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品質問題如何看待

工業品質問題如何看待

發布時間:2025-04-07 08:35:22

1. 如何從歷史角度看待工業文明帶來的環境問題

工業文明所帶來的環境危害主要有三大類:自然礦物資源的耗盡,生態生物圈的失衡以及自然環境污染。
工業文明已接近把以能源為主體的資源消耗殆盡,特別是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和浪費最為嚴重。這種結果可以說是必然的,因為所謂的工業發展本質上就是建立一能源為基礎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它的生產和增長依賴於大量的自然資源的實用和各種礦物原材料的巨大的耗費。到了如今,各種積累了上萬年的自然資源已經逐漸被消耗殆盡。全球石化類燃料的開采期, 石油至多為 50 年 , 天然氣至多為 70 年, 貯量豐富的煤炭資源也只有 230 年。 工業文明還使生態平衡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由於工業發展對於自然資源如礦物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的需求,土地資源和森林資源大規模的減少,土壤侵蝕、水土流失 、草原退化和土地荒漠加速蔓延 。據統計, 在不到 200 年時間里,這個星球失去600 萬平方公里的森林 。在一些主要河流流域, 土地侵蝕造成的沉積增加了 3 倍。在一些小而利用強度較高的河流流域,其沉積甚至增加了 8 倍 。世界沙漠面積現已達3 600萬平方公里, 幾乎是俄羅斯、美國和中國國土面積的總和。此外 ,由於生存條件的惡化, 生物多樣性在消失, 生物物種在減少。目前世界上有1 000多種高等動物瀕臨滅絕 ,約 2.5 萬種有花植物的生存處於危險之中。
生態平衡的破壞與自然資源的耗盡依然不及工業文明帶來的另一環境問題來的嚴重;那就是生態環境的污染。工業生產製造出產品的同時往往伴隨著一些副產品:工業廢水,廢氣,廢渣。正是這些工業副產品為我們的生活環境與身體帶來了極為嚴重的生態污染和健康危害,主要表現有:大氣污染,水體污染, 酸雨、臭氧層遭到破壞 ,溫室效應及海洋污染等等。其實在工業文明之前便已存在環境問題,但到了工業文明時代 ,情況發生了變化。因生產力水平有了提高, 人的活動能力大為增強, 再加上科學技術的影響, 人類活動產生的破壞力要嚴重得多,以至今天發展到威脅人類自身生存的程度~

2. 如何看待工業化進程中環境污染問題

工業化和城市化是社會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們對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環境污染將會進一步加劇,影響人類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為了緩解工業化進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必須尋求工業化與城市化之間的平衡。

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於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綠色環保產業的發展,鼓勵使用清潔能源和環保材料。政府應出台相關政策,引導企業向綠色轉型。同時,科技創新在環保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技術創新,可以開發出更加環保的生產工藝,降低污染物排放。

除此之外,加強公眾環保意識的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教育和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鼓勵大家參與到環保行動中來。社區和學校可以舉辦各種環保活動,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

實現可持續發展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關鍵。這不僅需要政府的努力,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工業化與環境保護的和諧共存。

3. 作為機械製造類專業的高職學生,你是如何看待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問題呢

工業發展是無可避免環境污染。但發展工業是為了經濟發展、社會需要,所以為了降低工業污染,只有提高科學、科技含量才能更好地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的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保護環境其內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 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我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4)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我國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污染物排放量還相當大,遠遠高於環境的自凈力;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有些經過治理的地方又出現反復,城鎮生活污染比重明顯增加;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副產品有害殘留物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等等。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仍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嚴峻的環境形勢迫使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是持續發展還是自我毀滅。毫無疑問,我們應當刻不容緩地採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污染與破壞。否則,日益惡化的環境將使我們在其他領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因此,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我們應該認識到:保護和改善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我們應該保護環境,否則人類會加速滅亡!

4. 如何看待中國工業化進程中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研究

中科院研究員:未來十年中國環境問題或將集中爆發
時間:2009-08-10 來源:環球時報
在過去三十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中,GDP增長的輝煌使我們有意或無意忽略了在資源環境保護方面的責任,必須指出,有些忽略是為了GDP增長的故意忽略。目前我國進入了環境災難事件隨時會密集爆發和自然資源極其短缺的階段。如近期接連發生湖南瀏陽鎘污染事件,內蒙古赤峰市自來水受污染事件,又有消息稱,哈葯總廠「怪味」多年困擾哈爾濱居民。頻繁的惡性污染事件以極端的方式反映出我國環境問題的嚴峻性。
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還是建立在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和不十分豐富卻較廉價的自然資源基礎之上。這是過去30年資源、生態、環境過度消耗的重要原因。
中國現已成為世界資源消耗大國,進入了持續性生態資源短缺和大范圍復合性環境污染的階段,未來的持續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不採取綜合而有效的控制措施,污染負荷將突破生態與環境承載的極限,並可能出現難以逆轉的生態與環境困難。
就當前來說,水資源的短缺和水體污染已成為我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從1980年到現在近30年期間,水資源消耗總量持續增加,隨著社會經濟規模的擴大,水污染出現了加劇的趨勢,多數湖泊、河流受到污染或嚴重污染,經濟的快速增長讓我們已經付出了十分昂貴的水環境代價。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水平的加快、人口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染物排放現象非常嚴重,我國廢水排放總量、廢氣排放量、固體廢棄物產生量都在逐年增加。
筆者認為,1950年—1980年算得上是中國再繁榮的政治、經濟、制度的准備階段;1980年—2000年是中國再繁榮的起步階段;2000年—2020年應該是中國快速繁榮的階段。前20年的起步階段,以經濟發展為核心,可以犧牲資源、環境,也可以犧牲一部分社會公平,後20年的快速繁榮階段,經濟繁榮、社會公平和資源環境保障都不能偏廢,即使為了刺激經濟從世界金融危機中率先復甦,也不能忽視資源環境安全保障,否則會重演印尼、南美等國經過20—30年繁榮發展之後突然陷入衰敗的過程。
而2000年—2020年是我國資源環境的戰略關鍵期。首先我們仍處於快速工業化的階段,這一階段絕對需要消耗大量物質資源。其次資源的供給畢竟是有限的。對西方發達國家來講,其實力、生產能力、在貿易秩序中的發言權等,基本上確保他們維持在高位的資源需求。中國是快速工業化的國家,作為「世界工廠」,需要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而中國真正融入到國際社會,參與自然資源的再配置僅僅才20 —30年左右,這無疑打破了原有資源配置流向,會或多或少受到抵制、排斥,這期間中國在國際范圍通過合法國際規則獲取自然資源保障的路途肯定充滿種種摩擦。
第三,環境問題由於其科學上的復雜性,人們還難以非常准確地評估和判斷環境污染程度是否已經威脅到我們整個國家的安全生存。但盡管這樣,已經非常明顯的是:(1)過去多年的污染和排放引發的環境後果會隨時在今後10年—20年爆發,而且有可能無法治理;(2)我國本來缺乏的淡水資源受到了大規模的、嚴重的污染,已危及人們的生存;(3)在西方200多年工業化進程中陸續產生過的環境污染問題,有可能在2000年—2020年這短短的20年中在時間、空間上集中出現。
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
一個國家的資源環境目標往往會影響該國的政策和行為,中國正在崛起,也正在不可避免地遭遇強大的資源環境約束,中國要超越「大國崛起的資源困境」,所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由於資源環境問題本身的復雜性,相應政策時間上的不一致性,我國在過去 20年甚至50年中,資源環境戰略的實施效果不盡人意,其原因主要在於資源環境治理目標過於寬泛和理想化,結果使實施過程政治化和形式化。基於人均資源短缺和經濟快速發展的現實,中國有理由成為世界上最珍惜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國家。對中國來說,環境問題具有至關重要的現實性和緊迫性,未來10年,中國環境問題將面臨十字路口,走向何方,標志著這10年的成敗。▲(作者謝高地是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閱讀全文

與工業品質問題如何看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去除汽車排氣管聲音 瀏覽:292
寶馬3系疫情後什麼時候會降價 瀏覽:181
賓士極光燈效果怎麼樣 瀏覽:495
工業排風扇葉子為什麼是紅的 瀏覽:35
寶馬怎麼檢測胎壓 瀏覽:653
汽車報稅怎麼算 瀏覽:739
汽車旅館哪裡有 瀏覽:207
奧迪車鑰匙卡了怎麼回事 瀏覽:26
賓士齒輪油一般多久換 瀏覽:953
在大連哪裡買賓士房車 瀏覽:300
汽車平均多久充氣 瀏覽:574
工業用房公攤面積多少 瀏覽:368
寶馬和愛情怎麼選 瀏覽:853
上海這邊為什麼賓士只售本市 瀏覽:497
員工業績高低差距大怎麼辦 瀏覽:118
寶馬鑰匙如何設置駕駛員檔案 瀏覽:859
仲愷汽車站到白石伯恩怎麼走 瀏覽:974
寶馬3系換車門多少錢 瀏覽:331
汽機工業水主要作用是什麼 瀏覽:896
福田汽車在巴西哪裡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