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為什麼美國工業

為什麼美國工業

發布時間:2022-04-21 02:59:11

❶ 美國的工業有什麼特點

美國工業以技術先進、門類齊全、資源豐富、生產實力雄厚、勞動生產率高而著稱於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工業生長取得巨大進展,工業設備能力與生產規模都大大超過世界其它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目前,美國的主要工業產品,如石油、天然氣、電力、銅、鋁、硫酸、乙烯、汽車、飛機等的產量,以及微電子工業、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宇航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製與開發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領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轎車、家用電器、通訊及辦公自動化設備、電子計算機晶元等技術密集型產品方面,則在近年內落到了日本、德國等國後面。

美國工業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起密西西比河,東至大西洋沿岸,南起俄亥俄河和波托馬克河,北至密執安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岸以南,以及新英格蘭的南部。這一工業密集的東西狹長地帶,被稱為美國的「製造業帶」。其面積只約佔全國的8%,但卻集中了美國1/2以上的製造業,成為全國工業最集中的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等州,一些與軍事有關的新興的工業部門,如造船、飛機、導彈、電子、汽車裝配等得到巨大發展。南部得克薩斯等州的產油區,已逐步發展成為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70年代以來,經濟和人口出現南移現象。被稱為「陽光地帶」的南部和西部工業發展較快,其速度大大超過東北部地區。

美國工業生產的特點:第一,工業生產規模大。第二,部門齊全,體系完整。第三,新興部門和尖端技術發達。第四,工業生產分布不平衡。在東北部,所屬十四個州的面積僅占國土面積的8%,卻集中了50%製造業,80%的剛產量和90%的汽車產量。在西部工業帶,航空、造船、電子和導彈等工業部門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產值的10%。在南部工業帶,石油、化工、造船和軍工等工業部門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產值的20%。
工業分述:

電力工業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其發電裝機容量、機組容量、年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美國電力工業的發展速度始終超前於國民經濟發展的速度。在全國發電量為3000億千瓦小時時(1947),用了20年的時間翻了兩番,1967年達13000億千瓦小時以上。電力增長的超前系數(電力彈性系數)達 2左右。此後的20年,由於「石油危機」等因素,電力增長速度減慢,年平均增長率為3~4%,但仍超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1989年,全美總發電量為29582億千瓦時,裝機總容量為6.85億千瓦,居世界首位。發電用能源佔一次能源總消費的比重為33%。這一比重逐年增長,反映了電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到2000年,這一比重將增至45%以上。用電構成主要是三大用電部類:工業用電佔38%,生活用電佔34%,商業用電佔26%。隨著工業電氣化程度的提高,單位產值電耗上升,而單位產值能耗卻不斷下降,如1960年每美元產值電耗為0.9千瓦小時,能耗為1.65千克標准煤。1980年,前者增加到1.25千瓦小時,而後者卻下降為1.35千克標准煤。與此同時,生活用電水平也不斷提高。1980年,美國年人均生活用電為9536千瓦小時,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

美國電力工業的所有制格局由私營電力公司、聯邦政府經營的電力局、市政公營電力公司和農電合作社4種形式的電力企業構成,並從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形成,一直延續至今。私營電力公司幾經合並,已由2000餘家變為240家,其發電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佔全國總數的78%;聯邦政府經營的6個電力局(田納西流域管理局、邦維爾電力局、西南電力局、阿拉斯加電力局、東南電力局和西部地區電力局)和1900家市政公營電力公司,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分別佔全國總數的20%和19%。農村電氣化計劃由1936年開始執行,由內務部的農村電氣化局(REA) 向全國各農電合作社貸款,經20多年的努力,全美基本實現農村電氣化。現有農電合作社1000餘個,裝機1850萬千瓦。

美國的發電能源主要是礦物燃料,火電比重一直佔70%左右,火電中又以煤電為主,特別是1973年「石油危機」以來,煤電比重不斷增長,1984年煤電比重由1972年的44%增加為56%,油電和天然氣發電相應地由37%下降到17%。與此同時,由於易開發的水電減少,水電比重由15.6%下降到13.3%;核電比重由3.1%增加到13.5%。

美國現有火電裝機4.97億千瓦。早在1930年,世界第一台20萬千瓦機組在美國投入運行;接著在1955、1960和1965年分別投入了第一台30萬千瓦、50萬千瓦和 100萬千瓦機組。這是單機容量迅速發展的高潮時期,大致每隔5年左右單機容量翻一番,這對加快電力建設速度、降低造價和發電成本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此後,由於發電效率和運行可靠性方面的原因,放慢了機組容量增長的速度。

❷ 美國工業化為什麼能後來者居上

英國當時想法是沒必要花更多的錢去更新新的設備,因為英國有大量的殖民地,他們有種守舊的想法。而美國卻採用新型的設備,美國又吸取外來的科學技術人才,於是美國得到快速發展。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卻被眾多的殖民地干擾,多數殖民地得到解放導致英國無力發展,而美國卻向各國出售商品刺激經濟的發展。導致美國後來居上。
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表現是大機器工業代替手工業,機器工廠代替手工工場,革命的發生並非偶然,它是英國社會政治、經濟、生產技術以及科學研究發展的必然結果,它使英國社會結構和生產關系發生重大改變,生產力迅速提高,這次革命從開始到完成。
當然也有減少試錯成本的原因,這也是很多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出現後發優勢,彎道超車的原因。

❸ 美國工業革命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美國的工業革命晚於英國半個世紀,它幾乎是在一片空白的土地上開展起來的。工業化開始之前,美國90%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英國及歐洲需要的糧食和其他農業原料。絕大部分工業處於手工業生產階段,大多數製造品依賴從英國進口。
政治前提:獨立戰爭後,美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度,為工業革命創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工業化問題很快提上議事日程。
國際環境:美國遠離動亂的歐洲,南北有弱國為鄰,東西有兩大洋保護,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一方面使美國有可能長期保持和平安定局面,較少遭受戰爭破壞,有助於工業生產持續、穩定的發展;另一方面,有條件打著中立國的旗號,利用歐洲戰爭,坐收漁翁之利。
資本積累:美國工業革命所需資金有以下幾個來源:第一是奴隸貿易;第二是掠奪印地安人的土地;第三是西部土地投機;第四是聯邦政府償還國債的政策。
美國還有一個潛在的廣闊的國內市場,西部處女地不斷地吸引著移民前往開墾,而西部的開發就意味著國內市場的擴大。
勞動力:美國是一個移民組成的國家,外國移民源源不斷地涌進美國,為美國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據統計,1790—1860年間,進入美國的移民達500萬人。其中不少人是熟練的手工業者,美國第一架水力紡紗機就是英國人斯萊特製造的。
契機:1807年的禁運法案和1812—1814年的英美戰爭,是美國工業革命開始的契機。在此期間,海外貿易受到限制,工藝品必須自己製造,於是早期棉紡織業、製造棉毛紡織品、鐵器、五金器具及其他日用品的工廠,如雨後春筍一樣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來。1859年,美國造船、機車、農機三項產值達3600萬美元。鐵路的發展推動了管理的進步。由於極為有利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條件,美國的工業革命進展得特別迅速,很快超過英國,成為世界上頭號工業強國
再有就是是美國早期的科學管理思想。

❹ 資本主義的美國,為何走上了工業化道路

資本主義的美國,因具有豐富資源條件,因此走上了工業化道路。

1834年,以普魯士為中心,十八個邦國組成了"(北)德意志關稅同盟"。其後,西南各邦國也相繼加入進來。這個同盟的理論指導者李斯特主張,為確保德意志經濟的自立,建立保護關稅體制並推進近代化極為必要。

這種主張與必須在德意志范圍內形成統一市場的主張共鳴,加速了統一國家的構想迅速變成現實的步伐。這就是普魯士宰相俾斯麥主導的徹底的增產興業、富國強兵政策路線和在1871年以普魯士為中心形成的德意志帝國。

德國自然與英國,或者比利時、法國不同,正式啟動工業化的時間較晚。但是,在某種意義上講,它具有後發的有利條件。以作為能源的煤炭、鋼鐵以及機械製造等生產資料為中心的工業化,配合上從國外引進的技術和資本,從一開始就得到政策的強力推動。

另一方面,德國也建立了包括儲蓄銀行和實業銀行兩方面特徵的銀行制度,很好地保證了國內資金的流動。德國近代化所採取的方式,往往被那些與德國同樣的後發資本主義國家或多或少地學習,如俄國、北歐各國、義大利以及日本等。

在這些新興產業上,德國和美國從一開始就占據了主導地位。那麼,上述世紀末所發生的變化,能否完全動搖了被稱作"不列顛治世"的英國優勢地位呢?未必如此。作為首都倫敦中心的金融城(City ofLondon)維持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金融中心的地位,英鎊依然是世界經濟的基礎貨幣。

在海運和保險領域,英國的優勢也沒有完全崩潰。英國從19世紀中葉開始倡導的自由貿易論,是唯有以本國的絕對經濟優勢地位為前提才能夠成立的主張,因此後發資本主義國家自然反對。偶爾也會有國家通過締結兩國通商條約而採取自由貿易體制,如1860年拿破崙三世時期的法國與英國締結的通商條約。

不過,就算在這一條約中,法國為進一步推進工業化而希望從英國引進技術的意圖更強。因此,在多數後發國家在工業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普遍陷入世界性經濟危機的19世紀末,世界各國又再次轉向了保護關稅體制之下的霸權爭斗。英法間的自由貿易體制也成為一時之物,走向終結。

19世紀後半期到世紀末,在經濟結構轉換、經濟中心發生巨大變化的過程中,各國不再局限於歐美,而是在全世界尋求更廣闊的市場,以及工業生產所必需的原料和資源。歐美各國在東亞地區正式施加開國壓力,強迫建立經濟關系,同時,在非洲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這些動向均與經濟結構轉換、經濟中心變化以及霸權向多極化轉變的局勢相關。世界各地被納入不斷重整的全球規模的資本主義關聯結構的周邊,在此過程中的各自時期產生了種種壓力。這一系列的變動並不是在和平環境下進行的。歐美各國的經濟霸權爭奪激化,為了貫徹各自的意圖,不惜使用武力在世界各地擴張。

為了追求"富國"這一國家目標而採取的"強兵"政策,給國家財政造成了沉重的負擔,甚至出現討論海外擴張究竟劃不劃算的事例。但是另一方面,軍備擴張進一步促進了本國的工業化、工業化的進展又使軍備擴張成為可能的這種產軍互助的循環被進一步強化,這一點也不能忽視。

就像知名的、進入20世紀後迅速激化的英德海軍軍備競賽那樣,歐美各國因相互猜忌、相互牽制而開展軍備競爭和摸索軍事同盟關系。這類消耗性活動使整個國家發展的重點開始轉向了非生產方向。

與以輕工業為中心的初期工業化相比,以重化學工業為中心的產業經濟所必需的資金總量自然也極為龐大。為了調配盡可能多的資本,19世紀中葉後,股份制公司在各國都成為了理所應當的經營組織形態。股份公司在增發股票之外採取發行公司債券的形式籌措新的必要資金。作為尋求資金的企業和追逐利益的投資家交匯的場所,隨著時間的發展,股票市場對經濟的重要性日益增強。

❺ 美國的工業在二戰時期處於半停產狀態,為何它那時候還是世界第一

在世界大戰的時候說很多的國家都進行了戰爭,但是美國沒有進行戰爭,所以雖然在工業半停產,狀態美國依然是世界第一。雖然美國的工業半停產狀態,但是美國靠著出售自己的軍事武器發展戰斗,才所以在國家上是非常富有的。

美國還靠著出售軍事武器,賺取了非常多的財富,所以在戰爭結束的時候,美國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第一的國家,隨後幾年的發展,美國依靠記者的財富發展很快的科學技術。所以美國人是非常聰明的他們不卷進世界大戰,但是經過戰爭的心理世界格局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❻ 進入20世紀後,美國的工業為什麼會出現工業合理化運動

1920-1921年經濟危機,生產開始恢復、發展。同時在進入20世紀以後美國出現了「工業合理化」運動,各個企業採用新設備和新技術,實現生產的專業化、標准化、電氣化和自動化。在管理上實行「泰羅制」和「福特製」,不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也使新興工業部門迅速發展起來。而且在擴大國內市場的同時,大量輸出資本和商品。

❼ 美國的工業技術為什麼高度發達

工業概覽

美國工業以技術先進、門類齊全、資源豐富、生產實力雄厚、勞動生產率高而著稱於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工業生長取得巨大進展,工業設備能力與生產規模都大大超過世界其它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目前,美國的主要工業產品,如石油、天然氣、電力、銅、鋁、硫酸、乙烯、汽車、飛機等的產量,以及微電子工業、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宇航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製與開發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領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轎車、家用電器、通訊及辦公自動化設備、電子計算機晶元等技術密集型產品方面,則在近年內落到了日本、德國等國後面。

美國工業布局的特點是發展地區集中,分布不平衡;如汽車工業集中在底特律及其周圍五大湖區各州,這里集中有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和克萊斯特汽車公司,其汽車產量和銷售額均佔全國總數的80%左右;造船業集中在4個地區,最主要的是以波士頓、紐約為中心的大西洋沿岸海灣地區;第二個是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磯、聖地亞哥地區;第三個是墨西哥灣各港口四周地區;第四個是五大湖沿岸地區;鋼鐵工業集中在匹茲堡。因此地臨近煤礦和五大湖工業區,容易獲得煤、鐵礦石的供應,背後又緊靠大西洋沿岸的工業區,有利於鋼鐵業的發展;飛機製造及航天業則集中在西雅圖、洛杉磯等西部地區;高技術工業,如電子計算機、光纖通信、激光技術、生物工程等則集中在加利福尼亞洲的矽谷周圍地區。

80年代以來,美國工業發展呈現一種不平衡狀態,一方面,傳統工業面臨國際上新興工業國家的劇烈競爭,正呈衰落狀態,被稱之為「夕陽工業」;另一方面,以高技術工業為核心的新興工業部門則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抵銷了整個工業水平下降的趨勢;自70年代中後期以來,美國工業雖面臨來自多方面的挑戰,但其在世界工業中所佔的份額一直保持在25~26%的水平。

鋼鐵工業

鋼鐵工業為美國經濟三大支柱之一,70年代以後,鋼鐵工業面臨著設備老化,勞動生產率低下,國際競爭激烈等方面的挑戰,處境非常困難;為此美國鋼鐵工業部門從80年代初開始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企業結構調整;據估算,美國鋼鐵工業僅在80年代後半期就投入企業和設備技術改造資金6000億美元,使其轉爐效率、連續鑄鋼能力、帶鋼軋機等技術和設備達到了世界最先進水平;當然,同其它工業部門相比,美國的鋼鐵工業仍有很大困難,這不僅是美國國內因素所致,而是因為鋼鐵設備生產能力過剩,是一個帶有全球性的問題;近10年來,世界鋼鐵總產量一直呈下降趨勢,美國鋼產量則一直保持在世界總產量的11%左右。

世界前20名大型鋼鐵企業中,美國佔有7家,它們是: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 Group)、伯利恆鋼鐵公司(Bethlehem Steel)、國民鋼鐵公司、共和鋼鐵公司、內陸鋼鐵公司(Inland Steel Instries)、阿姆拜鋼鐵公司以及約翰和拉費爾公司。

汽車工業

美國汽車工業是本世紀剛興起的一個工業部門,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1978年,美國汽車產量達到歷史最高點—1290萬輛後逐年下降,美國三家最大的汽車公司都出現了10億美元以上的虧損。為此,這三家大汽車公司都在80年代著手進行了企業調整和改革;經過80年代上半期的改造與調整,美國汽車工業到80年代後半期渡過了難關,使美國汽車產量連續幾年保持在1100萬輛的水平,三大汽車公司的汽車產量均居世界最先進行列;其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高居榜首,福特汽車公司在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之後居世界第三位,克萊斯特汽車公司排在日本日產汽車公司、法國雷諾汽車公司和德國大眾汽車公司之後,居世界第七位;進入90年代以來,因受美國國內經濟衰退的影響,美國汽車工業再次陷入困境;1992年2月,通用汽車公司宣布,3年內關閉12個工廠,裁員1.6萬人,到1995年,該公司將關閉21個工廠,解僱7.4萬名職工;這是美國汽車工業衰落的一個縮影;1991年,美國共銷售汽車1230萬輛,比1990年下降11.5%,為1983年以來最低水平。通用、福物和克萊斯特三大汽車公司在美國汽車市場所佔的銷售份額也下降了4%,降至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68.9%;三大汽車公司的虧損額高達70多億美元,這一境況使布希總統1992年初訪問日本時,也要帶上三大汽車公司的董事長,以幫助美國汽車工業渡過難關。

建築工業

建築工業與鋼鐵工業,汽車工業並列為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地位相當重要,它消費全國冶金工業10%的產品,70%的水泥、玻璃、磚瓦,40%的木材,50%的油漆工業產品,並佔有全國8%的運輸能力,被稱作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建築業發展迅速,也帶動了其它工業部門的增長速度;到1972年創歷史最高紀錄,年建房230萬套;但在此之後,建築工業隨著美國經濟的衰落而衰退;到1981年降至最低點,年建房110萬套,不足1972年的50%;從1982年開始,建築工業又開始回升,到1988~1989年度,甚至達到了繁榮的程度;但也許正是由於這種繁榮,使銀行業對房地產和建築業信貸過度膨脹,造成了1990年民用高級住宅和辦公樓嚴重過剩,年底有1/3的新建築閑置無用,銀行貸款回收困難,導致對工商企業和個人信貸的收縮,引發了1990年第四季度開始的美國戰後第九次經濟衰退。

美國建築業現代化程度很高,設計技術和管理水平也居世界領先水平;在建築材料的應用上,也大膽採用新材料,如特種塑料、鋁合金、大面積平板玻璃等,在抗震力學和建築結構設計等方面,仍領導世界建築工業的發展方向。

機器製造業

美國機器製造業在二戰前落後於德國,到1969年,美國的機床產值才超過德國和前蘇聯,躍居世界第一位,但到70年代後期,則又面臨世界各國的挑戰;美國機器製造業由大約500家大公司組成,但在1972~1986年間,美國在經合組織各國機床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4.9%下降到11%。里根政府為了阻止這一與國防工業密切相關的部門繼續衰落,提出了一項「國內行動計劃」,在限制進口的同時,增加資金投入;1988年,由於美元貶值和投資需求的增加,機器製造業部門狀況有所改善,訂貨增加,生產回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僅為1.5%左右;在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製造方面,美國所面臨來自日本的挑戰更為嚴重,外國高級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幾乎佔領了美國國內市場的75%左右。

高技術工業

與美國傳統工業普遍衰敗的狀況相反,美國的高技術工業則生機勃勃,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潛力;高技術工業包括微電子技術、電腦軟體、機器人、通訊設備、計算機輔助設計、光纖技術、超導研究、生物工程和航空航天技術等。

美國政府把高技術工業作為提高經濟增長率、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手段;據經合組織估計,美國在計算機技術、電子電信、生物工程、化學及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部門居世界首位,只有在工業機器人、計算機晶元和金屬合方面落後於日本。

電子計算機和信息處理技術是現代高技術工業的核心。
此外,美國在高分子化學、生物工程、新材料與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超導、核能等方面,都保持著世界領先的位置,並對這些領域的繼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能源工業

能源工業部門是美國工業中最大的部門,它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水力、電力、核能等;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是美國能源工業中最主要的部門, 1989年,美國能源消費構成是:石油佔40.3%;天然氣佔24.1%;煤炭佔24.8%;核能佔5.8%;水力及地熱佔5.0%;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的蘊藏量很大,全國50個州都發現有石油和天然氣;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為美國提供了能源消費的主要部分,60年代末期國際上出現石油危機後,美國的採煤業才略有回升;特別是從70年代中後期開始進行的採煤技術設備更新運動,使美國煤炭採掘業的技術裝備和勞動生產率都居於世界先進水平;美國煤炭的主要產區是阿巴拉契山脈一帶,僅此處煤炭產量就佔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

除傳統的石油和煤炭能源外,美國還特別注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目前美國正在開展利用潮汐、合成燃料、太陽能等新能源;核能更是美國大力發展的重點,1970年,美國擁有核電站19座,1980年增加為70座,1990年則增加到110座,另有4座正在興建中,按這種增長速度,到1995年,美國的核能發電量就可以超過煤炭發電量,位於石油之後居第二位。

❽ 美國工業世界第一,為何很少說美國的產品質量好呢

主要是因為美國工人幹活不夠細致,產品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瑕疵,所以美國產品和更加仔細的德國和日本相比不算質量好。

❾ 美國工業為何向西、南分散

一個國家的工業布局主要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環境;資源;勞動力;科技水平;工業基礎;國家的政策扶持;人才儲備;市場遠近等;
(1)自然條件優越:這里有著比北部更為優越的氣候條件,平原面積比北部亦更加廣闊。潔凈的環境和現代化高速的交通,不僅氣候溫和,日照充足,而且工業較分散,一些工業污染較輕,交通發達,快速;這與東北部老工業區的廠房設備陳舊、資源不足、交通擁塞、污染嚴重形成鮮明對比,這也是吸引新興工業布局的一個有利條件,符合高精尖工業「臨空型」格局的要求。
(2)資源豐富:蘊藏有豐富的資源,石油主要分布於得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及其淺海地區,以及內陸的俄克拉何馬州、西部的加利福尼業等州。石油、天然氣等豐富的原料,使這一地帶採油業和化學工業發展迅速。以石油化工和煉油廠密切結合的布局形成了較集中的基地,僅在科珀斯克里斯提——休斯敦——博蒙特地區(得克薩斯州),就集中了全國石油化工的4O%,休斯敦(得克薩斯首府)則享有「世界石油之都」的稱號,是全國最大的石油加工、石油化學、基本化學工業中心,除加工本國原油外,還加工從中東和加勒比地區進口的原油,並生產佔全國一半以上的人造橡膠和2/3二的乙烯。內陸的達拉斯——沃斯堡(得克薩斯州)被稱為美國的「石油首府」,國際石油博覽會常在這里舉行。新原料、燃料的開發和利用,也帶動了其它工業部門的發展。如飛機製造,汽車工業,造船工業和一些輕工業。
(3)科技水平高:新興的工業部門如電子、空間工業(包括飛機、導彈、人造衛星)、核工業、半導體工業等多是與知識、技術密切相關的部門,要求高科技素質的勞動者,加之許多產品均屬「輕薄短小」型(飛機、汽車等零部件輕型、精尖化)省能源、資源和空間、勞力等,核電技術和超高壓輸電技術的應用又可使工業擺脫能源地域限制,科技為工業向「陽光地帶」擴展鋪平了道路。新興的電子工業是美國發展最快的部門之一。日新月異的變化凝聚了眾多科技內涵,因而在一些科學、教育中心形成了電腦——信息生產基地。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附近聖克拉拉谷地——「矽谷」,就集中了斯坦福大學等眾多高等學校及八千多家高技術公司,生產全美1/3的半導體集成電路,也是世界電子工業的巨頭。科學技術向樣影響著其它部門,美國飛機製造在世界居領先地位,西部的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達拉斯——沃斯堡,都是著名的飛機製造中心;西部和南部的航天中心,都無不是受高科技影響的基地。新的技術革命又為「陽光地帶」的工業發展輸入了更大的動力。
(4)國家的政策扶持:二戰期間,美國趁機發展了軍事工業;二戰後,為爭霸世界,美國軍事工業也得到發展。在聯邦政府的軍事撥款中,南部各州一直領先,刺激了南部的核武器、導彈、為軍事服務的飛機製造、造船(航空母艦、核潛艇)、坦克製造業等工業的發展。另外與原蘇聯的空間技術競賽也促使政府大量撥款於南部的航天中心和衛星發射場(如休斯隊的航天中心就曾成功地實現了登月探險),從而使新興工業在西部、南部迅速發展。
(5)勞動力因素:南部勞動力工資低,工人組織程度差,地價便宜,是最初吸引企業家來此建廠的原因之一,而後利潤更大的新興工業迅速發展,又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政府號召「開發國土」又促進更多的勞動力南遷,為「陽光地帶」的工業發展注入了力量。
(6)農業基礎:這一地帶熱量充足,無霜期長,盛產棉花、水稻、甘蔗等,由於農業機械化解放了更多的勞動力為工業服務,同時,農業結構也有了新變化,在發展種植業的同時,又大力發展大規模的養牛業和養雞業(密西西比河下游一帶有「肉雞帶」之稱),形成了「專業化與多種經營相結合」的特點,為工業區和城市提供了更豐富的農副產品,也為「陽光地帶」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除此以外,「陽光地帶」工業也受東北老工業區的協作等影響,其工業分布實質上也是在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作用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盡管這一地帶某些工業仍對老工業區有一定的附屬性,各州總的經濟實力較東北部還有相當差距,但發展速度卻大大超過東北部,工業和經濟的發展仍有很大潛力,「陽光地帶」的工發展對美國乃至世界工業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❿ 概述美國工業迅速發展的原因

美國工業迅速發展的原因:

南北戰爭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優越,資源豐富;西部開發,提供豐富的原料和廣大的市場;歐亞移民帶來充足勞動力和技術經驗;內戰後政治穩定,歐洲資本涌人。

前不久做的題目,你看看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美國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glk400什麼機油 瀏覽:612
哪個工業稱為工業之母 瀏覽:194
賓士車儲物箱能鎖嗎怎麼開 瀏覽:946
寶馬車怎麼敞篷 瀏覽:551
工業機器人專業考哪個本科大學 瀏覽:565
什麼地方用大型工業門 瀏覽:722
奧迪a六中配多少錢 瀏覽:500
女人眼裡開寶馬的是什麼樣的人 瀏覽:872
廣通到下關汽車多少錢 瀏覽:772
汽車的異響都有哪些 瀏覽:658
奧迪三年未檢怎麼處理 瀏覽:496
工業設計公司選哪個好 瀏覽:598
常福朝江工業園在哪個位置 瀏覽:115
蚌埠賓士a180三廂多少錢 瀏覽:514
汽車電瓶膠布哪個好 瀏覽:520
賓士日夜行車燈是紅色的是什麼車 瀏覽:968
賓士的短軸和加長哪個好些 瀏覽:389
汽車頂碰掉了怎麼辦 瀏覽:853
上海市什麼工業烤箱設備承諾守信 瀏覽:887
汽車行駛中滾動阻力是如何形成的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