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戰後的日本廢墟一片,為何能成迅速崛起
可能和很多人的印象不一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的日本並非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已經「一窮二白」了,它的工業底子還是保留了很大一部分的,更重要的是還保留著龐大的產業工人群體和社會動員體系,這是國家工業化的種子。
不過當時的日本的確是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經濟蕭條期,這主要是由於日本自甲午戰爭開始形成的殖民地經濟體系完全崩潰了——原材料與農產品來源地隨著戰敗被剝離掉了。
1956年「神武景氣」的到來,正式標志著日本戰後經濟開始騰飛。憑借已有的底子和優良的外部環境,從1956年開始一直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之前,日本經濟以年均9.8%的速度連續19年高速增長。1955年日本GDP為美國的6%,西德的56%,到1966年就超過了英國,1967年超過法國,1968年超過德國——從那年開始一直到2009年,日本的GDP一直居於世界第二。
2. 為什麼日本發展比較快
因為日本國家面積小,人口少,再加上日本的發工展歷史早,為後期發展打下了好的基礎,發展自然就比較快。
3. 日本的明治維新,中的什麼內容導致日本在短短的15年內初步實現資本主義工業化
1|、危機意識。日本人看到清國遭西方列強宰割,自己的大門也讓佩里叩開了,危機感相當強烈。只有積極向前,沒有後路!西方列強侵略的威力不亞於「火山噴發」!
2、虛心向西方學習,派出考察團,到西方各列強考察學習,當時的日本用「求知若渴」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盡頭一點都不遜於當年向大唐學習。
3、在有所保留的前提下全盤西化。保留漢家經典著作、保留漢學、儒學、漢唐與宋儒精神。引進西方近代先進科技、文化、教育、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消化吸收變為己有。
4、擴張意識。日本不是在明治維新之後才有侵略擴張思維的。在明代萬曆年間,日本正好處於戰國時代,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很快就叫囂「欲假道朝鮮,直入大明。」開始征討朝鮮,但被明軍打的落花流水,最後憂郁而死。明治維新必然會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繼承列祖列宗之偉業,開拓萬里之碧波」之類的言語一開始就有。
5、1-3條是手段、第4條才是真正的動力來源和目標,沖著這個目標,日本人哪能不努力、打破頭地千方百計大搞發展,趁那個自始至終都迂腐不堪、不願接受新事物的滿韃子清國還沒緩過神來,與西方列強為伍,積極備戰,分一杯羹!
蠻化後的中國正是缺的以上幾條,還迂腐不堪,才成為列強們的「盤中餐」,日本人的行為固然可恥,確實是個「白眼狼」,但其行為、民族心理的來龍去脈還是很值得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