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濰坊和青州哪個城市發展前景更好
首選壽光,實在是發家致富的好地方啊
你去事業單位一點也不屈才,事業單位有的比公務員收入還要高
呵呵,一看你就還是個學生,和我當年一樣啊
② 青州市學校和工業
市區有車站小學,職工子弟,夏庄小學,試驗小學
益都中心初中 車站初中 西書院
青州一中 青州八中 青州二中 實驗高中
技校 一職 師范 會計中專 衛校
濰坊教育學院
不是很集中 但在一中的整個南北街上學校到不少
在偶園有夜市,再就是人民商場門前 青州衛校前邊都有夜市
工廠分布相對集中 基本上在青州開發區(王母宮) 基本上都是生產加工型工廠 規模有大有小
基本上我知道的就這么多了
③ 山東青州的人都跟有錢嗎
首先對樓主表示感謝,這個問題問的我有點莫名的高興,畢竟活了二十多年終於有人說自己有錢了,忍不住又看了看身份證,確定自己的的確確是青州人。好,接下來以青州本地人的身份來發表一些正常見解(富二代拆遷戶就排除了,比例太低)。總的來說呢,作為百強縣總體的生活水平還可以,在山東來說算是中等偏上的了,如果你去過山東所有的市,甚至你會發現作為一個縣級市比一些市級地區發展要好很多,缺點呢,就是這幾年房價炒的有點猛,現在都炒到七八千了,不過要想在青州生活的話,也不用擔心,畢竟作為一個小小的縣級市,本地接盤俠有限,房價再往上漲的幾率不大,我甚至懷疑那些房價只是瞎吆喝水分很大,畢竟青州拋房的大有人在,但沒辦法,中國人一向習慣買漲不買跌嗎,不這樣刺激你你不買呀。物價質量呢,在濰坊市裡呢,物價偏高一點點,畢竟濰坊物價就很低,要是在山東排的話也就一般水平而已。再說當地的people,如果你在青州待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大多數青州人都是挺熱情的,工作也挺認真,從房價上看就懂了,青州的房價已經漲的離譜了,眾所周知,基本上對大多數人來說,買房窮三代,一套房會花光自己父母以及自己未來很長時間的積蓄。所以一家老小隻能拚命的工作賺錢養家糊口以此來獲得基本的生活要求,不然你房貸,孩子上學,以及父母生病,你根本應付不了。從這個角度來講大多數青州人又都是可憐的。再說就業,對於找工作呢,只要你年紀不是爺爺級別的,智商大於20,四肢健全,耳目正常,人品沒那麼喪盡天良,在青州找一份工作絕對沒問題,甚至作為一個小小的縣城我們都吸收將近一半的外來人口來當地就業,什麼臨沂,菏澤,濟寧,聊城,濱州,章丘的呀,甚至還有甘肅,四川的,我不知道這么遠他們是咋找到的青州。再說青州的發展,對於青州未來的經濟發展呢,是否未來能夠做到經濟有大的突破,說實話我有點悲觀,青州的大企業很有限,高新技術這類的基本沒有,大多是以第一二產業為主,其中多數是個體戶,抗風險能力太差,經濟稍微有點波動,會倒一大批。稍微有點規模的,老闆又基本上是農民出身,沒啥發展眼光,有點人才的,你也知道,山東向來以官僚死板為特色,所有根本留不住人才。雖說青州有古城有景區,但沒有可靠的實業老是靠旅遊賺錢,短期還行,長期的話不大穩定。總的來說呢,青州是一座安逸的小縣城,雖說對大多數人來說擁有好的前途有限,但卻默默的發展貢獻著GDP。
④ 青州為什麼能成為全省工業30強縣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益都工業發端於宋傳典的實業公司。
宋傳典的實業公司從事勞動密集型花邊發網生產,覆射半島10餘縣,號稱10萬織花女,在山東一枝獨秀,占盡風光。所產「青州府花邊」,有「抽紗之王」的美譽,成為山東早期出口產品,獨占歐美國際市場,為益都創立了享譽至今的地方名牌,宋氏亦崛起為雄富山東的工商巨子。益都還憑借歷史悠久的桑蠶生產特色優勢,先後以十三四家繅絲廠為支撐,一度成為山東重要繅絲業中心。火柴、麵粉、電力、鐵工等民族企業接踵而起,印刷、服裝、鞋帽、皮毛、食品、釀酒等作坊手工業也成相當規模的行業格局。1952年,益都工業版圖上已建有卷煙、火柴、釀酒、油廠、鐵工、織布、電廠等9個地方國營企業,1個合營企業,18個私營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879.3萬元,國營工業產值佔63.7%,佔地方工業的主導地位和領軍角色
1966年,縣委在老工業人習稱東大院的農修廠,以其試製成功的機床液壓元件,析出新建液壓元件廠,是繼榆次液壓件廠之後國內第二家。同年11月,又就地新建鑄造廠。年底,集體企業電機廠建立,時為昌濰地區第一家。1968年,填補企業空白的化肥廠建成。70年代後,益都縣委打破工業發展的傳統套路,探索出產業孵化,轉型升級的發展新模式,在益都工業史上實現了第二個巨大飛躍,既由規模小、產品少、門類短,轉變為擴規模、上產品、增門類的飛躍,新產品,新企業,新工藝如井噴式地爆發出來,機械工業以農修廠新產品295柴油機,析出新建柴油機廠;以電機廠新產品電動單、雙梁吊車,析出新建起重機廠;以農機廠新產品278錐磨,析出新建動配廠;同時新建了軸承廠。化學工業以化肥廠新產品過磷酸鈣,析出新建磷肥廠;以運輸公司新產品高耐磨炭黑,析出新建化工工廠;以卷煙廠支持新建化工一廠;以搬運社新產品電石,析出新建電石廠;並新建了橡膠廠。電子工業以元件廠新產品無線電晶體管,析出新建無線電元件廠;以原供電局變壓器廠,析出新建無線電變壓器廠;並新建了電子開關廠。食品工業以酒廠新產品山楂餅等果製品,析出新建了食品廠。同時,一輕工業新建了造紙廠。鑄造廠以自主開發的石油泥漿泵,轉型改建為水泵廠;農機廠以自主開發的紡織機,轉型改建為紡織機廠;拖修廠以自主開發的托內齒輪,轉型改建為齒輪廠。將20多家小而散的手工業合作社,以行業分類整合重組,升級為大而專的集體所有制專業廠,先後建立剪刀、五金、膠裝、皮鞋、皮毛、製革、鞋帽、傢具、花邊、工藝品等工業企業。
至1976年,縣有全民集體企業由1965年13家,擴增到40個,其中新建27個,一舉改變了原有工業規模小、基礎薄的舊貌,轉換為規模壯大,基礎厚重的新顏。工業企業的體量膨脹,不僅使益都工業新上了化工、電子、輕紡等產業門類,還顯著改變了既有門類支撐薄弱的現狀。其如機械門類,袁系3家企業構成的小門類,一舉而成15家企業構成的大門類,以強勢陣容,撐起了益都工業的半壁江山。縣直工業開發新產品50多個,增加新品種110多個,不僅填補了國內、省內多項工業產品的空白,更有液壓件、閥門、泥漿泵、工程機、起重機、紡織機、抽紗等骨幹產品占據了全省的領軍地位。工業產品的產能產值實現了跨越式巨增,工業總產值達到23176.3萬元,創歷史最高水平,比1965年增長了8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至80年代,益都工縣委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在調整重工業結構,促進速度、效益、後勁同步發展的方針指引下,以工業現代化建設為目標,確立了科技興企,質量強企,管理健企的發展新戰略,力推工業企業進行科技、質量、管理三位一體的升級再造,在益都工業史上實現了第三個巨大飛躍。
益都崛起為山東的一個新興工業縣,擁有縣屬以上49個企業構成的工業體量規模;具有59種國優、部優、省優產品構成的優勢產品集群;形成了以機械、一輕、二輕、化工、電子、紡織、建材、食品8大支柱產業,25個大類行業,10大系列產品和87種主要產品構建的門類比較齊全,結構比較合理,具有地方特色優勢和持續發展潛能的現代工業體系,成為一個新興工業縣,進入全新的工業時代。
通過以上資料所睹,為青州成為全省工業30強是因為基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