八類十大重點工程共80個大項、154個子項,年度計劃投資174億元,上半年累計完成投資92億元,占年計劃投資的53%,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30%。154項重點工程中,續建項目63項,新開工項目91項。截止目前,新開工項目開工70項,新開工率達77%,在建項目133項,在建率達86%。
從面上看:上半年八類十大重點工程累計完成投資進度超序時3個百分點,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超半」的工作目標;投量再創新高,投量比上年同期多28億元,增長43%;二季度投速明顯加快,累計完成投資57億元,占年計劃投資的33%,投量比一季度多27億元,投速比一季度快13個百分點。
從類別看:農業、工業、服務業、基礎設施、市區城建、房地產、社會事業、利用外資重點工程分別完成投資9.1億元、27.5億元、5.3億元、27.7億元、4億元、8.1億元、5億元和5.4億元(6658萬美元),分別占年度計劃的72.3%、61.3%、41%、56.4%、33.3%、42.6%、54.1%和37.8%,其中利用外資實際到帳注冊外資1659萬美元,占年度計劃的30.6%。農業重點工程投速最快,完成投資分別超序時和全市平均進度22.3個百分點和19.3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工業重點工程投量最大,分別佔八類十大重點工程完成投資的29.9%和30.1%,兩類重點工程完成投資比重合計達60%以上,是八類十大重點工程快速推進的主要力量。
從單個項目看:沿海生態林建設、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縣鄉河道疏浚工程、悅達垃圾專用車、鹽都重慶啤酒、建湖森達集團鹽磺黴素及生物基因工程、東台磊達集團礦渣綜合利用生產水泥、220KV大豐富強輸變電工程、建湖恆鑫花園、東台激光切割機等10個項目提前竣工投產;東風悅達起亞第二工廠、東台風力發電、聯孚石化環氧氯丙烷、江蘇裕廊化工三期工程、摩比斯汽車零部件公司第二工廠、高速公路及連接線、職教園區建設、鹽城師范學院及鹽城工學院新校區建設、黃海公園、火車站地段改造等123個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城市防洪工程、中大集團客車底盤、蘇龍化工離子膜燒鹼、新四軍紀念館、G204鹽城段改造工程、大豐風力發電等21個尚未開工項目正在積極落實建設條件,爭取盡快開工。
06年以來八類十大重點工程推進的勢頭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一是進展不平衡性較大。除農業、工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重點工程達到序時進度要求外,其餘四類重點工程進展相對較慢,均未達到序時進度要求。二是尚有部份項目未開工。截止目前,仍有21個項目未開工建設,其中縣(市、區)項目7個,市直項目有14個。從項目未開工原因看,用地未落實的項目4個,規劃方案調整的項目3個,投資業主資金不到位的項目2個,項目審批、設計等進度不快的12個。三是工程建設外部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近年來,市發改委聯合市優化辦持續開展了重點工程建設外部環境專項整治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重點工程建設外部環境總體趨於好轉,但因征地拆遷矛盾而產生的阻撓施工、強裝強卸等情況還時有發生,對工程進度帶來了直接影響。四是資金、土地等建設要素制約顯化。部分項目因資金緊張、土地供應不及時,致使建設進度放慢。如公共停車場建設、第二人民醫院傳染病房樓、3個220KV輸變電工程等項目推進過程中均遇到資金、土地難題。
二、重大前期項目進展情況
1、大豐港二期工程。大豐港一期工程已於去年10月份建成投運。最近,國務院已批准大豐港為一類開放口岸,對外籍船舶開放,港口商檢、海關等配套設施工程正在建設。二期工程一個5萬噸和一個2 萬噸級通用泊位,工程可研報告、岸線使用報告分別上報省發改委和港口管理局待批,工程的數模試驗已經完成,物模試驗正在進行之中,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正在編制。
2、射陽港開發建設。與義大利客商進行了初步洽談,於去年10月份簽定了投資意向書。今年2月份義大利投資商委託上海航道設計院編制了《江蘇射陽港新港區進港道路及碼頭工程方案》,5月份義大利客商、省港口局、上海航道設計院等科研單位專家專程前來射陽,對深水港設計方案進行了進一步論證,中意雙方簽訂了建設方案協議,目前射陽縣正抓緊做好人工島式深水港區項目簽約前的各項准備工作,預計10月份簽訂正式合同。
3、濱海港開發建設。濱海港LNG項目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專家審查,並上報國家發改委申請「路條」。該項目已進入省「十一五」規劃重大項目儲備序列。煉化、電力等項目與中石油、華電集團等大型企業的接觸、合作也在進一步推進。
4、陳家港電廠一期工程。該項目已列入省「十一五」規劃新開工項目。目前已完成電力接入系統及環評大綱審查,今年2月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國家電力規劃總院組織的專家評審,防洪影響評價報告和環評報告基本完成,近期有關方面將組織審查。
5、射陽港電廠三期工程。今年2月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國家電力規劃總院組織的專家審查,5月份國家電網公司批復同意該工程接入電網,目前該項目已基本完成項目核准所需的各類支持性文件,下一步工作重點是爭取國家的「項目路條」。
6、沿海風力發電基地建設。沿海5縣(市)均已獲得國家風電項目布點。東台風電項目已於6月28日開工建設;大豐風電項目已完成了項目核准報告及各項支持性文件,並上報國家發改委申請核准,核准文件下達後,即可開工建設;射陽、濱海、響水風電項目業主已進駐現場,抓緊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用地預審、環評報告等前期工作,預計年底前開工建設。

❽ 鹽城和鹽有什麼聯系嗎

鹽城,也稱射陽,位於我國江蘇省的東北部,瀕臨黃海,海岸線曲折綿延,因為盛產海鹽而得名。在該市的興起和變遷中,鹽業的興衰對其影響極為重要。這片巨大的海灘叫做草堰場,它坡度平緩,河網密布,擁有夢幻一般廣闊無垠的蘆葦盪和大沼澤。它地勢低平,海水常常倒灌,釀成災難,當地人稱為「鬼沼」。

2100年以前,一個叫劉濞的諸侯王組織了一大群亡命的囚徒,匯聚在這里,煮海造鹽,積攢勢力,最後擁兵叛亂,動亂持續了長達4年,這就是著名的七國之亂。動亂雖然被撲滅了,但位於江蘇省的東北部這個彈丸之地,僅僅靠煮鹽一項就積攢起潑天的財富,最終有能力與正處於巔峰時期的西漢王朝分庭抗禮,不禁讓世人大吃了一驚!

小小的一口鹽,它重大的戰略意義終於被清楚認識,幾年以後,朝廷派重兵軍管了這個神秘的鹽業基地,這個蘇北小漁村一夜成名並不斷膨脹,許多年以後,它乾脆被命名為「鹽城」!《史記》記載,「東南有海鹽之饒」,指的就是鹽城。

在鹽城,同樣的出土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此之前,在其他幾條運河邊還發掘出三塊類似的大鐵塊,示意圖被畫了出來:據估計,這樣的鐵塊總共應該有7塊,7塊不規則的大鐵拼湊在一起,最後是一塊接近萬公斤的龐大鐵盤。這么笨重的一塊鐵盤,20個壯漢都抬不動,它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盤鐵之所以被切割成不規則的許多塊,是為了統治的需要。通過對生產工具的控制輕松完成了對一家一戶鹽民的身心控制,10戶左右的人家組合成一個生產小組,每個家庭執掌其中的一塊,只有當所有的鐵塊拼湊到一起時,才能開鍋煮鹽。——這樣的精心策劃,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對付私鹽。

2000多年以來:草木灰都是最重要的脫水工具,含豐富鹽分的海水被草木灰多次濃縮以後,成為鹵水,被引進鍋爐房。

鍋爐房裡,高濃度的鹽水被倒進大鐵鍋,三口大鍋成階梯排列。高濃度的鹵水被傳遞到下一個鐵鍋,爐子里火光沖天,據考證,室內的溫度可能已經達到70度,專家指出:在這樣的高溫下,鹽工們幾乎是赤身裸體地工作。這樣的惡劣環境,對體力和精力都是極大的消耗。

鹽水在煮開的鐵鍋里沸騰,有經驗的鹽工能在一秒鍾之內,判斷出鹽水是否達到結晶的程度,他一聲令下,往滾開的鍋里飛快投入鹽母,剎那間白色的蒸汽彌漫了整個棚子。鹽民們望眼欲穿的白花花的海鹽終於出爐了。這就是鹽城地區出產的淮鹽!它晶瑩剔透,如粉妝玉琢!光緒年間的《鹽法志》記載:「品天下之鹽,以淮南之熬於盤者為極品」。淮鹽又以潔白著稱,並微微發青。宋朝大詞人周邦彥《少年游》描述:「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

鹽業生產的發展經歷多次技術革命;其中在鐵盤上熬鹽的歷史最悠久,最後才發展到今天的曬鹽。熬出來的鹽是白色粉末;曬出來的鹽是大的顆粒。煮海水造鹽是最為漫長的一段時期,從明朝後期開始,沿海一帶開始直接引海水曬鹽。

以鹽城為中心的兩淮地區所出產的海鹽,凝聚了無數鹽工無窮的心血,以其卓越的鹽味、鹽色和鹽質名聞天下,行銷四海,創下了「吳鹽如花皎白雪」的美名,也為歷代統治者創造了驚人的財富。

最重要的是,由於鹽城的鹽產量太大,舉國上下無可替代,從而奠定了鹽城空前的戰略地位,幾乎左右朝局。《宋史》記載:北宋全國的賦稅,鹽利佔到一半!南宋時期更佔到全國總收入的83%,南宋半壁江山維持152年,經濟上主要靠鹽業支撐。明清兩朝,兩淮鹽業更達到極盛,清朝嘉慶年間《兩淮鹽法志》記載:「山海天地之藏,其有關於國計民生者,鹽課居賦稅之半,兩淮鹽課又居天下之半。」「煮海之利,重於東南,兩淮為最」,並有「兩淮鹽賦甲天下」之說。

我們可以想像得到,2000多年以來,整個鹽城地區就是一塊巨大的灘塗,數以萬計的鹽工被牢牢禁錮在這片500公里長的大海灘上,煮海曬鹽,日夜不休。

1813年,一個叫黃至筠的山西人來揚州最繁榮的東關,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宅子,這是一所空前絕後的私家園林,叫個園。這座園林,怪石突兀、假山縱橫竹影飄香,體現了中國園林的古典美。當時估計要耗費600萬兩白銀,相當於整個江蘇省當時一年的財政收入。黃至筠究竟有多少錢?誰也說不清楚,只知道他養了一個200多人的戲班子,他們家用人參喂雞,每吃一個雞蛋相當於吃掉1兩白銀。園子里的假山,有的是用白銀澆鑄的,每座重達千斤,因為無人能夠偷盜,故稱為「沒奈何」。以黃至筠開始,類似這樣的大的園林在揚州又先後建起200多處,揚州的園林區別於蘇州,以考究和奢華著稱,。鹽商們盡情地過著花天酒地、揮金如土的浮華生活。 「揚州名園甲江左,粉黛綺羅甲天下」!真的是一擲萬金,揮霍無度!

這么多的有錢人,在同一段時間,集中在同一個地區,這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也不多見,那麼能在短暫的時間內,積攢起數以百萬計的家產,這應該不是什麼一星半點的小買賣,他們的周圍一定存在著巨大的財源,他們一定做著某種縱橫天下的大生意,那麼,他們是一些什麼樣的人?他們在做著什麼生意呢?

這是一條非常繁忙的運輸路線:描繪了清朝中葉由鹽城到揚州的主要航道,運河彎彎曲曲,連接起鹽城13個主要的大鹽場,經過蘇杭灌溉總渠,抵達揚州碼頭,輾轉進入長江航道,或經淮安運送到安徽湖南江西;或者從京杭大運河直接北上。

據估計,當時在揚州集散的鹽達到10億公斤。200年以前,揚州迅速膨脹成為世界著名城市之一,正是因為販賣鹽城的鹽,積累了揚州鹽商的巨大財富。

大的鹽商都盤踞在揚州,因為那裡歌舞昇平,無限風光。但為了組織生產和管理的方便,大鹽商的派出機構和一些小的鹽商陸續來到鹽城。鹽商來了,帶來了經濟文化的全面繁榮。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鹽城,充滿了計謀、機遇、冒險和腐敗,正是冒險家的樂園。

這就是在鹽城很有名氣的鮑氏大樓,它被完整保存在東台縣安豐一條街上,它具有安徽皖南建築的主要特徵。它有木結構的表現形式和雕梁畫棟的圖樣;正廳和方廳轉彎相連;還有高大的馬頭牆和風火牆;以及精緻的磚雕。

這是一個專門為販運淮鹽而建設的大錢庄,巨大的吞吐量,再加上有水匪,已經不足以用現金來結算,由於鹽商的雄厚財力以及鹽稅在國家收入中所佔的地位,匯兌事業也迅速發展,「淮南淮北生意好,安豐新添會票人。」錢庄、當鋪都相當發達。鹽商雖然在揚州,但結算卻在鹽城。

安豐古街,長達7里長的一條商業街,樓堂館所密密麻麻,。是鹽商們休息娛樂的棲息地,遙想當年,安豐鎮上連台戲不斷,當地的淮劇連續上演兩三個月,歌舞飲宴,徹夜不休。

中國人開門有7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商品經濟不發達的農耕年代,其他6種必需品都可以自給自足,惟獨鹽是不得不購買的商品,中國最古老的商人,恐怕就是鹽商。特別是兩淮鹽商,是清代前期最大的商業資本之一,其聲勢之顯赫,到達頂點,成為兩淮鹽商的黃金時代。

鹽商們紙醉金迷的背後,是鹽民們的辛酸血淚。鹽民,也稱灶戶,一般是一些流亡的災民或者流放的罪犯,官府為壟斷食鹽生產獲取暴利,把鹽民都造上冊子,編成特殊戶籍,進行半軍事化管理。有人專門做過統計,在鹽城地區,至今還保存著650多處跟鹽民管理有關的地名。 鹽民在古代地位極低,生活也極為艱苦,他們幾乎是24小時為朝廷和鹽商生產鹽,自己卻被盤剝得一干二凈。1941年曾經做過一次調查,194戶鹽民中,以野菜和樹皮度日的就有80多戶,至於衣著缺乏、赤身裸體更是普遍現象,很多10幾歲的女孩子只能用草氈遮羞。

這是鹽城當地一種防身用的武術,它從鹽民挑鹽用的扁擔中提煉出來。據說當年有一位鹽工全家遭到鹽霸殘害,這位無名的挑夫為了報仇,苦練10年,把扁擔的技巧融入武術,融會發展,最後竟獨辟蹊徑自成一家。它沒有特別花哨的技巧,講究以快打快,動作後發而先至!拳腳舒展,大開大合,節奏簡練而十分有效,廣泛流傳於當地鹽民中間。

史書記載,元朝末年,實行引票法,官商勾結欺行霸市,鹽民生活更加困苦,當時官府規定,仿造鹽票的殺頭抄家,販賣私鹽的也要處死。但是,鹽民們天生性格剛烈,從來不畏懼強暴和壓迫,他們團結抱群,又訓練有素,特別能吃苦,常常與官府展開血與火的斗爭。

在這樣的亂世中,一個平民英雄悄然出場了,他叫張士誠。張士誠外號張老九,從小酷愛武術,加上長期搬鹽、挑鹽、運鹽,練出了一身鋼筋鐵骨。他當年使的是一條鐵扁擔,力大棍沉,據說在江淮地區已經沒有對手。

在那時候,用「一本萬利」這個詞來形容鹽業生產是最恰當不過的!鹽成本輕而稅重,鹽稅收入是歷朝歷代的經濟命脈,所以售價從來比成本高出幾十倍!如果私鹽泛濫,那就是與國家爭利,將動搖國本,是必須嚴厲打擊的。張士誠為了養家糊口,偶爾也販賣一些私鹽,因此長期遭受鹽霸的剝削欺辱。

這是鹽城草堰鎮的北極殿,650年前的一個晚上,月光如水,張士誠約齊了最為志同道合的18個兄弟在這里聚會,商量對策。藏經樓里, 18條好漢既緊張又興奮,他們不由握緊了手裡的扁擔,這也是他們當時惟一的武器。張士誠突然把碗往地上一砸,砸得粉碎,兇狠地說了一句:不如反了吧!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鹽民起義就這樣拉開了序幕!18支火把在青紗帳里像一條長蛇一樣蜿蜒前進,他們一連殺掉五個鹽霸,扯旗造反!據說,那一天晚上天氣十分悶熱!

據考證,這18個鹽工平均年齡不到23歲,當他們光著腳丫子從這片青紗帳走出去的時候。他們可能只想搞幾張鹽票光明正大地販鹽,但事情的發展完全不由他們設計,這支隊伍像滾雪球一樣急劇膨脹,勢如破竹,無堅不摧,殺得蒙古人的鐵騎聞風落膽,最後張士誠擁兵百萬,逐鹿中原14年,和朱元璋爭奪天下;他們也一定沒有想到, 18個年輕人後來全部戰死在異鄉,一個也沒有回來。

今天是農歷四月初八,每逢這一日,很多村子要舉行莊重的祭祀太陽神的儀式。對於鹽民來說,祈禱太陽就是祈禱豐收,期盼天地間的溫暖。為了表示對太陽的敬重,今天排頭村組織了18支嗩吶,並花錢專門從縣劇團請來了歌舞班子。

一個少女跳起古怪的舞蹈,並反復探手向天空伸去,象徵著村民們對太陽的無比渴望。在長期的煮海為鹽的實踐中,鹽民們早已明白,單個的人在世上的力量是多麼渺小,太陽恩威冷暖是生活的全部基礎,這是對幸福生活的渴求,也是對大自然的深刻敬畏。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鹽民詩人吳嘉紀的著名詩句,它深刻地描繪了鹽民生活的悲苦:讓太陽來的更毒辣一些吧,這樣可以曬出更多的鹽水並節省大量的柴草;讓爐火燃燒得更猛烈一些吧,這樣可以燒出更多更純凈的鹽巴!

那一年,海潮滔天而來,高達數丈,鹽城又突然起了颶風,把無數的樹木牲口席捲到天空,無數鹽場、房屋被吞噬,淹死鹽工以及男女老少幾萬人。老鹽工崔安喜全家人的性命都被這次海難奪去了。海水年年泛濫,奪去無數生命,許多鹽民被迫背井離鄉。這個重要的鹽業基地有瓦解的危險。

北宋年間,在這里做鹽官的范仲淹以排山倒海的氣魄,組織4萬民工修了一道大海堤,把滔天的海浪擋在了外面,這條海堤今天成了204國道,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先人,這道海堤就被命名為范公堤。1027年,朝廷又不惜重金開挖了串場河。

串場河是一條人工運河,它綿延200公里,從南到北橫貫整個鹽城地區。它躲在范公堤的保護下,串通鹽城境內的白駒、劉庄、草堰、東台等13個鹽場,成為見證和承載著鹽城千年繁榮興旺「串場之河」,卻也成為榨幹了歷代鹽工血汗的「穿腸之河」。

范公堤和串場河一衣帶水,形成犄角之勢,就像兩把大鎖,為鹽城的興旺發達提供了雙保險。范公堤鎖住了海潮,使長期流離失所的老百姓又重建家園;而有了串場河這條溝通南北的水上動脈,水運交通更加便利,鹽與其他物資的交流也更加興旺,北宋時鹽城每年產鹽達到100萬擔,運鹽船日夜穿梭在大大小小的港汊,旅館里住滿了來自四海的鹽商,聲勢浩大。鹽城真的成為了一座鹽城。

公元13世紀,馬可波羅漂泊萬里抵達太平洋西岸的中國,從東台縣登岸,沿著串場河一路北上,驚奇地發現「滿地雪花」般的鹽,他在他的游記中由衷地贊嘆東方鹽城的富庶和繁榮。

這是鹽城市最大的灌東鹽場,它號稱東南第一大鹽場,每年產鹽20萬噸,龐大的吞吐量在灌河碼頭進進出出。除此以外,射陽鹽場、新灘鹽場等7個鹽場規模也相當可觀,然而總的說來,鹽業生產已經退縮到全市國民經濟的不足2%,今日的鹽城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輕工業、汽車和水產、棉花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單一的鹽業經濟的歷史已經成為過去。

但是,鹽城的鹽不僅創造了巨大的財富,而且孕育了燦爛的鹽文化,尤其是鹽民們的堅忍不拔,不畏艱辛和團結協作的性格,凝聚成了個性鮮明的鹽城精神,更有無數跟鹽有關的感人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海濁浪翻滾,大運河濤聲依舊,共同演繹著鹽民「煮海為鹽」的不朽傳奇!滄海桑田,斗轉星移,留下了一部鹽的樂章,至今餘音繞梁。

《施耐庵與白駒》

第一次來到江蘇鹽城,就會看到這樣一條河,叫串場河。古時候串場河串起的是一個又一個出產鹽的場子。現在串場河周遍是一個又一個的小鎮。其中一個小鎮名叫白駒。傳說它的由來是和天上一匹白馬神駒有關。一直以來這個小鎮就受到人們的關注,那是因為這個看上去不起眼的小鎮傳說是古代文學巨匠施耐庵的故里,更讓人驚奇的是傳說水滸也是在這里誕生完成的。雖然在小鎮上只能看到水滸里曾經描寫過的武大郎的炊餅,聽到小鎮邊串場河上飄來的,吟唱水滸故事的船歌,但是文學家和史學家仍想在這里找到能夠揭開施耐庵和水滸的傳奇之謎。

故事要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講起,有一天白駒小鎮上發生了一件和施耐庵有關的大事。當時鹽城市大豐縣正在進行有關施耐庵和水滸的文物調查工作。

人們之所以感到驚奇,是因為只知道有史以來,只知道白駒鎮上施姓人都說施耐庵是他們的祖先,卻沒想到會出現史料性的家譜。

雖然當地人都知道白駒鎮傳說是施耐庵的故鄉,但是那都是口口相傳的故事。人們不敢相信傳奇就要在自己的身邊變成現實。因為涉及史證的問題,所以史學家對此更加謹慎。面對這本源於清朝以後修正的施氏家譜,他們發現了這樣一個疑問:字耐庵是不是後人添加上去的呢?

家譜的真實性被確定以後,鎮上就修建了施耐庵紀念館。和其他地方的紀念館不同。除了一些常規性的古建陳列,以及施耐庵的塑像、史料以外。最大的不同就是這個紀念館不是現代人憑空想像設計出來的,而是根據白駒古鎮上的曾有的施家宗祠的原貌復制修建的。畫復原圖的人名叫喻衡,是從小生活在這里的白駒人。

是否能找到什麼歷史遺跡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對我們來說,無論是施耐庵還是他的巨作水滸早已成為不朽的傳奇,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之中了。而現實中的史考只是能夠為這個傳奇增添更多現實的色彩。巧合的是,發現家譜以後又出土了施耐庵的兒子施讓、孫子施亭左的墓,其中的發現更讓世人驚奇。 為什麼這樣一位文學巨匠在史料上毫無記載,使得人們只能在施氏後裔的只言片語中尋找他的蹤影。如果施耐庵是個虛構的人物,那麼那些流傳已久的故事又緣何而起呢/?學者們的回答或許是比較合理的解釋。 雖然由於當時的歷史原因造成了今天的施耐庵之謎,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歷史的碎片中依稀可以看到大文學家的身影。眼前的景象也使我們真的相信,在白駒這塊擁有茫茫水盪的土地上,生養了施耐庵這位文學巨匠,也成就了他完成了經典文學巨著——水滸。我們也相信只有這樣的水土,才是書中一個又一個鮮活生動的人物賴以生活的地方,歷史的畫卷似乎就在這個小鎮上曾經上演。施耐庵不僅是一部作品的寫作者,更是這段歷史的導演者。 這是古代白駒的城鎮圖。其實說施耐庵在白駒寫水滸是有歷史原因的。那就是當時發生的著名的鹽民起義。這一點我們可以在今天的電視劇作品中看到類似當時的起義場面。因為古代白駒也是鹽場,著名的張士誠發動的鹽民起義就在這里。十八條好漢十八把菜刀就是這樣揭竿而起。當時起義迅速在蘇北蔓延看來。鹽民隊伍日益壯大,這是我國古代史上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但是說施耐庵參加了起義卻沒有史料記載。只是在張士誠的一員大將名叫卞元亨的史料中有些旁證。施耐庵和卞元亨是表親,張士誠通過卞元亨請施耐庵出師,但是很快施耐庵就離開了起義大軍。這時離開了張士誠的施耐庵心情十分郁憤。深感自己的抱負難以實現。他帶著多年從官不得志以及對這場農民起義的失望之情,回到了故里白駒。也就是在這樣一種對現實失望對理想又憧憬的情況下,一本文學巨著醞釀形成。應該說施耐庵把自己一生的抱負理想都寄抒在他創作的每個人物身上。而宋江更是寄託他自己的全部理想,也是寄託了施耐庵對起義軍領袖張士誠的理想。武松打虎的故事聽起來十分神奇,但是施耐庵出神入化的描寫使我們確信人與虎之間的這場爭斗。甚至我們相信作者描述的就是自己的打虎經歷。一招一式絕不是可以憑空想像就能創作出來的。水滸中有許多類似讓我們後人既嘆服又無從想像的空前絕後的描寫 白駒鎮上有關施耐庵的另一個傳說就是好酒。這也是他描寫的好漢英雄的共同特點。就在施耐庵寫水滸的花家垛小屋裡,常常可以看到他與好友徹夜飲酒聊侃的身影。而在作品中雖然酒成就了許多水滸英雄,但也是他們最終歸宿。 從獄中出來的施耐庵年事已高,經歷了漂泊動盪一生,一帶文學巨匠最後在淮安辭世而去。只留下了水滸主部不朽之作。如今在故里我們可以看到施耐庵的墳墓安靜的留在施氏後人生活的白駒。他的子孫過著悠閑自在的生活。

今天白駒人又可以在施耐庵紀念館的門前樹下聆聽老藝人說水滸,講施耐庵的傳奇。

白駒小鎮是一個平凡而又普通的農村小鎮,因為施耐庵它已經變的不再平凡,今天的白駒人還在講述他與水滸的傳奇,也講述著新白駒的傳奇。

《鄉土淮劇》

在鹽城,每逢有淮劇團來演出,觀眾肯定少不了,無論是現代戲,還是傳統戲,台上演員演得聲情並茂,台下觀眾看得有滋有味,這里的人唱淮劇,欣賞淮劇已經有多年歷史了。

鹽城等地位於江淮流域,這里是中國歷史上水旱災害發生比較頻繁的地區,據文獻記載,每遇災年,人們被迫大批外出逃荒,流浪的人群中常常可以見到一些民間藝人,唱門嘆詞也是他們謀生的手段。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初香火戲慢慢脫離宗教儀式活動成為一種獨立的演出形式,他們演的一些劇目常常來源一些神話故事,像魏徵斬龍一類的民族英雄史詩是鹽淮一帶香火戲中常見的題材,當時的許多藝人,既唱香火戲,又唱門嘆詞,結果使這兩種演唱形式最終融合到了一起。

水網地區有利的交通條件和發達的鹽業生產,使鹽城等地長期處於蘇北經濟增長和文化交流的中心,清朝中葉隨著朝廷對鹽業生產方式進行改革,許多徽商從安徽或者揚州來到位於鹽業生產第一線的鹽城,他們在這里建起了徽式的房屋,也吸引來了唱徽劇的戲班。 今天,鹽城的許多小學生都能唱幾段淮劇,因為淮劇音樂已經被寫入了他們的鄉土音樂教材,淮劇音樂發源於民間說唱音樂,經過近20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以淮調、拉調和自由調為三大主調的完整聲腔體系。上個世紀初,上海逐漸成了亞洲經濟和文化最發達的大都市,當時的上海曾有大批蘇北人定居,他們希望能看到來自家鄉的戲曲,而淮劇也需要到上海尋找新的發展契機。

但是畢竟它是話劇,洋腔洋調,老百姓的口語,不大容易聽得懂,看那個意思,看那個形式蠻好的,所以就引起了我們鹽阜區黨政,文化界人士,文藝界人士重視這個問題,既然戲劇有這樣一個效果,那我們在蘇北鹽阜這一帶,能不能考慮找一個地方戲劇形式。 人們決定用淮劇來試一試,任務交給了當時阜寧縣政府的文教科長黃其明。 鹽城的淮劇藝術,經過不斷地交流實踐與創新,幾十年來成果豐碩,設在鹽城的江蘇省淮劇團和鹽城市縣的各淮劇團陸續發掘整理和演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傳統戲和古裝新戲,現代戲的創作更是繼承了新四軍時期的傳統,長期走在全國各劇種的前列,從上個世紀的50年代一直到今天,他們堅持深入生活,貼近觀眾,創作的淮劇現代戲佳作不斷。淮劇這個從蘇北民間走出來的劇種,至今已走過了將近200年。它走過了門嘆詞和香火戲,走過了徽夾可和京夾可,走過了江淮戲和新淮戲,終於走進了自己的成熟。

今天這鄉土淮劇帶著未改的質朴性格,帶著不斷創新的精神,帶著家鄉觀眾的厚望又走進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水上人家》

在鹽城的東北部,有一片一望無際的湖盪,這里就是蘇北著名的水鄉里下河,在久遠的過去,這里還是一片海濱灘塗,由於海浪不斷的沖刷,逐漸形成了面積巨大,縱橫交織的水網地帶,千百年來,生存在這里的人們以船為家,擇水而居,逐漸形成了富有水鄉特色的生存方式和生產技能。里下河的蘆葦茂密繁盛,高可過人,由於此地古時曾煮海為鹽,當地居民至今一直延習使用食鹽來促進蘆葦生長的方法,茂盛的蘆葦一向是水鄉居民重要的生產資料和經濟作物,也使水鄉顯得曲折神奇,充滿魅力。里下河的水質清澈透明,幾乎沒有污染,這里盛產的水鮮野味品種豐富,聲名遠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里的水上人家世代相傳了許多別具特色的漁獵方式。 粘網趕魚是這里最為常用的模式之一,粘網的網眼寬大,小魚可以安然脫身,在幾道平行的粘網之間來回用聲響趕魚,可以節省時間,提高產量。 然而,在今天看來,這種捕魚方法多少有些漁民們漁獵時敬天畏神,保護自然的意味。 一網下去,每每都會有令人欣喜的收獲,千百年來里下河對人類的供養一向是毫不吝嗇的,這里的魚個大體重,肉質堅實,味道鮮美,在周邊縣市的水產市場上供不應求,也使得水上人家一直維持著小康生活。這種笨重的稱為罩的工具如今已經很少使用了,然而許多當地漁民對它還情有獨鍾,一直在家中珍藏。 在捕撈方法中,隨處都可以看出水上人家的智慧,許多方法既簡單又實用。這種捕撈工具因為外形特徵而被稱為「Y子」,它是專門用來捕捉鱔魚的,鱔魚覓食鑽進「丫子」之後,找不到出路,只好在裡面坐以待斃了。而捕撈者則顯得悠然自得,四處盪舟去收獲昨日埋下的丫子。 捕魚工具中最古老的漁叉在里下河地區也是品種繁多。

扳網是守株待兔式的捕魚工具,完全是隨意的,想板就板,想放就放,全憑經驗和運氣。因此有時一網上來收獲無幾。而拉網的使用卻是有的放矢的,這種方法專門選擇魚汛時期在魚兒成群的水域撒網,經常是碩果累累。使用拉網通常是幾家幾戶聯合作業,協調配合,這種方式的存在也使他們具有了團隊精神和自然親情,而眼下的這次拉網作業卻不是為了捕魚而是為了養魚。

這是一個在繪畫和攝影作品中經常見到的畫面,這個經典的放鷹捕魚的場景,引發了許多人對於水上生活的憧憬,但是在捕魚人的眼裡。它卻並非那麼浪漫,因為魚鷹的馴養難度是極大的。幾乎所有的魚鷹都要經過2年左右的馴化和喂養才能夠熟練地配合主人捕魚。 放鷹人將魚鷹的脖子底部用細繩紮起,讓魚鷹處於飢餓的狀態,魚鷹下水後本能地奮力捕魚,抓住魚後吞咽不下,魚便為放鷹人所獲了。 如今這種傳統的捕魚方式在全國已經基本絕跡,而鹽城的青溝成了碩果僅存的魚鷹養殖基地。放鷹捕魚也就成了青溝村的明顯標志。 近些年,隨著城市居民生活觀念的變化,里下河地區純凈的水質,肥美的魚類已成為人們情有獨鍾的美味。傳統的在自然水域中的捕撈方式已不能滿足日益旺盛的市場需求。這也使傳統的水上人家有了新的生產方式。 水上人家雖然生活在船上,但是他們與陸地始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說水上的船民是世代相襲的,那麼在陸地也同樣有著世代以造船謀生的人家。 在彌合船體縫隙的工藝中,隨著年長者的錘聲輕重,節奏緩急,其他人都相應跟隨,忽而錯落忽而整齊。這造船人世代相傳擊打方式,是他們對船體質量的祈禱。也是他們緩解勞累的方法。有關造船知識和造船材料,是造船人最為津津樂道的。 編織是盛產蘆葦地區的傳統手工藝,里下河地區的老人大多是行家裡手。 里下河不僅物產豐富,也有著發達的水上交通,遠在明代,人們通過對河道的貫穿,形成了十分便利的水道交通網,從此渡船就成了這里的人們不可缺少的渡河工具,今天,碼頭依舊,渡船也依舊,但承載的內容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歲月隨著里下河流向了遠方,而今天馬達的轟鳴卻回響在這里,當動力設備出現在水上人家的時候,作為配套設施的加油船便應運而生了,它的出現使移動的船隻能隨時就近添加燃料,極大地提高了水上勞動的效益,而它本身也從中獲益匪淺。

雖然這兒的加油船還採用手工加油的方式,但極大地方便了來往的船隻。轟鳴的馬達聲打破了昔日的寧靜,也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奏。 在里下河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船,各有其用,各盡所能。

用來居住的大船為了遮擋風雨保持平穩,往往十幾條並排連鎖在一起,這些船難得開動一次,採用的材質也各不相同,岸上的房屋可以歷經百年,而船屋往往幾十年就無法使用了,於是近年來,陸上的建築材料陸續出現在了船上。有的人家甚至從船體到屋頂都採用了岸上房屋的水泥結構。

這樣的小舢板無論是劃槳還是撐篙都是這里最靈活便捷的人力船,當地人戲稱為水上自行車。 這艘貨船別看樣子不起眼,載物的

❾ 鹽城大豐發展水平怎麼樣

鹽城大豐發展水平很好。

2018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699.9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增速比前三季度提升0.2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3.09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273.77億元,增長2.3%;第三產業增加值343.07億元,增長7.9%。

農業生產形勢較好。2018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86.7億元,同比增長3.4%,比上年同期回升0.3個百分點。全年糧食總產87萬噸,比上年下降5.7萬噸。2018年,全區生豬飼養151萬頭,其中出欄99萬頭,同比增長21.4%。

工業生產緩中趨穩。2018年,全區實現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922.47億元,同比增長7.6%,總量列鹽城市首位,其中規模以上工業開票銷售收入779.33億元,同比增長5.8%。下半年以來,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的幅度收窄並略有回升,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比前三季度提升0.3個百分點。

服務業穩定增長。2018年,全區規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8.4億元,同比增長13.1%,年內多數月份營業收入增速保持在10%以上,延續平穩較快增長態勢。分行業看,10大行業門類中,9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達90%。



大豐區地理環境

鹽城市大豐區是江蘇東部、上海北翼的沿海城市。北緯32°56′~33°36′,東經120°13′~120°56′,東臨黃海,有112公裏海岸線,南與東台市接壤,西與興化市毗鄰,北與鹽城市亭湖區交界,南北長63公里,東西寬44公里,總面積3059平方公里。

大豐是淤積平原,地形南寬北窄,呈不規則的三角形,似葫蘆。地面真高1.9~4.5米,高低相差2.6米。除沿海灘塗外,全區地勢東高(2.8~3.5米)西低(2.4~2.8),南高(3.3~4.5)北低(1.8~2.2)。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豐區

❿ 江蘇鹽城好嗎好在那裡有什麼特產


東方濕地之都,仙鶴神鹿世界——鹽城
鹽城從西漢
漢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
鹽瀆縣
,當時這里遍地皆為煮鹽亭場,到處是鹽河,
「瀆」就是運鹽之河的意思。東晉安帝義熙7年(公元411年)時更名為
鹽城縣
,以
「環城皆鹽場」而得名。鹽城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海鹽文化。古代以盛產「淮鹽」而享譽華夏,古稱「淮夷地」。早在戰國時期即「煮海為鹽」,《史記》載「東海有海鹽之饒」。秦漢時則「煮海興利、穿渠通運」,已成為漁鹽興旺之地。唐時,「甲東南之富、邊餉半出於茲」的淮南鹽場,僅鹽城就有「鹽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寶應年間,境內設有海陵監、鹽城監,每歲煮鹽百餘萬石,其時鹽城已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鹽業生產中心。

水綠鹽城
老城區鹽城是名副其實的「鹽」城。在各地地名當中,至今仍保留著「團」、「灶」、「總」、「丿」「倉」等與鹽業生產管理相關的名稱。「團」,是鹽區生產組織,灶戶「聚團共煎」的生產形式。每個鹽場設幾個團,每團設若干灶戶,舊時以「團」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鹽區的東台、大豐,如南團、西團、卞團等。目前,仍保留大豐的西團鎮,全市還有18個村、48個自然村組的地名與「團」有關。「灶」,是灶民煎鹽的重要設施,境內因「灶」稱名的有頭灶、三灶、四灶等6個鄉鎮,另有85個村及368個自然村組也是因「灶」而得名。「總」,是鹽場灶民聚居的單位。明初大規模的「洪武趕散」,移民來到荒漠的海濱燒鹽,為了對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實施管理,各場設總若干,以次為序。清嘉慶時,東台富安鹽場就設有30個總。今天沿海鄉鎮地名中仍保留有一總、二總、三總等地名,境內還有7個村和37個自然村組以「總」命名。「倉」,即鹽倉,以枯枝牡丹名揚天下的亭湖區便倉鎮當年就是伍佑鹽場的便倉所在地。境內還有東台三倉鎮以及11個村和18個自然村組因「倉」設名。「丿」是明後期及清代灶民煮鹽的主要生產工具之一,其形同鐵鍋,略比鍋淺,徑園三尺,深3-4寸。境內以「丿」命名的鄉鎮,有東台的曹丿鎮、大豐的潘丿鎮,市內還有6村和13個自然村組亦是以「丿」為地名的現在在日本有隻有名的小夜貓子。

http://ke..com/view/5367.htm
摘錄
上面全有

閱讀全文

與鹽城大豐區鹽場工業區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地磅如何列印 瀏覽:563
邢台工業和信息化局是什麼單位 瀏覽:466
賓士後面帶電視多少錢 瀏覽:11
俄羅斯工業區主要分部在哪個洲 瀏覽:146
屯溪到績溪汽車多少錢 瀏覽:37
工業檢測甲醛的機器多少錢一台 瀏覽:390
奧迪rs3如何彈射教程 瀏覽:284
11款賓士e200是什麼離合器 瀏覽:908
汽車皮革座椅怎麼保養 瀏覽:459
奧迪c6換氣囊電腦怎麼編碼 瀏覽:781
零部件和汽車配件有什麼區別 瀏覽:678
寶馬車面板上有什麼標志 瀏覽:477
寶馬凸輪軸位置感測器電壓是多少 瀏覽:257
濱州到臨沂汽車需要多久 瀏覽:585
寶馬1系降價多久 瀏覽:721
歐洲工業園區房價多少錢 瀏覽:812
奧迪車門感應鎖怎麼開 瀏覽:528
石岩安吉爾工業園怎麼樣 瀏覽:893
工業插頭el是什麼意思 瀏覽:522
奧迪a6租賃一天多少錢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