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周村的絲綢工業發展的如何

周村的絲綢工業發展的如何

發布時間:2022-04-26 01:54:31

『壹』 山東周村古鎮為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一村

因為周村因絲綢而聞名,在兩千年的歷史中,與蘇杭絲綢並美神州。周村絲綢的輝煌,在洋務運動開始的近代化中達到了高峰。那時,出現了恆興德、裕厚堂、同豐、源豐四大機械繅絲廠。在同一時代,周村還出現了專門研究開發絲綢生產工藝的同利公司。厚重的歷史在這里留下了斑駁的痕跡。昔日的紛繁擾攘在這里已化為一個個靜止的音符,化為一種抹籂弗焚煌蒔號鋒銅福擴不去的滄桑。如今,從周村古商城街道的名稱上,仍然可以感受到「東方商都」的昔日風華。以商業街市命名的古街道,在老城區星羅棋布。絲市街、綢市街、銀子市、棉花市街、魚店街、油坊街、皮貨市、鐵器市、箔柴市、窯貨市、騾馬市、豆芽橋、大車館、餚雞門、穿心店胡同、商埠街等,屈指數來,因專業市場命名的街道竟有36條以上,這在全國也是非常罕見的。所以被稱為天線第一村!
記得採納啊

『貳』 周村特產

周村最有名的是周村燒餅了。不多說了。
其他還有早上賣的羊肉口味很獨特,和其他地方的做法都不一樣的。老人們回憶起來,以前窮,如果在早上能割塊羊肉吃,就打了幾個月的牙祭,嘴裡的香氣能回味上好幾天似的。當然也分哪家做的好吃、哪家做的不太好吃,這就得看是否有熟人推薦一下了。
還有蠶蛹,因為周村的絲織業以前比較發達,造絲就要用蛹,抽完絲後,蠶蛹就製成了美味的食品,所以以前蠶蛹的罐頭都是制絲廠的副業。一些人不太敢吃,但這東西還真挺好吃的,而且營養豐富。
還有一樣吃的,是其他的地方沒有的,是炸肉。其他的地方可能有賣炸裡脊的,但做法和周村的不同,也可以嘗嘗。
前面說的都是吃的,再推薦點別的。隨著時尚的變徙,喜歡絲綢的越來越少了,周村的絲綢城近年生意也不太行了,如果喜歡,也可以到絲綢布匹城去逛逛,稍幾塊物美價廉的布料回去。
其實周村給人感覺最好的是人的生活狀態,不緊不慢,隨遇而安。這個帶不走,卻可以改變你。呵呵~

『叄』 絲綢在淄博是如何做到不沒落的

在這個世界上說起絲綢,大家會想起中國,而在中國說起絲綢,大家會想起江浙。殊不知,在明清時代,絲綢在中國的生產和交易極為普遍,山東淄博的周村也曾經是國內絲綢生產和流通的重鎮。

絲綢是中國的國寶,這一點從中國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的巨大影響就可以得到印證。近年來,業內許多專家都在呼籲如何恢復中國絲綢產品的國寶地位。如今,除了手工精工細作的作品,歐洲和日本絲綢產品的技術水平已超過中國,使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真絲產品生產大國顯得有些名不副實。曾幾何時,絲綢從國寶的地位一落千丈,由高檔的工藝品淪為了地攤貨。在蘇杭一帶的旅遊品市場上,一身絲綢服裝只賣幾十元,在北京的雅寶路貨攤上,更有論斤稱的絲綢紡織品。

『肆』 想知道詳細點的周村古商城的興衰史

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稱的周村,位於山東省中部,系淄博市轄區。全區總面積263平方公里,人口32.7萬人,轄四鎮、五個街道辦事處,215個行政村。城市建成區面積16平方公里,人口15萬人。2001年實現地方國內生產總值58.66億元,同比增長12.2%,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61億元,同比增長28.2%。

周村歷史悠久,淵源流長,是一座古老而又新興的工商城市。明清時代,周村就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被人們譽為"金周村"、"旱碼頭"。1904年,周村和省府濟南同時被清政府辟為商埠。周村擁有一批傳統名牌產品,有300多年生產歷史的周村大酥燒餅和銅響樂器,有500多年生產歷史的王村食醋、黃酒。鳳陽牌沙發、蘭雁牌牛仔服裝等十幾種產品成為國內外市場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名牌產品。近幾年來,以專業市場為代表的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先後投資近13億元建設了紡織大世界、沙發及沙發材料、布匹等專業批發市場。2001年全區市場交易額達到60億元,其中紡織大世界交易規模位居全國"雙百強"大型專業市場前列。

周村紡織業聞名遐爾,是山東省重要的紡織工業和出口基地。絲綢、紡織工業發展歷史悠久,有"絲綢之鄉"譽稱。目前,全區紡織行業已形成了學校教育、科研機構、紡織機械、服裝設計和生產加工非常完整的產、學、研、貿一條龍體系,成為全區的支柱產業,紡織產品出口額佔全區出口總額的60%以上。

周村是山東省重要的對外開放城市。自198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山東半島對外開放城市以來,大力實施外向帶動戰略,不斷吸引外資、引進先進設備,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目前全區有三資企業 54家,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建立了聯系,全區有90多種出口商品銷往世界各地。2001年外貿出口總值完成1.6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00多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6.4%和13%。1992年經省政府批准設立了6、5平方公里的周村區經濟開發區,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引進外資工作中發揮了較好的窗口作用。

周村實現了城鄉建設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橫穿全省的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309國道,縱貫全區的在建濱博高速公路在區內交叉,形成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路。東距青島口岸300公里,西距省府濟南國際機場50餘公里。2001年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達到13萬門,電話入戶普及率達86%,公路晴雨通車里程近500公里。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3.46%,達到了省級園林城市標准。

今日周村,商機無限,周村將以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優美的環境,歡迎國內外老友新朋前來合作開發,投資興業,共同發展。

『伍』 (16分)山東周村的絲綢業歷史悠久。伴隨電視劇《大染坊》的熱播,百年商埠——周村倍受國人關注。主人公

(1)絲綢業特點:周村絲織生產歷史悠久,全國絲綢生產中心;絲綢生產分工細,出現專業手工作坊,成為周村主要產業。(2分) 商業特點:絲綢之路的重要源頭,對外貿易悠久;出現了獨特的絲市街、綢市街這些專業絲綢街市,且分號眾多;是中國商業思想的發源地,集中體現了魯商誠信的商業理念。(3分)
(2)原因:一戰期間列強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辛亥革命和民國建立的推動;政府提倡使用國貨和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群眾性反帝愛國斗爭的推動。(3分) 區別:材料一的印染業採用的是手工生產;大華印染廠採用的是近代機器大生產。(2分)
(3)評價: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產生與發展有利於社會進步,產生了新的階級力量,促進了近代中國社會的革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外強的侵略擴張;但是由於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重壓,決定了其難以獨立發展,實業救國的探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屢遭挫折。(6分)

『陸』 周村絲綢的來歷

周村被譽為「絲綢之鄉」。絲綢生產可以追溯到漢代,具有悠久的歷史 。明清時期,周村絲織手工業已經初具規模,為當地五大行業之首。植桑養蠶也已成為鄉民的主要產業。方圓百餘里內所產蠶繭大都運往周村市場出售。「每於夏季,絲市極盛」。周村因此而聞名國內外。「桑植滿田園,戶戶皆養桑;步步皆聞機聲,家家織綢緞」,這首民謠生動地描繪出當時周村的繁榮景象。至清末,各地絲商紛紛到周村投資辦廠。周村發展成為山東絲綢業的中心。 清末到民國初期,周村織綢木機就達2000餘台。到抗日戰爭爆發前,周村的織綢機械達1.4萬台,所產綾羅綢緞多達三十幾個品種。1936年出版《現代本國地圖》介紹,「周村絲織業之盛,所織絹、綢、綾之屬,稱山東第一」。現周村已成為全國12個絲綢出口生產地之一。生產品種80餘個,出口品種20餘個,銷往12個國家和地區。
新中國成立以後,周村絲綢業開始規模生產,初步形成了繅絲、絲織、印染的絲綢工業體系,並設有絲綢研究所和絲綢學校。絲綢行業職工達7800餘人,繅絲、絲織、印染機械近1500台,年產絲綢1250萬公尺,品種達到60個。以真絲為主的高檔產品迅速增加,花色品種發展到近百個。如和服綢、電力紡、人絲羽紗、新華綢、美麗綢、柳葉綢、提花被面等都是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服綢抗折性好,富有彈性,組織縝密,光澤柔和,手感豐滿,彈而不硬,軟而不紕,穿著舒適。銷售日本多年,長盛不衰。線綈被面、真絲被面和軟緞被面,花形大方、色澤鮮艷、質地堅韌。高檔被面軟緞的原料是桑蠶絲和人造絲,質地細膩,緞紋緊密,柔軟而富有彈性。除滿足國內需要外,還暢銷於泰國、英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

『柒』 淄博周村經濟現狀調查報告

去周村區網站看看吧,希望能夠幫到你,要不去他們的經貿局看看

周村區情簡介

周村,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稱,位於山東省中部,系淄博市轄區之一,總面積263平方公里,人口32萬,現轄4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30個行政村居,是一座歷史悠久而又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

周村春秋戰國時期屬齊國於陵邑,自古商業發達,明朝嘉靖年間已有「周村店」稱謂,明末清初開始走向繁榮。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曾這樣描繪:「康熙乙亥間,周村商賈雲集,趁墟者,車馬輻輳」。1775年,乾隆南巡時曾來過周村,並御賜周村為「天下第一村」。1904年,周村與省府濟南、濰縣(今濰坊)同時被清政府批准為自開之商埠後,商業更加繁榮,「日進斗金」,「駕乎省垣之上」,成為輻射魯中、跨江(長江)越河(黃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被譽為「金周村」、「旱碼頭」。大街、絲市街、銀子市街等古商業街市作為周村商業興旺發達的歷史見證至今保留完好。周村絲綢文化源遠流長,歷史上曾經「桑植滿田園,戶戶皆養蠶,步步聞機聲,家家織綢緞」,有「絲綢之鄉」的美稱。周村人文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世界著名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曾經在周村的畢氏尚書府教書33年,期間創作了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周村花燈、民間扮玩、五音戲等民俗藝術深受人民群眾喜愛,民間扮玩的代表項目「周村芯子」已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曾在中央電視台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大染坊》演繹的故事就發生在周村,又一部反映周村商業發展史的電視連續劇《旱碼頭》即將開拍。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周村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工業強區、商貿興區、環境立區」戰略,突出「工業抓投入、農業抓調整、三產抓龍頭、穩定抓基層」的工作重點,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搶抓機遇,幹事創業,全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2006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141.7億元(其中三次產業比重為3.2:55.5:41.3),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0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8.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2%、31.02%和11.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2418元和6265元。

經濟實力日益增強。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2003年跨入全省經濟30強區縣行列。周村工業已初步形成紡織絲綢、化工、新型建材、冶金機械、輕工傢具、電子電器六大支柱產業,現有各類工業企業430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1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35家。擁有「蘭雁」牛仔布、「鳳陽」床墊兩個中國名牌,「雄鷹」、「飛獅」巾被,「維爾舒」毛毯,「多星」電器等一批名牌產品和周村燒餅、王村醋等一批傳統名優產品。周村苯酐生產能力居亞洲第一,玻璃機械生產能力全國第一,造紙機械生產能力全國第二,以牛仔服裝、巾被、絲綢為主導的紡織產業集群初具規模,被國家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紡織產業基地」。以專業市場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繁榮發展,現有各類市場48處,總面積150多萬平方米,年成交額120億元。依託309國道規劃建設的物流產業區初具規模,再經過幾年的建設,將形成年交易額100億元、稅收收入過億元、從業人員過萬人的大型專業物流區。旅遊業發展迅速,周村古商城作為全省「文化、歷史與民俗」旅遊項目列入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已成為周村的城市名片。農業結構不斷優化,糧經比例為4.3:5.7,畜牧、蔬菜、花卉苗木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80%以上。

對外開放步伐加快。改革開放以來,周村區大力實施外向帶動戰略,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全區現有外資企業79家,累計利用外資2億多美元,日本西鐵城、三菱重工、韓國友橋及新加坡祥峰、美國索爾等世界知名企業在我區投資興業,其中由日本西鐵城集團獨資興建的淄博東星表業有限公司,是由該集團授權的國內唯一一家實行完全本土化管理的公司。全區自營進出口權企業達到220家,有5大類110多種商品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外貿出口完成29617萬美元 。周村經濟開發區作為省級開發區,總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完善,投資環境優美,是全區招商引資的平台、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經濟發展的龍頭。開發區內工業企業已達388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

投資發展環境優越。周村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東距青島口岸300公里,西距濟南國際機場50餘公里,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309國道、濱博高速公路縱橫區內,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建成區面積達到19.87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居住面積33.92平方米。目前正在實施總面積達30平方公里的東部新區開發。全區公路通車里程達500公里,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達到13萬門,普及率達90%以上,建有12萬噸/日工業供水管線和8萬噸/日污水處理廠一座,年供電5億度和年供汽1600萬GJ的熱電廠兩座。生態周村、綠色周村建設步伐加快,生態環境優勢突出,全年良好以上天氣達到310多天,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9%,人均佔有公共綠地15.3平方米,是省級園林城市和全省首批生態建設示範區縣。

社會和諧繁榮發展。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以人為本,繁榮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實施科教興區戰略,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家,國家級2家,被評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區。優化教育結構和教育資源配置,目前已建立起從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到成人終身教育的教育體系,教育工作首批跨入全國「兩基」先進區縣行列。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初步建立起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先後榮獲全國社會文化先進區、省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區等榮譽稱號,連續六屆榮獲省級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區,創建省級雙擁模範城實現「五連冠」。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周村區將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牢牢把握發展第一要務,站在新起點,實現新發展,掀起新一輪解放思想、幹事創業、加快發展的熱潮,加快建設繁榮周村、文明周村、和諧周村。力爭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地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6%、2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每年保持90億元以上的投入強度;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統籌發展,社會保障更加完善,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農村合作醫療覆蓋農村全部人口,人民群眾更多地享受到發展的成果和實惠。為實現上述目標,周村區將圍繞打造現代加工製造業基地和現代物流基地,突出大上項目、上大項目,不斷增強地區經濟實力;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優化發展環境,大力招商引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綠色周村、生態周村建設,打造「淄博後花園」;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推進資源集約化利用,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加快城鄉統籌發展,推進文明周村、平安周村建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百年商埠,歷經滄桑;時代潮流,浩盪向前。勤勞誠信、熱情開放的周村人民,熱忱歡迎國內外賓朋前來旅遊觀光、投資興業,共謀發展大計,共創美好明天。

『捌』 淄博周村絲綢之路歷史

傳說在遠古時候,周村上空飛來一隻鳳凰,嘴裡銜著一個繭子,引導人類學會了用絲綢遮體。鳳凰為了看到絲綢技術在當地普及,不惜讓自己化為了一座山峰,就是周村的鳳凰山,在周村的南郊鎮還有一個村子叫鳳凰村。

『玖』 周村絲綢業和商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周村的前身是商代的於陵侯國,是遠古炎帝時候的爽鳩氏之後,是齊文化的發源地。於陵也是中國桑蠶絲綢業重要發源地之一,商代就是重要的絲綢紡織中心,具有悠久的歷史,被譽為「絲綢之鄉」。漢代,全國共有從事絲織品加工的三服官兩處,於陵、臨淄為代表的齊國乃其一,佔到了國內產量的絕大多數。從漢至唐代,一直是世界著名的海上和陸路絲綢之路的重要源頭。從於陵、臨淄通過芝罘、蓬萊等港口通往朝鮮、日本、俄羅斯甚至美洲大陸的貿易航線有數千年的歷史。明清時期,周村絲織手工業仍具規模,為當地五大行業之首。至清末,各地絲商紛紛到周村投資辦廠。周村發展成為山東絲綢業的中心。1936年出版的《現代本國地圖》介紹,「周村絲織業之盛,所織絹、縐、綢、綾之屬,稱山東第一。」現周村已成為全國12個絲綢出口生產基地之一。生產品種80餘個,出口品種20餘個,銷往12個國家和地區。
周村絲織工業源遠流長,明末清初更成為周村重要的支柱行業。不過,那時多為家庭副業。清朝中葉,周村絲織業有了較快的發展,絲綢作坊不斷涌現。植桑養蠶己成為鄉民的主要行業。附近地區所產蠶繭大都運往周村市場出售。「每於夏季,絲市極盛。」由此發展的結果,遂使周村成為山東內地一個重要的絲織業中心。所產絲織品,運銷新疆、內蒙等地甚至國外市場,周村因此而聞名國內外。「桑植滿田園,戶戶皆養蠶;步步聞機聲,家家織綢緞」,這首民謠生動地描繪出當時周村絲織業的繁榮景象。
清末到民國初期,周村機械製造業也比較發達,僅製造的先進織綢木機就達二千餘台。可供外銷的絲綢產品十餘種。由於資本主義國家人造絲的傾銷,周村絲織業曾出現過暫時衰落。到抗日戰爭爆發前,周村的織綢機械達一萬四千餘台,所產綾羅綢緞多達三十幾個品種。後因連年戰亂,周村數百年間發展起來的絲綢業基礎幾乎全部被毀。到解放前夕,歷史悠久的絲綢之鄉瀕於奄奄一息的狀態。
新中國成立以後,周村絲綢業絕境逢生。黨和政府首先把三百五十多戶分散經營的工廠和個體小手工業者組織起來,並興建廠房,引進先進技術,使過去落後的手工操作逐步過渡到機械化生產。如今,已初步形成了繅絲、絲織、印染的絲綢工業體系。並設有絲綢研究所和絲綢學校。絲綢行業職工已達七千八百餘人,繅絲、絲織、印染機械近一千五百台,年產絲綢一千二百五十五萬公尺,品種達到六十個。一九八一年,成立了淄博市絲綢公司,更有效地推動了絲綢業的發展。
近幾年來,以真絲為主的高檔產品迅速增加,花色品種發展到近百個。如和服綢、電力紡、緞背縐、人絲羽紗、新華綢、美麗綢、青華緞、柳葉縐、提花被面等都是適銷對路的產品。僅和服綢就有七八種規格。月宮牌一三三七○真絲和服綢,在全國絲綢實物質量評比會上,被評為名牌產品。還有十幾種產品被山東省命名為優質產品。和服綢,每公尺緯線要上一千八百拈,而且左、右兩個指向,僅緯線生產就有十幾道工序,比一般織物的緯線生產要多五、六道工序。由於緯線加拈,織出的和服綢能達到較好的縐效應,抗折性好,富有彈性,組織縝密,光澤柔和,手感豐滿,彈而不硬,軟而不紕,穿著舒適。銷售日本多年,盛而不衰。
周村各絲織廠生產的線綈被面、真絲被面和軟緞被面,均以花形大方、色澤鮮艷和質地堅韌而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高檔被面軟緞的原料是桑蠶絲和人造絲,質地細膩,緞紋緊密,柔軟而富有彈性。這種被面是根據原料吸色性能的不同,採用兩次染色,使緞面上呈現出兩種不同的色彩,鮮艷奪目、富有變化,具有刺綉效果。無論是飛禽走獸,還是山水花卉,均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花蝶爭艷」圖案的被面上,朵朵鮮花爭相開放,千姿百態,奼紫嫣紅,引來百蝶翩翩飛舞,穿行其間。其設計之匠心,織作之精美,令人嘆為觀止。
唐代詩人白居易寫下的「天上取樣人間織」的詩句,用來形容周村絲綢,並不過分。現在的一三三七○真絲和服綢,花樣就有二十個之多。最惹人注目的是傘菊、牡丹、櫻花、流水、靈芝、龜甲等圖案,花形新奇,高雅大方。青花緞的圖案也別具一格,主花有的是竹、菊、梅,或是變形牡丹、蘭花,同時配以萬福、吉慶、永樂、健康等圖案,有十幾種不同的顏色,以此製作的成套服裝,除滿足國內需要,暢銷於泰國市場。除此,周村絲綢還遠銷英國、西德、義大利、西班牙、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
周村的絲綢業,從於陵古城算起,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明、清時,周村的絲綢重振雄風,成為全國矚目的絲綢生產中心,擁有中國獨有的古代絲綢專業街市綢市街、絲市街。二十年代,周村有絲織業戶3000家,產值達411萬元(全省651萬元)。至五十年代前,周村經營絲綢貿易的先後有商家近百家。這里重點介紹幾個有代表性的商號。

『拾』 周村商埠的興衰史

周村的歷史

周村,號稱「天下第一村」。
1.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漁獵開墾,繁衍生息。
商、周期間,已有部落和村莊。
春秋戰國時,為齊國屬地。西漢時,北部屬於陵(音wu ling)縣,南部屬般陽縣(今淄川)。
2. 南北朝時,屬廣川郡武強縣。
3.宋元嘉五年於南部置貝邱縣,屬清河郡。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屬淄川,十八年改武強縣為長山縣,改貝邱縣為淄川縣。
現區境南部原屬淄川縣、北部屬長山縣。
1945年8月,周村第一次解放,置周村市建制,隸屬渤海行署,後劃歸魯中南行政區淄博特區。
1950年3月,周村、長山合並為長山縣;11月,由長山縣析出,與張店合建張周市。
1955年4月至今,周村區為淄博市轄區。

早在4000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周村就有人類居住,迄今仍遺有早期人類居住的於陵古城遺址。自明清以降,周村作為工商重鎮的地位日益顯赫,至清代中葉已躍升為齊魯工商業中心之一。其繁華景象,史書多有記載。迨至清末,周村以其特殊的工商地位,與省會濟南、濰縣一起被清政府辟為自開之商埠,周村的歷史邁上了輝煌的頂點。100年來,周村歷盡風雨滄桑。今年,周村迎來了開埠100周年。在這一特殊的時刻,每一個關心周村發展的人,都會情不自禁的把目光投向遙遠的歷史,去追尋周村曾經閃耀著璀璨光芒的運動軌跡,去感受曾經有力跳動的歷史脈搏,去領悟歷史給予當代的啟迪。

周村的戰爭記憶

周村歷史上共有四次解放,第一次是1945年8月,第二次是1946年6月,第三次是1947年2月,1948年3月12日最後一次的解放,為最終解放濰縣、濟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周村的徹底解放在山東解放戰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為紀念這一偉大勝利,特推出有關周村解放時的老照片。重溫這些記載著歷史真實的老照片,彷彿讓我們進入解放戰爭的歲月,彷彿聽到隆隆的炮聲,看到先烈們英勇奮戰的英姿,看到人民群眾爭先支前的身影。洞鑒古今,縱覽山河,可以讓我們從中感受創業守成的不易,對繼往開來,開埠百年的新周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周村的主要的民俗:

一,周村芯子

周村芯子的淵源大概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傳說泰安奶奶即碧霞元君是周村長山人,3月15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每年從三月三周村人就開始張羅著迎泰安奶奶回娘家,公推幾個老成持重的人,背上泰安奶奶的畫軸,快馬加鞭,直奔向泰山,三叩六拜請了神靈,返至淄川地界,即有一人先行奔回周村報信,准備接駕,自此日開始,至三月十五奶奶生日,周村便開始一年一度精彩的社火祭祀表演。龍燈、獅子、竹馬、旱船等應有盡有,老百姓想著點子活躍節日氣氛,聰明的周村人從高蹺和蠟燭燈台得到啟發,依靠周村發達的織機技術,創造了別具一格的周村芯子。後來,周村人把芯子這一獨特的民間表演形式搬到了元宵節來展玩,成為周村元宵節的一大特點。

記者在查閱了《博山志》等資料後,又得到了周村芯子起源的另一個版本:芯子起源於淄博市周村區,後傳及博山,嗣後又波及淄川、張店和臨淄等地。但品種繁多,製作精巧,表演豐富多彩的特點使得周村保持著重要的地位。由於歷史的原因,群眾習慣稱為周村芯子。據老藝人講,早在1662年(清康熙元年),周村有位老藝人為使表演達到便於群眾觀賞又安全的目的,整日苦思冥想。一天夜裡,他輾轉反側,不能入睡,點上蠟燭吸著煙袋揣摩。突然,蠟燭燈花灼高了,燭光上下閃耀,活像一個仙子站在燈芯上舞動。燈芯的啟迪,使他茅塞頓開,他摹仿燈芯頂上晃動的幻影,將鐵棍牢牢插在類似燈台的底坐上,鐵棍高端束站著一個女孩或男童,讓他們扮演各種人物,遠遠看去,恰似在蠟燭燈芯上舞動,其高度和觀賞效果遠遠超過高蹺,頗受人們喜愛。又因扮演者依賴衣內串通而過的鐵棍作芯子來支撐著活動,所以群眾都簡稱它為芯子。

二,掛花燈

周村自古以來民間興掛花燈,周村花燈是中國四大燈系之一。據台灣實驗中學國文教師鄭陶庵1930年寫的《天下第一村——周村的元宵風光》中載:「天下第一村就是山東長山縣的周村,前清乾隆帝來觀燈時御賜的這個村名」。
乾隆年間,是周村掛花燈的興盛時代。後來玩十五鬧元宵,一般性的掛燈,年年搞。周村掛花燈(又稱大燈節),常例是三年一次,同時有三不掛的習慣:年景不好不掛,不太平不掛,不風調雨順不掛。
周村掛燈,不僅是為慶祝和娛樂,並有商展之意,其工業產品以絲織品為大宗,以花絲葛為最著名,意欲借掛燈之機,把其優良產品陳列出展,廣泛招徠,爭取善價,以至來觀燈的人們,亦不僅是在夜晚,白天也是人山人海。
周村元宵節掛燈,從農歷正月十二至十四試燈三天,十五正式開燈鬧玩,十六至十八再留燈三天,一共7天,稱為周村元宵燈會。每逢掛燈之際,膠濟鐵路的客車就擁擠幾天,西起濟南,東至青島,以及沿路各地,來觀燈人群,絡繹不絕。掛燈在古街道,元代形成四條主道,大體成不在一個交點上的十字,東、南、西、北分別為:綢市街、大街、絲市街、銀子市。聽名字就可知當年之特色和繁華。如今綢市街已經退化為小巷,余者仍各領風騷,建築為明代所傳。大街是主體,想當年曾有「小巴黎」之稱。
今日無稅碑的傳說

歷史資料記載:李化熙,字五弦,號白雲道人。出生於官宦世家,明末曾先後職湖州司理、河間府推官、天津兵備道、四川巡撫,清軍入關時接任陝西巡撫,時值李自成大軍逼近北京城下,崇禎帝急傳檄派他任榆林三邊總督,率十萬大軍救駕。大軍開進途中,李自成已經攻破北京,崇禎皇帝弔死煤山。無奈下李化熙部隊退守家鄉周村城,勵精圖治,以待時局之變。使得周村城方圓百里不受戰亂禍及,一時間四方富豪、商賈、百姓紛紛遷居來此。

後來,李化熙順應時勢,初任清朝工部左侍郎,兵部侍郎加都察院右都御吏,因政績卓越,晉刑部尚書、光祿大夫、太子太保。順治年間,借老母年事已高,辭官回鄉待奉老母;臨行時,辭別皇上。順治皇帝問他有什麼要求時,李化熙言家鄉賦稅沉重,請求皇上下旨優惠一下。順治皇帝沉思片刻說:「國家賦稅不可免,念愛卿有功與朝廷,朕賜愛卿一道手諭,免除愛卿家鄉一日稅款,以示皇恩。」

李化熙遂領旨回鄉,尋思免一日稅何用,就把聖旨埋於祠堂下,不料,當晚埋聖旨處紅光四射、大放異彩、十里可見,而且光華中似隱有巨龍浮動。次日李化熙只好取出聖旨供在家中,可是那夜光景卻令李化熙百思不解。

恰一日聽見門口吵鬧,李化熙叫來管家責問:「為何門口如此喧嘩,成何體統!」管家忙說:「是一老道姑天天來化緣,每次都來說只今日來化緣,明日不來,可不知何故第二日又來化緣。因看她年紀大施捨了幾日,今天叫門房請她到別處化緣,她不聽卻要見大人,被門房攔住故此喧嘩,不想驚動了大人。」李化熙正為聖旨煩惱忽聽到「今日」二字,心中一動,忙叫管家把老道姑請進來,過了一會管家回來說「那老道姑聞聽大人要見她,卻不進門,只留下一破布包裹說送與大人,回頭一轉身就不見了。」

李化熙覺的蹊蹺,忙命人打開包裹,只見包裹里是一塊無暇碧玉上面滿是雲霞紋飾,正面刻有「元君」二字。李化熙尋思一下頓然醒悟,「碧」「霞」「元君」合起來不是「碧霞元君」嗎?這是碧霞元君來點化自己。

於是他趕緊讓地方官把皇帝聖旨刻在石碑上,豎立在大街北首。這樣不論哪天人們去看,都是「今日無稅」,周村城由交稅的「官集」變為不交稅「義集」。同時李化熙組織「巡勇護街」兵丁打擊擾亂市場的地痞無賴、土豪惡霸。各地客商聞風而來,周村城一時「天下之貨聚焉

清朝刑部尚書李化熙在周村的發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在經營稅收上「打擦邊球」大概就是從他開始的,他見當時周村稅重抑商,就給當時的皇帝打了個報告,皇帝批示「今日無稅」。李化熙則「膽大包天」,把皇上的諭旨刻成「今日無稅」的石碑樹在周村商業街上,皇帝的御批無人敢動,結果成了「大街」天天都是「今日無稅」。

女兒對旱碼頭的感受

周村,是古代遺產地重點保護區,正所謂「中西結合,效果更好。」是啊,村的美景美不勝收。雖沒有現代化的宏偉建築,但卻從骨子裡透出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成果。

來到周村大街,走進三益堂,據說三益堂是周村最早的印刷書坊之一,是明末清初由來自廣饒縣的付氏與幾位親友合資創辦的。目前國內現存最早的《聊齋志異》版本,即在三益堂印刷出版的。過了三益堂,向南一直走,來到了民俗展覽館,民俗展覽館選取了婚、祝壽、紡織、生產、娛樂等與群眾生活有關的場景,通過擺放大量的實物、人物模型和展板來展示當地的民俗風情。感受完了民俗風情又來到了絲市街的狀元府,不瞞你說,這狀元府確實是大啊,前前後後的佔地面積三千三百三十餘平方米,建於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90年),整座建築為典型的北方四合園建築風格、有三進院落,清磚灰瓦、雕梁畫洞、氣勢宏偉,並建有花園和演武場,從那開始,我就立下決心,長大以後一定要考上大學,當上狀元,蓋一棟屬於我自己的「狀元府」,雖說有點天真,但是,畢竟是它給了我學習的動力。絲市街緊靠著的是銀子市街,這條街可是有名了,楊家大院和大染坊可都在這呢,好景雖多,那咱們也得一個一個的看呀,來,先看楊家大院,那可是崇拜的地方啊,著名的楊家大將,可就是這的啊,現在已經成為一處新的展現近代魯商生活原貌的景點。大染坊,想必大家都知道,電視劇《大染坊》就是在這拍的,看著一塊塊五顏六色的布從缸里出來,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自豪感,這是我們勞動人民的一個大成就啊。從大染坊一直向南,就來到了魁星閣,它是由碧霞元君殿、魁星閣、觀音殿三座不同宗教文化的大殿組成,佛、道、儒三教共處一地,經常有人去求神仙保佑自己的兒女靠上大學,至於是否靈驗,至今無人知曉。

票號的產生

話說過去幾個窮商人合夥賣柴草,可掙的錢不夠回家過年。大年三十那天夜裡,他們只煮了一鍋稀粥,還沒來得及喝,聽到有人敲門,打開一看,是一個趕駱駝的老人,老人要求借宿。三個商人本沒有條件接待過客的,但面對大雪分飛、天寒地凍的時節,想到老人無處可去的困境,便騰出地方來,讓老人過夜。飢寒中的老人見硯台上有稀粥,便索要一碗,喝完之後,還不足填腹,便再度索取,直到喝完了那一鍋,然後睡去。

三個商人餓著肚子過了大年三十。第二天清晨,老人不見了,駱駝也不見了,可駝著的袋子卻留了下來,打開一看,裡面盡是銀駝子。三個商人傻了眼,便去追那老人,可雪地茫茫,哪裡找得到?怎麼辦?三人商量來商量去,最後決定用這些錢創辦票號,並以「銀主」之名為老人立股。後來票號發了,三個商人都成了有錢人,但趕駱駝的老人卻再沒有找到。所以每個票號都供奉『銀主』,後來逐漸演變成現在的財神。

最早在周村設票號的是:山西票號大德通、大德恆「唯吾知足」告誡天下人,人生在世不要以金錢為追求目標,君子取財有道,應知足常樂,才是人生一大快事。

周村的燒餅

周村燒餅以小麥粉、白砂糖、芝麻仁為原料,以傳統工藝精工製作而成,為純手工製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點,富有營養,老少皆宜。其外形圓而色黃,正面貼滿芝麻仁,背面酥孔羅列,薄似楊葉,酥脆異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滿口腹,若失手落地,則會皆成碎片。如果是成包的,你打開就一氣吃完,要是隔夜就不好吃了。

周村為什麼叫「旱碼頭」那?

據鄒城山水文化中心主任董偉指教說:「旱碼頭」是沒有水的商品交換地方,當時周村在齊國的時候是商品聚集交換地,由於地方環境沒有水路,給當時的商人商品的運輸帶來很大的煩惱,到周村交易的商人與日聚增,大量的商品需要一種運輸工具應運而生:有四個木軲轆、兩個車把,分別在車的兩頭,中間放商品,大約是5米來長,木頭車子有了,可這么駕駛啊?前面有一個人駕轅人拉,後面有一個人駕轅推,如果是貨物裝高了,後面的人看不到前面的人,駕駛的方向就增加了難度,需要喊:腰!或者是靠!怎麼利用風來助四輪木頭車走那?有人就在車的中間加了船上用的帆,由此可以借風使木頭車子在陸地上自由的跑起了旱船,加上周村的當時的繁榮商品交易的火爆.「旱碼頭」由此得名,也就不奇怪了。

目前做為周村旅遊管理部門怎麼保護「旱碼頭」知名品牌?挖掘好「旱碼頭」的齊文化的內涵,不必要抱著「旱碼頭」的金飯碗再喊餓吆!怎麼理解「旱碼頭」?是諸多人困擾的事情。就要在這里設計一個可代表「旱碼頭」內涵的形象標志,那就是帶帆的木頭四輪車:四個輪子,兩頭都是車把,中間是帆,讓中國人乃至外國人一看,啊!原來這就是旱碼頭!現在的「旱碼頭」現代的東西太多,直接影響了齊文化的古味,如果在這里經商的人員統一穿上齊國的古裝招攬顧客,應是不錯的經商手段,特色的供應邀請遊客親自製作,來親身體驗手工製造的樂趣!黃包車也不應停在博物館里,放在大街的前面,完全可以租給遊客享受去吧!」

不忍離開周村的「旱碼頭」

周村的「旱碼頭」把我們父子倆足足迷戀了三天,周村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鄉、百年商埠、紡織名城,"旱碼頭"是世人對周村的贊譽。「旱碼頭」是周村的名牌,我感覺 「旱碼頭」應是人們可觀光、休閑的好去處,特別是在北方,實在是難得的古鎮。如果在夜裡, 「旱碼頭」是溜光異彩,古色古香,讓你沉醉在遠古的時空隧道中,怎麼不親吻「旱碼頭」啊!我與女兒已經對周村的「旱碼頭」是留戀忘返,多麼希望有機會再來淄博周村「旱碼頭」啊!

與周村的絲綢工業發展的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醴陵去茶陵在哪個汽車站坐 瀏覽:545
宿州賓士降價多少錢 瀏覽:592
汽車沒有提示液體有什麼影響 瀏覽:141
賓士glc260雨刷器在哪裡 瀏覽:203
汽車底盤什麼組成 瀏覽:106
汽車銷售需要具備哪些基本能力 瀏覽:512
汽車什麼貼 瀏覽:139
寶馬5系如何分辨哪一年的 瀏覽:358
商丘至民權縣汽車多少錢 瀏覽:414
泉港工業技術學校是什麼學歷 瀏覽:945
奧迪a7l溜背在哪裡 瀏覽:544
工業風水泥牆如何做 瀏覽:636
海南為什麼適合發展重工業 瀏覽:532
買賓士送的有哪些 瀏覽:343
如何查看自己訂的汽車票 瀏覽:603
寶馬x3新款和賓士lgc哪個好 瀏覽:802
英國的工業是什麼 瀏覽:885
汽車水箱高溫怎麼辦 瀏覽:601
奧迪原裝電瓶什麼品牌 瀏覽:748
蘇中工業園區在哪個市 瀏覽:730
© Arrange www.stampinkub.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