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徐和誼
文|李一帆
比預想時間晚了兩年,2020年7月的最後一天,北汽徐和誼時代正式落幕。
7月31日,北汽集團召開領導幹部大會,宣布徐和誼將卸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由金隅集團原董事長姜德義接任。
徐和誼執掌北汽集團14年,為集團扎穩了合資品牌的根基,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盈利,也帶著集團做過各種各樣的新領域嘗試。可以說,北汽集團能有今天,離不開徐和誼。
徐和誼喜歡和人溝通,在媒體面前愛說愛笑,在直播鏡頭前能老鐵雙擊666,在集團內部愛講戰略,每年都要來一場北汽集團戰略發布會,高談闊論幾番。
這種性情也讓徐和誼在職場留下了不少金句,聽過笑過還忘不了的那種。
今天我們不妨就踩著這個時間節點,借四句徐和誼的口吐蓮花,回顧下這位「金句王」的北汽生涯。
「汽車史上第四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在汽車歷史上,出現過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發明汽車的卡爾·本茨;發明流水線的亨利·福特;發明精益生產的豐田喜一郎。不過他們都是汽車1.0時代的人物,未來汽車屬於2.0時代,在百年之後,世界應該記住的,是——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
這是2014年,北汽集團總裁助理榮輝在一次論壇上的講話。
正因如此,北汽自主品牌戰略自2010年推出以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早在五年前徐和誼其實發過一次飆,稱「自主品牌無法繼續止損,負責該業務版塊的管理層將被要求打包走人」,「我們顯然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繼續發生」。
可惜,市場才不管集團老總允不允許,銷量一味下滑,北汽自主至今仍在止不住地虧損。
所以,很難說徐和誼是吃了一塹長了一智,還是實在拿自主品牌束手無策。2018年,在一次媒體溝通會上,徐和誼說了兩句話,其一,「任何企業不要做全才,格力的董明珠玩汽車這下徹底歇菜了,她弄不了銀隆。」其二,「政府用車讓給紅旗就是,我們也不爭。」
徐和誼的意思是,北汽將聚焦於自身優勢,從此以後就安心主做兩個品牌:北京(BJ)牌越野車和北汽新能源。
媒體在分析北汽自主品牌緣何分崩離析、無一倖免時,提到最多的原因,就是研發投入不足,以至產品沒有足夠的競爭力。
比如以北汽新能源為例,2017年僅投入了1500萬元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0.13%。對比之下,研發費用僅為比亞迪的四十二分之一。更別提2017年,北汽新能源從國家和地方的新能源補貼中,就拿到49.59億元。
或許也正因如此,2019年10月,在北汽自主進一步確定了BEIJING、北京越野車和ARCFOX三大品牌並行發展的戰略後,徐和誼宣布,未來五年,將投入200億元的研發費用。
這或許是在自主品牌身上,徐和誼奮力做出的最後一次努力。
現在,徐和誼的北汽生涯已經落下帷幕,這200億元的投入卻才剛剛開始。
跌跌撞撞,北汽自主走到今天實屬不易,就但願這200億元能讓北汽自主的後徐和誼時代,重煥光彩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