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機械工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2011年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挑戰調查分析
2011/5/12/14:59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
在分析「十二五」形勢時,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認為,明後兩年,國家的財政政策預計繼續以積極為主,貨幣政策以穩定為主,因此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預計年增長率在20%左右,其中城鎮投資仍將佔到85%左右,包括鐵路、公路、交通、能源、城鎮化建設及房地產業的項目仍然是主要投資方向之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中部崛起和建設新疆等國家戰略的進一步實施,將為工程機械行業創造良好市場環境。」祁俊預計,到2015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銷售收入將達到9000億元左右,年均遞增兩位數以上。在出口方面,祁俊分析,到2015年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出口將達到200億美元左右,成為世界出口大國。
工業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發達程度的關鍵指標,而機械工程被稱為「工業的心臟」。工程機械業是固定資產投資驅動型產業,其發展與國民經濟的景氣循環密切相關。近年來,我國的工程機械行業的生產及加工水平蒸蒸日上,2010年上半年更是出現井噴,眾多龍頭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增長率紛紛出現100%的增幅。我國工程機械市場的迅速膨脹,其根本原因是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內需的擴大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升溫。雖然下半年受房地產政策調控等因素影響,固定資產投資減速,機械行業增速明顯回落。但是總體來說,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在不斷提高,未來建設任務仍然巨大,對工程機械產品需求的增加也將直接推動工程機械行業的快速發展。
第一,人民幣升值危機。今年,在種種壓力之下,人民幣不得不升值。綜觀整個國內工程機械市場,人民幣一旦升值,國外產品會更多的進軍國內市場,搶占市場佔有率,而國內產品的出口反而會減少,貿易順差縮小,勢必會使國內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一方面是出口的減少,一方面是國內市場許多企業的價格優勢減小,我國的工程機械行業企業要在夾縫中生存、發展,前行道路上還有克服諸多困難。
第二,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危機。工程機械的主要原材料是由鐵礦石製成的鋼材,鋼材的價格直接影響著工程機械企業的生產成本。2010年開始,澳大利亞大幅度提升礦業稅徵收比例,因礦業稅提高而帶來的成本上漲,只能轉嫁給購買商。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進口商,處境可想而知。幾十年來,我國的工業發展很大一部分得益於勞動力的廉價。我國在逐步走出08年經濟危機陰影的同時,很多地區出現了民工荒。當人力成本面臨危機,勞動密集型產業,要麼企業向人力成本低的地區轉移,要麼選擇向技術密集型轉型,要麼就會被社會所淘汰。工程機械行業雖然不能完全屬於勞動密集型,但很多企業仍是以廉價勞動力在市場中占據優勢,因此面臨著轉型挑戰。
第三,核心技術危機。核心技術決定了工程機械行業在國際市場的地位。盡管主要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然而,我國的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總體上處於下游和低端位置。什麼原因呢?關鍵問題在於我們的核心零部件受到外國限制,產品附加值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比重小,缺乏國際競爭力。
只有在核心零部件的技術創新研發方面加大馬力,才能在國際市場佔有率上有大突破。
第四,節能減排危機。環境問題是全球矚目的話題,發展綠色經濟已經成為國際趨勢。機械行業是排碳大戶,節能減排勢在必行。有能源和環保專家提出中國從「十二五」要開始徵收排碳稅,今後大量生產低水平的工程機械如果不實行低碳的標准,只能交排碳稅。近年來,一些企業也開始關注混合動力、再製造等,這都是行業向節能環保方向發展的探索和嘗試。我們期待在新一輪的節能競賽中,中國民族品牌的企業和產品能夠改寫歷史,創造全球行業市場新局面。
❷ 什麼是現代工業發展的趨勢,是新一輪工業革命各國競相槍戰的戰略制高點
個人認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力,第三次工業革命是電子計算機,目前正向四次工業革命邁進,那就是智能化。
❸ 工業分析的發展趨勢
20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增加值規模將近3.8萬億元
2017-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增加值規模呈逐年增長態勢,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增加值規模為3.41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其中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增加值規模為0.92萬億元,工業互聯網滲透產業增加值規模為2.49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工業互聯網增加值規模為3.78萬億元。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❹ 我國工業分析的現狀如何
導語:我國工業生產自十八大以來保持了中高速增長,新興產業生產增長較快,傳
我國工業生產自十八大以來保持了中高速增長,新興產業生產增長較快,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為實現國民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以下對中國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工業的現狀
(一)我國工業在復雜嚴峻的經濟環境中保持了中高速增長。2013年至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實際增長8%。分門類看,製造業年均增長9%,采礦業年均增長4.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年均增長3.8%。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年均增長4.4%;集體企業年均增長2.4%,股份制企業年均增長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年均增長6.1%;私營企業年均增長10.4%。近年來,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外需疲軟的現象未明顯改觀,主要發達經濟體回升不及預期,新興經濟體增速也普遍回落。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數據,2013年至2015年期間,世界製造業年度同比增速僅在2%至4%的區間徘徊,我國工業增長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位居前列。中國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指出,在國內外經濟環境趨於復雜嚴峻的背景下,我國工業實現中高速增長尤為不易。
(二)企業效益水平整體良好,單位勞動產出明顯提高。2013年至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6.3%,利潤總額年均增長4.2%。其中,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7.3%,利潤總額年均增長8.6%,均高於規模以上工業整體水平。從人均創造的主營業務收入看,單位勞動產出的上升體現出企業提質增效的進展。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人均主營業務收入達117.4萬元,與2012年98.8萬元的水平相比,三年內提高了18.6萬元,提高18.9%。
中國工業的發展趨勢
據中國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中國工業的發展趨勢呈現以下幾點:
一是工業發展呈現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的新常態。增長狀態的變化主要是由於我國工業發展的內外部條件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導致工業的潛在增長率出現趨勢性下降。這種下降不僅是周期性的變化,而是具有發展階段轉換帶來的趨勢性減速特徵。
二是工業發展的要素支撐條件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作為我國工業30多年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撐條件,低成本要素的保障程度不斷下降,工業增長面臨著全方位的高成本約束,原有的「低成本投入、低水平擴張、低價格競爭」的增長模式面臨重大挑戰。但另一方面,我國技術創新能力有所增強,在部分產業領域取得突破。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指引下,我國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技術創新環境得到改善,技術創新意識和技術創新能力得到增強。
三是產能過剩普遍存在導致很多行業面臨嚴峻的市場挑戰。在外部需求低迷、國內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影響下,我國一些行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情況。產能過剩長期持續不僅導致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而且阻礙企業技術進步,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四是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大給工業集約綠色發展提出新要求。當前,我國資源對外依賴程度不斷提高,產業發展的資源成本越來越高;長期積累的生態環境矛盾正在集中顯現。中國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指出,在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下,工業發展亟待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的傳統發展模式向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的精益發展模式轉變,在資源利用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約節約型轉變,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經濟發展方式。
❺ 工業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
大家都知道是工業設計很強的學校。
其實每個學校的專業都有好有壞,不能一概而論。
其實你可以想一想這些問題:
1、許多人都在由於是選擇名校還是選擇專業突出的學校。
其實很多學校的某些專業其實是非常好的,但是學校整體不一定是最出名的,這就要看看你自己的擇校心理。是比較喜歡專業好的還是想感受一下名校的氛圍。
2、其實 好的學校和一般的學校的差距 平心而論,我覺得非常大。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還有教學的內容的新穎程度。其實國內的設計教育的體制就是由那麼幾個名校總結出來的,其他學校都來借鑒。所以可想而知,中國的設計教育跟發達國家比才剛剛起步,都是沿用的國外的教育體制,然後普通的學校在沿用國內優秀的教育體制,這樣下來,普通的學校的教學信息就明顯的要落後於時代很久很久。這點,在我跟我的朋友交流的時候深切體會到。朋友在普通的藝術大學,那種氛圍是跟我們這邊沒有辦法比的,查很多。
3、我的學校就是綜合大學,我覺得我的這個選擇沒有錯。綜合大學可以給你更多校園的感覺,同時4年時間你有機會結出更多方面的人和知識,比如選修別的學院的課程,讓自己可以經常換角度去思考問題,這對涉及人員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僅僅固守在藝術的領域,需要多個學科交叉互補。
4、對於專業美院,我認為,像央美 清華 國美 這些名牌的美院的藝術氣息是很令人羨慕的。這是別的地方不能比的,在裡面你應該很有創作的慾望。但是可能相對就會比較局限思維。但是對於美院那種氛圍我至今還是很羨慕的,那種空氣的感覺好像都能給人靈感~呵呵~
5最後想說的就是,還是一句不是廢話的廢話,說實在的,看看這幾年獲國際大獎的中國學生,其實每個學校的都有,學習環境固然很重要不能否認,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是金子的確哪裡都能發光。
但是大家都還是希望有一個更好的環境來培養自己,這點沒錯。我想說的就是,在盡自己努力的前提下,盡量的爭取更好的環境。
如果萬一感覺高考不如意,也千萬不要氣餒。因為上了大學的人才會明白,這真的真的真的只是一個開始,真的。跟以後的挫折和挑戰相比,高考,真得不算什麼。這是過來人說的風涼話~呵呵~
相對來說我覺得工業產品設計需要積累的時間長,早期最好能到一個生產製造企業里待兩年(這樣就有可能要在犄角旮旯的地方待一陣子,而且開始收入不高),熟悉製造工藝,熟悉生產結構,這樣要比直接進設計公司做產品設計來的更好。現在產品設計公司很多,就業倒是不難,做好了難,我比較傾向於做結構設計,外觀設計怎麼說呢,客戶不一定認同你的創意,時間長了,很胸悶。
環境設計專業性比工設來的強,工設專業很多人畢業後除了做產品設計,也有去做平面設計(廣告,UI)或是環境設計的。如果你真是喜歡環境設計的,那就選這個專業吧,就業挺容易的。
不過,不管念啥,軟體一定要學好,操作的不僅是熟練的問題,最好能精通某一方面,比如渲染或是建模,將來就業,基本就要靠這一兩項絕招來吃飯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還是那句話,一直相信自己,一直堅持不放棄,總會成功的,高考只是一個起點。
❻ 工業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向
工業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向: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不僅在物質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精神上也有了明顯的改善。豐富多樣的工業產品日益增多,滿足了人們正常生活的需要。但工業設計在中國的發展還處在萌芽階段。下面我結合時下一些熱門話題談談對中國工業設計發展趨勢的看法。
一、綠色設計
進入21世紀,因世界各國政府對環境問題的重視,有關環境保護法規的建立,企業間的競爭,使得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綠色設計」潮流逐步有了現實意義。基於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和了解,人們已從20世紀60年代的過於激進的「綠色運動」,發展到現今相對成熟的「綠色消費」行為,這為「綠色設計」帶來了新的契機。「綠色設計」著眼於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關系,在設計過程的每一個決策中都充分考慮到環境效益,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對工業設計而言,綠色設計的核心是「3R」即Rece、Recycle 和Reuse,不僅要盡量減少物質和能量的消耗、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而且要使產品及零部件能夠方便地分類回收並再生循環或重新利用。
綠色設計不僅是一種技術層面的考慮,更重要的是一種觀念上的變革,要求設計師放棄那種過分強調產品在外觀上標新立異的做法,而將重點放在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上面,以一種更為負責的方法創造產品的形態。「綠色設計」今後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點:
使用人造材料來代替天然的材料,以保護我國的自然資源;2.把懷舊的簡潔的風格和「高科技」相結合,使用戶感到產品是可親的、溫暖的;3.實用且節能;4.強調使用材料的經濟性,摒棄無用的功能和純裝飾的樣式,創造形象生動的造型,回歸經典的簡潔;5.產品與服務的非物質化;6.組合設計和循環設計。
為此,我國應該對傳統工業產品開發設計的理論與方法進行改革與創新。設計既要滿足人們的需求和解決問題,又要節能環保。同時還要出台一些相關政策來鼓勵工業設計師多設計一些綠色設計的產品。
二、傳統美學文化在工業設計上的繼承及發展綠色設計是當今時代的大趨勢,傳統文化在工業設計上繼承及發展也不能不提,當今的世界是個多元化的世界。張揚個性,傳承文化,讓世界認識中國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夠。
進入20 世紀,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們開始對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反思,並很大程度上調整了以前對傳統文化的看法。但是,這種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艱難的過程中前進。有前進,有障礙,有時甚至還會倒退。對待傳統文化的處理方面,一些發達
國家的做法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地處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國家在設計領域中崛起,並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形成了十分廣泛的斯堪的納維亞的風格。這種風格與藝術裝飾風格、流線型風格等追求時尚和商業價值的形式主義不同,它不是一種流行的時尚,而是以特定的文化背景為基礎的設計態度的一貫體現。這些國家的具體條件不盡相同,因而在設計上也有所差異,形成了「瑞典現代風格」 、「丹麥現代風格」等流派。
但總體來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的設計風格有著強烈的共性,它體現了這些國家多樣化的文化、政治、語言、傳統的融合,以及對於形式和裝飾的剋制,對於傳統的尊重,在形式與功能上的一致和對於自然材料的欣賞等。斯堪的納維亞風格既注意產品的實用功能,又強調設計中的人文因素,避免過於刻板和嚴酷的幾何形式,從而產生了一種富於「人情味」的現代美學,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日本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日本設計在處理傳統與現在的關系中採取了所謂的「雙軌制」。一方面,在服裝、傢具、室內設計、手工藝品等設計領域保持傳統風格的延續性;另一方面,在高科技的設計領域則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求進行設計。這些設計在形式上與傳統沒有直接聯系,但設計的基本思維還是受到傳統美學觀念的影響,如小型化、多功能及對細節的關注等。這種「雙軌制」,使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得以發揚光大,並產生了一些優秀的作品。無論是手工藝和功能主義融合在一起的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還是「雙軌制」的日本,都是在借鑒了國外優秀理念的基礎上對本國的傳統美學和手工藝進一步發展和繼承,這些做法對我國的工業設計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三、未來中國工業設計發展趨勢繼承、借鑒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國今後工業設計發展的必由之路。1.繼承是必要的。主要是中國傳統美學中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了藝術內在的本質和規律。
如:「大象無形,大音稀聲」,道德經關於形態的釋疑與樸素設計觀建立;「形隨功能,形隨形」的形態觀衍變過程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依據;「沉厚內斂、無中生有、氣韻生動」的中國傳統藝術哲學,使基於中國哲學思想的形態觀建立成為可能。這些都是我國傳統美學的精華,是應該繼承的。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又有其時代局限性,所以,繼承必須是發展的、批判的,要給傳統文化賦予生命。
2.要借鑒一些國外的先進理念和技術。如:「點、線、面」的元素分析法為科學分析「形態」與「美」開創了可鑒的先例;黃金分割律與圓極限的對稱和諧在數理領域內對美學研究形成支撐;設計的生產性與實用性需求使尺度與美之間的距離縮短,數理學科與藝術學科的關聯成為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由工藝美術運動發端,經歷功能主義、現代與後現代主義,再到現今的人機工程學、感性工學等多元化設計科學研究趨勢,為分析「形態的動因與動量」提供了歷史性的開題依據。這些都是西方美學的傳統理念,我們要吸收其精華來豐富我們的傳統美學和理念,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工業設計道路,來推動我國的工業設計的發展。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積淀,而且文化形式豐富多樣,這對工業設計事業來說是巨大的寶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這一代人要合理地開發這筆寶貴的財富,走出一條繼承、借鑒與創新、可持續發展的設計之路,這才是我國工業設計發展的正確方向。
❼ 「十三五」規劃環境下我國工業發展趨勢是如何
"十三五"時期是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非常關鍵的五年,也是工業發展關鍵的五年。當前,我國進入了以轉型升級為主線的現代工業發展階段,我國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產業地位將穩步提升,增長速度繼續保持趨穩放緩態勢,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戰略地位也越來越明顯。中大咨詢針對當今工業的發展進行分析,相信"十三五"將是中國工業發展的新時期。
❽ 如何理解未來製造的發展趨勢對製造過程而言
對於製造過程而言,未來的發展趨勢肯定是所謂智能製造,即製造任務經由工業互聯網智能分配給各智能化加工中心,由加工中心自動完成部件加工,再由智能轉運傳送系統與各個後續工位銜接直至完成全部加工後送至智能化裝配中心,由智能裝配中心的機器人將各部件裝配成產品,經智能檢測後出廠進入智能化立體倉庫。
❾ 工業地產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工業地產的發展趨勢是:
1、產業地產的扶持政策越來越完善,促進產業地產升級發展。
產業地產從規劃到落地的發展離不開各方的支持,其中政策的影響是最大的因素之一,日前各地方針對產業地產的扶持政策,越來越完善,促使產業地產轉型升級發展。
2、加強信息互動交流,整合資源,互補所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一些產業園區內部,不少企業之間缺乏互相交流信息的機會,缺乏橫向交流的機會,針對這樣的情況,產業園區也在進行各種舉措探索建立線上信息共享平台,關聯產業類別平台,促不僅是園區內部,還包括其他區域的園區內的企業,促使企業之間整合資源,互補所需,提高效率。
3、產業地產領域,出現一定規模的強強聯合,互補融合發展。
產業地產的運作模式,開發、運營、管理,設計、融資、招商沒一個環節都是舉足輕重的表現,即便是開發經營豐富的巨頭,也不能保證完全玩轉這些重要環節,一些互補性較強的參與者們會考慮各取所需的聯合起來,融合發展1+1>2的戰略。
4、數字會運營進一步應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產業的高效運營發展離不開數字化的支持,總體來看,目前產業正處於數字化應用初期階段,產業是數字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在招商、運營管理、增值服務、客戶開發、維護售後上還有很大的應用發展空間,預計在2021下半年,產業地產會進一步朝數字化運營的智慧園區方向進行發展。
5、產業生態發展、綠色環保概念進一步落實。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綠色發展納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並加以系統化,高度融入長遠的發展規劃之中。產業運營的發展不是建立在對生態環境犧牲的基礎上,一些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粗放式、低效率對生態環境有影響的產業發展模式被逐步淘汰,節能減排、生態化發展、綠色環保運營在接下來的下半年裡會迎來一定的發展。
❿ 中國未來工業發展趨勢是什麼
未來工業將建立在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互動平台之上,將更多的生產要素更為科學地整合起來,變得更加智能化、自動化、網路化、系統化,而生產製造個性化、定製化將成為常態。企業利用互聯網採集並對接用戶個性化需求,推進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和供應鏈管理等關鍵環節的柔性化改造,開展基於個性化產品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互聯網企業應進一步整合市場信息,挖掘細分市場的需求與發展趨勢,為製造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提供決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