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中國一重為什麼無工業母機概念

中國一重為什麼無工業母機概念

發布時間:2022-05-04 22:19:15

❶ 工業母機股票有哪些

創世紀300083:工業母機龍頭。公司鑽攻機在消費電子領域市佔率約40%,立式加工中心市佔率約4%,均屬於國內細分領域第一。

華中數控300161:工業母機龍頭。數控系統是數控機床的大腦,占據數控機床成本的20%―30。公司當前數控系統技術最強,依託華中科技大學,技術上有雄厚的儲備,中高數控系統逐漸成熟,且在國產數控主機中大批量應用,華中8型、9型均為當前國內高端數控系統。

華辰裝備300809:工業母機龍頭。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全自動高精度數控軋輥磨床研發生產;公司的主要產品是全自動數控軋輥磨床;公司是國內軋輥磨床行業的領軍企業,在部分應用領域內,公司的設備品質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埃斯頓002747:總資產周轉率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0.42%、0.43%、0.38%、0.53%。公司作為中國運動控制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企業之一,自動化核心部件產品線已完成從交流伺服系統到運動控制系統解決方案的戰略轉型,工業機器人產品線得到超高速發展,奠定公司作為國產機器人行業的龍頭地位。

❷ 中國沒有自己的工業母機時企業面臨怎樣的困境

中國家族制度自產生以來,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始終以各種變化了的形式繼續存在和發展,對人們政治經濟活動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
鴉片戰爭之後,作為對傳統家庭手工作坊的替代和補充,早期中國家族企業( Previous Family Business以下簡稱PFB。

❸ 公司涉及新能源汽車光伏光刻機和工業母機的公司

摘要 比高端晶元,新能源汽車的優先順序度要高,8月19日,相關部門會議將發展「工業母機」技術重要性排在首位,那麼什麼是工業母機?在當今特殊節點,國家為什麼如此迫切地要發展工業母機技術呢?

❹ 哪只股票即是新基建又是工業母機又是刀具概念股的

摘要 1、華辰裝備:華辰裝備主營全自動高精度數控軋輥磨床研發生產。

❺ 中國航母為啥叫瓦良格號怎麼一點都沒有中國文華的味道這樣叫有何含義

1982年5月7日,經過反復醞釀和討論,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部長會議做出了按照1143.5設計方案建造第三代航母的決定。繼第一艘航母「定單105」(1143.5設計方案的工廠編號,「定單105」曾被命名為「第比利斯」號,就是現在的「庫茲涅佐夫」號)於當年9月開工後,1983年蘇聯軍方決定建造第二艘航母「定單106」(1143.6),同樣由當時烏克蘭共和國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承建。

停泊在大連港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13張)
為建造這兩艘航母,蘇聯政府撥款對黑海造船廠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技術改造,包括建成了裝配和焊接車間,允許將船體分段重量增大到200噸;裝備了2台載重各為350噸的自行平板車,和建成了從新車間到船台的運輸車道;0號船台的長度加長了30米;建成了裝配重達1700噸總段的水平船台旁平台安裝了船台和船台旁平台用的2台起重量各為900噸的龍門吊車,並加裝了其它新型吊車,使得整個船台上使用的吊車達到10台;同時,改造大渠舾裝碼頭。為了保障航母出廠駛往黑海,還將大渠和布格一德涅伯一利曼河道竣深到10.5米。這次技術改造,大大增強了黑海造船廠的生產能力。
按照當初的設計,兩艘同級航空母艦的滿載排水量為67000噸,全長306米,比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僅短22米。艦艏飛行甲板高度距離水面有七層樓高,艦艉飛行甲板寬度73米。航母最多可容納大約60架戰機,飛行甲板前部有12具SS-N-19反艦導彈發射器。其主要使命是確保蘇聯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安全和戰斗效能的發揮,消滅敵方海上和基地的海軍兵力。1985年12月4日,「定單106」(「里加」號)在造船台安家落戶(一艦下水,後續艦於當日上船台)。到了1988年,「里加」號船體建造成功,並於當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月, 「里加」號被改名為「瓦良格」(Varyag)號,以紀念在1904-1905年日俄戰爭中沉沒的「瓦良格」號巡洋艦。截至1991年11月,「瓦良格」的建造率已達68%。
工廠在施工中發現,建造人員15%的時間是花在從一個工位移動到另一個工位的路途上。為了減少非生產性的浪費,在上甲板上設置了移動式機修車間、工具和工藝工夾具的貯存倉庫,並實施了在艦上事先規定的地點發放材料的辦法。為了便於進入內部艙室,在船體側壁處設置了專用工藝通道,為解決人員上下和運送小型貨物,還在船台和舾裝碼頭設置了自動電梯。擔任整艦設計的涅瓦設計局也改變了設計工藝,圖紙按總段和按專業設繪,圖紙明細表都在計算機上分發,這樣,可以相當快速准確地按照分類表將機械加工製件投入生產。一條航母由24個總段組成,工廠則把每一個總段都看作完整的製件。在船台旁平台上總段內進行尾軸架、舵和軸轂的安裝,在大范圍內實施了封艙前向總段內吊裝機械設備、管道和其它工藝單元的工藝路線,大大縮短船台周期,生產管理達到的水平相當高、相當嚴密有效。

蘇聯解體後,在分家時出於「因地制宜的考慮」,「瓦良格」號由今天的烏克蘭共和國獲得(在最初的幾年之內名義上仍歸屬俄黑海艦隊)。但由於烏克蘭經濟狀況不佳,無力繼續建造,工程於1992年1月停工,就此半途而廢。
據說,烏克蘭前任總統克拉夫丘克在1991年競選第一屆總統時,曾面對黑海造船廠的工人們滿懷信心地說:「烏克蘭需要『瓦良格』號,我們一定能建成它!」在場的所有人誰也不願意將傾注了成千上萬人心血的航母從此廢棄。然而,即使克拉夫丘克連任了兩屆總統,「瓦良格」號航母依舊在舾裝碼頭上任憑風吹日曬,沒有得到撥款。
1993年,俄羅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海軍司令格魯莫夫在烏克蘭總理庫奇馬的陪同下來到黑海造船廠,研究把「瓦良格」號航母建造完畢、並移交給俄羅斯的可能性。這條航母本來是蘇聯政府撥款建造的,烏克蘭方面要求俄方付出全部造價,即以一條完整的軍艦出售,而不是俄方認為的未付的30%。廠長馬卡羅夫此時報告道:「『瓦良格』號不可能再完工了……」大家問道:「為了將艦完工,工廠究竟需要什麼?」馬卡羅夫回答道:「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馬卡羅夫說,只有偉大的強國才能建造它,但這個強國已不復存在了。所有在場的人終於明白了:在國家解體的情況下,再要將「瓦良格」號建成已經沒有可能。此後俄烏之間對此船仍有協商,但都是無果而終。1995年,烏克蘭總統決定將「瓦良格」號的命運交給黑海造船廠處置。
1995年12月,已經成為烏克蘭總統的庫奇馬訪問了北京。1996年1月,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引述隨總統出訪的副總理阿那托利·基納赫的話說,中烏正在為烏克蘭未完成的航空母艦「瓦良格」號運往中國造船廠一案進行談判,他表示「瓦良格」號最終有可能在中國進行解體作業。
1998年,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Agencia Turisticae Diversoes Chong LotLimitada)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實際總共花了一億美元)的代價買下「瓦良格」(籌款過程可謂艱難,曾先後兩次向烏國申請延期付款,當然代價是要罰息,又是一筆額外的支出。之後因為欠債又和國內公司打了多年官司),聲稱要將其改造成一個大型海上綜合旅遊設施——包括迪斯科舞廳、旅館和博彩設備等,日後將其停泊於澳門附近海域。當時有人質疑,說澳門附近海水淺,停不下這種大船,除非以後還要深挖航道雲雲。而澳葡當局則明確表示,拒絕「瓦良格」號未來在澳門停泊。
1999年7月,澳門公司僱用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ntractors(ITC)公司的SableCape號拖船,拖著「瓦良格」號開始了漫長的航程。啟航前,買方要求在艦艉的明顯位置標明即將落戶的新港名稱。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邊,出現了英文「KINGSTOWN」字樣(金斯敦,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首都)。據說,在航母被拖走的那天,身患重病的船廠廠長馬卡羅夫曾淚流滿面,在位於海邊的造船廠療養院目送了"瓦良格"號的「最後一程」。
不料,當該船駛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備通過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在第三國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攔阻,強行命令「瓦良格」號退回黑海。隨後在8月,「瓦良格」號又試圖通過海峽,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攔阻。「瓦良格」號被阻擋在黑海中,漂盪了很長時間後,又返回原海港……
土耳其方面以「船體過大、影響博斯普魯斯海峽其它船隻正常航行」等為理由,拒絕「瓦良格」通過。西方媒體也借機紛紛大肆炒作「中國航母威脅論」。中國與土耳其從此開始了長達一年半之久的談判……
「瓦良格」受困黑海期間,創律公司每天向ITC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個月還必須向烏克蘭港口當局繳付1.7萬美元的停泊費。ITC的拖船船員因為長期無法脫身而深為不滿,徐增平總裁更是因此損失慘重。徐總後來回憶說,當時可謂是內外交困,屋漏偏逢連夜雨。因為恰好當時是金融風暴之後,「香港困難重重,內地的東西還得維持住,我們採取了很多措施,以降低成本和費用。」
當時,土國總理府和外交部都傾向放行,但主管海洋事務的國務部長米爾札歐魯(RamazanMirzaoglu)堅決反對。1999年12月19日,美國由幕後轉到台前,駐土耳其大使皮爾森會見了米爾札歐魯,表達了美國政府對「瓦良格」號的關切。2000年3月3日,米爾扎歐魯應美國政府的邀請訪美兩周。臨行前,他向總理艾西費特呈交報告,詳述「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可能發生的技術問題,建議拒絕中國的要求,禁止讓「瓦良格」號通過海峽。
ITC公司的 Joop Timmermans先生據理力爭,他說將「瓦良格」號拖過海峽其實比駕駛一艘15萬噸油輪穿越海峽更容易也更安全。但米爾扎歐魯則說,要麼你讓這艘船自身擁有動力,要麼你把它拆成碎塊運走,否則別想通過海峽。Timmermans先生還說,2001年3月發生了一件怪事:一架不明國籍的直升機降落在「瓦良格」號的飛行甲板上,三個人跳出來進行了一番測繪後又駕機飛走了,臨走前還用粉筆在甲板上寫下「法國人到此一游」("The French was here." )。
在此前後,中國與土耳其之間一直進行外交接觸。中國承諾,將完全負擔「瓦良格」號通過海峽的安全保險以及可能造成損失的賠償責任,並且將從中國派遣幾艘大馬力的拖船,協助拖行「瓦良格」號,以保證通過海峽的航行安全。
2001年7月,原本站在米爾扎歐魯一邊的土耳其軍方,態度開始轉變。總參謀長凱維芮柯魯應邀訪問北京,受到中國領導人的接見,軍方立場改變(眾所周知的軍火出口),並在8月初照會總理府,「建議放行」。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中國開放對土耳其的旅遊,爭取每年有200萬人次中國觀光客到土耳其,可為土耳其創造20億美元的外匯。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決議,同意讓「瓦良格」號通過其海峽。土耳其國務部長兼政府發言人居瑞勒代表總理艾西費特,當天啟程前往北京,向中國政府告知這項結果。
另一方面,土耳其海洋署向中國提出「瓦良格」號通行海峽時必須具備的20項安全條件:
1. 10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
2. 中國官方提供書面保證;
3. 必須委由國際認可的保險公司擔保;
4. 護航「瓦良格」號通行海峽拖船數量必須增加一倍(即由中國最先提出的8艘增加為16艘,並且必須是高馬力拖船);
5. 通行海峽時,全艦四周必須燈火通明;
6. 艦上必須配置錨鏈及拖纜收放機械組及人力組以備必要;
7. 艦上因此必須安置發電機以啟動機械及照明;
8. 艦上必須成立無線電通訊網以保持安全聯系;
9. 在通行海峽之前,土方得派技術監督小組至艦上檢查安全條件是否齊備;
10. 中國安排之拖船須由土耳其海洋署及海岸防衛隊專家指揮;
11. 為防範未然,艦上及陸上均須配備消防隊應變;
12. 通行海峽時,如海面起霧必須停航;
13. 通行海峽時,如海峽遇大風必須停航;
14. 通行海峽時,如遇水流洶涌突變時,必須停航;
15. 海峽視線不及五公里時,必須停航;
16. 艦上必須有領港員;
17. 通行時,海峽兩端禁止其它船舶通行;
18. 艦上不得裝載油料或爆炸物;
19. 通行時,有關航行安全、裝備、技術及人員調度指揮均須聽從土耳其方面指揮;
20. 通行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時必須在白晝進行,通行寬廣的馬爾馬拉海峽得在夜間進行。
2001年9月,中國政府派出一個由交通部官員和航運專家組成的代表團訪問土耳其,就「瓦良格」號通過海峽問題進行具體磋商,並作出了全面的安全承諾。在極短期間,中國備妥了土耳其當局要求的多項安全措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馬力的希臘籍拖船;同意給予「國家擔保」,負責可能涉及的賠償問題。
中國在「瓦良格」號上裝設了小型雷達、全球衛星定位系統、VHF無線電通訊設備、電子羅盤及發電機等航行安全設施,土耳其政府對此表示滿意。
「瓦良格」號原定10月25日啟航通過土耳其海峽,不料風浪突起,拖帶「瓦良格」號的拖船纜繩也因風浪太大而斷裂。「瓦良格」號通過土耳其海峽的第一關——博斯普魯斯海峽,自24日起也陣雨不斷,視野狹窄的坎德里彎角,彎度80度,暗流洶涌,不適龐大且無動力的「瓦良格」號通行。土耳其海洋署下令停航,等待天氣好時再說。為了確保「瓦良格」號在「最低危險程度」下通過海峽,中方多次組織拖船在黑海口演習拖帶「瓦良格」號的作業。
11月1日,土耳其天氣晴朗,博斯普魯斯海峽風平浪靜。土有關當局從凌晨起暫時關閉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峽,以便讓中國澳門創律公司購買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船體通過。上午8時,晨霧散盡,這艘沒有動力的龐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難、消防船的前呼後擁、護航拖帶下,進入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瓦良格」號以4節航速緩緩前進,到下午2時30分,終於安全駛過海峽最後一個危險的灣角,順利通過了這一狹窄的水道,進入寬廣的馬爾馬拉海。船隊繼續在夜晚時間通過,2日早晨進入狹長但曲折較少的達達尼爾海峽,當天下午進入愛琴海。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號航母在愛琴海斯基羅斯島附近的國際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風暴,它與拖船連接的拖纜相繼被刮斷。這個龐然大物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橫沖直撞。「瓦良格」號脫離拖船之後漂向埃維亞島,距該島岸邊只有80公里。不過,希臘商業海運部表示,這艘航母並無沉沒或擱淺的危險。救援人員竭盡全力拯救,花費很長時間,基本控制了船隻。一架希臘救援直升機在航母甲板上著陸,把船上的七名船員,包括三名俄羅斯船員、三名烏克蘭船員和一名菲律賓船員送到雅典以西的一個軍用機場。經體檢,醫生證明他們情況良好。11月6日,拖船Haliva Champion號上的水手Aries Lima在試圖固定拖纜時殉職。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臘船隻用拖纜固定住「瓦良格」號,最終將其控制住。
這艘航空母艦船體從風暴中脫險後,經地中海,穿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不允許其通過),出大西洋,經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2001年12月11日繞過非洲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經莫三比克的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過馬六甲海峽。2002年2月11日晚抵達新加坡外海,2月12日進入南中國海,2月20日進入中國領海。
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大連。早晨5時許,她在6艘拖輪拖行及1艘引水船的帶領下,離開了大連港外錨區,徐徐向內港進發。這6艘拖船前3後3排列,使得「瓦良格」保持平衡。在此期間,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隻都不能進出。
上午9時許,「瓦良格」抵達內港。中午12時正,「瓦良格」號安全靠泊在大連內港西區4號散貨碼頭,勝利結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時4個月(123天)的艱難遠航。
「瓦良格」遠航抵達,創律集團主席徐增平和其他負責人心情激動。徐增平坦言,當時的感覺是猶如見到了終於安全返家的失散多年的兒子。
第二天,徐增平表示:昨日天公作美,天朗氣清,陽光明媚,風平浪靜,為迎接「瓦良格」號的歸來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它的神秘面紗終於解除了,讓人民可以一睹它的雄姿。」他說,「過去幾天由於焦急等待而引起的疲勞,終於一掃而光了。」
徐增平說,「瓦良格」安抵大連,並不是整項計劃的完結,而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他指出,整個計劃已成功了99%,但最後的1%,也是最艱巨的,不能掉以輕心,他今後將為搞活「瓦良格」的商業模式而奮斗。他說,今後將要經常前往大連,以了解有關改造工程的進展。
順便說一下,「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的博彩許可證已於「瓦良格」號靠泊大連的當天被吊銷。

❻ 如何評價《臨高啟明》這本書

老實講,如果讓我在如今浩如煙海也垃圾遍地的網路小說界選一本書來推薦的話,我大概首選這本《臨高啟明》。若把范圍再擴大一些,把當代文學跟古典文學全包括進去,那,私以為這本書雖然還不至於能跟那些名著並列,但其獨一無二的特性不說後無來者,但至少也是前無古人。

《臨高啟明》是一本由各行各業幾百號人一起寫成的書,這種程度的「共同創作」不得不說是一種奇跡。當然說「寫成」也不大對,雖然這本書從2009年開始寫至今也8年了,也是煌煌七百萬字的巨著,但我猜距離它真正寫完至少還需要四個七百萬字——排在後面待「轉正」的同人文字數都業已超過七百萬了。

看書名也猜得到,這是一本穿越小說,講五百來號人從現代穿越回明末去開創新世界的故事。故事選定的穿越地點是在海南省的臨高縣,於是就有了這個雙關含義的標題。

而在現實世界中,故事是這樣發生的:在2006年的一個論壇上,有人提出這么一個想法:

「如果我們攜帶大量現代物資穿越到了明末,會怎麼活下去並改變歷史?」

基於這個前提,這個論壇里的一票人馬各自展開想像,基於自己的知識與所處行業提出見解。最終,這些見解被整理吸收,形成了現在這一本《臨高啟明》。其實在此之前還有其他一些小說得到過論壇里這批人的技術支持,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只有這一本活了下來,並且越活越好。

先不談內容,就寫作結構上來說,《臨高啟明》可以在「女僕革命」事件處被切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中本書作者進行主要創作,在劇情主體方向與技術細節處征詢群眾意見。而在後半部分,作者基本不進行創作了,而是將同人文章拆拆縫縫整理納入到正文中。這被稱之為「轉正」。

《臨高啟明》里穿越過去的五百多人在書中被稱為「元老」,其中有名有姓能報上名號的目前有近三百人。這三百人背後都是有真人在扮演的,並且人數仍然在增加——如果你也想在這小說里出場,納上幾萬字的投名狀,當元老不是夢。這種寫作形式也使得這本小說完全「去主角化」,並且總有濃郁的嘲弄感。道理很簡單,所有人都喜歡增加自己出場的份額,也都討厭其他人的角色看起來太過偉大光明正確。作者們在現實中的博弈也會影響到小說內的世界。比如網名盜泉子的這位元老當年因為與馬前卒在國內某事件上產生了極大的觀念分歧,導致盜泉子退出《臨高啟明》的創作,於是書中關於新道教的理論基礎、發展方向等內容就被擱置了相當一段時間——直到有另外的相關專業元老跑出來補足了這一部分。

但這種寫作方式也正是《臨高啟明》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因為你再也找不出一本書,能匯聚到如此之多不同領域的專業內容了。現代社會的分工體系要求所有人都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深耕細作,於是在技術突飛猛進的同時人們對除本專業外的其他專業幾乎沒有任何深入了解。全才再也不可能出現了。而現代社會本質上又是一個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任何一個細小的專業都有其意義所在,都是不可或缺的。舉個例子,這五百人在臨行前專門列了個單子去采購那些只有行業內的人才知道的、對行業很重要的、短期內無法自產的物資。但有一樣就被所有人忽視了——USB介面。這東西在華強北批發起來一個不到一塊錢,但穿越後,即便等上六七十年、等到這五百人死干凈了,他們也造不出來。而驅動傳送帶所需的金屬鏈條,現在七百萬字了,他們仍然造不出合格的,只能進口皮革用皮帶代替。於是,即使《臨高》在某些技術細節上還是有很多疏漏的——如果不是這個行業的專家根本看不出來,但這本書仍然會讓99%人覺得涉及面廣到難以致信。就我個人來說,我除了能在涉及到管理學相關知識時進行評判之外,讀其他學科相關內容我只能驚嘆然後閉嘴。而我敢打賭,對於管理學沒有涉獵的人在書中看到像魚骨圖、運籌學、鑽石模型、PDCA循環這樣的玩意兒時,除了閉嘴感嘆也最好不要有其他判斷。做金融的不會懂車床,搞化工的不明白刑偵,做農業的也當不了醫生,而這些又都是現代社會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而另一方面,這五百人並非是上下一條心穿越回去改造社會的。這些人心思各異,有想回去當皇帝的、有想養蘿莉的、有想全收秦淮八艷、還有皇漢們要扶明滅清殺韃子的、德棍們想玩線列槍陣排隊槍斃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幼兒園老師想好好組織幾十個孩子春遊都不是個簡單事情,更何況這幾百各懷鬼胎的現代人?他們內部間的組織形式又是相當重要的點。

如果我們回到這本書的具體內容上來,那主旨就是:如何從無到有地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化社會。一般評價《臨高啟明》時的評語都是:穿越說明書。因為它的技術細節實在太多了,多到讓人覺得按這個步驟去穿越沒准真就能成。

五百人穿越,在哪裡登陸?一堆人各種比較周邊資源與地緣優勢,最終選定了海南臨高。那明末時期的臨高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狀況呢?當地當時的縣太爺姓甚名誰?本地有頭有臉的縉紳都有哪些人?於是就各種考證,最終確定了具體情況,這就有賴於歷史專業——還得具體是明史專業——的人來進行考證。登陸後的初期發展,在修好簡單的水電站前,作為臨時動力使用的鍋駝機就不是一般人可能知道的東西。修水電要確定合適電機的具體型號,這又是一門學問。物資的運送需要運籌學,而運送之前還要修路。簡易公路也不是鏟平土地就可以的,要保證其排水性抗壓性與相對平整,都是技術活。除此之外,修好的路要在防止被破壞的同時保證行人安全,崗哨的設置與軍事條例又是必須品……這個單子簡直可以無限列下去。

在這里我們可以提一個「工業母機」的概念。工業母機就是製造機器的機器,工業母機的精度直接決定這個工業體系所能達到的最高精度。元老們帶去了21世紀的各種設備,按理說技術水平應該直接跨越好幾個世代才對。但這不可能。想要造機器,首先要有鋼鐵。前期因為技術與鐵礦石進口的問題,造不了高爐,只能用平爐、轉爐,鋼鐵的量就不夠用。而在金相學實驗室建不起來的情況下,連分析鋼鐵的各成份含量都成問題,別說煉硅鋼、不銹鋼了,連馬口鐵都造不出來。金相學儀器只有帶來的那些,壞了就完蛋。如何研製當下生產力與科技水平能造的儀器就又是一個課題。而鋼鐵方面,沒有硅鋼就幾乎永遠告別了電氣工業,而沒有不銹鋼就不可能開展化學工業。化學工業需要三酸兩鹼,即鹽酸硫酸硝酸跟純鹼燒鹼。即便這五百人帶了一整套聯合氨生產線,他們仍然花了一年半時間才初步解決了三酸兩鹼生產的有無問題。而有了化學工業就意味著有了:化肥、農葯、醫葯、炸葯。這個發展的進程幾乎可以一直列下去。

這些具體的發展問題貫穿了這本書的脈絡,在此先不細談了。

但更重要的,在具體的技術說明之下,我們能看到血淋淋的資本積累是如何進行的,整個社會是如何變化的。這種由技術進步帶來的幾乎是無可避免的社會整體的崩塌與重構,在真實歷史的映襯下顯得尤為可信。其中揭示的規律,大概只有在那一卷《資本論》里才能找得到了。

所以我更喜歡那個評價:《臨高啟明》既是進步小說,又是反動小說。

「在資本的推動之下,羊是會吃人的。」

英國在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資本主義剛剛萌芽。當時的羊毛紡織技術開始發展,使得羊毛製品價格變得低廉,市場上對羊毛製品的需求就開始變得旺盛。而這些商人們為了得到更多的羊毛以滿足市場,就需要更多的綿羊跟放牧的土地。於是圈地運動就開始了。

剛開始時這些商人還比較溫和,他們更多的是佔用英國傳統敞田制里的公有地——雖然這些公有地的使用權一般都是歸農民的。但資本的貪婪永無止境。我們都知道規模效應,大規模規范化生產能夠極大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率。美國的農業就是最典型的規模效應農業,幾萬公頃的土地一起種,於是在買種子的時候就可以跟種子提供商議價,把價格壓到極低;可以用上最先進的機械化農具,將農具的購買維護成本推薄到極低;可以請最好的農學家來因地制宜。於是人家的農業,播種用播種機收割用收割機乾旱就人工降雨施肥撒農葯直接用飛機,種出來的東西又多又好,價格還比你低。至今美國仍是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英國圈地運動就是這種現代農業革命的先導,他們為了將土地集中起來運用各種農業技術,在掠奪土地的過程中漸漸無所不用其極。強行買斷、通過立法來保證利益、暴力手段等等,是「明擺著的階級掠奪」。大量農民失去土地,又被強行驅散,生活無著。而在他們發動的各種農民叛亂被鎮壓後,他們唯一的生路就只剩下去城市裡給那些資本家們開的羊毛工廠當工人了,每天只能掙到將將餓不死的錢,被資本各種剝削,直到死——這就是「羊吃人」。

《臨高啟明》里對這種由技術進步與資本貪婪引發的殘酷剝削有著更為深入的描述,典型例子就是在江南地區發展絲綢產業的趙引弓元老引發的「蠶吃人」。

因為這五百穿越眾有著更好的軍隊組織形式、武器裝備與航海技術,他們打敗了在明末稱霸海上而後被崇禎招安的鄭芝龍勢力——就是後來國姓爺鄭成功的父親,清朝割據台灣的鄭家。鄭芝龍在當時把持著對西班牙與日本的貿易,他覆滅後元老院就接管了這個貿易路線。明末時的航海技術比元朝還有退化,海上航行都只能靠海道針經——就是針路圖,即以陸地路標為主要參照物的航海圖。依靠這種技術,他們的航線長而繁復,貿易的生絲只能是泛黃的陳絲。元老院有更先進的羅盤,有六分儀,有最細致的地圖,還有精確的航海鍾——勉強能用的航海鍾要在近一百二十年後的1761年才被發明,但元老們的航海鍾就是批發幾塊錢一塊的石英錶。再加上更好的船,於是他們可以不依靠陸地參照物直接在大海中航行,從上海港口直達日本。

這種貿易極大地刺激了商人們對生絲的需求,為了獲得更多生絲,趙引弓元老就從臨高找機械廠設計生產了一種專門用來繅絲的機器。按書中說法,這種機器的技術水平只到十八世紀而已,連機械化動力都用不了,只能用大量的人工。但即便如此,其產出生絲的質量與數量都能直接打垮小農經濟。但工廠的運轉需要蠶蛹做原料和人力來做工。而當時的農民並不會直接賣蠶蛹——繅絲之後賣生絲比直接賣蠶蛹得利要多。於是趙引弓就通過向官府捐錢,以賑災的名義向賑災局支付銀兩用以購買蠶蛹。此外,因為有更好的蠶種與先進的養蠶技術,趙引弓用自己養的蠶直接沖擊了市場。而通過對蠶農的放貸與技術支持,他得以成功控制了蠶農們的全部身家和生產資料——貸款可是需要抵押的。而即便沒有抵押,利滾利之下遲早背上不可能還清的債務。在蠶熟之後,官府以賑災名義出面直接壓低了生絲的收購價格,使桑農血本無歸。無法以高價賣出生絲,而賣蠶蛹又不可能回收成本。於是趙引弓直接讓無數桑農破產,家破人亡成為難民。而後,他又通過難民營將這些人收容起來,訓練之後派入工廠做工。工廠每天兩班倒,一做12個小時。因為繅絲要使用滾水,車間里永遠酷熱難耐氣味刺鼻。即便如此,工人們也對其感恩戴德,畢竟比起當難民,現在至少有飯吃。趙元老一手引發了蠶吃人,末了還能得到難民的感激。

如同馬克思所說,資本來到這個世上,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流著血和骯臟的東西。另一方面我們會看到,這種情形的產生幾乎是必然的、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趙引弓老爺至少會給難民吃飽飯,給工錢,給治病,在同時代里已經算是溫情默默了。如果讓明代本土人來做,這種剝削只會更嚴酷。在英美俄等國很多描寫資本工業時代的小說里,這種殘酷剝削工人的描寫比比皆是。一家四五口人住在面積狹小的貧民窟中,家裡的壯年每天去工廠工作十四、五個小時,幾乎全年無休,然而賺的錢仍不夠溫飽。家裡的孩子小時候總會在垃圾堆里撿沒燒干凈的煤渣,總有幾個孩子會因營養不良夭折,等到他們長到十一二歲,就會被送到工廠或商店做學徒,忍受各種打罵,直到不堪重負死去。這就是社會大變革下資本的工業時代。

這五百元老在穿越後迅速的道德滑坡也是很有意思的看點。在穿越後很短的時間內,現代社會深入人心的那套「人權」道德體系就崩解了。為了開採煤礦和鐵礦,他們可以強行派自己控制下的民眾在缺少醫葯的情況下去熱帶瘧疾頻發的地方開礦,然後在鎮壓了礦工暴動後懲戒性地使用什一政策殺人——暴亂人群全體排隊,隨機每十人處死一人。他們還與英國人進行奴隸貿易,直接用人命來進行台灣的開發。他們建造的工廠,因為技術不穩定以及教育不到位的原因各種死傷無數。大工業里死人跟農業社會可不一樣,不要說全屍了,掉在轉爐鐵水裡連骨灰都找不到,高爆炸葯下也找不著幾個人體部件,而硫酸造成的燒傷更是痛苦可怖到形如地獄。為了獲得工業人口,元老們可以強行推進並延長明末登州之變的發生,坐視孔有德將山東和直隸掠奪得十室九空,從而攫取幾十萬人口回海南。這就是血淋淋的資本主義發展史。

其實回頭看中國的發展,也是深有感觸。在二戰後崛起的國家沒有幾個,除了歐洲那堆完成了資本積累還接受了美國馬歇爾計劃援助的老牌帝國之外,日本因為朝鮮戰爭美國對其的大量訂單扶持而開始發展,亞洲四小龍里韓國同樣有美國扶持,台灣有從整個大陸帶去的資源,香港背靠大陸的巨大窗口,而新加坡又小得無話可說。只有中國完成了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轉變,還是在沒有海外殖民地進行資本積累的情況下。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了毛時代中國到底完成了怎樣的發展。從溫鐵軍教授的理論來看,中國的工業積累幾乎完全是通過剪刀差從農業上得來的,國家從農業上直接拿走了大部分成果用以補貼工業。民國時期,農民吃到三分飽,剩下的地主階級拿走拿到城市裡用以消費西洋產品。現在新中國到來,農民想我自己吃到七分飽才是正事,那中國的城市就失去了經濟來源,工業的發展就是妄想。土地革命之後進行的一系列政策從這個方面看,都是想要從農民手裡把糧食再拿出來,用以發展工業。中國人終於能夠吃飽是到70年代末,因為中國的工業體系終於可以大量製造化肥了。閑話不提。但這五百穿越元老至今不進行土地革命,仍然容忍地主階層進行大量的土地兼並。就我個人看來,這也是他們道德滑坡的具體表現。

但即便這小說描寫的事情如此反動,如此黑暗,但《臨高啟明》仍是一本不折不扣的進步小說。它直接打破了對小農經濟下幸福田園生活的幻想,什麼你耕田來我織布,都是假的,騙人的。無數的佃農吃不飽飯;皇權不下鄉的情況下當地縉紳階層對當地權力的把控;小吏對官員的桎梏;社會上升渠道的缺失;匪過如梳、兵過如篦的軍隊本質等等。那是一個比爛的世界,即便以現在的眼光看,五百穿越眾搞出來的社會黑暗得不見天日,但在當時的世界情形下,那就是天堂。就拿蠶吃人的趙引弓說,他的鳳凰山莊工廠即便如此壓榨勞工,這也是唯一能穩定提供三餐飽飯和一定的衛生條件的地方——當時可是普遍兩餐和衛生觀念接近於無的時代。這是工廠本身生產的需要,因為熟練工是很難培養的。除此之外,這個工廠雖然摧毀了小農桑蠶產業,但它畢竟讓更多的人能用上絲綢了,這就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像元老院用價低質優的紙、火柴、針、鐵器等等直接摧毀了無數人賴以活命的工坊,但也確實客觀上提高了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至少更多的人能看得起書。除此之外,對於元老院政權內部的描寫也極盡諷刺,大政府下的各種問題一個不少。陸軍與海軍的爭端,地方財政與中央的矛盾,「跑部錢進」的項目批准,從沒斷過的或明或暗的政治斗爭,不同政治觀念的博弈等等等等,有些諷刺深刻到我生怕哪天這書再被禁了……

按工業黨的看法,現代的人權與道德觀念本身都是由工業化帶來的。在工業化之前,小農經濟下一切人的生活都是現代人所不可想像的。人,並非天生就有權生存下去的。而現代社會帶來的這一切物質與精神文化全都建立在生產力的發展上,簡單來說就是倉稟富而知禮節。從這一點上講,真正擁有最先進生產力和代表最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元老院勢必得到統治地位。雖然在八年七百萬字之後元老院才剛剛佔領廣州打到肇慶……

❼ 三一重工是工業母機嗎

「向工業強國轉型」是這項規劃的目標。「中國製造2025」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立足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際需要,圍繞創新驅動、智能轉型

❽ 中國的工業母機的製造能力為什麼這樣差

頂級問題。
工業革命是經過農業革命之後發展的。農業沒革命,工業沒有自己的發展,母機自然就差多了。

❾ 蘇聯援助中國工業母機了嗎

援助了
富拉爾一重,沈陽機床,就是專門生產工業母機
工業母機就是可以不斷生產工業機床,並持續進行升級的
156工程中,沈陽機床廠主要生產切割機床和一般通用機床
一重生產特種設備
還幫助其他各地機床廠進行升級

閱讀全文

與中國一重為什麼無工業母機概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生產水有什麼用 瀏覽:404
奧迪車道保持輔助系統怎麼校準 瀏覽:963
奧迪興趣點呼叫是哪個 瀏覽:230
奧迪q5在國外賣多少錢 瀏覽:433
如何開啟汽車的路碼表 瀏覽:460
汽車掛擋桿壞了怎麼辦 瀏覽:445
濰坊汽車改裝哪裡有賣 瀏覽:120
奧迪q3空調油門踏板怎麼拆 瀏覽:931
賓士左右和前後均衡怎麼調 瀏覽:110
常州到廣元的汽車經過哪些站 瀏覽:243
汽車輪轂型號如何查 瀏覽:425
一輛小汽車有多少輪 瀏覽:835
奧迪a8d5空氣凈化系統怎麼用 瀏覽:920
汽車朗動怎麼改裝遠程啟動 瀏覽:493
龍岩到三明汽車要多久 瀏覽:425
富源縣工業園區在哪些地方 瀏覽:670
柴油汽車機油什麼品牌最好 瀏覽:632
如何畫汽車小車 瀏覽:332
如何區分工業腳輪 瀏覽:580
百達翡麗和奧迪哪個好用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