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嘉興的五大廠是哪幾家現在怎麼樣了
嘉興五大廠指的是嘉興冶金機械廠、嘉興毛紡廠、嘉興制絲針織聯合廠、嘉興絹紡廠和嘉興民豐造紙廠。曾經五大廠輝煌一時,是那個年代各自行業的龍頭企業。找對象一定要找「五大廠」的人,那會五大廠的未婚男女青年可搶手了。他們不僅工資高,福利好,還引領著嘉興青年的潮流。
1、嘉興冶金機械廠
作為曾經的嘉興「五大廠」之一,當時的嘉興冶金機械廠是冶金部的直屬企業,是浙北地區最大的機械廠,也是搞機械的人眼中的「黃埔軍校」。那時候的冶金廠就像一個小 社會 一樣,有學校,有食堂,有浴室,一應俱全。」可以這么說,進了冶金廠後從你生老病死,到子女的學習工作一手包辦了。這樣的美好時光,從上世紀90年代起改變,廠子開始走下坡路,直至最後的破產重組。2005年12月1日,嘉興冶金機械廠因資不抵債,宣布破產,被民營企業浙江嘉冶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收購重組。隨後冶金廠原有的廠房被出租給了大大小小140多家企業。
2、嘉興毛紡廠
位於南堰的嘉興毛紡織總廠建於1958年4月,是浙江省第一家毛紡工業企業。1961年紡、織、染、整全部投產,年產呢絨40萬米,1966年產值2426萬元。毛紡織總廠生產的50多個產品分別獲省、部、國家優質產品,產品暢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0年末有職工4546人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嘉興進入輕工業迅速發展的春天,進大廠能學技術,福利好,有保障。那時嘉興的年輕人,幾乎擠破了頭,都想進嘉興的五大廠,當時廠內員工最多的毛紡織廠,成為很多人的首選。在當時,找對象要找大廠里的,孩子大了,就頂父母的班,全家大小,都在一個廠,這在現在看來,難以想像的事,在當時卻是稀鬆平常。那個年代,它不但推動了嘉興毛紡企業群建立,更是通過創辦職工大學等途徑,為全省毛紡企業培養技術、管理人才。最輝煌的時候,毛紡廠里大到車間,辦公樓,小到職工宿舍,澡堂,食堂,甚至職工大學,廠辦幼兒園應有盡有。
3、嘉興制絲針織聯合廠
位於嘉興東升路的嘉興制絲針織聯合廠建於1951年1月1日,上世紀80年代末是嘉興絲綢行業最紅火的時期,在生產車間,機器一整天轟隆隆響個不停,每年定下計劃產量,只要生產出來,就不用愁銷路。當時嘉興 社會 上的女性,可以說,有很多人都趕上了這樣的好時候。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嘉絲聯這個計劃經濟時代的龐然大物開始逐漸失去競爭力,2001年,企業經過改制,組建了浙江嘉欣金三塔絲針織有限公司。無論是輝煌還是衰落,一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總有許多故事,令世人津津樂道,尤其是那些在當時那個時期衍生出來的新興事物。「永紅絲廠嘉絲聯,走出了一批模特兒。」這是上世紀90年代初,嘉興 社會 上流傳的一句口頭禪。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出演過《永不瞑目》的女明星蘇瑾就曾是金三塔模特隊的一員 。
4、嘉興絹紡廠
嘉興絹紡廠廠址在嘉興南湖路48號,前身為杭州緯成公司嘉興裕嘉分廠,建於1921年,當時有職工200餘人,為國內最大的絲綢企業。20世紀30年代,該廠專業經營絹絲,1933年及1936年,先後更名為緯成慶記和利記絹紡廠。1942年被日本鍾淵公大實業株式會社強行收購。抗戰勝利後由中國蠶絲公司接收,1947年,易名為嘉興第一實驗絹紡廠,新中國成立後成為嘉興市首家國營企業,並定名為嘉興絹紡廠,注冊商標為「紅梅」牌。
還有那個年代編排的舞蹈「紅梅贊歌」、女聲彈唱「南湖頌」以及各種歌舞、說唱、小戲等節目,深受廣大職工喜歡,曾多次受邀赴部隊、下鄉村演出,其中「紅梅贊歌」作為優秀節目赴湖州匯演。那個年代的絹紡廠演出隊,是嘉興民眾非常喜歡的一支業余文化勁旅。
2002年4月嘉興絹紡廠以「破產重組」的形式進行整體改制,由浙江金鷹集團收購重組,定名為「浙江金鷹絹紡有限公司(嘉興絹紡廠)」。2005年7月,因城市建設的需要,企業遷址。
5、嘉興民豐造紙廠
前身原名禾豐造紙廠,創辦於1923年。那年,著名愛國人士、 社會 活動家,嘉興人褚輔成籌資36萬元創立禾豐造紙公司。1925年公司正式投產,當時的產品以黃板紙為主,日產量12噸。1929年,褚輔成與竺梅先達成契約,將禾豐造紙公司賣給竺梅先經營。由此,以竺梅先為代表的民豐造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49年以後,中國的卷煙工業得到迅速發展,民豐的卷煙紙有了廣闊的市場。當時的員工收入,一度甚至達到了整個嘉興的第一位。上世紀50年代,民豐進行新產品試制工作。1955年和1956年間,新產品試制工作獲得重大突破。我國第一張國產描圖紙和電容器紙又在民豐首創成功。「文革」期間一度改名為東風造紙廠,1979年仍恢復為民豐造紙廠。1998年11月改制為民豐特種紙股份有限公司
時過境遷,五大廠的 歷史 使命早已結束。但它們會一直存在於嘉興人的記憶中。也許再過幾十年,我們只能在博物館或者 歷史 資料中找尋到它們曾經存在的痕跡。但關於它們的故事永遠是嘉興老一輩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青春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