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業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1、生產力
工業革命大幅度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產水平,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最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被稱為「世界工廠」,倫敦成為世界金融和貿易中心。1851年,英國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博覽會。
2、城市化
工業革命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工廠逐漸集中,形成了許多工業城市。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城市在國家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時影響社會習俗的變化。
從人類生產方式看工業革命後,工業文明逐漸取代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的出現,又引發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出現了城市化的浪潮。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比較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的不同特點,城市化帶來的效益和問題,進而理解人類社會進步中的代價與陣痛,滲透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3、社會關系
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結構的兩大變革,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成為社會的兩大階級。隨著工業資產階級經濟實力的增長,他們要求獲得更多政治權利。
4、生產組織形式
工廠製取代手工工場。工業革命開始後,工人相對集中、分工明確、紀律嚴格、使用機器大生產的工廠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
5、思想文化
工業革命促進了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工業革命開始後,需要許多新式人才,如工程設計、機器製造、機器修理、工廠管理等,而這些新人才都需具備科學知識,以及專門的技術訓練等。
(1)如果沒有工業時代世界會怎麼樣擴展閱讀:
消極:
1、資本主義國家加緊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奪,加劇了當地的貧困與落後。第三次科技革命進一步拉大了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差距。
2、造成了環境的污染日趨嚴重。
3、如果無限制地發展工業,必然造成資源浪費和枯竭。
總之,工業化和科技的發展,在帶來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和分配的不公。但不可能停止科技的發展和進步,讓人類服從自然,問題的本質是如何正確地利用自然資源。只有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形成良性循環,並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人類才能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㈡ 如果地球上沒有了煤炭,石油,天然氣,人類社會還能怎樣運轉
如果地球上真的沒有了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人類社會確實無法正常運轉了。至少運轉得不會很順暢。
從最早的狩獵-採集時代,到農業時代(種植-養殖時代),到現在的工業文明(電磁文明)時代,人類正在向著信息文明時代邁進,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但目前絕大多數能源仍然是化石能源。
如果沒有了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人類目前可利用的能源就會少一大塊,使經濟社會運行出現嚴重問題。
不過,現在核能和光、風、水、潮汐、地熱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發展非常快,在可預見的將來,不管化石能源是否已用盡,我們也一定會徹底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㈢ 地球已經存在了上萬年,沒有工業污染的地球是什麼樣子的
前言
人類社會以及發展了上萬年,經歷了各種歷史時期,從遠古的農耕封建社會,到石器時代,工業時代(蒸汽),電氣時代,信息時代等等。一直到了現代社會,人類的發展雖然給人們帶來了大量的幸福感,各種便捷的交通工具。以及各種可以方便人們生活的工具等等。但是人們的環境遭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只要有工業生產就會有污染,這一點是所有人都無法改變的,我們該如何從環境和發展中做到均衡呢?如果我們的地球沒有工業污染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㈣ 如果世界沒有工業,沒有過工業革命,地球就不會被污染和破壞對嗎可惡的工業啊!
並非如此。
地球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環境破壞拜藍藻和綠藻所賜,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在幾十億年的時間里,把還原性的地球大氣轉變為氧化性的地球大氣。還有2.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由於火山運動和版塊分布,地球變得炎熱乾燥,氣溫比起現在高出十幾度,滅絕了19個綱95%的物種(對比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的恐龍滅絕,僅僅是一個亞綱而已)。
還有必要一提,樓主恐怕對於農業社會生活的困苦缺乏必要的認識。基本世界歷史上的王朝,盛世不會超過50年(康雍乾盛世能夠延續百年,相當原因在於高產物種的引進)。古代歷史的盛世不過是能吃飽飯,按時收稅,沒有兵災而已(參考杜甫的《憶昔》,敦煌藏經洞出土的開元年代的文獻顯示,當時敦煌能有溫飽生活條件的人區區40%)。在這樣的盛世條件下,人口會迅速增長,直至環境容納的極限,繼而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這也是著名的馬爾薩斯理論,回顧歷史,各個國家延續幾十年的盛世容易找,但超過一百年決然少見,必然有其特殊的時代性。
此外,樓主對於工業社會帶來的便利恐怕也視作理所應當的。擰個水龍頭就有水,按下按鈕就有電,一塊錢買一包夠吃大半年的鹽…到不通公路的山裡扎營過一晚,才會知道脫離現代文明的山居有多痛苦了…環境問題受到重視,無外乎也是人的生活水平提高,追求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結果。農業社會因為人口基線破壞環境而導致文明崩潰的例子也太常見,例如樓蘭,再有瑪雅,並經當你餓著肚子在生死邊緣掙扎時,誰還去考慮環保呢。
工業革命使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強,在初期水平較低並且沒有注重環境時,對環境的破壞是最大的。還是舉個例子,燃煤採暖,今天都說華北霧霾嚴重,不過絕對比不過蒙古首都烏蘭巴托。這座集聚了蒙古人口3/4的城市(150萬人)冬季PM2.5刷上1500都是家常便飯,然而40公里外一座小山上的監測點,AQI基本不超過100(即便旁邊烏蘭巴托市中心刷出1500+)。原因何在?蒙古處於工業化的最早階段,煤炭沒有經過脫硫脫硝處理,也是小煤爐燃燒污染物直接排放。隨著蒙古工業化的推進,十到二十年之後這個問題我相信會有很大的改進。
一葉障目,盲人摸象,這類成語有很多。樓主能意識到工業化帶來的問題,這值得肯定。但看待事物應該辯證客觀,以偏概全並不是思維的好習慣。
㈤ 如果沒有工業革命,當前世界會如何發展
世界發展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工業革命只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進化選擇,就算沒有,也會有其他的方向性選擇,也許人類會選擇發展自身潛力,現在的我們都可以在天空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