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南通工業經濟怎麼樣

南通工業經濟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5-02 04:22:30

Ⅰ 如何了解南通

南通處於江海交匯處,正當長江入海口,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倚長江口北側,東與東北面臨南黃海,北接鹽城市的東台縣,西靠泰州市,南以長江為界與蘇州市的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以及上海市的崇明縣隔江相望。南通市地域輪廓大致為東西向延伸,南北向較窄,三面臨水,一面靠陸的菱形狀半島。境內擁有江海岸線 364.91公里。全市總面積80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12萬畝。土地面積中除水面積和狼山低丘群外,都為海拔五、六米以下的平原,水面積和平原面積所佔比率之大為全國各地少見。全市總人口786.3萬人。

南通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海洋性氣候明顯 。

南通是由長江北岸古沙嘴不斷發育、合並而成,屬長江下游沖積平原。約6000多年前,長江水從上游夾帶大量泥沙不斷沉積在江口,南通由此成陸,並逐漸自西向東、向南延伸擴展。全境地域輪廓東西向長於南北向,三面環水,一面造陸,似不規則的菱形狀。分別由狼山殘丘區、海安里下河區、北岸古沙嘴區、通呂水脊平原區、南通古河汊平原區、南部平原和洲地、三餘海積平原區、沿海新墾區等組成。

通在距今五、六千年開始就有人群在當地居?D賢市區一帶在晉朝以前為江口海域,南北朝時始成沙州,初名壺豆洲,後名胡逗洲,隋代初為沙洲,屬海陵郡(今泰州),唐朝時為鹽亭場,玄宗開元十年(722年)設置鹽官,屬楊州海陵縣,隸淮南道。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時,設狼山鎮遏使,歸浙江西道節度使管轄。五代十國時期(907-960年),吳時曾設東洲靜海都鎮遏使。南唐時立靜海都鎮制置院,置如皋縣屬泰州,歷時半世紀。公元958年,北方後周派兵南下,佔領靜海,升為靜海軍,不久改名為通州,領靜海、海門兩縣,屬楊州管轄。宋朝時天聖元年(1023年)一度稱崇州或崇川,不久復稱通州,隸屬南東路,領靜海、海門兩縣。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為通州路,二十一年(1284年)復稱通州,屬楊州路。隸江北淮東道廉訪使司,領靜海、海門兩縣。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海門廢縣為鄉並入南通;雍正三年(1724年)改通州為直隸州,並以泰興、如皋兩縣歸其管轄,隸江蘇市政使司;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隸江寧市政使司。辛亥革命後廢州立縣,設「南通縣公署」。1914-1927年,南通、如皋、靖江、泰興等縣為蘇常道轄,海門、崇明等歸滬海道轄。1934年設立南通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轄南通崇明、啟東、海門、如皋、靖江六縣。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3月在南通縣北興橋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解放戰爭期間,設通東、通海、通西、通如行署,在如東掘港建立蘇中第四行政區專員公署,曾改建蘇皖(華中)一、九行政區。

建國後置南通市,南通縣城遷至金沙鎮,設立南通專區歸蘇北行政公署,轄海安、如皋、如東、南通、海門、啟東和崇明七縣及南通一市。1952年底,江蘇恢復建省,南通市為省轄市,1958年崇明縣劃入上海市,1962年南通市再次列為省轄市,並脫離南通專區。1970年全省又統一改專區為地區。1983年3月,南通市與南通地區合並,實行市管縣體制。1989年以後啟東、海門、如皋撤縣建市,仍由南通市管理。1997年南通市下轄啟東市、如皋市、通州市、海門市、海安縣、如東縣、崇川區、港閘區,狼山旅遊度假區和富民港辦事處等四市二縣三區一辦。南通市是全國最早的14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也是上海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市於明朝時期,城市繁榮,經濟發達。近年來工農業發展較迅速,據1997年統計,全年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634.33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產值 104.65億元,集體企業完成產值297.60億元,以中外合資、合作經營和外貿企業為主的其它經濟工業企業完成產值232.08億元。農牧漁業總產值 231.27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28.3億元,牧業產值49.11億元,漁業產值52.2億元。

南通市水資源豐富,通揚運河、新通揚運河、通呂運河、通啟運河為南通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便利。

南通古代風俗民情濃郁,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遺產的城市。

2005年,南通市轄2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

南通市 面積8544平方千米,人口774萬人(2004年)。
崇川區 面積 215平方千米,人口 67萬人。郵政編碼226001。
港閘區 面積 134平方千米,人口 18萬人。郵政編碼226001。
海門市 面積1148平方千米,人口102萬人。郵政編碼226100。市人民政府駐海門鎮。
啟東市 面積1191平方千米,人口113萬人。郵政編碼226200。市人民政府駐匯龍鎮。
通州市 面積1343平方千米,人口127萬人。郵政編碼226300。市人民政府駐金沙鎮。
如皋市 面積1531平方千米,人口143萬人。郵政編碼226500。市人民政府駐如城鎮。
如東縣 面積1872平方千米,人口108萬人。郵政編碼226400。縣人民政府駐掘港鎮。
海安縣 面積1110平方千米,人口 96萬人。郵政編碼226600。縣人民政府駐海安鎮。

Ⅱ 目前長三角經濟狀況如何

2007年,長三角地區16城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各項措施,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按照中央對長三角地區發展的要求,不斷加深區域經濟協調合作,謀求共同發展。總體經濟繼續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

一、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1、經濟總量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2007年,長三角地區16城市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態勢。據初步核算,16城市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6672.07億元,佔全國經濟總量的18.9%;平均增幅達到15.2%,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8個百分點。

從長三角三大區域的經濟總量和增幅看,江蘇8城市實現生產總值20551.93億元,占長三角地區16城市經濟總量的44%,平均增幅達到15.7%;浙江7城市實現生產總值14118.98億元,佔30.3%,平均增幅為14.9%;上海實現生產總值12001.16億元,佔25.7%,比上年增長13.3%。

從城市經濟規模看,2007年,除上海繼續保持絕對優勢外,蘇州生產總值規模突破5000億元,達到5700.85億元;杭州生產總值規模突破4000億元,達到4103.89億元;生產總值超過3000億元的城市還有無錫(3858億元)、寧波(3433.08億元)和南京(3275億元)。從經濟增幅看,舟山雖然是唯一增幅同比回落的城市,但仍以17%繼續領跑長三角;南通和蘇州的增幅分別達到16.2%和16%,增幅超過15%的城市有揚州(15.7%)、泰州(15.7%)、南京(15.6%)、常州(15.6%)、鎮江(15.5%)和無錫(15.3%)。

2、產業發展協調性進一步提升,結構趨優

2007年,長三角地區16城市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5365.64億元,平均增幅為16%,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9712.49億元,平均增幅為15.9%,提高0.6個百分點。二、三產業間平均增幅差縮小0.3個百分點。從結構看,三次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4%、54.4%和42.2%。與上年相比,第二產業比重下降0.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0.9個百分點。與全國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低於全國8.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比重分別高出全國5.2個、3.1個百分點。數據表明,長三角地區第三產業增長繼續提速,第二產業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形成二、三產業均衡發展的良好格局。

分區域看,2007年,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1.9%,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提升幅度為2001年以來最高;江蘇8城市三產比重為38.2%,提高1.1個百分點;浙江7城市三產比重為40%,提高0.4個百分點。從城市看,除舟山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繼續下降以外,其餘城市的三產比重比上年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上海(51.9%)、南京(48.4%)、杭州(45.7%)、舟山(45.3%)、寧波(40.5%)和無錫(40.1%)6個城市的三產比重均超過40%(見下表)。

表1 2007年長三角地區16城市產業結構情況

城市 第一產業
增加值比重(%)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增加值比重
(%) 比上年提高
(百分點) 增加值比重
(%) 比上年提高
(百分點)
全 國 11.7 49.2 0.3 39.1 -0.3
長三角16城市 3.4 54.4 -0.5 42.2 0.9
上海 0.8 47.3 -1.2 51.9 1.3
江蘇8城市 3.5 58.3 -0.7 38.2 1.1
# 南京 2.6 49.0 0.0 48.4 0.4
蘇州 1.7 63.7 -1.7 34.6 1.9
無錫 1.4 58.5 -1.2 40.1 1.3
浙江7城市 5.4 54.6 0.0 40.0 0.4
# 杭州 4.1 50.2 -0.2 45.7 0.6
寧波 4.5 55.0 -0.1 40.5 0.4

3、工業生產穩中加快,產銷銜接良好

2007年,工業繼續為長三角地區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提供有力支撐,主要指標增長穩中加快。16城市實現工業增加值23257.14億元,平均比上年增長17.2%,增幅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分區域看,上海實現工業增加值5295.9億元,增長12.5%,增幅同比回落0.5個百分點,占長三角地區16城市工業增加值的22.8%。江蘇8城市實現工業增加值11025.93億元,平均增長18.1%,增幅提高1.2個百分點,佔47.4%。其中,南通(21.6%)、揚州(21.3%)和泰州(19.4%)增幅居前,蘇州(15.6%)和無錫(15.5%)增幅略有回落。浙江7城市實現工業增加值6935.31億元,平均增長16.7%,增幅提高1.3個百分點。其中,台州(17%)、寧波(15.8%)、紹興(16.3%)和舟山(20.1%)增幅提高較快。16城市中,上海(5295.9億元)、蘇州(3442.2億元)和無錫(2134.36億元)3個城市的工業增加值均超過2000億元;超過1000億元的城市數達到9個,比上年增加3個。

2007年,長三角地區工業產銷銜接繼續保持良好。16城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品產銷率平均達到97.9%。分區域看,上海工業產銷率為99%,江蘇8城市和浙江7城市平均工業產銷率為98.2%和97.4%。16城市中,南通(99.5%)、上海(99%)和蘇州(98.5%)位列前三。

4、投資增幅趨穩,消費增長繼續加快

2007年,長三角地區16城市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各項措施,不符合產業發展政策的投資項目得到抑制,投資增長的穩定性增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337.68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增幅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低9.6個百分點。分區域看,江蘇8城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388.15億元,增長18.9%,增幅提高0.9個百分點;浙江7城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490.92億元,增長10.9%,增幅回落1.2個百分點;上海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58.61億元,增長13.6%,增幅提高2.8個百分點。

從房地產開發投資看,2007年,長三角地區16城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4786.78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增幅雖同比提高6.2個百分點,但低於全國平均增幅12.8個百分點。分區域看,江蘇8城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071.41億元,增長30.1%,增幅提高8.9個百分點;浙江7城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407.84億元,增長16.3%,增幅提高7個百分點;上海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307.53億元,增長2.5%。增幅提高0.2個百分點。分城市看,泰州(45.9%)、紹興(38.9%)、無錫(36.6%)、常州(31.6%)和湖州(30.4%)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居前;台州房地產開發投資繼續回落,比上年下降5.7%。

2007年,長三角地區市場銷售增長繼續加快,保持了快於投資增長的運行格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16城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427.99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增幅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高出投資增幅1.6個百分點,與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持平。分區域看,江蘇8城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83.98億元,增長18.3%,增幅提高2.1個百分點,各城市增幅較為均衡,增長最快的蘇州、常州和南通(增幅均為18.4%)比最慢的揚州(17.7%)增幅僅高出0.7個百分點;浙江7城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96.22億元,增長16.8%,增幅提高1.6個百分點;上海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47.79億元,增長14.5%,增幅提高1.5個百分點。

5、積極應對挑戰,外向型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2007年,長三角地區16城市繼續克服人民幣升值和國際貿易摩擦升溫等不利因素影響,對外貿易繼續保持高位增長的良好態勢。從出口情況看,16城市全年實現外貿出口總額4506.76億美元,佔全國出口總額的37%,比上年增長26.8%,增幅同比回落1.9個百分點,但高出全國出口增幅1.1個百分點。分區域看,江蘇8城市出口總額1976.14億美元,增長26.8%,增幅回落3.3個百分點;浙江7城市出口總額1091.34億美元,增長26.9%,增幅回落4.4個百分點;上海實現外貿出口總額1439.28億美元,增長26.7%,增幅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從出口規模看,上海和蘇州(1188.84億美元)兩個城市外貿出口總額達到2628.12億美元,占長三角地區出口總額的58.3%。從進口情況看,全年實現外貿進口總額3268.7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9%,增幅提高1.6個百分點。分區域看,江蘇8城市進口總額1422.5億美元,增長18%,增幅提高0.5個百分點;浙江7城市進口總額455.82億美元,增長27.1%,增幅提高0.8個百分點;上海外貿進口總額1390.45億美元,增長22.1%,增幅提高2.9個百分點。全年長三角地區16城市外貿順差達到1237.99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87.88億美元,佔全國外貿順差總額的47.2%。

2007年,長三角地區利用外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16城市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810.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1%,增幅同比提高3.3個百分點。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374.51億美元,增長18.4%,增幅同比回落2.2個百分點,佔全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的50.1%。分區域看,江蘇8城市外商直接投資實到金額規模繼續領先,達到202.26億美元,增長22.3%,增幅回落11.2個百分點。其中,蘇州實到外資73.8億美元,與上海的差距進一步縮小;揚州(增長50.5%)、常州(46.6%)和鎮江(45.6%)增長較快。浙江7城市增勢平穩,實到外資93.04億美元,增長16.3%,增幅提高2.3個百分點。其中,舟山(增長50.2%)和嘉興(36%)增長較快,寧波(3.1%)和台州(持平)增幅較低。上海外資實到金額增長加快,達到79.2億美元,增長11.4%,增幅提高7.6個百分點。

6、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持續改善

2007年,長三角地區工業經濟效益持續好轉。16城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突破5000億元,達到5188.44億元,比上年增長31.6%,增幅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分區域看,江蘇8城市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421.54億元,增長37%,增幅回落6.9個百分點,但總量和增幅仍領先於浙江和上海;浙江7城市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40.12億元,增長32.3%,增幅提高8.7個百分點;上海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26.78億元,增長20%,增幅提高4.3個百分點。在16個城市中,上海(1326.78億元)、蘇州(791.41億元)、無錫(491.52億元)、杭州(418.86億元)和寧波(389.04億元)利潤總量位列前五。增幅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舟山(73.1%)、南京(69.4%)、南通(53.8%)、泰州(51.4%)和揚州(46.8%)。

經濟較快增長和企業效益好轉也帶動了長三角地區財政收入的加快增長。2007年,長三角地區16城市共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965.86億元,平均比上年增長33%,增幅同比提高9.2個百分點。分區域看,上海地方財政收入2102.63億元,增長31.4%,增幅提高19.8個百分點;江蘇8城市地方財政收入1709.53億元,平均增長35.7%,增幅提高10.2個百分點;浙江7城市地方財政收入1153.7億元,平均增長30.1%,增幅提高6.5個百分點。分城市看,除上海外,地方財政收入超過百億元的城市還有9個,其中蘇州(541.82億元)、杭州(391.62億元)、南京(330.19億元)、寧波(329.12億元)和無錫(300.58億元)5個城市的地方財政收入超過300億元。舟山(增長44.5%)、南通(39%)、泰州(38.6%)、無錫(36.1%)和揚州(36%)增幅居前五位。

7、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水平繼續提高

2007年,長三角地區16城市居民收入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從絕對水平看,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623元,繼續保持長三角地區最高。浙江7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整體水平較高而且落差較小,寧波(22307元)、台州(22245元)、紹興(21717元)、杭州(21689元)和湖州(20046元)均突破20000元,舟山(19856元)和嘉興(19238元)也已接近20000元水平。江蘇8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落差較大,蘇州(21260元)、無錫(20898元)和南京(20317元)超過20000元,揚州(15057元)和泰州(14940元)較低,極差達到6320元,比上年有所擴大。

從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性支出看,2007年,長三角地區多數城市居民消費支出水平呈現加快增長態勢。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性支出達到17255元,比上年增長16.9%,增幅同比提高9.7個百分點。江蘇8城市中,蘇州(13959元)、常州(13789元)和南京(13278元)居民消費支出水平較高,鎮江(增長30.6%)、揚州(17.2%)和蘇州(11.9%)增幅較高。浙江7城市居民消費支出水平較高,其中,台州為15666元,杭州為14896元;增長最快的是寧波和嘉興,增幅均為9.9%。
二、區域經濟發展中需關注的問題

2007年,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保持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主要經濟指標運行穩中趨優。但仍應看到,長三角地區經濟獲得較快發展的一些傳統優勢正在逐步消失,新的矛盾和考驗有所突出,而部分制約經濟長遠持續發展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須引起關注。

1、節能減排面臨嚴峻挑戰

近年來,在投資、消費、出口尤其是快速升溫的房地產市場的拉動下,企業產品利潤快速擴大,激發了地方和企業內在的投資沖動,部分高耗能、低產出的工業項目加快擴張,使長三角地區本已緊張的能源供應、生態環境負擔加重,加劇了節能減排的壓力。盡管按照中央宏觀調控的措施要求,長三角各地出台了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嚴格控制耗能項目、大力推進技術改造等舉措,合力做好節能減排各項工作。但在當前較高盈利預期下,企業加快發展的動力仍然較強。2007年,長三角地區16城市工業用電量達到3823.13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3.9%。同時,從長三角目前的工業技術水平看,企業可挖潛改造的力度在短期內也難有大的突破。因此,長三角地區節能減排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各地推進落實「十一五」規劃節能減排目標的形勢仍然較為嚴峻。

2、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壓力較為明顯

2007年,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下,長三角地區居民消費價格水平與全國相似,出現結構性上漲。16城市中,僅有紹興(2.7%)、上海(3.2%)和常州(3.3%)3個城市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低於3.5%,南通(5.1%)、蘇州(4.2%)、舟山(4.2%)、台州(4.1%)、鎮江(4%)和湖州(4%)6個城市的漲幅超過或達到4%。從商品類別看,食品和居住類價格是本輪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多數城市食品類價格上漲超過10%,其中南通(13.5%)和湖州(12.5%)漲幅最高;居住類價格也多呈現加速上漲態勢,寧波和舟山的漲幅分別達到8.5%和6.6%。從目前情況看,引發居民消費價格出現結構性上漲的主要因素仍未消除,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有加速趨勢,加上2007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較快形成的翹尾因素,未來長三角地區居民消費價格繼續上漲的壓力仍較為明顯,由此引發城市居民,尤其是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生活成本的提高過快問題,須引起重點關注。

3、出口增長面臨的制約因素增多

2007年,為了減少貿易摩擦、控制國內流動性過快增長、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國家加大了對外貿順差增長過快的調控力度,多次調整出口退稅和加工貿易稅收政策,加上人民幣升值加快、國際市場需求逐步減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長三角地區外貿出口增幅連續第三年回落。其中,江蘇8城市外貿出口增幅比上年回落3.3個百分點;浙江7城市出口增幅回落4.4個百分點;僅有上海出口增幅小幅提高了1.5個百分點。在這種情況下,長三角地區必須著力轉變出口增長方式,優化出口商品結構,繼續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以應對制約出口保持快速增長不利因素所帶來的影響。

4、居民收入增長仍慢於經濟總量

收入是反映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指標,收入增長對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費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07年,從長三角地區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情況看,多數城市呈現加快增長態勢,僅有南京和杭州分別同比回落1.1個和0.6個百分點。但是,從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產總值的增幅比較看,扣除價格因素後,僅有泰州、鎮江和上海3個城市的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生產總值增幅,分別高出1.5個、1.2個和0.6個百分點;其餘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均低於經濟總量增幅。雖然各地政府已採取提高最低工資標准、提高離退休人員工資水平等一系列措施,但居民增收的渠道仍然有限,合理的收入增長機制仍未形成,在物價水平上漲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須對居民收入增長偏慢的問題繼續保持關注。

附表 2007年長三角地區分區域主要經濟指標運行情況
單位:億元
指 標 上海市 江蘇8城市 浙江7城市
絕對值 增幅(%) 絕對值 增幅(%) 絕對值 增幅(%)
生產總值 12001.16 13.3 20551.93 15.7 14118.98 14.9
第三產業比重(%) 51.9 38.2 40.0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4458.61 13.6 10388.15 18.9 6490.92 10.9
# 房地產開發投資 1307.53 2.5 2071.41 30.1 1407.84 16.3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3847.79 14.5 6183.98 18.3 4396.22 16.8
外貿出口總額(億美元) 1439.28 26.7 1976.14 26.8 1091.34 26.9
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億美元) 79.20 11.4 202.26 22.3 93.04 16.3
地方財政收入 2102.63 31.4 1709.53 35.7 1153.70 30.1

註:本文中各項指標凡涉及江蘇8城市、浙江7城市及長三角16城市的平均增幅均為按各城市增幅計算的簡單平均數。

(來源:上海市統計局)

Ⅲ 揚州有南通經濟好嗎

南通好點吧 畢竟很靠近長江三角洲 靠著蘇州 上海 沾了不少光哩 還是港口
揚州和鎮江差不多(鎮江最起碼是個蘇南)揚州估計很快就能超過鎮江了 因為鎮江發展很慢啊

Ⅳ 南通市在江蘇的發達程度怎麼樣

這個要看哪些層面:就經濟而言南通在江蘇屬於中上水平,排蘇錫南京之後,現在超常了,作為蘇中最重要的城市,南通的經濟起點晚於蘇南,早於蘇北,其有著較可的近代工業基礎,但僅限於紡織,其他工業是改革開放後慢慢發展起來的。現在南通的發展速度,在江蘇較快。
就教育來看:不想多說,基礎教育全國看江蘇,江蘇看南通,那可是江蘇最好的;就環境來看,濱江臨海,有山有水有江有湖有海,是國內宜居地之一;

Ⅳ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的經濟發展怎麼樣啊

20下午,由如東縣委副書記耿榮泉、副縣長劉才盛帶隊的如東縣工業經濟發展與運行考察團來我市考察,市領導姜永華、黃成陪同考察。
「十五」期間,我市立足市情,緊緊圍繞跨越發展目標,大力實施經濟國際化、工業化、城市化、特色化四大發展戰略,經濟總量快速提升,經濟結構明顯優化,對外開放卓有成效,沿江開發三年突變,民營經濟增勢強勁。 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姜永華,市委常委、副市長黃成分別向客人簡要介紹了我市工業經濟發展與運行情況及做法。
如東縣委副書記耿榮泉代表考察團一行對我市領導的熱情接待表示感謝。他說,如東縣工業經濟發展與運行考察團赴如皋考察不虛此行,看到如皋工業經濟發展與運行的強勁勢頭,工業園區的承載力、骨幹企業的支撐力、各項投入的爆發力、環境的影響力、政府的推動力等等,都給考察團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耿榮泉表示,要學習借鑒如皋的經驗和做法,推動和促進如東工業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
如東縣工業經濟發展與運行考察團一行先後參觀了江蘇英田集團、上海輪胎集團、江蘇思源赫茲互感器有限公司、江蘇九鼎集團、熔盛造船廠、精細化工園和如港新城。(吳 華)

Ⅵ 南通市港閘區的經濟概況

港閘區突出加快發展主題,積極實施「工業立區、城建興區、開放活區、富民強區」四大戰略,經濟發展呈現持續高位運行的強勁態勢。多年來,港閘區財政收入以每年40%以上的增幅增長,工業經濟主體指標增幅在南通市名列前茅。農業結構更加優化。初步形成了以無公害蔬菜、乳製品生產、花卉苗木、特種養殖為特色的城郊型農業產業化格局,上半年實現農業增加值0.8億元,同比增長5.1%。工業基礎更加雄厚。
2004年,港閘區工業產值躍上了百億新平台,實現工業產值110億元。全區初步形成了紡織、機械、電子、輕工、化工、食品、船舶、建材等八大主導產業。上半年實現工業產值97.78億元,同比增長33.9%;實現工業增加值20.74億元,同比增長17.6%。其中310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75.72億元,億元以上企業實現產值39.51億元。
商貿服務業前景看好。憑借主要交通節點的道口優勢,逐步形成了以高檔家居、新型建材、汽貿汽配銷售為主的專業市場帶和特色市場群。上半年實現服務業營銷收入34.2億元,同比增長15%;實現服務業增加值6.93億元,同比增長17%。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上半年,新辦三資企業31家,協議注冊外資20890萬美元,完成注冊外資到賬5095萬美元;完成自營出口38744.6萬美元,實現勞務合同額351.99萬美元,營業額1731.99萬美元。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47億元,同比增長16.3%;實現財政收入7.25億元,占年初計劃的47.09%;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66億元,同比增長19.9%,其中完成工業投入14.21億元,同比增長30.5%。
經濟發展
港閘區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秉承清末狀元張謇先生奠定的工業基礎,如今的港閘是南通市以發展工業為主,居住和服務業相配套的重要城市組團,至2009年末,全區共擁有工業企業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02家,實現銷售收入363億元,實現利稅27.3億元;億元以上企業58家,10億元以上企業6家。依託得天獨厚的國家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的區位優勢,港閘區已具備了較為雄厚的經濟基礎和產業配套能力,並逐步形成了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區域產業: 即南通港閘經濟開發區、南通船舶配套工業集中區、南通北翼新城核心區。 一是南通港閘經濟開發區。位於南通市區西北翼,是1993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也是全省沿江重點開發的十五大園區之一,區域面積約40平方公里,享有省級開發區和江蘇省推進沿江開發的稅收、土地、產業等諸項優惠政策,是我區對外開放的主陣地和重大項目的集聚地,逐步形成了以永興多媒體為龍頭的光電子產業製造基地,以南通中集為標志的標准集裝箱、特種集裝箱、罐式集裝箱製造研發基地;以華能南通電廠、天生港電廠為主體的電力能源基地;以新加坡吉寶造船、亞華造船為代表的沿江船舶修造基地;以陶氏化學、精華制葯、賽奧生物為重點的生物醫葯、精細化工產業基地;以大生集團、英實紡織等為骨乾的現代紡織服裝加工基地等六大產業基地。
二是南通船舶配套工業集中區。集中區沿九圩港和通揚運河而建,規劃面積15.2平方公里,分天生港和陳橋兩個片區。作為國家、省、市重點扶持的特色園區,享受國家和地方諸多優惠政策,重點發展船用鋼結構、船用熱交換器、船用柴油機、船用機床、船用鍋爐、船用儀表及控制系統、船用齒輪箱、集控操縱台、精密調速器、艙室機械、石油平台製造等項目。自2006年成立南通船舶配套工業集中區管委會以來,集中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知名度日臻提升,逐步躋身於全國十大船舶配套園區。目前,亞華船舶、港閘造船、鑫晟船舶、康利船舶、南飛重工、中洲實業、中航船舶、日華船舶、麒麟港機、山華重工、航宇鋼結構、通順船舶、中冶船舶、潤邦重機、鋼絲繩等一大批船舶生產及配套企業落戶在區內,集中、集聚、集約發展態勢初步形成,已成為我區工業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三是北翼新城核心區。南通北翼新城核心區位於南通市區北部,港閘區中心位置。北依南通火車站,南臨通呂運河,東至工農北路,西至通寧大道,規劃面積十平方公里。北翼新城核心區是南通市重點打造的「以休閑遊憩為特色的都市新商圈」,總體功能定位是:區域交通樞紐,南通市第二商業中心,港閘區的商務集聚區、生態居住區和新興產業區。城市形態上,將依託豐富的河流水系資源,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水綠新城」。產業支撐上,將著眼未來城市發展方向,重點發展高端商業、高品質商務、高品位休閑、高檔住宅等「四高」型產業。 即秦灶機電一體化產業園、幸福科技產業園、唐閘都市產業園。 秦灶機電一體化產業園。該園區地處南通市城區中軸線上,北接寧啟、沿海高速公路,是以發展精密機械、電子等為重點的產業集聚區。利用南通市機械工業布局調整的新機遇,突出改造提升基礎機械、零部件等傳統機械製造業,重點發展數控加工中心等高新技術的機電一體化裝備產品和成套設備。重點引進數控機床、農業機械、電氣機械、工程機械以及新型元器件、現代通信、電子材料等重點產品,目前,以南通科技為龍頭的一批機電項目已落戶該園。
幸福科技產業園。總規劃面積521.4公頃,東臨通寧大道、北至城北大道、西接長泰路、南近永興大道。向北500米到寧通、沿海高速入口處,沿通寧大道向南10分鍾至主城區,沿永興大道向東2分鍾到南通火車站,沿機場路向東20分鍾可到南通機場。目前,幸福科技產業園已與上海市北高新集團達成打包開發的合作意向,確定了在此區域內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及2.5產業,在未來五年可望形成100億元的經濟總量。
唐閘都市產業園。佔地2.8平方公里,東臨通寧大道,南接永和路,西依河東路,北靠永興大道,位於南通市北城區重要節點,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以發展服務外包產業、軟體信息產業為主導,著力打造城市型、高附加值產業集聚區。

Ⅶ 南通這個城市怎麼樣

江蘇-南通
地處江蘇省東南部的南通市,南臨長江、東瀕黃海,面向上海與蘇州、無錫、常州,背依廣袤的蘇北平原、素有「江海門戶」之稱,是長江流域進出物資的轉運樞紐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港口城市。南通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全市地勢平坦,沿江、近海與中北部地區至里下河區略有起伏。南通一馬平川,土地肥沃,溝河縱橫,雨水充沛的江海平原,孕育了南通農業,這里適宜多種作物生長,以糧棉為主,盛產棉花和特種經濟作物,為全國重要的商品棉生產基地。南通航運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與京杭、通揚、通榆、通呂四大運河相連;江、海、河貫通,從這里出江入海,可達中國沿海及世界各港。南通港區擁有生產用碼頭12座,其中萬噸級以上的泊位4座,各類生產用庫場14萬多平方米,成為通江達海的商品和物資的中轉集散地。

Ⅷ 南通海門經濟怎麼樣

201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0億元,同比(下同)增長14.5%;財政總收入70.5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
入31.3億元,分別增長33%和37.6%。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貸款余額分別達544億元和294億元,比年初新增110億元和66億元,增量和增幅列南通各縣市前列。
全市中高效農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66%,其中設施農業面積23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25.6%。新批省級高效設施農業項目12個,常樂官公島萬畝農業園區先後被認定為「全國蔬菜標准示範園」和江蘇省第一批現代農業園區。海門山羊肉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工業經濟運行良好。全面實施《海門市工業億級企業培育三年倍增計劃》,工業規模企業突破900家,工業金銀銅牌企業85家。工業應稅銷售完成379.4億元,增長27.4%。在2010年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排名中,我市有4家企業入圍,數量列南通各縣市第一。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全市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葯、現代物流及服務外包等五大新興產業經濟總量超過500億元。傳統產業集群發展取得新成效,被評為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 省級家紡優質產品生產示範區通過考核。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70億元,增長1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4.3億元,增長18.8%。建築業實力全省第一。施工產值在全省縣市中率先突破500億元。南通建築工程總承包公司、南通三建集團、龍信集團等企業在全省建築業「百強企業」排名中分別列第3、第5和第11位。
全年實現新批工商登記注冊外資5.8億美元,注冊外資實際到賬3.6億美元,位居南通各縣市前列;引進市外民資注冊資本78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275.5億元,其中工業投入227億元,規模以上投入和規模以上工業投入佔比分別達94.6%和94.3%。全市在建超千萬元項目608個,其中超億元項目75個,平均單體規模近3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37.9%,總量保持南通各縣市之首。專利申請6723件、發明專利申請785件、專利授權3440件,新建「三創」載體13萬平方米,較上年均實現翻番。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家,超過歷年總和。都市科技創業園成為國家級科技孵化器。獲批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成功舉辦南通沿海開發百個超億元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總投資7.2億元的東灶港5萬噸級通用碼頭完成水下作業施工;15平方公里的三期圍填海工程圍堤項目順利竣工。海門港新通海沙綜合整治工程順利竣工,獲得長江6公里深水岸線和萬噸級內河港池,新圍成建設用地17000多畝。疊石橋三期工程第六代市場建設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平台、核心交易區、步行街等配套設施即將交付使用。疊石橋家紡市場成交額累計完成350億元。臨江新區建成全省首批生物醫葯科技產業園。[1]
2011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其中,第一產增加值41億元,增長4.1%;第二產增加值348億元,增長12.1%;第三產業增加值201億元,增長13.7%。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59:34。實現財政總收入103.6億元,增長46.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2.35億元,增長35.5%。
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0.7億元,增長20.6%。其中,工業投資229億元,增長13.5%。外貿進出口總額15.8億美元,增長28.6%。其中,出口11.4億美元,增長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33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453元,分別增長14.9%和1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3億元,增長17.2%。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613億元,增長11.2%;貸款余額344億元,增長17.9%。名列「2011年福布斯中國最佳縣級城市25強」第19位,「2011年中國最佳投資城市」第15位。[8]

Ⅸ 南通問題

給你作個介紹:
南通市簡介
南通處於江海交匯處,正當長江入海口,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倚長江口北側,東與東北面臨南黃海,北接鹽城市的東台縣,西靠泰州市,南以長江為界與蘇州市的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以及上海市的崇明縣隔江相望。南通市地域輪廓大致為東西向延伸,南北向較窄,三面臨水,一面靠陸的菱形狀半島。境內擁有江海岸線364.91公里。全市總面積80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12萬畝。土地面積中除水面積和狼山低丘群外,都為海拔五、六米以下的平原,水面積和平原面積所佔比率之大為全國各地少見。全市總人口786.3萬人。

南通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海洋性氣候明顯 。

南通是由長江北岸古沙嘴不斷發育、合並而成,屬長江下游沖積平原。約6000多年前,長江水從上游夾帶大量泥沙不斷沉積在江口,南通由此成陸,並逐漸自西向東、向南延伸擴展。全境地域輪廓東西向長於南北向,三面環水,一面造陸,似不規則的菱形狀。分別由狼山殘丘區、海安里下河區、北岸古沙嘴區、通呂水脊平原區、南通古河汊平原區、南部平原和洲地、三餘海積平原區、沿海新墾區等組成。

南通在距今五、六千年開始就有人群在當地居住。南通市區一帶在晉朝以前為江口海域,南北朝時始成沙州,初名壺豆洲,後名胡逗洲,隋代初為沙洲,屬海陵郡(今泰州),唐朝時為鹽亭場,玄宗開元十年(722年)設置鹽官,屬楊州海陵縣,隸淮南道。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時,設狼山鎮遏使,歸浙江西道節度使管轄。五代十國時期(907-960年 ),吳時曾設東洲靜海都鎮遏使。南唐時立靜海都鎮制置院,置如皋縣屬泰州,歷時半世紀。公元958年,北方後周派兵南下,佔領靜海,升為靜海軍,不久改名為通州,領靜海、海門兩縣,屬楊州管轄。宋朝時天聖元年(1023年)一度稱崇州或崇川,不久復稱通州,隸屬南東路,領靜海、海門兩縣。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為通州路,二十一年(1284年)復稱通州,屬楊州路。隸江北淮東道廉訪使司,領靜海、海門兩縣。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海門廢縣為鄉並入南通;雍正三年(1724年)改通州為直隸州,並以泰興、如皋兩縣歸其管轄,隸江蘇市政使司;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隸江寧市政使司。辛亥革命後廢州立縣,設「南通縣公署」。1914-1927年,南通、如皋、靖江、泰興等縣為蘇常道轄,海門、崇明等歸滬海道轄。1934年設立南通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轄南通、崇明、啟東、海門、如皋、靖江六縣。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3月在南通縣北興橋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解放戰爭期間,設通東、通海、通西、通如行署,在如東掘港建立蘇中第四行政區專員公署,曾改建蘇皖(華中)一、九行政區。

建國後置南通市,南通縣城遷至金沙鎮,設立南通專區歸蘇北行政公署,轄海安、如皋、如東、南通、海門、啟東和崇明七縣及南通一市。1952年底,江蘇恢復建省,南通市為省轄市,1958年崇明縣劃入上海市,1962年南通市再次列為省轄市,並脫離南通專區。1970年全省又統一改專區為地區。1983年3月,南通市與南通地區合並,實行市管縣體制。1989年以後啟東、海門、如皋撤縣建市,仍由南通市管理。1997年南通市下轄啟東市、如皋市、通州市、海門市、海安縣、如東縣、崇川區、港閘區,狼山旅遊渡假區和富民港辦事處等四市二縣三區一辦。南通市是全國最早的14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也是上海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通市於明朝時期,城市繁榮,經濟發達。近年來工農業發展較迅速,據1997年統計,全年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634.33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完成產值104.65億元,集體企業完成產值297.60億元,以中外合資、合作經營和外貿企業為主的其它經濟工業企業完成產值232.08億元。農牧漁業總產值231.27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28.3億元,牧業產值49.11億元,漁業產值52.2億元。

南通市水資源豐富,通揚運河、新通揚運河、通呂運河、通啟運河為南通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便利。

南通古代風俗民情濃郁,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遺產的城市。
南通市簡介

南通市位於江蘇省東部、長江三角洲北翼,依江傍海,三面環水,形同半島。南與上海、蘇州隔江相望,背依廣袤的蘇北平原。

五千多年前,南通境內的海安青墩即已成陸,並有原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今市區一帶五代設郡,稱靜海。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築城,定名通州。宋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改稱崇州,又名崇川。辛亥革命後,廢州設縣,稱南通縣。1949年南通全境解放後改縣為市,市、縣分治。1983年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並,實行市管縣體制。

南通市現轄如皋、通州、海門、啟東4市(縣級),海安、如東2縣,崇川、港閘2區和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共有141個鄉鎮、10個街道。全市陸地面積8001平方公里,毗鄰海域約1萬平方公里,共有長江岸線277公里,黃海岸線205公里。

南通初步形成了開放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204、328國道和寧通高速公路縱橫全市,正在建設的通啟、鹽通高速與規劃中的沿海高速形成「一縱、一橫、一環」的高速公路網;寧啟鐵路、新長鐵路將於近期相繼正式通車;通沙、通常、海太長江汽渡貫通大江南北;南通機場按國家二級機場設計建設,可供波音757等D類飛機起降;正在建設的蘇通長江公路大橋將於2008年竣工通車,屆時南通將真正融入上海1小時交通圈。

蜿蜒30華里的濠河環抱全城,形同葫蘆,宛如珠鏈,是國內僅有的保留最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護城河,被譽為南通城的「翡翠項鏈」。市區南郊的狼山風景區是江蘇六大自然風景區之一、國家4A級旅遊區,區內有千年古剎廣教寺、鑒真東渡出海遺址、駱賓王衣冠冢、康熙御書亭、葵竹山房等文物古跡。南通特色旅遊資源比較豐富,有海安青墩新石器文化遺址,如皋冒辟疆、董小宛故居、水繪園、定慧寺,如東海上迪斯科,通州戲劇古鎮石港,海門蠣蚜山,啟東圓陀角。

南通歷代人文薈萃,名賢輩出。三國名臣呂岱、宋代傑出教育家胡瑗、明代名醫陳實功、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狀元張謇等歷史名人均為南通籍人士。近代,南通以中國人自辦的第一所師范學校、民間博物苑、紡織學校、刺綉學校、戲劇學校、盲啞學校、氣象站、養老院、育嬰堂等「十七個第一」,在中國文化科教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

南通自古就有「崇川福地」之稱,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南通人民傳承歷史,彰顯優勢,按照「依託江海、崛起蘇中、融入蘇南、接軌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總體思路,續寫了發展的新篇章。2003年,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實現GDP超千億元、財政收入超百億元的歷史性突破,經濟社會進入跨越發展的起飛階段。全年實現GDP1006.65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實現財政收入116.99億元,增長21.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8.42億元,增長44.7%,增幅為7年來之最;全年新簽協議注冊外資23.11億美元,注冊外資實際到帳7.31億美元,分別增長367.4和206.5%,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漫長的江海岸線使南通具有濱江臨海城市的迷人神韻。南通有稀有淡水魚類127種,是鰻魚、長江水系中華絨鱉、蟹苗種的天然產區;有近海魚類130多種,貝類資源蘊藏量達8萬噸以上,「天下第一鮮」文蛤的出產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二。呂四漁場為全國四大漁場之一,盛產帶魚、鯧魚、大黃魚、小黃魚、梭子蟹等水產品。南通的傳統民間藝術品有通派風箏、通派盆景、沈綉、剪紙、扎染、藍印花布、紅木雕刻、啟東版畫等。

Ⅹ 南通的經濟

解放後較長一段時期內,南通以農村經濟為主要特徵的產業結構引領南通經濟走過了漫長而短暫的歲月。直至1978年改革開放,南通方有機會和可能及時將工作重點全部轉移到經濟工作上來,一心一意發展生產力,很快將自身濱江臨海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社會經濟發展優勢,結束了窮過渡,外向型經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個經濟奇跡,社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79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84年,對外開放進一步發展和深化,全國由南方的幾個試驗點,迅速擴展到整個沿海地區。黨中央決定,包括南通在內的十四個沿海城市為對外開放城市,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決策再一次大大推進了沿海地區現代化建設和走向世界經濟舞台的進程,加速了南通社會經濟的歷史性巨變。
改革開放後,生產關系的大膽調整和改善,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後對勞動者積極性和創造力的充分激勵和調動,再加上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這一切都使社會生產力得以獲得空前的發展活力。以社會經濟活動發展規模的主要衡量指標——地區生產總值而言,1978年南通南通市僅為29.4億元,2004年超過千億元(1195.7億元),2008年達到2510億元,2012年達到4559億元。人均GDP1978年南通市為408元,1986年超過千元(1055元),2001年超過萬元(10078元),2008年達到35040元,2012年達到65222元。改革開放30年南通年度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扶搖直上,均翻了六番多,呈幾何級數趨勢加速度擴張。 30年來,南通堅持內外向型經濟兩個「引擎」並舉,經濟內生動力充足。南通利用外資連年實現增長,2007年開始躋身全國前十位。「十一五」期間,實際利用外資累計突破130億美元,是改革開放到「十五」期末總和的1.8倍。
2011年,南通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000億元,人均超過5.6萬元,均比2007年翻了近一番。財政總收入超過950億元,是2007年的3.2倍;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超過370億元、佔GDP比重比2007年提高3.3個百分點,進入全國地級市十強。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近2400億元、1500億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左右。2011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54.5∶38.5,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比2007年提高3個百分點。
2012年南通市生產總值4558.7億元, 2013年,南通實現生產總值5038.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5.4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2623.5億元,增長12.0%;第三產業增加值2070億元,增長12.9%。人均GDP達到69050元,按2013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平均匯率計算,人均GDP達到11150美元。
201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②565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7.1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2873.8億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2411.8億元,增長11.9%。人均GDP達到77457元。 1978年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大包乾的實行,南通市農村有一半以上的勞動力已脫離了種植業,其中,除一部分流向城市外,許多在鄉村企業和建築業中就業。改革開放30年間,南通市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重下降了6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農業內部結構也出現了多元化趨勢。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種植業比重不斷下降,林、牧、漁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以2008年統計資料與1978年比,南通市種植業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下降了30.4個百分點,牧業比重增加了10.7個百分點,漁業比重增加了16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以來,南通在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征途上頗多探索,在江蘇兩個「率先」的戰略布局中屢有創新。至2010年底,南通農業基本現代化指標實現值總分達67.3分,居蘇中蘇北第一位。 一方面,南通是江蘇乃至全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要突破耕地資源制約、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另一方面,南通「東抵黃海,南望長江」,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要利用好和凸顯出這一地域資源稟賦。因此, 經過多年探索,南通人作出了解答:「以項目農業為抓手,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
「十一五」以來,圍繞「爭創全省高效農業規模化第一市」的目標,南通大力實施高效農業「133」行動計劃和設施農業「863工程」,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取得較大成效。南通以佔全省9.9%的耕地,生產出佔全省11%的糧食、17%的油料和35%的蠶繭,復種指數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0個百分點,畝均農業GDP超過3000元。可以說,南通農民歷來的精耕細作傳統,為南通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創造了先決條件。
2012年,南通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48.9億元; 2013年,南通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94.8億元。 1978年改革開放前夕,南通市工業基本呈國有、集體「一統天下」。改革開放以來,南通非國有工業取得長足發展,2008年與1990年相比,非公有制規模以上企業單位數由72家增加到5210家;企業職工由2.1萬人增加到62.1萬人;產值由6.9億元增加到4541億元;利稅由0.45億元增加到412.6億元。
2008年南通市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產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已從1978年佔59.9%下降至5.3%,下降了54.6個百分點。國有工業企業產值佔比的下降和非國有工業企業產值佔比的大幅度上升,使南通工業經濟的所有制結構發生了重大調整。2008年南通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5162.4億元,是2000年(697.1億元)的7.4倍,是1978年(29.94億元,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統計口徑)的172倍。效益指標方面,2008年南通市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達到470.5億元,是2000年(57.28億元)的8.2倍,是1978年(5.06億元)的93倍。
2012年,南通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73.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101.2億元。 2013年,南通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583.9億元,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10.8%和13.6%。工業產值中,裝備製造業5222.3億元,增長14.1%,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6.0%,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南通主城區主要百貨及購物場所商圈 購物場所 地址 南大街商圈 ★文峰大世界 崇川區南大街3-21號 蘇寧生活廣場 崇川區南大街2號 金鷹特惠折扣中心 南大街28號金樹銀花大廈 南通八佰伴 崇川區人民中路與南大街交叉口 大潤發超級購物中心 人民中路27號交通銀行大廈 工農路商圈 ★圓融廣場&金鷹全生活中心工農路與青年路交匯處★南通印象城(2017年)崇川區工農南路與洪江路交匯東側 ★中南城購物中心 桃園路12號 樂購(工農路店) 工農路515號 文峰城市廣場工農路虹橋路口(通啟路高架)星光耀廣場工農路與桃園路交匯處西五水商圈歐尚超市(港閘店)深南路(江海大道高架出口)迪卡儂(港閘店) 江海大道高架與深南路交匯處北 ★港閘萬達廣場深南路與江海大道高架交匯處南★IKEA宜家家居(2017年)江海大道高架與黃海路交匯處北北大街商圈★圓融水墨江南(2017年) 通寧大道高架與永怡路交匯處 萬科金域廣場港閘區永怡路與北大街交匯處★華潤萬象城(2016年) 港閘區北大街與永和路交界處 主要休閑娛樂場所飛越網路文化廣場 任港路44號 南通探險王國港閘區北大街1號(華強城對面)三鮮街(本土美食街)長江南路與紫琅路交叉口江海風情街工農北路99號(鴻運裝飾城對面)2013年,南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27.1億元,增長12.8%。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1402.6億元,增長13.7%;農村消費品零售額524.5億元,增長10.3%。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消費品零售額1775.3億元,增長12.6%;住宿和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151.8億元,增長14.8%。
【對外經濟】
1984年南通外貿出口幾乎微不足道,90年代後出口扶搖直上,1984-1999年南通市年平均出口額為7.24億美元,2000-2008年南通市年平均出口額為53.4億美元,後9年南通市的年平均出口額為前14年的7.4倍。2008年南通市進出口總額達166.8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17.5億美元。現出口貿易已擴展到全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商品結構基本實現了以初級產品出口為主到工業製成品出口為主的重大轉變。一些資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出口產品已形成一定生產規模,增強了南通出口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推動了南通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升級優化。
2012年,南通進出口總值263.0億美元。 2013年,南通全年進出口總值298.1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13.4%,其中,出口總值212.8億美元,增長13.3%;進口總值85.4億美元,增長13.6%。2013年末與南通市建立進出口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196個,全市有進出口業績的企業4639家,增加6.5%。 1978年南通市年財政收入僅為5.5億元,1988年超過十億元(11.1億元),2003年超過百億元(117億元),2008年達到390.2億元。改革開放30年南通市年度財政收入翻了六番多,與地區生產總值同步呈幾何級數增長。
1978年南通市的年財政支出僅為1.6億元,基本只能維持公職人員的辦公及工資等基本支出,難有剩餘財力考慮社會和公共事業的發展。改革開放後,政府財政拮據的狀況有了根本性扭轉,年度財政支出持續出現高增長。 1993年全市財政支出首次超過10億元(10.86億元),2004年超過百億元(101.46億元),2008年南通市財政支出高達292.53億元。改革開放30年南通市年度財政支出翻了七番多。
2012年,南通財政總收入1055.9億元,其中各項稅收567.8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19.7億元,其中,營業稅增長56.5%,增值稅下降0.1%。全年財政總支出937.6億元。
2013年,財政總收入1216.7億元,比2012年增長15.2%,其中,各項稅收653.7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85.9億元,其中,營業稅增長12.6%,增值稅增長8.3%。全年財政總支出1060.7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76.4億元。 2013年,南通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485.88億元,增長15.8%,稅收佔比82.3%。財政收入的總量、增幅、稅佔比在江蘇省分別處於第4、第5、第4位。 1983年地市行政機構改革至八十年代末期,農民經濟收入逐步提高,一部分初步富裕起來的農民翻建了住房蓋起了簡陋的樓房,農民建房呈現緩慢增長的態勢,人均建築面積由1983年的17㎡增加至1990年的23㎡。 進入九十年代後,各級政府進一步重視村鎮建設工作,更加註重小城鎮建設和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十年中共建新房(樓房)1078.83萬㎡,共計投資45.48億。其中僅1997年就建新房191.77萬㎡,投資8.09億元。農村人均建築面積由1990年的23㎡增加至2000年的32.34㎡,農民的居住條件有了很大改善。
「十五」期間,南通切實抓緊了小城鎮的規劃,重點搞好10個全國重點鎮和24個省重點中心鎮的規劃,在規劃指導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行綜合開發,走集中統一建設的路子。「十五」期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好步開好頭。城鎮數量逐步減少,城鎮規模趨向合理。全力推進區域供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迅速提高,有60個建制鎮建成區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強化農村建築市場管理,加強鄉鎮建設(管)服務站所建設。
2013年,南通年市區(含通州區)新增綠地780.1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42.2%;日供水能力達到160萬立方米,水質綜合指標合格率100%;市區燃氣普及率、用水普及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100%。全年市區新增路燈、景觀燈24180盞,城市道路亮燈率達到99%。 (圖冊圖片來源 )
2006年10月15日至22日,江蘇省第十六屆運動會在江蘇南通舉行。
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上,全市有10名健兒參加了7個項目的比賽,獲得了4金1銀1銅,共6枚獎牌。
2012年,南通籍運動員在世界比賽中獲5個世界冠軍,在倫敦奧運會,南通籍運動員獲獎牌3枚,其中金牌2枚;倫敦殘奧會,南通籍運動員獲得銀牌1枚。 中國遠古傳說中的五帝時代,蘇中(蘇北)境內的部落經常與中原各部落爭戰,世居淮、沂地區的東夷部落曾為中原部落所敗,為避戰亂,東夷部落不得不進行遷移,古青墩人就是其中的一個分支,他們是南通最早的先民,也是最早的移民,他們在南通這塊大地最早播下了北方文化的種子,並烙下了北方文化的印記。
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滅邢(海安西部,如皋西北部當年屬邢國地),北霸中原,「封其民江淮間」。公元前506年,吳楚交戰,吳破鄭城(湖北江陵縣東北),鄖國遺民在吳國發動下參加了復國斗爭。不久楚敗吳,鄖民隨吳軍東撤,後安置於海安縣立發鄉一帶。前473年,越滅吳,都城北遷琅琊(今山東膠南縣境),大舉向北移民。漢初,東甌王舉國徙江淮間。幾次移民都有一部分散落到海陵(時稱海陽今天泰州市)一帶,他們將吳越文化帶到了這里,形成了一種南方文化北上的趨勢。
晉時戰亂,北方人口大舉南遷,至東晉,南朝三百年間陸續遷至長江下游,其時海陵一帶移民人口猛增幾十倍,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在這里相遇。
約六朝梁元帝時(552年),長江口出現的壺豆洲(又名胡逗洲)便有流人煮鹽為業,這些流人大抵指流放犯人也有無業遊民,主要來自江南常州(今常州、武進、宜興、無錫、錫山、江陰一帶),這些人基本上保留了吳越文化的特性。隋時胡逗洲屬海陵,唐玄宗時因軍事上的需要,狼山成為浙江西道節度使管轄下的一個軍事據點,胡逗洲成了浙江西道常州的轄地。唐末軍閥割據,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姚氏家族三代(姚存制、姚廷、姚彥洪)統治胡逗洲(其時稱靜海)、東布州達半個世紀之久,其軍隊和家屬有萬人之多,多為吳興人,其時南方文化佔了統治地位。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周師克淮南,取南唐長江以北地區,升靜海都鎮為靜海軍,屬揚州,不久改為通州,設靜海、海門二縣,由於靜海島與大陸漲接並改屬海陵郡管轄,靜海人與如皋等地的居民交往日漸頻繁,同時又有大量的海陵人來往於兩地之間或定居。至元初,北方又有犯人流放到通州,南方文化的影響似乎逐漸減弱。但元末張士誠起兵江南,明永樂初燕兵之亂,使大批江南居民移居如皋。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時期,不少江南商賈和手工業者紛紛來如皋安家落戶。
由東布洲形成的海門島,當初亦為流放犯人之地,流人亦來自常州一帶,由於隔了130多年才與靜海縣漲接而造成的文化隔離,使海門人始終保持了吳文化的特色。至明初,一部分擁戴過張士誠的江南士民,被懲罰性地強迫遷移到呂四港一帶。他們於常熟白茹港集結,渡江來到呂四,這就是民間所說的「白茹抽丁」,他們同樣保留了江南文化的風土人情。至18世紀初,崇明人陳朝玉(1688一1761)率妻來到海門,沿江岸墾殖,並帶動了大批崇明人遷來江北。他們辛勤墾殖,使沿江新墾地漸成村落。其時海門境內一萬多人,崇明人近三千人,以後200年間不斷有崇明人遷至海門。至近代紡織工業的形成和興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安徽、浙江、廣東、上海、鎮江等地工商戶和其他人至南通定居、經商和進行文化交流。南方文化的影響幾乎一直延續著。
南方文化對南通的影響較大,南通方言中,說吳方言的人最多,南通京劇屬於南派京劇,老百姓普遍供奉「觀世音菩薩」。北方人往往把南通人看作是江南人,而南方人則常常把南通人視為北方人(江北人),這一錯位恰恰顯示了南通作為南北過渡地帶的文化特徵,南北文化兼而有之———南風北韻。 通劇:通劇是南通地方戲曲劇種。原為僮子戲,它源於上僮子。所謂「僮子」即民間職業巫師,發源於楚越的「以舞降神」的巫覡與當地的方言、文化、風俗、民情交融,同化逐漸形成了有鮮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覡的另一個分支——南通僮子。建國後,僮子摒棄其祭神驅鬼的迷信內容,利用其說唱形式,演現代劇,推陳出新,逐步改造成為通劇在編導、表演、音樂、舞美等方面都有提高。現在南通僮子不僅被列為專門課題重點研究,而且越來越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注重和興趣。
南通侗子會:從前,南通郊鄉每年秋熟登場之後,總要舉行「侗子會」,又叫「圩塘會」,由圩塘中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選定在月中望日,邀請侗子演戲,藉助「天燈」,尋求歡愉。建國後,「侗子會」風俗不復存在,侗子也轉為通劇藝人。
海安花鼓:流行於400年前時嘉靖年間的江淮大地。經過海安一代又一代民文工作者的幾經挖掘,幾經整理,不斷揉進時代精神,刻意進行藝術創新,1978年以《迎春花鼓》為題參加江蘇歌舞會演,1987年以《花鼓情》為題晉京獻藝,1998年又以《迎春》為題參加江蘇群文會演,融進江蘇《漁籃花鼓》、《淮揚花鼓》、《泰興花鼓》之特色,以320名女舞演員之陣容,再度編排成廣場舞蹈,編入首者國慶50周年聯歡晚會第一板塊「賀神州普天同慶」。
海門山歌:主要流傳於海門地區以及啟東和通州部分地區,與江南吳歌一脈相承,是吳歌伸向蘇北的一個分支。1955年發展成舞台劇。海門山歌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即興山歌,多為農民在勞動中或勞動之餘隨口編唱的山歌,歌詞有四句、六句或八句之分,內容大都反映勞動生活和男女愛情;另一類是敘事山歌,歌詞長達數十句或數百句,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生動的人物形象和豐富的思想感情。民間音樂《海門山歌》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南通的西部及北部地區:海安縣、如皋市以及如東縣的大部分地區的方言——屬於江淮官話通泰片/泰如片,又可分為兩種小方言片:如東東部地區的如東口音和其他地區的如海口音兩種,可以分別稱為如東話和如海話。
南通城周邊地區:港閘區、崇川區西北部及通州區中西部的方言——南通話,南通話是毗陵片吳語向江淮官話通泰片/泰如話的過渡方言。
南通的東南部地區:崇川區的東南部、通州區西南部、海門市南部、啟東市南部、如東縣東南部和通州區的東部沿海地區的方言——沙地話(崇明話、海門話、也叫啟海話),屬於吳語。
南通的東部地區:通州區東部、海門市的北部、啟東市的北部的方言——通東話呂四分支和東社分支——通東話(亦可叫古常州語,或稱江北話),屬於吳語。
通州城周邊地區:通州區的中部方言——金沙話,屬於吳語。
如東話是如海話向通東話的過渡口音、南通話是是古吳語區向江淮官話的過渡區、金沙話是通東話向南通話的過渡區。
如東話和如海話互通、金沙話和南通話可交流、南通話和(除金沙話外的)其它方言很難交流、金沙話和(除南通話外的)其它方言很難交流,通東話及沙地話和其它方言很難交流,如東話和如海話(除互通外)和其它方言很難交流。 燈節:舊歷正月十三日「上燈」,十八日「落燈」,這六天謂之燈節。燈節期間,南通城裡城外,有好多廟宇裝燈。十五、十六兩夜,有好多店家在店門口放煙火,看的人也不少。自正月初一起,十字街一帶,有許多賣燈的。,賣的是馬燈、獅子燈、兔兒燈、蝦蟆燈、走馬燈、球燈等等,都是以蔑為骨,以彩色紙糊的,至遲賣到十五、十六日結束。民間所掛的神子,有人家正月十八落,也有二月初一日落。
二月二:農歷二月初二,有家家帶女兒之俗,諺雲:「二月二,家家人家帶女兒,不帶女兒是窮鬼兒,女兒不來要爛腿兒,女婿不許她家來是肉龜兒。」殷富之家帶女兒要辦起豐盛的家宴,即使是家境窘迫的娘家,也得象徵性地小酌一番,沒有親生女兒的還得請「乾女」。此俗沿襲至今。
元宵節:亦稱上元節,俗稱正月半。南通舊時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並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
元宵鑼鼓:舊時民俗公約,日常敲鑼視為報警,故兒童平時不得敲鑼戲弄,但到春節期間則可盡興玩耍,天黑亦無防,尤其正月燈節期間,更不受時間限制了。每到元宵節,城內東大街小關帝廟(在南通電影院附近,今已建為證券大樓),自發舉行鑼鼓比賽。昔日元宵節那一浪高一浪的鑼鼓聲,震撼著通城的夜空,全城充滿對新—年希望的激昂的氣氛,是小伢兒和大人們最快活的節日。
「放燒火」:南通民間「放燒火」的風俗,起源於遠古人們對火和火神的崇拜。遠一點的可以翻翻《詩經》:「去其螟塍,及其蟊賊,無害我田雅。田祖有神,重畀炎火。」說的就是鄉野阡陌農夫手執火把驅蟲趕獸,護衛田禾的情形。近一點的可以看看我們的老前輩、清道光初南通詩人李琪的《崇川竹枝詞》:「山村好是晚風初,燒火連天錦不如,但祝麻蟲能照盡,歸來沽酒膾池魚。」詩後原註:「元夕放燒火,謂之照麻蟲。」這首民歌體的小詩告訴我們,當年南通民間 「放燒火」的場面十分宏大壯觀,連城裡的紅男綠女、騷人墨客都要趕去爭看熱鬧。「放燒火」的時間有多種說法,俗諺有雲:「三十夜子送百蟲,一送永無蹤」,農人們回憶的日子有正月半、正月十八、二月二、二月十三、二月十九等等。形式大致相似。2003年,央視和南通市政府聯合組織拍攝《正大綜藝》欄目《節日繽紛》把它搬上熒屏,讓更多的人了解南通,了解這一奇俗。 市花:菊花是南通市的市花,每年秋天,文峰公園、人民公園都要舉行菊花展覽。
市樹:廣玉蘭是南通市的市樹,廣玉蘭屬木蘭科,又名荷花玉蘭,洋玉蘭。常綠大喬木,高可達30米,樹冠卵狀圓錐形。小枝和芽均有銹色柔毛。葉革質,長橢圓形,長10-20厘米,表面有光澤,背面有銹色柔毛,邊緣微反卷。花白色,花的直徑達20-30厘米,花通常6瓣,有時多為9瓣,花大如荷花,故又名荷花玉蘭,芳香。花期5-7月。種子外皮紅色,9-10月果熟。廣玉蘭樹姿雄偉壯麗,葉厚光亮,花大芳香,為城鎮綠化的重要觀賞樹種。

閱讀全文

與南通工業經濟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計算汽車輪胎半徑 瀏覽:353
汽車被撞如何得到賠償 瀏覽:531
汽車坐墊套什麼樣的好 瀏覽:520
中國為什麼沒有加天然氣的汽車 瀏覽:655
石化工業學校三校生多少分 瀏覽:77
安寧工業湖在哪裡 瀏覽:42
天津哪個店有領克汽車到店 瀏覽:487
徐州12款寶馬730多少錢 瀏覽:738
36伏的工業遙控器怎麼接線 瀏覽:184
寶馬320左右門打不開怎麼辦 瀏覽:727
溫州哪裡買江鈴汽車 瀏覽:306
為什麼汽車會靠右 瀏覽:348
特斯拉如何成為新能源汽車 瀏覽:318
工業品價格是什麼 瀏覽:126
汽車玻璃3c怎麼去掉 瀏覽:95
奧迪五幅輪轂大概多少公斤 瀏覽:46
賓士租車公司有哪些 瀏覽:539
越南寶馬銷量怎麼樣 瀏覽:483
雙色賓士s級最低多少錢 瀏覽:854
賓士車為什麼不過戶了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