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實驗室和發酵工業中常用的天然提取物主要能為微生物生長提供哪些營養要素
一 碳源 (carbon source)
指一切能滿足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碳元素的營養物。
總體上,微生物能利用的碳源的種類及形式極其廣泛多樣(參P83表),但不同微生物對碳源的利用因種不同而差異懸殊;
對於利用有機碳源的異養型微生物來說,其碳源往往同時又是能源。此時,可認為碳源是一種具有雙功能的營養物。還有一些種類較少的自養型微生物,則以CO2為主要碳源;
工業發酵生產中所供給的碳源,大多數來自植物體,如山芋粉、玉米粉、麩皮、米糠、糖蜜等,其成分以碳源為主,但也包含其他營養成分。實驗室中,常用於微生物培養基的碳源主要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澱粉、甘露醇、甘油和有機酸等。
二 氮源 (nitrogen source)
指一切能滿足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氮元素的營養物 (參P84表)。
工業發酵中利用的有機含氮化合物,主要來源於動物、植物及微生物體,例如魚粉、黃豆餅粉、酵母提取物、發酵廢液及廢物中的菌體等。銨鹽、硝酸鹽、蛋白腖和肉湯等則是實驗室培養微生物常用的氮源。
三 能源 (energy source)
指能為微生物生命活動提供最初能量來源的營養物或輻射能。
能作為化能自養微生物的能源都是一些還原態無機物,如NH4+、NO2–、S、H2S、H2和Fe2+等。能氧化利用這些物質獲得能量的微生物都是細菌,如亞硝酸細菌、硝酸細菌、硫化細菌、硫細菌、氫細菌和鐵細菌等。由於化能自養微生物的存在,說明生物界的能源並非都是直接或間接的依靠太陽能。
四 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
某些微生物生長所必需、其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滿足自身生長,需要外源提供的微量有機物。狹義的生長因子一般僅指維生素;廣義的生長因子除維生素外,還包括氨基酸、鹼基、脂肪酸等。
根據各種微生物與生長因子的關系可分以下幾類(了解):生長因子自養型微生物、生長因子異養型微生物、生長因子過量合成型微生物、生長因子缺陷型微生物。
通常由於對某些微生物所需的生長因子不了解,因此常在培養這些微生物的培養基里加入酵母膏、牛肉膏、玉米漿、肝浸液、麥芽汁或其他新鮮的動植物組織浸出液等物質以滿足它們對生長因子的需要。
五 無機鹽(inorganic salt,mineral salt)
無機鹽或礦質元素主要為微生物提供除C、N源以外的各種生物元素。
凡生長所需濃度在10-3~10-4mol/L范圍內的元素,稱為大量元素,如P、S、K、Mg、Ca、Na、Fe等;凡生長所需濃度在10-6~10-8mol/L范圍內的元素,則稱微量元素,如Mn、Zn 、Cu、Cl、Co、Mo、Ni、B、W、 Sn、Se等。不同微生物有時所需的無機鹽濃度有時差別很大,上述劃分只是使用上的方便。
無機鹽的生理功能(參P86表,了解)
在配製微生物培養基時,對於大量元素,可加入相關化學試劑,常用 K2HPO4 及 MgSO4 ,它們可提供 4 種需要量最大的元素。對於微量元素,由於水、化學試劑、玻璃器皿或其他天然成分的雜質中已含有可滿足微生物生長需要的各種微量元素,因此在配製普通培養基時一般不再另行添加。但如果要配製研究營養代謝等的精細培養基,所用的玻璃器皿應是硬質的,試劑是高純度的,此時就須根據需要加入必要的微量元素。
六 水(water)
微生物對水分的吸收或排出決定於水的活度。水活度用aw (activity of water)表示,即一定溫度和壓力下,溶液的蒸汽壓 ( p )和純水蒸汽壓( po ) 之比:aw=p/p o(參P93-94)
微生物生長所要求的aw值,一般在0.60~0.99之間,每一種微生物的生長都有一適應范圍及最適的aw值,且這個aw值是相對恆定的。如果微生物生長環境的aw值大於菌體生長的最適aw值,細胞就會吸水膨脹,甚至引起細胞破裂。
反之,如果環境aw值小於菌體生長的最適aw值,則細胞內的水分就會外滲,造成質壁分離,使細胞代謝活動受到抑制甚至引起死亡。為了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長,往往加入高濃度食鹽或蔗糖,降低環境中的aw值,使菌體不能正常生長,從而達到長久保存食品的目的。
Ⅱ 下列物質在工業上常用作碳源的是,,,,,,,酵母粉,,,花生粉,
發酵工業中微生物利用的氮源分為有機氮和無機氮兩大類。有機氮一般有各種餅粉,蛋白腖等,無機氮有銨鹽和尿素等。碳源主要是各種澱粉和糖類。生長因子也分為有機和無機兩大類,有機的主要來源於酵母粉,要根據具體的菌種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