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宿遷工業經濟發展怎麼樣

宿遷工業經濟發展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5-06 10:40:49

❶ 宿遷經濟水平好嗎

宿遷市發展速度比較快,市區建設很快,從消費品的層次就可以看出來了,我每次回家鄉,總可以發現多了很多以前沒有消費品牌還有一些零售巨頭。宿遷平均工資不是高,但是拿高工資的人也不少,市區的高檔小區如卧龍灣的別墅,中豪等等,如果你能在宿遷立足創出一片天地,你所享受的是和其他城市一樣的,待遇可能會比其他城市更好,發展機會更大,因為這是所剛成立不久的地級市。宿遷歡迎你的到來!
地級宿遷市1996年建市,下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和宿豫區,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人口529萬。她是江蘇重要和新興的中心城市,也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城市群中一朵艷麗的新葩,作為江蘇、安徽兩省之通衢,宿遷人傑地靈、資源豐富。
宿遷市礦產資源豐富,石英砂、陶土儲量超5億噸,藍晶石、黃砂儲量居全國省轄市之首,這些豐富的資源為宿遷的經濟騰飛提供了極好的基礎。建市以來,宿遷市年國內生產總值連續以兩位數的增幅發展,全市已形成食品、釀酒、紡織、建材、電子、化工、機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其中,「洋河、」雙溝「大麴早在明代就享有盛名,居中國十大名酒之列;spcc絹絲出口量佔全國絹絲出口總量一半以上。
宿遷是優質農副產品產區,盛產糧食、棉花、油料、蠶繭、木材、花卉等,所轄3縣均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宿遷是著名的「楊樹之鄉」,所轄4縣均為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以意楊為主的木材成片林133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700萬立方米。沭陽縣是遠近聞名的「花卉之鄉」,各種花卉苗木品種繁多,爭奇斗妍。
宿遷市有兩河(京杭大運河—古黃河)、兩湖(洪澤湖—駱馬湖)、兩人(項羽—虞姬)、兩酒(洋河酒—雙溝酒)、一園(嶂山省級森林公園)的人文自然資源,是世界上罕見的、人文自然條件獨特的、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的中心城市。
宿遷市是舉世聞名的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全國最早的平原綠化市;是中國意楊之鄉、中國花卉之鄉、中國螃蟹之鄉。2005年以來,先後當選「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旅遊競爭力百強城市」、「中國最佳生態城市」、「中國管理城市進步獎」、「浙商最佳投資城市」、「浙商最佳投資城市最具人氣獎」、「江蘇園林化城市」、「江蘇玻璃城」等榮譽。

❷ 宿遷經濟發展怎樣

宿遷,簡稱宿,別稱水城,古稱下相、宿豫、鍾吾等,江蘇省地級市,宿遷位於長三角北翼,江蘇省北部,是長三角北翼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地處徐州、連雲港、淮安中心地帶。宿遷是江蘇省沿海地區向中西部輻射的重要門戶城市 ,是徐州都市圈、江淮生態經濟區核心城市、一帶一路節點城市。截至2020年6月,宿遷下轄2區3縣 ,總面積8555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宿遷市常住人口為4986192人。
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曾是泗水國、鍾吾國、宿國都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素有「華夏文明之脈、江蘇文明之根、淮河文明之源、楚漢文化之魂」之稱。宿遷是酒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有中國白酒之都稱號,洋河、雙溝兩大名酒出產於此。宿遷是典型的蘇北水鄉,坐擁駱馬湖、洪澤湖兩大淡水湖,大運河、古黃河、淮沭新河等眾多河流鑲嵌其間。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駐蹕於此,贊嘆宿遷為「第一江山春好處」 。
宿遷是首批12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 ,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 。2020年10月,宿遷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202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62.37億元,比上年增長4.5%。
應答時間:2021-06-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❸ 宿遷的十年變化

1996年,地級宿遷市成立。十年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帶領下,大力宏揚"團結奮進、敢試敢闖、務實苦幹、自立自強"的宿遷精神,艱苦創業,銳意改革,奮力拚搏,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十年艱苦創業使宿遷快速崛起,十年改革創新為宿遷增添了無限活力,十年規劃建設使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十年基本經驗啟示著全面奔小康、建設新宿遷的新征程。
一、建市十年的主要成就
1、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十年來,全市上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市經濟發展保持強勁勢頭。200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6.9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年遞增12.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99.02億元,年遞增5.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74.14億元,年遞增16.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13.79億元,年遞增14.8%。二、三產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比GDP增速分別高4.0個和2.5個百分點。實現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70元,年遞增12.0%。
2005年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25.85億元,年遞增14.4%。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8億元,年遞增16.8%。2005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29.36億元,是1996的4.4倍。其中居民儲蓄155.30億元,是1996年的3.9倍。
2、經濟結構趨向優化。建市以來,全市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結構優化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1996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為47.8:30.8:21.4,呈"一二三"產業結構,當時農業是宿遷國民經濟的主體產業。經過十年的發展,宿遷已由工業化的初期階段向中期階段快速演變。2005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為25.6:45.0:29.4,呈"二三一"結構,農業退居末位,第二產業成長為國民經濟的主體產業。就業結構也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發生了變化,總的表現出"一產下降、二三產業上升"的格局。全市第一產業從業人員由1996年的155.48萬人減少到2005年的111.49萬人,佔全市比重由63.8%下降到41.6%;第二產業從業人員由1996年的39.7萬人增加到2005年的71.76萬人,佔全市比重由16.3%上升到26.8%;第三產業從員人員由1996年的48.4萬人增加到2005年的84.43萬人,佔全市比重由19.9%上升到31.6%。所有制結構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總量迅速擴張,私營個體經濟所佔比重不斷提高。2005年,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達237.97億元,是1996年的7.9倍,年遞增(現價)25.7%。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值的比重達61.5%,比1996年提高37.2個百分點。全市擁有私營企業13761戶,個體工商戶83854戶,分別是1997年的9.9倍和2.2倍。實現私營個體經濟入庫稅收8.27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32.0%,比1996年大幅度提高。宿遷經濟已由公有制為主發展成為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民營經濟佔主體的全新格局。
3、工業化進程加快。宿遷"九五"實施"主體突破"戰略,"十五"實施"工業突破"戰略,使宿遷的工業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1年以前,全市第二產業發展速度慢於第三產業,但遠快於第一產業,主要表現為第一產業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三產業比重逐步上升。2002年實現了二產超一產的歷史性突破,之後,第二產業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佔全市GDP的比重從1996年的30.8%上升到2005年的45.0%,奠定了第二產業在宿遷經濟中的主體地位。2004年,又實現了三產、工業雙超一產的歷史性突破。2005年,全市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25.16億元,十年來年遞增14.8%,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32.3%,有力地推動了全市的工業化進程。
支柱產業發展較快。"九五"期間,全市以釀酒、紡織、建材、農用化工等四大支柱產業為重點。"十五"期間,市委市政府結合本地實際,大力發展資源加工型和成本低廉型產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了木材加工、輕工食品、紡織服裝、玻璃建材、化工醫葯五大支柱產業。2005年,全市五大支柱產業實現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1.3%。其中,木材加工、輕工食品、紡織服裝、玻璃建材、化工醫葯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2.98億元、16.35億元、9.85億元、2.68億元和4.36億元,分別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2.8%、28.8%、17.3%、4.7%和7.7%。
4、開發區發展勢頭強勁。一方面按照"提升功能、強化特色、降低成本、增加實力"的總體要求,全市大力度推進開發區的基礎建設,另一方面隨著招商引資項目的快速增加以及進區投產企業的效益不斷顯現,有力地推動了開發區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全市8個開發區(工業園)始終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對全市經濟的貢獻日益突出,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快速增長的新亮點。2005年末,全市開發區進區項目1868個,其中已投產項目1048個,外資及港澳台資項目98個;累計完成總投入203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入64億元,進區企業固定資產總投入139億元;累計合同利用資金560億元,實際到帳資金134億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資4.8億美元,實際到帳1.3億美元;累計實現業務總收入173億元,工業總產值166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58億元,財政收入7.1億元,自營出口總額2.2億美元,吸收從業人員10.5萬人。
5、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建市以來,全市按照"強農富民"的發展戰略,著力解決"三農"問題,農業經濟實現穩步發展。2005年全市實現農業增加值99.02億元,年遞增5.5%。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2005年,全市開展了以培育農村市場主體為核心的"八大創建"活動,全市省級以上龍頭共16家,實現銷售32億元。建立了種植基地119萬畝,水產養殖基地6萬畝,帶動農戶34萬戶。林業產業化規模不斷擴大。2005年末,全市楊樹成片林面積165萬畝,其中速生豐產林達9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約1000萬立方米。2005年,全市規模以上木材加工企業達到220個,總資產15.0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2.78億元,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3.2%,木材加工業已成為全市重要的支柱產業。各項惠農政策得到較好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相繼出台了相關惠農政策,農村"一免三補"政策得到較好貫徹落實。2005年八千多萬元的糧食直補資金及時發放到位,良種補貼、農機補貼發放辦法進一步規范。農村低保工作進展順利,年人均純收入不足720元的3.9萬農戶、12.9萬農民全部納入低保范圍。農村教育、醫療狀況繼續得到改善,農村貧困家庭子女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已經啟動,以"大病統籌"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初步建立,農村"上學難、看病貴"的問題初步得到解決。
6、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建市以來,全市上下緊緊抓住新建市的機遇,大力實施"基礎先行"和"城鎮帶動"戰略,舉全社會之力加快中心城市建設。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十年來,全市累計固定資產投資1065.45億元,年遞增31.0%。2005年城市化率32.5%,比1996年提高22.4個百分點。中心城市規劃區面積擴大到2108平方公里,是建市之初的11.7倍。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展到220平方公里,是建市之初的16.6倍。市區道路里程達500公里,為建市之初的7倍。交通建設成效顯著。2005年全市公路總里程達6560公里,其中高等級公里208公里。新長鐵路客運已順利開通。
小城鎮建設趨向規范。建市以來,全市加大對小城鎮建設的投入力度,逐步做到用新的理念規劃設計,用新的機制開發建設,用新的體制管理經營。2005底,全市鄉鎮全部完成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小城鎮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全市涌現了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新型小城鎮,成為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郵電通信業發展迅速。建市以來,全市郵電、通信業得到長足發展,"網通"、"鐵通"、"衛通"紛紛在宿遷布點,打通了宿遷與外界的數字通道。2005年末全市電話用戶已達108.28萬戶,是1996年的10.6倍。計算機互聯網用戶達7.97萬戶,而建市初宿遷幾乎為零。
7、城鄉市場逐步繁榮。建市以來,宿遷大力推進市場建設,不斷擴大市場規模,完善市場體系,優化市場結構。2005年末,全市共有現貨交易市場346個。其中綜合性市場260個,農副產品市場37個,工業品市場20個,生產資料市場23個,生產要素市場6個。特別是近年來,以"蘇果"、"華聯"、"華誠"為代表的一批超市佔領城鄉市場,各種專賣店在市區不斷涌現,形成了多種經濟成份、多種經營方式、多渠道競爭及少流通環節的商品流通新格局。2005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9.6億元,十年來年遞增10.6%。
8、對外開放取得新突破。建市以來,宿遷全方位實施對外開放戰略,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努力擴大對外出口。2005年,全市進出口總額1.53億美元,是1996年的8.1倍,年遞增26.1%。利用外資規模迅速擴大。全市實際利用外資3300萬美元,年遞增16.0%。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實現迅猛發展。全市完成外經營業額2109萬美元,年遞增63.0%。全市招商引資成效顯著。2005年,全市共引進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開工工業項目323個,計劃總投資120.6億元。竣工項目固定資產投資29.5億元。其中1000萬元以上項目118個,5000萬元上項目10個。
9、人民生活得到顯著改善。建市以來,全市積極實施"強農富民"戰略,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1997年實現了以鄉鎮為單位脫貧,2000年實現了以縣為單位總體達小康目標。2005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2元,是1996年的2.4倍,年遞增10.5%;農民人均純收入3839元,是1996年的1.9倍,年遞增7.6%。全市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939元,是1996年的2.1倍,年遞增8.3%;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628元,是1996年的1.8倍,年遞增7.0%。
10、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建市以來,全市積極探索社會事業發展的新路徑,創新體制、機制、制度,教育、衛生、科技等社會事業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
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近年來,全市教育工作按照"一保三放開"的總體要求,堅持多元化投入,走出了一條具有宿遷特色的教育發展之路。高等教育實現"零"的突破。宿遷學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在校生已超過1.2萬人,其中本科生超過1萬人。全市大力實施"六有"和"校校通"工程,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六有"工程共投入3.5億元,實現了農村最好的建築是學校、最美的環境在學校的願景。全面完成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優質教育資源惠及面進一步擴大。2005年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88.5%,比上年提高8.3個百分點,位居蘇北第一。全市各類普通高校錄取18423人,創歷史新高。民辦教育不斷壯大。2005年全市累計引進民間教育投入16億元,民辦教育機構達到973所,在校生29.6萬人,佔全市在校生總數的26.5%。
公共醫療衛生保障體系建設加快。2005年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768個,比1996年增加401個。衛生技術人員9039人,比1996年增加513人。市人民醫院順利通過三級醫院驗收,改變了宿遷無三級醫院的歷史。積極實施"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共籌集1.1億元資金為農民看病作保障,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88%。
科技事業取得較好成績。建市以來,全市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經濟發展中的科技含量顯著提升。2005年,全市共獲批各類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28項,獲批科技經費3023萬元,完成專利申報179件,新增省、市高新技術企業26家,高新技術產品64個,均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穩步發展。2005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4.5‰,比1996年下降1.84個千分點;計劃生育率93.5%,比2000年提高7.0個百分點。
其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群眾文化趨向活躍,體育產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覆蓋率進一步提高,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取得顯著成績。
十年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為"十一五"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宿遷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可持續發展面臨較大壓力。面對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宿遷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增大。同時宿遷擁有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較少,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較低,嚴重影響了宿遷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二是經濟結構不合理尚未根本扭轉。2005年宿遷農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仍比全省高17.6個百分點。服務業仍以傳統行業為主,新興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比重較小,不利於全市經濟的協調發展。三是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特徵更趨明顯。"九五"時期,宿遷二產比一產的增加值增速高7.1個百分點,"十五"時期擴大到13.1個百分點;"九五"時期,宿遷三產比一產的增加值增速高7.2個百分點,"十五"時期擴大到10.1個百分點;"九五"時期,宿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速相同,但到"十五"時期城鎮快於農村3.9個百分點。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與農村經濟的滯後形成了較大反差,不利於全市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更不利於建設和諧社會。
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經驗
1、確立科學的發展戰略,牢牢把握住前進的方向。建市初,按照全省的戰略部署和宿遷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市委市政府確立了"五四三二一"發展思路。其中實施五大戰略:即"強農富民、工業突破、城鎮帶動、全面開放、科教興市";實現四大目標:即"改革開放大突破、經濟結構大調整、中心城市大推進、區域發展大跨越";調整三大結構:即"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所有制結構、調整城鄉結構";提高兩大收入:即提高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建設一座城市:即舉社會之力,加快中心城市建設。十年來,全市人民在五大戰略的指引下,突出重點,奮力拚搏,確保經濟和社會發展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
2、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充分利用外部生產要素。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要務,作為宿遷突破的主抓手,作為擴充總量的主渠道,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打通對外通道。目前,宿遷已初步建成四通八達的高等級公路網路,特別是市區對外道路十分通暢。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卓有成效,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得到緩解。二是以強化服務為中心,不斷改善投資軟環境。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進一步規范了政府行為,壓縮了收費項目,成立了招商引資服務中心,採用一站式服務,一個窗口對外,大大減化了辦事手續,改善了投資軟環境。三是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富集外來生產要素。各地區、各部門都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第一要務,強力推進,強行入軌,取得了較好成績,有效地擴大了經濟總量。
3、堅持改革不動搖,不斷創新發展的新思路。改革創新是破除發展障礙的有效手段,全市抓住全省唯一經濟社會綜合改革試點市的機遇,從宿遷實際出發,堅持敢試敢闖,敢於突破,有力地推進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一是加快推進改革。按照市場化的要求,用改革的辦法不斷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難題,堅持用新思路、新辦法發展經濟,不斷化解前進中的困難和矛盾。二是堅持重點突破。工業興,則全市興,"工業突破"是全市振興的關鍵。十年來,全市上下把"主體突破"和"工業突破"作為發展經濟的首要任務常抓不懈,取得了顯著成績。同時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促進工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一些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深化改革、加強管理、開發市場等,生產經營重新煥發生機。三是堅持"三化"化"三農"。堅持把提高農村生產力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突破口,不斷破除"三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來化解"三農"問題。圍繞"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
4、堅持三大需求同步啟動,保持對經濟增長具有較強的拉動力。一是加大投資力度。全市上下採取多種措施,加大投資力度,努力擴大投資規模。十年來,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累計達1065.45億元,有力推動了全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二是積極啟動和擴大消費。全市大力推進市場建設,不斷擴大市場規模,完善市場功能,優化市場結構,新建了一批具有引導示範作用的市場和商場,對市民的消費觀念進行必要的引導,使居民逐步改變了傳統的消費方式,拓展了消費領域,促進了全市消費穩定增長。"十五"期間,全市消費品零售年遞增11.9%,比"九五"期間快2.6個百分點。三是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抓住世界經濟貿易形勢好轉的有利時機,拓展出口市場,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十年來,全市外貿出口、實際利用外資、外經營業額都保持了較高增速。
5、大力發展私營個體經濟,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和動力。針對宿遷實際,全市把大力發展私營個體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點,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私營個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保證總體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2005年末,全市私營個體經濟入庫稅收佔全市財政總收入的32.0%,比"九五"末提高10.8個百分點。全市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分別達8.39萬戶和1.38萬戶,分別是1996年的9.9倍和2.2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活力顯著增強。
三、"十一五"經濟和社會發展建議
"十一五"期間,宿遷經濟社會發展既面臨新的機遇,也有新的挑戰。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強,世界性產業結構調整和重組步伐加快,全球經濟處於緩和增長態勢。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在"十一五"期間要繼續加大對宿遷的扶持力度,這是宿遷必須緊緊抓住的難得機遇。
1、以發展總攬全局。全市上下要以全面奔小康、建設新宿遷為總目標,把加快發展作為主題,把招商引資作為主抓手,把結構調整作為主線,把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作為主動力,把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針,推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我們只有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在新的起點上努力工作,強力推進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宿遷才能在"十一五"再創新的輝煌。
2、以改革增添活力。宿遷因改革而得益。要抓住省確定宿遷為全省唯一綜合改革試點市的機遇,在深化完善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改革的同時,在經濟體制、機制、動力等方面繼續探索改革的新舉措。要在工業化進程中探索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新途徑,在城市化進程中解決入城入市門檻,在推進發展中創新發展環境,在轉變政府職能中提高工作效率。要以改革添活力,以改革增動力,以改革促創新,讓改革在新一輪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3、推進新型工業化。工業化是宿遷今後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的路子,以信息化推動工業化,以工業化帶動信息化,避免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老路,注重以科技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來推進工業化進程,努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4、加快城市化進程。城市經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宿遷的中心城市和縣城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和帶動作用日益明顯。要保持城市化與工業化同步發展,形成相互促進、相互推動、共同發展的格局。要加快中心城市、縣城和中心鎮的發展,盡快解除進城人口在就業、入學等方面的限制,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要為進城人口營造公平舒心的生產生活環境,實現城鄉平等。要解決居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營造寬松的創業投資和公平競爭的環境。要培育壯大城市產業體系,吸引更多的農民進城入市,以積累財富、吸納就業、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真正發揮城市經濟的龍頭帶動作用。
5、大力突破外向型經濟。利用好外部資源、資金是發展宿遷經濟社會的一條重要途徑。要緊緊抓住招商引資這一重要舉措,推進全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要抓住和蘇州共建工業園的機遇,利用蘇州外資實力雄厚、對外開放度高的優勢,把共建工業園建成出口加工區、外資集中區和對外開放先導區,從而突破宿遷利用外資不高、對外經濟發展不快的局面,在經濟國際化進程中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❹ 蘇州宿遷工業園區的經濟概況這個園區資金狀況怎麼樣

摘要 2011年,園區完成業務總收入21.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9億元,在全市各個開發區8項主要經濟指標考核中有6項指標增幅排名第一。園區還在招商、土地規劃、環保、財經社保等方面取得了30多項全市「第一、唯一」的業績。

❺ 宿遷作為江蘇最年輕的城市,這幾年發展的好嗎

❻ 蘇州宿遷工業園區的經濟概況

2011年,園區完成業務總收入21.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9億元,在全市各個開發區8項主要經濟指標考核中有6項指標增幅排名第一。園區還在招商、土地規劃、環保、財經社保等方面取得了30多項全市「第一、唯一」的業績。
2012年,蘇宿工業園區實現業務總收入50.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6億元,工業納稅總額2.1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4億元,稅收佔比98.6%,進出口總額9350萬美元,到賬外資1.2億美元。
2013年全年完成完成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5億元,業務總收入67.5億元,公共財政預算2.62億,新增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4個,新增就業人口1萬人。
2014年園區全年完成業務總收入100.2億元,其中,工業銷售收入72.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3.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2億元,工業企業納稅10.1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26億元,實際到賬外資1.5億美元,進出口總額1.8億美元。宿遷市政府下達園區的13項考核指標及「新三年提升計劃」年度各項指標均圓滿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工業企業納稅兩項指標均超過前六年總和,增幅位居全市第一。「

❼ 宿遷市在江蘇省的發展如何屬於幾線城市

宿遷在江蘇發展的相對比較落後,但是也僅僅是對於江蘇其他城市來說稍微遜色一點,並且目前宿遷基建和經濟發展的速度還是很快的,GDP總量放在全國都不算差,宿遷以經濟規模來看,在全國應該可以屬於三線城市的中下游,其實江蘇城市的發展都比較均衡,哪怕是最強的南京和蘇州,也只是二線當中比較強的,一線只有北上廣深。

並且放在全國來看,宿遷至少也是三線城市中的中下游,基本上和浙江的湖州,安徽的滁州屬於一個檔次,而江蘇雖然蘇南和蘇北經濟方面有著差距,但總體來看還是算比較均衡的,比起四川,湖北這些省會一城獨大的省份來說,江蘇每個地方發展的都不會太差,蘇州和南京雖然在江蘇是最強的,但是放在全國卻也算不上一線城市,蘇州經濟不錯,但是蘇州的政治地位不如副省級和計劃單列市,而南京雖然科教強大,但是經濟規模和人口又不夠,所以說蘇州南京還有杭州都是屬於二線城市中的佼佼者,離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還有一段距離。

❽ 相較江蘇其他城市,為何宿遷發展不起來

相較江蘇其他城市,為何宿遷發展不起來?以下是本人的詳細介紹。

宿遷在江蘇發展的相對性落伍,但是也僅僅對於江蘇其他城市來講稍微略輸一點,並且宿遷基建項目和經濟發展的速度或者快速地,GDP總產值放進全國各地都談不上差,


市區稱得上城市規模效益的可能就緊緊圍繞幸福路那片周圍一兩千米的模樣。直往外去基本上便是村子田地,那個時候非常少人外出打工。看一下如今,城市總面積拓展多少,宿城新區,開發區,地區新區,濱湖新城區這些摩天大廈星羅棋布的,宿遷之前被譽為江蘇十三妹,

也在最近迎頭趕上連雲港市。宿遷的將來或是很非常好,盡管如今的確是四線城市,可是我覺得沒多久會升三線,將來發展,沒有像大城市那般歷經環境污染時期,只是立即有第三產業服務行業個旅遊業發展。宿遷被稱作全國各地環境衛生城市,兩根高鐵路線都早已動工,將來的發展應當前途無量。

以上就是我的詳細介紹啦、希望看完對你有所幫助,早日了解清楚問題。

❾ 宿遷與臨沂的經濟比較,哪個更好一些

宿遷和臨沂無可比性。
宿遷在江蘇排倒數(宿遷是江蘇最年輕的地級市.1996年才建市.可能因為經濟基礎太薄弱.宿遷是蘇北五市中名義增速唯一超過5%的城市.2018年GDP已超越連雲港)(2018年宿遷市的GDP為2771.51億元,名義增長5.15%,全省排名第十二)(附1:2018年連雲港市的GDP為2714.24億元,名義增長2.8%,全省排名第十三)(附2:宿遷泗洪縣2017年gdp為446億元)
臨沂在山東也第七第八的,(2018年臨沂市的GDP為4717.80億元、增速7.33%,GDP排名全省第七)。

❿ 江蘇宿遷怎麼樣

宿遷概況
[編輯本段]
在秦漢文化的風雲際會之地,有一片生機勃勃的熱土,那就是被清代皇帝乾隆盛贊為「第一江山春好處」的中國江蘇省宿遷市。這個年輕的城市歷史悠久,境內有江蘇省發現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址——「下草灣文化遺址」,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英雄——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里,《史記》中說「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便為現在的宿遷。
地級宿遷市1996年建市,下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和宿豫區,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人口529萬。她是江蘇重要和新興的中心城市,也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城市群中一朵艷麗的新葩,作為江蘇、安徽兩省之通衢,宿遷人傑地靈、資源豐富。
宿遷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豐沛,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14.2℃,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共有耕地675萬畝,是中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林業資源極為豐富,被譽為中國意楊第一故鄉。
中國著名的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澤湖和中國為數不多的二級水質湖——駱馬湖,象一對孿生姐妹滋潤這個著名的魚米之鄉。境內河流縱橫,可供水產養殖的優質水面達303萬畝,盛產銀魚、鰻魚、甲魚、螃蟹、青蝦等50多種水產品。螃蟹產量全國第一,銀魚出口量江蘇省第一。
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是宿遷又一寶藏。洪澤湖、駱馬湖煙波浩淼,氣象萬千,珍禽比翼,漁舟泛影;始建於1681年的乾隆行宮氣勢非凡;楚霸王項羽的紀念館——項王故里雄偉壯觀;嶂山森林公園景色秀麗,自然典型。
宿遷市礦產資源豐富,石英砂、陶土儲量超5億噸,藍晶石、黃砂儲量居全國省轄市之首,這些豐富的資源為宿遷的經濟騰飛提供了極好的基礎。建市以來,宿遷市年國內生產總值連續以兩位數的增幅發展,全市已形成食品、釀酒、紡織、建材、電子、化工、機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其中,「洋河、」雙溝「大麴早在明代就享有盛名,居中國十大名酒之列;spcc絹絲出口量佔全國絹絲出口總量一半以上。

自然資源
[編輯本段]
全市耕地面積659萬畝,人均佔有耕地1.28畝。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水產、畜禽種類繁多。
宿遷是優質農副產品產區,盛產糧食、棉花、油料、蠶繭、木材、花卉等,所轄3縣均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宿遷是著名的「楊樹之鄉」,所轄4縣均為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以意楊為主的木材成片林133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700萬立方米。沭陽縣是遠近聞名的「花卉之鄉」,各種花卉苗木品種繁多,爭奇斗妍。
宿遷是聞名中外的「水產之鄉」,水域面積350餘萬畝,境內有兩湖(洪澤湖、駱馬湖)四河(大運河、淮河、沂河、沭河),其中兩湖水質達國家二類標准,盛產銀魚、青蝦、螃蟹等50多種水產品。泗洪縣還被原國家農牧漁業部命名為「中國螃蟹之鄉」。
宿遷礦產資源豐富,非金屬礦藏儲量較大,目前已經發現、探明並開發利用的礦種主要有:石英砂、藍晶石、硅石、水晶、磷礦石以及黃砂等。有待探時和開發利用的礦種有雲母、金剛石、銅、鐵、石油、鉀礦石等。

地理環境
[編輯本段]
宿遷市位於江蘇省北部,介於北緯33°8—34'25,東經117°56'—119°10'之間,屬於隴海經濟帶、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區。總體呈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海拔高度71.2m,最低點海拔2.8m。全市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佔77.6%,耕地面積659萬畝,總人口515萬,面積和人口在江蘇13個省轄市分別列第4位和第7位。下轄三縣二區(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和宿豫區),共111個鄉(鎮)、4個街道,1418個行政村。
宿遷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平時氣溫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總時數2291.6小時。
宿遷交通十分便利,水陸干線四通八達。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內河通航里程達897公里。京滬高速公路、寧宿徐高速公路、宿新一級公路建成通車,新長鐵路、205國道、305省道穿境而過,徐宿淮鹽高速公路、宿沭一級公路、宿邳一級公路正在興建。西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60公里,北離連雲港白塔埠機場100公里,南至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60公里,空港優勢非常明顯。

人口構成
[編輯本段]
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以2000年11月1日0時為標准時間,全市總人口為514.52萬人,與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年均增長率1.18%。在總人口中,0-14周歲人口、15-64周歲人口、65周歲及以上人口分別佔26.3%、66.3%和7.4%(與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周歲人口比重下降了4.9個百分點,65周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4個百分點);接受大專以上教育的人口佔1.2%,接受高中、中專教育人口佔7.4%,接受初中教育人口佔35.3%,接受小學教育的人口佔39.3%,粗文盲率為8.2%,比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下降11.1個百分點;居住在城鎮的人口佔25.5%,居住在農村的人口佔74.5%;漢族人口佔99.7%,各少數民族人口1.49萬人,佔0.3%。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宿遷市位於江蘇北部淮水之陽。春秋時為鍾吾子國,後宿國遷都於此。秦置下相等縣。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封常山憲王少子劉商為泗水王,王都設於凌縣,轄2.5萬多戶11.9萬人,傳五代六王,歷時132年。西漢時廢凌縣設下相。歷經東漢、西晉,至東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縣為宿豫縣。南北朝、隋朝仍為宿豫縣。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為避代宗李豫之諱,改宿豫縣為宿遷縣。境內先後設懷文縣、潼陽縣、桃源縣和臨淮郡。其後至宋、元、明、清時期各州屢有廢替。抗日戰爭至解放戰爭時期,運河以東為宿豫縣,運河西一度屬泗宿縣,今曉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鎮為宿北縣。1945年9月到1946年7月曾設宿遷市,屬泗宿縣。1946年6月,宿遷縣(包括運東和運西)同宿北縣新沂河以南地區,合為宿遷縣,屬淮陰專區。1970年屬淮陰地區。1983年屬淮陰市。1987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宿遷縣,設立縣級宿遷市。1996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宿遷市,設立地級宿遷市,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和宿豫區。市政府所在地為宿城區。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宿遷現轄沭陽、泗陽、泗洪三縣和宿城區、宿豫區,計111個鄉鎮和4個街道辦事處,其中建制鎮79個,行政村1418個。1996年7月建市之初,全市共有鄉鎮124個(鎮29個、鄉95個)。1996 —2000年為了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推動城鎮化進程,先後有51個鄉被省政府批准,撤鄉設鎮。2000年5月經省政府批准,對全市鄉鎮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共撤並15個鄉鎮、6個場圃,新設4個街道辦事處,鄉鎮總數由原來的126個減少為111個,其中鎮79個、鄉32個,目前全市鄉鎮平均人口4.53萬人,平均面積68.9平方公里。2001年6月,結合農村稅費改革,進行了村級區域調整,對全市范圍內2500人以下的行政村進行了合並,村(居)總數由原來2299個撤並為1418個,撤並率為38%,撤並後村(居)平均人口3549人,村(居)平均面積5.39平方公里。
宿城區面積 866平方千米,人口 85萬人。郵政編碼223800。區人民政府駐發展大道。
宿豫區面積1236平方千米,人口 68萬人。郵政編碼223800。區人民政府駐順河鎮。
沭陽縣面積2297平方千米,人口176萬人。郵政編碼223600。縣人民政府駐沭城鎮。
泗陽縣面積1213平方千米,人口 95萬人。郵政編碼223700。縣人民政府駐眾興鎮。
泗洪縣面積2729平方千米,人口 98萬人。郵政編碼223900。縣人民政府駐青陽鎮。

宿遷歷史名人
[編輯本段]
項羽:字羽(特別注意一下 項羽本名籍 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中國古代起義領袖,著名軍事家,中華史上最強武將!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人稱西楚霸王。
虞姬:虞姬為西楚霸王項羽愛姬,常隨項羽出征。楚漢相爭後期,項羽趨於敗局,於公元前202年,被漢軍圍困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南),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哀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史稱《垓下歌》。
徐偃王:西周徐國國君,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

與宿遷工業經濟發展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島漁村工業路店怎麼樣 瀏覽:59
成都成華區汽車檢測站有哪些 瀏覽:414
沅江工業園區在哪裡 瀏覽:70
工業產品代理什麼好 瀏覽:168
汽車上的混凝土用什麼來洗 瀏覽:600
奧迪a6l導航升級怎麼返回 瀏覽:40
汽車加人血是什麼電影 瀏覽:878
自動擋汽車變擋如何操作 瀏覽:661
中國工業插座哪個牌子好 瀏覽:709
奧迪和榮威哪個檔次高 瀏覽:193
哈爾濱為什麼要去工業化 瀏覽:993
奧迪p3適合什麼人開 瀏覽:171
賓士哪裡賣最便宜 瀏覽:463
寶馬後排座椅怎麼了 瀏覽:192
寶馬325和凱迪拉克ct5哪個值得 瀏覽:514
工業工程專業學校是什麼學位 瀏覽:396
賓士超跑外觀有什麼特點 瀏覽:86
奧迪a3和q3價格差多少 瀏覽:294
汽車機頭進水怎麼辦 瀏覽:749
附近工業區如何找貨拉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