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為什麼出不了工業革命

為什麼出不了工業革命

發布時間:2025-02-23 00:30:37

❶ 為什麼古代中國沒有出現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

中國文明很難在沒有西方的影響下,大規模進入現代社會的可能。因為資源不夠,文明稟賦不夠。而沒有進入現代社會就一定會陷入馬爾薩斯的循環,中國就一定會周而復始的王朝更替。頂多,有時候是內生的流民造反,有時候是外部的入侵。中國真正擺脫馬爾薩斯,是引進的西方的化肥生產線,從此工業能力超越了土地產量的極限。天主教會壟斷全部知識教育,用封建神學統治人們的思想,壓制科學研究,文化陷入低潮。 新興資產階級為了發展資本主義和追求生活享受,要求在意識形態領域展開反對教會的斗爭。 14~16世紀,在義大利首先迸發出一股資產階級文化新潮流。許多知識分子藉助於古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從各個方面沖擊教會的束縛,建立資產階級人文主義的世界觀。在當時人們看來是「文藝復興」,其實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14世紀時,隨著工場手工藝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關系已在歐洲封建制度內部逐漸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據已引起普遍不滿,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歐洲各國大眾表現了要求民族統一的強烈願望。從而在文化藝術上也開始出現了反映新興資本主義勢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時期。新興資產階級認為中世紀文化是一種倒退,而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則是光明發達的典範,他們力圖復興古典文化——而所謂的「復興」其實是一次對知識和精神的空前解放與創造。

❷ 李約瑟之迷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

這個論題很大,如果真展開寫,可以寫好幾萬字,現在轉一篇文章供參考
要想知道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爆發,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是近代工業化的實際開端,是傳統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過渡的轉折點。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的偉大飛躍,它所建立起來的工業文明,成為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農業文明的終結者,它不僅從根本上提升了社會的生產力,創造出巨量的社會財富,而且從根本上變革了農業文明的所有方面,完成了社會的重大轉型。經濟、政治、文化、精神,以及社會結構和人的生存方式等等,無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
工業革命與社會結構的根本性變化互為表裡。實際上工業社會的一切都以工業大生產為基礎進行,一方面國家建立起關聯度極高、分工極為嚴密的產業體系,產生了大批的「自由勞動者」——產業工人(包括藍領和白領),同時工業化要求從業者有較高的教育,因此國家建立起完整而系統的國民教育體系,使得教育和職業訓練社會化。另一方面,國家作為大企業利益的集中體現,與經濟管理高度整合,管理能力和國家權力大大增強。如此一來,整個國家和社會高度組織化,就像一台巨大的機器,日夜不停地產生出令人生畏的能量。
為什麼資本主義和現代科學起源於西歐而不是中國或其他文明?這就是著名的李約瑟之謎。李約瑟從科學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中國人不懂得用數字進行管理。這對中國儒家學術傳統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經濟管理是很好的批評。
但這只是對李約瑟之謎的一個可能的回答。從文化競爭模型給出另一個解答:中國小農經濟的資源限制和保守傾向,阻礙了勞動分工和科學文化的多樣發展。中國以前人多地少,卻認為人口少,所以各個王朝建立的一個首要任務是鼓勵生育;而西歐人少地多,他們卻認為生活的空間狹小,要向外擴張,這個問題不得不讓人深思為什麼。一、資源因素。中國多山少地,半乾旱氣候的生態約束促使中國發展了節省能源、消耗勞力的農業技術,而非擴張資源、節省勞力的牧農技術,導致周期性的生態危機和治亂循環,阻礙了勞動分工的發展。二、文化因素。從文化競爭模型可以看到:冒險精神利於多元和創新,避險傾向利於穩定和趕超。中國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導思想無不是規避風險、明哲保身。三、系統復雜性因素。勞動分工的發展,要求穩定的環境,現代科學和資本主義的出現不是單一問哈的自身延展,而是多種文明沖突演化的結果。中國面臨單一小農經濟造成的生態危機的惡化,秦漢以來自然災害的周期不斷縮短,農民起義和外敵入侵不斷,加上政府貨幣、財政政策的多變,都不利於勞動分工的保持。
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很多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其中一個觀點認為中國近代科學技術落後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於小農經濟導致的社會分工的不足。
二在於中國人缺乏冒險精神。
但我們知道:首先,西方歷史是從西歐庄園制經濟發展過來的,而西歐庄園制經濟是一個更封閉、更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形式,一個庄園內各種物品生產幾乎無所不包,自給自足的程度達到極致,這也是西歐中世紀自羅馬帝國後具有商品交換、商品經濟功能的城市極端沒落的根本原因,但這也沒有影響西歐最終走向科學技術的進步。其次,我們知道西方歷史上富於冒險探索精神的民族和國家很多,特別是西班牙還發現了新大陸,但西班牙也並沒有因此成為科學技術的強國。
實際上,西歐之所以在近代科學技術能夠領先,首先在於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其次在於自英國後西方民主制度在各國的建立。重點的重點在於基督教新教對天主教的反權威意識、自主自由的意識培養了近代西方人的民主思想意識。所以科學技術的進步主要不在物而在於人,在於人的思想意識。
科學技術是在否定之否定中進步的,這就是成人之所以區別於少兒的辯證邏輯思維過程。一個國家科學技術要進步,具有反權威的勇氣與思想意識是最重要的。但儒家從思想上就提倡和維護等級制度,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等學霸作風,東亞包括中國知識分子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響,既盲目追求「面子」、等級身份,不願意承認學術錯誤,且又盲目崇信權威,缺乏反權威的意識,這就使得中國人在近代乃至現代科學技術上難以進步的根本原因。當然,反權威的勇氣與思想意識的建立是要有民主制度進行維護與建立的,民主制度的建立相對於民主意識的形成又是一個互相促進的關系。 而具體對李約瑟之謎的問題的解釋,我們可以從多方面入手:
1、封建社會不斷強化的中央集權統治對科技的束縛愈來愈嚴重
2 、缺乏持續性發展
連年的戰爭和社會動亂使得古代中國不能保持科學發展的連續性。使很多的科學技術浪費,失傳。
3 、缺乏專利與股份
專利與股份可以成為古代民眾技術名的強大動力,同時專利和股份也可以有效的保護和傳承技術,或者是還未成形只有雛形的簡單科學形象和概念,使之可以進一步的發展。
4 、缺乏交流與交通
中國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在封建社會末期嚴重地阻礙了科技的發展,封建時代的末期,中國缺少與外部周邊國家的交流,知識很難傳遞,再加上我們當時國內的交通很不發達,即使有一部分人在搞一些研究,但總是單兵作戰,無法協同對科學的發展起協同的作用。
5、 社會結構,經濟結構,知識分子結構的不合理
「所有這些問題(李約瑟難題)的答案,首先要到不同文明的社會結構中去尋找,到知識分子結構和經濟結構里去尋找。」 科學是一種知識體系,科學同時還是一種社會建制,一種生產力。馬克思、恩格斯在多側面、多層次考察科學、揭示科學的本質,特別是他們開創了科學與社會關系的研究。馬克思認為,大工業把科學並入生產過程,要求自覺應用科學,科學成了一種生產力,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恩格斯指出,科學要歸功於生產的、比生產要歸功於科學的要多得多;社會的技術需要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6 、熵增原理的解釋
在一個封閉的體系中熵值總不斷增大,即混亂度增大,當著名的熵增原理提出後,有人便試圖用物理學的原理來解釋李約瑟問題,認為古代中國基本上是一個近似於封閉的體系,所以國家社會趨於混亂,導致近現代科學的起源不在中國。
7、 缺乏古希臘科學哲學思想
中國古代沒有完善的形式邏輯思想,很難產生嚴密的理論武器。愛因斯坦在1953 年給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馬托的斯威策的一封信是這樣寫的: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系以及發現通過系統的實驗可以找出因果關系。我們可以知道古代中國是不具備「形式邏輯體系和通過科學實驗發現因果關系」這兩個基礎的,所以在古代中國沒有產生近現代科學,所以中國古代的一切技術只能歸結為經驗技術,而非科學技術,所以李約瑟問題中的討論涉及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可以說是不夠准確的,應該說這些都是中國古代的經驗技術,而且,從公元前二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中國的經驗技術在世界上是遠遠領先的。這是對李約瑟問題本身的一個完善。
8、缺乏解放普通勞動者的發明思想
中國古代文明的特徵主要是技術發明。大多數的發明創造並非是古代政府的有目的的創造,難以形成一個產業,一個大方向,大多數的發明來自於普通民眾,很零散,無法集中利用,統一規劃,發明力量無法有力發揮。
9 、迷信落後和重文輕技思想阻礙了科技發展
古代的封建王朝的統治下,我們的普通民眾普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迷信思想,上層社會的文人學士也普遍重文輕技,以文學為主業,很少有像沈括那樣有空來整理鑽研一下科學問題。
10 、雙方文化核心的差別
台灣周哲水在認為, 雙方文化核心的差別,則可能是始自一萬年前含有具體思維的文化期間。當時,東西方人類思維都是屬於類似「具體運思」不過,二者的思路方式,已朝向分歧途徑。於是,雙方便在舊大陸的兩端各建構起不同的文化世界。基本上,雙方的文化元素是不相合的,所以自史前原始社會開始,東西方就處於分歧方向的不同文化世界中。
11 、東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
林鴻偉的認為,邏輯思想是整個文明與科學的極其重要的理論基礎。
(1)東方思維方式通常不注意思維工具或手段的理性研究和系統鍛造,而是注重工具的直接使用。西方思維則不同,他們固然注意術的研究,注意思維手段及其他手段運用的研究,更注重工具的系統的鍛造。
(2)東方思維方式在思維活動中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功利主義,很少進行枯燥的純理論研究。其功利主義太強,並和特定的政治倫理觀點結合太緊密。而西方思維方式則相反。
(3)東方思維方式中,更多地注意經驗的簡單總結和事物表面相似點的類比,而忽視了演繹和因果關系的探求、西方思維方式同樣與之相反。二者顯示了不同思維水平的深度和高度。
(4)東方思維方式由於長期受封建專制統治的控制,往往注重於對占統治地位的思想的詮釋,而缺乏理性的創新精神。西方思維方式表現出較多的沖破框框的創新精神,他們較少有以權威為當然依據的思維定勢,而較多有對權威的懷疑和挑戰精神。
或許正是由於這一差別,使得西方的新科學層出不窮,而東方總是在西方的後面模仿學習。
從科學本身的角度來解釋就是:
1、 純科學真空和連續性破壞
2、 中國古代文明的特徵主要是工匠文明
中國古代的技術基本上都是經驗技術,屬於工匠文明,並且形成了強大的慣性,成為了一個無法逾越的文化形態。沒有系統理論和基礎學科支撐的民間發明很難發展成為近現代科學。
3 、科技結構自身缺陷制約著中國科技的發展。
中國古代科技過分強調實用性,很少理論探討,沒有嚴密的邏輯體系,科技的傳播和發展是封閉的,
4 、經驗技術相對於科學技術的嚴重不足。
錢兆華的認為,科學和技術是兩個內涵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由於科學與思維方式密切相關,因而它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而技術則不然;以經驗為基礎的經驗技術與以科學為基礎的科學技術在許多方面都存在著重大差異。近代科學的誕生是必然的到了19世紀,由於與科學結合在一起的西方技術在整個世界顯示出了強大威力,因此它迫使我們中國人最終拋棄了我們傳統的科學,而全盤接受了西方的科學。
那麼為什麼近代技術設有誕生在中國,而且一向先進的中國技術為什麼又突然落後了呢?技術有兩個來源:經驗和科學。西方的近代技術是以實證知識的科學作為基礎的,它們之間的結合是由它們各自的本質所決定的。是一種必然趨勢。近代中國既然沒有出現實證知識的科學,當然也就不會出現以它為基礎的技術——科學技術。由於近代以來西方的科學技術是一種前生技術、多生技術、知識技術和突變技術,因而其發展速度明星呈加速趨勢,這樣一來,它在很短的時間里超過中國緩慢發展的傳統經驗技術
5 、數學的不足
中國古代沒有能夠對自然數學化,並且只把數學當作一門功利性的技巧,而並非一門學科來看,沒有深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表面的經驗發現和積累,更加不會用數學來對自然進行研究,所以中國古代對於自然的研究只能停留於定性分析,或是憑空捏造一個理論來符合有機的宇宙觀,不能對事物進行定量分析。
6、 科學的兩種基本元素的缺失
愛因斯坦曾指出近現代科學的兩個基礎是形式邏輯體系和通過科學實驗發現因果關系,中國古代在這個方面處於完全缺失的狀態,所以,近現代科學不會在當時的中國產生。在古希臘,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發明了三段論等的形式邏輯,歐幾里得發明了歐式幾何,也是建立在形式邏輯之上的。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的「實驗乃是確實性之母」名言使大家認識到並且開始時用實驗的手段去發現驗證因果關系。到了伽利略時代,偉大的伽利略結合了形式邏輯和實驗手段兩方面的利器,終於開創了近代科學的先河,在他的基礎上,之後的牛頓將這兩個基礎繼續發揚光大,建立了不朽的牛頓經典力學。
在我認為,還有一點是比較重要的,那就是中國的創新發明基本上都是個人的,並沒有標准化的統一,所以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爆發。

❸ 近代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中國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中國近代社會的社會性質決定了近代中國工業革命不可能在中國發生。

1、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阻礙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中國的封建勢力的頑固阻撓使近代工業革命不可能發生在中國。

2、帝國主義不會允許中國掌握高精尖的的近代科學技術,他們只願意把中國國當成原材料的越多地和商品傾銷區域。

3、由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特性決定的。民族資產階級自身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沒有堅強的革命意志,力量比較弱小,相對於地主階級和帝國主義勢力力量弱小。

(3)為什麼出不了工業革命擴展閱讀: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19世紀末,民族工業獲得初步發展。一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短暫的春天」。

一戰後,民族工業蕭條。20世紀30年代,民族工業又有新的發展,但是官僚資本主義獲益最大。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民族工業發展艱難,陷入困境。

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地區分布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

但因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沒有完成、民族沒有獨立,工業化革命一方面受到封建勢力的壓迫,另一方面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擠壓,處於夾縫中艱難生存的境地,最終胎死腹中。

❹ 請論述中國近代為何沒有出現"工業革命"

產生工業革命的理由:
①發明創造者絕大多數為科研工作者,人才素質高於以工人技師為主的英國工業革命;

②自然科學的新發現較多地應用於工業,科研成果量多質高;而第一次工業革命多為生產經驗的總結和技術改進;

③一開始就呈現出多元化局面,各國都有,相互促進,美、德最多;而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集中於英國,之後向其它國家發展;

④側重於重工業和電力業、能源工業領域;而第一次開始於棉紡織業;

中國是個古老的封建國家,閉關鎖國,對外排斥,所以先進的技術沒有引進,使中國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就被人家給打到家裡了,下面是各國工業革命是中國的現象::

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發生在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這時期的中國:

政治上:18世紀中期處於封建社會末期,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危機四伏,到19世紀中,鴉片戰爭爆發,中國國門被打開,中國出現農民階級對封建統治上午反抗(太平天國運動)和地主階級的運動(洋務運動)清政府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出現辛酉政變,社會性質發生變化成為半殖民地。

經濟上:封建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貧困落後,到19世紀中期,中國自然經濟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的沖擊,開始瓦解。
文化思想上:愚昧無知,夜郎自大,科技落後,文化專制,反封建思想逐漸興起,到19世紀中期,西學東進,「新思潮萌發」。

外交上:閉關鎖國,封建保守,落後於世界,到19世紀中期,國門被打開,清政府政局發生變化,中央機構開始半殖民地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後,這個時期的中國:

政治上:列強紛紛對中國進行各種形式的侵略,面臨被瓜分的危險,,如爆發了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列強在中國強占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

經濟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但舉步微艱,面對民族危亡,中國新思潮不斷涌現,如資產階級維新思想和革命思想。

外交上:中國外交更加半殖民地化,國家主權大量喪失,清政府成了「洋人第二朝廷」。

❺ 為什麼三次工業革命沒有出現在中國

1 大躍進,文革影響
2 冷戰,西方國家對中國軍事上包圍,政治上孤立
3 蘇在社會主義陣營里推行霸權主義
4 計劃經濟,經濟基礎薄弱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出不了工業革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的適時四驅怎麼開啟 瀏覽:461
賓士glcl2021款優惠多少 瀏覽:35
日本在滿洲留下哪些工業 瀏覽:412
汽車什麼開 瀏覽:43
華晨宇寶馬120i多少錢 瀏覽:227
外國人如何轉移工業革命 瀏覽:288
廣州工業腳輪哪個牌子好 瀏覽:571
賓士車的水箱清洗液在哪裡加 瀏覽:464
鹽津縣鹽井工業開發區有哪些廠礦 瀏覽:296
南寧賓士e刷amg儀表多少錢 瀏覽:920
寧波到金華汽車多久 瀏覽:861
s260賓士車多少錢 瀏覽:381
在美國哪裡買汽車 瀏覽:932
奧迪換了大燈車可以賣多少 瀏覽:477
汽車行業缺晶元什麼時候緩解 瀏覽:420
贛州工業二路黃金開發區怎麼走 瀏覽:108
自動控制工業軟體哪個好用 瀏覽:657
藏青工業區屬於哪個省 瀏覽:388
汽車apn怎麼用 瀏覽:302
寶馬3系太貴了便宜點的買什麼 瀏覽: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