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業垃圾怎麼處理
一、工業垃圾怎麼處理
1、工業垃圾處理操作如下:
(1)分類堆放,對工業垃圾的處理一般先對工業垃圾分類堆放,一部分回收重利用,一部分掩埋、焚燒等;
(2)填埋,填埋垃圾投資少,處理量大,技術要求不高,但是它的性佔地面積大,造成污染的潛力大;
(3)焚燒,焚燒垃圾具有回收熱能和垃圾減量較徹底的優點,能把大量有害的工業廢料分解而變成無害的物質,然而這種方式耗資巨大,焚燒過程中排煙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處理不好對環境污染也大。
2、法律依據:《城市建築垃圾管理規定》第四條
建築垃圾處置實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誰產生、誰承擔處置責任轎橡的原則。
國家鼓勵建築垃圾綜合利用,鼓勵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優先採用建築垃圾綜合利用產品
第五條
建築垃閉指旁圾消納、綜合利用等設施的設置,應當納入城市市容環境衛生專業規劃。
第六條
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環境衛生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城市內的工程施工情況,制定建築垃圾處置計劃,合理安排各類建設工程需要回填的建築垃圾。
二、工業垃圾有哪些
工業垃圾有以下幾點:
1、食品垃圾。買賣、儲藏、加工、食用各種各樣食品等不同的過程中,產生的垃圾;
2、食品垃圾。廢棄紙製品、廢塑料、破布以及各種紡織品、廢橡膠、破皮革製品、廢木材及逗伍木製品、碎玻璃、廢金屬製品和塵土等;
3、建築垃圾。泥土、石塊、混凝土塊、碎磚、廢木材、廢管道及電器廢料等等;
4、危險垃圾。干電池、日光燈管、溫度計等各種化學和生物危險品,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含放射性物組成的廢物。
2. 工業垃圾找什麼單位處理
一、一般來說,在所在地城市都會有專門的垃圾處理機構,比如垃圾發電廠,比如在當地垃圾神坑處理。要根據你的工業垃圾的類型來咨詢和選擇,不要盲目的尋找,不要隨意偷運傾倒造成更大的污染。
二、工業垃圾的處理方法:一般先對工業垃圾分類堆放,一部分回收重利用,一部分掩埋、焚燒等。
另還有堆肥方式:用堆肥方式處理垃圾,可使垃圾變成有機肥。但是這種垃圾肥的肥效低,銷售有限,發展餘地不大。無論是工業垃圾還是生活垃圾都需要找當地的環保部門指定的垃圾回收處理單位。
三、建築垃圾:包括泥土、石塊、混凝土塊、碎磚、廢木材、廢管道及電器廢料等。這類垃圾一般由建設單位自行處理,但也有相當數量的建築垃圾進入城市垃圾中。 清掃垃圾:包括公共垃圾箱中的廢棄物、公共場所的清掃物、路面損壞後的廢物等。
四、危險垃圾:包括干電池、日光燈管、溫度計等各種化學和生物危險品,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含放射性物的廢物。這類垃圾一般不能混入普通垃圾中。
(2)怎麼舉報掩埋工業垃圾擴展閱讀: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填埋:填埋垃圾投資少,處理量大;技術要求不高。但是它的永久性佔地面積大,造成污染的潛力大。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都出現過垃圾填埋幾十年後造成污染的事件。 堆肥:用堆肥方式處理垃圾,可使垃圾變成有機肥。
但是這種垃圾肥的肥效低,銷售有限,發展餘地不大。 焚燒:焚燒垃圾具有回收熱能和垃圾減量最徹底的優點(焚燒後垃圾體積減少 80%~95%),然而這種方式耗資巨大。建設一個日處理垃圾 1000 噸的焚燒爐及附屬熱能回收設備,大約需要 7~8 億元人民幣。
3. 危廢違法掩埋兩千噸縣領導要追責嗎
要追責。有案例:1月22日,群眾投訴新建鎮聯新村馬嶺自然村洋平頭山上有人傾倒並掩埋大量廢物。案情真相:將茶杯拋光產生的廢物填埋,擔心案發再次挖掘轉移。原來,陳某某在永康市有自建廠房,曾租賃給他人做茶杯。可租賃結束後,拋光工序產生的工業固廢堆積在廠房一直未處理。今年1月,陳某某受聘至老家洋平頭山工地上開挖掘機時,發現有多處開挖的閑置空地。於是陳某某起了歪心思,將永康的固廢分5車次拉到此處傾倒。同時為掩人耳目,陳某某還利用工作之便,連夜駕駛工地上的挖掘機,將廢棄物用泥土覆蓋。在得知執法人員到工地查詢線索時,陳某某考慮到快過年了,執法人員要放假了,如果年後找不到這批廢棄物,就可以瞞天過海、逃避處罰,遂協同家人將一部分廢棄物重新挖掘出來,臨時堆放。但當了解到環保和公安已組成聯合調查組時,陳某某感到紙包不住火了,於是投案自首,並交代了在永康境內的另一處填埋點。1月31日(正月初七),填埋物認定顯示,該批廢物主要為廢油漆渣和廢油漆桶,廢物代碼分別是HW12染料、塗料廢物和HW49其他危廢,廢物代碼分別是900-252-12和900-041-49,屬於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的危險廢物。為減少這批危廢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盡快向公安部門移送這一涉刑環境案件,自2月1日開始,執法人員著手推進工作。從陳某某交代的另外一個填埋點著手挖掘,再到協調各鄉鎮卡點,分批清運兩個點位的危廢,對接臨時儲存點位及開展過磅等工作,這些平時1天即可完成的工作量,但在疫情期間足足用了5天。最終這批危廢稱重超過8噸。「這次處置工作有點像『敵後武工隊』,全程逆行,依靠周邊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順利完成了任務。」縉雲分局監察大隊舒煊科指了指臉上的口罩,告訴記者說,「我們全程也做好自身防護,在村口借了張桌子,露天做筆錄,到現場指揮工人挖危廢,拿著通行證穿越各個疫情檢查卡口,最後過磅、入庫。中間的經歷太坎坷,起初沒有符合條件的企業,更叫不到人幹活,但最終我們克服了這些困難。」縉雲分局已與第三方企業簽訂了合同,正在無害化處置這批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