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畫油畫訣竅和調色要點
畫畫,畫的是畫者對世界的認識與感受,不要執著於技巧!
油畫工具材料的限定導致油畫繪制技法的復雜性。幾個世紀以來,藝術家在實踐中創造了多種油畫技法,使油畫材料發揮出充分的表現效果。油畫主要技有: ① 透明覆色法,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調色油稀釋的顏料進行多層次描繪。必須在每一層干透後進行下一層上色,由於每層的顏色都較稀薄,下層的顏色能隱約透露出來,與上層的顏色形成變化微妙的色調。例如在深紅的色層上塗罩穩重的藍色,就會產生藍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豐富效果,這往往是調色板上無法調出的色調。這種畫法適於表現物象的質感和厚實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人物肌膚細膩的色彩變化,令人感到肌膚表皮之下流動著血液。它的缺點是色域較窄,製作過程工細,完成作品的時間長,不易於表達畫家即時的藝術創作情感。 ② 不透明覆色法,也稱多層次著色法。作畫時先用單色畫出形體大貌,然後用顏色多層次塑造,暗部往往畫得較薄,中間調子和亮部則層層厚塗,或蓋或留,形成色塊對比。由於厚薄不一,顯出色彩的豐富韻意與肌理。透明與不透明兩種畫法沒有嚴格的區別,畫家經常在一幅畫作中綜合運用。表現處在暗部或陰影中的物象時,用透明覆色法可以產生穩定、深邃的體積感和空間感;不透明覆色法則易於塑造處在暗部以外的形體,增加畫面色彩的飽和度。19世紀以前的畫家大都採用這兩種畫法,製作作品的時間一般較長,有的畫完一層後經長期放置,待色層完全乾透後再進行描繪。 ③ 不透明一次著色法,也稱為直接著色法。即在畫布上作出物象形體輪廓後,憑借對物象的色彩感覺或對畫面色彩的構思鋪設顏色,基本上一次畫完,不正確的部位用畫刀颳去後繼續上色調整。這種畫法中每筆所蘸的顏料比較濃厚,色彩飽和度高,筆觸也較清晰,易於表達作畫時的生動感受。19世紀中葉後的許多畫家較多採用這種畫法。為使一次著色後達到色層飽滿的效果,必須講究筆勢的運用即塗法,常用的塗法分為平塗、散塗和厚塗。平塗就是用單向的力度、均勻的筆勢塗繪成大面積色彩,適於在平穩、安定的構圖中塑造靜態的形體;散塗指的是依據所畫形體的自然轉折趨勢運筆,筆觸比較鬆散、靈活;厚塗則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顏料,有的形成高達數毫米的色層或色塊,使顏料表現出質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強化。 作為一種藝術語言,油畫包括色彩、明暗、線條、肌理、筆觸、質感、光感、空間、構圖等多項造型因素,油畫技法的作用在於將各項造型因素綜合地或側重單項地體現出來,油畫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運用油畫技法的可能。油畫的製作過程就是藝術家自覺地熟練地駕馭油畫材料、選擇並運用可以表達藝術思想、形成藝術形象的技法的創造過程。油畫作品既表達了藝術家賦予的思想內容,又展示了油畫語言獨特的美——繪畫性。 1:准備好所需要的材料!如(顏料油畫筆松節油油畫專用油油畫調色板廢舊報紙油畫刀) 2:油畫框用定做的比較好,一般是木頭框!綳上油畫布(麻布)!(根據自己想畫的大小可以任意做).然後刷三次乳白膠!一定要刷到位!待干後就可以畫了!這些東西在美術用品店有售!大學附近也有售! 一個框子加布如果是半開那樣大的話售價在20元左右!具體還有什麼疑問可以留言在你的問題下面!然後給你解決!有專門的入門書籍,從畫布,顏色的設配開始。你已經學過水粉,應該已以有過素描的基礎,相信應該會很快掌握的。 還有,刷一層白乳膠就行(厚薄自己掌握,效果會不一樣),只要不漏油,我平常練習就經常這樣畫,效果還很不錯。但這樣的畫不利於保存,也不便於展覽,你可以嘗試畫在木板上,同樣刷上膠,畫起來感覺會很好,也便於保存。 油畫和水粉在畫法上相近 如果你有水粉基礎 應該很快就能上手的,只是油畫當然不象水粉乾的這么快 所以在覆蓋的時候要採用點小技巧:可以幹了以後畫(不是要全乾,只要不影響顏色覆蓋即可了) 也就是一層一層畫,先打底,打底時用快乾油,然後快乾油的用量要層層遞減,如果在堆顏色的時候發現需要修改 則要用刮刀颳去.我個人覺得水粉能畫到什麼程度 油畫就能畫到什麼程度了~!那再介紹一下油畫需要用的工具:油畫顏料(馬利,溫沙牛頓比較好 別買美邦的) 油畫筆(圓頭豬鬃為主,扇形筆,刻畫細部用的小尖筆),畫框,調色油,快乾油,刮刀,調色板,塑型膏(一般剛買來的木製調色板都會吸油,所以最好用塑型膏在表面塗一層),報紙撕成小塊擦筆用(油畫筆臟了不象畫水粉水裡一甩就干凈了 它只能用報紙擦),松節油(既可以調色用又可以洗筆,這里的洗筆是指你每天畫完後一段時間內不畫時才用的辦法哦,不洗干凈畫筆的話下次在用時筆就幹了 而且很難洗干凈幾乎就廢了) 差不多這些就可以滿足你的油畫願望了~~ 最後提醒你,油畫是需要很扎實的功底的,這需要長時間刻苦的練習,不是一句話就能解釋的了的,藝術一途沒有捷徑,只有多練多看多想多請教 挫 挫是用油畫筆的根部落筆著色的方法,按下筆後稍作挫動然後提起,如書法的逆鋒行筆,蒼勁結實。筆尖與筆根蘸取顏色的差異、按筆的輕重方向不同能產生多種變化和趣味。 拍 用寬的油畫筆或扇形筆蘸色後在畫面上輕輕拍打的技法稱為拍。拍能產生一定的起伏肌理,既不十分明顯,又不致過於簡單,也可處理原先太強的筆觸或色彩,使其減弱。 揉 揉是指把畫面上兩種或幾種不同的顏色用筆直接操合的方法,顏色操合後產生自然的混合變化,獲得微妙而鮮明的色彩及明暗對比,並可起到過渡銜接的作用。 線 線是指用筆勾畫的線條,油畫勾線一般用軟毫的尖頭緒,但在不同的風格中,圓頭、校形和舊的扁筆也可勾畫出類似書強中鋒般的渾厚線條。東西方繪畫開始時都是用線造型的,在早期油畫中通常都以精確嚴謹的線條輪廓起稿,坦潑拉技法中排線法是形成明暗的主要手段。西方油畫到後來才演變為以明暗和體首為主,但盡管如此,油畫中線的因素也從未消失過。纖細、豪放、工整或隨意不拘以及反復交錯疊壓的各種線條運用,使油畫語言更為豐富,不同形體邊線的處理更是十分重要。東方繪畫的用線也影響了很多西方現代大師的風格,如馬蒂斯、梵谷、畢加索、米羅和克利等都是用線的高手。 油畫 油畫是西洋繪畫中的主要的一個畫種。用快乾油質調和顏料,繪制在經過處理的畫布、板、厚紙或牆面上的繪畫藝術。早期油畫采有「坦潑拉」(Temere)畫法,即用雞蛋黃或蛋清作為調料溶合礦物顏料作畫,再作薄而透明油色罩在畫上。15世紀,尼德蘭畫家凡? 愛克兄弟改用亞麻仁油和核桃油等快乾油作為調和劑,使顏色易於調和,被廣泛地運用。特點為運筆自如,並可層層敷設,提高色彩亮度,能較充分地表現物體的真實感和豐富的色彩效果。從此,新材料和新技法很快流傳全歐洲。凡? 愛克兄弟因此被稱作歐洲油畫的創造人。20世紀初我國出現研習油畫者漸多,其中李叔同(1880―1952)最早研習油畫並把這種技法介紹到中國來。這確實是所有漫畫人都在提出的問題:畫漫畫是個苦差事,前途看起來又不那麼光明,我們怎麼辦? 在這環境下,我不會走純漫畫的路線,而傾向在藝術家和漫畫家中間摸索一個比較適合的方向,那就可以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因為純粹只畫漫畫,出路太少了,不要說家人,連自己也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創作是一種行動,自己給自己要求,有時可以少睡兩小時而多畫兩頁漫畫,時間都由自己安排,而不是堅持每晚要睡八小時然後說時間不夠。可是暫時很少見有人這樣努力不懈,不惜一切地畫畫,而是將時間放在別的事情上。慢慢沉澱不用急……因為小朋友不會留意權力和金錢的重要性,所以做藝術的人最好像一個小朋友那樣不理會金錢和權力,也不牽涉進入這些事務,才能做出好作品。這點是可以從以前的藝術家身上得到證明的,我們都要盡量去平衡所有方面的東西吧!
Ⅱ 油畫色彩搭配
畫油畫色彩的基本常識和色彩的搭配
尺度間色是二原色等量混合的結果,不等量混合則滋生出不同色相變化。如:
紅+黃=紅橙(紅多黃少,俗稱桔紅)
橙色(等量混合,俗稱桔黃)
黃+藍=黃綠(黃多藍少)草綠
綠色(等量混合)中綠
藍綠(藍多黃少)深綠
藍+紅=紅紫(紅多藍少)
紫色(等量混合)
藍紫(藍多紅少) 原色適當相混: 二間色適當相混:
紅灰色:紅多,黃、藍少 黃灰:橙加黃
黃灰色:黃多,紅、藍少 藍灰:綠加紫
藍灰色:藍多,紅、黃少 紅灰:橙加紫
純灰:黑加白
色彩構成是一門科學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循序漸進,才能逐步深入步入色彩的殿堂。
原色原色是指不能用其他色混合而成的顏色。而原色則可以混合出許很多多其他的色彩。在依頓色相環中紅、黃、藍為三原色,
他把這三種原色的尺度定為:
紅:不帶藍也不帶黃味的紅色。
黃:不帶綠也不帶紅味的黃色。
藍:不帶綠也不帶紅味的藍色。
間色由任意兩個原色混合後的色被稱為間色。那麼,三原色就可以調出三個間色來。它們的配合如下:
紅+黃=橙
黃+藍=綠
藍+紅=紫
以上原色色像混合所得的橙、綠、紫既是我們所說的間色。
復色由一種間色和另一種原色混合而成的色,被稱為復色。復色的配合如下:
黃+橙=黃橙
紅+橙=紅橙
紅+紫=紅紫
藍+紫=藍紫
藍+綠=藍綠
黃+綠=黃綠
所得得六種復色為:黃橙、紅橙、紅紫、藍紫、藍綠、黃綠。
白色越加色彩亮直至達到極限白色,玄色越加色彩越暗直至達到極限玄色。
這樣由原色、間色、復色組成了一個有規律的12種色相的色相環,猶如彩虹的接續,在這個色相環中,每一種色相都有它自己
相應確定的位置。色彩原理-色相、明度、純度
在我們糊口的附近,一般人往往只停留在對色彩的表層熟悉,也就是對紅、黃、藍、綠(色相部門)等較純顏色的分辨。假如遇到淡
一點的色就加一個「淺」字,重一點的色就加一個「深」字,而一旦碰到中間調的色就稱之為「舊」了。這種對色彩簡朴地熟悉,
對要進入美術專業學習的人來講是遠遠不夠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對色彩原理不夠理解所致。如何走進神秘,豐碩的色彩世界,把握色彩的基本原理,我們不妨借用色立體的結構原理,來說明構成色彩理論的三大基本要素: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和以之三者之間的關系。
為闡述利便,我們先弄懂有關名詞的概念和圖列演示。
色立體色立體是藉助與三維空間的透視理論,立體的表現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純度的一種色彩坐標體系。這種坐標的構成方式,
可以匡助你學會從平面的角度分析理解色彩在空間的延續。
色相色相是色彩最顯著的特徵,是指色彩的相貌而言,一般用色相環來表示。通常的色相環有12色,20色,24色,100色。
明度 明度示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一般用明度軸來表示。
純度 純度示指色彩的純凈的程度,可以用純度階段表現。
有了識別這三中色彩的能力,你就初步把握了色彩變化的規律,無形中開闊了自己的色域。使你熟悉色的能力不只停留在表層,
而是走上科學的識別色彩、理解色彩的專業化道路。
色彩原理-色相對比因色相的差別色彩對比關系被稱為色相對比.
色相對比是一種相對單純的色彩對比關系,視覺效果光鮮,亮麗.一般來講色相對比可借色相環做輔助說明,根據色相環排列的順序我們
把相對比歸納成六個方面,說明它的對比規律和視覺效果.
1、統一色相對比
所謂統一色相,是指兩個顏色在色環上位置十分相近,大約大5攝氏度左右.在對比關繫上也就是一個色與相鄰的另一個色的對比,由於
兩者相距非常近,故色中的同種因素多,產生的對比效果就弱,在色彩學中被稱為統一色相對比,從視覺的角度講也可以稱為弱對比。
2、類似色對比
類似色相的概念是指兩個顏色在色相環上的位置大約在45度左右,間隔較近,兩色之間色差不大。就對比而言,它們的對比關系被稱
為類似色對比,從視覺的角度講屬於中弱對比。比較統一色相對比,它顯得同一中有變化,變化中不失和諧。
3、對比色對比
對比色相的兩色在色相環上相距較遠,兩色之間的共同因素相對減少,在色環上的間隔大約在100度左右,兩色對比被稱為對比色對比,
它們的視覺效果鮮亮、強烈,也被稱為中強對比。
4、互補色相對比
互補色相對比是指兩色的位置在色相環直徑的兩端,是色距最遠的兩個色,這兩色相距180度,那麼它們的對比關系則是最強烈、最富
刺激性的,在色彩學中被稱為互補色相對比,就視覺來講則是強對比。
5、全色相環色相對比
全色相環上12色或6色的對比,稱為全色相環色相對比,但因為色相良多,輕易產生雜亂、不安定及難以形成同一效果的缺點,因此在
組織色彩時一定要留意色塊大小面積的處理和色調的選擇。
6、全色相秩序對比
這種對比手法主要是指色相的推移,可在色相環上取全色相的1/3、2/3或全色相進行秩序推移,這種方法構成的畫面使色彩有光感,顯
得絢麗奪目。
純熟把握色相對比的方法會為每個初學色彩者今後運用純色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並能使你從中感悟、體驗到色相之間的無限變化和
強烈的表現力。
因色彩明度的差別而形成的對比關系被稱為明度對比。
色彩明度關系有著兩個方面的含義:
1、色彩自身的明暗關系(不加黑、白色)
2、色彩混入黑、白色後所產生的明暗關系。
我們這里講的明度對比,是根據第二種含義而言,也就是將色彩混入黑、白色後所產生的明暗現象如何進行組合、搭配使之產生
不同的視覺效果。
色彩明度的差別一般以色立體明度推移為基礎,常用的是以孟塞爾色立體為例進行分析。
孟塞爾色立體的明度軸步度平均地由白-黑為11個色階組成。0-10兩端為黑和白,1-9為不同明度的灰。明度軸由下至上表明了明
度變化是逐漸有規律地形成的。
為了講解的明確、易懂,我們也可以暗明度軸所示數字的順序把明度關系分為三個層次:
a 0-3,為低明度 (黑至深灰)
b 4-6,為中明度 (中灰)
c 7-10,為高明度 (淺灰至白)
明確了明度的三個層次後,我們將要談談明度的對比關系。
明度的對比關系也可以歸為三個種別:
a 強對比
這種對比關系黑白反差大,視覺效果刺激。
b 中對比
對比關系適中,視覺效果平和。
c 弱對比
這種對比關系明暗反差小,視覺效果恍惚。
色彩原理-色彩調和的原理色彩調和是從音樂理論中引進的概念,是指各種色彩的配合取得和諧的意思。
色彩的調和有兩層含義:一是色彩調和是配色美的一種形態,一般以為「好看的配色」,即能使人產生痛快、恬靜感的配色是調和的。
二是色彩調和是配色美的一種手段。色彩的調和是就色彩的對比而言的,沒有對比也就無所謂調和,兩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
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不外色彩的對比是絕對的,由於兩種以上的色彩在構成中,總會在色相、純度、明度、面積等方面或多或少
地有所差別,這種差別必定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對比。過分對比的配色需要加強共性來進行調和;過分曖昧的配色需要加強對比來進行
協調。從美學意義上講,色彩的調和可以說是各種色彩的配合在同一與變化中表現出來的和諧。
色彩調和的原理:
1、互補色平衡論從色彩視覺生理角度上講,互補色的配合是調和的。由於人在視覺某一色時,老是欲求與此相對應的補色來取得生理的增補平衡。伊頓說:
「眼睛對任何一種特定的色彩同時要求他的相對補色,假如這種補色還沒有泛起,那麼眼睛會自動將它產生出來。恰是靠這個事實的氣力,
色彩和諧的基本原則中包含了互補色的規律。」孟塞爾色彩調和論也是以部色理論為依據的,他以為若把構成畫面的各種顏色全部混合
(或放在迴旋轉盤上混合),假如產生第五級明度的灰色,那麼,色彩配合是調和的。
2、天然色彩秩序論因為人糊口在天然中,來自天然色調的配合和連續性,成為人視覺色彩的習慣和審美經驗。天然界景物的明暗、光影、強弱、冷暖、灰艷、
色相登色彩的變化和相互關系都有一定的天然秩序即天然的規律。例如,光線照射在一個物體上,必定會產生高光、明部、明暗接壤、暗不、
反光、投影。物體的明暗和色彩變化是有秩序的、有節奏的、非常協調的,人們都會不知不覺地用天然界的色彩秩序去評判色彩藝術的優劣,
因此,色彩的調和要求各種色彩必需建立一定秩序。色立體的色相系列、明度系列、純度系列是按照一定秩序排列製作的,因此,在色立體
中,任何直線的、圓的、橢圓的、螺旋形的......凡是有秩序的方向,所選擇的配色都是調和的。
3、配色明快論
在視覺上,即不外分刺激,又不外分曖昧的配色才是調和的。配色的調和取決於是否明快。一般來講,過分刺激或過分曖昧的配色都會使人
產生一種不痛快的情緒。變化與同一是配色的基本法則。變化裡面求同一,同一裡面求變化,各種色彩相輔相成才能取得配色美。
4、面積比例論
歌德以為原色和間色的和諧面積比是,
黃:橙:紅:紫:藍:綠=3:4:6:9:8:6
孟塞爾以為:構成畫面的各種色彩相混合,只有產生中性灰時才能取得色彩和諧。色彩和諧與面積比同時與純度有關,由於紅(R5/10)
與青綠(BG5/5)平等的面積在迴旋轉盤上旋轉混合並不會得到明度為5的灰。顯然是由於紅的純度高,而綠的純度低之故。他以為只有把紅
色純度降低或紅的面積減為青綠的一半,才能取得和諧。
總之,配色中較強的色要適當縮小面積,較弱的色要適當擴大面積,這是色彩面積均衡的一般法則。當然,色彩的面積均衡的取得是一種
色彩靜態美的方法,假如在一幅色彩構圖中使用了與調和比例不同的配色,有意識地讓一種色彩占支配地位,那麼將取得各種富有感染力
的配色效果。
5、審美心理共識論
能引起觀者審美心理共識的配色是調和的。因為各個民族以至每個人的心理特點(如性別、春秋等)、心理變化(如歡樂、喜悅、悲哀等)
和生存的社會前提(如文化、科學、藝術、教育、政治經濟等)、天然環境的不同,表現在氣質、性格、興趣、愛好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是
不盡相同的,在色彩方面各有偏愛。各個時代、各個地區、各個時期,人們對色彩的審美要求、審美理想也是不一樣的。不同的色彩配合能
形成富麗華貴、強烈熱鬧高興、歡樂喜悅、文靜典雅、蘊藉沉靜、樸素大方等不同的情調。當配色反映的情趣與人的思惟情緒發生共識時,也就
是當色彩配合的形式結構與人的心理形式結構相對應時,人們將情不自禁地感慨感染到色彩的和諧與愉悅,並強烈地產生色彩裝飾的念頭和據有欲。因此,進行色彩設計必需研究和認識不同消費對象的色彩喜好心理,分別情況,區別對待,做到有的放矢。
6、合目的論
合目的性的配色是調和的。配色必需考慮到用途(實用性)和目的(目的性)。例如:用於儀表、交通訊號、路標的色彩要求醒目凸起,
對比強烈的異色相配是合用的。用於工作場所的色彩一般應選用柔和明亮的配色,要避免使用過分刺激、輕易導致視覺疲憊降低工作效率的
對比強烈的配色。建築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貿易設計、工作設計等,因為使用功能的區別,都對配色有特定的要求。
色彩原理-色彩美與審美主體
色彩美與審美主體有關,色彩本身無所謂美,只是美的客觀前提,只有當色彩美的前提與人聯系起來之後才產生色彩美的反映。因此,色彩
成為美的對象取決於人對色彩的感慨感染和作出的評價。有人愛紅,有人愛綠,有人愛冶艷,有人愛平淡;統一色彩或一組色彩,有人覺得美,
有人以為它並不美;甚至統一個人也會有時覺得它美,有時又不以為它美。中國古代思惟家莊子以為,「美晉皆在其心」,色彩美不美由「
人心」決定。對色彩美的感慨感染因人而異,因情而變。各個時代、各個民族、各個地區因為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奉以及地輿
環境的不同,對色彩的審美要求、審美思惟不盡相同;不同的人,因為性別、春秋、文化涵養以及氣質、性格、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同,
對色彩也各有偏好;即使是統一個人,因為遭遇、心境而產生情緒變化,對色彩的感慨感染和審美心理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所以,只有當色彩所
反映的情趣與人們所嚮往的精神糊口產生聯想,並與人們的審美情緒發生共識的時候,也就是說只有當色彩配合的形式結構與人們的審美心
理形式結構相對應時,人們才會感慨感染到色彩美的愉悅。
因為色彩審美主體的復雜性和多邊性,因此,我們在討論色彩的美感和表現力時,既要研究各種色彩由糊口聯想而產生的一般的普遍意義,
同時又要留意到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不同的觀念有著不同的審美尺度,對色彩的內涵與表現力也有不同的理解和注釋,色彩美必定具有
時代的特徵和個性表現的一面。
色彩原理-色彩的魅力
色彩是形象設計領域中的一大重點。色彩包括三原色、間色和補色。色相、明度和純度是色彩的三大要素,它們深淺明暗、大小塊面的搭配
變化演繹出繽紛時尚。
色彩的搭配具有極強的目的性,是一個非常詳細的、創造性的審美過程。黑、白、灰最能體現優雅、理性、高貴、神秘類型的氣質,將此三
色藝術化搭配,簡朴中儲藏著無限變化,更具意想不到的驚人效果。常用的多色相配色以少量色種為基礎,按「大同一協調、小對比」的規
則配色。以相同或相近色相加、以明度和純度的變化體現區別的弱對比配色系列,具有同一協調、柔和素雅的效果,但缺少動感,易顯得單
調清淡。中對比配色系列和強對比色系列的共同點是具有不同程度的光鮮醒目、高興強烈熱鬧的視覺效果,但也不易同一協調,輕易引起視覺疲
勞。色彩高明度格調的作品會形成優雅明亮的氛圍,具輕松溫順明快的效果;中明度格調的作品中,中明度、高純度的配色豐滿有力,中明
度、中純度的配色則顯得蘊藉庄嚴;低明度格調的作品具有沉靜庄嚴、嚴厲憂郁、文弱內向等效果。色彩純度越高,顏色越鮮艷華麗,效果
越活躍強烈熱鬧;純度越低,色彩越昏暗迷朦,效果越樸素沉靜,甚至有軟弱內向的感覺。
一般而言,高明度和純度的色彩體現暖、輕、動、近、大、高興、華麗等情感效應;反之,則體現出冷、重、靜、遠、小、沉靜、質朴等情
感效應。在形象設計中,要充分利用色彩的情感效應來調節改善視覺效果和展現人物個性;利用膨脹收縮、遠近大小等錯覺來調整體型、
臉型的輪廊以掩飾人物形象的缺陷,凸起其柔美之處。
色彩原理-色彩溫度
色彩溫度 相差3攝氏度
我們常說,藍色帶來涼爽感覺,而紅色等帶來溫馨浪漫感覺。有業內人士表示,當置身於不同色彩的環境時,如看到紅色或看到藍色時,
感覺的溫度會有3攝氏度的差別。
了解不同色彩所產生的不同的心理效果,對於我們根據季節不同做不同的布置會有很好的匡助。
例如:室內布置中包含良多顏色,用一種單純色彩可能使室內空間看起來更大一些;占很大面積的牆壁或窗簾,採用大塊圖案會使屋內
看起來更狹窄——
這些顏色布置的小秘訣,可以讓我們在布置居室時更得心應手。以下是一些基本顏色對人產生的心理效果,您在布置居室時可參考使用。
紅色:紅色屬於熱情而又精力旺盛的人。但紅色使用過多,會感覺疲憊。
粉紅色:使皮膚看起來更愜意、更錦綉。但使用太多或使用不當的話,會給人輕浮的感覺。
黃色:這種顏色可以在人心情不好時,讓人燃起但願與勇氣。由於它是膨脹色,所以在大面積使用時,宜使用比較柔和的中間色。
綠色:可以使心情和身體兩方面感覺平和,是使人放鬆下來的顏色。綠色用於大面積時要盡量選擇明亮的色調。
藍色:可以使人心情平靜,是最適適用來作睡房的顏色。
茶色:使人聯想到大天然的土壤、木頭等,給人以安心感覺。假如家中大量使用木質傢具時,搭配的地板選用深茶色等較深光彩為好
白色:沒有壓迫感的白色,用於牆壁或天花板令人感覺寬敞。但是假如連地板也用白色的話,會使人情緒不不亂,不禁想要逃避。
玄色、灰色:配一點天然材質或明亮的色調,黑、灰色將施展厚重暗色的魅力,是很有特色的布置
Ⅲ 在油畫創作中,怎樣才能讓色彩發揮出最好的效果
造型、色彩、光影、筆觸是創作和欣賞油畫時,都要考慮的元素,造型通過科學寫實手段,可以讓油畫畫面的外在形象貼合真實性的要求,色彩不但可以表現強化造型的精確性,還能展現畫家的情緒和思想,更能提升視覺沖擊力。光影和筆觸是體現畫面節奏感和韻律感必不可少的元素,同時,筆觸跟色彩結合起來,能展現出強烈的主觀情感。
(梵高·花園花開)
油畫跟國畫都是視覺藝術,它們的畫理實際上都一樣,都是採取一定方法,讓畫面色彩不產生沖突和遏制。
從這個意義來講,油畫中在設色時,不能使用同一種色彩或色調,每種色彩或色調在畫面不同地方使用時,要有明顯的區分,哪裡輕哪裡重都要貼合畫面的主題。在這一點,完全可以參考梵高和雷諾阿的油畫色彩。
Ⅳ ps如何調出油畫的質感和顏色
1. 首先打開原圖:
2. 接下來對原圖輕微調整,適當增加色溫,對衣服高光適當恢復,曝光輕微減少。
3. 如果不想被畫面中的綠色干擾,可以適當降低綠色飽和度。
4.接著對人物細節進行修飾(液化,圖章修復皮膚)。
油畫中運用較多的是黃色,因為原圖中也沒有太多可以利用的色彩,所以我們也就把後期色彩方向定位為黃色。
通過曲線調整讓畫面呈現復古黃,對藍色曲線和綠色曲線分別調整,再對rgb曲線進行調整增加整個色彩對比度。
5.曲線調整完後(然後記得ctrl+alt+shift+E 蓋印一個圖層)。
6.接下來對畫面進行渲染,利用插件Nik_Software Efex Pro 4.00 對畫面進行柔化渲染(完成後ctrl+alt+shift+E 蓋印一層)。
7.接下來我們開始利用PS內置濾鏡對畫面進行調節,使畫面帶上接近油畫的筆觸感。選擇「濾鏡-濾鏡庫」。
8.選擇「濾鏡-濾鏡庫」找到藝術效果中的干筆畫,對畫筆大小、畫筆細節、紋理分別調整,找到適合的參數。
9.完成後畫面呈現的效果,為了適當保留面部的細節,建立一個蒙版,用畫筆工具對人物面部五官進行適當的恢復。
10.接著再次進入濾鏡庫,選擇「紋理-紋理化」。
11. 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PS內置濾鏡庫中的干筆畫效果在圖像縮小後效果比較好,太大的圖調整後再縮小就不太明顯,所以可以根據需要適當調整。
Ⅳ 怎樣利用色調來營造油畫藝術作品的氛圍
油畫有兩大創作要素,一是造型,二是色彩。色彩是油畫的「半壁江山」,色彩是油畫的語言,油畫作品所蘊藏的豐富的情感情緒主要是通過色彩的渲染來抒發來表達。色彩也是油畫最突出的優勢和特色。
怎樣利用色彩來營造油畫作品的氛圍,一直是藝術家努力探索實踐的課題。從油畫誕生初期古典主義創立形成之時,以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為代表的油畫藝術家就積極摸索油畫創作中的色彩關系處理運用,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寶貴的經驗。
後印象主義大師梵高對於色彩的運用更是瑧於幻境。《向日葵》艷而不俗,挺拔嫵媚,《麥田》還原了大地原野一片片成熟的小麥隨風搖擺豐收在望的景象,《星空》以色彩的交織變幻讓人彷彿感受到了星雲的滾滾翻動宇宙在不停的運行。
怎樣運用色彩來營造油畫的氛圍,大師們的經典之作就是最好的榜樣。
Ⅵ 如何把握油畫的統一色調
色調或冷或曖,或明或暗,或鮮或灰,還可以色相傾向分為綠調、紅調、黃調、藍調等。這個調字本身就是從音樂的調子借來的,因此也同音樂的調子一樣,畫家以此作為表現對境界或主題總體把握的一種藝術手段,也是作品色彩魅力的重要因素。這當然是依靠油畫寫生技巧的認識和經驗積累,但有一點應當強調,不論寫生還是創作,作為畫家對色調的把握途徑,都應當以寫生為基礎。主觀的色調有時並不等於主體意識的強化,因為畫家必須同大自然不斷對話、不斷呼應才能使主觀心靈開竅,心靈開竅才能吸收大自然永不枯竭的美妙,才能逐漸形成自覺的藝術主體意識。這種對話和呼應即是寫生以及寫生前後的心靈感悟。
色調統一的把握在古典傳統油畫透明技法中是干後罩染,如同中國山水畫中也有大洗、大染一樣的技法。這種技法的實施,要求畫過的顏料必須干透,因此中國山水畫這一技法其實是屬於積墨的范疇。19世紀印象派之後的厚塗法不能罩染,故以色域、色調、顏料種類的限制來控制。調和顏料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你我我,渾然一體,玲瓏剔透,自有氣韻。其實是顏料純度都降低而互相融合,從而形成統一的色彩調子。同樣道理,中國寫意畫也不常用罩染和大洗法,對色調的把握其實與油畫大同小異。比如山水中的淺絳、水墨、小青綠、大青綠等都具有異曲同工之甚至齊白石的大紅花黑葉子技法,也頗似於油畫中的顏料限制手段。
Ⅶ 油畫顏料怎麼能調顏色
油畫顏料的調色方法:
1、亞麻油和松節油:學油畫尤其是初學階段,最好只用亞麻油和松節油,使用這兩種基本材料熟練以後才能真正掌握油畫的材料性,一流的大師很多都只用這兩種東西,油畫顏料並非配方越多就畫得越好,亂用調和劑會適得其反。
2、底料層:要盡可能薄,膠的含量要合適,既不能吸油漏油,也不能打滑。
3、色層:要嚴格遵循肥蓋瘦的原則。慎用調色劑,如果底層顏料含油過多,會造成上層顏料打滑或乾燥後剝落,而且含油越多變色越嚴重;
4、下層顏色乾燥後再覆蓋上層顏色。如果下層顏色沒干透,直接覆蓋,會吸油,變得黯淡污濁,表面沒有光澤,這種情況無法挽救,所以一定不能發生。
油畫色層干透與否不能靠眼睛或手判斷,表面干不代表已乾燥可覆蓋,一般中等厚度的色層要等一周左右覆蓋比較保險。
5、顏料:含油量越少的顏料質量越好,變色越微弱。要購買畫一幅可以保存的油畫的標准顏料,不要購含油超標,和含有不能公開成分的各種添加劑的顏料,以免使得本來顏色就不正的顏料在乾燥過程中變得更難看,而且乾燥速度過慢,按正常速度畫油畫很難做到不吸油。
6、調色劑:不要輕易用含油達瑪樹脂的三合油,達瑪可以增加色層光澤度,部分遮掩吸油造成的光澤消失,但變色還是一樣變,達瑪本身不會變,但三合油中的亞麻油會變。達瑪有隔絕空氣的作用,會導致下層顏料變色非常嚴重。
7、達瑪:是幫助畫家增加色層的粘度,大多數時候是用於特殊配方的層間銜接劑,而不是用於色層。用於色層會增加顏料的流動性,使顏色寡氣艷俗,需要慎用。
(7)工業題材的油畫的色彩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油畫顏料使用的注意事項:
1、底層顏色中亞麻油可以和松節油混合使用,隨著色層的上升,松節油成分應該穩步減少,這就是肥蓋瘦。
2、亞麻油最好用曬過的稠油,新鮮亞麻油流動性過強,且乾燥慢,變色嚴重,曬過的很稠,而且速干,乾燥後是變色最微弱的。這種油可以自己做,把生油倒進盤子里敞開曬半年就能用了。
3、油畫的底子要過關,不然會漏油,而且無法補救。
4、如果是直接畫法,不要用松節油,因為松節油揮發非常快。
5、如果預備多層畫,要防止吸油,可以等一層干透後再動筆或完全沒干繼續畫,不能在表皮乾燥而裡面沒乾的畫面繼續畫,否則吸油,繼而造成顏色層次差很多。
Ⅷ 如何理解油畫中的色彩關系以及油畫色彩底紋
如何理解油畫中的色彩關系
一、油畫色彩關系 所謂色彩關系,在這里主要是指物體在不同的光照下其色彩產生變化的一般規律。長期以來,人類一直都是更多地通過直觀去認識物體的色彩,那時人們的思想中只有固有色的概念,即所謂的紅太陽、黃土地、白雲、藍天……只有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才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有關色彩的知識,從此人類終於懂得了大自然之所以呈現出五彩繽紛、萬紫千紅,是由於各種不同的物體吸收或反射光波的能力有所不同的緣故。於是認識到除了物體本身的固有色以外,對物體所呈現的色彩起重要作用的還有光源色和環境色。
人類很早就發現了色彩的冷暖關系,即凡是偏紅、黃的顏色都屬暖色,而凡是偏藍、綠的顏色都屬冷色。暖色通常都給人造成一種亢奮的刺激,而冷色則給人留下一種退縮的感覺。靈活地運用色彩的冷暖對比,可使我們在畫面上創造出強烈的空間感覺。繪畫中的冷暖又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或冷或暖依對比而言。一個有經驗的色彩畫家會非常迅速和恰如其分地把握畫面色調微妙的冷暖變化,並且主動大膽地去運用這種關系,使之服務於自己的藝術創造。而對一個初學者來說,學習如何去掌握和擁有這種能力,則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因為客觀物象色調的冷暖變化,常常並不都是那樣鮮明的,它們常常處於一種模糊的狀態之中,只有當我們掌握了這種色彩知識,才有可能去進行正確的認識和判斷。
我們將任何一個原色與另兩個原色相混合所構成的間色相加就可獲得完整的日光的顏色,於是我們可以從中認識到色彩的三組互為補充的關系(即補色關系)。紅——綠(藍十黃)藍——橙(黃十紅)黃——紫(紅+藍)原色都是最為純凈的色彩,而只要我們在其中加入對比色的成分它就會馬上顯得混濁起來,而且越是保持原色狀態的顏色對比越強烈,加入對比色(間色)的成分越多,色彩的對比越弱。可以說能否熟練地掌握色彩的冷暖對比和補色關系,是我們能否學好色彩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關鍵,在這個問題上也同樣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只有經過長期的刻苦訓練,才有可能掌握並且得心應手地運用這種色彩表現的語言。
二、油畫色相 色相就是色彩的傾向,即色彩的姓甚名誰,其實即便是最為含混不清的各種灰色也自有其明確的色彩傾向。辨別的方向仍舊和前面所介紹的一樣,只要我們把各種不同的灰色放在一起去進行比較,馬上就會判明哪塊顏色偏紅灰、哪塊顏色偏綠灰,或者黃灰、紫灰……一幅缺乏明確的色彩傾向的繪畫作品是令人乏味的,而一個色彩畫高手恰恰十分擅長去設法從那種極為接近的色相中找出一些微妙的傾向來。這對初學者而言肯定也是一道大大的難題,因而他們的畫面色彩一般都會顯得單調、晦暗、呆板。在古典油畫時代,由於那時的畫家作畫時更多的是依賴於畫面的素描關系,因而那時的油畫基本上都是「醬油色調」,很少看得出多少明確的色相來。今天的現代油畫使這一切都從根本上得到改觀,許多現代畫家的油畫作品可以說就是用純色畫出來的,這就是為什麼當們參觀現代油畫展覽時往往總能夠感受到一種清新的空氣與生命的激情。
三、油畫色度 色度是指色彩的明暗與深淺的程度,也叫明度。若用未經嚴格訓練的眼睛去恰如其分地分辨色彩的色度是很困難的。比如說直接從錫管里擠出來的紅顏料和綠顏料,由於紅色更能刺激人的眼睛,一般人很可能會覺得之比綠色更亮。但如果我們把它拍成黑白照片,說不定你會發現它們的深淺程度原來是一樣的。區分不同色相而色度又很接近的色塊的深淺,同樣需要用比較的方法。如果我們不能在畫面上區分出各色塊的微妙的色度關系,那麼這幅作品肯定就表現不出豐富的素描層次來。
四、油畫純度(飽和度) 純度是指色彩純凈的程度。純度這個概念也與色相密切相連,一般的情況下越是色相明確的顏色純度越高(白色或某些帶粉質的顏色除外)。原色是最為純凈的顏色,因而有最高的飽和度。相反,調和次數越多或者加粉、加黑越多的顏色就越缺乏飽和度。一幅色彩艷麗的繪畫作品上至少總要有那麼或大或小的一塊或幾塊飽和度比較高的色彩。完全沒有飽和色的畫面肯定是疲軟無力的;反之飽和度一旦超過了畫面的需要時,又會使人覺得色彩淺薄、單調。這時我們就要設法降低它,方法也是調入各種對比色、灰色和帶粉的顏料。
Ⅸ 在油畫的創作中,如何正確的觀察色彩
Ⅹ 油畫怎麼調色
油畫基本調色技術:
1、真正的調色不能在調色板上,而應在畫布上,只有畫面才能告訴你需要什麼顏色。寫生作畫,眼睛基本不看調色板,而看畫面與對象。即使在調色板上取用幾種顏色也是簡單地調合,在畫面上才是最後的綜合。如果在畫板上調得過分均勻,色感必單調死板。
此外,畫面存在未乾的顏色,調色時必須考慮畫面顏色成分,如果在調色板上調准了顏色,加上畫面已有的底色又會變得不準。
2、顏色種類不必太多,十多種即可,它們是:白、檸檬黃、中黃、土黃、金土黃、(或生赭)、桔黃、朱紅、西洋紅、深紅(或紫紅)、淡紫紅、土紅、熟褐、粉綠、土綠(或橄欖綠)、翠綠、湖藍、群青、黑。19至21種顏色即可。
3、調色板上放顏色的順序,基本可按前面所提顏色順序排下來,暖色放一邊,冷色放一邊,而每一種顏色又由淺到深排列,如檸檬黃、中黃、土黃、生赭......這樣就有一種素描深淺之概念。假如在畫很深顏色的暗部,需要再亮一點暖一點,就可試調生赭,不夠再用土黃,再不夠可用中黃,以此類推。畫暗部千萬不可亂用白色,一用白色就不透明了,顏色發粉。
4、白、土黃、土紅、熟褐、土綠、翠綠、群青、黑,是油畫的基本常用色,它們也不易變色。熟褐、深紅、翠綠是暗部用色的三個寶。土黃、土紅是亮部的基本常用色。檸檬黃是風景作品中高光、逆光、亮部很可貴的顏色,色感較冷。
土綠(或橄欖綠)、中綠,對畫樹而言,起萬能的作用,如樹的暗部土綠加熟褐,偏冷可加群青,樹的亮部中綠加土黃、檸檬黃,夕陽或秋葉可再加桔黃。
5、頭像暗部:土紅加象牙黑(北歐學派,較透明),土紅加翠綠(東歐學派)。如果用朱紅加中綠也可產生相當不錯的暗部色彩。粉綠、淡紫紅是臉部和人體中間過渡面的調合色。 畫很白的女人體,白、土黃、土紅、粉綠、中綠是基本用色,有時需要朱紅。
室內頭像高光:白加象牙黑,少量土黃。要學會運用象牙黑。暗部、亮部、中間色調都可用,往往同白色一樣重要。顏色粉,往往問題產生在暗部,暗部不透明,畫粉了,整個畫面就會太粉。
6、在同一物體的同一色彩中還會有冷暖的變化,不會絕對均勻,肯定有偏藍紫或偏黃綠等色,如果對色彩敏感,是可以感覺得到的。
因此在每一局部色塊中,都應有所選擇,把最美的色彩傾向擴大為整體的色彩。如果每一局部色塊都有所取捨和提高,整體的色彩感就比真實的色彩更加完美。要養成會找好看色彩的傾向。
7、如果要形成色調,要肯定色調總的傾向,然後在調色上加以處理。例如金黃色的秋天,總傾向是偏黃色的調子,以中黃為基色。就可在暗部、亮部、天、地、樹等一切色塊中,成分不同地調入中黃。
要大面積色彩調合,小面積色彩對比。可以適當把冷色加暖,暖色變冷,色彩會更加好看,如冷紅、暖灰。
8、透明覆色
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調色油稀釋的顏料進行多層次描繪。必須在每一層干透後進行下一層上色,由於每層的顏色都較稀薄,下層的顏色能隱約透露出來,與上層的顏色形成變化微妙的色調。
例如在深紅的色層上塗罩穩重的藍色,就會產生藍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豐富效果,這往往是調色板上無法調出的色調。
這種畫法適於表現物象的質感和厚實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人物肌膚細膩的色彩變化,令人感到肌膚表皮之下流動著血液。它的缺點是色域較窄,製作過程工細,完成作品的時間長,不易於表達畫家即時的藝術創作情感。
9、不透明覆色
也稱多層次著色法,作畫時先用單色畫出形體大貌,然後用顏色多層次塑造,暗部往往畫得較薄,中間調子和亮部則層層厚塗,或蓋或留,形成色塊對比。由於厚薄不一,顯出色彩的豐富韻意與肌理。透明與不透明兩種畫法沒有嚴格的區別,畫家經常在一幅畫作中綜合運用。
表現處在暗部或陰影中的物象時,用透明覆色法可以產生穩定、深邃的體積感和空間感;不透明覆色法則易於塑造處在暗部以外的形體,增加畫面色彩的飽和度。19世紀以前的畫家大都採用這兩種畫法,製作作品的時間一般較長,有的畫完一層後經長期放置,待色層完全乾透後再進行描繪。
10、不透明著色
也稱為直接著色法、即在畫布上作出物象形體輪廓後,憑借對物象的色彩感覺或對畫面色彩的構思鋪設顏色,基本上一次畫完,不正確的部位用畫刀颳去後繼續上色調整。這種畫法中每筆所蘸的顏料比較濃厚,色彩飽和度高,筆觸也較清晰,易於表達作畫時的生動感受。
19世紀中葉後的許多畫家較多採用這種畫法。為使一次著色後達到色層飽滿的效果,必須講究筆勢的運用即塗法,常用的塗法分為平塗、散塗和厚塗。平塗就是用單向的力度、均勻的筆勢塗繪成大面積色彩,適於在平穩、安定的構圖中塑造靜態的形體;
散塗指的是依據所畫形體的自然轉折趨勢運筆,筆觸比較鬆散、靈活;厚塗則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顏料,有的形成高達數毫米的色層或色塊,使顏料表現出質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強化。
(10)工業題材的油畫的色彩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油畫顏料調色
先用筆蘸一點油畫色,再蘸一點調色油調勻即可上畫。紫色和綠色相當重要,千萬少用純色,世界上純色的東西實在太少,初學一定少用水。調色公式:
熟 褐 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粉玫瑰紅 = 純白色 + 玫瑰紅
朱紅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暗紅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紫紅色 = 純紫色 + 玫瑰紅
褚石紅 = 玫瑰紅 + 檸檬黃 + 純黑色
粉藍色 = 純白色 + 天藍色
藍綠色 = 草綠色 + 天藍色
灰藍色 = 天藍色 + 純黑色
淺灰藍 = 天藍色 + 純黑色 + 純紫色
粉綠色 = 純白色 + 草綠色
黃綠色 = 檸檬黃 + 草綠色
墨綠色 = 草綠色 + 純黑色
粉紫色 = 純白色 + 純紫色
咖啡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藤黃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土黃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不管什麼顏色注意 :只能用2-3種顏色調出來,過多的顏色,調出來的非常的不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