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夷山旅遊買什麼特產
一、熏鵝;二、茶葉;三、竹筍。等等
❷ 武夷山的旅遊業怎樣發展起來的
振興茶產業讓大紅袍「紅」起來將山水風光和茶產業捆綁營銷,以茶促旅,以旅帶茶,武夷山茶產業紅紅火火!從傳統的茶葉到茶飲料、茶食品、茶枕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產品,一個綠色、環保的茶產業集群正在形成采訪前,先坐下泡上一壺茶,聊什麼話題都伴著淡淡茶香……在茶文化藝術之鄉武夷山,采訪顯得另有一番韻味。大紅袍是武夷山一張響當當的金名片,也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然而3年多前,武夷山的茶產業並不那麼紅火。2006年春茶上市時,茶青一公斤只賣1.2元,一畝茶園只能采一二百公斤茶青。「當時武夷山的茶產業是分散式家庭生產,規模小,技術落後,茶農不了解市場信息。」武夷山市發改局局長林明生說。怎麼讓大紅袍真正「紅」起來,讓武夷山特有的茶葉資源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引擎?2006年,武夷山市下決心把茶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抓,成立茶葉產業領導小組,設立茶業局,制定《茶產業發展三年規劃》,全面分析了全市茶產業發展的優勢和薄弱環節,從增加面積、擴大規模、提升質量、提高附加值等13個環節提出了未來3年茶產業的發展規劃。一套壯大茶產業的組合拳開始出擊———首先抓品牌,改變武夷岩茶「有名茶無名牌」的現狀。武夷山確立了主打大紅袍的品牌戰略。2007年10月8日,最後一次採制的母樹大紅袍茶葉送藏國家博物館,成為該館收藏的惟一現代茶葉,使大紅袍名氣大振。其次抓品質,建立質量監管體系。要求企業嚴格按照標准生產,建立原材料可追溯台賬,設立茶企質量檔案,產品茶上市前強制送質量監督部門檢驗合格後,才允許貼上武夷岩茶地理標志保護專用標志,同時制定扶持政策,鼓勵茶企創建綠色食品茶、有機茶基地。第三抓營銷。將武夷山的山水之美和茶韻之香有機結合起來,以茶促旅,以旅帶茶,在全國打響大紅袍品牌。今年,茶產業3年規劃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很多農戶式小作坊已經成長為正規企業,武夷山獲得國家QS認證的茶企業136家,擁有「武夷星」、「戲球」、「元正」等6個茶葉類省著名商標,「武夷山大紅袍」正在申報中國馳名商標。2008年,武夷山已建立4.8萬畝綠色食品岩茶基地,已有10萬余畝無公害茶園基地,涉茶產業總產值達8.05億元,茶企(農)的直接經濟效益提高了30%。現在,武夷茶更跳出大山闖入國際市場。在武夷山最大的茶葉出口企業凱捷公司,幾乎每天都有來自國外的茶商。「以前,茶農是挑著擔子來送茶,慢慢地變成開著摩托車來,後來開起了『皮卡』,現在很多坐上了小轎車。」武夷星茶葉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劉益寧笑著說。持續升溫的茶產業不僅富了茶農,還招來了金鳳凰,越來越多看好武夷山茶產業的企業前來投資。武夷星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當年到閩北山區投資設廠,大家都不看好。但是我們有信心,這么好的茶葉不可能賣不出好價錢。經過10年的發展,2008年武夷星公司銷售額達到2億元。」劉益寧說。和一般茶飲料不同的是,大紅袍罐裝茶水是不添加任何輔料的純茶飲料。武夷山友青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善明告訴記者,「這個產品成功解決了罐裝茶水保質期短的技術難題,計劃投入1.5億元建廠生產,初期規模預計年產4000萬瓶。」如今,武夷山的茶產業鏈條已經延伸至茶飲料、茶食品、茶枕等保健用品、茶味牙膏、茶工藝品、茶酒、醒酒茶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產品。在仙店工業園區內,形成了一個綠色、生態、環保的茶產業集群。「下一步,我們將通過茶葉深加工企業對周邊縣市的茶葉企業發揮吸納作用,將這里打造成為高附加值茶的窪地,並進一步帶動茶機械、包裝等相關產業集群的發展。」林明生說。岩茶村裡話「鬥茶」武夷山大紅袍如雷貫耳,但是知道武夷山岩茶的人卻不多。走進種植正宗岩茶的岩茶村,處處飄盪著濃濃的茶韻。一進余盛良的家,偌大客廳里只見一張巨大的根雕茶案,案上茶壺、茶杯、茶勺、各色茶葉和茶食等一應俱全。「我給你們泡點陳年的岩茶嘗一嘗。岩茶越陳越好,去掉茶葉的火氣,更潤澤。」余盛良邊說邊煮上了水。落地玻璃窗外,一側是竿竿翠竹,一側是鬱郁蔥蔥的茶山。什麼是岩茶?「因為武夷山的茶樹是長在岩石上。」身為高級評茶師的余盛良說,「你看,那邊茶樹根部泥巴下面沒多深就是岩石,是武夷山特有的丹霞地貌,石頭經過漫長風化形成的土壤,它的PH值等特性和別處不一樣。在這樣土壤里的茶樹是長不大的,茶葉有一種特別的味道,我們稱之為『岩韻』,也就是『岩骨花香』!」余盛良家做茶的歷史相當悠久,「到我已經是第六代了。岩茶村做茶歷史更長,有800多年。宋代范仲淹寫過一首鬥茶的詩,說的就是這里鬥茶的故事。」范仲淹在《和章岷從事鬥茶歌》對武夷山岩茶的品質贊譽頗高,「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近幾年,這一民間鬥茶的習俗搞得更熱鬧了,已經成了標准化的賽事、技術交流的平台和品牌推廣的渠道。今年8月18日至22日,150多戶岩茶村的茶農帶著327個優質岩茶茶樣參賽,比去年增加了近65%。岩茶村裡,樹蔭下,數十張長條木桌擺放起來,品茶杯一字排開,分為大紅袍、肉桂、水仙和品種4個系列,評委由特邀茶葉專家評審和送樣者、市外茶商等組成。北京、上海、福州等地的茶商紛紛慕名而來。連續舉辦5屆的鬥茶賽「斗」出了經濟效益,昔日「藏在深山人未識」的岩茶不僅打開了銷路,價格更是一路走高。以前茶葉積壓賣不出去的大有人在,現在是供不應求,8月份今年的茶葉已經基本售完。現在岩茶村有一半以上茶農辦起自己的茶廠,年收入最多的茶農達到幾百萬元。今年4個系列的鬥茶狀元被福州君越茶葉有限公司以72萬元的高價收購。多次獲獎的余盛良辦起了擎天岩茶廠,也從簡單的人力勞作升級到機械化製作,現在有綜合搖青機6台、大型烘乾機1台、小型烘乾機1台、提香機2台,每年採茶季節還要聘請40多名工人。「我覺得鬥茶賽最重要的效益體現在生態上。」余盛良說,「環境對茶葉品質的影響非常大。通過麻雀、茶毛蟲等生物鏈治蟲,茶葉就能達到有機食品的標准;山上植被增加了,過強的日照就可以被樹木遮擋,保證茶樹生長的潮濕度,負氧離子含量也高了。」「為了賣出好價錢,村民們保護環境的意識越來越強了,對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少了,自覺施用有機肥,採取人工除草和生物殺蟲。武夷山的山更綠、水更清、動植物更多了。」余盛良望著「種」在屋裡、三棵碗口粗的竹子笑著說,「我蓋房子時,特意把這幾棵竹子包了進來,捨不得砍掉它們嘛。」
❸ 武夷山所有企業名稱
武夷山市世雙遺城酒業發展有限公司 - 釀造白酒,調配,銷售
福建省武夷山市爽仕頤酒廠 - 白酒
武夷山市葯學會 - 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武夷山市時代電腦店 - 電腦、軟體、辦公用品、商務通、快譯通、電話、零售
武夷山市溫嶺物業服務有限公司 - 物業管理、家政服務、咨詢服務、其他居民服務
武夷山華僑大酒店有限責任公司 - 住宿、餐飲、卡拉OK等配套服務。
武夷山市海天大酒店有限公司 - 住宿、餐飲、美容
武夷山市享通保建品批發商行 - 保健品、副食品、批發、零售
武夷山市百姓大葯房 - 中葯材、中成葯、中葯飲片、化學葯制劑、抗生素、生化葯品、生物製品
福建武夷山城鄉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 工業與民用建築設計、咨詢
福建省南平市汽車運輸總公司武夷山汽車站 - 公路運輸、裝卸、搬運貨物
武夷山市雙龍桔柚生產基地 - 桔柚種植、銷售、桔柚果苗培育
武夷山東方紅設計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 裝飾裝修、水電、空調安裝、建築材料、裝飾材料、傢具、工藝美術品、五
武夷山東方紅設計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 裝飾裝修、水電、空調安裝、建築材料、裝飾材料、傢具、工藝美術品、五
武夷山小何摩托車商行 - 摩托車、銷售
南平市富康機械有限公司武夷山分公司 - 汽車、農用車、拖拉機、摩托車、工礦建築機械農村漁業機械及配件、橡膠
武夷山市輝煌廣告裝璜裝修部 - 室內外裝璜裝修、電腦刻字、廣告製作發布
武夷山市同力水電發展有限公司 - 水利、水電資源開發、發電
福建省武夷山市五洲水電開發有限公司 - 水電開發、發電、綜合利用
武夷山民用航空站 - 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以安全優質為宗旨、提供民用航空運輸服務
武夷山市古樹林果業發展有限公司 - 果樹種植、農業項目開發、果品加工、銷售、代銷、農業旅遊觀光
武夷山市騎龍木業精製廠 - 木製指接式集成板、漆包線盤膠合板、加工銷售
武夷山梅洛酒業有限公司 - 葡萄酒及各種果酒的生產、銷售;
武夷高等教育園區領導小組辦公室 - 發展地方高等教育、推進科教興市
武夷山市中心儲備糧庫 - 糧食收購、儲存、銷售、批發
武夷山市興順糧食加工廠 - 糧食加工、銷售
武夷山市南豐糧食加工廠 - 糧食加工、銷售
武夷山市金尚文糧食加工廠 - 糧食收購、加工零售
武夷山市祥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 物業管理
福建省武夷山市銀石礦業有限公司 - 礦產勘查、礦產品經營、銷售
武夷山市宋友紅農庄 - 餐飲散座
武夷山市金馬畫材有限公司 - 木工藝品、文體用品、木製成品及半成品加工銷售
武夷山市夷力電氣有限公司經營部 - 電力電器物資成套設備、建築建材銷售
武夷山市正豪食品有限公司 - 濃縮茶汁、茶飲料、果汁飲料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
武夷山市草廬飲食店 - 餐飲、散座
武夷山市康業投資有限公司 - 物業投資、農業開發、建築材料、五金配件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南平監管分局武夷山辦事處 - 監督管理銀行業金融機構
武夷山市典經裝飾設計有限公司 - 室內外環境藝術設計施工、小區園林規劃設計施工、建築裝飾電腦圖象製作
武夷山市蜂巢設計有限公司 - 裝飾裝修設計
武夷山攝影藝術館 - 攝影藝術
武夷山市夷園大酒店 - 住宿、餐飲、美容美發、土特產、工藝品、匈貨、副食品
武夷山市興龍竹製品廠 - 竹地板、竹串、竹涼席
武夷山市友聯副食品有限公司 - 糖、酒、飲料、食雜批發、零售
武夷山市勇健土特產店 - 茶葉、土特產銷售
武夷山市順泰建設工程監理有限公司 - 工程監理,咨詢
武夷山市星村鎮楓林村民委員會 - 村民自治
福建省武夷山市岩茶總公司留守處 - 岩茶總公司留守處
武夷山市康耀蛇類觀賞園 - 一般非保護蛇類製品加工
武夷山眾藝電腦技能培訓中心 - 促進我市初、中級電腦培訓事業發揮積極作用
武夷山市玉女鵝業發展有限公司 - 禽畜肉類及製品生產、銷售畜牧養殖
❹ 福建省都有幾個工業區規模較大的是哪些
福建省是一個大省,而且還是一個經濟GDP比較高的一個大省。福建省有七個工業區。這七個工業區的規模都是非常大的,沒有上下之分。三、我們要珍惜這個美好的時代。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全面發展,特別是東部靠海的幾個省份為主要發展的非常迅速,其中福建省就是這靠海的城市。我們生活在這個美好時代,要感謝這個時代帶給我們便利。在這個吃得飽,住的好,穿的暖的時候,我們要感謝政府,感謝組織。要感謝人民的共同奮斗。福建省一年比一年好,我們生在福建感覺到非常好。
❺ 武夷山每個縣城主要經營什麼
我們武夷山市是著名的旅遊城市,是南平市管轄的縣級市。由於武夷山是旅遊城市,所以經營旅遊的最多,如酒店服務業。由於武夷山還是著名的產茶區,所以茶產業也很發達。家家戶戶都經營茶葉,
❻ 福建武夷山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如何呢
另外還能去下梅村走走,這里具有悠久的歷史氣息,曾經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類在此處居住,經過多年的時間它已經成為了很有傳奇色彩的村莊,還能看到許多清代的古民居。或者也能去玉女峰,外觀跟妙齡少女沒有多大的區別,尤其是跟大王峰搭配在一起,顯得更有魅力,錯過就會覺得很遺憾。對於福建名氣最「響亮」的縣級市,直接用山來命名,GDP僅次於邵武,不知你怎麼看?
❼ 福建各市的以重工業為主縣市是哪些
三明南平之前重工業是比較發達的
❽ 武夷山的人口
從武夷山市的興田、星村、吳屯、洋庄等10幾處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及對武夷山船棺的考古表明,遠在4000年以前武夷山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清康熙元年(1662年)崇安縣人口3.39萬人。民國19年(1930年),崇安縣有14.60萬人,268年間共增加11.21萬人,平均每年增加421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崇安縣人口再生產處於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狀態。人口發展顯波浪式起伏,增長緩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社會安定,人口逐步增加。據統計,1954年出生率32.92‰,死亡率24.00‰,自然增長率8.92‰。1957年人口出生率上升到39.33‰,死亡率降到11.89‰,自然增長率上升到27.44‰。人口再生產開始進入高增長階段。1959~1961年,國民經濟出現暫時困難,人口增長速度減緩。1961年出生率僅15.71‰,死亡率15.69‰,自然增長率降到0.02‰,是人口再生產的低谷。1949~1961年,崇安縣人口再生產類型仍屬於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長率的類型。年均出生率23.19‰、死亡率12.99‰、自然增長率10.20‰。
1962~1966年,隨著國民經濟好轉,經濟復甦和發展,社會安定,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人口出生率陡然上升,連續5年出現人口生育高峰。5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32.24‰。1963年人口出生率43.38‰,出現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1967~1972年,人口繼續高速增長,年平均出生率33.39‰,自然增長率26.49~28.83‰。1962~1972年,人口再生產處於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長率階段,每年平均出生率37.22‰,死亡率7.91‰,自然增長率29.31‰。
1973~1978年,開始宣傳計劃生育,出生率開始下降。但由於措施不力,以及人口的基數高,自然增長率仍高達17.17‰。80年代後,由於計劃生育工作的全面落實,人口再生產逐步走上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正常軌道。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979年的11.07‰降至1985年的8.50‰,1993年降至4.70‰。
據《南平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武夷山市人口數為233557。2010年末,武夷山市戶籍戶籍總人口230419人。 武夷山市西周時為「七閩之地」是閩人聚居之地。春秋末期越人入閩,形成閩越族,為閩越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秦末漢初,部分閩越人北上。漢武帝平定閩越王叛漢之後,漢族居民逐步南移,留存的少數土著閩越族逐步同化為漢族。此後,武夷山居民絕大多數為漢族。少數民族中畲族人口最多。
1990年中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武夷山市有14個民族:漢族205759人,占總人口99.58%;畲族618人,占總人口0.29%;苗族76人,占總人口0.036%;回族74人,占總人口0.035%;壯族29人,占總人口0.014%;滿族20人;京族19人;布依族7人;高山族、蒙古族各6人;土家族5人;彝族2人;侗族、傣族各1人;其它未識別民族4人。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武夷山市有26個民族,其中,漢族03人,占總人口的99.60%;少數民族有853人,佔0.40%。武夷山市少數民族以畲族居多,佔少數民族的61.78%。 市花:武夷山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極適合蘭花生長。武夷蘭花,古代稱為嵐花。已知有百餘個品種,其中有不少是中國特有的蘭中珍品,如綠雲,銀邊大貢,大鳳尾素和金絲馬尾蘭等。武夷山中蘭花頗多,武夷山人歷來愛蘭花,居家內外總愛擺上幾盆。1995年武夷山市人大會議通過,一致同意蘭花為武夷山市市花。
市樹:在武夷山市,到處可見蒼天的古樹,而其中最多的就是樟樹,樹齡最長的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樟樹生命力極強,枝繁葉茂,價值很高,自古就為武夷山人民所愛,1995年武夷山市人大會議把樟樹定為市樹。 2012年全市生產總值94億元,比增12.5%;財政總收入9.67億元,比增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6億元,比增4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8億元,比增18.6%;旅遊接待總人數876萬人次,比增21%;旅遊綜合總收入150.7億元,比增22%;工業總產值56.9億元,比增12%;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5億元,比增5.5%;實際出口總值1.77億美元,比增60%,實際利用外資1280萬美元,比增10%.。
2013年,武夷山市縣域經濟實力提升到福建省縣市第十二位,經濟發展質量在福建省縣市中排第十六位,創業競賽取得南平市第三名。
2013年,武夷山市生產總值達到109.8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9.41億元,總量連續第8年排在南平各縣(市、區)第一位;外貿出口5388.6萬美元,驗資口徑實際利用外資500萬美元;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04.65億元、98.88億元。2013年,武夷山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3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2.16億元;旅遊接待總人數731.5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16.24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0.2:37.52:42.28。財政總收入突破十億,達到11.2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9.1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546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41億元。 武夷山市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水資源豐富,氣溫與雨量適中,自然條件適宜農、林、經濟作物和漁牧業的發展。歷史上農業以糧、木、竹、茶為主要產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由於封建社會制度的束縛,生產力低,經濟單一,農林牧副漁各業產量很低,農業長期處於落後的狀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崇安縣委、縣人民政府發動農民艱苦奮斗,開展土地改革,組織農民互助合作,走農業集體化的道路,推廣農、林、牧、副、漁業科學技術,農業生產技術不斷革新,生產力逐步提高,農業結構趨向合理。1950~1993年,選育良種和引進數以百計的新品種,革新耕作制度,推廣農業機械,逐年增加農業的投入。1993年糧食產量比1949年增長3.3倍,茶果及經濟作物大幅度增長,農業總產值達29730.5萬元,比1949年增長44.4倍。
武夷山飼料資源豐富,境內可利用的草場面積達35.9萬畝,野生植物飼料達80多種,有當地優良的家禽家畜品種,如閩北白鵝、閩北花豬,武夷黑豬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些資源才得以開發利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畜牧業獲得較快發展。1993年生豬存欄數比1949年增長7.67倍,牛存欄數比1949年增長2.25倍,出產家禽比1949年增長10.03倍,畜牧業產值上升到占農業總產值的25.86%。
2011年,武夷山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超30億元,達300694萬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農業產值184624萬元,增長7.3%;林業產值56334萬元,增長2.6%;牧業產值40930萬元,增長3.8%;漁業產值11461萬元,增長7.0%。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產值分別佔61.40%、18.73%、13.61%和3.81%。 在古代,武夷山的先民就開始原始簡陋的手工冶煉、手工紡織、手工制陶等業,從當地出土的歷史文物(夏商的架壑船棺里的紡織品和漢代古城的鐵器、陶器)分析,這些手工製品在古代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崇安從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建縣以來,造紙業、制瓷業、制茶業等隨之發展,但規模不大。至明清,發展仍很緩慢。民國時期,戰亂頻仍,傳統的手工業多不能延續,全縣僅有小型工廠和作坊10家,從事手工作業。唯造紙、制茶業略有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崇安縣的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發展。之後,崇安縣對手工業、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逐步形成以國營、集體為主體的工業體系。但由於受交通、能源等因素的制約,整個工業發展不快。改革開放後,在工業、商業、服務業等領域推行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建立起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1987年工業企業開始實行承包經營體制,給企業增添活力和效益。武夷山建市後,工業不斷加大改革力度,鄉鎮企業又迅速發展。1991年開始,企業進入第二輪承包,全市90%的鄉鎮企業落實承包經營責任制,同時認真落實《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濟機制條例》,並由企業按市場規律靈活經營,擴大企業自主權,逐步改變工業生產靠資源、初加工、低產值的局面,有效地培育工業發展的新增長點。同時還開展鄉鎮企業年活動,制定《武夷山市加快鄉鎮企業發展的暫行規定》,擴大自主權。中共十四大後,全市工業又出現新的局面,形成森林工業、制茶工業、電力工業、食品工業、輕紡工業、建材工業、旅遊工藝品業七大行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在所有制上呈現國有、集體、私營、「三資」企業共同發展的局面。1993年,武夷山市輕重工業的比重為2∶3,全市工業總產值41049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58.3%。
2011年,武夷山全社會工業總產值突破50億元大關,達508342萬元,比上年增長19.0%,完成工業增加值182034萬元,增長18.7%。 唐宋時期,武夷岩茶享譽朝野,茶葉貿易興起。清代,大批茶葉運銷歐美等國,縣境的赤石、星村成為貨物主要集散地。茶商以及前來采購木材、土紙、筍干、香菇、蓮子等客商雲集縣境,大小商賈千餘家,商業繁榮一時。當時前來武夷山的中外客商大都以金銀交易,市面金銀很多,「金崇安」之名由此而來。民國初期,由於軍閥混戰,交通受阻,商業逐漸衰退。民國19年(1930),崇安縣蘇維埃政府設經濟部,在城鄉設供銷社,在蘇區、非蘇區結合部設立對外貿易處,大力發展商業,促進蘇區經濟發展。民國24年1月,閩北紅軍轉入三年游擊戰爭時期,民國崇安縣政府對根據地燒殺掠奪,境內人口銳減,商業衰落。民國28年,崇安至上饒公路通車,加之因抗日戰爭爆發,福州、溫州、寧波部分沿海城市商人避居崇安,崇安商業復甦。民國31年,因日軍封鎖海口,出口貨物滯銷,商業又趨蕭條。抗戰勝利後不久,內戰爆發,局勢動盪,商人朝不保夕,商品奇缺,幣值貶值,商業蕭條。民國37年全縣私營商業僅300餘家。
1949年5月9日崇安解放,人民政府對私營商業採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針,支持守法私商的合法經營。同時在「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指引下,逐步建立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商業,對部分有關國計民生的商品實行統購統銷和專賣政策,對穩定市場物價,保證物資供應起了很大作用。1956年,對私營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結束,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商業成為城鄉商品市場的主體。1958年「大躍進」和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時期,錯誤地限制多種成分的商品經濟,取消農副產品集市體貿易,造成渠道單一,物資短缺,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
1978年以後,恢復以國營商業為主導,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商業體制,實行多種經營方式和經營承包責任制,結束了長期以來多環節封閉式的流通體制。1981年,全縣商業零售網點357個,飲食網點57個,社會商業零售總額4383.94萬元。至1992年,全市商業零售網點增至2073個,比1981年增長5.6倍,飲食網點345個,比1981年增長6倍,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6697萬元,比1981年增長了6.16倍。其中商業13994萬元;飲食業721萬元;工業品1363萬元;其他行業804萬元;此外,農村集市貿易、城市集市貿易成交額達10222萬元。
2011年,武夷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6097.1萬元,比上年增長16.6%,扣除商品零售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