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甘肅臨清是座城市嗎
是
http://ke..com/view/5200.html?wtp=tt
臨清市位於我國京九鐵路進入 山東省北部第一站上,地處東經115o42'北緯36o61',西隔衛河與河北省臨西縣相望,東隔馬頰河與高唐、茌平二縣為鄰,北部與德州地區夏津縣相連,南部與聊城市和冠縣接壤,全境東西長55.44公里,南北寬29.88公里,總面積957平方公里。土特產品 主要有棗脯、千張襖、醬菜、哈達、獅貓等。
全市版圖面積960平方公里,總人口70萬,城市建成區面積18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20萬。現轄9鎮3鄉4個街道辦事處,600個行政村。
臨清市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和季風氣候特徵,屬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氣候的基本特徵為「春旱多風,夏熱多雨,晚秋易旱,冬季干寒」。全年盛行風向為南風和偏南風,年平均降水量為550毫米左右。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臨清市轄4個街道、9個鎮、3個鄉:青年路街道、新華路街道、先鋒路街道、大辛庄街道、松林鎮、老趙庄鎮、康莊鎮、魏灣鎮、劉垓子鎮、八岔路鎮、潘庄鎮、煙店鎮、唐園鎮、金郝庄鄉、戴灣鄉、尚店鄉。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臨清之名始於後趙,取臨近清河之意。 西漢初始建清淵縣,先隸巨鹿郡,後屬魏郡,三國魏晉屬冀州陽平郡。十六國後趙建平元年(330),改清淵置臨清縣,屬司州建興郡。後廢。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析清淵縣西部復置臨清縣,屬司州陽平郡。北齊廢。
隋開皇六年(586)復置臨清縣,屬清河郡。 唐大歷七年(772)析臨清另置永濟縣,先後屬毛州、瀛洲、貝州、清河郡統領。 宋代先後屬於大名府、興唐府、廣晉府、大名府。 金屬大名府路恩州。 元屬中書省濮州。 明屬山東省布政使司東昌府,弘治二年(1489)升為州,轄館陶、邱縣,屬東昌府。 清順治元年(1644)不領縣。 乾隆四十一年(1776)升為直隸州,隸屬山東省,轄武城、夏津、邱縣。
民國元年(1912)降為縣,先屬濟西道,後改東臨道、德臨道。 1928年直屬省政府。 1936年屬山東省第四專置,轄十個區,第一區為城區,二至十區下轄517個村莊。 1945年9月臨清解放後,縣市分設,隸冀南行署第一專署。1948年5月升為專級市,翌年復降為縣級市。
建國後縣市分治,屬河北省邯鄲專署。 1952年11月,劃歸山東省德州專署,12月改屬聊城專署。1956年清平縣撤銷,將其二區(金郝庄)、三(王集)、四區(康盛庄)、五區(戴灣)劃歸臨清縣管轄。 1958年縣市合並,置臨清市,屬聊城專署。 1963年撤市復縣。 1965年3月將臨清縣衛運河西的尖冢、童村、下堡寺、呂寨、老官寨五個區劃歸河北省邢台專區,建臨西縣。同時將館陶縣的潘庄、八岔路兩個區劃歸臨清縣。 1983撤縣復市。
1996年8月12日,撤銷大辛庄鄉、老趙庄鄉,設立大辛庄鎮、老趙庄鎮(魯政函民字[1996]41號)。
1999年12月6日,撤銷八岔路鄉,設立八岔路鎮(魯政函民字[1999]35號)。
2000年6月13日,撤銷唐園鄉,設立唐園鎮(魯政函民字[2000]45號)。
2000年,臨清市轄3個街道、12個鎮、7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694247人,各鄉鎮人口: 青年路街道 43948 新華路街道 58767 先鋒路街道 26007 臨東鎮 27834 胡里庄鎮 25233 松林鎮 33876 老趙庄鎮 40412 康莊鎮 32010 劉垓子鎮 29094 魏灣鎮 24344 大辛庄鎮 33005 八岔路鎮 30384 潘庄鎮 31266 煙店鎮 36523 唐園鎮 36106 石槽鄉 28220 金郝庄鄉 24905 肖寨鄉 25292 康盛庄鄉 25197 戴灣鄉 26904 尚店鄉 29569 朱庄鄉 25351
2001年,臨清市轄3個街道、10個鎮、3個鄉:新華路街道、青年路街道、先鋒路街道、唐園鎮、煙店鎮、潘庄鎮、八岔路鎮、大辛庄鎮、劉垓子鎮、魏灣鎮、康莊鎮、老趙庄鎮、松林鎮、尚店鄉、戴灣鄉、金郝庄鄉。
截至2002年12月31日,臨清市轄4個街道、9個鎮、3個鄉。
【歷史文化】
[編輯本段]
臨清市是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明清時期,臨清依靠運河漕運迅速崛起,成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榮興盛達五百年之久,有「繁華壓兩京」、「富庶甲齊郡」之美譽。明朝萬曆年間,臨清鈔關稅收居運河八大鈔關之首。繁榮的經濟孕育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臨清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古跡眾多。唐代哲學家呂才,明代文學家謝榛,古箏演奏家金灼南,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當代學界泰斗季羨林等,都是臨清人。市內現存眾多的文物古跡如鰲頭磯、清真寺、舍利塔、運河鈔關等,均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昔日臨清繁華的見證。臨清有原貌保存完好的元代古運河,在市區及周圍分布著龍山、大寧寺、歇馬亭、五樣松等古跡,為臨清增添了濃郁的古韻。近年來建成的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季羨林先生資料館、溫泉水上樂園、古黃河公園、葡香園等,都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好去處。臨清是武訓興學所在地、山東快書誕生地、金瓶梅》故事背景地,也是著名的京劇之鄉、書畫之鄉、武術之鄉,還是首批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老年體育先進縣。豐富的文化內涵、深厚的人文環境和市民良好的精神風貌,充分展現出文化是這個古老城市的靈魂。2001年,臨清成功注冊了「運河名城」、「運河古城」商標。
臨清市始終把發展文化事業擺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繁榮發展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圍繞打造運河文化名城,加大文化事業投入,深入挖掘城市文化,不斷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初步建立了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繁榮、健康的文化體系,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健康、和諧發展。
【經濟建設】
[編輯本段]
臨清市不斷加大投入、調整結構、開拓市場、強化管理,工業經濟呈現出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工業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利稅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支撐點日益增多。2005年,臨清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47家,其中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26家,比上年增加5家。今年1至4月,市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9.96億元、利稅7.64億元、利潤4.62億元,分別增長44.68%、44.51%和47.15%;完成工業投入13.32億元,增長132.3%。
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整體實力顯著增強。2005年初確定的21個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建設,一批投資過億元的大項目進展順利,多數實現了當年開工建設、當年投產達效。今年,臨清市又篩選了30個過千萬元的重點項目,由縣級領導幹部作為聯系人,定期調度進展情況。同時,加快培植骨幹企業第二梯隊,根據企業基礎和發展潛力,篩選了除八大集團外的12戶骨幹企業作為重點支持和扶持的對象,在政策、資金、領導精力等方面給予傾斜,使之成為臨清工業發展的新亮點,進一步培植壯大工業經濟整體實力。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品牌創建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奧博特有限公司的「奧牌」銅管被命名為「中國名牌」產品,實現了建國以來臨清「中國名牌」產品零的突破,另有3種產品被命名為「山東名牌」產品。目前,全市省級以上名牌產品達到6個,有力地提升了企業形象和產品競爭力。
【對外開放】
[編輯本段]
提高經濟外向度,擴大對外開放。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臨清市在杭州成立了招商辦事處,在「長三角」地區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以浙江、廣東等先進地區為重點,多次組織小團組外出招商,取得了明顯成效。2005年,臨清市合同引資額29.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8.6億元,比上年增長24%。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外經貿工作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2005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826萬美元;完成出口創匯1.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9%。
龍頭帶群體,群體促龍頭,民營經濟增勢強勁。臨清市著力調整和優化產業布局,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推進民營經濟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由分散型向集約型轉變,民營經濟在更高層次上進入發展的快車道。軸承、棉紡織、農機配件三大特色產業檔次明顯提升,軸承加工業被評為「山東省十大工業產業集群」,臨清市被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評為「中國軸承之鄉」。2005年,臨清市民營經濟稅收完成2.9億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鄉鎮辦事處民營經濟稅收完成2.49億元,增長19.6%,鄉均增收256萬元;民營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億元,增長15.4%。
【運河名城】
[編輯本段]
千年古運河哺育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可以說,臨清是完整體現中國運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城市之一。近年來,臨清市在文化建設方面,堅持突出特色,充分發揮臨清名城、名人、名勝、名吃、名產等「五名」優勢,科學定位,精心選題,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大力弘揚民俗文化,精心培育大眾文化,著力打造運河文化名城。
發揮名人效應。臨清人文薈萃,名人輩出。臨清市1998年興建了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和季羨林先生資料館,「兩館」開館以來,舉辦文化交流、書畫展覽、青少年主題教育活動60餘次,接待參觀群眾20餘萬人次。2001年,臨清市隆重舉行了紀念張自忠將軍誕辰110周年活動和慶祝季羨林先生90華誕活動。今年4月初,投資300餘萬元的張彥青藝術館破土動工,預計今年10月份開館。
發揮名勝優勢。臨清古跡眾多,境內擁有明代建築運河鈔關等5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文物帶有明顯的運河文化烙印。臨清市把合理地保護、利用歷史文化資源作為文化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編制了《臨清市文物保護管理規定》和《臨清市旅遊事業發展規劃》,對舍利塔、運河鈔關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修復,對文物保護單位周邊環境進行了美化、綠化,開發了運河文化一日游專線。
發揮名品效應。臨清地產豐富,名品眾多。臨清哈達、臨清獅貓、濟美醬菜、臨清貢磚等享譽古今,特色小吃、風味食品在全國的知名度也很高。臨清立足傳統文化品牌,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目前,臨清貢磚工藝得到恢復,獅貓繁殖成為臨清人發家致富的一條捷徑,臨清哈達的生產、濟美醬菜的生產形成規模,建成了匯集臨清特色小吃的臨清美食一條街。衛河釀造集團依託臨清運河文化開發出的「衛河王」酒、「謝公」酒、「獨占鰲頭」酒、「鈔關老窖」酒等系列產品深受歡迎,一些產品遠銷歐盟、北美及日本市場。「衛河」系列白酒還榮獲「山東名牌產品」稱號。
發揮名城效應。臨清是著名的京劇之鄉,臨清人懂京劇、愛京劇。1999年,臨清市申報成立了山東戲曲學校臨清分校,培養了一大批京劇專業人才。近年來,又相繼成立了「雙百」戲曲學社、京劇協會等7家業余京劇協會,每年定期舉辦京劇票友大賽。2001年,臨清成功舉辦了首屆全國京劇票友藝術節。山東臨清市京劇團於2006年11月13日在長安大戲院演出《巡營》、《女起解》、《探皇陵》、《望江亭》四台經典摺子戲。一個縣級京劇團能夠登上全國戲曲最高殿堂的舞台,這在長安大戲院的歷史上也十分鮮見。從十多年前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袁世海給了臨清「京劇之鄉」的稱號至今,許多京劇名家來臨清演出,每每都有回家的感覺。 臨清「京劇之鄉」盛名遠播,吸引了全國各流派、各行當的京劇藝人來此獻藝。四大須生之一奚嘯伯,多次來臨清登台演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和曾,便是在臨清唱紅進而走向全國的。此外,著名京劇劇目《陳三兩爬堂》、《連升三級》、《九江口》等均是以舊時臨清的人或事創作而成。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袁世海和李世濟來臨清演出時說:從未見過像臨清人這樣愛京劇又懂京劇的觀眾.街頭巷尾隨處可聞京劇之聲,就連四歲的孩子都能唱上一段,中國京劇院的李和增等老藝術家都曾在此工作過。雖然排練條件艱苦、演職員收入有限,但該團的50餘人卻堅守著京劇這塊陣地。全團行當齊全、流派豐富,張派青衣、葉派小生、裘派花臉、譚派老生等流派都有代表人物,臨清是山東快書的發祥地,為把山東快書藝術發揚光大,在大眾公園樹立了高元均先生塑像,並於2004年承辦了全國山東快書大獎賽。
【文化產業】
[編輯本段]
文化產業發展的後勁在管理,同時也在創新。近年來,臨清市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文化產業發展要求,堅持正確導向,創新管理思路,有效地培養了文化產業發展的後勁。
促進文化市場長效管理機制建設。臨清市是全國著名台(日)歷印刷基地,台(日)歷印刷品佔全國農村市場50%以上的份額。2005年,臨清市台(日)歷印刷企業完成產值1.3億元,實現利稅1200萬元。臨清市針對本市文化市場發展現狀,多次進行專題研究,工作中堅持長效管理與集中行動相結合,逐步建立了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綜合治理體系。同時,進一步完善文化、公安、工商等職能部門工作協調、信息通報及聯合行動機制,幫助經營業主加強自我管理和監督,實現行業自律,自覺接受政府依法實施的監督管理,加強文化市場義務監督隊伍建設,發動社會各界共同管理文化市場,確保了全市文化市場的健康繁榮。
積極發展文化產業。臨清市不斷探索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積極推進文企聯姻、文商聯姻,實現「以文養文」。幾年來,宣傳、文化等部門多次組織市京劇團到浙江永嘉,與當地的崑曲研究所等藝術團體合作演出,既開拓了演出市場,又收到了經濟效益。市京劇團與彩虹集團聯合成立了「彩虹京劇團」,解決了京劇團的經費問題,同時提升了企業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夕陽紅藝術團與計生協會聯合,成立了「心連心」藝術團,實現了文藝演出與計生宣傳的雙促雙進。麵塑與根雕工藝品、京劇《張自忠》排演項目、濟美醬菜包裝、流動舞台車等精品項目,將成為文化產業招商的新起點。
注重文化人才培養。近年來,臨清市積極探索文化工作「快出人才、多出精品」的途徑和方法,不斷改革和完善人才使用機制和人才管理機制。同時,大力實施文學藝術精品工程,建立了「文藝精品」創作獎勵辦法,使一大批優秀文藝人才脫穎而出。退休幹部王子華創作的小品《鞋釘》,獲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創作一等獎;方建光的書法作品,獲全國書法大賽最高獎———蘭亭獎;劉北的兒童文學作品《雲狐》,獲全國冰心文學獎,等等。
【精神文明】
[編輯本段]
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經濟發展與文化落後的矛盾日益突出。針對這種情況,臨清市加大文化事業投入力度,逐步完善了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影劇院、運河文化廣場等文化基礎設施。自1998年以來,興建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和季羨林先生資料館,開發城區古運河,建設臨清運河文化廣場和臨清劇院等項目投資過億元。幾年來,臨清市對原有的基礎文化設施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資源整合,使其得到合理開發和利用,為整個城市增添了文化魅力。目前,全市建立社區文化活動站28個,鄉鎮辦事處文化活動站16處,城鄉圖書館5處,建成較大規模的城區文化廣場5處。2006年,臨清市還計劃對張自忠將軍紀念館進行改造升級,對季羨林先生資料館進行擴建。
同時,臨清市圍繞現有文化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按照「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採取「政府拿一點、部門單位贊助一點、受益群眾承擔一點」的辦法,促進文企聯姻、文商聯姻,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臨清市承辦的全國京劇票友藝術節、全國山東快書大獎賽兩項活動,都由知名企業冠名贊助。不僅如此,臨清還大力倡導企業文化建設。2002年,三和色織集團投資2000餘萬元建設了運河文化博物館;2005年,由各級文明單位冠名贊助,成功舉辦了「文明之夜」大型消夏文化月活動,贏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運河文化廣場和臨清劇院投入使用以來,通過市場化運作,舉辦了「京劇票友大賽」、「青年歌手大賽」、「雙慶」大型文藝演出、京劇雜技專場、春節聯歡晚會、消夏電影專場等系列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實現了部門單位效益和群眾利益的「互惠雙贏」。
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的召開,將為臨清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新的機遇孕育新的希望,新的挑戰激勵著臨清人民再鑄新的輝煌。當前,全市人民正以奮發向上、只爭朝夕的熱情,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樹跨越發展之志,鼓跨越發展之勁,聚跨越發展之力,闖跨越發展之路,加快建設著富裕秀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臨清。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臨清必將成為運河沿岸一顆璀璨的明珠。
⑵ 臨沂未來發展方向在哪
臨沂未來發展方向在哪?
城區發展
城區面積的不斷向北發展,我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方向,如果想建設一個強而大的臨沂,必須向南和東發展,而相對應該的郯城、蘭陵、臨沭和莒南則向臨沂主城方向發展,如果以此為目標,20年內就可以和主城區對接完成,形成一個強而大的臨沂!
產業發展
臨沂的產業主要是以商貿和物流為主,但是這些只是大而不強,同樣也是過於分散,沒有集群化和集團化。物流可以在羅庄南部或西南部劃出一片地方建設物流園區,加強集群化建設和管理,中部的陶瓷工廠西遷至羅西高速路以西,空出地方可以引進高 科技 企業入駐。而蘭山西部則以商貿批發為主,並建設電商園區,北城則以住宅區為主。河東建設機電、服裝園區,加大扶持力度把這些產業做強做大!
人才引進
一個城市的發展肯定是離不開人才的引進,可以根據各行業的需求類型,市裡統一制定引進人才方案,人才引進的支出可以讓企業和市財政按比例擔負。臨沂大學可以尋求國外名校合作建立專業系統的學院,培養專業人才。
引進外資
臨沂享受著中西部的優惠政策侍遇,但是這些都沒有充分的利用,現在可以允分利用起來引進外資,並給予更多的稅收優惠待遇,但是引進的外資必須是以高 科技 為主的企業。
引進國內企業
可以引進國內企業給予稅收幾年減免的優惠政策,同時享有中西部地區的優惠政策,結合並用。投資額不低於10億起的企業才享受市裡給予的優惠。以高 科技 網路為主的企業可以減免土地費用及減免幾年內稅收。
地鐵或輕軌建設
地鐵也是一個城市發達與否的必備條件,如果因為臨沂的土地不適合建設地鐵,那麼輕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最基礎的建設路線要有兩縱兩模,南以羅庄南部的湯庄至高鐵站,高新區至北城。高新區後期可以延伸至蘭陵,湯庄則延伸至郯城。河東可以在相公一帶向西經北城至義堂,經開區向西北方經解放路到北城。後期河東相公向東發展到莒南,向西則到費縣,經開區向東則連接臨沭。
2月14日查了一下關於臨沂地鐵建設的資料,已經規劃完成。80%是和我的想法一樣
高架橋和高架路
不可否認,臨沂的城區交通越來越堵了,所以高架橋和高架路必須要提上議程。高架橋以解放路和通達路 沂蒙路交匯處先行建設。高架路則以通達路,金雀山路為主。
總之,臨沂的發展路還很長!
在外多年的臨沂人祝家鄉越來越美好!
首先糾正題主,臨沂沒有魯南葯業只有魯南制葯(魯南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次別把人家企業名字都寫錯,這樣顯得不專業!
臨沂市的未來在哪?其實政府早做好規劃了!
第一個:大力發展臨沂物流業!臨沂物流業未來9年新規劃出台!臨沂市擁有134個專業批發市場,39個物流園,個體戶78900戶,物流企業2700家,僅物流行業提供的就業人口就超過30萬,整個民營經濟對臨沂市稅收的貢獻比例高達78.7%!2011年8月,臨沂市被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授予 「中國物流之都」稱號。
近日,臨沂市人民政府審議通過《臨沂市物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7-2025)》(以下簡稱《規劃》)。臨沂快遞物流園區、國際空港物流中心、高鐵物流中心,加強末端配送等《臨沂市郵政業十三五規劃》成果納入《規劃》,臨沂公鐵空海立體化物流格局將形成。
根據《規劃》,近期規劃2000畝,遠期規劃8000畝的臨沂快遞物流園區,以服務魯南蘇北及更廣的區域性分撥中心為發展目標,按照建設二級以上區域分撥中心標准招引國內外知名快遞企業落戶園區;
規劃1500畝-3000畝的國際空港物流中心,定位發展成面向國內外的綜合空港物流基地,開展快件運輸、貨物代理、保稅物流等物流業務;
初期建設500畝,遠期規劃達3500畝的高鐵物流中心,依託臨沂高鐵站發展高鐵物流,開展運輸郵(快)件試點。
《規劃》明確提出,推動快遞末端投送模式變革創新,著力構建「區域快件處理中心-市內快遞站-末端快遞服務點」的三級快遞物流節點網路。
在臨沂物流業由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供應鏈物流轉型的關鍵時期,《規劃》將推進產業融合、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助力臨沂市建設成為國際物流中心和國家供應鏈節點城市。
從舟車不通的四塞之崮,
到商賈雲集的商貿之都,
臨沂享譽全國。
第二:臨沂工業的發展的未來就是培育並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如果每個臨沂的企業都是高新技術產業,還愁環保和企業未來的發展嗎?
你看魯南制葯就是國家 科技 部認定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魯南制葯位列中國大企業競爭力500強,入選《中國企業創新能力千強排行榜》,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家 科技 進步二等獎7項,已申報國際、國內發明專利1026項,已獲授權專利571項,榮獲「首屆國內制葯最佳研發產品線十佳工業企業」稱號!
以下為政府規劃:發揮 科技 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完善 科技 創新孵化體系,抓好一批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園區孵化器、對外合作交流項目建設和 科技 型企業培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臨沂製造」向「臨沂創造」轉變。
加大對創新發展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構建普惠性創新支持體系。加快建設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開展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行動。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空間,凝聚大眾智慧,激發創新活力。
根據「十三五」規劃,我市提出了今後五年發展的總體定位,即立足建設實力城市、宜居城市、魅力城市、活力城市、幸福城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商貿物流雙節點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全省開放型經濟特色城市、西部經濟隆起帶龍頭城市和全國革命老區科學發展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全方位建成魯南蘇北區域性中心城市。
根據「十三五」規劃:臨沂市具體的發展目標共包括9個方面:
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600億元、年均增長8%左右,2018年比2010年翻一番;產業結構得到新優化,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0%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5%左右;對外開放跨入新階段,進出口額年均增長8%左右,臨沂商城和臨沂綜合保稅區進出口額分別達到100億美元、50億美元左右;城鄉統籌展現新格局,建設成為城鄉融合的新型城鎮化示範城市,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2%、50%左右,所有縣城(組團)人口規模均超過20萬人;交通建設呈現新局面,加快構建由航空、高架、高速、高鐵、環城快速路、軌道交通等組成的立體現代交通網路,成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區域性航空和鐵路樞紐;民生保障躍上新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幅,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確保與全省同步、比全國提前全面建成小康 社會 ;生態環境實現新改善,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取得突出成效;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國際貿易、「兩型 社會 」建設、生態文明、文化體制、城市管理、稅收征管、農村產權、村居集體企業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重要成果;思想解放達到新境界,由注重審批管理向注重服務和監管轉變,激發市場活力和 社會 創造力。
關於臨沂未來的發展方向,有關部門肯定有合適的規劃,也有具體的方向,他們的更合理科學。我談的只是個人理解,站在一個臨沂人的角度,談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合適,但願能有幫助。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發揮傳統優勢。臨沂的物流、商貿,臨沂的板材等等,這些都是傳統的產業優勢,要合理引導和規范好傳統產業,緊跟先進步伐,繼續做好優勢產業,以優勢產業帶動其他產業。放眼全國,現在各地都高度重視打造自己的優勢產業,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稍不留神,優勢便不復存在。
第二,積極做好新興產業。在招商引資、招大引強的過程中,要積極引進一些 科技 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新興產業,現在的經濟發展不是以前的粗放發展,而是對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作為一個魯南的地級城市,發展總部經濟有難度,但是也可以努力嘗試和爭取,總部經濟帶來的資金、技術、人才必將帶動其他產業發展。
第三,因地制宜,利用好優勢資源。臨沂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也有著不錯的自然資源和發展環境。要因地制宜,發揮特色,如蘭陵的蔬菜,莒南的花生、蒙陰的蜜桃、沂水的食品等等,都有了不錯的基礎,要繼續做優做強,加快發展。
從整體來看,盡管有臨工、魯南制葯、金鑼肉製品等大的工業企業,但是臨沂還是缺少比較強的工業企業,工業發展是短板,可以在這上面下功夫。
不是專業人員,想到哪兒就寫哪兒,不當之處,歡迎交流。
簡單的說臨沂近年的發展方向,輕工物流業向西發展連接費縣,重工高污染繼續在羅庄,高 科技 企業在河東.市區發展就在蘭山區,往東是河,過個河是河東,往南是鐵路,和重工業區.往西是物流園和作坊式工廠環境差,交通擁堵搬遷費用高還有一個南北道,發展市區只有往北,北城新區到北外環還有大片農田可用,一直到汶四公路建築物相對較少搬遷費用低,高鐵站選址白沙埠,是有必然原因的,白沙埠棗溝頭未來二十年很可能發展為城區.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是簡單的了解一下臨沂,臨沂,地處山東省東南部,面積17191.2平方公里,擁有1125萬常住人口,目前下轄3個區、9個縣,在物流、食品、 旅遊 等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
進行簡單的了解之後,其實,我已經大概知道臨沂未來發展方向在哪裡?首先, 加快撤縣(市)設區的步伐, 目前,全國各地的各大城市,都在進行撤縣設區,這樣有利於統一發展,臨沂自然也不例外。目前,臨沂下轄3區、9縣,可以說有很多縣需要變成市轄區,比如郯城縣、沂南縣等。
其次就是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將物流、食品、 旅遊 三大城市重點發展。這樣一來才能更好的推動經濟發展。其中,在物流產業中,發揮好我國物流之都的優勢。
最後就是利用人口優勢。目前,臨沂市的常住人口達到千萬,這樣的人口在普通地級市之中,還是比較少見的。臨沂一定要利用好。應該大力引進勞動力產業,發展工廠經濟。
【虎哥看房】:虎哥認為臨沂未來發展肯定會邁向兩河時代,但這是一個遠景目標,是百年大計。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當務之急是壯大城市發展框架,要把費縣東部和沂南南部地區納入臨沂城市發展規劃。只有主城區發展壯大了,才有能力更好地邁入兩河時代,這是從臨沂壯大主城區框架的一個方面來說的。
另一個方面,從區域位置來說,臨沂未來的發展應該是積極對接長三角,而不能僅僅局限在山東魯南的排頭兵位置,那樣格局太小。應該把臨沂放在全國城市發展的布局上去謀劃,做長三角的後花園、菜藍子和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只有布局全國,臨沂才能成為全國性城市,如果只布局山東,臨沂只能是山東的地級市,如果只布局魯南,臨沂僅僅是魯南的一個排頭兵而已。
一家之言,歡迎探討!
(魯QQ圖片)
首先臨沂的陸地物流已經無敵了,中國很難找出第二個像臨沂這樣的物流通全國的,而且通到了全國幾乎所有的縣級單位,陸地無敵了,那就剩下海路和航空了,航空一時半會的發展不起來,那就重點發展海陸,所以把日照要回來尤其是嵐山港勢在必行,曹嵐高速的通車,下一步就是合並日照,重點發展海上運輸。
其次是板材業,探沂、義堂那邊的板材在全國出名,號稱中國板材之都,所以弄大,目前臨沂把臨西九路到義堂探沂這一片區域打造成商谷區域,重點發展板材和物流,包括後期蘭山區政府要搬遷這里,擺明了重點發展板材,畢竟依靠強大的物流,臨沂的板材可以發往全國,而且運費還便宜
第三就是電商行業,其實這個不算是臨沂的特色,不過臨沂所有的批發和小商品都是依靠臨沂物流來取勝的,與其做小商品,不如做電商,電商的根本其實就是廉價的物流和廠家直供,而這兩樣,臨沂都有,很少有比臨沂更便宜的物流,很少有比臨沂更多的代加工廠子,所以大力發展當下最火的電商行業,是未來臨沂重中之重!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臨沂的未來要放大格局!
臨沂市的優勢在於地大人多,位置優越。要有大格局,別太小家子氣,當初撤地劃市的時候,將自家一個縣級市一分為三區,恐怕別人佔了便宜,發展受限了,又到周邊各縣要地(沂南的葛溝、費縣的探沂、蘭陵的沂堂、郯城的褚墩和黃山,要李庄沒讓),有要人家鄉鎮為何不能幫著把整個縣發展為區,比如郯城,就被劃去兩個大鎮,看著人家李庄(包含原沙墩)發展的好,又想要去劃歸河東區,四個重鎮都想攫取,為何不能步子大些,把整個縣都劃為一個整區?格局小了源於狹隘自私,對三區九縣,要一視同仁,把代管縣都當做自身區來發展,交通、城市配套都作為一個市轄區同城發展!現在發展方向是對接長三角,那麼為何不能將一直和長三角做生意的郯城、蘭陵納入下一步市區發展規劃?臨沂要做大,想做大,就要伸出手伸開腰,把莒南、臨沭、費縣、郯城、蘭陵納入城區一體化!
還用說嗎?北上東進,南延西擴。
看似面面俱到,實際上ZF只能優先某一倆個戰略。
畢竟財政收入有限。
城市格局早已經塵埃落定了。
不要再殘存不切實際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