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分析如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申論

分析如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申論

發布時間:2025-04-05 13:19:55

『壹』 公務員考試入門:申論材料的分析與利用

案例型資料要注意其中的條件、原因。

匯編類資料要有分類意識。

2007年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考試錄用公務員「申論」試卷

給定資料

1.河北省會石家莊市西北的北焦村,是市二環路內45個城中村之一,1200多戶、3000多人,一些外地人在村裡租房做生意,多數村民靠收房租生活。

1968年2月,河北省會從保定遷至石家莊,市區迅猛擴張,近郊土地被徵用的速度急劇加快,修鐵路,蓋生活區,建機關,廠礦,醫院,學校,都要征地。71歲的原村支書陳某說:當時土地徵用,政府不給錢,但一畝地撥2~3個名額給村民身份由農民轉為工人,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征地越來越多。省政府的外貿、內貿、輕工業和化工等七個廳局級機關先後來到北焦村紮寨。村中布滿機關宿舍。北焦村因此號稱七局宿舍。

1975年,陳某還是生產大隊長。他記得70年代開始國家征地有了補貼。這些補貼主要歸生產大隊,用於發展集體企業,村民進企業做工,北焦村靠土地補貼蓋起了旅館、商店,辦起了塑料廠、鞋廠等20多家企業。

當時國家規定土地按徵用前三年平均產值來補償,補償費分為土地補貼,勞動力補貼和青苗補貼三種,1971年,1畝地補貼240元;到1976年,1畝地補貼1000元。陳某說,補貼增加是因為村民改種糧食為種蔬菜,土地產值增加了。

1986年陳卸任時,北焦村還剩下三四百畝地。之後,北焦村剩餘農地陸續被徵用,目前只有30多畝自留地,供村民種點菜,但多半荒草叢生。

《財經時報》2004年報道,中國過去10年間轉讓土地達1億畝。《中國改革》雜志2004年引用一項調查表明,被征土地的收益分配大致是:地方政府佔20%~30%,企業40%~50%,村級組織25%~30%,農民僅佔5%~10%。地方政府採取強制性土地徵用政策,低價征地,高價出售,從中獲取巨額土地資本增值收益;同時,城市化進程又是地方政府的政績,被媒體大力宣傳。在商業利益和政治雙重利益的驅動下,城郊農民大量失地,而不法之徒也由此以權力尋租的方式獲取暴利。

從北焦村乘車行駛不到半個小時,可到達西營村。西營村處在石家莊市城市地下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工廠不讓進,企業也不讓進。但2002年8月經省里特批河北政法職業學院准備在石家莊市北郊徵用土地建新校區。

西營村村委會主任楊某說,當時為了爭奪學校進村,其他村都相互壓價,賤賣土地。最後,學院傾向於在西營村征地920畝。2003年西營村黨總支部和村委會決定對學院征地一事進行民意測驗,89%的村民同意征地,11%的村民不同意征地。村黨總支和村委會據此成立談判小組,與學院正式談判。雙方達成的結果是,學院為每畝地支付征地補償費7萬元,還有其他補償。

但在2004年4月一份集體上訪的材料上,至少有360多名村民簽字畫押反對上述征地方案。西營村現有村民2000人左右,反對者佔18%以上。按《村委會組織法》的規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村委會必須提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議,也應當召集村民會議。

2004年2月,政法職業學院新校區建設被確定為河北省2004年重點建設項目。3月,省國土資源廳和石家莊市政府同意該項目進行工程用地的前期准備工作。但為平整土地,學院和村委會跟村民多次發生沖突。結果是,學院派施工人員用履帶拖拉機將土地推平,村委會派人把耕地下面用來灌溉的地下水道挖斷,致使大部分耕地閑置至今。學院原定2004年9月新生入住新校區,而到了11月,還未破土動工。

眼瞅著十幾畝的果樹一棵一棵乾死,村民高某很心疼。100多畝蔬菜大棚,菜秧都長出一寸了,他們說拆就拆。村民傅某說,一家5口共有5畝地,其中2.7畝被徵用。他說,2.7畝地若種小麥和玉米,年收入有兩千來元,種蔬菜年收入也有兩三千元。5畝地一年收入一萬來元,勉強夠全家一年的開銷。他說,家裡的糧食,兩個小孩上學,日常花費,都是從地里出。村裡一個企業也沒有,我們都指著土地吃飯。一想到所得補償也不夠幾年花銷的,我就發愁今後的生活沒有著落。

據村委會主任楊某介紹,到10月,學院僅付款2350萬元,只佔總額的三分之一多。其中,2000萬元平均分給2000多個村民,每人1萬元,剩下300萬元先由村委會保管。楊說,等省國土廳發布公告,征地款才能全部到賬,到賬後也將全部分給村民。現在村裡欠每個村民2萬元。

1998年修訂的《土地管理法》規定,徵用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10倍。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每人的補助標准為該耕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6倍。按照這個標準的倍數乘以2000元的畝產值,西營村村民每畝地最多獲得土地補償費2萬元,安置補償費1.2萬元,總計3.2萬元。

《土地管理法》還規定,依照上述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則西營村村民每畝地最多可獲得6萬元補償費。

如此計算,政法職業學院向西營村支付征地補償費每畝7萬元,似乎村民已經佔了便宜。2003年4月,石家莊市政府公布了市區土地基準地價,將商業用地分為八級,一級每平方米為4723元,摺合每畝94萬多元;8級每平方米為497元,摺合每畝9.9萬多元。這意味著,西營村被徵用土地所獲得的補償,比用於商業開發,每畝最低少2.9萬元,少87萬元。西營村部分村民一直想按照商業用地的市場價出讓土地。但政法職業學院建新校區不屬於商業用途,村民的願望在現行法律和法規中找不到依據。事實上,村民沒有權利為自己的土地定價。

西營村的情形在中國農村非常普遍。據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提供的數據,從1990年到2002年,全國佔用耕地4736萬畝用於非農建設,今後每年非農建設用地仍需要250萬~300萬畝。這些非農建設用地主要集中在城郊農村,那裡一般人均耕地不足0.7畝。每佔用一畝耕地就會造成1.4人失去土地,依此推算,13年來至少有6630萬農民失去了土地。

專家認為,由於征地補償標准低,失地農民所獲得的補償不足以創業,政府又沒有為他們建立合理的安置和社會保障制度,這些失地農民大都成了無地可種、無正式工作崗位、無社會保障的流民。而中國歷的社會動盪和改朝換代,流民都成為隱患。

2.北焦村的土地所剩無幾,村辦企業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也相繼破產。從2000年起,北焦村就陸續有村民上訪,開始六七個人,到現在已有幾百人集體上訪,累計上訪1000多人次。石家莊市長安區南高營鎮西古城村,有關部門為搞土地開發,造成380畝耕地、菜地無法耕種,至今垃圾成堆,雜草叢生,已閑置了4年。村民上訪無效後,自發組織起來,在耕種地旁搭了間瓦房,日夜輪流看守,反對圈佔。

《土地管理法》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集體土地實行徵用。但大量營利性商業項目,都以公共利益的名義強制徵用土地,從而引發農民的群體性上訪和干群沖突。調查顯示,農村土地糾紛已經取代稅費爭議而成為目前農民維權的焦點,嚴重影響農村的社會穩定和發展。一家長期研究農村問題的學術機構收集到2004年來發生的130起農村群體性突發事件,其中87起因土地問題引發,造成數百農民受傷,3人死亡。專家認為,土地是農民生存保障,土地涉及巨額的經濟利益,這就決定了土地爭議具有對抗性和持久性的特徵。

某研究農村經濟問題的專家提出,農村城市化進程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將原有的集體經濟組織全部解散,農民以獨立的家庭個體進入城市經商、打工,但前提是必須實現公平分配,另一種是保留原有的農村社區組織,並對產權制度和組織形式進行徹底改造,以適應城市化的進程。

2004年10月底,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強調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的審批權在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不得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下放土地審批權。該《決定》對農民最關注的征地補償作了新: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達到法定上限,尚不足以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當地政府可以用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入予以補貼。縣級以上政府應當使被征地農民的長遠生計有保障。這意味著各級政府要將土地出讓金部分轉移給被征地的農民。

部分媒體稱這個決定是「土地新政」,並給予較高評價。但部分上訪農民則有更高的期待。福建廈門市海滄區霞陽村的許說,村裡的3000多畝地都被征光了,他希望中央政府真正給農民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政府要保障農民的經濟權利,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不要與農民爭利,更不能把農民的土地搶走給開發商,他期望征地制度改革能讓農民拿自己的土地直接進入市場交易。有的專家傾向於根據土地使用性質,把土地轉讓市場區分為兩大類進行交易,以保障農民得到應有的補償。這位專家還指出,目前存在兩級市場,政府對一級市場具有壟斷權,土地交易先由國家或集體收回,再進入二級市場交易轉讓,這導致轉讓利益分配嚴重不均。

3.以占江蘇不足4.7%的面積,承載了占江蘇6.2%的人口,產出了占江蘇14.8%的經濟總量,以保護土地資源來保障發展,以保障經濟發展促進資源保護,成為寫在無錫大地上的辨證法。據統計,江蘇全省GDP每增一個百分點,用地量為2.4萬畝。2003年,無錫GDP實現1901.22億元,增幅達15.4%,而用地增加僅15.6萬畝,土地資源消耗量僅相當於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在無錫4787.6平方公里的總面積中,山丘與水域佔47.7%,人均耕地僅0.55畝,為江蘇地級市中最少的城市。但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無錫對土地的需求量很大。無錫市政府用嚴格的制度保護耕地,將耕地佔一補一的工作列入各級政府年度考核目標,每年以「市長令」形式下發土地復墾方法,全面開展土地開發整理,明確「誰復墾誰受益」。連續多年來,無錫每年都召開土地復墾流動現場會,極大激發了基層熱情。宜興原茗嶺鎮是人均糧田不足0.4畝的山區鄉鎮,他們向澗灘要地,向荒山要地,不僅10年建設沒佔用一分糧田,而且增加耕地3400多畝,這里實施的「丘陵山區萬畝土地綜合開發整理項目」,被聯合國列為在我國的11個示範區之一。2001年至今,無錫關閉了沿太湖地區200多家礦山企業,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其新增耕地4.3萬畝,相當於10餘個中心商務區。目前,正在建造28層高的農民公寓。據測算,原來農民散居時戶均佔地超過0.5畝,進公寓後戶均佔地不足0.15畝。

4.首鋼礦業公司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加大投入,加強管理,技術創新,先後完成了大石河鐵礦尾礦庫,新水選礦廠尾礦庫,裴庄土場,羊崖山土場等一大批復墾項目,使礦山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初步的改善。經多年覆土植被,大石河鐵礦尾礦庫,如今處處鬱郁蔥蔥,長滿了紫穗槐,三四年前還是一座沙山的新水尾礦庫,如今1200餘畝沙棘長勢旺盛,已結出沙棘果;裴庄土場覆土種植的刺槐已經成長為一片參天大樹,好象一座森林公園。

首鋼礦業公司在生產過程中破壞土地,主要是采礦中形成排土場和在選礦中形成尾礦庫,針對不同的條件,公司組織工程技術人員進行攻關,採取不同方式開展土地復墾工作。

排土場是采礦過程中排出的岩石堆存場所,是人工堆積起來的廢石山,岩石*露,坡度較陡。公司對排土場採取了平整、覆土、綠化的辦法。一是在采礦過程中,將采礦剝離後表土單獨存放,以備復墾利用。二是待排土場停用後,用推土機平整,為減少工作量,做到小平大不平,平台四周做出0.5米的土擋,防止水土流失。三是將存放的表土覆在上部,厚度0.5米,栽種以刺槐、紫穗槐為主的水土保持林。首鋼採用此方法先後使2950畝排土場披上了綠裝。

首鋼公司目前有尾礦庫3座,尹庄尾礦庫是1996年投入使用的新庫,不具備復墾條件,另外2座尾礦均已進行了復墾。為防止水土流失,首鋼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資金沿壩面堆成10~15米平台,砌有排水溝,保證了汛期雨水沿排水溝排走,從而防止了水土流失。在平台和平台後斜坡上覆蓋20厘米厚的土,種植以紫穗槐為主的壩面水土保持林。經過幾年的實踐,已完成尾礦壩綠化600餘畝,給庫區周圍的群眾建起一條綠色防護帶,有效地控制了二次揚塵污染,也為我國固體廢物治理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子。

5.從2004年起,河南省開展了整治「空心村」、磚瓦窯場和工礦廢棄地的工作,計劃用5年整治出土地150萬畝,用於縣域經濟發展用地或重新恢復為耕地。截至目前,整治出土地46萬畝,凈增耕地總量26萬畝。全省已連續6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

不久前,鄲城縣王拱集村的李老漢得到了一份「大禮」,他家從村裡多分了兩畝地。「空心村」整治後,該縣許多農民都像李老漢一樣享受著這份喜悅。目前,鄲城縣已完成了19個「空心村」的治理,新增耕地7801.7畝。河南省國土資源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省人均耕地只有1.23畝,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而全省從「空心村」、磚瓦窯場和工礦廢棄地整治中可挖掘出土地223.4萬畝,可復墾耕地183.3萬畝。

6.現實的土地供應中到底存在不存在「地荒」?某專家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認為,在城市特別是大型城市,仍要提供土地,支持中小戶型、中低價位商品住房的建設用地需求,要嚴格控制大戶型和低密度的住房建設,堅決停止別墅建設。

記者了解到,「長三角」地區的用地雖然非常緊張,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潛力。這種潛力主要來自於城鄉之間的統籌,來自於土地的再利用和再調整。通過存量土地的調整和再調整,舊城舊村,老工業區和老企業改造,可以在已有土地中騰出新的用地空間,能在不佔或少佔耕地,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總量的前提下,實現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據悉,近幾年來,我國房地產業用地佔到了全國供地總量的30%左右。一邊是建設用地的追加,一邊是開發商叫喊「地荒」。問題在哪裡?閑置問題實在是「地荒」的一個頑疾。

2001年以來,江蘇省蘇州市區依法取消了184個項目,收回土地達66760畝。僅2005年,蘇州市盤活存量土地2505宗,占建設用地面積的35.7%。

一位業內人士說,大量的土地閑置,主要是因為一些地方不按經濟規律辦事,盲目鋪攤子、上項目、大面積佔用土地。同時土地管理措施不力,為一些地方變相非法批地、盲目徵用或出讓土地帶來了可乘之機。當然,城鄉規劃之中的粗放用地也「消耗了」大量建設用地指標。

按照國家關於城市規劃建設用地的定額,一般城市人均用地面積標準是100平方米,首都和特區城市最是120平方米。但有關部門統計,我國664個城市中,城鎮居民人均用地已達到133平方米,而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均城市用地是82.4平方米,發展中國家人均城市用地是83.3平方米。

有關部門負責人認為,必須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的規模,今後土地利用必須保證60%以下是存量土地。據了解60%的提法是新的表述,之前的表述是要求地方充分利用現有建設用地,不佔或少佔農用地,而沒有量化指標。

7.在許多國家或者說在全球范圍內,如何有效地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對正在增長的千千萬萬人民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問題。更大數目的下代人正處在更嚴重的危險境地,即目前的生產正在毀壞將來農業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全球的農業生產必須大幅度地增長,而對具體的每一地方來說,當務之急是保護農業生產的基礎——土地資源。因為,全球所有類型的食物的98%是在陸地上生產的,海洋和陸地水域的產量不到2%。植物產品構成了人類膳食的92%,佔世界膳食供給量8%的動物產品也間接地來自於生長在陸地上的植物。也就是說,要保持農業產品或農業生產的持續增長,必須保持土地利用的持續性,防止土地資源退化和不斷提高土地質量或生產潛力。土地利用方式和農業生產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土地退化過程,也決定著土地利用的持續性。

農業生產是一個開放系統,受到各種各樣的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和限制。將集約農業方式轉移到貧窮的農民所居住的邊際和近邊際地區,經常導致土地退化和生態災難。因此不能無限制地開發利用土地,有些土地必須保護起來。

施肥、灌溉和其他投入,可以繼續獲得可觀的成功。但生態環境成本將越來越高。如目前化肥投入區,已經發生了地下水硝酸鹽富集現象,長期使用農葯,使病蟲產生了抗性,也污染了環境。如進一步加大化肥和農葯的投入,不但經濟效益下降,而且會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因此人們正在探討既能繼續增產,又不破壞水土資源環境的持續土地利用管理方法,防止土壤與水質退化就是維護土地資源的質量和生產能力。因此,有必要就持續土地利用管理制訂評價標准,用來檢驗和檢測土地開發,利用是否是持續的。

『貳』 申論作答或寫作中怎麼做到客觀表述

在申論考試中,按照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的不同,應用文寫作題大體分為兩種題型,即宣傳通知類和工作方案類。根據題目組織語言,客觀表述,具體方法如下

一、掌握框架不丟分

有些題目雖然對格式沒有要求,但是並不代表對作答框架沒有要求。很多考生忙於羅列要點缺乏作答框架,失分極其可惜。應用文寫作題目只要掌握框架後,按照框架整合歸納要點即可。

(一)宣傳通知類框架

1.背景

本部分主要是對宣傳通知做出鋪墊和總體介紹,主要包括現狀、問題、危害等方面的內容,並要對需要宣傳或通知的事項進行介紹。

以2012年國考(市級)第二題為例,題目要求「開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動」,中。公教育專家建議考生在作答時首先要介紹背景,即安全理念到底是什麼。我國在公共文化教育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現在文化自律性、生命文化、安全技能觀等方面。

2.理由

本部分主要是闡述宣傳通知事項的重要性、必要性、優勢、已取得的成效、上級要求等。仍以「開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動」為例,這部分內容可以介紹增強安全意識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即災難多發且極其危險,我國救援力量比較分散,我國安全文化教育存在諸多缺陷等。

3.宣傳

本部分主要是闡述為實現宣傳或通知目標,希望受眾支持的措施,或通知受眾一些必要的信息。以「開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動」為例,可告知社區居民日常生活中應如何做即「日常安全須知」。比如及時關閉電源開關及煤氣、液化氣總閥門,不亂接亂拉電線等。

4.號召

呼籲性結尾是在闡述目的、背景、做法的基礎上彰顯感染力的重要環節。呼籲性結尾的表述主要包括寄予希望、展望未來等。

(二)工作方案類框架

1.背景與內涵

本部分要求考生依據給定材料,准確理解組織意圖和工作目標,提出與工作方案相關的現狀、問題等方面的內容。

以2010年國家公務員(微博)考試(省級)申論第三題為例,題目要求「草擬一份《關於將半島藍色經濟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報告》的內容要點」,中公教育專家建議考生首先要介紹背景:我國沿海已形成「三大五小」的經濟布局,半島藍色經濟區作為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經濟功能區,將其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意義重大。

2.重要性與必要性

本部分要求考生依據給定材料,闡述施行這一工作方案的重要意義。

仍以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省級)申論第三題為例,此部分要闡述半島藍色經濟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意義:半島藍色經濟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有利於將半島藍色經濟區打造為黃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經濟引擎、環渤海經濟圈南部隆起帶、貫通東北老工業基地與長三角經濟區的樞紐、中日韓自由貿易先行區;有利於整合環渤海地區的基礎條件,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同時,可以爭取國家重大政策支持,為今後的經濟發展定位一個高起點。

3.工作方案

本部分要求考生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制定符合客觀實際、及時有效的措施。這是工作方案類試題的主體部分,中。公教育專家認為此部分可以是提綱挈領式的思路方法,也可以是具體的措施。

以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省級)申論第三題為例,工作方案部分為總體的思路及方法,示例如下:

將半島藍色經濟區納入國家戰略,應該以海洋、臨港、涉海產業發達為特徵,以科學開發海洋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為導向,以區域優勢產業為特色,以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為前提,形成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經濟功能區,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在半島地區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以實現開發與保護並重的目的。

二、語言風格應恰當

宣傳通知面向的對象大多是社會大眾,比如社區居民、學生家長(微博)等,因此語言應平實、通俗易懂;如果是面向政府內部工作人員的,應該正式嚴肅。如果是現場性的宣傳,語言就要有極強的感染力。

工作方案類多為供上級參考,因此用語必須嚴謹,應使用機關慣用語、常用語,書面語,切忌使用網路語言。可學習政府工作報告的表述風格,培養語感,以達到申論考試的語言要求。

『叄』 申論應試指導及深度訓練目錄

第一章 申論命題分析與備考方略

第一節 吉林省歷年申論命題規律

第二節 2009年吉林省申論命題預測與備考方略

第二章 申論熱點

熱點一 聚焦200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熱點二 從「中央黨校培訓縣委書記」說開去

熱點三 關注「公費出國考察」事件

熱點四 直擊「重慶計程車罷運」事件

熱點五 積極完善農業保險制度

熱點六 談中央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

熱點七 從「東北地區振興規劃」看振興東北地區問題

熱點八 關於城市棚戶區改造的意見

第三章 申論命題原理及評卷

第一節 申論的含義及特點

第二節 申論的測評要素及評分標准

第三節 申論答卷的評分要點定位

第四節 申論的備考策略與應試技巧

第四章 閱讀材料

第一節 給定材料的表現形式與內容

第二節 閱讀材料的方法與技巧

第三節 實例辨析

第五章 概括材料

第一節 概括材料的基本原則與要求

第二節 概括材料的方法與技巧

第三節 實例辨析

第六章 提出方案

第一節 提出方案的原則與要求

第二節 提出方案的必備理論

第三節 提出方案的步驟與方法

第四節 對策的有效性分析

第五節 實例辨析

第七章 論證分析

第一節 論證分析的基本原則與要求

第二節 論證分析的方法與步驟

第三節 實例辨析

第八章 公文式申論寫作

第一節 講話稿

第二節 意見

第三節 報告

第四節 請示

『肆』 公選史志辦考什麼內容

可參考最新的公選考試大綱: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的要求,規范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考試的科目、測評要素、內容、方式方法及實施程序,推進黨政領導幹部考試與測評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幹部工作暫行規定》、《黨政機關競爭上崗工作暫行規定》等有關規定,總結近年來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工作的經驗,結合黨政領導幹部隊伍實際,針對黨政領導幹部的基本素質特別是能力素質要求和職位特點,制定本考試大綱。

第二條 本考試大綱是全國黨政領導幹部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考試與測評工作的基本依據。

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考試包括公共科目筆試、專業科目筆試和面試。

第三條 本考試大綱主要適用於地方黨委、人大常委會、政府、政協、紀委工作部門或者工作機構的領導成員或者其人選的公開選拔考試,中央、國家機關內設的司局級、處級機構領導成員,縣級以上地方各級黨委、人大常委會、政府、政協、紀委、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機關或者工作部門的內設機構領導成員的競爭上崗考試,以及其他適於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的領導成員或者其人選的考試。

縣級以上黨委、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領導成員的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考試,參照本考試大綱執行。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公開招聘和競爭上崗考試,可參照本考試大綱執行。

第四條 黨政領導幹部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考試與測評工作在黨委(黨組)領導下進行,由組織人事部門組織實施。

第二章 公共科目筆試

第五條 公共科目筆試范圍包括政治、經濟、法律、管理、科學技術及歷史、國情國力、公文寫作與處理,主要測試應試者勝任黨政領導工作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特別是運用有關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分析解決領導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六條 公共科目筆試方式與試卷結構如下:

(一)測試方式為閉卷。

(二)試卷滿分為100分或150分。

(三)測試時限為150分鍾或180分鍾。

(四)試題難度根據領導職位對知識和能力素質的要求確定。

試卷中不同難度的試題比例為:較難試題約佔20%,中等難度試題約佔50%,較容易試題約佔30%。

(五)試題內容比例根據領導職位對知識和能力素質的要求確定。

(六)試題類型分為客觀性試題和主觀性試題。客觀性試題包括判斷題、選擇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等;主觀性試題包括辨析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寫作題、申論題等。選拔職位的職級越高,主觀性試題的比例應越大。

第七條 公共科目筆試測評要素主要有:

(一)理論素養。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領導工作中需要的其他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二)公共知識素養。對履行領導工作職責應具備的公共科目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具體應用的能力。

(三)政策法規水平。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有關法律法規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結合實際貫徹執行的能力。

(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對領導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全面系統分析,抓住問題實質,有針對性地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的能力。

(五)文字表達能力。以規范、簡練、清楚、嚴密、准確的文字表達思想觀點的能力。

測評要素比例根據領導職位對知識和能力素質的要求確定。

第八條 公共科目筆試內容包括:

一、政治

該部分內容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共黨史、黨的學說和黨的建設、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時事政治。

(一)馬克思列寧主義

1.哲學

(1)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哲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與發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點

(2)物質和意識

世界的物質性 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 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及其實踐基礎

(3)普遍聯系和永恆發展

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恆發展 兩種根本對立的發展觀 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

(4)認識和實踐

以實踐為基礎的能動反映論 認識和實踐的相互作用 認識運動的總規律真理和檢驗真理的標准 真理發展的辯證性質 真理與價值 主體認識能力

(5)社會規律和人的活動

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生產方式在社會發展中的決定作用 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和人的活動的自覺能動性

(6)社會基本矛盾和社會形態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 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社會形態的劃分和更替

(7)階級和國家

階級的起源和實質 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國家的起源、本質和職能階級的消滅和國家的消亡

(8)社會意識及其形式

社會意識的本質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社會意識的作用社會意識的各種形式

(9)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兩種歷史觀的根本對立 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

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10)社會進步和人的解放

社會進步及其標准 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人的本質 人的價值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

2.政治經濟學

(1)生產方式與經濟制度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 經濟制度及其類型

(2)商品與貨幣

商品 貨幣 價值規律

(3)資本與剩餘價值

貨幣轉化為資本 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 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工資

(4)資本積累

資本主義再生產與資本積累 資本有機構成和相對人口過剩

(5)資本的流通過程

資本的循環 資本的周轉 社會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

(6)剩餘價值的分割與國民收入分配

利潤和平均利潤 商業資本和商業利潤 借貸資本和利息資本主義地租 資本主義國民收入分配

(7)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趨勢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資本主義必然滅亡

3.科學社會主義

(1)社會主義從空想發展成為科學

空想社會主義的歷史功績及其局限性 兩大發現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科學社會主義是關於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偉大學說

(2)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 未來社會的發展階段和基本特徵

(3)列寧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特殊階段 社會主義在一國數國首先勝利民族殖民地問題的理論 新經濟政策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構想

(4)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

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和歷史地位 社會主義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相互關系 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

(二)毛澤東思想
(三)鄧小平理論

(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五)中共黨史

(六)黨的學說和黨的建設

(七)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抓住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2.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統籌城鄉發展 統籌區域發展 統籌經濟社會發展

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科教興國戰略 可持續發展戰略 加快城鎮化進程西部大開發戰略 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 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 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 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 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

深化農村改革 健全現代市場體系 擴大內需方針 完善宏觀調控推進投資體制改革 完善財稅體制 深化金融改革 「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 深化勞動就業體制改革與擴大就業 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改善人民生活

3.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 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維護社會穩定

4.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

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發展教育和科學事業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深化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制改革

5.國防建設

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 完善國防動員體制 擁軍優屬、擁政愛民

6.「一國兩制」和實現祖國統一

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 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7.對外政策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加強睦鄰友好和區域經濟合作

(八)時事政治

當前人類面臨的全球性重大問題 近兩年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

二、經濟

該部分內容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微觀經濟、宏觀經濟和國際經濟。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經濟體制

經濟體制與經濟制度 經濟體制與資源配置 市場經濟體制與計劃經濟體制

2.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市場經濟的基本功能 市場失靈與宏觀調控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 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

(二)微觀經濟

1.市場主體

市場主體類型 家庭經濟功能 現代企業制度

市場中介機構

2.市場機制

需求及其決定 供給及其決定 供求法則 市場均衡及其變動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3.市場競爭

市場體系 產品市場與要素市場 競爭與壟斷

市場規則與市場秩序

4.收入分配

按勞分配 按要素分配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效率與公平

(三)宏觀經濟

1.宏觀經濟調控

國民經濟核算 總供給與總需求 政府經濟管理職能 宏觀調控目標宏觀調控體系

2.財政與稅收

財政收支 財政預算 稅收與稅率 財政政策

3.貨幣與銀行

貨幣、信用與貨幣供給 利率 我國的金融機構

金融市場與金融監管 貨幣政策 通貨膨脹及其治理

(四)國際經濟

1.開放經濟

閉關鎖國與對外開放 經濟全球化 區域經濟合作 跨國公司國際競爭力 國家經濟安全

2.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原理 國際貿易方式 世界貿易組織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3.國際金融

國際收支 匯率 國際金融組織 國際金融市場 國際資本流動

三、法律

該部分內容包括法學基礎理論、憲法和有關部門法。

(一)法學基礎理論

1.基本概念

法律及其特徵 法律關系 法律體系 法律原則 法律效力法律責任 權利與義務 法治與法制

2.法律的制定和實施

法律制定 法律實施 法律適用 法律解釋

法律監督 法律服務 法律援助

3.依法治國的理論與實踐

依法治國方略 依法執政 保障人權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二)憲法

1.憲法的地位和作用

憲法的地位 憲法的作用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體、政體和其他基本制度

,
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構
,
5.國家賠償制度

國家賠償法及國家賠償的歸責原則 行政賠償的范圍、程序和義務機關刑事賠償的范圍、程序和義務機關

(三)有關部門法

1.行政法

行政組織法 行政程序法 公務員法 行政主體 行政行為行政立法 行政許可 行政徵收行政給付 行政強制 行政處罰 行政合同 行政指導 行政復議 行政法制監督

2.刑法

刑法基本原則 犯罪與犯罪構成 刑罰 刑法分則中與國家工作人員職務有關的犯罪

3.民法

民法的調整對象 民事主體與人格權 民事法律

行為與代理 物權概念及其類型 知識產權及其類型債權概念及其特點合同自由與違約責任 侵權責任

4.經濟法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企業法律制度 中國人民銀行法 稅法競爭法律制度 產品質量法 證券法 房地產法

5.社會法

社會法的范圍和性質 勞動法概述 勞動法律制度 社會保障法概述社會保障法律制度

6.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體系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基本原則環境與資源保護的基本法律制度

7.訴訟程序法

訴訟程序法的基本概念 三大訴訟法的共同原則和制度 三大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和制度三大訴訟的受案范圍和管轄 訴訟程序 仲裁法

8.國際法

國際法的基本原則 國家主權 國家責任 國際條約 國際人權保護外交特權與豁免 國際爭端的解決 聯合國 國際刑法

9.國際經濟法

國際經濟法概述 國際貿易法律制度 國際投資

法律制度 國際貨幣金融法律制度 國際稅收法律制度 國際經濟組織法律制度解決國際經濟爭議法律制度

四、管理

該部分內容包括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和領導學。

(一)公共行政

1.公共行政的內涵

公共行政的本質 公共行政在國家管理中的功能

2.政府職能

政府職能的依據和屬性 政府職能的主要內容 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與社會的關系 中央政府職能 地方政府職能 公共危機管理

3.行政組織

行政組織特性 行政組織設置基本原則 行政組織幅度與層級行政組織與其他國家機構的關系 中央政府組織與地方各級政府組織 非政府組織 編制管理

4.人事行政與國家公務員制度

人事行政的主要內容 人才資源開發 我國公務員制度 公務員隊伍建設

5.公共財政

公共財政的功能 公共財政政策 政府審計 政府采購 我國公共財政體制改革

6.行政績效

行政執行 行政成本 電子政務 行政績效評估

7.行政責任與行政倫理

依法行政 行政責任主要特徵 行政責任追究

行政倫理的內涵和范疇 我國公務員行為規范

8.行政監督

行政監督特性 行政監督的主要方式 行政監督制度

9.行政改革與創新

行政改革的意義 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西方國家行政改革借鑒

(二)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

公共政策的本質屬性 公共政策的功能 公共政策的分類

2.政策制定

政策制定的主體 政策制定的原則 政策制定的程序 政策咨詢政策分析方法

3.政策執行

政策執行的主體 政策執行的程序和原則 影響政策執行有效性的因素

4.政策評價

政策評價的內涵和作用 政策評價的組織形式 政策評價的標准政策評價方法 政策調整 政策終止

(三)領導學

1.領導活動和領導理論

領導活動的基本要素 領導理論的歷史演變 馬克思主義領導理論的發展和創新

2.領導的本質

領導的二重性 社會主義領導的本質 領導權力

3.領導者和領導群體

領導者的素質和能力 領導群體結構和整體效能 領導者的選拔任用

4.領導體制

領導體制的作用 現代領導體制的類型 我國的領導體制改革

5.領導決策

領導決策的要素和類型 領導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領導決策的程序和方法

6.領導用人

領導用人的原則 領導用人的方法

7.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徵和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和原則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進和創新

8.領導方式、方法和藝術

領導方式 領導方法 領導藝術

9.領導效能考評

領導效能考評的作用 領導效能考評的原則 領導效能考評的程序和方法

五、科學技術

該部分內容包括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常識與科學前沿問題、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

(一)科學技術與社會

1.科學技術及其作用

,
2.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方針和政策

,
(二)科學常識與科學前沿問題

1.科學常識

熱力學三定律 電磁理論 相對論 量子力學

信息與資訊理論 遺傳和變異 新陳代謝 細胞

基因 蛋白質 核酸 生物多樣性 生態平衡

2.科學前沿問題

物質結構 宇宙演化 生命起源 人類起源和進化 人類基因組計劃認知科學 腦科學

(三)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

1.高技術及高技術領域

,
2.高技術產業化

,
六、歷史 國情國力 公文寫作與處理

,
(一)歷史

1.中國古代史

(1)先秦時期

,
(2)秦漢至明清時期

,
2.中國近現代史

(1)晚清時期
,
(2)中華民國時期

,
3.中國當代史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歷程

,
(2)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發展
,
4.世界歷史

(1)古代和中世紀史
,
(2)近現代史

,
(3)當代史

,
(二)國情國力

1.國土與資源

自然狀況 資源概況 資源保護政策

2.人口與國民素質

人口狀況 計劃生育政策 國民素質

3.民族與宗教

民族狀況和民族政策 宗教狀況與宗教政策

4.生態環境狀況

生態環境面臨的問題 環境保護的政策和法律 環境保護的主要內容環境保護的成就和問題

5.社會經濟結構

城鄉二元結構的歷史、現狀和改革方向 地區差距國民收入與分配製度貧困問題

6.綜合國力

國力和綜合國力的基本狀況 國防能力的增強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綜合國力發展的前景和問題 國際競爭力的比較

(三)公文寫作與處理

,,,,,,
第三章 專業科目筆試

第九條 專業科目筆試范圍包括選拔職位需要的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管理知識和專業政策法規知識,主要測試應試者勝任選拔職位工作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特別是運用專業知識分析解決領導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十條 專業科目筆試方式與試卷結構如下:

(一)測試方式為閉卷。

(二)試卷滿分為100分或150分。

(三)測試時限為150分鍾或180分鍾。

(四)試題難度根據領導職位對專業知識和能力素質的要求確定。

試卷中不同難度的試題比例為:較難試題約佔20%,中等難度試題約佔50%,較容易試題約佔30%。

(五)試題類型分為客觀性試題和主觀性試題。客觀性試題包括判斷題、選擇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等;主觀性試題包括辨析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計算題等。選拔職位的職級越高,主觀性試題的比例應越大。

第十一條 專業科目筆試測評要素主要有:

(一)專業知識素養。對選拔職位所需要的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二)專業政策法規水平。對黨和國家有關專業政策和法律法規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結合實際貫徹執行的能力。

(三)專業管理能力。根據選拔職位職責要求,運用專業管理知識解決領導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選拔職位需要的其他相關能力。該項具體測評要素根據不同職位的要求,經職位分析確定。

測評要素比例根據領導職位對專業知識和能力素質的要求確定。

第十二條 專業分類和專業科目筆試內容另行公布。

,,,,,,更詳細的請到網路下載http://wenku..com/view/6190f0d376eeaeaad1f33068.html

閱讀全文

與分析如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申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白銀銀西工業園怎麼走 瀏覽:526
中航工業為什麼減持航發 瀏覽:812
寶馬撞到凹陷補漆修復要多久 瀏覽:405
賓士cl550胎壓燈怎麼復位 瀏覽:588
工業用活性炭哪個牌子好 瀏覽:859
佛山西樵工業區在哪個村裡 瀏覽:35
賓士gla200地墊怎麼選 瀏覽:353
賓士改裝包圍哪個好 瀏覽:535
長虹廣元工業園在哪個街道 瀏覽:429
奧迪都有哪些是進口的 瀏覽:518
天津哪裡有租電動汽車 瀏覽:192
汽車行業廣宣代理商如何選擇 瀏覽:114
不銹鋼有縫工業管能承壓多少 瀏覽:993
陝西工業能源管理系統有什麼功能 瀏覽:340
寶馬怎麼改迎賓燈 瀏覽:15
寶馬x3油泵壞了怎麼修 瀏覽:103
老款賓士車頭蓋哪裡開 瀏覽:237
奧迪後視鏡是什麼意思 瀏覽:869
工業工程3s有哪些 瀏覽:954
奧迪a6l超速警報怎麼用 瀏覽: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