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陽煤五礦以多種經營為補充 多元發展
陽煤五礦在注重煤炭生產的同時,積極拓展多種經營和非煤產業,推動多元化發展。
按照「抓大放小、放開搞活」的原則,陽煤五礦深化多營三產改革,專業調整機構設置,有效解決了企業小而全、散而亂的問題。通過股份制改造和引入民營管理機制,多種經營不斷發展壯大。
目前,陽煤五礦的多種經營總公司已擁有10個經營實體,分別從事建築安裝、礦用產品製造、機電維修、商飲等多個行業,員工總數達到1500多人,年產值接近2億元。
通過積極拓展多種經營和非煤產業,陽煤五礦不僅增強了自身的綜合競爭力,還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陽煤五礦的多元化發展實踐,充分展示了在煤炭行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企業通過拓展多種經營和非煤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可能性。
陽煤集團五礦位於陽泉市以南平定縣境內,北距市區18公里,東距平定縣城6公里。國家A級旅遊勝地——冠山,雄踞礦區北端;太舊高速公路和鐵路專用線立體交叉,貫穿礦區中部。風景秀麗,交通、通訊便利,是全國大型無煙煤生產基地——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生產礦井之一。
㈡ 汕頭哪個區經濟好
經濟最好是 澄海 改革開放以來,澄海工業經濟發展快速。特別是近幾年來,採取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措施,如降低地價、電價、規費等,以及優化服務等方面,多方吸引國內外客戶到澄海投資興辦實業。同時,鼓勵國營、集體、三資、股份制、私營個體等多種所有制性質的經濟一齊上,促進了工業經濟的迅速發展。 全區初步形成以輕型加工業為主體,塑料玩具、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工藝美術、建築材料等支柱行業相互配套的工業新格局。全區工業企業5600多家,其中宜華集團公司等產值億元以上企業13家。44種工業產品填補國內空白,55種產品榮獲部優、省優稱號,塑料、工藝、玩具、南金等產品暢銷歐美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塑料行業,共擁有塑料生產企業近千家(注冊),從業人員近十萬人,僅自動、半自動注塑機達1萬台(套),生產塑料玩具、塑料工藝、塑料日用品、塑料配件、塑料建材五大類產品,年創值20多億元,被國內外稱為塑料城。 專業鎮—— 東里鎮(廣東省五金工具專業鎮) 汕頭市澄海區東里鎮位於潮、澄、饒三市交界處,水、陸、空交通十分便利,區位優勢突出。東里鎮是汕頭市澄海區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潮汕地區的著名僑鄉,鎮內的道路、水、電、通訊、環保等各項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投資環境十分優良,是全國500個城鎮示範點之一。 東里鎮現有大大小小的工業企業近1000家,並己逐步形成五金製品作業、針織服裝漂染行業、工藝玩具行業、橡塑行業、印刷包裝行業等五大重點行業,其中較有特色的是五金製品行業。2005年被省科技廳確定為省五金製品專業鎮。 蓮下鎮(廣東省日用化工專業鎮) 蓮下鎮位於汕頭市澄海中心城區北側,南靠韓江支流蓮陽河,東臨南海,西倚鳳鳴山,是澄海工業重鎮。素有「僑鄉」之稱,人傑地靈,人文蔚盛,商賈雲集。國、省道橫貫兩翼,不出半小時可直達汕頭國際機場、汕頭港、澄海萊蕪碼頭、汕頭火車站,區位優勢尤為突出。現轄30個行政村,人口10.61萬人。區域面積56.0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9.31平方公里,被列為廣東省中心鎮。2006年被省科技廳定為省日用化工專業鎮。連年來先後被國家省部委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和廣東省「先進鄉鎮黨委」、「文明村鎮」、「文明示範鎮」、「鄉鎮企業百強鎮」等榮譽稱號。 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蓮下鎮委鎮政府本著「科技興鎮,工業強鎮」發展思路,致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近幾年,一批基礎設施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投資環境日臻完善,園區規劃和建設、特式產業的培植和發展彰顯了工業重鎮的位置。2006年實現工業產值65.6億元;稅出1.42億元。業已呈現以外向型經濟為主體,日用化工、木製品、工藝玩具、造紙印刷包裝、毛織服裝、食品加工等幾大支柱產業共同發展的工業格局。 日用化工是近幾年異軍突起發展迅速的行業,現在大小企業80多家。廣東名臣化妝品有限公司是其中的姣姣者,其「蒂花之秀」化妝品、日用洗滌品系列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是「國家免檢產品」。企業正發揮著龍頭帶動的社會效應。發展中的蓮下日用化工工業呈現出如下鮮明的特色:產品種類繁多、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硬體配套上檔次、己形成生產社會化產業鏈:整個行業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蓮下現在打造特色專業鎮的同時,正描繪著科技創新三年發展規劃,致力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鳳翔街道(廣東省玩具專業鎮) 澄華街道(廣東省毛衫專業鎮) 鹽鴻鎮(汕頭市包裝材料專業鎮) 農業 澄海農業素以精耕細作著稱,有「種田如綉花」美譽,是著名的農業高產地區。新中國成立後,澄海各級黨政高度重視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大搞平整改土,興修水利。先後建成了五大聯圍防洪防潮大堤和6個灌區的灌溉排水系統,興建四座橋閘,保水調節水位,實現排灌自流化。 韓江堤圍全面達到二十年一遇的設防標准,部分達到五十年一遇的設防標准;海堤具備抗擊十一級台風加暴潮的能力。早在1957年,澄海就成為全國第一個雙季水稻畝產千斤縣,榮獲「糧食畝產量甲全國」的稱號。改革開放以來,在繼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同時,全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完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並突破了以糧為綱的單一模式,發展多種經營,全面活躍了農村經濟。 糧食再創高產,1989年稻穀年平均畝產1075公斤,成為全國第一個雙季水稻高產超噸谷的縣份,1991年獲國務院授予的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的稱號。此後經努力,連續十二年保持畝產「噸谷市(縣)」的殊榮。年蔬菜種植面積24.73萬畝,總產量72.35萬噸;水果種植面積4萬多畝,總產量4.98萬噸;「三鳥」飼養量2295.18萬只,生豬飼養量23.88萬頭;水產養殖面積4.64萬畝,水產品總產量6.09萬噸。全區水產、水果、禽畜、蔬菜「四大基地」總收入26.4億元。樟林林檎、新澄西瓜、萊蕪紫菜、白沙獅頭鵝等澄海農特產品馳名海內外。 外引內聯 改革開放以來,澄海區充分利用僑鄉的優勢,通過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外引內聯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全區共引進香港、泰國、新加坡、日本、美國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到澄海落戶。興辦三資企業475家,來料加工企業312家,累計實際利用外資6.02億美元。投資項目涉及服裝、工藝、毛織、化工、塑膠、食品及餐旅業、房產開發等20多個行業。在引進的項目中,工業項目佔80%以上。 建成了泛海木業有限公司、華翔塑膠有限公司等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骨幹龍頭企業。在做好外資引進的同時,積極加強與內地大中城市、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技術交流與經濟協作。目前,澄海已同12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 商貿旅遊 澄海區按照「大市場、大商品、大流通」的思路,以建設專業市場和多功綜合市場為重點,先後新建擴建了一批規模較大的專業性綜合性集貿市場。全區共擁有水產、塑料、服裝、蔬菜、水果、糧食等專業綜合市場50個,經營總面積47.75萬平方米。這些市場連結全區村鎮,面向全國,既較好地服務了當地群眾生活,又增強了當地工業產品和農副產品的輻射功能。 澄海塑料專業市場,經營幾百個系列近萬個品種的塑料產品,遠銷全國多個省市,2000年成交額17.25億元,比1980年增長13.5倍;集市貿易成交額達到11億元,比1980年增長31倍。與此同時,澄海區利用毗鄰特區、靠近港澳的有利條件,積極拓寬對外貿易渠道,大力組織產品出口。至2004年,全區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4.96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4.37億美元,分別比1980年增長873倍和10.4倍。 澄海區旅遊業蓬勃發展,全區共有賓館、招待所、旅社60家,其中已評為二星級的2家,相當於二星級的4家,三星級的1家,四星級的1家;客房約1712間,床位3036張。此外,還有營業性歌舞廳67家。 目前澄海旅遊資源已經初步開發利用,較有規模的景區共有5處。即:萊蕪旅遊區、陳慈黌故居、鄭王衣冠墓、塔山風景區和冠山風景區。2004年澄海區共接待來澄旅遊人數98.8萬人次,各旅行社組團外出旅遊4.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6億元。目前,共有旅遊企業8家,各旅行社已開辦國內旅遊線路6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