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哪位高人可以告訴我有關青海省三大產業的信息啊 急求 謝謝
農業和畜牧業
全年農作物總種植面積513.63千公頃(770.45萬畝),比上年下降0.6%。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71.99千公頃(407.99萬畝),下降1.1%;油料種植面積172.73千公頃(259.10萬畝),增長0.2%;蔬菜種植面積34.16千公頃(51.24萬畝),增長13.4%。在糧食作物中,特色作物馬鈴薯種植面積85.60千公頃(128.40萬畝),下降0.6%;豆類種植面積39.11千公頃(58.67萬畝),下降3.5%。果園面積4.13千公頃(6.20萬畝),下降3.5%。
全年全省畜牧業繁殖各類仔畜788.38萬頭(只),繁殖率為79.42%,比上年提高0.35個百分點。受年初全省大范圍持續低溫降雪天氣的影響,全年成幼畜死亡59.74萬頭(只),死亡率3.01%,比上年提高1.08個百分點。全省草食畜存欄頭數1980.5萬頭(只),比上年減少4.3萬頭(只);草食畜總增633.6萬頭(只),總增率31.9%;草食畜商品率28.8%,比上年提高0.48個百分點。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全省工業增加值442.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9.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5%。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17.51億元,增長37.0%。從經濟類型看,在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中,股份制企業增長20.4%;國有企業增長34.0%;集體企業下降1.1%;股份合作企業增長9.3%;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16.1%。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8.4%;重工業增長21.8%。四大支柱產業創造增加值297.01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四大優勢產業創造增加值66.90億元,增長16.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5.2%,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倍,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9.8%,紡織業增長1.2倍,化學纖維製造業增長1.6倍,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1.2倍,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增長67.8%,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56.5%,其他礦采選業增長53.7%,造紙及紙製品業增長48.1%,交通運輸製造業增長1.2倍。6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7.8%。其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2.0%,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9.8%,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22.5%,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21.4%,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1.4%,石油加工及煉焦化業增長11.0%。主要產品產量保持增長。
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331.55,比上年提高31.6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79.84億元,比上年增長34.5%。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創造增加值86.5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3%。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424個,實現利潤總額6.36億元,比上年增長1.3倍。
❷ 近幾年青海的經濟發展怎麼樣
第一你們需要確定去青海哪裡,青海是一個面積比較大的省,各個地區各個城市經濟發展情況不一樣,單說省會西寧我認為近幾年一直在高速發展,有些方面不輸給內地的大城市;
第二你們需要確定去青海乾什麼,青海的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城市個性,如果做生意的話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經濟發展點;
第三消費水平也是根據青海各城市的發展情況不同,省會西寧的消費水平在青海各城市中最高,青海整體消費水平比其他省份略低,不過青海也是有很多高端奢侈品,依然很多人光顧~
❸ 青海經濟發展的狀況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開發中的新進展和主要成效
西部大開發戰略是2000年初開始啟動的,但實際上是在「九五」時期的1998年,我國經濟應對普遍性供大於求為特徵的通貨緊縮趨勢下,中國開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政府以大規模的基礎設施為核心,拉動經濟增長。按照西部大開發的基本戰略設想,「十五」初期,西部的投入重點仍是完善基礎設施,以農村農電水利、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建設為核心。在城市以交通樞紐,周邊高等級公路以及通信設施建設為核心。現在西部的基礎設施條件已經有了清晰可見的變化。
目前「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和光纜通訊等信息化的建設以及水利資源大規模的開發,鐵路、機場、高等級公路建設和一系列環保項目的上馬已經進入大規模投入高潮,政策的效用開始顯現,投資逐年增長,比東中部地區分別高出6和3個百分點。
城市化發展的「集聚效應」明顯加快。在我國實施的城市化進程中,西部地區普遍出現了以新城區建設和城市改造中心外移為特徵的城市規模擴張建設,城市化發展趨勢具有明顯的資源集聚特點,不僅基礎設施投入呈現出向城市集中,而且新興產業也向城市集中。
西部產業結構正處於轉換而變動階段,優勢產業正在成長,各省區都具有不同的特點。從目前實際發展態勢來看,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產業,外部競爭少,市場前景廣,且市場需求具有持續性。如有特色的綠色畜牧農產品、稀有的礦產品及天然氣水電、特殊自然地貌、民族風情的旅遊業。這些資源的規模前景區外是無法競爭的。二是具有區域性壟斷市場資源產業,由於地域遼闊特點,為其滿足特定市場需求的一些產業提供了存在和發展的空間。如西部的鋼鐵、水泥、建材等產業,由於運距使外部競爭者很難參與到某一區內競爭中來。同時區域內的城市化基礎設施建設產生的大規模需求為這種就地生產就地銷售提供了長期的發展基礎和本地性的區域壟斷優勢。這些都將成為西部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二、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西部發展不平衡。
首先是自然稟賦和發展歷史階段的投資不平衡。在自然稟賦不平衡中,西南各省區域水資源極其豐富而土地資源利用少。西北各省區一些地方的經濟發展最大的障礙就是水資源嚴重匱乏。二是體制資源配置不平衡。如西部廣大農村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與城市經濟、工業發展相脫離,地區城鄉之間差距很大。三是歷史投資發展的基礎不平衡。如內蒙的鋼鐵、煉鋁、軍工、陝西的棉紡、甘肅的石化、軍工、有色金屬、棉毛紡、都是「一五」和「二五」計劃時期發展起來的。陝西、四川、貴州等省的電子、航空、汽車製造、家電都是「三線建設」時期而投資的。而青海、寧夏、雲南、廣西等地在那時幾乎沒有過戰略性的投資。雖然這些工業的生產能力在過去的一些年內經過多次擴張改造,但根本的技術工藝未脫離國際上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按照固定資產折舊壽命,企業經濟壽命已經完結。因此還存在著技術改造、產品更新的更大的投資問題和面對國內外市場激烈競爭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2.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工作和人才資源利用問題。
人才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要素,而西部地區由於地域遼闊,人口居住分散,民族眾多,教育機會不平等。成人文盲率高,成人文盲率與人均GDP水平呈負相關系,特別是廣大貧困山區,人的科技知識文化素質太低,是貧困地區難以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近年來由於地、縣、鄉財政分灶吃飯,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在機構改革中,由於沒有財政轉移支付,許多基礎教育中的中小學縮減,許多偏遠居住人口的孩子不能得到完全義務教育,這將是影響西部農村未來發展的主要障礙因素。同時在西部許多老工業基地中,由於效益差、條件差、加之各級政府部門對落實人才的實質性問題重視不夠,留不住已有的人才,更談不上吸引外部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工業中的技術改造與創新還存著許多的問題。
3.以人為本的社會全面發展問題。
社會發展是指人類在生產能力增長的基礎上,基本消除貧困實現充分就業,享受更好的衛生保健、更高的教育水平,更健康的精神生活,更好的工作環境。一切經濟發展都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條件,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而西部地區發展和貧困問題,人均差距較大。目前尚存在的農村貧困人口多集中在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後的西部偏遠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同時在經濟欠發達的區域中的教育、醫療衛生、就業和生態環境及人均居住條件、飲水問題的生存條件比較困難。
三、對未來發展中要解決和研究的問題
西部的發展關繫到國家的根本利益和發展戰略目標的全局性和長期性的問題,是實現全國各族人民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需要。因此在開發中要和國家的總體發展目標緊密結合起來。在開發中不但要分階段進行,更要注重研究在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以及未來的戰略問題。
1.各省區要認真研究自身的特點,發揮優勢,消減劣勢。
西部的自然資源優勢是不平衡的,只有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才能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西部現處在工業化的初始階段,工業化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個百分點。而工業產值僅佔全國的1/10。西部地區的主要工業大多數都是圍繞其自然資源優勢逐步發展起來的,這種資源導向性的產業,在工業初期階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但隨著工業化的不斷推進,特別是知識經濟已現端倪的現代經濟時代,自然資源和一般勞動力資源相對下降,其局限性也越來越明顯,而技術、管理、信息、專利、品牌、網路環境等後天獲得性資源和創新人才的作用漸顯其重要性。因此西部地區在工業發展中應培養和創造企業競爭優勢,要改變過去那種對當地資源高度依賴的狀況,從資源導向型逐步轉變為市場導向型戰略,注重人才培育和引進。在企業投資中,加強技術開發,強化管理,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2.加快西部人才戰略的研究與開發。
在西部地區勞動力素質偏低,科技創新能力不高,已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競爭力的重要瓶頸。在西部開發中要重新審視和謀劃教育培訓的發展與人力資源的開發,把潛在優勢變為巨大的現實優勢。從世界經濟發展的先例來看,在世界發展史上曾經先後三次出現後進國家追趕先行國家發展的成功範例。如美國趕超英國,日本趕超美國,韓國追趕西歐國家,這些國家的發展不僅是人均GDP的高速增長,更主要的是人力資源的加速積累。因此西部大開發必須確立人力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並把人才的培養目標從滿足傳統工業化需求向滿足新型工業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求轉變。實行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從學歷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提高他們的生產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在人才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的各級政府應加快多層次培訓和建立促進優秀人才到西部基層和艱苦地方工作的政策機制。要尊重知識,鼓勵創新,實行公平競爭,完善激勵制度,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創造應用人才的良好環境。
3.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
貧困是許多社會問題產生的重要根源,而沒有就業機會或就業不充分又是貧困的主要根源。加快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西部地區,廣大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還存在著脫貧問題。而過去在「一五」、「二五」、和「三線」期建設的企業以及城鎮居民貧困問題仍比較突出。因此政府要盡快改善欠發達地區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欠發達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國家要採取財政轉移支付手段,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環境保護等建設。積極實施以工代賑,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就業、改善其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其自身發展能力。政府要改善落後地區軟硬投資環境,為落後地區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創造有利條件,緩解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縮小地區居民生活福利差距,特別是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生活福利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4.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西部大開發是政府的政策行為,而發展的手段要遵循市場化原則。要按照十六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加速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主要職責是解決市場失靈問題和促進社會公平。政府的任務應做好開發中的制度環境改造,建立好法律基礎,投資於基本的社會服務和基礎設施,保護承受力差的階層,保護自然環境。並制定好西部中長期及短期開發戰略規劃和優惠政策,處理好發展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培育市場投資主體,建立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規范維護市場秩序,建立和培養地方政府、企業及公民信用意識。建立維護地方形象與知名度吸引資本與人才。
❹ 1992年以來青海省歷年工業增加值 急需啊,那位親能提供一下,
2006年成為了青海這個西部省份經濟騰飛的輝煌年份,2006年青海生產總值不僅創下了641億元的歷史新高,年增幅更是躋身全國前三位,達到12.2%。
青海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6年青海工業增加值達到了330.82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41.2%。在柴達木盆地循環經濟實驗區的帶動下,石油開采、加工、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冶煉、化學產品及化學製品製造、電力生產和供應等行業成為了青海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這六大行業累計完成增加值196.2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1.7%。與此同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20.25億元,比上年增長70.86%。
青海省省長宋秀岩說,青海進出口貿易也在去年創歷史新高,實現進出口總值6.5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57.7%,增幅居全國第二。「藏羊」「晶珠」等青海本地的名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影響力日益增強。
在經濟持續發展特別是工業企業效益大幅增長的支持下,2006年,青海一般預算收入累計完成83.04億元,同比2005年增長了31%,為青海歷史上財政收入增長幅度最高的年份。
經濟發展效果還顯著體現在青海城鎮居民和農牧民的增收中,2006年青海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000.35元,比上年增長11.7%。隨著多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和勞務輸出力度的加大,青海農牧民群眾人均純收入達到2358.37元,較2005年增加了193.26元。
❺ 青海地帶經濟狀況
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青海省一直以來就是我國經濟發展極為落後的地區之一。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且地區間經濟發展也極不平衡。對於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青海省有著更為迫切的願望。然而,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具有特殊的氣候條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生態系統,即是我國國家生態環境建設的戰略要地,同時也是生態系統極其脆弱的地區。因此,青海省經濟的發展更加需要對經濟發展的狀況進行全面、客觀的整體把握,更加需要注重經濟系統與社會系統、生態環境系統的平衡與協調。
❻ 青海省經濟狀況怎樣
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青海省一直以來就是我國經濟發展極為落後的地區之一。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且地區間經濟發展也極不平衡
❼ 青海的四大支柱產業與四大優勢產業是什麼
1.四大支柱產業:石油、電力、有色金屬、鹽化工
2.四大優勢產業:水能資源開發、鹽湖資源開發、石油天然氣資源開發、金屬和非金屬資源
❽ 青海省的經濟支柱
青海省有三大經濟支柱:礦業、牧業、旅遊業。
❾ 青海省有幾個市,或者自治州,經濟發展排行榜
青海,這個西部省份,國土面積非常之大,超過70萬平方公里,不過也就是面積大,其他的省情數據並不大,比如說人口,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是598.38萬人,不到六百萬,你要知道,全國超600萬人口的城市都有好幾十個的,當然了,經濟體量也不大,去年預計全省完成GDP為2642.80億元,若拿這個經濟總量放到全國城市裡進行排名的話,也就在88名的樣子,在山東濱州和江蘇連雲港兩市之間。如此之遼闊的青海省,現轄有8個市州,其中6個是自治州,這個自治州的數量在全國省份中也是位居前列的,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看青海的八個市州去年的主要經濟成績。
看GDP,全省最高的是省會的西寧市,達到1284.91億元,高居全省首位,佔全省經濟總量近一半的比重,這個城市的GDP在全省的首位度真的是極高的,同時增速也是達到了9.5%,西寧的經濟發展很快。
西寧也是全省唯一一個GDP破千億元的市州,繼西寧之後,GDP位居全省第二到第八名的市州分別是:海西州526.19億元、海東市426.04億元、海南州145.82億元、海北州82.91億元、黃南州79.01億元、果洛州37.27億元、玉樹州64.38億元,從增速上看,呈現負增長的有三個州,其具體增速為:海北州-20.3%、果洛州-2.6%、海南州-1.4%。
作為欠發達省份,也是生態保護的重點區域之一,他的工業經濟發展的怎樣呢?作者給各市州去年第二產業的產值排了個名,具體為:西寧市556.44億元、海西州349.66億元、海東市206.73億元、海南州66.1億元、黃南州26.64億元、海北州23.83億元、玉樹州22.71億元、果洛州12.2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