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傳統工業是什麼
美國傳統工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領域:
製造業
製造業是美國工業的基礎和核心。美國以其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先進的製造技術和雄厚的研發實力,在全球製造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傳統製造業領域包括汽車製造、航空航天、鋼鐵製造、機械設備製造等。這些行業在美國工業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重工業
美國的重工業也是其傳統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包括鋼鐵工業、石油化工、能源工業等。這些行業為美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例如,鋼鐵工業為建築、交通和其他製造業提供原材料;石油化工則提供了大量的基礎化學原料和製品;能源工業則保障了國家的電力和燃料供應。
輕工業
輕工業也是美國傳統工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紡織、造紙、食品加工業等。雖然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行業的地位可能有所變化,但在美國的經濟生活中仍然占據一定地位。這些輕工業為美國提供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種消費品。
綜上所述,美國的傳統工業涵蓋了製造業、重工業和輕工業等多個領域。這些工業為美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也在全球范圍內具有重要影響。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全球化的發展,美國傳統工業也在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和產業轉型,以適應新的國際競爭環境。
2. 美國工業主要有哪些特點
美國工業以技術先進、門類齊全、資源豐富、生產實力雄厚、勞動生產率高而著稱於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工業生長取得巨大進展,工業設備能力與生產規模都大大超過世界其它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目前,美國的主要工業產品,如石油、天然氣、電力、銅、鋁、硫酸、乙烯、汽車、飛機等的產量,以及微電子工業、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宇航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製與開發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領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轎車、家用電器、通訊及辦公自動化設備、電子計算機晶元等技術密集型產品方面,則在近年內落到了日本、德國等國後面。
美國工業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起密西西比河,東至大西洋沿岸,南起俄亥俄河和波托馬克河,北至密執安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岸以南,以及新英格蘭的南部。這一工業密集的東西狹長地帶,被稱為美國的「製造業帶」。其面積只約佔全國的8%,但卻集中了美國1/2以上的製造業,成為全國工業最集中的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等州,一些與軍事有關的新興的工業部門,如造船、飛機、導彈、電子、汽車裝配等得到巨大發展。南部得克薩斯等州的產油區,已逐步發展成為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70年代以來,經濟和人口出現南移現象。被稱為「陽光地帶」的南部和西部工業發展較快,其速度大大超過東北部地區。
美國工業生產的特點:第一,工業生產規模大。第二,部門齊全,體系完整。第三,新興部門和尖端技術發達。第四,工業生產分布不平衡。在東北部,所屬十四個州的面積僅占國土面積的8%,卻集中了50%製造業,80%的剛產量和90%的汽車產量。在西部工業帶,航空、造船、電子和導彈等工業部門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產值的10%。在南部工業帶,石油、化工、造船和軍工等工業部門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產值的20%。
工業分述:
電力工業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其發電裝機容量、機組容量、年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美國電力工業的發展速度始終超前於國民經濟發展的速度。在全國發電量為3000億千瓦小時時(1947),用了20年的時間翻了兩番,1967年達13000億千瓦小時以上。電力增長的超前系數(電力彈性系數)達 2左右。此後的20年,由於「石油危機」等因素,電力增長速度減慢,年平均增長率為3~4%,但仍超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1989年,全美總發電量為29582億千瓦時,裝機總容量為6.85億千瓦,居世界首位。發電用能源佔一次能源總消費的比重為33%。這一比重逐年增長,反映了電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到2000年,這一比重將增至45%以上。用電構成主要是三大用電部類:工業用電佔38%,生活用電佔34%,商業用電佔26%。隨著工業電氣化程度的提高,單位產值電耗上升,而單位產值能耗卻不斷下降,如1960年每美元產值電耗為0.9千瓦小時,能耗為1.65千克標准煤。1980年,前者增加到1.25千瓦小時,而後者卻下降為1.35千克標准煤。與此同時,生活用電水平也不斷提高。1980年,美國年人均生活用電為9536千瓦小時,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
美國電力工業的所有制格局由私營電力公司、聯邦政府經營的電力局、市政公營電力公司和農電合作社4種形式的電力企業構成,並從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形成,一直延續至今。私營電力公司幾經合並,已由2000餘家變為240家,其發電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佔全國總數的78%;聯邦政府經營的6個電力局(田納西流域管理局、邦維爾電力局、西南電力局、阿拉斯加電力局、東南電力局和西部地區電力局)和1900家市政公營電力公司,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分別佔全國總數的20%和19%。農村電氣化計劃由1936年開始執行,由內務部的農村電氣化局(REA) 向全國各農電合作社貸款,經20多年的努力,全美基本實現農村電氣化。現有農電合作社1000餘個,裝機1850萬千瓦。
美國的發電能源主要是礦物燃料,火電比重一直佔70%左右,火電中又以煤電為主,特別是1973年「石油危機」以來,煤電比重不斷增長,1984年煤電比重由1972年的44%增加為56%,油電和天然氣發電相應地由37%下降到17%。與此同時,由於易開發的水電減少,水電比重由15.6%下降到13.3%;核電比重由3.1%增加到13.5%。
美國現有火電裝機4.97億千瓦。早在1930年,世界第一台20萬千瓦機組在美國投入運行;接著在1955、1960和1965年分別投入了第一台30萬千瓦、50萬千瓦和 100萬千瓦機組。這是單機容量迅速發展的高潮時期,大致每隔5年左右單機容量翻一番,這對加快電力建設速度、降低造價和發電成本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此後,由於發電效率和運行可靠性方面的原因,放慢了機組容量增長的速度。
煤炭工業美國的煤炭生產主要分布在東、中、西部3個地區,即美國三大煤田:阿巴拉契亞煤田,主要產焦煤;中央煤田,主要產動力煤,現主要分布於五大湖地區;還有就是西部煤田,且產量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2006年西部地區的煤炭產量達6.19億噸,佔美國總產量的53.3%,主要生產礦山為露天礦;其次是阿巴拉契亞地區,為3.90億噸,佔美國總產量的33.6%,主要生產礦山為地下礦;中部地區的產量為1.52億噸,佔美國總產量的13.1%。
東北部原來是美國最大的燃料開采地,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開采重點已經逐步移向南部。
油氣工業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主要集中在墨西哥灣沿岸的西部油田(主要在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及其淺海地區,以及內陸的俄克拉何馬州),石油產量佔全國的近1/2,天然氣產量約佔全國的80%。其次為加利福尼亞油田(佔全國產量的12%),主要分布在洛杉磯附近。1967年於阿拉斯加北部發現了新的大油氣田。據估計,阿拉斯加大陸架可開採的石油儲量為12億噸,佔全國可開采儲量的1/3,現已大規模開采,1988年產量近1億噸,佔全國產量的1/4,成為美國新的石油基地。美國為了把南部生產的石油和天然氣運到主要消費區——東北部,修建了30多萬公里的輸油管和40多萬公里的輸氣管,並有大量油船專門向東北部運油。在墨西哥灣和大西洋沿岸(以紐約為中心的各港市),以及沿五大湖的許多城市中,都建有大規模的石油加工廠(1991年美國共有煉油廠192座,原油年加工能力為7.66億噸),加工原油能力為國內石油產量的2倍。因此,除加工本國原油外,還加工從中東和加勒比地區等進口的原油。
汽車工業 美國汽車工業是本世紀剛興起的一個工業部門,汽車製造業的分布特別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主要是在以布法羅、辛辛那提和珍妮斯維爾為頂點的三角形地區內,其中以底特律周圍地區最為集中,底特律是全國最大的汽車製造業中心。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的總部都設在底特律。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1978年,美國汽車產量達到歷史最高點——1290萬輛後逐年下降,美國三家最大的汽車公司都出現了10億美元以上的虧損。為此,這三家大汽車公司都在80年代著手進行了企業調整和改革。經過80年代上半期的改造與調整,美國汽車工業到80年代後半期渡過了難關,使美國汽車產量連續幾年保持在1100萬輛的水平,三大汽車公司的汽車產量均居世界最先進行列。其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高居榜首,福特汽車公司在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之後居世界第三位,克萊斯特汽車公司排在日本日產汽車公司、法國雷諾汽車公司和德國大眾汽車公司之後,居世界第七位。進入90年代以來,因受美國國內經濟衰退的影響,美國汽車工業再次陷入困境。1992年2月,通用汽車公司宣布,3年內關閉12個工廠,裁員1.6萬人,到1995年,該公司將關閉21個工廠,解僱7.4萬名職工。這是美國汽車工業衰落的一個縮影。1991年,美國共銷售汽車1230萬輛,比1990年下降11.5%,為1983年以來最低水平。通用、福物和克萊斯特三大汽車公司在美國汽車市場所佔的銷售份額也下降了4%,降至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68.9%。三大汽車公司的虧損額高達70多億美元。這一境況使布希總統1992年初訪問日本時,也要帶上三大汽車公司的董事長,以幫助美國汽車工業渡過難關。
航天工業航空航天業對美國的貿易平衡貢獻最大,每年達到21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美國航空工業是美國國防工業的核心,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航空工業部門,其產品主要用以滿足美國國防部的需求。
冷戰結束後美國對其總體軍事戰略進行了調整,導致國防經費大幅度削減,對軍用航空產品的需求急劇減少,生產能力出現嚴重過剩。國防預算從80年代的頂峰時期已經削減了1/3,采辦資金下降了大約67%,軍用飛機的銷售額從1987年的437億下降到1997年的314億美元,導彈的銷售額從高峰時期的142億下降到1997年的52億美元。92年以來由於石油價格上漲後,民用運輸業不景氣,民機工業亦受到沖擊,民機的銷售額逐年下降,95年銷售額239億美元較92年下降40%,96年隨著航空運輸業的復甦,民機工業開始回升,1997年銷售額為406億美元。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民機市場和國防預算的不斷削減,美國航空工業為自身的發展,正進行著大規模的調整。美國的航天工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區。
鋼鐵工業美國的鋼鐵工業主要集中分布於以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蘭、布法羅等為中心的大湖帶南部,以及大西洋沿岸消費區。隨著各地小鋼廠的紛紛涌現,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美國過去鋼鐵工業高度集中的狀況,分散趨勢進一步加強。
美國鋼鐵工業中心,賓夕法尼亞州第二大城市。位於該州西南部,俄亥俄河上源阿勒格尼河與莫農加希拉河交匯處。17世紀後期為一毛皮貿易站。18世紀中葉,法國殖民者在此建立據點迪尤肯堡。1758年為英國殖民者奪取,改今名。1816年與附近一些移民點合並。1837年賓夕法尼亞運河建成,1851年鐵路通達,該地成為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工商業迅速發展。1936年曾遭洪水嚴重破壞。40~50年代實施城市重建規劃取得成功,基本上控制了洪水和工業煙塵污染。
美國最老的鋼鐵工業中心。附近有優質大煤田,通過大湖和內河廉價運入蘇必利爾的鐵礦石。又當大湖區和大西洋沿岸中部兩大製造業帶之間的有利位置,發展鋼鐵工業條件優越。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在國內鋼鐵產品供應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有「鋼都」之稱。在鋼鐵工業基礎上,建立了重型機器製造、化學、原子能、電氣器材、金屬加工和運輸機械等工業。50年代以來,鋼鐵工業在全國的地位相對下降。目前煉鋼能力約佔全國1/5。許多大工業公司總部的所在地,著名的有美國鋼鐵公司、海灣石油公司、羅克韋爾國際公司、威斯汀豪斯公司等。擁有美國第一座完整的核動力工廠和工業用核反應堆。
化學工業發展的初期,主要生產酸、鹼等基本化工產品,之後,有機合成化學工業逐漸占優勢。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的有機合成化學工業發展十分迅速。化學工業的分布也從五大湖沿岸和東北大西洋沿岸迅速轉移到了石油資源豐富的墨西哥灣一帶。
石油化工是美國發展最快的化工部門。其布局特點是與煉油廠密切結合,建立大型石油加工與化工基地。墨西哥灣沿岸地區是美國最大的原油產地,當然也是石油化工最集中的地區,僅在科珀斯克里斯提—休斯敦—博蒙特地區就集中了全國石油化學工業的40%,休斯敦生產的合成橡膠佔全國的一半。墨西哥灣地區化工產品數量雖然很大,但主要是些中間產品,而化工產品,特別是高級化工產品仍遜於北部,所以在化工產值方面,目前北部仍占優勢。
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區是在煤炭和冶金工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老化工區,後來也興建了石油化學工業。
3. 美國經濟的工業
在美國工業中,製造業佔了全國生產總額的四分之三,每年為國家爭取了4,800億美元左右的收入。這個數目反映出美國製造業的價值,其中還不包括原料費、補給費、及燃料費等費用。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生產國,其工廠每年所生產的貨品價值,比世界第二大生產國日本多出了將近500億美元。就工業基本金屬鋼鐵來說,美國產量佔世界五分之一;汽車產量佔世界四分之一,肉類產量也佔世界五分之一,並且生產佔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鋁。在乳酪、衣服、化學品、紙張、紙板、紡織品及其他許多製造品上,美國都居世界上的領導地位。在印刷業與出版業上,美國也是首屈一指的國家。其最大的生產工業首推機械製造,其次是食品製造業。其他佔領導地位的製造工業包括運輸裝備、化學品、電器與電子器材、基本金屬、印刷業、出版業、紙張製造業以及金屬產品製造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