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城市化與工業化之間的關系
1、工業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動力。
據H·納里和M·塞奎因的世界發展模型,初始城市化由工業化推動。在工業化過程中,從事工業生產活動的企業為獲得「聚集的經濟效益」而在地理上趨於集中。
隨之引起區域工業化的提高,帶動了非農產業就業比重相應提高,非農產業就業人口向城市遷移並引起了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工業化進程逐步誘導城市化進程並促進了城市化的發展。
2、城市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也會促進工業化的發展。
根據經濟發展史,當工業化率、城市化率同處於13%左右的水平以後,人均收入增長使城市居民需求趨向多樣化,工業結構的內部調整無法適應需求的擴大,消費、就業、資本及服務創造的需求就開始拉動第三產業發展。
城市就業人口持續增加、城市規模逐步擴大,為工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城市化開始加速並吸引工業企業進一步向城市集中,聚集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城市化由工業化驅動後又藉助需求拉動促進工業化的發展。
(1)工業如何帶動城市化擴展閱讀:
工業化和城市化互動關系的內在機理
工業化發展引起產業結構的迅速轉變,並通過這種轉變帶動城市化進程。
在這個過程中,表面上是農業人口向城市集聚導致城市化率提高,但實質上與城市化率上升聯系密切的是農業就業向非農業就業這一就業結構的轉變。
正是因為就業結構的工業化和非農化直接帶動了原來的農業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和集中。因此,產出結構與就業結構的變動關系,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工業化對城市化的帶動作用。
㈡ 推動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
人口是一切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因素,對於城市的發展來說也是如此,一般來說城市的發展壯大,往往也就是伴隨著「城市化」的過程。在古代社會,雖然也有一些城市,但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階段,人口大量的都被限制在農田附近,而不能進入城市,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化。
現代社會的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產業活動在空間上集聚,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而要實現人口往城市中聚集,那麼必須要把他們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也就是需要提高農業生產的生產力,同時這些進入城市的人也必須要在城市中找到工作崗位,才能在城市中生存下來,也就是說城市需要為遷入城市的人口提供就業崗位。在工業革命早期,就業崗位的提供主要是由工業企業,也就是工廠來提供的,因此「工業化」是推動城市化的動力之一。
北京和天津
而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工業化基本完成之後,推動城市化的主要動力轉為了「第三產業」,也就是由服務業來給進入城市的人們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如果城市提供的就業崗位較少,而進入城市的人口較多,那麼必定有人找不到工作崗位,從而出現「虛假城市化」;反之,如果城市就業崗位較多,而由於基礎設施等原因,人口難以進入城市,就會出現「滯後城市化」。
上海
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比較晚,大規模的城市化開始於改革開放以後,在我國城市化的初期,由於城市化水平較低,所以大中小城市對於人口都有很強的吸引力,幾乎所有城市都能夠快速的發展,離開農村進城,是當時人們的美好願望。到了2018年,我國城市化水平已經接近60%,已經處於城市化的中後期,將來可以進入城市的人口已經不多了,所以並不是所有城市都能夠繼續擴張了,這兩年我國許多城市已經開始了對人口的爭奪,因為人口的持續流入,是一個城市繁榮發展的保證。
㈢ 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關系是什麼
工業化與城市化相輔相成。
工業化與城市化相輔相成。在理解上,這一點沒有特別的困難。工業不同於傳統農業,技術上不靠光合作用,不需要每部機器、每道生產工序都均勻地曬到太陽,所以可以在空間上集中,也需要通過聚集來節約基礎設施的投資。
此外,工業產能大幅度提高之後,產出有了革命性的增長,需要更發達的分配體系,一般也會刺激市場和商業中心的發展。
中國在很長的時期內,推進工業化的難度更大,因為長期以農立國,工業化的資本、技術、人才門檻太高,難以逾越。比較之下,「城市」卻是老早就有了的。發展城市也沒有什麼名堂,似乎工業化之後,城市化自然就會加速。
(3)工業如何帶動城市化擴展閱讀:
工業化是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動力:
1、工業化是城鎮化發展的基本動力和加速器。
工業生產的集中性和規模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這些特徵促進了生產、人口、消費、資金等在城鎮的集中;工業化為城鎮化提供了強大的資金、物質和人才保障。城鎮要發展,離不開工業的支撐。
2、工業化是信息化的源泉,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礎。
信息化是工業化過程中生產力不斷發展的結果。信息化是在工業化充分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工業化後的必然產物。沒有工業化,就沒有信息化;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對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成為信息化發展的內在動力。
工業化對信息化不斷產生新需求促進了信息化的發展;只有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才具備發展信息產業的必要條件。
㈣ 為什麼說工業化是城市化發展的動力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5
㈤ 為什麼說工業化帶動城市化
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變動關系,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存在著較大差別。理論分析和實證考察表明,在工業化初期,工業發展所形成的聚集效應使工業比重上升對城市化率上升具有直接和較大的帶動作用;而當工業化接近和進入中期階段之後,產業結構轉變和消費結構升級的作用超過了聚集效應的作用,城市化的演進更多地表現為非農產業就業比重上升的拉動。在這個階段,非農產業就業比重的上升明顯快於生產比重的上升,而這主要不是工業而是服務業的就業增長帶動的。也就是說,當工業化演進到較高階段之後,對城市化進程的主導作用逐步由工業轉變為整個非農產業,就業結構的變化也越來越不同於產出結構的變化並起著更大的作用,這使服務業的比重上升對城市化進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㈥ 工業革命如何推動城市化發展
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生產力的影響: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使商品經濟最終取代了自然經濟,手工工場過渡到大機器生產的工廠,這是生產力的巨大飛躍。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 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也說明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2)對資產階級的影響:工業革命極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使資產階級專政建築在社會化的大機器生產和物質財富空前豐富的基礎上,使資本主義方式擴展至世界各地,保證了資本主義完全戰勝封建主義。(3)對階級結構的影響:工業革命使得使用機器生產和現代大工業(工廠制度)逐步代替了工場手工業,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度普遍建立起來,引起了社會階級關系的深刻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最終形成。資本家用種種手段,如設法延長工人的工作時間、壓低工人的工資、大量使用廉價的女工和童工,使工人們用自己的勞動和發明所創造的巨大財富,落到資產階級手中,無產階級卻日益貧困,這就使兩大階級的對立和斗爭逐漸明顯和尖銳化了。(4)對全球交通和市場的影響:歐美國家為了促進商品交流,大規模從事交通運輸建設,為了擴大海外殖民掠奪和市場,致力於遠洋運輸網的開拓,逐漸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網路,世界市場開始形成。(5)對亞非拉國家的影響:工業革命加速了弱小國家淪為殖民地和附屬國的過程。同時,歐美列強對亞非拉進行殖民掠奪的時候,也不可避免地把歐美先進的工業技術帶到這些地區,使這些國家緩慢地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改變了他們的歷史命運,將其捲入了工業文明的潮流之中。(6)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它促進了城市化進程,卻引發了工業帶來的交通、污染等問題;另一方面,一些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工業強國後,以世界為市場,密切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同時,對外掠奪和傾銷造成了亞非拉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落後。此外,有學者指出,工業革命在發展生產力、在人同自然作斗爭方面具有劃時代的巨大歷史意義。同時,工業革命後,社會日益分裂和混亂,物慾橫流,金錢第一,物質享受至上成為許多人的生活目標,人剛剛有可能擺脫大自然的桎梏,但又陷入了社會本身纏結的羅網。
㈦ 工業化對城市發展有什麼影響
工業化最基本的特徵是非農業就業人口的急速增加,越來越多人脫離自己生產糧食與必需品的佃農、小農經濟生活,進入城市的工廠,大機械的出現引導走向所有生活中的用品皆專業化規模化製造,依靠大規模交易和機械化運輸工具達成分工社會,之後這種專精化會形成各種領域的專家;
許多人一生的時間都在一個很小的領域工作鑽研從而發明創新突破,帶動整個社會的生活品質飛速提高,當整個社會農業人口低於一半居少數時可以看做工業化成效開始,當農業人口低於1/4時便是工業化社會。
這種社會的額外好處是製造業產品通常能夠長期保存運輸不會壞(相對於農產品),從而能出口賺取別國財富,導致一國財富累積。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文一認為,一個社會成功大規模工業化的要素光引進一些科技是不夠的,最重要是政治穩定、社會信任、基礎設施。
任何社會不論用什麼方式只要達成這三點都能有較好工業化成果,西方部分學者在近代認為一定要採取西方投票式政治才能工業化是一錯誤解釋,如果以上的三要素受到破壞,不論是什麼政治模式、什麼宗教與文明型態,結果都是工業化停滯甚至衰弱。
(7)工業如何帶動城市化擴展閱讀:
意義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中國實現工業化的任務,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出來的,從「一五」計劃算起,我國為實現工業化已經奮鬥了半個世紀,把一個落後的農業大國建設成為擁有獨立的、比較完整的、並有一部分達到現代化水平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但是,中國的工業化任務還沒有完成,總體上看現在還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突出表現在: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城鎮化水平較低,農村人口在全社會勞動力和總人口中佔50%左右;
產業結構層次低,競爭力不強,工業特別是製造業的技術水平還不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同已經實現工業化的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工業化的任務不完成,現代化就難以實現。因此,繼續完成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重要而艱巨的歷史任務。
㈧ 工業化對城市化的推動作用
推動非農產業向城市轉移,推動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推動了人的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
(具體)1農業人口轉變為非農人口;2城市人口增多;3城市用地規模擴大;4城市人口比重增加;5城市化進程加快。
㈨ 為什麼工業化一定會促進城市化進程
城市化一般是指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過程。工業化與城市化具有密切的聯系。一般來說,城市化是由工業化來推進的,工業化的過程同時也就是城市化的過程;但另一方面,城市化是工業化的載體,對工業化也有反作用。城市化如能適應工業化發展的要求,則會推動工業化的加速推進。否則,就會延緩甚至阻礙工業化的進程。工業化與城市化之間的關系可形象地稱之為「發動機」與「加速器」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在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同步地推進城市化。
㈩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工業化的的推動作用有哪些
工業化增加了城市人口,使得珠三角人口聚集,大量的
農業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同時龐大的人群也帶來了
大量的社會需求,包括住房,教育,醫療.從而帶動了房地產等的需求
同時財政的增加,也使得珠三角的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