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禾加鎮經濟發展
禾加鎮鎮領導秉持「再窮不能窮思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難不能難百姓」的理念,圍繞「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展開行動。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推動農村人口向集鎮轉移、農業人口向非農產業轉移。堅持宣傳先行、規劃先行、基礎建設先行,培育生態農業、勞務輸出、工企業、第三產業四大產業,實現五好目標,即建設好班子、培養好隊伍、理清好思路、建立好機制、形成好創業氛圍。
農業經濟方面,禾加鎮結構優化,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並存,形成互補態勢。優質雜交水稻種植面積達6800畝,優質水果種植1100畝,訂單蔬菜300畝,集約化養魚500畝,糧食總產量7516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758元。
工業發展中,禾加鎮交通便利,礦產資源豐富,水資源充足,勞動力資源豐富,多個村已實現水泥路通達。目前,已有10家企業在此落戶,其中3家為規模以上企業。2005年,禾加鎮實現GDP3.2億元,工業產值2.5億元。
綜上所述,禾加鎮在領導的正確指引下,農業與工業齊頭並進,結構優化,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禾加鎮地處仁壽縣東端,幅員面積26.4平方公里,轄15個村民委員會、1個社區居委會、12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375戶,總人口26448人,其中城鎮居民6600人,耕地面積13131畝,其中田6842畝。為眉山市與內江市交界的重要商貿集鎮,是仁壽縣東南部片區的經濟、文化、科技及物資集散中心,以發展農產品加工為主的商貿城鎮。
Ⅱ 四公鄉經濟建設
四公鄉,位於仁壽縣的偏遠地帶,以其深厚的農業根基為基礎,自2004年起,鄉政府開始積極推動農村工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著重於集鎮建設以促進流通。這一系列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2006年,工業總收入達到了1038萬元,同比增長44%,農村人均純收入也增長至2456元,比前一年增加了約400元,顯示出了經濟的強勁增長態勢。
盡管四公鄉在工業發展上沒有顯著優勢,鄉政府並未坐視,而是採取積極措施。鄉黨委成立招商引資辦公室,設立企業「110」全天候服務,拓寬引資渠道,鼓勵全民參與,通過激勵機制推動工業發展。2005年,成功引進了遠洋木材爐料總公司和四公絕熱廠,這兩個大型企業的入駐,為四公鄉帶來了近1500萬元的固定資產投資和近30萬元的利稅,特別是竹片樹片加工廠,解決了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問題。
在推進工業發展的同時,四公鄉並未忽視農業的振興。鄉政府承擔起培植專業戶的責任,提供資金支持和信息引導,尋找養殖熱點,幫助村民打開致富之門。例如,夏林村的李章盆,在政府的扶持下,養豬規模擴大,年出欄量從5隻增長到近200隻。永勝村的賓永宜原本只是養鴿作為愛好,但在鄉長劉新培的指導下,他的鴿子養殖業已擴展到6000多對,年收入達到120萬元以上,顯示出農業發展帶來的活力。
四公鄉位於仁壽縣東南端,鍾汪路30公里處,四公鄉幅員面積為35.28平方公里,所轄區設18個行政村,121個經濟社,總戶數為5266戶,總人口19748人,其中男10130人,女9618人。耕地面積13146畝,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玉米、小麥、油菜、水果、蔬菜、雜交食用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