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怎麼理解日本工業中國農業

怎麼理解日本工業中國農業

發布時間:2022-05-04 22:21:05

㈠ 中國農業和日本農業各自的優點和缺點

日本農業是典型的小農經濟,戶均耕地不足2公頃。與美國、荷蘭等發達農業國家相比日本農業發展先天上有很大劣勢:人均耕地面積小,農戶平均耕地面積也較小,主要以小農經濟為主。
中國基本國情和以往的日本很類似,中國目前第一產業從業人數為3.5億,占總人口的26%,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小農經濟一直是農業的主要形式。

㈡ 工業日本農業中國的方針

過去時

㈢ 中國與日本的關系如何拜託各位了 3Q

從歷史的角度看,中日關系確有一些獨特之處,在這些特點當中蘊含著兩國關系錯綜復雜性的根源和兩國關系巨大發展潛力的源泉。 兩千多年來中日關系史的特點在於,兩國經過「強弱型」關系、「弱強型」關系,現在正向著「強強型」關系發展。1955年,毛澤東主席在會見日本客人時曾說:「我們兩個民族現在是平等了,是兩個偉大的民族。」這話真可謂言簡意賅。毛主席講這段話以前的漫長的中日關系史可劃分成兩段,或者說過去的中日關系有「兩個歷史」,一是兩千多年的中日交往史,二是從1894年到1945年大約50年的日本侵華史。在前一個「歷史」即兩千多年中日交往過程中,兩國基本上是和平共處的,從國力對比看,中日關系是「強弱型」(中國強、日本弱)關系。後一個「歷史」則是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從國力對比看,中日關系是「弱強型」(中國弱、日本強)關系。 重溫中日關系的「兩個歷史」,使我們感到在中日歷史問題上應取「兩點論」:既要看到「五十年」的不幸歷史,又要看到兩千多年和平交往的歷史;既要不忘日本侵華史,「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又要珍視中日通過兩千多年交往形成的、共有的歷史與文化的資源,這是發展兩國關系的深厚潛力所在。 從毛主席講那段話以後,可以說中日關系開始了「第三個歷史」。1949年新中國成立,1952年日本取得戰後獨立,這為兩個獨立國家間的平等交往准備了條件,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則成為兩國正式開始平等交往的起點,至今已有30年。 這樣,可以說中日關系有了「三個歷史」,在前兩個歷史時期,中日關系一直是「一強一弱」關系,而在新中國成立後,這種「一強一弱」關系終成歷史,並開始走向兩千多年來從未有過的第三種狀態———「強強型」關系。鑒於中日兩國至今仍處在走向強大的過程中,因此當今中日關系離成熟的「強強型」關系還有一段較長距離。 在中日走向「強強型」關系的過程中,有人說中日在東亞將形成「一林不容二虎」的緊張關系;有人則期待中日合作並成為推動東亞地區發展的「雙引擎」。總之,未來一段時期中日關系將可能形成相互合作與摩擦並存的局面,而如何減少摩擦,特別是不讓摩擦影響甚至破壞兩國間合作,以便通過這種合作給兩國人民乃至整個亞洲地區帶來巨大利益,將成為兩國外交的一個重要課題。 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中日關系史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兩國經過「農農型」關系、「農工型」關系,現在正向著「工工型」發展。1868年明治維新後日本起初還是個農業國家,中日關系是農業國與農業國的關系;但隨著日本迅速推進工業化,逐步成為工業化強國,中日關系也相應變為農業國與工業國的關系,諾大的「農業中國」成了日益走向工業化軍事化的日本的重點欺負對象。二戰後,日本經過五六十年代經濟高速增長期,又一次實現了正常的重化學工業化,並在80年代成為世界上的汽車、鋼鐵、家電、機械等主要工業品的最重要生產者和出口者,甚至被稱為「世界工廠」。 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持續低迷,日本人驚呼他們「失去了十年」,而對於改革開放的中國來說90年代卻是「收獲的十年」。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引領之下,中國工業化進程大大加快,在日本等國出現了所謂「中國威脅論」,也有人認為中國成了「世界工廠」,而日本則出現了所謂「產業空洞化」問題,其潛台詞也包含著對中國崛起的擔心。 這恰恰是周恩來總理在近50年前就已覺察和預見到的問題,他在1954年會見日本客人時曾說:「諸位要問,我們工業化了,日本也工業化了,不會有沖突嗎?」緊接著,周總理亮出了他那極具智慧和洞察力的精闢論點:「假如永遠是工業日本、農業中國,那麼關系是搞不好的。……只有中國工業化和日本工業化,才能和平共處,共存共榮」。 最近幾十年來中日經貿關系的巨大發展,正是周恩來總理所說的、從「農業中國,工業日本」到「工業中國,工業日本」這個歷史性轉變過程的生動反映,事實已經並將繼續印證周總理的精闢論斷:「只有中國工業化和日本工業化,才能和平共處,共存共榮」。因為人們只要保持客觀冷靜的態度,就不難發現中國工業化與日本工業化的關系主流不是相互沖突而是相互融合。以經濟全球化為背景,通過日本工業化、中國工業化乃至東亞其他新興工業國或地區的工業化的相互融合,一個世界性的製造業密集地帶已經在東亞地區形成。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4-30 17:22 中日邦交正常化30年來中日關系史的特點在於,兩國關系經過「友好高潮期」、「感情摩擦期」,正向著「冷靜務實型」關系發展。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加上在冷戰的特定階段中日形成對付共同威脅的戰略需要,因此在那段時期中日關系迅速改善,甚至出現了被稱之為「蜜月外交」、「乾杯外交」的友好高潮期。其後,中日關系一方面繼續發展,另一方面也不斷出現問題,特別是在如何對待日本侵略戰爭歷史問題上,兩國間發生了一系列摩擦。如何走出感情摩擦期成為兩國關系的難點。針對這個問題,鄧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就做出了英明的回答,他說:中日「要永遠友好下去。這件事超過了我們之間一切問題的重要性。」這實際上是把發展中日關系提到戰略高度和時代高度,提醒人們要處理好發展中日關系這個大局與各種局部問題之間的關系。 從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看,發展中日關系就是不要偏離這個時代主題,要「和則兩利」,「和」就是中日之間不要再打仗,「利」就是雙方利用和平環境實現共同發展。從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看,發展中日關系就是要緊緊跟上全球化潮流,特別是中日經濟關系的發展正是經濟全球化潮流在中日之間的體現,而經濟全球化則是先進生產力跨越國界發展的體現。顯然,促進中日之間開展各方面交流、特別是開展經濟領域的合作,完全符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方向。今後,隨著兩國關系日趨成熟,立足於兩個國家的戰略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新「中日關系觀」將會日益成為雙方的共識,同時,隨著中日經濟相互合作與依存關系的加深,中日之間必將形成一種基於相互理解的、冷靜務實和相對穩定的友好關系。新世紀中日關系的特點:「以民為主」的中日廣泛交流時代正在到來。當今中日關系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一方面政治、外交方面問題不少,另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隨著人財物跨國流動的「門檻」日益降低,以貿易投資、科技教育、文化交流、人員往來為主要內容的民間交流日趨發展,一個「以民為主」的中日廣泛交流時代正在到來;千千萬萬日常的、平凡的經濟交流與人員往來的「故事」構成了中日關系的基礎和主體;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和兩國在經濟等領域的「合作」成為推進中日關系的兩個輪子,「友好」所象徵的精神力量與「合作」所產生的物質利益正在通過「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良性循環,促使整個中日關系「更上一層樓」。

㈣ 日本的精緻農業比較出名,那麼我國的農業要如何做才能達到日本農業的程度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土面積狹小,資源有限,卻能將農業做成世界聞名。

做強做優中國特色現代農業,應在充分發揮我國自然資源豐富、農業發展縱深空間大優勢的同時,強化科技創新驅動。中國是農業大國,是農民大國,而不是農業強國。通過先進的設備設施對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進行改造和升級。做到同等面積高產量、同等產量高質量、同等產出低成本的「兩高一低」生產模式,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升級,讓農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㈤ 中國與日本的農業發展模式有什麼區別 求詳細解說

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捷報不斷,總產連續突破3億噸、4億噸、5億噸大關。政策好、天幫忙、人努力,是我國農業特別是糧食豐收的原因總結。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技術進步在農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科技在自主創新的過程中緊緊圍繞國家目標,大力加強農業科研協作,實施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戰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全國農業總產值增長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從20世紀70年代初的27%提高到了目前的48%,實現了農產品從長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再到豐年有餘的歷史性轉變,我國農業發展以佔世界9.1%的耕地養活了20.8%的人口。

農業產業化由此推向全國的山東省是我國最大的「菜籃子」生產基地,農產品出口位居全國第一。2007年與1978年相比全省農業總產值增長45.7倍,達到4780億元,居全國首位。其中,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2%以上。但是,在看到我國農業科技巨大進步的同時,我國與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的差距也不容忽視。

專家指出,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是加速科技進步,而加速科技進步的關鍵在於科技創新。只有依靠科技進步,不斷強化農村的產業支撐,加強農業和農村的實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加農民收入,才能為農村社會和農民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在當前全球糧食危機的狀況下,科技創新以及農業產業化的推進對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尤為重要。專家指出,為了使農業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為生產力,就必須加大科技的普及和推廣,這就需要培育專業的科技推廣隊伍、組織,以及懂生產、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農家游何以紅遍中國和日本

日本是較早提出「農業的多功能性」的國家。他們認為,農業不僅僅是一個為消費者提供食品的行業。各地獨具特色的農產品生產、銷售和飲食文化以及郊區農地不失為鄉村的一道亮麗風景,為維護和保存當地的傳統文化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承擔著創造和傳承文化以及保護環境的功能。隨著鄉村旅遊的拓展,農家游或漁家游等還成為了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因此,專家建議,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進程中,應注意農業的多功能性,保護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生產和文化傳統。

在中日農業發展的特定階段,農村現實的農業經營主體主要是家庭經營,隨著社會老齡化尤其是農村老齡化狀況的加劇,務農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和婦女。對此必須有足夠的認識並從技術、組織形式等多方面為其提供相應服務,在這方面日本的「小力」技術值得學習和借鑒。專家指出,農業的現代化並不是單純地把土地集中、規模生產,農地的流轉應以農民的意願為前提,應充分發揮現實生產經營者的主體作用。 專家還認為,生產單位的大小並不等同於銷售規模的大小,如果有真正代表農民利益的組織提供細致到位的服務,分散的生產也可能形成一定的銷售規模,甚至在品種數量以及種類方面比單個大的規模生產單位更有優勢。我國的區域內農產品流通以及日本的「地產地消」運動對於農產品區域循環的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相對較小的銷售半徑以及不要求量而主要要求品種數目的特點,更加有利於現實務農主體的參與,為小規模家庭經營發揮作用提供了平台。

超市的西紅柿何以僅賣9毛8一斤

2008年12月9日上午8點多,威海市區的「家家悅」超市的蔬菜櫃台上已經擺滿了新鮮的農產品,西紅柿標價牌上紅色的大字格外顯眼:9毛8一斤。由此引來了不少消費者挑選。超市負責人介紹,由於超市與農戶建立直接的產銷關系,農戶生產的農產品直接經過「家家悅」的分銷配送中心運往各個分店,沒有其他的中間環節,因此,既可以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同時也可以讓利於農民,還能保證農產品的新鮮程度。

對於農產品主產區來說,如何在流通環節獲得合理的利益,同時提高主產區特別是生產者在流通環節上的利益分配是人們更加關注的問題。為了讓利於生產者和消費者,就必須盡可能地縮短中間流通環節。專家認為,龍頭企業與農民可以形成供銷關系,但是否能夠形成利益共同體卻是個很大的問題,這就需要農民合作組織發揮作用。通過農民合作組織的上級組織來實現對較大范圍甚至是全國農產品信息的統籌,形成全國信息大物流的概念,實現就近調配農產品的產銷對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運銷成本。在此過程中,農民合作組織和農戶可以更清楚農產品最後是怎麼銷售的,市場和消費者有什麼反應,並且盡快指導自己的生產和銷售。

㈥ 農業台灣,工業日本什麼意思

農業台灣,日本工業,意思是說他們的經濟發展的來源狀況

㈦ 從農業,工業,服務業分析中美,中日的經貿關系

中日農業貿易關系中國與其近鄰日本有著極為悠久的農業經貿交流歷史。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日在農業貿易、投資、科教及漁業等諸多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不斷加強,日本不僅是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兩大重要市場,也是我國農業利用外資的重要來源。進入新世紀後,中日的農業經貿關系面臨著新形勢,農產品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貿易摩擦的頻率明顯增加日本對華農業投資快速升溫等。因此,研究新形勢下中國與日本的農業經貿關系十分必要。關系如下: 1.中國與日本農業的競爭性與互補性。中日兩國在農業基本生產條件、物質投入水平、農業生產結構、生產率、農戶收入水平及食物消費等方面的相似與差異決定了中國與日本農業的競爭性與互補性共存。其中,競爭性主要表現在出口農產品的相似度較大,在世界深加工農產品市場上的競爭日趨激烈:除農業資源和農業科技優勢互補外,中國與日本在農產品貿易上也存在較強的互補性,指數分析顯示,中國與日本之間不僅形成了很緊密的農產品貿易聯系,而且在農產品的比較優勢上存在顯著差異,即中國在水產品、園藝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具有很強的比較優勢。 2.中國與日本農業貿易的增長與結構變動。分析表明,(1)中國對日本的農產品出口增長迅速,主要得益於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的增長;對日本農產品出口增長的推動類型在加入WTO前後發生了變化,即在入世前一個時期,出口增長都屬於競爭力效應推動型,但入世以來的5年間,對日農產品出口的增長主要由競爭力效應與需求效應共同推動 (2)中國對日出口以水產品和園藝產品為主,在出口水產品中,對日出口以魚製品和甲殼軟體製品為主,:對日出口水果和肉類產品中,深加工產品所佔比重不斷上升;對日出口蔬菜以調理加工類、保鮮類和冷凍類為主,且冷凍蔬菜所佔比重不斷上升;進口結構方面,我國從日本進口以水產品和雜項食品為主,且這兩類產品所佔比重不斷提升; (3)我國對日本農產品價格貿易條件整體趨於惡化,但對日農產品出口數量指數都持續快速攀升,說明對日農產品出口利益的增加主要依靠數量擴張。 對農業生產資料貿易增長與結構變動的分析表明,中、日兩國不僅在世界農資產品貿易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三國之間互為重要的農資產品貿易夥伴:中日、:我國對日出口農資產品以農機、飼料和化肥為主,進口以農機產品為主:技術差距是造成上述貿易格局的重要原因。 中美農業貿易關系中美農業經貿合作是中美兩國經貿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美兩國都是農業生產大國,也是農產品貿易大國。隨著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中美農業經貿合作不斷擴大,特別是近些年來,在中美兩國政府相關部門企業界及關心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發展的有識之士的推動下,中美兩國農業經貿合作關系不斷深化,農產品貿易總額快速增長,農業科技交流合作日益緊密,中美農業經濟貿易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中美農產品貿易總額快速增長。據統計,2001年—2005年雙邊農產品貿易總額從41億美元,增加到100多億美元,增長近2.4倍,在此期間,中美農產品貿易在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中的比重,由4.5%提高到17.2%。二、中美農產品貿易的范圍不斷擴大。美國成為中國農產品進口的主要來源地之一。2005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棉花等農產品的數量又有增加。比如大豆的數量達到2659萬噸,棉花達到265萬噸。2005年1-10月美國的農產品對我國出口增加了28%,另外美國的臍橙、乾果的幅度也有一定的增長。三、中美農業交流與合作取得積極進展。中美科技交流合作的領域不斷拓展,在動植物遺傳育種、水土資源保持與利用、森林資源和林木改良的合作項目得到有效的開展和實施。農業的科研與教育及農產品的加工、儲存、運輸,動植物疫病的防治,農業生物技術的研究都取得重要的進展,特別是我們在動植物病蟲害的防治方面,動植物的檢疫方面的合作得到加強,所以兩國農業合作涵蓋的范圍不斷擴大,農業科技的交流取得積極地成果。四、中美農業經貿合作的機制日益完善。2004年中美商貿糧委會設立了副部長級的農業組,中美兩國農業部門建立了農業聯合委員會並設有專門的工作組負責具體業務的交流。兩國政府還簽署了《中美農業合作協議》等一系列農業和農產品貿易的相關協定。這些工作機制,對於促進中美農業經貿的合作起到重要的作用。中日工業貿易關系中日兩國貿易連續3年創新高。 中國加入WTO使中日經濟互補性得到更好發揮。中日經濟互補性、兩國基本條件的不對稱性、從兩國經濟發展及解決各自問題的需要而產生的合作需求,是導致兩國經貿關系持續發展的根本因素,而這個根本因素又由於中國加入WTO而益發彰顯出來。 中日經貿合作將會在雙邊、地區乃至全球三個層次上進一步發展和擴大。中日兩國都是「改革中國家」,今後中日經濟關系將在兩國不斷推進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預計在兩三年內,中日貿易將超過1000億美元,再過七八年中日貿易將超過日美貿易。與此同時,日本對華直接投資將繼續增長,仍將保持對華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日本對華經貿關系發展速度可能超過歐美的一個基本原因在於中日在地理、文化和歷史上存在著密切關系,特別是9.11以後,在物流等方面的安全成本明顯加大,這將使日本開展對華合作的地緣優勢更加突出。在一般產業合作日趨深化的同時,兩國在人力資源開發、科技、金融、能源、環保、旅遊、電子等領域的合作將格外受到重視。日本企業對華技術轉移將可能加強,這是因為日本的技術競爭力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2位。 在地區層次上,能源、環保、金融成為東亞地區中中日合作的重要課題。同時,盡管東亞與美國的經濟聯系仍將重要,但東亞國家各自過於依賴美國經濟的局面將發生變化,加強地區內部的經貿合作是大勢所趨,中日作為東亞地區的兩個大國,將在共同推動東亞地區合作方面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與歐洲相比,東亞各國在發展階段等方面的差別性和多樣性曾被認為是走向區域合作的一個障礙,但是,歐洲統合是工業經濟的統合,而今後的亞洲統合是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時代的統合。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時代搞地區統合,多樣性很可能恰恰是個優勢。事實表明,在經濟互補性越好的國家間建立地區或雙邊合作機制,經濟上效果越好,政治上難度越大。這是因為建立地區或雙邊合作機制需要有相關國家的國內改革來配合。如日本要同其他國家建立經濟合作機制,就不能保護其落後產業,特別是不能繼續保護農業,然而要做到這一點在政治上難度極大。 在全球層次上,中日兩國圍繞環保、能源、糧食、發展電子商務等全球性經濟課題加深合作將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對推進信息技術革命、對保護全球環境做出積極貢獻。總之,將中日經濟關系放到東亞地區乃至世界范圍來考慮,通過發展兩國合作共同推進東亞地區合作,促進全球性經濟課題的解決,不僅可能爭得「雙贏」,而且可能爭得「多贏」的效果。中美工業貿易關系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後,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貿關系在兩國關系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並成為兩國新世紀發展雙邊關系的重要戰略基礎。布希政府上台以後,把發展經貿關系作為對華政策的核心內容之一。中國政府及行業協會組織,正視國際貿易環境現狀,與美國工業界進行了廣泛接觸。中美經濟反差增強兩國合作動機。中美經濟相互依存度加深。正如奧運會一直在不同國家輪換舉辦一樣,當今中國不僅成了即將舉行的體育奧運會的承辦國,而且也成了當今世界經濟奧運會的最重要場地。其原因就在於唯有中國這樣一個基數極大的市場才有可能滿足在短期內分攤並收回研發等資本投入的要求。世界級企業爭相來到中國正表明當今世界最稀缺的東西不是資源,而是市場,過去爭奪資源的主要手段是靠戰爭,而如今爭奪市場的主要手段是靠競爭。正是在發達國家等世界各國企業紛紛到中國來一展身手的背景下,美國企業也不甘落後。 從整體上說,美國企業到中國投資辦廠,美國的一些傳統產業轉向中國,恰恰起到促進整個美國產業結構調整、促使美國產業向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美國企業到中國生產,或許一時會在表面上導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減少,但由於美企到中國投資使中國增加從美國進口高附加價值的技術設備,這又會增加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2003年中美兩國紡織品服裝貿易達到99.45億美元,佔中美貿易總額的7.9%,其中我國對美國出口紡織品服裝占對美國出口總額的10.5%。多年來,中美兩國發展工業領域的合作和貿易對於促進兩國在經濟領域的互補合作關系,增加兩國人民間的友誼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紡織品服裝貿易即將進入貿易自由化的新時代,伴隨著以往被貿易保護主義扭曲的世界貿易體制的結束,帶給各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將是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和更充分、更高品質的物質和文化享受。回顧人類經濟社會的歷史,不難發現,在世界統一市場條件下,任何一個傳統產業的結構性調整都不是孤立進行的。它總是同以更高科學生產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在發達國家的興起相伴而生的。以比較優勢為前提的自由貿易將給不同經濟水平的國家發展互補關系,創造更多的機遇。中國紡織服裝業正在以提升質量、創新和快速反應能力為目標,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同時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繼續積極發展與美國同行或相關產業間的廣泛合作。中日的服務業經貿關系服務業"產業空洞化" (Hollowing- Out)是指由於跨國公司海外直接投資的迅速發展 ,導致母國國內製造業部門的生產與就業大幅減少、競爭力下降、結構性失業增加等較嚴重經濟問題的一種經濟現象 。 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快速發展,龐大的國內市場吸引著全世界的製造業,其中對日本製造產業的分與分轉移極具吸引力,已引起日本各界的高度關注。在日本國內有不少人認為,日本製造業因為陸續向中國大陸與其它亞洲國家轉移,引起本國產業空洞化的現象,導致了諸如失業增加等社會問題。日本國內真的出現了"產業空洞化"現象嗎?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日本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正經歷著產業升級過程,所不同的是日本沒有發生"產業空洞化",仍然是世界上的製造業大國和製成品出口大國。通過世界銀行發布的《2000世界發展指標》,我們發現:1、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製造業佔GDP比重有所下降,但明顯高於發達國家水平。在產出結構方面,日本在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百分比從1980年的29%下降到1998年的24%;同期相比,美國的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百分比則從22%下降到18%;1998年高收入國家這一比重為21%。 這實際上與這一時期各國在進行產業調整相關。從1980年和1998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服務業增加值在各國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是明顯上升的。日本在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百分比從1980年的54%上升到1998年的61%;同期相比中國的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百分比也從21%上升到33%;美國的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百分比則從64%上升到72%;高收入國家由59%上升為65%。 2.中國已成為日本企業海外投資首選地。據日本貿易振興會對日本2567家企業進行的"為迎接21世紀日本企業海外直接投資戰略的現狀和前景"的調查顯示:2002年-2004年將增加海外直接投資的企業佔49.1% 。日本經產省今年2月公布了一項關於日本企業向海外轉移生產的調查報告 。其結果顯示,平均每7家製造業企業中有1家在過去數年間向海外轉移生產,轉移的地區近80%在亞洲,其中40%的企業選擇了中國。調查同時表明,日本企業向海外轉移生產中佔80%的是勞動密集型的組裝和加工業;另一部分是子公司或零部件生產廠家,為在當地進行組裝加工的母公司或為相關客戶提供配套產品和散裝零部件。日本的研究開發部門向亞洲地區轉移的幾乎沒有。這說明,日本近年來向國外特別是向中國轉移生產和投資是正常的市場性行為,以便降低勞動成本和交易成本。近年來日本的國際競爭力有所下降,這與其國內市場開放程度較低,生產成本過高有關。而日本製造業向境外轉移包括向中國轉移的主要目的是進行國內的產業結構調整,提高本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中美的服務業經貿關系在中美雙邊貿易關系中,服務貿易所佔的比重大大低於商品貿易所佔的比重,其年均增長率為8%,也大大低於商品貿易年均17.5%的增長率。在這一領域中,美國對中國處於絕對的優勢和完全的順差地位,1996年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順差達10億美元,僅美國影片每年就在中國市場獲得5億元人民幣的收入。中國「入世」後,由於中國承諾開放的新市場主要集中在服務領域,中美雙邊的服務貿易必定會獲得更大的發展,並成為中美經貿關系中的新支點。具體表現為:1.服務貿易額將會大幅上漲。由於美國對技術出口的限制和我國對眾多服務業的嚴格管制,中美雙邊服務貿易額一直較低,增長速度也不高。中國「入世」後,各種限制措施必將放鬆和逐步消除,加之,隨著中美經貿關系的日益密切和商品貿易的快速增長,也必然會帶動與商品貿易相關的服務貿易的增長,從而共同推動中美雙邊服務貿易額的迅速增長。2.中美服務貿易的領域將大大拓寬。目前,中美服務貿易主要局限在旅遊、勞務輸出、技術許可等幾個有限的領域。「入世」後,中國承諾將開放通訊、保險、銀行、證券、分銷、專業服務、房地產、交通運輸和影視等30多個行業,基本上涉及到了服務業的所有部門,這無疑將會極大地拓寬中美服務貿易的合作領域。3.美國對中國服務貿易的順差將可能急劇擴大。美國是一個服務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據世界銀行《世界發展報告1999/2000》提供的數據,1998年美國的服務業產值在其GDP中的比重高達71%,而中國的服務業發展水平則大大滯後,1998年我國的服務業產值只佔GDP的33%。而且,美國服務業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經營規模都遠遠高於我國,相比而言,美國服務業的競爭力占壓倒性優勢。同時,從中美達成的關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雙邊協定看,主要是我國承諾「入世」後將大量取消或放鬆服務業中的管制措施。這將使美國的服務業全面擴大對中國的服務出口,使業已存在的順差額進一步擴大。

㈧ 中國經濟與日本經濟的區別

中國經濟與日本經濟的區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中國屬於發展中國家,日本屬於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即高收人(High-Income)國家,是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高(世界銀行1995年標准為高於9386美元),工業化已進入高度發達的後工業化時期,科學、教育、衛生和文化事業發達,基礎設施完善的市場經濟國家,1961年,發達國家在巴黎成立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簡稱經合組織),現有25個正式成員國,包括西歐的主要國家以及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其中除土耳其,希臘、葡萄牙和墨西哥外都是高收入國家,因此,有時也稱經合組織國家為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是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於8210美元(1995年世行標准),工業化、城市化都處於發展的初中期,科學、教育、衛生和文化事業欠發達,基礎設施不完備,人均收入較低的國家,也就是那些正在向高收入發展的國家。
2.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方面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
1998年日本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32350美元,居世界第5位;據世界銀行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大陸1997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才860美元,相當於香港的1/29、台灣的1/17,其世界排名可想而知。2003年底,我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才首次突破1000美元。
3.產業結構
從三次產業的構成,也可以看出中國與日本在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巨大差異。一般來說,第三產業(指商業、服務業、交通業、金融業等)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越大,其經濟發展水平也就越高。通常,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比重都在60%以上,第一產業(指農業、采礦業等)比重較低。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則以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指工業、建築業等)為主,兩者合計佔到60%以上,第三產業則比重較低。
三次產業,是根據社會生產活動歷史發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的劃分,產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門稱為第一產業,對初級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部門稱為第二產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稱為第三產業。
4.工農業生產及進出口商品
工業生產上,中國工業增長較快,一般以資源型和資源加工型產業為主,科技含量較低;而日本高科技、信息化工業逐步取代傳統型工業,高技術製造業占顯著優勢
農業生產狀況,中國農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地,以半機械化或手工種植農業為主;日本農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低,農業生產技術水平高,以高效、優質、生態型農業為主
進出口商品方面,中國工業以出口初加工製成品、半成品或原材料為主,如服裝、玩具、普通機電產品、石油、煤炭等,農業以出口普通農產品或初加工農副產品為主,如棉花、麻類等,從發達國家進口成套設備、高技術產品、精密儀器等;日本工業以高科技產品出口為主,如計算機、飛機、汽車、通信工具、高級機電產品等,農業以深加工農產品出口為主,如高檔食品、飲料、優質保鮮水果、肉食等,主要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石油、天然氣、煤炭、以及各種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和農副產品

閱讀全文

與怎麼理解日本工業中國農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s7有哪些燈 瀏覽:185
購買汽車票用什麼軟體 瀏覽:448
北京賓士售價多少 瀏覽:110
賓士s空調加多少 瀏覽:610
哪裡賣奧迪副廠配件 瀏覽:448
奧迪a4l配一把鑰匙多少錢 瀏覽:150
柳州去融安坐汽車哪個車站 瀏覽:184
賓士威庭9座多少錢 瀏覽:102
奧迪r百公里加速多少秒 瀏覽:842
奧迪q5l和冠道20哪個好 瀏覽:569
北京賓士進廠怎麼樣 瀏覽:948
北斗星汽車是什麼是哪年上市 瀏覽:640
大眾汽車儀表盤感嘆號亮起什麼意思 瀏覽:84
寶馬擋把邊上旋鈕叫什麼 瀏覽:589
賓士g63哪裡買便宜 瀏覽:918
奧迪雨刷器怎麼停在上邊 瀏覽:214
西北工業大學大唐西市是哪個門 瀏覽:33
汽車哪個品牌是直營 瀏覽:560
奧迪a3冷卻液如何打開 瀏覽:229
如何自己改裝汽車前減震 瀏覽: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