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互聯網發展短板如何解決

工業互聯網發展短板如何解決

發布時間:2025-03-31 20:02:59

①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前景如何

1、中國工業互聯網行業競爭格局

從軟體企業來看,工業互聯網主要代表企業有用友、東方電信等,以Saas服務轉型為戰略目標。在製造業企業中,以三一重工、海爾等企業為代表,其優勢是熟悉生產製造流程但雲計算技術較為薄弱;在互聯網企業,以BAT為代表,雖然雲技術領先但是缺乏專業和全面的工業知識;在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方面,華為和寶信軟體等帶領行業可以製造企業提供基礎設施、平台、應用服務等整體信息化服務,但雲計算技術稍弱;此外,初創企業以昆侖數據、樹根互聯等代表企業為主,其領域專注度高,創始團隊通常來自頭部信息科技和工業企業,但資金實力較弱。

——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② 有什麼有效的方法解決如今國內機械工業面臨的發展難題

五步走,多維細分逐點擊破

1、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新動能,節能減排、環保再循環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

綠色發展與產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深度融合,疊加「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約束,催生新的綠色增長動能,促使機械工業發展邁向新階段。

在節能領域,高效鍋爐、電機、發動機等節能機電設備,以及能源利用效率較高的空調、風機、泵、空壓機等終端用能設備都將實現較快發展;

在減排方面,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裝備,以及大氣、水、固體廢棄物等先進高效環保裝備規模將迅速擴大;

從循環經濟來看,盾構機、燃氣輪機、重型機床、內燃機整機及關鍵件等的再製造技術及產品將進一步推廣應用。

大力發展節能高效機電產品,全面推行機械工業綠色製造,積極開發基於互聯網與物聯網節能技術裝備、儲能與多能互補技術裝備。

2、重點攻克推動高質化,實現機械工業產業基礎再造

關鍵基礎材料。重點支持發電設備、石化設備、冶金設備、航空裝備等重大技術裝備所需的大型優質鑄鍛件; 高溫合金材料、高檔絕緣材料、高性能密封材料等專用材料; 滿足智能製造裝備、能源裝備、儀器儀表、關鍵基礎零部件等所需的新型功能材料。

核心基礎零部件。重點發展高性能軸承,高速精密齒輪及傳動裝置,智能/大型液壓元件及系統,高可靠性密封件,高端智能鏈傳動系統,高強度高可靠性緊固件,高應力、抗疲勞彈簧,高效、精密、復合模具,高精度粉末冶金零件以及伺服機構,高精度高可靠工業感測器等。

3、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機械工業的跨行業融合

推動機械工業同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深度融合。

加快新能源汽車、服務機器人、節能環保設備等領域的發展;

以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為目標,加快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智能測控裝備等領域的發展;

以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為目標,加快新能源裝備、智能電力控制設備、海洋工程裝備以及冶金、石化、礦山等重大成套裝備等領域的發展。

發展數字經濟,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加強企業數字化改造,推動生產環節的數字化連接、打通各部門各環節的數據共享,推進機械行業數字化轉型。

4、機床工具行業、儀器儀錶行業是機械工業十四五的補短板重點方向

機床工具行業主要是對標中高端需求,研製一批具有五軸控制、高精度/超精密、高效加工、復合加工、特種加工、大型壓力成形、鈑金高效成形等部分或全部關鍵技術特徵的中高端數控機床,以及由上述機床為主組成的自動化、智能化的製造單元、生產線、製造車間和工。

儀器儀錶行業主要是圍繞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與測量儀表,以及服務於前沿科學、生命科學、環境檢測等物質化學成分等的科學實驗分析測試儀器,是重點補短板方向。

5、產學研、自主創新雙驅動,創新平台實現先進製造基礎共性技術突破及推廣

推動行業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主動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一起攻克技術難關,帶動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建立創新平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和產業共性技術攻堅戰,提高機械工業創新鏈整體效能。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面向全行業,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提供試驗檢測、信息服務等基礎支撐,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加快質量品牌提升,促進創新科技成果轉化。

博為國際認為,目前我國機械工業仍處於中低端水平,中小企業發展受限於基礎技術與資金,產學研平台將成為產業鏈接的重要驅動力,對推動共性技術推廣起關鍵作用,同時,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突破成為加強產業鏈韌性的關鍵,園區政府可通過引導校企合作、政策補貼等,加強對產業關鍵點攻克的扶持。

③ 如何補齊寬頻網路發展短板

5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資委17日發布《關於深入推進網路提速降費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2018專項行動的實施意見》,提出進一步提升信息通信業供給能力、補齊發展短板、優化發展環境,7月1日起取消移動流量「漫遊」費,移動流量平均單價年內降低30%以上,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和信息消費擴大升級,有力支撐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二是持續推進互聯網網間帶寬擴容,新增網間帶寬1500G;提升互聯網國際出入口帶寬能力。三是持續改善用戶上網體驗。四是加快政務信息無障礙服務平台建設。

④ 工業互聯網前景

產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工業互聯網發展趨勢: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通過人、機、物的全面聯網,促進製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與高效配置。工業互聯網正在推動製造業創新模式、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和商業範式的深刻變革。在實體經濟、數字經濟、軟體產業共同發展的新體系中,工業互聯網成為我國製造業在中國製造2025目標下、工業4.0時代的新的發展思路。

工信部、財政部等部委最近密集出台了《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0年工作計劃)》等多項旨在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產業支持政策。業內普遍認為,隨著產業支持政策的不斷落地,工業互聯網應用將進一步普及,產業發展也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在政策引導和市場推動的情況下,工業互聯網行業仍然是一片藍海。我國工業互聯網布局不斷完善,且我國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布局各方面成果初現,但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⑤ 「5G+工業互聯網」依然存在的現實:不會用、不敢用、用不起

(馬秋月/文)「工業互聯網」已經連續第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2018年「發展工業互聯網平台」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2019年「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2020年「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製造」。再到2021年的「發展工業互聯網,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台,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而工業互聯網又是5G應用的主戰場。如今,我國「5G+工業互聯網」無論在網路支撐、還是融合應用、終端產品等,在整個產業生態前進了一大步。但是「不會用、不敢用、用不起」等現實難題依然存在。

未來三年是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

未來三年是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為此在2021年初,工信部出台了《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確立了未來三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目標:到2023年,新型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融合應用成效進一步彰顯,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生態進一步健全,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量質並進,新模式、新業態大范圍推廣,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2021年3月15日,工信部召開幹部大會,會議要求: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加大5G網路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

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指出,新的一年,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繼續加強引導支持,營造更好的產業發展環境,著力開創工業互聯網發展新局面: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內、外網建設改造和標識解析規模化應用。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快專業型平台、特色型平台、跨行業跨領域平台建設。二是持續深化融合應用。將工業互聯網技術、模式等與各行業的生產實踐、行業特性、知識經驗緊密結合,打造一批融合應用典型案例,帶動形成系統性推廣模式。三是夯實產業發展根基。要聚焦核心技術和能力短板,繼續組織實施創新發展工程,加強技術攻關和關鍵產品研發,助力工業補齊短板、鍛造長板。四是培育壯大產業生態。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和力量,推動形成主體多元、協同創新的產業生態,打好「團體賽」。鼓勵地方結合當地實際, 探索 各具特色發展模式。五是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堅持發展與安全並重,落實好主體責任,完善網路安全分類分級管理制度建設,加大網路安全投入力度,加強網路安全技術監測。

「5G+工業互聯網」整個產業生態前進了一大步

據工信部部長肖亞慶透露,「5G+工業互聯網」發展迅猛,全國在建項目超過1100個,其中有很多非常好的應用場景,例如:上海的商飛、山西的陽泉煤礦、湖南三一重工和廈門港,都有很多好的5G實際應用場景。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指出「5G+工業互聯網」在融合應用、網路建設、終端、產業生態、標准上都前進了一大步。

首先,融合應用實踐步伐加快。目前,「5G+工業互聯網」從輔助環節向核心生產環節滲透,應用類型從大帶寬主導向多類型方向發展,典型應用場景逐漸形成,提質增效降本成效初顯。主要十大應用場景有工業設計、輔助裝配、設備協同、精準操控、視覺檢測、數據採集、遠程維護、智能物流、無人巡檢和安全監控。

其次,建網模式逐漸清晰。此前2020年11月份統計全國5G基站建設70萬個時,應用於工業互聯網的5G基站共有3.2萬個。「基於用戶面下沉的建網模式為大型工業企業首選,基於用戶面下沉的5G局域專網是主流。」王志勤說,「主要適用場景是大型製造企業、港口、煤款等。這種模式UPF/MEC部署於企業內部,可保障網路低時延,企業業務數據不出園區,保障數據隱私安全。還有一種模式是基於公網的5G廣域專網,它是利用5G切片技術形成端到端『切片子網路』,適用於中小企業。第三種模式就是基於資源獨享的5G局域專網。這種模式需授權5G專網頻段,由工業企業自建專網,目前 探索 較少。

第三,終端產品逐漸涌現。「5G+工業互聯網」涉及到網路化升級改造、融合產品研發等諸多內容,帶動研發一批新型工業融合終端,培育一批新型解決方案提供商。截至2020年11月,全球一共發布工業級CPE設備達到21款,我國涌現一批具備5G通信能力的AGV、無人機、MES終端等融合終端產品。

第四,產業生態不斷壯大。基礎電信企業和工業企業加快對接,目前在建「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1100個,IT和CT融合加快,互聯網巨頭以雲&邊緣計算切入5G基礎設施市場,他們是核心網的新進入者,例如:阿里巴巴攜手浙江聯通完成寧波舟山港的5G輕量化獨立核心網全覆蓋;騰訊在濱海總部落地5G邊緣計算「一體化中心」,可以支持行業專網的部署。

第五,融合標准體系穩步推進。據王志勤透露,我國正在制定「5G+工業互聯網」標准體系框架,立項研製一批行業標准,「預計2021-2022年將會立項8項「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及技術要求。」

「不會用、不敢用、用不起」等難題依然存在

盡管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是產業發展初期仍舊面臨挑戰。王志勤表示,「不會用、不敢用、用不起」等現實難題依然存在。「產業應用有待進一步 探索 、技術基礎有待進一步夯實和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初期研發和建設投資巨大、模組等產業支撐能力不足、開放融合生態尚未建立。另外,我國5G標准尚未完全凍結、我國工業整體信息化基礎也較差,支撐能力相對薄弱,在核心技術掌握程度、關鍵產品服務性能、解決方案供給、應用深度等方面仍然有較大差距。」

據王志勤介紹,下一步,發展「5G+工業互聯網」主要從四個著力點出發:

一是加強5G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內網5G升級改造、工業園區5G網路建設、先導區/示範區5G網路建設。

二是持續 探索 融合應用創新。加強核心生產環節融合應用 探索 、加快商業模式的創新 探索 、推動可復制案例的推廣應用。

三是著力增強產業供給能力。增加解決方案有效供給,加快晶元、模組、工業終端的研發和產業化。

四是優化產業創新發展環境。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項目庫資源池的建設,標准體系、專利、測試床等建設。

⑥ 中國工業互聯網為什麼爆發

政策頻發 推動工業互聯網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
2007年政府提出 「兩化融合」,為我國工業升級和轉型奠定了政策基礎。2015年國務院提出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提出了中國版智能製造的概念。而2017年年底國務院明確提出工業互聯網發展目標——到2025年,形成3-5個達到國際水準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培育百萬工業APP,實現百萬家企業上雲,形成建平台和用平台雙向迭代、互促共進的製造業新生態。在中央政策支持的條件下,地方政府也相繼出台相關政策文件,如江蘇發布《關於推進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為產業發展創造了積極的環境,有望引導和驅動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再加速。工業互聯網被推上了「史無前例的高度」,躍升為「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向之一。
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促進相關政策的落地。工信部相繼與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政府合作建設工業互聯網示範基地。政府鼓勵示範基地發揮資源聚集的優勢,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創業創新環境和專業化服務,構建資源集聚、創新活躍、高效協同的產業鏈"雙創"新生態。江蘇省省經信委聯合阿里雲啟動實施首批江蘇「1+30+300」工程,主要是推進阿里雲與省內30家兩化融合服務機構、300家製造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構築全服務鏈體系,支持企業互聯網化轉型。目前徐工集團、吉利等大型製造企業均已加入該工程,與阿里雲合作進行產業升級。
製造業智能化的內生需求和新興技術興起 驅動工業互聯網快速崛起
製造業企業對工業互聯網的需求具備內生需求驅動力。首先是工業數據的爆發式增長需要新的數據管理工具:隨著工業數據採集范圍不斷擴大,數據的類型和規模都呈指數級增長,需要一個全新數據管理工具,實現海量數據低成本、高可靠的存儲和管理。其次是企業智能化決策需要新的應用創新載體:數據的豐富性為製造企業開展精準化管理創造了前提,但工業場景高度復雜,行業知識千差萬別,傳統由少數大型企業驅動的應用創新模式難以滿足不同企業的差異化需求,迫切需要一個開放的應用創新載體,通過工業數據、工業知識與平台功能的開放調用,降低應用創新門檻,實現智能化應用的爆發式增長。三是新型製造模式需要新的業務交互手段:為快速響應市場變化,製造企業間在設計、生產等領域的並行組織與資源協同日益頻繁,要求企業設計、生產和管理系統都要更好支持與其他企業的業務交互,這就需要一個新的交互工具,實現不同主體、不同系統間的高效集成。
近年來,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尤其是新興技術的興起,為整個工業互聯網平台的發展打下了相應的技術基礎。首先是雲技術的成熟大幅降低製造企業IT化的運營成本和部署的成本;其次是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帶來進一步的優勢:物聯網實現研究、設計、生產和銷售各種資源的動態配置以及產品全程跟蹤檢測,獲得大量數據;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挖掘數據的價值,強化製造企業的數據洞察能力,實現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

閱讀全文

與工業互聯網發展短板如何解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券商行研輕工業怎麼樣 瀏覽:835
林肯沙發和賓士沙發哪個好 瀏覽:572
選檔桿總成奧迪多少錢 瀏覽:469
汽車保養換三濾多少錢 瀏覽:207
賓士glcamg和瑪卡s哪個好 瀏覽:607
寶馬x1座椅記憶功能怎麼取消 瀏覽:195
奧迪q5適合工資多少的人開 瀏覽:296
綿竹工業園在哪裡 瀏覽:23
冶金工業多少度為高溫作業 瀏覽:669
工業液壓泵和力士樂有什麼區別 瀏覽:300
寶馬新三系和四系四門哪個好 瀏覽:538
汽車大燈沒關電瓶能撐多久 瀏覽:492
洛陽哪裡有賣汽車頸枕的 瀏覽:818
賓士車載充電轉換器怎麼用 瀏覽:154
煙台免噴漆汽車凹陷修復在哪裡 瀏覽:633
奧迪a4a6旅行版哪個適合家用 瀏覽:256
為什麼賓士寶馬必須買黑色的 瀏覽:388
上海到連雲港汽車多久 瀏覽:793
汽車誇接線啟動後開多久蓄電 瀏覽:535
重慶哪裡賣工業蠟 瀏覽: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