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工記》是什麼
在我國戰國時期的齊國,齊威王即位後,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精神,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變法改革。改革中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創建稷下學宮。齊威王為稷下學者提供優厚的物質與政治待遇,勉其著書立說。在稷下學者編著的眾多論著中,齊國學者的《考工記》是記述當時齊國政府制定的指導、監督和考核官府手工業、工匠勞動制度的書。
《考工記》曾作為《周禮》的一部分。《周禮》包括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6篇,故本名《周官》,又稱《周官經》。西漢成帝時,劉歆校理秘府所藏書籍,才將《周官》列入書目,但缺冬官一篇,遂以《考工記》補足,故又稱《周禮•考工記》。《考工記》開宗明義就說: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這一觀點,一方面是說「百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說明「百工」是屬於官府手工業。
《考工記》全書共7100餘字,記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類30個工種的內容,反映出當時我國所達到的科技及工藝水平。此外《考工記》還有數學、地理學、力學、聲學、建築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總結。這部著作記述了齊國關於手工業各個工種的設計規范和製造工藝,書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業生產技術、工藝美術資料,記載了一系列的生產管理和營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思想觀念。
《考工記》是我國年代最早的手工業技術文獻,該書在我國科技史、工藝美術史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歷代有關它的注釋和研究層出不窮,其中成績卓著的學者,早期有漢代的鄭玄,中期有唐代的賈公彥,晚期有清代的戴震、程瑤田、孫詒讓等。
2. 戰國時期我國第一部論述手工藝技術的著作
戰國時期的《考工記》是我國第一部論述手工藝技術的著作,是我國古代技術史最重要的文獻。在我國器物製作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
3. 《考工記》的地位是什麼
《考工記》,我國春秋時期記述官營手工業各工種規范和製造工藝的文獻。《考工記》是我國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的手工業技術文獻,書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業生產技術、工藝美術資料,記載了一系列的生產管理和營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思想觀念。該書在我國科技史、工藝美術史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4. 《考工記》的歷史意義有哪些
《考工記》是我國年代最早的手工業技術文獻,該書在我國科技史、工藝美術史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歷代有關它的注釋和研究層出不窮,其中成績卓著的學者,早期有漢代的鄭玄,中期有唐代的賈公彥,晚期有清代的戴震、程瑤田、孫詒讓等。
5. 春秋戰國時期編纂了哪本手工技術文獻
《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鋸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中國土木工匠的始祖。[4]
(1)鋸子
傳說鋸子也是魯班所發明,其實依考古學家發現,居住在中國地區的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會加工和使用帶齒的石鐮和蚌鐮,這些是鋸子的雛形。魯班出生前數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銅鋸,「鋸」字也早已出現。
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滲出血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魯班就從這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5]
(2)曲尺
曲尺最早的名稱是「矩」,又名魯班尺,傳說是魯班發明。
《墨子-天志上》說:「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圓。」規矩,即圓規及曲尺。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較短為一尺,主要為量度之用;尺翼長短不定,最長為尺柄一倍,主要為量直角、平衡線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長短甚至平衡線。[6]
(3)墨斗
墨斗是木工用以彈線的工具,傳為魯班發明。此工具以一斗型盒子貯墨,線繩由一端穿過墨穴染色,已染色繩線末端為一個小木鉤,稱為「班母」,傳為魯班之母親發明。班母通常離地面約一吋。固定之後,將已染色線繩向地面彈動,工地以此為地平直線標准。又可以班母固定於高處,墨斗懸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墬力,將已染色線繩向壁面彈動,以此為立面直線標准。後石匠師父以斗線定採集下來的岩石形狀,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長石等形狀的石料。[6]
古代兵器
鉤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魯問》記魯班將鉤改製成舟戰用的「鉤強」,楚國軍隊用此器與越國軍隊進行水戰,越船後退就鉤住它,越船進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輸》則記他將梯改製成可以凌空而立的雲梯,用以攻城。
(1)雲梯
雲梯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傳說是魯班發明。以下是相關記載:《墨子·公輸》記載:「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戰國策·公輸盤為楚設機章》寫到墨子往見公輸般時說:「聞公為雲梯」。《淮南子》曰:魯班即公輸般,楚人也。乃天子之巧士,能作雲梯。《淮南子·兵略訓》許慎註:「雲梯可依雲而立,所以瞰敵之城中」。[4]
(2)鉤強
「鉤強」也稱「鉤拒」、「鉤巨」。是古代水戰用的爭戰工具,可鉤住或阻礙敵方戰船。傳說是魯班發明。以下是各種相關記載。《墨子·魯問》:「昔者楚人與越人舟戰於江,楚人順流而進,迎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難。越人迎流而進,順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速,越人因此若埶,亟敗楚人。公輸子自魯南遊楚,焉始為舟戰之器,作為鉤強之備,退者鉤之,進者強之,量其鉤強之長,而制為之兵,楚之兵節,越之兵不節,楚人因此若埶,亟敗越人。」
農業機具
先進農機具的發明和採用是中國古代農業發達的重要條件之一。《世本》說魯班製做了石,《物原·器原》又說他製做了礱、磨、碾子,這些糧食加工機械在當時是很先進的。另外,《古史考》記載魯班製做了鏟。
石磨
據《世本》上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傳說魯班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布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面磨成粉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磨,在此之前,人們加工糧食是把穀物放在石臼里用杵來舂搗,而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魯班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
6. 考工記對於藝術材質的分類
分為純藝術類,和設計類。
純藝術類要有深厚的專業基礎(就業范圍小),設計類標准稍低。
純藝術類較好的學校有:央美,國美,等
設計類的一般是綜合類大學:清華,等美術是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塑造可觀的靜止的,占據一定平面或立體空間的藝術形象的藝術.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同時也是一種生產形態.
通常指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在空間開展的、表態的、訴之於人們視覺的一種藝術。十七世紀歐洲開始使用這一名稱時 ,,泛指具有美學意義的繪畫、雕刻、文學、音樂等。我「五四」前後開始普遍應用這一名詞時,也具有相當於整個藝術的涵義。例如魯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釋「美術」一詞時寫道:「美術為詞……譯自英之愛忒。愛忒雲者,原出希臘,其誼為藝。隨後不久,我國另以「藝術」,一詞翻譯「愛忒」,「美術」一詞便成為專指繪畫等視覺藝術的名稱了。
1、繪畫
繪畫是造型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指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造型、設色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二維空間(即平面)里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形式。繪畫種類繁多,從不同的角度可將它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從地域看,繪畫可分為東方繪畫和西洋繪畫;從工具材料看,繪畫可分為水墨畫、油畫、版畫、水彩畫、水粉畫等;從題材內容看,繪畫可分為人物畫、風景畫、靜物畫、動物畫等;從作品的形式看,繪畫可分為壁畫、年畫、連環畫、漫畫、宣傳畫、插圖等。不同類別的繪畫形式,由於各自的歷史傳統不同,都有著各自獨特的表現形式與審美特徵。中國畫又稱水墨畫,它在世界繪畫領域中自成體系,獨具特色,是東方繪畫體系的主流。在工具材料上,中國畫是用毛筆、墨在宣紙、絹帛上作畫的,它講究筆墨,著眼於用筆墨造型。在表現方法上,中國畫採用一種散點透視的方法。在畫面的構成上,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交相輝映,形成獨特的形式美與內容美。油畫是西洋繪畫的代表,它是世界繪畫藝術中最有影響的畫種。
在工具材料上,油畫是用油質顏料在布、木板或厚紙板上畫成的。在表現方法上,傳統的油畫家採用焦點透視法作畫。在畫面構成上,它講究畫面景物充實,按自然的秩序布滿畫面,呈現出自然的真實境界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質材料製作出具有實體形象、以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形式。雕塑的種類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劃分。從製作工藝來分,雕塑可分為雕和塑。雕是從完整而堅固的坯體上把多餘部分刪削、挖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結性的材料聯接、構成為所需要的形體,如泥塑、陶塑等。從題材來分,雕塑可分為紀念性雕塑、建築裝飾性雕塑、城市園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陳列性雕塑。從表現形式來
2、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質材料製作出具有實體形象、以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形式。雕塑的種類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劃分。從製作工藝來分,雕塑可分為雕和塑。雕是從完整而堅固的坯體上把多餘部分刪削、挖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結性的材料聯接、構成為所需要的形體,如泥塑、陶塑等。從題材來分,雕塑可分為紀念性雕塑、建築裝飾性雕塑、城市園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陳列性雕塑。從表現形式來分,雕塑可分為圓雕、浮雕。圓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從四面八方觀賞的立體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藝術形象。
3、工藝美術
工藝美術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經過藝術化處理以後,使之具有強烈的審美價值的產品。我們一般把工藝美術分為實用工藝美術和陳設欣賞的工藝美術。實用工藝美術是整個工藝美術的主體和基礎,包括衣、食、化、行、用的工藝品類,實用價值是這類工藝品的主要價值,審美價值是作為輔助價值存在的。這類工藝品包括經過裝飾加工的茶餐具、燈具、木器傢具、綉花製品、草竹編織品等等。陳設欣賞工藝品是指那些以擺設、觀賞功能為主的工藝品,這類工藝品以審美為其首要價值,手工技藝性很強,實用價值已不明顯或完全消失,如玉器、金銀首飾、象牙雕刻、景泰藍、漆器、壁掛、陶藝等。
4、建築藝術
建築是建築物和構築物的統稱。是人類用磚、石、瓦、木、鐵等物質材料在固定的地理位置上修建或構築內外空間、用來居住和活動等的藝術。建築藝術則是指按照美的規律,運用建築藝術獨特的藝術語言,使建築形象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具有象徵性和形式美,體現出民族性和時代感。以其功能性特點為標准,建築藝術可分為紀念性建築、宮殿陵墓建築、宗教建築、住宅建築、園林建築、生產建築等類型。 從總體來說,建築藝術與工藝美術一樣,也是一種實用性與審美性相結合的藝術。建築的本質是人類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動的生活場所,所以,實用性是建築的首要功能;只是隨著人類實踐的發展,物質技術的進步,建築越來越具有審美價值。
7. 我國最早的工藝著作
《考工記》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手工藝專著。西漢河間獻王劉德因《周官》缺《冬官·司空》篇,以此書補入;後劉歆時改《周官》為《周禮》,故亦稱《考工記》為《周禮·考工記》。
《考工記》中記載了我國古代創制的六種銅錫比例不同的合金成分配比,稱之為「六齊」, 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製記載,故其科學價值為許多學者所關注。「齊」,「劑」也,就是混合物及其配方。
《考工記》是中國目前所見年代最早關於手工業技術的文獻,該書在中國科技史、工藝美術史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全書共7100餘字,記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類30個工種的內容,反映出當時中國所達到的科技及工藝水平。此外《考工記》還有數學、地理學、力學、聲學、建築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總結。
關於《考工記》的作者和成書年代,長期以來學術界有不同看法。有學者認為,《考工記》是齊國官書(齊國政府制定的指導、監督和考核官府手工業、工匠勞動制度的書),作者為齊稷下學宮的學者;《考工記》主體內容編纂於春秋末至戰國初,部分內容補於戰國中晚期。
8. 中國古代第一部工藝專著
《考工記》,中國春秋時期記述官營手工業各工種規范和製造工藝的文獻。關於《考工記》的作者和成書年代,長期以來學術界有不同看法。目前多數學者認為,《考工記》是齊國官書,作者為齊稷下學宮的學者,該書主體內容編纂於春秋末至戰國初,部分內容補於戰國中晚期。今天所見《考工記》,是作為《周禮》的一部分。《周禮》原名《周官》,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組成。西漢時,"冬官"篇佚缺,河間獻王劉德便取《考工記》補入。 《考工記》篇幅並不長,但科技信息含量卻相當大,全文約7000多字,記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類、30個工種,其中6種已失傳,後又衍生出1種,實存25個工種的內容。此外書中內容涉及先秦時代的制車、兵器、禮器、鍾磬、練染、建築、水利等手工業技術,還涉及天文、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知識。正因為此,歷代有關《考工記》的注釋和研究層出不窮,其中成績卓著的學者,早期有漢代的鄭玄,中期有唐代的賈公彥,晚期有清代的戴震、程瑤田、孫詒讓等。 進入20世紀,西方科學技術的傳入,科學考古的開展,使對《考工記》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研究者利用科學的手段和思維方法,利用考古實物和模擬實驗資料,對《考工記》所涉及的古代技術、科學知識以及社會科學中的問題進行專題研究,發表了許多論文,在整體上把《考工記》研究提升到一個新水平。 《考工記》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業生產技術、工藝美術資料,記載了一系列的生產管理和營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思想觀念。該書是中國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的手工業技術文獻,在中國科技史、工藝美術史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