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中國什麼時候改變工業

中國什麼時候改變工業

發布時間:2025-02-11 05:11:22

❶ 中國開始工業化時間

這里按照新中國來計算,以免產生誤解。
新中國的工業化起步是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
基本任務:(一)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建設項目為中心、由694個大中型建設項目組成的工業建設;(二)建立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發展部分集體所有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建立對農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基本上把資本主義工商業分別納入各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以建立對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
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❷ 中國什麼時候從農業國正式轉型成為工業國

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

內容:提出把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這是因為要贏了 所以要迅速恢復經濟1953年----1957年:一五計劃時期,中共公布過渡時期總路線:要逐步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過渡時期 改變工業落後的現狀 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❸ 中國基本實現工業化是哪一年

中國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是1958-1978的20年間,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中國是一個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建國後,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直在為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斗。建國頭三年,就迅速恢復了遭受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
從1953年開始,執行以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開展了大規模的、有計劃的經濟建設。
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1957年,超額完成了第一個五年國民經濟建設計劃。按可比價格計算,如以1952年為100,1957年工農業總產值增加到167.8,農業總產值增加到124.8,工業總產值增加到228.6,其中輕工業總產值增加到183.3,重工業總產值增加到310.7。
在這個期間,不僅經濟發展比較快,而且各重要經濟部門之間的比例也比較協調,經濟效益較好,市場繁榮,人民生活普遍得到顯著改善。
這表明,中國已經建立了工業化的初步基礎,在由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工業國的道路上跨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❹ 我國從什麼時候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

新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始於1953年開始執行的國民經濟發展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國並沒有沿用其他國家一般採用的輕紡工業起步的工業化道路,而是採取了重化工業起步的超常規道路,實行"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趕超"的強烈意識是採取重化工業戰略的基本動因,而前蘇聯的發展模式又似乎提供了一個可學習、借鑒的"榜樣"。為了盡快實現"趕超"目標,採取了比前蘇聯更強的強制性積累,試圖在遠比前蘇聯落後的基礎上跨越輕紡工業階段而建立重化工業體系。在經濟制度上,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創建了大量的國有企業,以保證能夠通過高積累的方式集中大量建設資金,進行大規模的重化工業投資和建設。工業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迅速延伸到整個經濟系統,從而形成了在中國執行了30多年的計劃經濟體制。就此意義上說,計劃經濟體制與重化工業起步的工業化戰略存在著邏輯上的聯系。
這一戰略的貫徹和實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重工業快速增長。1952年至1965年期間,重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5.5%,高於輕工業年均增長率5.5個百分點,重工業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也迅速由35.5%提高48.4%。從1953年到1980年,全國基本建設投資中,工業投資佔54%,而工業投資中重工業投資所佔比重高達89%,主要投資於冶金、電力、煤炭、化學、機械等行業。
我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對技術的引進。

第一次技術設備引進具有的特點是:
第一,引進的重點是加強重工業的建設。50年代我國引進技術設備的項目不但數量多,而且內容相當廣泛,各個主要工業部門都有引進,但引進的重點是為了加強對重工業的建設。因此,引進的技術設備集中在冶金、動力、石油化工、礦山、機械、電子、汽車、拖拉機、飛機和軍工等重工業部門。在「156」項重點項目中,機械工業所佔項目最多,機械工業作為「一五」時期重點引進的內容之一,是為了填補我國機器製造業的空白,形成獨立的機械工業體系。
第二,引進是多層次的。50年代的引進,雖然成套設備的引進佔了90%的用匯,但同時,也很重視技術的引進,整個50年代,我國從蘇東等國引進科學技術的成就和生產經驗方面的資料5000多項。另外,聘請蘇聯東歐國家的專家來華工作,派遣我方人員去蘇聯東歐實習,以掌握引進設備的生產技術和管理。
第三,引進的經濟效益較高。就國家財力所反映出的效益水平來看,「一五」時期的年平均均長速度是六個五年計劃中最高的,為12.9%,從1957年的全民所有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的主要財務指標來看,七大主要財務指標所反映出來的數值也是建國以來最好的,其中,每百元固定資產原值實現的利潤,每百元資金實現的利潤稅金分別為23.8元和34.8元,比1952年增長25.56%和34.47%。另外,每百元銷售成本為68.1元,是建國以來最低的。
第四,引進技術設備與利用外資相結合。50年代我國引進技術設備共用匯27億元美元,由於引進的時間基本集中於「一五」和「二五」的前兩年,平均每年引進技術設備的用匯將近4億美元。而「一五」期間,我國每年的出口總額僅13.66億美元,我們必須用這筆有限的外匯進口大量急需產品,如鋼材、化肥和汽車等等。可以說,以我國當時的出口能力,擔負不起巨額的技術設備的進口。因此,我國從蘇聯引進技術設備的費用,有相當一部分是利用記賬外匯和貸款支付的。整個50年代,我國使用蘇聯的貸款共78億舊盧布(當時摺合19億美元)。
第五,技術先進,投資費用大。50年代,中國是社會主義大家庭的一員,蘇聯東歐國家在我們的這引進過程中,把先進技術和先進的技術設備輸送給我們。為了建設好蘇聯東歐國家援助我們的引進過程中,把先進技術和先進的技術設備輸送給我們。為了建設好蘇聯東歐國家援助我們的這些技術設備,國家投出了巨額資金,以「156」項重點工程為例,在1953-1957年的5年中,投資總額達128億元,占「一五」計劃建設項目總投資的51%。
第六,建設周期短、速度快。在新中國剛誕生不久的時刻,引進大規模的現代化技術設備進行經濟建設,困難是非常大的。但一些項目第一年開始建設,第二年就投入生產。據計算,整個「156」項重點工程的平均建設周期為3.69年。
第七,按全國一盤棋的精神統籌安排。在「156」項重點工程中,有一半以上的項目在內地和西北、西南地區。
所以第一個五年計劃或者到三大改造完成這一段時間,是初步改變我國工業落後面貌的具體時間。

❺ 中國完成工業化了嗎

1. 中國的工業化尚未完全完成,目前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
2. 中國基本實現工業化是在2010年。
3. 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在無產階級成為統治階級之後,為了建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物質技術基礎,使機器大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從而將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4. 社會主義工業化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本質不同。資本主義工業化以資本主義所有制和僱傭勞動為基礎,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的,依靠對國內外人民的殘酷剝削實現。而社會主義工業化以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勞動者直接結合為基礎,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為目的,立足於自力更生,主要依靠社會主義內部積累,同時通過平等互利的原則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
5. 社會主義工業化符合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然而,中國的工業化任務尚未完成,總體上仍處於工業化中後期階段。因此,繼續完成工業化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仍然重要且艱巨的歷史任務。
6. 工業化主要指工業在一國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最終取代農業成為經濟主體。簡單地說,它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化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這一過程的主要特徵包括農業勞動力的大規模轉向工業,農村人口向城鎮的大規模轉移,以及城鎮人口超過農村人口。

閱讀全文

與中國什麼時候改變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卡宴和奧迪哪個牌子好 瀏覽:880
汽車貼膜要多少米 瀏覽:227
福田汽車哪裡造的 瀏覽:901
汽車怎麼除凍 瀏覽:245
汽車車門鎖住了怎麼開玻璃 瀏覽:399
賓士轎車偏商務是什麼型號 瀏覽:609
汽車公交車計程車火車分別用什麼介詞 瀏覽:673
賓士glb200第二年保險多少錢 瀏覽:865
賓士e怎麼看氣囊炸過沒 瀏覽:176
東台汽車總站在哪裡買票 瀏覽:41
漢川浙商工業園在什麼地方 瀏覽:526
科技工業有哪些 瀏覽:938
湖南輕工業集團有哪些 瀏覽:792
工業固廢哪些條款違法 瀏覽:885
汽車多久刷車比較好 瀏覽:848
賓士加裝carplay怎麼連接 瀏覽:781
深圳公明汽車站離哪個區汽車站近 瀏覽:660
汽車補胎多久需要換 瀏覽:363
奧迪二手q2多少錢可以買到 瀏覽:911
普蘭店汽車駕校價格多少錢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