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改造後的工業景觀如何運營

改造後的工業景觀如何運營

發布時間:2025-03-30 01:52:49

㈠ 案例:從廢棄鋼廠到文旅勝地

本文匯總了國內外比較成功的案例,通過 文旅業態提升和創意建築設計, 探 所廢舊廠房 改造後的新生命。

在工業時代,鋼廠、礦廠等工業基地承載著一代人的光榮與夢想,隨著時代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調整,許多工業基地逐漸廢棄,這些見證了城市發展的工業遺址如何逃脫被時代淹沒的命運?在文化與 旅遊 的加持下,工業遺產又煥發了新的活力,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成功「變廢為寶」的改造案例。


SteelStacks 藝術文化園區

SteelStacks位於賓夕法尼亞州東北部,前身是伯利恆鋼鐵公司,該公司於1857年成立,佔地1800英畝,曾是美國第二大鋼鐵集團,建造了1127艘戰船和金門大橋。肢如

然而上世紀80年代美國基礎建設、房地產和 汽車 船舶等行業發展的停滯,導致鋼材市場面臨著供大於求的嚴峻局面,廠房最終被迫關閉,但是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2005年,BethWorksNow貝斯工作室從國際鋼鐵集團手中收購得到了煉鋼廠標志性的高爐和周圍一共126英畝的土地,次年與Sands Group金沙集團共同進行伯利恆鋼廠高爐區域的改造和開發。

但是僅靠廢棄鋼廠高爐區和伯利恆鋼廠的百年 歷史 文化IP來支撐新的業態看起來有些困難,為了全面激活片區,引入更多的人流量,開發公司無償向政府提供園區9.5英畝的土地,由政府游說非營利性藝術機構ArtQuest和PBS電視台入駐。

最終呈現的SteelStacks 藝術文化園區是在依託原有工業遺產的基礎上,統一場地景觀和新建建築的風格,同時增設架空走廊,連接工業遺址景觀、SteelStacks藝術園區與酒店綜合商業區,讓鋼鐵廠和新建的社區及商業街實現了無縫銜接。

其中,改造的關鍵部分是規劃一條曲線型的道路貫穿園區,同時滿足其兩側Levitt Pavilion利維特花園廣場和ArtQuest Center以及PBS演藝中心的室外開放空間需求,整體規劃之下,高爐遺址成為公共空間的背景,將融入藝術、 娛樂 場所與活動的Levitt Pavilion利維特花園廣場推到了與園區主入口相歷滲啟對的主要軸線上。

在ArtsQuest Center建築內部,音樂、藝術和電影幾乎從不間斷——ArtsQuest非營利性藝術機構每年都會在Musikfest咖啡廳內,資助150~170場風格不限的音樂演出,這為酒店商業區帶來了巨大的流量,截至2017年為止,園區平均每年舉行超過1000場的音樂會,其中由SteelStacks文化園區所產生客流中的13%,轉化為園區東側金沙酒店的入住客源,並且為當地源源不斷引入新的人才,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如今SteelStacks已經成為一個享譽全球的藝術文化 娛樂 園區。


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

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位於大渡口區,依託重鋼原型鋼廠部分工業遺存建設而成,佔地142畝,總規模14萬平方米,由工業遺址公園、工業博物館及文創產業園3部分構成,以工業文化遺址為內核,形成一體化的新產業格局。

重鋼集團是一家有著百年 歷史 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其前身是1890年中國晚清政府創辦的漢陽鐵廠,該鋼廠不僅是一個企業的發展演變史,更是中國鋼鐵工業坎坷前行的縮影和寫照,2011年,因環保搬遷,其大渡口老區鋼鐵生產系統全部關停,隨後便被改造成了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博覽園集「文旅商」於一體,通過文旅的帶動,促進商業的發展喊和,讓片區煥發新的活力。

工業遺址公園場地內有1905年英國謝菲爾德公司生產的8000匹馬力雙缸卧式蒸汽原動機等珍貴工業設備展品,多座主題雕塑、裝置藝術和工業先驅人物雕像,體現了工業文化與公共藝術的完美結合。

工業博物館由主展館、「鋼魂」館以及工業遺址公園等構成,著力打造具有創新創意、互動體驗、主題場景式的泛博物館。

文創產業園將泛博物館與文創產業有機結合,布局於老廠房及臨江新建LOFT空間,形成文創產業園。還該產業辦公、體驗式商業、運動休閑、精品酒店、公共空間休閑交流區等多個空間。

自從2019年開園以來,已新晉成為網紅打卡地,許多遊人慕名而往。

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工業遺存都不是冰冷的鋼鐵和磚石,而是工業文明的見證,承載著一個城市文化與精神,當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這些工業遺存不應該被城市遺棄,而是需要通過合理的開發改造,重新激活這些文化載體。


-END-

㈡ 如何做好產業園區旅遊規劃和工業園區旅遊開發

1、與自然和諧共處原則

園區應與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相結合,保持盡可能多的生態功能。對於現有工業園區,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產生和對環境的壓力。新建園區的選址應充分考慮當地的生態環境容量,調整列入生態敏感區的工業企業,最大限度地降低園區對局地景觀和水文背景、區域生態系統以及對全球環境造成的影響。

2、講究生態效率的原則

在園區布局、基礎設施、建築物構造和工業過程中,應全面實施清潔生產。通過園區各企業和企業生產單元的清潔生產,盡可能降低本企業的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通過各企業或單元間的副產品交換,降低園區總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過物料替代、工藝革新,減少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築材料、能源使用、產品和服務中,鼓勵利用可再生資源和可重復利用資源。貫徹「減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園區各單元盡可能降低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

3、生命周期原則

要加強原材料入園前以及產品、廢物出園後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應鼓勵生產和提供資源、能源消耗低的產品和服務;鼓勵生產和提供對環境少害、無害和使用中安全的產品和服務;鼓勵生產和提供可以再循環、再使用和進行安全處置的產品和服務。

4、注重區域發展原則

盡可能將園區與社區發展和地方特色經濟相結合,將園區建設與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要通過培訓和教育計劃、工業開發、住房建設、社區建設等,加強園區與社區間的聯系。要將園區規劃納入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並與區域環境保護規劃方案相協調。

5、高科技、高效益原則

大力採用現代化生物技術、生態技術、節能技術、節水技術、再循環技術和信息技術,採納國際上先進的生產過程管理和環境管理標准,要求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實現最佳平衡,實現「雙贏」。

6、軟硬體雙管齊下原則

硬體指具體工程項目(工業設施、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的建設。軟體包括園區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統的建設、優惠政策的制定等。園區建設必須突出關鍵工程項目,突出項目(企業)間工業生態鏈建設,以項目為基礎。同時必須建立和完善軟體建設,使園區得到健康、持續發展。

專業規劃,可咨詢專業機構,如前瞻研究院。

㈢ 問答,如何讓工業旅遊好玩起來

鄧宏兵,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區域創新能力監測與分析軟科學研究基地主任、中國地質大學區域經濟與投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投資環境藍皮書》主編、《中國工業旅遊發展報告》主編。

主要研究領域:旅遊規劃與旅遊經濟、區域經濟與投資環境、生態文明與區域可持續發展。先後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項目及政府、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8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出版各類著作和教材17部,第一獲獎人身份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7項。

讓工業旅遊好玩兒起來

工業旅遊是以保護和開發工業遺產和遺址遺跡資源為核心,同時結合現代化的工廠或者生產園進行展示,並能創造出生產體驗價值為遊客所享的一種專項旅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推動了工業旅遊的興起和發展。旅遊業自身的大發展也推動了工業旅遊的發展,尤其是全域旅遊背景下旅遊業的深度推進,促進了工業旅遊的大發展。

在2016年11月召開的首屆全國工業旅遊創新大會上提出,未來5年我國工業旅遊將進入一個黃金發展期。我國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共有262個資源型城市、145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工業旅遊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全域旅遊背景下旅遊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促進了「旅遊+工業」體系下的工業旅遊發展,建立在發達工業體系基礎上的我國工業旅遊發展潛力巨大。

黨的十九大後,中國工業旅遊發展進入新時代,提質增效、強力推進中國工業旅遊大發展已成為新時代中國旅遊發展的重要任務。

1他山之石:

追求多方共贏

要談工業旅遊的發展,有必要回溯一下世界工業旅遊的發展進程。同時,我也想分享幾個國外典型的通過工業旅遊獲得經濟轉型發展紅利的成功案例。

18世紀下半葉以來,伴隨工業革命和二戰結束後生產力的發展,工業發展步入高速發展時期。工業革命後期,英國一些家族式的工業企業開始建設博物館、美術館或公園。19世紀末,隨著英國工業考古學的發展,工業遺產保護及開發利用被重視,一些與工業有關的文物被人們開發利用當作旅遊產品。20世紀50年代左右,工業旅遊開始作為一種新的旅遊形式發展起來。

總體來看,國外工業旅遊發展經過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50年代的萌芽階段、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起步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大規模發展階段三個階段。德國、美國、英國等國有許多成熟經驗,其共性之處主要是突出工業文化底蘊,堅持多元化、差異化開發工業旅遊資源,注重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德國工業旅遊最早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以賓士等汽車公司率先讓消費者免費參觀汽車裝配現場為開端。目前,德國工業旅遊項目接待的遊客數達到了全國旅遊總人數的1/3,最為成功和著名的是魯爾區的工業旅遊。魯爾區工業旅遊網路涵蓋了長達400公里的度假休閑路和700公里的自行車專用路,途經杜伊斯堡、埃森、多特蒙德等20多個城市,包含了19個工業旅遊景點、6個國家級工業文化博物館、17個工業景觀全景眺望點、12個工業移民城鎮。魯爾區工業遺產旅遊成功經驗在於,充分開發利用工業遺產、合理進行規劃設計、採用多元化的發展模式。

美國作為世界工業強國,其工業旅遊起步較早,發展形式多種多樣,不同類型的工業旅遊項目特色鮮明。如,賓夕法尼亞州的好時巧克力小鎮是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產地。20世紀上半葉,好時鎮就是好時公司,鎮上的居民幾乎全是好時公司的員工。現在,每年有數十萬遊客來此旅遊。

英國是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是工業旅遊發展的先驅國家,工業旅遊發展成就巨大。有「工業革命的搖籃」和「世界工廠」美譽的伯明翰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工業旅遊,具有代表和示範意義,尤其是針對城市運河的改造十分成功。運河兩岸原先的工廠倉庫和車間在保留歷史痕跡的基礎上,改造成了讓人們感受藝術、享受音樂、放鬆休閑的場所,形成了綜合一體化的工業旅遊體系。駁船書店、「影子」工廠、捷豹和路虎體驗中心、吉百利巧克力世界等都是遊客必去的工業旅遊點。目前,伯明翰每年大約接待2200萬遊客。除此之外,卡德布里世界、蘇格蘭威士忌文化遺產中心、艾思布里奇峽博物館、斯尼伯斯頓發現者公園、南約克郡的埃爾賽卡等都是成功的可學習的工業旅遊點。如,卡德布里世界專門向遊客介紹巧克力的歷史、展示巧克力製造方法,景區內還提供為孩子舉辦生日餐的服務;在蘇格蘭威士忌文化遺產中心,遊客可以坐在威士忌酒桶形的電動車內游覽景區。

由上述一些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工業旅遊對於地方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工業旅遊是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和新興現代化工業進一步創新發展的一種新形式。數據顯示,歐美發達國家有15%以上的大中型工業企業開展工業旅遊。

國外工業旅遊發展的經驗給了我們以下幾點啟示:第一,工業旅遊線路主題要鮮明,特色要突出,要注重創造體驗。德國目前120條工業旅遊線路大多都有明確的主題,與某一行業相關,而且是一條「工業文化之路」。如玩具之路、汽車之路、啤酒之路、玻璃之路等。德國沃爾夫斯堡的大眾汽車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也是第一座汽車主題公園,陳列了大量汽車和汽車部件,還有許多體驗性實驗裝置,是典型獨特的汽車文化城。沃爾夫斯堡把整個城市納入到汽車工業旅遊中,這種模式對我國工業旅遊發展很有借鑒價值。第二,注重景觀再造,但又要妥善處理保護與重建的關系,實現工業旅遊地、工業遺跡的形象改造。德國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依託蒂森鋼鐵公司,在工業遺址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將5號高爐改成可攀爬項目,煤氣罐改造為潛水中心,將1號高爐改造成露天電影院,將料倉改為兒童活動區域,配電供應室改為辦公與餐飲區域,舊辦公樓改為青年旅舍。第三,注重開發多元化旅遊產品。第四,注重把解決社會問題放在工業旅遊開發的重要位置。德國工業旅遊開發注重實現社區、政府和投資者的共贏,注重解決產業調整帶來的失業等社會問題。

2因地制宜:

既繼承也創新

回過頭來,我們再剖析一下中國工業旅遊的發現進程和脈絡。總的來講,中國工業旅遊度過了萌芽起步的1.0時代和逐步規范有序的2.0時代,邁向了提質增效的3.0新時代。

在萌芽起步的1.0時代,我國工業旅遊只是作為一種參觀行為,不是真正的工業旅遊。其開創者主要是國內的一些知名大企業,如山東青島啤酒廠的「玉液瓊漿:青島啤酒歡迎您」、海爾集團在1999年推出的海爾工業游、首鋼集團的「鋼鐵是這樣煉成的」、一汽集團開發的生產線和汽車陳列樣品等。

從2001到2016年,我國工業旅遊步入逐步規范有序的2.0時代。國家旅遊局先後出台了《工業旅遊發展指導規范》《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檢查驗收標准(試行)》《關於命名北京韓村河、首鋼總公司等306個單位為「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的決定》等文件,逐步規范我國工業旅遊發展。在這一階段,上海的工作具有代表性。上海制定並頒布了全國首個地方工業旅遊服務標准——《上海市工業旅遊景區(點)服務質量要求》,還最先將新穎的年票方式引入到工業旅遊中。在這一階段,企業發展工業旅遊的自覺性增強。

目前,中國工業旅遊已邁向提質增效的3.0新時代。中國工業旅遊3.0新時代的特點是在新發展理念下用全新的資源觀、市場觀實現以提質增效為核心的工業旅遊創新大發展。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中國工業旅遊大發展的行動准則,質量效益是新時代中國工業旅遊大發展的本質和核心,這是黨的十九大後新時代新特徵決定的。新時代的重要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工業旅遊發展也要堅持走提質增效的道路。

新時代中國發展工業旅遊具有獨特的物質和文化資源優勢,獨具內涵的工業文化遺址眾多,吸引力強。我國工業旅遊已在全領域鋪開,涵蓋41個工業大類,已從單純展示生產流程和生產工藝發展到多元開發,已從局部地區向全地域鋪開,已由單純的工廠參觀延伸到工業購物游、工業科普游、企業文化游、工業遺產游等。工業遺產博物館、工業遺產公園、工業文化創意產業園、觀光工廠、工業特色小鎮等是新時代中國工業旅遊產品主要供給形態。

新時代中國工業旅遊市場表現出獨有特徵,一是年輕人和學生人群及老年人是主體市場,二是互動體驗類產品最受市場歡迎,三是產品市場品牌正在逐漸形成,四是市場需求逐漸升溫。學生市場和老年人市場是中國工業旅遊市場可以進一步大力開拓的市場,也是中國工業旅遊市場的潛力所在。

3厚積薄發:

轉型中大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下工業旅遊的發展有了新的要求,新時代工業旅遊發展質量問題顯得更加突出和重要,質量效益是新時代中國工業旅遊大發展的本質和核心。在中國工業旅遊大發展過程中,要注重提質增效的戰略意義和作用,全面謀劃新時代工業旅遊發展新格局。

當前,中國工業旅遊發展已呈現出良好的態勢,但仍然面臨一系列問題、存在一系列短板。比如部分地區對工業旅遊發展認識不足,尤其是企業發展工業旅遊的意願不強,有的地方政府對發展工業旅遊的認識也不統一;又如工業旅遊產品結構單一,特色不明顯,大部分地方工業旅遊活動只是簡單地參觀工廠,遊客參與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沒有體現出「游」味,缺乏特色旅遊商品和旅遊紀念品;再就是中國工業旅遊發展空間不平衡,地區差異大,有的地方工業旅遊發展積極性高、效果好,但更多的地方發展條件受限、水平偏低。

我認為,要牢牢把握工業旅遊發展的工業文明鏈、工業產業鏈、工業城市鏈、工業企業鏈4條主線(鏈條),提高工業旅遊產品質量。充分把握旅遊消費需求,找准產品定位和區域定位。深度開發工業旅遊資源,提高旅遊者的參與程度。嚴格按照《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規范與評價》行業標准,從基本條件、基礎設施及服務、配套設施及服務、旅遊安全、旅遊信息化、綜合管理等方面,加強工業旅遊示範基地的建設。從區位與交通快速便捷性條件、旅遊經濟發展質量與效益、工業經濟發展質量與效益、工業旅遊資源與潛力、工業旅遊發展現狀、工業旅遊發展環境、生態文明展示度等方面建設一批工業旅遊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工業旅遊競爭力。

全面謀劃新時代工業旅遊發展新格局中,工業旅遊市場定位要准確,市場細分要深化。例如:針對院校學生可以開展以修學、擇業為主題的工業旅遊,針對政府機關可以開展以調研考察為主題的工業旅遊,針對投資客商可以開展以招商引資為主題的工業旅遊,還可以與行業協會聯合舉辦以促進交流觀摩為主題的工業旅遊等等。新時代中國工業旅遊市場拓展與營銷重點要做好以下工作:優化組合線路以增加產品的可游性和層次性,策劃主題類的工業旅遊產品,通過工業節慶活動帶動城市整體旅遊發展,提升工業旅遊產品的參與性和體驗性,銷售和推出工業旅遊產品及衍生產品,藉助互聯網進行線上營銷推廣。

旅遊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站在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高度,充分認識和准確把握工業旅遊發展的重大意義和方向。一方面,通過發展工業旅遊業來為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做貢獻;另一方面,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提質增效,讓工業旅遊發展更平衡更充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

對話

從「製造」到「智造」

記者:與其他旅遊形式相比,工業旅遊在推動旅遊業大發展中有哪些獨特的優勢?

鄧宏兵:與其他旅遊形式相比,工業旅遊本身具有資源獨特性強、市場指向性明確、不受季節干擾等特點。

工業旅遊資源具有很強的專業知識性和很高的科技含量,具有獨特的工業文化內涵,主要是工業企業的廠區、生產線、生產工具、勞動對象和產品,它們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如先進的設備是科學技術的結晶,獨特的工藝蘊藏著豐富的科學知識,秩序井然的生產線是現代管理技術的合理運用,良好的工作氛圍和優美的環境是企業文化的充分表現,工業旅遊資源往往不易模仿而具有壟斷性。

工業旅遊是一種專項旅遊,市場指向性明確,旅遊消費者素質較高,雖然工業旅遊目標市場范圍很大、旅遊消費者構成也呈多樣化,但青少年市場、中老年市場指向性強,基於這些特點,目前我國工業旅遊接待以團體為主。

另外,工業旅遊活動季節性、指向性不強。工業旅遊產品主要是工業生產過程及工業遺址遺跡等人文資源,因此較少受氣候等自然環境影響,沒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

記者:工業旅遊對旅遊業大發展具有正向作用,反過來講,開展工業旅遊對工業企業來說是否有好處?這對工業企業來說是在「跨界發展」還是「不務正業」?

鄧宏兵:工業旅遊不僅僅對旅遊行業來說是錦上添花,對工業企業來說也是大有裨益。

很多企業都特別重視品牌建設工作。實際上,發展工業旅遊正是一種提高品牌知名度的討巧方式,是工業企業實現品牌競爭的有效途徑。工業旅遊可以將工業品牌、知名產品塑造成具有競爭力的旅遊產品,為工業企業帶來無形收益,不僅讓遊客切身體會到品牌形成的獨特魅力,同時加強工業企業本身在同行業的競爭力,可以說是一種特殊有效的廣告。「今天的遊客就是明天的顧客」是青島啤酒廠工業旅遊發展的理念,也是最好的宣傳。通過工業旅遊,青島啤酒廠每年培養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忠實粉絲。青島海爾集團將海爾科技館作為旅遊產品開發,既有現代企業特色,又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往參觀。湯臣倍健推出主題為「透明見證歡樂暢游」的透明工廠旅遊項目,對企業文化和品牌意識的樹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開展工業旅遊可以促進產業有機融合、促進企業綠色轉型升級、增加企業經濟收益,是提升工業企業綜合收益的有效手段。如山西平朔煤礦以環保和科技作為產品的設計理念,通過「大露天科技游」「大露天環保行」等獨特的工業旅遊產品,展示礦區作業時的恢宏場面,在發展循環經濟的同時也豐富了旅遊項目,最終實現礦區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企業開展工業旅遊可以從產品直銷、門票和紀念品銷售及飲食、住宿、娛樂、交通、購物等環節獲得直接收益,還能從旅遊帶來的服務鏈上獲得可觀的收益。如將閑置的廠房改裝成酒店賓館,將閑散的工人培訓成服務人員,將企業的終端產品提供給旅遊者消費。企業發展工業旅遊不是不務正業,對於工業企業來說,工業旅遊不僅是工業企業文明的傳播橋梁,更是工業企業產業壯大的強勁動力。工業旅遊跨界可以「跨」出來別樣美。

記者:從您主講內容中可以看出,西方有一些工業旅遊發展的成功經驗和案例,放到我國的國情中來,照抄照搬、簡單克隆等均不太可取,就此您怎麼看?有何建議?

鄧宏兵:我國工業旅遊發展一定要借鑒西方工業旅遊發展的成功經驗。發達國家工業旅遊開發模式不僅僅限於生產車間的觀摩體驗,還包括博物館、公共休閑、綜合開發等多種開發模式,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同時,國外工業旅遊還具有主題鮮明、經營靈活、注重營銷等方面的優點,這些都值得我們國內發展工業旅遊時進行參考。

照抄照搬、簡單克隆西方工業旅遊發展的成功經驗和案例是不可取的,需要選擇性借鑒並予以創新。要從他們的發展經驗中探索適合自身的工業旅遊模式,合理規劃路線,完善自身的工業旅遊體系,重在學習他們發展工業旅遊的理念和創新思維。必須以我國工業旅遊發展的實際情況為前提,根據不同地區的工業旅遊資源,因地制宜,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旅遊。如西方國家在工業旅遊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多樣化的旅遊目標,豐富的旅遊產品和形式,靈活的經營方式,有層次的客源市場。在學習借鑒的同時,更要結合中國實際創新發展工業旅遊,找到適合國內工業旅遊發展的模式和創新點,形成中國工業旅遊特色,不斷推動國內工業旅遊的大力發展。

我認為,可以適度進行中西方元素的融合,為開展工業旅遊提供更多的旅遊要素。例如珠海羅西尼工業旅遊園區以全歐式風格吸引眾多遊客的眼球,引入瑞士日內瓦「鍾表花圃」旅遊公園概念,以鍾表文化、時間歷史為脈,將歐式風格建築與噴泉、樹木、池塘小橋融為一體等,工業旅遊線路一氣呵成,講解人員專業優質,品牌文化特色鮮明,中西交融盡顯品牌風采,效果良好。

記者:您認為一個完整的工業旅遊產業鏈應該是怎樣的?

鄧宏兵:武鋼工業旅遊近幾年逐漸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工業旅遊產業鏈。武鋼通過對自身工業旅遊資源的劃分,形成了工業遺跡和博物館、工廠參觀、人文建築景觀和濱江風景區自然景觀4個工業旅遊景區。大冶鐵礦的采礦坑即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是武鋼工業旅遊區的主要工業遺跡,分布在湖北黃石大冶市;博物館包括中國武鋼博物館和大冶鐵礦博物館,大冶鐵礦博物館也在大冶市;青山江灘則與武漢城市景觀融入一體。

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視角來理解工業旅遊產業鏈。廣義的工業旅遊產業鏈應該包括工業旅遊資源的分析評價、產業發展規劃設計、產品設計開發、營銷運營、資本市場等。狹義的工業旅遊產業鏈主要是工業旅遊產品開發、運營銷售等,如旅遊線路開發、旅遊產品設計製作與銷售、導游和管理人員培訓等。通常從狹義角度來理解和操作。

一個完整的工業旅遊產業鏈要有企業獨特的產業文化及品牌特點,這是工業旅遊開展的前提;要有特定的旅遊形式和旅遊路線,要根據企業優勢來確定多種旅遊形式,如工業景區觀光、博物館展覽、科技館演示、動手體驗等;要有完美的旅遊產品,旅遊產品要完美融合進旅遊路線,要配備工業旅遊專業人才;要多方聯動協同發展,完整的工業旅遊產業鏈僅憑一個或幾個企業自身來運作是不可能的,還需要企業與政府、旅行社等合作完成。(記者邢麗濤)

㈣ 工業旅遊景區規劃的創新思路

工業旅遊不僅能為旅遊者提供一定的工業旅遊體驗,更能給企業品牌帶來附加值,進一步推廣企業品牌和文化,對於一些工業衰退或資源枯竭的工業城市來說,工業旅遊已經成為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手,如唐山市、湖北黃石、江西萍鄉等工業城市,通過二次旅遊開發,工業資源變廢為寶,工業遺址重煥新生,成為地區產業轉型示範和對外形象展示窗口。綠維文旅認為可通過展示、體驗、文創等途徑去創新。

一、保護性展示工業遺產資源。工業遺產是特定時代生產力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標志,具有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建築價值及審美價值。利用特定工業城市豐富的工業遺產資源,可以建設具有科普教育價值的文化館、博物館、展覽館、文化綜合體等集旅遊、休閑、科普教育於一體的文化產業園區和各類藝術實踐基地,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傳承並弘揚工業文化精神。另外,工匠精神、民族品牌、勞模精神等是老工業區振興發展的內在力量,也是現代社會需要廣泛弘揚的民族品格,可為工業旅遊開發注入文化活力和發展內涵。

二、創新開發體驗項目。在傳統工業與服務業不斷融合的趨勢下,工業旅遊體驗化作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綠維文旅認為,以工業資源為核心的體驗式旅遊開發,要注重融入科技、文化、休閑元素,把封閉的工業區變成開放宜人的旅遊區,把標准機械的現代工業生產流程提升為富有情趣的旅遊體驗過程,把無聲的企業博物館變成企業精神的流動宣傳欄,用情懷講好每一個傳統工業故事,構建一個泛旅遊產業統籌下的「可看(觀光)、可玩(參與體驗)、可學(知識)、可購(購物)、可閑(休閑)」的工業旅遊運營生態。

三、深度開發文創產品。綠維文旅認為,工業景區具有天然的IP屬性,基於歷史物件、工藝流程、建築景觀、科技成果、企業發展歷史等工業資源,創新開發衍生品,學會講述自己的IP故事和工業故事。

綠維文旅擁有旅遊規劃、城鄉規劃、風景園林設計「三甲」資質,2005年創立之初,便提出了「創意經典·落地運營」理念,歷經近20年創新發展,以策劃為前提,規劃設計為核心,已經為數百個景區提供策劃、規劃、設計、網紅孵化、運營託管、營銷策劃、投融資招商、智慧提升等服務。其中工業旅遊項目服務涉及工業旅遊區策劃規劃、工業旅遊小鎮策劃規劃、工業旅遊景區策劃規劃、工業園區策劃規劃、博物館設計等內容,服務過中國石油大慶油田管理局、北京首鋼實業有限公司、貴州茅台酒廠有限責任公司、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

㈤ 老舊小區景觀風貌提升的要點

老舊小區改造要兼顧完善功能和傳承歷史,綠維文旅認為,在特色風貌設計時,要基於資源評價、場地空間分析及風貌定位,重點從整體色彩規劃控制和景觀風貌設計方面完成特色化構建。
色彩作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是最容易被感知的特色視覺元素,足以擔當展示自然風采、傳承歷史文化的載體,構成調控小鎮風貌的基礎。色彩規劃設計可以總體調控社區的風貌,引導風格和形式,上承地域原生特色,下啟社區環境空間設計。首先,要對提取到的色彩元素進行統一排列和整理,進一步通過分析色彩關系,確定色彩體系。其次,確定城鎮色彩控制范圍,分為主控區、協調區和調控區,分系統、分層面、分區域的制定色彩設計方案並編制《色彩控制技術導則》。
景觀風貌系統方面,按照空間范圍和開發程度的不同,可分為社區景觀、生態景觀和田園景觀,空間上呈現從核心環境到關聯環境、外部環境的層次關系,開發上呈現從改造為主、保護為主,到保護改造結合的層次關系。具體設計上要注重對建築風貌的合理控制和引導,依照價值評估、功能判定、環境組織、結構維護四個步驟依次實現建築的保護性整治,並從風貌及功能方面完善特色風貌建築。除建築風貌外,還要處理好街道、廣場與建築的關系,也要強調觀賞植被、功能設施等景觀界面元素的設計。
綠維文旅,是文旅康養與鄉村振興EPCO綜合服務商,「三甲」規劃設計、建設總包、文旅運營全程服務機構。歷經近20年創新發展,以策劃為前提,規劃設計為核心,形成了從頂層設計到投融資、開發、建造、招商、運營、培訓、智慧化等全程全鏈業務體系,擁有規劃、設計、建造、基金等全程服務資質,出版了十餘本行業專著,參與編制了四大行業標准。服務過百餘個老舊工業廠區、廠房、歷史街區、城中村的改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望網路採納

㈥ 後工業景觀的設計理念

現代主義與現代主義設計
現代主義與現代主義設計出現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是工業革命完成時期,到了十九世紀末,環境和衛生問題越來越嚴重,現代主義設計把設計的中心從為權貴服務到為廣大社會群眾服務,因此城市公園的設計和營造成為景觀設計的主要內容,為公眾提供各種娛樂場地成了設計的一項重要內容,奧姆斯特德開創了利用城市廢棄地建造城市公園的先河,最早的這一時期的景觀主要受到現代主義中功能是設計的起點的概念影響,公園功能與美學的完美結合,在法國,出現了對巴黎郊區石灰石採集廠改造比成烏特紹蒙公園。
後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設計
後現代主義主要出現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為了挑戰現代主義的極限,藝術與設計家於是以後現代主義來統稱當代各種主義。後現代審美體驗的核心問題就是抗擊理性。其主要特徵有反對工業化帶來的形式單一,主張設計形式多樣化,反對現代主義的形式服務於功能,強調設計的人性化與個性化,後現代主義認為字面意思和傳統解釋就要讓位給作者意圖和讀者反映,對給定的一個文本、表徵和符號有無限多層面的解釋可能性。綠色設計可持續發展被稱為後現代設計者的基本的法則。在景觀領域,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的理論深入人心,人們開始反思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破壞,並開始在生態主義的思想下進行一系列的景觀實踐,主要有西雅圖煤氣廠公園,公園中保留了工業景觀,採用了生態技術,成為後工業景觀公園設計的典範。
大地藝術
大地藝術,是由極少主義藝術的簡單,無細節形式發展而來的。大地藝術家主張返回自然,以大地作為藝術創作的對象。他們或在廣袤的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填海,或壘築堤岸,活潑濺色遍染荒山。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在景觀行業主要是大地藝術家在接受生態學觀念後,對工業廢棄地的藝術處理,著名的設計師有史密斯,哈格里夫斯等,其作品主要是尊重原場地,運用各種材質創造更好的室外空間。著名案例有:拜斯比(Byxbee)公園,是由一塊佔地30英畝垃圾填埋場改造設計而成的。在覆土層很簿的垃圾山上,經過小心翼翼的地形塑造,設計師營造了一個特色鮮明的濱水公園。

閱讀全文

與改造後的工業景觀如何運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煤炭工業安全生產方針是什麼 瀏覽:875
為什麼工業生產酒精 瀏覽:4
賓士重多少 瀏覽:72
汽車座椅套鎖扣如何連接 瀏覽:91
鄭州哪裡有賣工業除垢劑的 瀏覽:609
賓士七座座椅加熱在哪裡 瀏覽:336
哪裡可以出售汽車空調風扇 瀏覽:590
奧迪a5等車要多久 瀏覽:300
奧迪點火線圈一般多少錢一個 瀏覽:248
奧迪小跑車多少錢 瀏覽:976
汽車租賃怎麼做才賺錢 瀏覽:478
恩施寶馬多少錢 瀏覽:137
奧迪v6多少人民幣1台 瀏覽:225
寶馬真空胎多久換 瀏覽:957
我的世界工業鋼錠怎麼做鋼板 瀏覽:13
海南工業製冷系統有哪些 瀏覽:743
寶馬5系如何更換防凍液 瀏覽:345
手工業者哪些人 瀏覽:84
賓士c三系a4哪個做生意合適 瀏覽:722
最新款賓士s450加多少機油 瀏覽: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