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大米什麼時候進中國
2017年7月20日,美國與中國政府達成協議,美國大米將首次進入中國市場。此前,在6月20日,美國牛肉時隔14年後再次對華出口。為何中國政府會推動美國大米等外國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有人質疑,中國本身糧食供應充足,為何還需進口糧食?這不會影響中國農民的利益嗎?
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進口美國大米等糧食作物有幾個原因。首先,這是國際合作戰略的一部分。例如,從中國進口大豆可以解決中國大豆供應不足的問題,這是雙方互利共贏的結果。當前,中國需要向美國輸出工業品,而美國希望向中國輸出農產品,雙方的國際貿易合作需要通過互補來解決。有人提出,為何不提高關稅來保護本國農業?實際上,自中國加入WTO以來,提高關稅保護本國農業已不再可行。根據中國加入WTO時的承諾,對進口農產品的關稅最多隻能達到17%,無法再提高。因此,中國農業無法通過提高關稅來尋求保護,唯一的出路是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走規模化生產的道路。
其次,推動國外糧食作物的進口是為了滿足國內市場的多元化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產品消費市場的需求變得更加多元化,需要更多樣化的農產品供應來滿足需求。
對於人們普遍關心的美國大米進口是否會影響國內大米產業的問題,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翟留栓認為,不必過度擔憂。首先,盡管允許美國大米進口,但其數量相對於國人每天的消費量來說非常小。例如,2016年雖然有來自泰國等地的進口大米,但僅占國內稻穀總量的4%左右,對整體市場格局的影響非常有限。其次,美國大米在質量上並沒有明顯優勢,其市場優勢主要在於價格較低,這主要是由於其大規模機械生產,但它能滿足的僅僅是一些低端消費需求和加工市場。對於依賴大米加工的產業來說,美國大米的進口有利於企業降低成本,推動產品升級。但對於普通消費者,美國大米的進口不會帶來太多變化。
Ⅱ 中國出口什麼到歐洲
中國出口到歐洲的主要商品
一、工業品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工業品是中國出口歐洲的主要商品之一。包括電子產品、機械設備、紡織品、化工產品等。這些工業品在中國生產,然後通過貿易渠道出口到歐洲,滿足歐洲市場的工業需求。
二、農產品和食品
中國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因此農產品和食品也是中國出口歐洲的重要商品。例如茶葉、糧食製品、水產品、蔬菜、水果等,這些產品在歐洲市場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三、傳統手工藝品和文化產品
中國的傳統手工藝品和文化產品,如陶瓷、絲綢、書法繪畫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這些產品在歐洲市場上同樣具有很高的吸引力,成為中國向歐洲出口的特色商品。
詳細解釋如下:
中國出口到歐洲的商品種類繁多,既有滿足工業生產需求的工業品,也有日常生活所需的農產品和食品,還有體現中國文化特色的手工藝品和文化產品。其中,工業品在中國製造業的快速發展下,占據了出口的主導地位。歐洲的工業體系完善,市場需求廣泛,中國的電子產品、機械設備等工業品在歐洲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農產品和食品也是中國出口歐洲的重要部分。中國的農業資源豐富,農產品種類多樣,通過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和加工技術,使得中國的農產品和食品在歐洲市場上受到歡迎。
此外,中國的傳統手工藝品和文化產品也頗具特色。這些產品蘊含著豐富的中國文化元素,體現了中國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底蘊。在歐洲市場上,這些特色商品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和追捧。總之,中國出口到歐洲的商品結構多樣,既滿足了歐洲市場的需求,也體現了中國的產業優勢和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