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為什麼俄國工業那麼發達

為什麼俄國工業那麼發達

發布時間:2025-03-29 14:54:11

㈠ 俄羅斯算是標準的民主國家嗎為什麼俄羅斯只發展重工業,和民生相關的...

1. 俄羅斯並不符合西方對民主國家的標准。普京長期執政,俄羅斯政治體系被認為具有威權特徵。
2. 俄羅斯輕工業的不足可追溯至其歷史。革命時期,俄國經濟落後,且國內仍存在沙皇和農奴制度。蘇聯成立後,為應對可能的西方干涉,選擇了優先發展重工業。
3. 冷戰及後續的歷史事件中,俄羅斯繼續強化重工業,而輕工業的發展因社會主義體制的局限而受限。輕工業需要創新和市場適應性,而這些是蘇聯體制不鼓勵的。
4. 俄羅斯在輕工業上的起步基礎薄弱,發展緩慢,進入信息化時代後,這一問題進一步凸顯。其電子設備發展落後,軍艦裝備的電子系統堆疊且不適應現代戰爭需求。
5. 俄羅斯與中國不同,中國能通過非法途徑從歐洲進口電子設備進行研究仿製,但俄羅斯因地理位置接近歐洲,難以獲得此類設備。
6. 盡管俄羅斯在某些領域如偵查技術上有所成就,但長期依賴自給自足的系統並非長久之計。這種閉門造車的做法在國際競爭中逐漸顯露出不足。

㈡ 短短十多年,為什麼蘇聯就能在一戰廢墟中建成強大國家

蘇聯從十月革命之後建國,到1924年成立蘇聯,到1936年時,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德國,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從革命前被歐洲視為落後國家的沙俄,經過短短十幾年時間,就發生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沙俄本身就已經具備了比較高的工業化水平。雖然在歐洲眼裡,俄國一直是落後國家,但放在全世界范圍內來說,即便是沙俄時代,俄國的工業化水平也是比較高的。尤其是在19世紀下半葉,俄國的工業發展比較快。革命後接收了這些工業基礎,這是蘇聯能夠迅速崛起的歷史基礎。

其次,蘇聯基本上全盤繼承了沙俄時代的領土,具有巨大的規模優勢。在沙俄時代,通過不斷擴張,到革命前,沙俄已經成了地跨亞歐兩大洲,領土面積廣大的大型帝國。森林、礦產、水利、農業和工業等各方面資源都非常豐富,可謂地大物博。英法等國需要通過對外擴張和殖民才能獲得的工業資源,蘇聯在本土就能獲得。因此,只要俄國完成組織體系的革命,國力就會迅速提高。

第三,社會主義的制度性優勢。我們現在常講,社會主義的一個主要優勢就是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其實第一個發揮這個優勢的就是蘇聯。正是因為革命後蘇聯變成了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所以能夠通過全國性規劃來統一建設從重工業到輕工業、采礦、農業和商業,減少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重復建設和浪費,集中資源進行建設,把蘇聯地大物博的資源優勢最大化。

第四,同樣是因為社會主義的制度性優勢,蘇聯並未受到1929年全球經濟的太多沖擊。當時的蘇聯仍在恢復和建設時期,正在集中精力進行工業基礎建設,也沒有過多的捲入全球經濟體系,所以,當其它資本主義國家在1929年遭遇經濟危機,出現全球大蕭條時,蘇聯的經濟仍然在持續增長。其它國家的危機對蘇聯來說,恰好是一個超車的好機會,而蘇聯也確實抓住了這個機會。

第五,斯大林的正確領導同樣是不可或缺的。雖然後世對斯大林有許多爭議,但無可非議的是,沒有斯大林,就沒有強大的蘇聯。正是在斯大林時期,結束了十月革命之後初期的經濟政策,逐步穩定了國內政治形勢,讓蘇聯變成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加強了全國的統一,從而有能力使全國變成一盤棋,可以按照中央的計劃進行統一的規劃和建設,把各方面的積極性都充分調動起來。

第六,蘇聯是在一戰的炮火中橫空出世的,革命之後又經歷了長期的軍事斗爭才排除了外部干預。這之後,蘇聯在外交政策上進行了調整,沒有延續一戰前沙俄與英國在遍及整個亞歐大陸進行大博弈的擴張政策,而是有選擇的支持各國革命,同樣起到了擴大蘇聯的影響,同時又牽制其它帝國主義國家的作用,從而為蘇聯爭取到了一個能夠進行和平建設的窗口期。

也正是能夠充分利用一戰結束到二戰爆發這個短暫的和平時期進行恢復和建設,才讓蘇聯能夠迅速從戰後的廢墟中崛起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從而為接下來的二戰做好了准備。如果不是斯大林,如果沒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恢復和建設,如果仍然繼續與其它帝國主義國家進行爭霸戰爭,恐怕在德國的強大攻勢面前,俄國也撐不住,更不可能在二戰中把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變成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㈢ 斯大林是如何讓蘇聯成為世界上強大的工業國之一的

第一個5年計劃期間,俄國建立了近1500個大型企業,其中有第聶伯比電站、庫茲涅茨克鋼鐵公司,烏拉爾機械廠及化學機械廠、汽車廠、農機廠、拖拉機廠等,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29~1932年,用了4年零3個月。

第二個5年計劃調整了工業布局,在燃料和原料產區建立重工業基地,以減少運輸壓力。在一些大城市中建立大型工廠,在斯大林格勒僅用11個月的時間就建成了一座宏偉的拖拉機廠,在烏拉爾建立國防工業,正因為有這樣雄厚的重工業基地,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才免遭毀滅性的打擊,才有能力最終戰勝德國法西斯。

通過工業化,蘇聯的工業增長確實很快,到1937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超過德、英、法三國,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工農業比重中,工業已佔到77.4%,蘇聯已經成了世界上強大的工業國之一。

㈣ 為什麼蘇聯能在建國後短短十年內,迅速成長為全球第二強國呢

蘇聯成立於十月革命之後,蘇聯成立於1924年。到1936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德國,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革命前被歐洲視為落後國家的沙俄,由於種種原因,在短短十幾年裡經歷了如此巨大的變化。

首先,沙俄本身工業化水平比較高。雖然俄國在歐洲眼中一直是一個落後的國家,但即使在沙俄時代,俄國的工業化水平在全世界也是比較高的。特別是19世紀下半葉,俄國工業發展迅速。革命後,這些工業基地被接受,這是蘇聯迅速崛起的歷史基礎

第五,斯大林正確的領導也是不可或缺的。雖然後人對斯大林,有很多爭議,但沒有斯大林,就沒有強大的蘇聯是無可非議的,十月革命結束後的早期經濟政策是在斯大林時期,國內政局逐漸穩定,蘇聯成為中央集權國家,民族團結得到加強,從而能夠把全國變成一盤棋,按照中央的計劃進行統一規劃和建設,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第六,蘇聯是在一戰炮火下誕生的,革命後經歷了漫長的軍事斗爭,才排除了外來干涉。此後,蘇聯調整了外交政策,沒有繼續一戰前沙俄和英國在亞和歐全境大打出手的擴張政策,而是有選擇地支持各國革命,這也起到了擴張蘇聯、遏制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作用,從而為蘇聯進行和平建設贏得了一個窗口期。

正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段短暫的和平時期,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進行恢復和建設,使蘇聯能夠迅速從戰後的廢墟中崛起,成為一個強國,從而為下一次世界大戰做准備。如果不是斯大林,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沒有恢復和建設,如果它繼續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爭奪霸權,恐怕俄國在德國強大的攻勢下也擋不住,更別說把莫斯科和斯大林蓋勒變成決定二戰戰爭勝負的關鍵。

與為什麼俄國工業那麼發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券商行研輕工業怎麼樣 瀏覽:835
林肯沙發和賓士沙發哪個好 瀏覽:573
選檔桿總成奧迪多少錢 瀏覽:469
汽車保養換三濾多少錢 瀏覽:207
賓士glcamg和瑪卡s哪個好 瀏覽:607
寶馬x1座椅記憶功能怎麼取消 瀏覽:195
奧迪q5適合工資多少的人開 瀏覽:296
綿竹工業園在哪裡 瀏覽:23
冶金工業多少度為高溫作業 瀏覽:670
工業液壓泵和力士樂有什麼區別 瀏覽:300
寶馬新三系和四系四門哪個好 瀏覽:538
汽車大燈沒關電瓶能撐多久 瀏覽:492
洛陽哪裡有賣汽車頸枕的 瀏覽:818
賓士車載充電轉換器怎麼用 瀏覽:154
煙台免噴漆汽車凹陷修復在哪裡 瀏覽:633
奧迪a4a6旅行版哪個適合家用 瀏覽:257
為什麼賓士寶馬必須買黑色的 瀏覽:388
上海到連雲港汽車多久 瀏覽:793
汽車誇接線啟動後開多久蓄電 瀏覽:535
重慶哪裡賣工業蠟 瀏覽: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