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想了解下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的具體區別,以及集團下屬各有什麼單位和機構
一、指代不同
1、航天科工集團: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並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
2、航天科技集團:是在我國戰略高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創新能力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
二、下屬機構不同
1、航天科工集團:目前擁有6個研究院、1個科研生產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餘戶企事業單位,遍布全國各地,職工13餘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超過40%,先後有1599名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航天科技集團: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制定了航天核心技術計劃,取得了數百項標志性成果。
三、發展不同
1、航天科工集團: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航天防務技術,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導彈武器系統、飛航導彈武器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與研製生產體系。
2、航天科技集團:承擔著我國全部的運載火箭、應用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深空探測飛行器等宇航產品及全部戰略導彈和部分戰術導彈等武器系統的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
㈡ 列舉我國航天工業的巨大成就至少寫三項有哪三項
2020年,中國航天全年共執行39次發射任務,發射載荷質量103.06噸,發射次數和發射載荷質量均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34次發射。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拉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階段任務序幕。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全面投入應用發射,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了我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由5.5噸級到14噸級的跨越。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有效增強我國高密度發射任務執行能力。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到4.5噸,突破了快速集成設計生產、電氣一體化、節流減載等關鍵技術,實現了發動機推力調節技術的首次工程應用,為可重復使用打下堅實基礎,能滿足衛星組網工程和商業發射服務需求。
世界首次連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太空3D列印完成在軌演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搭載的「復合材料空間3D列印系統」,在軌期間自主完成了連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樣件列印。此次實驗,是中國首次太空3D列印,也是世界首次連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太空3D列印實驗,對於未來空間站長期在軌運行、超大型結構在軌製造具有重要意義。
㈢ 蓬勃發展的中國航天事業都包含什麼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國古籍中記載了許多與飛行有關的神話、傳說和繪畫。「嫦娥奔月」是人類最古老的登月幻想。魯班製作木鳥、西漢時期的滑翔嘗試和列子御風的想像,說明古代中國人民已想到利用空氣浮力和空氣動力升空飛行。現在仍在使用的帆、舵、風車等是古人在長期生產活動中利用風力和水力製造的生產工具。中國的風箏和火箭是世界公認的最古老的飛行器,走馬燈的原理和現代燃氣渦輪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竹蜻蜓則是螺旋槳和直升機的雛形。這些發明和創造顯示了古代中國人民出眾的智慧和才能。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化和其他國家的古代文明,共同孕育了現代航空航天技術的萌芽。
在近代,中國人民也為航空航天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誕生之後,中國許多仁人志士為振興中華而熱心發展航空事業。從1887年華蘅芳製造中國第一個氫氣氣球到1949年這一段時間里,盡管條件極端困難,中國的航空事業還是獲得了一定的進展。一些傑出的中國科學家在空氣動力、火箭技術、燃燒理論等方面所作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推動了有關學科領域的發展,為中國爭得了榮譽。
中國航空事業的蓬勃發展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開始的。
我國於1951年成立了航空工業管理局,隨後組建了飛機、發動機和材料工藝等研究機構。1954年製造出第一架教練機(初教5),1956年試製成功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殲5),1958年小型多用途運輸機(運5)投入使用,同年又自行設計了初級教練機(初教6),1959年第一架超音速噴氣式殲擊機(殲6)飛上了藍天,實現了從修理到製造,從生產螺旋槳飛機到噴氣式飛機,從仿製到自行研製的轉變。1960年建立的中國航空研究院,從事飛機、發動機、儀表、電器、附件、電子設備和航空武器的設計研究;開展了空氣動力、結構強度、燃氣渦輪、風洞技術、生命保障、材料工藝、導航和控制以及飛行試驗等方面的應用研究。
中國航空工業形成了科學研究、生產和教育相結合的工業體系,培養了近20萬各種專業人才。20世紀60年代後,全天候高空高速殲擊機和低空性能優越的強擊機已裝備部隊,新型飛機日益增多。中國已能生產各種型號的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直升機、運輸機、偵察機以及戰術導彈,為空軍、海軍提供了軍事技術裝備,滿足了民航事業的部分需要,並向世界上一些國家出口。
中國民用航空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對外交往的擴大,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的航空運輸網,開辟了200多條國內、國際航線,對發展國民經濟和方便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專業航空為農業、林業、牧業、漁業、探礦、救災、海上油田和環境保護等提供了廣泛的服務。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擁有訓練有素的飛行人員和先進的技術裝備,承擔著保衛祖國領空安全和支援國家建設的光榮任務。
中國航天事業是在50年代中期開始的。1956年,中國制定了12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把火箭和噴氣技術列為重點發展項目。同年建立了第一個導彈、火箭研究機構,1958年把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列入國家科學規劃,組建機構開展空間物理學研究和探空火箭研製工作,並開展星際航行的學術活動和實驗設備的籌建工作。中國航天事業在創業之初經歷了經濟上、技術上的種種困難,經過艱苦奮斗,終於在1960年2月發射成功第一枚探空試驗火箭,同年11月又發射成功第一枚自製的運載火箭,1964年6月發射成功自行研製的第一枚運載火箭,60年代後期又研製成功中程和中遠程運載火箭,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中國於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空間計劃。1968年組建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衛星的國家。1971年3月3日發射成功的第二顆人造地球衛星向地面發回了各項科學實驗數據,正常工作了8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發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成了繼美、蘇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發射大型運載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一枚大型運載火箭把3顆空間物理探測衛星送入地球軌道,1982年10月從水下潛艇發射運載火箭成功。1984年4月8日,發射了一顆對地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2」號,4月16日衛星定點於東經125度赤道上空。
到1985年10月,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共發射了1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這些衛星為地質、測繪、地震、海洋、農林、環境保護等國民經濟部門和空間科學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資料。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已用於國內通信廣播和電視節目傳輸,對改善邊遠地區的通信和廣播狀況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一系列航天活動,中國已經建立了各類人造衛星、運載火箭、發射設備和測量控制系統的研究、設計、試驗和生產的基地,建成了能發射近地衛星和對地靜止軌道衛星,擁有光測、遙測和雷達等多種跟蹤測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發射場;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測量船構成的衛星測控網,造就了一支富有經驗的航天科學技術隊伍,從而有能力不斷開拓航天活動的新領域。
中國航空航天工業在為國防、國民經濟和科學研究直接服務的同時,還努力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推廣和轉移先進技術,取得了顯著的效益。
㈣ 如今輝煌異常的我國航天工業,到底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廣義的航天技術指使用火箭或者太空梭,將衛星或者人類送入太空軌道進行航行的技術。首先說說為什麼各個國家對航天技術那麼重視。從廣義角度來說,人類不可能永遠的生活在地球上,因為地球上的資源遲早會被人類耗盡。那麼如果地球無法讓人類獲得足夠的資源,那麼人類就必須前往太空去收集足夠多的資源,或者前往其他星球發展。
最後這次實驗很有可能是為我國製造太空梭做准備。太空梭比火箭更加經濟,而且和衛星不同。太空梭類似於宇宙飛船,可以在高空軌道上巡航。如果將其改裝,變成軌道指揮部,這樣完全不用擔心敵人的炮火造成的威脅。而且如果我國的太空梭能夠研製成功,那麼對宇航員的身體素質要求就大為降低,很多身體素質較好的科學家可以直接登上太空梭,在太空中親自進行試驗。而且太空梭在降落的時候,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搜索返回艙。只需要准備好跑道,正常情況下的太空梭既可以直接降落。
㈤ 航天科技與航天科工 哪個好兩者有什麼區別
航天科技與航天科工 哪個好?兩者有什麼區別?科技總體上要好一些,科技搞民品,五院航天總體設計,錢多。科工搞軍工,2院(地空導彈研究院),3院(飛航導彈研究院)等。
但也不能這么絕對,具體還要看哪個所,本人覺得501(五院總體部,載人航天總體事業部)最好。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都是屬於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它們在職能和管理方面有所區別,它們的區別為:
1、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是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
2、航天科工現由總部、5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11個公司制、股份制企業構成,控股6家上市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
3、中國航天科技是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而中國航天科工是參與了「神舟」系列飛船和「嫦娥」探月工程的研製、生產、測試、監控等任務。
4、中國航天科工以航天防務、信息技術、裝備製造為主業,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導彈系統、飛航導彈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和研製生產體系,所研製的產品涉及陸、海、空、天、電磁等各個領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發產品主要有衛星,運載火箭,衛星應用設備及產品,衛星運營服務產品,高端工業計算機、集成電路、光機電等信息技術產品,碳纖維、覆銅板、飛機剎車盤等新材料產品,太陽光伏、風力發電設備等新能源產品。
(5)中國航天工業做什麼的擴展閱讀:
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的前身都是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兩個集團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並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兩個公司都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兩個公司在1999年7月,從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分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