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霍邱縣經濟水平怎麼樣
幹嘛呀 不是被分配到 我們縣來當公務員吧 哈哈
我們霍邱的經濟嗎 以前是挺爛的 不過現在好像發展的挺快的 每年都有很大變化
一般的工資肯定沒有別的大城市高
公務員的話 應該不會低的 畢竟是吃國家飯的啊 工資應該都是國家標准水準
2. 考上公務員了,安徽省界首市和安徽霍邱縣哪個地方更好
去界首市吧,一方面市裡的經濟發展更好一些,待遇會稍微好一些;另一方面,市裡平台更高一些,努力一下能到省里,會有更多的機會。
3. 安徽六安霍邱縣一工地塌方,現場的人員傷亡情況如何
安徽省應急管理廳2021年5月23日發布事故通報稱,5月22日16時03分,霍邱縣城關鎮城北第二污水處理廠凈化管網工程一標段工地進行頂管作業時發生塌方事故,造成3人被困。霍邱縣立即組織有關部門和力量展開營救,3人相繼被救出,但均無生命體征。因此答案已經非常明顯了,這次事故共造成3人死忙。
據當地居民老鄭介紹,塌陷事故發生在下午5、高效使用建築施工軟體(優建工程通),及時歸檔建築施工資料,做到有跡可循。嚴格利用施工管理工具定期排查各個施工環節,及時交流匯報施工進程。從源頭抓起,防患於未然。
6、加強起重設備的采購管理,嚴禁使用不合格的起重設備,並定期進行檢測,確保各項性能和安全防護裝置良好;加強對起重設備操作人員、指揮人員、安拆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考核合格後持證上崗。
4. 霍邱縣的地理環境
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GDP)193.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1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98.8億元,增長16.9%;第三產業增加值52.5億元,增長6.9%。第一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1.8%,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為51.1%,比上年上升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46.4%,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為27.1%,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全縣人均GDP11611元。
霍邱是個農業大縣,農、林、牧、副、漁五業俱全,尤以糧食、畜禽、魚蝦產量大,品質好而著名。
建國前,由於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縛生產力,水、旱、蟲災頻繁,加之兵燹匪患,農村經濟蕭條。
建國後,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農民實行土地改革,並引導他們組織起來發展生產。1956年完成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農民逐步走上集體化道路。水利方面,1950年修築淮河大堤。1958年,又興建史河灌區。此後灌溉面積逐年擴大,施肥水平不斷提高,並引進良種,擴大種植面積,農林牧副漁五業均有很大發展。1958年公社化後,「三年困難時期」,1966年起又是10年「文化大革命」,農業生產遭受了挫折。1978年後,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大調動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到1987年,全縣糧食總產57.49萬噸,比1949年增長近2倍;油料總產2.62萬噸,比1949年增長13倍;麻類總產4.87萬噸,比1949年增長51.9倍;棉花1984年產量最高,種植19.33萬畝,總產6129噸,比1949年增長7.5倍。1987年棉花總產2145噸。大牲畜1987年年末存欄9.99萬頭,比1949年增長96.6%;生豬飼養量78.84萬頭,年末存欄41.1萬頭,分別比1949年增長6.2倍和4.2倍;山羊飼養量24萬多頭,年末存欄14.44萬頭,分別比1949年增長了3.8倍和9.7倍;家禽飼養量819萬多隻,年末存欄304萬多隻,分別比1949年增長4.4倍和2.2倍;水產品總產量7041噸,比1949年增長21倍。林業也有很大發展,全縣現有各種成片林19.2萬畝,保存四旁樹木3400萬株,總蓄積量64.49萬立方米,森林覆被率9.3%(四旁樹木每百株折一畝),成片林面積是建國前的4.8倍;四旁樹是建國前的8.5倍,森林覆被率是建國前的11.6倍。1987年,糧食畝產225公斤,棉花畝產35公斤,油料畝產53公斤,麻類畝產186公斤;人均活立木蓄積量0.41立方;人均純收入225.8元;40萬畝可養水面平均每畝年產水產品17公斤。
霍邱縣尚有三分之一的低產田畝產僅有150公斤,急需改良。有57萬畝耕地易澇,20多萬畝耕地易旱,20萬畝水面荒蕪,2萬畝宜林地未植上樹木。
2012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1.55億元,增長5.5%。糧食播種面積226751公頃;油料播種面積9972公頃;棉花播種面積1611公頃。實現糧食總產148.82萬噸,增長4.8%;糧食生產連續九年受到國家表彰。棉花產量2153噸,增長8.0%;油料產量21082噸,增長48.1%;麻類1547噸,下降8.2%。生豬出欄136.5萬頭,比上年增長0.3%;家禽出欄2035萬只,同比增長0.4%,肉類總產量15.54萬噸,同比增長2.3%;蛋類總產量5.66萬噸,同比增長2.2%。水產品產量8.30萬噸,同比增長1.2%。名優特水產品產量2.07萬噸,同比增長50.2%。有效灌溉面積123411公頃,增長11.8%;旱澇保收面積100326公頃,增長14.1%;機電排灌面積64604公頃,增長9.0%。農業機械總動力161.4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7%;農用拖拉機15.56萬台,增長35.4%;農用運輸車11632輛,增長1.8%。全年化肥施用量27.97萬噸,下降3.0%。農村用電量2.98億千瓦時,增長7.2%。
霍邱縣手工業歷史悠久,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經營者朱來之在東關外開辦朱福源油坊。民國3年(1914),城關張玉周機坊有徒工50多人,木製織布機30張,每張日產花條布或格子斜紋布20米左右,行銷鄰近各縣。民國28年(1939),壽縣正陽關「耀華」工廠遷至城關,有織布機、織襪機各6台、織巾機2台,生產條格布、線襪、毛巾等產品。民國29年(1940)城關商會會長謝雪洲與人合股開辦「七星」襪廠,有織帽機8台,生產土布、條格布、線襪、線帽等產品。民國32年(1943),官商合辦「民生」工廠,有鐵制布機10台,生產條格布等產品。
當時,規模較大的卷煙作坊有城關朱宜之、葉集金伯安、河口李祝三等,煙卷行銷麻城、固始、金寨等地。臨水集大麴酒久負盛名,有「聞香下馬」之譽。
至民國36年(1947)霍邱縣有鐵、木、竹、針棉織、糟坊、油坊、卷煙、刻字等12個行業作坊,個體手工業戶2696個,從業3036人,以城鎮為主,少數分散在小集鎮和鄉村。
民國38年(1949)1月霍邱解放,人民政府恢復發展地方工業,建立縣酒廠和安徽省霍邱臨水酒廠。對私營工業實行委託加工、計劃訂貨和包購包銷,對個體手工業採取組織聯營企業,實行聯產聯銷的方針,使全縣工業生產得到恢復。是年,工業總產值120.5萬元,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1.74%。
1951年,建立縣印刷廠、縣米電廠,工業總產值175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3.47%。1952年,工業總產值365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5.83%。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全縣建立國營工業企業13個,組建了61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74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組、2個手工業合作工廠,共有職工3038人,其中國營職工454人,1957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014.9萬元(1952年不變價),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9%。
「大躍進」與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工業發展大起大落。1958年土法「上馬」大辦工業,一年之間,全縣新建大、小工廠23378個,其中縣辦國營工廠有機械廠、煉鐵廠、煉焦廠、蛋粉廠、軋花廠、中標號水泥廠等24個,社辦工業有土製化肥廠、顆粒肥料廠、糧油飼料加工廠、低標號水泥廠、磚瓦廠、農具修配廠等23354個。是年,全縣「以鋼為綱」建起土高爐496座。在鋼鐵生產中,生產38立方米、13立方米小高爐設備10座,鐵木結構鼓風機1台,焦炭6218噸,耐火磚19377塊。但這些工廠是在既無資源,又無技術人員、熟練工人的情況下,盲目投產的。產品粗製濫造,沒有銷路,造成巨大經濟損失。1962年調整,一些企業先後「下馬」;全縣只保留148個工業企業,國營工業企業減少為13個,集體工業企業減少為135個,全縣工業產值下降為898萬元(1957年不變價),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6.6%。
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新建的國營工業企業有化肥廠,擴建了磚瓦廠,復建了水泥廠,改建了農機二廠(現皖西掛車廠)等13個廠,生產向機械化方向發展,開始生產旋耕作業機、雙鏵犁、拖掛車、合成氨、磷肥等重要支農物資。197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635萬元(1970年不變價),比1965年的1278萬元增長27.9%。
第四個五年計劃期間整頓工業企業,國營工業企業增至27個,集體工業企業增至133個。197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增至4091萬元(1970年不變價),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20%。
第五個五年計劃後期,貫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1980年全縣有工業企業308個,其中國營工業企業29個,集體工業企業279個。全縣工業總產值4218萬元(1980年不變價),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17.58%,比1975年增長3.1%。縣屬308個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有268個盈利,總額112萬元;40個工業企業虧損(國營8個,集體32個),總額55萬元。
第六個五年計劃期間,繼續貫徹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霍邱縣工業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產業結構漸趨合理;此期,新建投產的工業企業76個。
1985年,全縣鄉以上工業企業383個,共有職工11234人,其中國營工業企業34個,共有職工3238人(固定職工1947人);集體工業企業349個,職工7996人,內鄉鎮企業職工5933人。全縣工業總產值8356.7萬元(1980年不變價),四天半的產值就相當於1949年全年的工業總產值。是年,全縣有村辦及個體所有制工業企業7802個,完成產值3388萬元,利潤44.2萬元,稅金41.9萬元,職工1.2萬人。其中村辦工業224個,產值643萬元,利潤6萬元,稅金5.9萬元,職工0.15萬人;私營工業685個,產值824萬元,利潤7.2萬元,稅金8萬元,職工0.86萬人。
1987年,全縣鄉以上工業企業307個,比1978年增加111個,其中國營增加4個,集體增加107個;村辦及村以下工業企業1.288萬個,其中村辦工業169個,農村合作經營工業782個,成鄉個體工業1.1929萬個(城鎮32個)。全縣工業總產值13421萬元,其中鄉以上工業產值8541萬元;全民工業產值5732萬元(1980年不變價),年遞增3.6%;集體工業產值2809萬元,年遞增7.6%。全民工業產值比重由72.6%,降為67.1%;集體工業產值比重由27.4%上升為32.9%。有些產品從無到有,有的產品數量大幅度增長。是年,生產合成氨5878噸,比1978年的3430噸增長71%,生產水泥1.66萬噸,比1978年的0.8萬噸增長1.1倍;生產磚16446萬塊,比1978年的1438萬塊增長10.4倍。1987年,全縣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原值5331萬元。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98家,比年初增加15家,全年累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3.07億元,同比增長23.6%,超億元企業50家,超10億元企業7家,超20億元企業2家。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84.84億元,同比增長18.7%,總量和增幅分別居全市第一位和第二位。
2012年股份制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達60.66億元,增長11.0%;外商及港澳台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0.70億元,增長56.5%。大中型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58.59億元,增長6.1%。重工業實現增加值59.43億元,同比增長14.0%,占規上工業比重達70.1%,比同期所佔比重下降7.6個百分點。輕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5.41億元,比同期增長40.9%。重工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為53.5%,比上年下降33.3個百分點。18個行業中有17個行業實現了增長。其中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75.72億元,增長51.6%;工藝品及其他製品業42.41億元,增長46.4%,黑色金屬礦采選業105.39%,下降6.1%。工業產銷銜接狀況良好,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8.8%。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均呈現不同幅度增長。
5. 霍邱縣大自然鐵路軌道扣件鑄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霍邱縣大自然鐵路軌道扣件鑄造有限公司是2016-06-22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霍邱縣馬店鎮泉水工業區。
霍邱縣大自然鐵路軌道扣件鑄造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41522MA2MX3682N,企業法人張振,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霍邱縣大自然鐵路軌道扣件鑄造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軌道扣件產品研發、鑄造、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霍邱縣大自然鐵路軌道扣件鑄造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6. 霍邱縣財政收入多少
2015年一般預算收入完成情況。全縣共完成財政收入164651萬元,占年度預算的72.5%,同比下降23.8%。
2016年全縣累計組織完成財政收入167324萬元,占年初預算95.6%,占調整預算後的100.2%,較去年同期164651萬元,累計增收2673萬元,增長1.6%。其中地方級收入完成116629萬元,占「營改增」後調整任務的99.4%,占年初預算的93.4%,同比下降2.2%;中央級收入完成48766萬元,占「營改增」後調整任務的84.9%,占年初預算的97.6%,同比增長11.7%;出口退稅完成1929萬元,占年初預算的964.5%,同比增長11.4%。
7. 霍邱縣未來經濟有什麼大發展大規劃嗎
據說縣政府准備在馮井鎮搞個工業區,如果能多一些工業建設,以後的發展前景還是比較可觀的,因為霍邱的土地資源比較多,越往後發展,土地資源越缺乏,土地是經濟發展的必要因素,留的土地在不怕沒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