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能介紹下人類經濟活動的發展歷史
五千多年以來人類經歷了三個主要的經濟時代:農業化、工業化和信息現代化時代。人類從一開始到1790年瓦特蒸汽機的發明,是農業化時代;從1790年到1989年萬維網3W的出現是工業化時代;從1989年到現在是信息化時代;從現在到未來的幾十年,將是生物材料時代;再到幾十年之後,將進入娛樂教育時代。我們可以看出從刀耕火種到畜牧業,農業化時代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從瓦特蒸汽機的發明,再經過電子文明到萬維網3W的出現,工業現代化時代經歷了二百年左右的歷史;而信息化時代只是萬維網3W出現後的十幾年時間;西方社會正在從信息化時代過渡到生物材料時代,個別世界巨型公司已經開始著手於國際互聯網上的娛樂教育。
B. 中國工業化時代起於何時
在明朝中後葉 在南方就產生了資本主意生產關系如喚 中小型工場 重要是織機工場 後來滿清入關 實行渣裂凱重農抑商政策 強制壓制商業 使得商業凋敝 國力衰退 後來列強瓜源慎分中國 一部分知識分子意識到資本主意的先進 從而掀起洋務運動 從而建立了中國第一批工場
C. 中國工業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國的工業化建設開始於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3年,這個東方大國在內戰的洗禮之後,已經儼然是紅色陣營中的代表。在新政府的規劃下,它對經濟的暗中發力已經准備了三年。
在蘇聯的幫助下,中蘇簽訂了156項工業建設工程,從國防,機械,電子和能源工業彌補了中國工業的空白,打響了中國工業的奠基之役。
1955年7月,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一五」計劃: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大型建設項目為中心的工業建設,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
(3)工業化時代從什麼時間開始擴展閱讀:
早在1949年6月,劉少奇率領中共代表團訪蘇時,就提到了邀請蘇聯技術專家來華的相關事宜,並帶回了200餘名蘇聯專家。
然而對於全面鋪開的新中國經濟建設,編制「一五計劃」這樣的鴻篇巨制,這些專家顯然不夠。1952年8月,周恩來總理專程赴莫斯科與斯大林商談,要求增派專家800名。
此外,中方還希望蘇聯提供各種工業標准和技術資料,用於「一五計劃」的制訂和實施。於是,1950~1953年間,蘇聯專家帶來了大量科學文獻和技術資料,總重量達600噸。
在蘇聯幫助下,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使中國大地上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雛形。中國的五年計劃雖然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但它在中國崛起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