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的地理特徵(工業、農業、交通、城市)
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和孟加拉國為鄰,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印度全境分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馬拉雅山區等三個自然地理區。屬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因海拔高度不同而異,喜馬拉雅山區年均氣溫12℃~14℃,東部地區26℃~29℃。
主要城市
孟買 英語:Mum;印度西岸大城市和全國最大海港和印
印度國花——蓮花
度棉紡織中心。是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 德里印度前首都德里分為舊德里和新德里兩部分,新德里位於南部,與舊城隔著一座德里門。新、舊德里的總人口為1130萬(1997)。 加爾各答是印度的最大城市,也是印度的第二大港口城市,和麻紡織中心。 金奈(泰米爾語:''Chennai'' )以前稱為馬德拉斯(英文 ''Madras''),南印度東岸的一座城市。 班加羅爾(Bangalore) 印度南部城市,卡納塔克邦首府。人口連郊區291.4萬(1981)。也是印度高科技工業區。 艾哈邁達巴德(Ahmadabad) 一譯「阿默達巴德」。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最大城市和重要紡織中心。人口連郊區251.5萬(1981)。 海得拉巴(Hyderābād),印度南部城市,安得拉邦的首府,人口連郊區252.8萬(1981 )。 坎普爾(Kānpur) 印度北部北方邦南部城市,臨恆河,加爾各答以西970千米。市區面積262平方千米。人口約168.8萬(含郊區)。 浦那(Pune) 印度西部城市,在孟買東南140公里。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第二大城。人口連郊區168萬(1981)。 那格浦爾(Nagpur) 印度中部城市。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東北部。瀕臨納格河,幾乎位於印度的地理中心。人口129.8萬(1981)。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鋅589萬噸,銅352萬噸,鉛136萬噸,石灰石684.77億噸,磷酸鹽8100萬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天然氣697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雲母、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礦藏。森林覆蓋率為21.9%。 印度有世界上第四大蘊藏量的煤炭。其他主要的自然資源還有鐵礦、錳、雲母、鐵礬土、鈦礦、鉻鐵礦、天然氣、石油、鑽石、石灰石和可耕地等。印度經濟以傳統耕種、現代農業、手工業、現代工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但是,印度的資源利用率很低,開發利用不高。據統計為15-30%左右。(主要是煤炭,鐵礦)
更多請見: http://ke..com/view/2174.htm
㈡ 印度半島新興工業區的區位因素以及特點
印度半島新興工業區分布於南部的班加羅爾。這里發展高科技工業的優勢區位主要是:
(1)位於印度南部,距離印度傳統工業區遙遠,環境質量好。地勢稍高,氣候相對涼爽乾燥,自然環境宜人;
(2)有多個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高科技人才多;
(3)有現代化高速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
(4)政府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吸引人才進入。
印度半島新興工業區的特點:
(1)從業人員中,高學歷的科技人員所佔的比重大;
(2)信息技術含量高,利潤大,資源消耗少;
(3)產品銷售收入中,用於研製和開發的費用比例大。
㈢ 南亞主要的工業區在哪裡
南亞諸國中,工業較發達或者發展較迅速的為印度和巴基斯坦。
其中印度的工業相對比較發達,發展速度也很快其主要工業區有5個,(1)以加爾各答為中心的工業區,主要工業為鋼鐵和麻紡織工業;(2)以孟買為中心的棉工業區,主要工業為棉紡織業;(3)以班加羅爾為中心的新興工業區,主要工業為IT業、航空業等新興工業;(4)以阿默達巴德為中心的工業區,以傳統工業為主,例如棉紡織業和油脂工業;(5)以那格浦爾為中心的工業區,是印度獨立後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區,以重工業為主。 而其中前3個是初中地理課本中學過的,所以後2個知道的人就少了。
之後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工業比較落後,最主要的工業部門是棉紡織業,但今年工業發展速度較快,其主要工業區有4個:(1)旁遮普省境內工業區 ,(2)信德省境內工業區 ,(3)西北邊境省境內工業區 ,(4)俾路支省境內工業區。
接下來具體敘述。總的來說,南亞的這些工業區最早源自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當時的工業基本都集中在自然資源相對豐富的地方,加上南亞多平原,這樣能充分利用其人口優勢。而巴基斯坦境內有大片沙漠,自然氣候相對惡劣,自然資源部已開采。因此當時工業分布多集中於現在的印度境內,這造成了印巴分治後印度工業大大領先與巴基斯坦的狀況。
現印度境內自然資源豐富,以加爾各答為中心的工業區是南亞最早的工業區,其區位優勢首先便是該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其次是該地地處恆河三角洲,交通十分便利。以那格浦爾為中心的工業區,是印度獨立後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區,以重工業為主。他是印度獨立後發展起來的工業區,因為該區域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煤炭產量約佔全國的四分之三。而其他三個工業區則不同,有的是農副產品加工業,有的是新興工業,前者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不大,而多靠近農業產區;後者則是更依賴於先進的技術,對礦產資源的依賴性也很小。
現巴基斯坦境內自然資源儲量也很豐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銅、鐵等十四種礦產資源。但是礦業在巴基斯坦的經濟體系中地位比較薄弱,2006年礦業產值不到全國產值的1%。國內主要工業則是棉紡織業,因為印度河流域雖然有大片的沙漠,但是當地的氣候十分適宜棉花的生長,因此棉紡織業是該國最重要的工業。但是近年來改過在礦產資源的開發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包括出台相關政策和積極引進外資等,因此可以預見將來巴基斯坦的礦業將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總的來說,南亞地區主要工業區與自然資源的分布式緊密相關的,多屬於資源導向型工業區,其中只有班加羅爾和那格浦爾兩大工業區是以重工業為主,因而十分靠近礦產資源分布地或者直接就建在礦產資源分布地之上。但是由於兩國國內工業結構的原因,大多數對礦產資源依賴性不是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