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把工業化比喻為一把雙刃劍。你如何看待這把雙刃劍呢
一方面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的巨大飛躍,造福於人類;另一方面工業革命也對環境產生巨大破壞,產生很多不良影響和社會問題,搶了勞動者的飯碗。
㈡ 你怎麼看待工業化工作
工業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它為人類創造了更多的財富和物質生活條件。因此,我們應該積極看待工業化工作的重要性,並且在推動工業化的過程中合理地處理好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各種問題。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待工業化工作:
1. 經濟效益:工業化能夠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提高國民經濟水平,增加國家財富。這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
2. 環境保護:工業化對環境污染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可以採取各種措施來降低其負面影響,例如開展環保科技研究和推廣先進的環保設好配備等。
3. 社會責任:企業應該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為當地社區提供就業機會、繳納稅收、支持慈善事業等,同時也需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安全生產和員工權益。
總之,工業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需要綜合山吵考慮各種因素,採取合適的措施來推逗襪侍進工業化的發展,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㈢ 一百多年來,中國 工業化強國之夢 歷經艱辛與坎坷,今天正在逐漸變為現實,你對此有何認識
中國的工業化開始於清末的洋務運動,然而經過了民國再到新中國建立,唯一實現工橋拿業化的是日本佔領的東北,可見工業化不是那麼容易的。清末沒能工業化,是因為洋務運動沒有清政府的全面支持,作為試點只能小打小鬧,再加上甲午戰敗,清政府徹底拋棄了洋務敏衫搭派。
民國時期,蔣介石雖然坐了江山,然而他是個不重視工業化的人,因為依靠夫人宋美齡的美國關系完全可以買來美製武器,自然看不上國產貨。哪怕蔣介石去了台灣,還是沒有完全記住教訓,除了能造些飛彈和快艇,台灣仍舊沒能工業化,全靠第三產業撐起的經濟。
新中國建立後,毛主席依靠蘇聯的技術資金援助和現成的東北工業基地,建立了全套的工業體系,真正實現了工業塌銷化。正是建國初期建立的完備工業體系,現在的中國才能逐漸成為工業強國。
㈣ 談談你對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看法
怎樣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社 會 調 查 報 告
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現狀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是黨和國家在我國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新組建的工業和信息化部肩負著實施這一戰略決策的歷史使命。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嚴格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要求,努力探索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實現途徑。
一、深刻理解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我國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2007年,全國工業實現增加值107367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3.5%;原煤、鋼、水泥、化肥、微型計算機、彩電等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以及固定電話、行動電話和互聯網用戶數均居世界第一;輕工、紡織、機械、家電、成品油、乙烯、部分有色金屬產量位居世界前列。航空、航天、船舶等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工業化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一是工業大而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受制於人。2007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只佔工業產值的8%,發達國家為40%左右;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4%,發達國家平均為2.5%,美國為3.2%;服裝類產品佔世界服裝貿易的25%,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只佔1%。二是資源和環境約束日益突出,工業發展方式迫切需要轉型。2007年,我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至 1.16噸標煤,但仍是發達國家的3至4倍;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的比重不到7%,但消耗的煤炭、鋼鐵和水泥卻佔世界的30%、26%和50%;化學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三是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任務繁重。工業生產技術整體水平不高,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較低,眾多傳統產業急需利用包括信息技術在內的高新技術進行改造提升,大量落後產能亟待淘汰。四是工業行業管理分散,一些行業管理弱化、缺位,嚴格的市場規范和誠信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起來。形勢要求我國工業化不能再走發達國家先工業化後信息化的老路,必須根據中國的實際,求索新的發展模式。
黨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十七大進一步強調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部署。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堅持把經濟發展建立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上,帶動工業化在高起點上迅速發展;堅持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投入產出效率和經濟回報;堅持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千方百計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突破能源資源約束;堅持防治污染、保護生態環境,使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和諧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勞動者素質,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注重改善民生,保障勞動者生命和健康安全。
迄今為止,世界工業化經歷了蒸汽機****、電氣****和信息技術****三個主要發展階段。蒸汽機****和電氣****主要依靠資源等要素的投入,實現了生產方式和經濟發展方式的飛躍。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信息技術****,則是以知識和信息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要素,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更為深刻、更為廣泛的影響。發達國家在實現工業化後,利用在信息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加快向信息社會邁進。而我國工業化的加速期,正逢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廣泛滲透,這就為我們發揮後發優勢、縮短工業化進程提供了難得機遇。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機遇,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有機融合,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供了體制保障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明確規定了擬訂並組織實施工業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准,監測工業行業日常運行,推動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管理通信業,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協調維護********安全等六項職責。國務院印發的工業和信息化部「三定」規定又將這些職責細化為十五項主要職責。這既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也是建立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的實踐。我們在以下環節做了有益探索。
切實轉變職能,創新管理方式。加強和改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工業行業管理,推進政企、政資、政事、政府與中介「四分開」,把該管的事項切實管好,把不該管的事項交給企業、交給市場。要堅決做到:不幹涉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確保企業的市場經濟主體地位,通過管規劃、管政策、管標准,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指導行業發展。要堅持改革,決不走老路,加強和改善工業行業管理絕不是過去管理模式的回歸,對於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只能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必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把握市場規律,研究大問題,謀劃大思路,主要運用法律的、經濟的手段,加強工業行業的整體規劃、統籌協調和發展指導。
整合管理職能,科學設置機構。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規定,將國家發改委工業行業管理和信息化的相關職責、原國防科工委除核電管理以外的職責,以及原**********和原國務院信息辦的職能劃入整合。我們按照「大部門」改革的思路,理順職責關系,精簡機構數量,順延出「大司局」的構架,該大則大,該精則精。設立了24個司局,其中綜合司局設置體現了職能的融合;專業司局設置了原材料、裝備、消費品等工業大司局;為適應節能減排、新興產業發展的要求,設置了節能和綜合利用、安全生產、軟體服務業、通信保障等司局。
加快隊伍融合,改進工作作風。部機關組成人員來自不同部門,統一思想、加快融合至關重要。我們肩負著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大職責,每一位同志都要將個人融入到這一偉大事業之中,貢獻聰明才智。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就要超常規工作,創造出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檢驗的實績。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努力掌握第一手資料,洞悉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態勢,勤於思考,努力學習,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提高指導行業發展的水平和能力。
積極探索,健全工業和信息化管理體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組建運行,沒有經驗可循,沒有現成模式可以借鑒。要切實把「三定」規定落到實處,在職能、機構和人員基本到位的基礎上,理順關系、打通流程、暢通渠道,建立工作秩序,確保各項職能落到實處;要加強與綜合部委、專業部委和監督部門的協調配合;要緊緊依靠地方經委、信息產業廳局、國防工辦、中小企業局、煙草專賣局等相關部門,密切聯系溝通,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發揮各行業協會、社會中介組織和業界專家的作用,建立決策咨詢支撐體系。
三、肩負使命,加快推進各項重點工作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促進工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一是加強工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提出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目標和措施,修訂完善工業結構調整目錄,嚴格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准入條件,堅決淘汰落後生產能力。鼓勵發展新興產業和工業服務業。二是引導和鼓勵中小企業調整結構,優化升級。為中小企業融資、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等提供支持。三是落實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要修訂完善技術標准,推進企業落實節能減排。協調推進重大工業節能項目,推進重大工業污染源治理,加強產品回收利用和可再生資源開發。
加強自主創新,提高工業整體競爭力。要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通過產業聯盟等方式,加強產業鏈上各環節的合作創新,推動形成企業創新的協作機制和有效持續的內在動力。要加強科技創新園區建設,提升科技創新園區在企業、人才和產學研用結合等方面的集聚創新能力,搭建共性技術和公共服務平台。要以實施大型飛機、探月工程、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高檔數控機床和基礎製造裝備等重大專項為契機,整合科技資源,著力突破制約工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
推動產業升級,加快向製造業強國邁進。一是搞好整體謀劃,合理布局。抓住國際製造業轉移的機遇,拓展發展空間,提高參與國際分工的能力和水平,推進國內相關產業的梯次轉移。二是加快提高行業綜合競爭能力。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市場開拓,加快向產業研發、設計、標准、營銷等價值鏈高端發展,培育行業龍頭骨幹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三是以國家重點工程為依託,加快重大技術裝備研發。組織科技聯合攻關,提高重大裝備、關鍵零部件及元器件的國產化水平,鼓勵用戶購買和使用國產設備和產品,積極創造有利於製造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找准切入點,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一是工業產品研發設計的信息化。加快推廣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個性化定製等技術,將電子信息技術嵌入工業產品,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二是工業生產過程自動化。在工業行業中推廣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改進生產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三是企業和行業管理信息化。推廣應用企業資源計劃、業務流程管理等信息系統,強化生產經營各環節的管理,促進企業資源優化和產業鏈的合理化。四是產品流通和市場的信息化。推廣供應鏈管理,加強產品市場營銷的信息化建設,建立完善工業現代流通體系。五是培育新一代產業大軍。六是推動工業經濟延伸發展。此外還要注重發揮信息化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大力推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農村信息化,促進電信、廣播電視和計算機網路的逐步融合。
突破核心技術,提升信息產業水平。信息產業是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必須緊貼國家戰略需求,立足自主創新,以突破瓶頸和滿足重大應用為主要著力點,集中資源,提高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要推動產業集聚式發展,圍繞產業鏈核心環節,引導產業整合。要統籌協調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信息保障水平和應急能力。要繼續深化電信體制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市場競爭格局,加強電信市場監管,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通信服務問題。
發揮體制優勢,加快推進軍民結合、寓軍於民。要特別強化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研究擬定促進軍民結合的發展戰略和規劃,建立國家層面的促進軍民結合的政策和協調機制,加強規劃銜接、供需對接和資源共享,實現國防科技工業與民用科技工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同時,要積極探索軍民結合的市場化途徑;推進軍民兩用高新技術雙向轉移;全面加強軍工核心能力建設。著眼於軍工和民用兩個方面,統籌安排,全面提升國防科技工業重大工程項目的保障能力,進而增強平戰轉換和國防動員能力,確保********。
工業化是由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存在著一般的規律性;但在不同體制下,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根據十六大報告的精神,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新型工業化道路所追求的工業化,不是只講工業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並實現這幾方面的兼顧和統一。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標志和落腳點。第二,新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但工業化必須建立在更先進的技術基礎上。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要把信息產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將高新技術滲透到各個產業中去。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技術手段和重要標志。第三,新的處理各種關系的思路。要從我國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不平衡、城鄉簡單勞動力大量富餘、虛擬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且風險較大的國情出發,正確處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這是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特點和必須注意的問題。第四,新的工業化戰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術基礎,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撐力。
這個是我自己曾經做的,也是由很多地方綜合而來的。
㈤ 你認為我國的「新型工業化」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麼,應該如何解決
我認為我們國家的新型工業化路面臨的困難主要是科技的進步。還有資源的節約和環境的保護。
需要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需要企業兼顧社會效益。
需要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總結不易,希望能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