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如何構建工業產業體系

如何構建工業產業體系

發布時間:2022-04-28 02:47:54

⑴ 如何建立產業鏈,生態鏈體系

產業鏈是區域經濟學范疇,包括區域主導產業的確定,以及圍繞該主導產業的發展,所形成的涵擴其產業上游、下游配套產業體系(郎咸平教授的《產業鏈陰謀》寫的不錯,但它忽視了一個中國特色的問題,就是我國鄉鎮企業的集群——國外稱新產業區)。生態鏈是產業生態學范疇,它往往是規劃建設生態工業園區的重點內容,即建設生態產業鏈,說白了也就是廢物鏈,它是基於園區各企業之間副產品、固體廢棄物、廢水、廢能綜合循環利用的一個企業共生組合,從丹麥卡倫堡幾個企業通過相互利用其廢棄物從而形成世界第一個生態工業園區,或者工業共生網路開始,世界各國,包括我國許多地區也建立了不少有特色的生態產業鏈(魯北、貴港、南海、。。。。多了去了)。

⑵ 如何創新驅動發展,打造現代新型產業體系

近幾年來,我們堅持科學發展導向,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大力實施科教興省和人才強省戰略,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產業轉型步伐明顯加快,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得到加強,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持續改善,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過去的五年,江蘇經濟年均增長13.5%。2010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萬億元,人均達到7700美元;新興產業銷售收入占工業銷售收入的2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3%,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0%;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4%,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兩年位居全國首位;森林覆蓋率和城市綠化覆蓋率分別提高到20.6%和42%;社會和諧穩定。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江蘇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較大,經濟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科技成果轉化有待進一步加快,企業的創新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增強。 當前,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調整、大變革之中,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科技與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科技進步與創新已成為影響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幸福的主導力量。未來五年,是江蘇全面實現小康並向基本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們將緊緊抓住新一輪產業和科技革命加速發展的新機遇,以「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美好江蘇」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把創新驅動作為核心戰略,把科教與人才強省作為基礎性戰略,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依靠科技創新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 我們要堅持高端引領,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科技創新與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緊密結合,增強產業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優勢,加快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服務經濟為主體、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以科技創新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發展。集中資源,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葯、節能環保、軟體和服務外包、物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六大新興產業。主攻高端技術,加快推進重大產業技術研發和重大共性技術攻關,爭取在掌握優勢產業核心技術、前沿先導技術、產業化應用關鍵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要積極發展高端產品,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加強重大創新產品應用示範,努力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質量和效益同步提高。要突破高端環節,大力發展知識、人才密集的高附加值行業,加快向自主研發跨越、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打響「江蘇創造」的品牌。以科技創新促進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物流、金融、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新一代網路服務、互聯網內容產業、網路電視等新興服務業。以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發展。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技術和裝備水平, 增強企業新產品開發和品牌創建能力,提高產業層次和市場競爭力。

⑶ 安徽如何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

依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創新平台,安徽省加快推進重大新興產業基地、重大新興產業工程、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建設,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目前全省已建成智能語音、新能源汽車等24個重大新興產業基地,總產值去年突破6000億元,同比增長23.1%。

合肥德銘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強最近正忙著推進一個產學研項目。「我們要將大型醫療裝備的體積縮小到手機大小,可以做耳鼻喉科、婦科和皮膚科等病症的診斷,方便家庭醫生出診。」他介紹,這得益於安徽出台的鼓勵科研人員進企業任職、並且成果可入股的好政策,把科研人員的積極性調動出來。

安徽還在財稅金融、科研資助、保障服務等方面給予專門支持。目前,全省已匯聚130餘家科研機構,吸引世界各類高技能人才120餘萬。比如事業單位編制周轉池制度,是在不增加事業編制總量前提下將「空編不用」的閑置編制放入周轉池統一調配,優先傾斜高校和科研院所保障人才引進。

來源:人民網

⑷ 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需要怎麼做

1、改造提升製造業。製造業發展重點是優化結構,改善品種質量,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淘汰落後產能。
2、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學判斷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強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強化核心關鍵技術研發,突破重點領域,積極有序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切實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3、加快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建立公平、規范、透明的市場准入標准,探索適合新型服務業態發展的市場管理辦法,調整稅費和土地、水、電等要素價格政策,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
4、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5、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發展和提升軟體產業。

⑸ 工業互聯網產業體系架構分為幾個層級

工業互聯網產業體系架構分為四大層級。

1、數據採集(邊緣層)是基礎。其本質是利用泛在感知技術對多源設備、異構系統、運營環境、人等要素信息進行實時高效採集和雲端匯聚。


2、工業PaaS(平台層)是核心。當前,工業PaaS建設的總體思路是通過對通用PaaS平台的深度改造,構造滿足工業實時、可靠、安全需求的雲平台,將大量工業技術原理、行業知識、基礎模型規則化、軟體化、模塊化,並封裝為可重復使用和靈活調用的微服務。

3、工業APP(應用層)是關鍵。主要表現為面向特定工業應用場景,激發全社會資源推動工業技術、經驗、知識和最佳實踐的模型化、軟體化、再封裝(即工業APP),用戶通過對工業APP的調用實現對特定製造資源的優化配置。

4、IaaS是支撐。它是通過虛擬化技術將計算、存儲、網路等資源池化,向用戶提供可計量、彈性化的資源服務。

(5)如何構建工業產業體系擴展閱讀:

工業互聯網平台產業發展涉及多個層次、不同領域的多類主體。在產業鏈上游,雲計算、數據管理、數據分析、數據採集與集成、邊緣計算五類專業技術型企業為平台構建提供技術支撐。

在產業鏈中游,裝備與自動化、工業製造、信息通信技術、工業軟體四大領域內領先企業加快平檯布局;在產業鏈下游,垂直領域用戶和第三方開發者通過應用部署與創新不斷為平台注入新的價值。

⑹ 如何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的產業結構

筆者認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產業結構,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產業結構,必須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核心目標。生態文明的本質和核心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因此,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生態文明從價值理念探討向經濟社會建設領域拓展的突破口之一,是我國工業化進程中建設生態文明的關鍵切入點。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的主要任務是,在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前提下,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生態化的產業體系,使生態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產業結構,必須實現產業生態化。產業結構生態化,就是依據生態經濟學理論,將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環境的有效保護相結合,以系統化、生態化的方法來經營和管理傳統產業,從而達到資源利用高效化、社會效益最大化、環境損害最小化和廢物循環利用。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產業結構包括:一是生態農業。生態農業是農業向著安全、健康、環保方向發展的新型農業,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污染,從而達到農村資源、環境與農業生產的整體良性循環。從長遠來看,發展生態農業既有利於生產力持續發展,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加農民有效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二是生態工業。生態工業是依據生態經濟學原理,以節約資源、清潔生產和廢棄物多層次循環利用等為特徵,以現代科學技術為依託,運用生態規律、經濟規律和系統工程的方法經營和管理的一種綜合工業發展模式。生態工業包括工業生產過程生態化和產品生態化。 三是生態服務業。一方面,傳統服務業是我國服務業中的優勢行業,必須加大對各商場市場、賓館飯店等傳統服務企業的生態化建設。另一方面,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既包括新興服務業,又包括對傳統服務業的技術改造和升級,其本質是實現服務業的現代化,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產出附加值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等特點。 如西安滻灞生態區在產業發展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的原則,大力發展以高端金融商務、休閑旅遊、會議會展、文化創意等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形成了包括高端商貿、會議、會展、金融、信息增殖產業在內的服務產業鏈條。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產業結構,必須以生態科技創新為基礎。科學技術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決定性因素,某一區域的生產技術結構決定了地區的產業結構水平。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進程中,科技創新生態化對於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力開展科技創新生態化,一方面可以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部門的科技創新步伐,推進關鍵技術創新和信息化進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同時,又可以推進傳統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技術創新,依靠技術創新提升傳統產業,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科技含量和競爭力,促進各產業協調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從根本上降低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源消耗,提高效率、減少污染、保護生態,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從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轉變,從而切實提高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 如新疆和田地區自2003年啟動了「新疆重點風沙區生態修復與農民脫貧生態建設工程」的試點項目。2006 年 11 月,中國-UNDP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綠色扶貧和田地區紅柳大芸種植項目正式啟動。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技術創新生態化,成功地把「沙漠人參」——大芸寄生於紅柳根部種植,使紅柳在防沙的功能外,又具有了經濟價值,成為一種環保的經濟作物。農民通過種植紅柳並在其根部培育大芸,實現了生態修復與增收的雙贏。到2010年,新疆和田地區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紅柳大芸培育基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環境系統協調發展。以紅柳大芸種植為主的可再生能源開發與生態修復行動,提升了這一區域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探索出一條「以綠養綠」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⑺ 產業發展目標體系如何構建

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一定要適應國內外需求結構變化趨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根據科技進步新趨勢,發揮我國產業在全球經濟中的比較優勢,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積極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國際上看,當前世界科技創新正孕育著新的突破,產業升級步伐不斷加快。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不少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加快調整科技和產業發展戰略,把綠色、低碳技術及其產業化作為突破口。美國推出綠色經濟復甦計劃、歐盟實行綠色技術研發計劃等,都是為了塑造新的競爭優勢,搶佔新的制高點。從國內看,我國正處在消費結構快速變動和升級的時期。居民消費正由以衣、食為主的生存型、溫飽型,向以住、行為代表的小康型轉變,這就要求產業結構適應消費結構的這種變化。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們必須面向市場需求,主動適應市場變化新趨勢,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在努力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的同時,把工業由大變強與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結合起來,把淘汰落後生產能力與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高點結合起來,力促三次產業在更高水平上協同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第一,改造提升製造業,促進製造業由大變強。要優化結構、改善品種質量、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淘汰落後產能,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要推進重點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裝備製造行業提高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元器件研發和系統集成水平,加強重大技術成套裝備研發和產業化,推動裝備產品智能化;汽車行業應強化整車研發能力,實現關鍵零部件技術自主化,提高節能、環保和安全技術水平;電子信息行業應提高研發水平,增強基礎電子自主發展能力,引導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建築業應推廣綠色建築、綠色施工,著力用先進建造、材料、信息技術優化結構和服務模式。要優化產業布局,按照區域主體功能定位,綜合考慮能源資源、環境容量、市場空間等因素,優化重點產業生產力布局;引導生產要素集聚,依託國家重點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以產業鏈條為紐帶,以產業園區為載體,發展一批專業特色鮮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務平台完備的現代產業集群。要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完善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政策,加快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支持企業提高裝備水平、優化生產流程,加快淘汰落後工藝技術和設備,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鼓勵企業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加快產品升級換代;推動研發設計、生產流通、企業管理等環節信息化改造升級,推行先進質量管理,促進企業管理創新,推動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建設。

第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以重大技術突破、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於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升我國自主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戰略研究,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促進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在繼續做強做大高技術產業基礎上,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成為先導性、支柱性產業。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要以掌握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加速產業規模化發展為目標,發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引領支撐作用,依託優勢企業、產業集聚區和重大項目,統籌技術開發、工程化、標准制定、應用示範等環節,支持商業模式創新和市場拓展,組織實施若乾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幹企業和示範基地。要完善鼓勵創新、引導投資和消費的稅收支持政策,加快建立健全有利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行業標准和重要產品技術標准體系,支持新產品應用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為培育和拓展市場需求創造良好環境。

第三,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統籌布局新一代移動通信網、下一代互聯網、數字廣播電視網、衛星通信等設施建設,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國家干線傳輸網路。要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完善面向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推動面向全社會的信用服務、網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撐體系建設。要加強市場監管、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重要信息系統建設,完善地理、人口、金融、稅收、統計等基礎信息資源體系,強化信息資源的整合,規范採集和發布,加強社會化綜合開發利用。要健全網路與信息安全法律法規,完善信息安全標准體系和認證認可體系,實施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風險評估等制度,加強信息網路監測、管控能力建設。

與此同時,還要不斷提高科學技術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要在不斷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的同時,切實加強產業科技創新合作體系的建設與完善,立足產業發展及其結構調整的技術需求,大力構建產業技術聯合體,並開展聯合攻關,制定並完善產業發展的技術標准;大力構築產業科技創新的公共服務平台,努力實現產業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及產業鏈的重構與完善;加強並深化產學研科技創新合作,加快建立並優化產學研之間的科學技術轉移機制,不斷提升產學研科技創新合作體系的運行效率。要加強產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的建設與開發,依託重大科研項目、科研基地及產業發展政策,重視產業科技領軍人才的培養及產業科技創新團隊的打造;通過共建科技創新平台、開展合作教育、共同實施重大項目等方式,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

⑻ 十三五構建產業新體系要把握什麼原則

(一)堅持創新驅動
創新是產業發展的主引擎,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創新的競爭。我國產業創新能力還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偏高,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不完善,已經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制約因素。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擺在產業發展的核心位置,把增強技術實力作為構建產業新體系的戰略支點,加快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營造有利於激勵創新的制度環境,推動包括科技創新、模式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在內的全面創新,走創新驅動的產業發展道路。
(二)堅持綠色低碳
綠色低碳發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贏得未來的關鍵舉措。近年來,綠色低碳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重要潮流。無論是從順應國際大勢看,還是從破解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適應人民群眾對綠水青山的期盼看,綠色低碳都是必然選擇。我國產業發展尚未從根本上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模式,工業生產能效、水效與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這就要求我們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加快發展綠色產業,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走生態文明的產業發展道路。
(三)堅持兩化融合
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打造產業競爭新優勢、搶占未來發展先機的有效途徑。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各領域的滲透融合,不僅使智能製造成為新型生產方式,也催生了許多新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產業之間的界限日漸模糊,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聯系更加緊密,融合發展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我國信息化水平還不高,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還有巨大潛力。必須繼續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把智能製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促進信息技術向市場、設計、生產等環節滲透,引導製造業朝著分工細化、協作緊密方向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在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走兩化融合的產業發展道路。
(四)堅持結構優化
調結構、促升級始終是產業發展的中心任務。雖然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體系,但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不合理、產能過剩嚴重、區域發展同質化等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是導致我國經濟發展資源環境代價過大、質量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新的消費需求、新的裝備需求、新的服務需求、新的安全保障需求,又對產業結構升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必須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躍升,持續優化產業組織結構和空間布局,走提質增效的產業發展新路。
(五)堅持開放合作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產業要發展壯大,開放合作是必由之路。隨著我國依靠低成本要素優勢參與國際分工所獲得的全球化紅利日趨弱化,推動產業、市場、資本和能源資源開放合作,實現高水平引進來和走出去統籌發展,已經成為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的必然選擇。這就要求我們實施更加積極的開放戰略,用全球視野配置產業鏈和空間分布,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提升企業跨國經營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強產業全球布局和國際交流合作,在優進優出中實現產業層次和競爭力的提升,走開放合作的產業發展道路。
(六)堅持人才為本
人才是構建產業新體系的骨幹力量,產業強國一定是人才強國。美國之所以成為最富創造力的製造強國,與其培養並廣泛吸納了大批科技創新型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直接相關。具有工匠品質的「德國製造」,也與其培養的眾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密不可分。與產業發展需求相比,我國不僅缺乏能夠適應創新發展的領軍人才和高層次技術人才,還缺少優秀的高水平經營管理人才和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必須把人才作為構建產業新體系的根本保障,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選人、用人、育人機制,加快培養和吸引產業發展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產業人才隊伍,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走人才引領的產業發展道路。

⑼ 現代產業體系四大要素

產業體系的發展演進是產業分工不斷深化,產業要素、產業結構和產業功能不斷優化的動態過程,是各產業之間的交叉與融合。就現代產業體系而言,它主要包括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等幾個方面。其中,實體經濟是主體、是根本,其它幾個方面都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
一:具體地講,實體經濟與現代金融是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實體經濟離不開金融,金融更離不開實體經濟。實體經濟離開金融就等於失去了靈魂,而金融離開了實體經濟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實體經濟則進一步促進金融發展。
二: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現代金融的發展,離開科技創新都寸步難行,而人力資源則為其他幾個方面,特別是科技創新提供人才支撐,這就是現代產業體系構成的四大要素和內在邏輯關系。
拓展資料
農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民經濟的根本性問題。因此,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離不開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現農業現代化。構建現代農業體系,必須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完善與現代化農業相適應的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分配體系。
首先,要運用現代產權制度,創新農業財產和資本組織形式,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並實行與經營形式相適應的分配製度,為建設現代化農業體系奠定基礎。
其次,要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以及農業與工業和服務業等其他產業的有機銜接。
第三,要以發展生態農業為基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養殖、旅遊、餐飲等產業,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及農村經濟與城市經濟的有機銜接。

⑽ 如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發展現代農業產業

理解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是這樣理解: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核心是要提高農業產業的整體競爭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這是提高農業產業素質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的有效舉措。近些年,我國農業產業發展很快,但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特別是隨著國際競爭日益加劇,進口農產品對國內農業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為此,必須從農業產業體系整體謀劃,著眼推進產業鏈、價值鏈建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一產強、二產優、三產活,提高農業產業的綜合效益和整體競爭力,讓農民分享農業產業鏈條各環節的利益。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形成產業集群,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效益。注重將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引入到農業產業中來,借鑒工業等領域的成功範式,加快發展訂單直銷、連鎖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促進農業產業經營組織方式變革。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農業的生態價值、休閑價值、文化價值,加快發展鄉村旅遊等現代特色產業,拓展農業的內涵、外延和發展領域。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公共服務平台、科技、人才以及財政支持和金融服務等方面,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需要始終強調的是,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必須以農民分享增值收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能變成少數人謀取不當利益的渠道、成為導致農村資源要素外流的新因素。
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核心是要促進農業供給更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更好適應資源與環境條件,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農業在快速發展中資源環境的制約越來越大,在產量增加中部分農產品出現暫時性或階段性過剩,糧食、棉花等庫存偏多,但另一方面一些農產品不能滿足需求,大量進口。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要著力圍繞人的需求發展生產,使農產品供給數量上更充足、品種和質量上更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此,必須下大力氣夯實農業基礎,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大規模推進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准農田建設,加強水利特別是農田水利建設,全面提高農業發展的物質技術支撐水平。必須不斷優化農業資源配置,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提升糧食產能,樹立大食物理念,科學審視國內農業資源潛力,合理安排農產品生產優先序,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閱讀全文

與如何構建工業產業體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廢水cod怎麼降 瀏覽:328
二手賓士s600v多少錢 瀏覽:43
低壓工業水有哪些用戶 瀏覽:637
奧迪a6換個水泵多少錢 瀏覽:666
寶馬4系預計多久不加價 瀏覽:526
奧迪tts和捷豹跑車哪個好開 瀏覽:641
汽車沒有電了怎麼啟動不了 瀏覽:299
賣工業廠房要交哪些稅 瀏覽:908
如何連接汽車與電腦 瀏覽:271
汽車火山泥效果怎麼樣 瀏覽:180
奧迪a4保養多少錢 瀏覽:915
工業用吸塵器什麼商店有賣 瀏覽:915
汽車技術期刊怎麼樣 瀏覽:120
西北工業大學是哪個校區 瀏覽:168
臨沂嘉祥汽車站在哪裡 瀏覽:205
邵東市哪個工業園工廠多 瀏覽:627
奧迪a6換電瓶斷電怎麼辦 瀏覽:242
汽車經銷大亨如何買車 瀏覽:180
工業煙怎麼加工 瀏覽:466
賓士新款s400保養燈怎麼歸零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