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土地改革順利完成為工業化鋪平道路
因為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不僅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同時為我國的工業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農業是國家工業化建設的基礎。工業原料大多來自農業,農業也是人民生活需求的基本保障。
2. 土改為什麼為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歷史地看,一個國家的工業化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工業資本積累的完成,二是大量剩餘勞動力的存在。「沒有數百億銀元的資金投資於工業,特別是重工業,那就不要想加快我們的工業化。」在中國當時的情況下,只有農業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工業化建設所需要的原料、資金、勞動力,以及工業品銷售市場等問題。而土地改革,無疑成為當時發展農業經濟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土地改革完成後的短短幾年內,擺脫了封建土地制度束縛的農民,就用自己的辛勤勞動開創了嶄新的生活,使長期停滯的農村經濟活躍起來。據統計,在土改的三年中,全國工業總產值增長144.9%。農業生產的發展,不僅保證了人民的基本糧食需求,還增加了工業原料。農民購買力的提高,也為工業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國內市場。僅在1951年,農民對工業品特別是對輕工業日用品的購買力就比1950年提高了25%左右。完成土地改革較早的東北老解放區農民購買力提高得尤為顯著,1950年比1949年提高57%,1951年比1950年提高63.5%。同時,土改使農民以前向地主繳納的數百億斤糧食地租轉化為國家財富,從而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資金。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動中國工業化進程的作用,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工業化理想搭起了橋梁。
3. 為什麼說土地改革運動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我認為土地改革運動,主要有兩重意義:一是重新分配生產資料,在土改前,雖然新中國誕生了,但大量的生產資料,主要是土地還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大部的農民掌握很少土地,不談改朝換代利益的重新分配這個問題,進行土改使土地都平均到老百姓手中,很明顯的增加了國家的稅收,以農業為基礎,支持工業,改革開放以前的工業都是靠農業的支持,現在是工業反哺農業。同時國家要發展工業,需要很多資金,進行土改可以把集中到地主身上的一部分財富化為國有,為工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二是解放了生產力,使廣大農民解除了契約,勞動力得到了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