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816地下核工程的建造歷史
20世紀60年代,國家決定在大後方西南地區建一個核工廠,有關部門多次考察、論證後,在重慶涪陵白濤鎮選址。為了保密,從此白濤的地名也隨之從地圖上消失。
1966年,周恩來批准在涪陵白濤建造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三線建設」進洞的原子能反應堆及化學後處理工程,即為製造原子彈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廠,中央軍委特調8342部隊擔負主要施工任務。這被列為絕密級軍事機密。 建廠伊始,816工程便作為國家高度保密的軍工單位,816當時對外稱是「國營建新化工機械廠」,廠區有一個團的部隊負責警衛,建設地點也絕不允許外泄,通訊地址只能寫重慶市4513信箱,職工家屬不能進廠,職工只能回家探視親屬。
816工程位於涪陵白濤鎮,這是烏江邊上僅幾千人口的一個小鎮,為了保密,凡是有「問題」的人一律遷出,白濤的地名也隨之從地圖上消失。1967年2月,工程兵第54師(「文革」代號「8342部隊」)所屬三個團入川,承擔起西南三線816工程的建設任務。1970年,54師參加抗美援越的一個團和留在酒泉基地的一個團全部歸建。國家核能工業部也陸續派出三個建築公司,主要任務是架橋鋪路、建廠房和住宅區。涪陵區縣調配的民工又有1萬人左右,加上從全國征調的人才和老廠轉調的技術尖子也近1萬人。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溝里,一下聚集了將近6萬人。
1975年,54師完成坑道施工任務,奉命撤離白濤。 1984年2月,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816工程」被封閉了起來,始終沒有正式投入過生產。再後來,「816工程」中的極小一部分洞體被中國核工業建峰化工總廠作為物資倉庫加以利用。
停建時工程已完成大半1982年接到緩建指示時,816廠已完成85%的建築工程、60%的安裝工程、總投資達7.4億元人民幣。 2002年4月8日,國防科工委以科工密辦(2002)14號文同意對816工程解密。
經過幾年的醞釀籌備,2010年4月底,作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中國唯一解密核反應堆,816洞體工程的部分區域,開始成為旅遊項目 。
❷ 曾經一夜之間消失的六萬軍人在三十年後有什麼發現
18年以後,2002年國防科工委以科工密辦(2002)14號文同意對"816工程"解密,這座地下核基地被揭開神秘的面紗。工程總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整座山被全部掏空,山體外面樹木叢生,根部看出有任何工程痕跡。
工程內有18個大型洞室,設置有主廠房、反應大廳、中央控制室等功能空間。廠房深度將近400米,洞體覆蓋層厚200米。816地下工程可以預防100萬噸當量氫彈空中爆炸沖擊,抗震級別8級。
2010年4月底,816工程的部分區域成為旅遊項目對國內民眾開放。此時,人們才知道在西南小鎮一個毫不起眼的山腳下居然藏著這么大的秘密。
很多遊客在游覽之後,紛紛都豎起大拇指贊嘆建設者的奉獻精神,這6萬人為了祖國的安全隱姓埋名,他們的功績應該永遠值得後人銘記。
30多年過去了,"816工程"由國防項目變成為了旅遊項目。但它仍然發揮的作用,它時刻提醒著我們千萬不能忘記戰爭的可能性,在和平年代也要保持警惕,居安思危。
❸ 816核工業基地是干什麼用的
816核工程是我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的——原子能反應堆和化學後處理工程。目前,816核工程已向遊客開放。816核工程景區的具體歷史背景見下文。讓我們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