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業化過程中的農業問題,以及我們應該做哪些應對措施
工業化過程中的農業問題及應對措施
隨著我國步入工業化中期,農業的發展模式亟需轉型。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討了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分析了工業化與農業的關系,並提出了應對農業問題的措施。
一、正確理解工業化與農業的關系
1. 農業是基礎產業,與工業發展密切相關。其他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農業,農業為工業提供原料和市場。
2. 工業化包含農業的發展。在工業化過程中,農業需要支持工業發展,同時也要實現自身的工業化。
3. 農業與工業同步發展才能實現工業化。英國、美國等國家之所以能最早實現工業化,是因為他們重視農業發展。
二、利用工業化機遇推進農業工業化
1. 工業化提供了農業發展的市場和機遇,如勞動力轉移、食品技術革命等。
2. 農業工業化是農業內部的質的革命,要採用工業化的成果和生產經營方式,優化農業結構。
三、應對農業加入世貿組織的影響
1. 加入世貿組織對農業有弊有利,要積極應對,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2. 抓住入世機遇,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具有國際市場的農產品。
3. 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大戶,組建農業工業化生力軍。
4. 抓好市場信息建設,以農業信息化推動農業工業化。
5. 全面開展農民科技教育,為農業工業化提供人力基礎。
6. 強化農業對外開放,藉助外力推進農業工業化。
7.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環保建設,促進農業工業化的健康穩定發展。
總之,農業工業化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要抓住工業化機遇,採取有效措施,推動農業工業化,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Ⅱ 如何處理好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關系
(1)要以工業為主導,把重工業作為我國經濟建設的重點,同時必須充分注意發展農業和輕工業。
(2)要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農輕重為序發展國民經濟。
(3)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即強調發展工業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重工業和輕工業,同時並舉中央工業和地方工業,同時並舉,等等。
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
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必須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這是已經定了的。但是決不可以因此忽視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養活工人,還談什麼發展重工業?所以,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必須處理好。
在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繫上,我們沒有犯原則性的錯誤。我們比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作得好些。像蘇聯的糧食產量長期達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問題,像一些東歐國家由於輕重工業發展太不平衡而產生的嚴重問題,我們這里是不存在的。他們片面地注重重工業,忽視農業和輕工業,因而市場上的貨物不夠,貨幣不穩定。我們對於農業、輕工業是比較注重的。我們一直抓了農業,發展了農業,相當地保證了發展工業所需要的糧食和原料。我們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較豐富,物價和貨幣是穩定的。
我們現在的問題,就是還要適當地調整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投資比例,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這樣,重工業是不是不為主了?它還是為主,還是投資的重點。但是,農業、輕工業投資的比例要加重一點。
加重的結果怎麼樣?加重的結果,一可以更好地供給人民生活的需要,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資金的積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發展重工業。重工業也可以積累,但是,在我們現有的經濟條件下,輕工業、農業積累得更多更快些。
這里就發生一個問題,你對發展重工業究竟是真想還是假想,想得厲害一點,還是差一點?你如果是假想,或者想得差一點,那就打擊農業、輕工業,對它們少投點資。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厲害,那你就要注重農業、輕工業,使糧食和輕工業原料更多些,積累更多些,投到重工業方面的資金將來也會更多些。
我們現在發展重工業可以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少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一種是多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從長遠觀點來看,前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發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礎不那麼穩固,幾十年後算總賬是劃不來的。後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發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於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會使它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
Ⅲ 農業與工業的關系
總綱:農業是工業的基礎,農業為工業的發展提供原材料和發展動力;工業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工業為農業的發展提供生產器材。農業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基本的發展保障,工業反哺農業。
一、在長期接受農業哺育後,工業已「長成」,應該回報農業。工業反哺農業,是對新型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的一種概括,是對「農業哺育工業」的升華轉化。這里的工業和農業都是歷史性的概括性概念,工業泛指非農業部門和城市,農業則涵蓋「三農」。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既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工業反哺農業是發展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要求: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產業。隨著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將呈剛性增長。而農產品生產則受到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增產的困難很大。
三、工業反哺農業是提高我國農產品競爭力的要求:為了克服我國農業經營規模超小型的不利因素,應對國際市場的挑戰,就必須實行工業反哺農業,不斷加強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和公益性服務,全面提高農產品競爭力。
四、工業反哺農業是提高社會公平的要求: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既是減緩乃至扭轉這種城鄉差距擴大趨勢的要求,是按貢獻取酬和提高社會公平的要求,也是穩定社會的要求。
Ⅳ 如何實現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
(一)推進城鄉聯動改革,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
(二)扭轉城鎮化發展偏差,加快中小城市發展;
(三)注重內源驅動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
(四)創新農業經營機制,加快現代農業發展;
(五)優化「三化」發展政策,實現「三化」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