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蘇聯如何改造工業化

蘇聯如何改造工業化

發布時間:2024-11-02 03:31:30

① 蘇聯的工業化道路

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開始於1925年聯共(布)十四大通過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方針,同一般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化過程相比,蘇聯的工業化建設有自己的特點。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化一般開始於輕工業,這是因為輕工業投資少、資金周轉快,獲得利潤也容易,通過輕工業的發展積累資金,再投資於重工業。重工業發展的特點是投資大、建設周期長。例如英國工業革命最先從棉紡織業開始。蘇聯工業化則首先從重工業開始,而且始終以重工業為中心。造成這一特點的基本原因是蘇聯用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處於帝國主義的封鎖包圍之中,戰爭的危險一直沒有完全消除。要使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鞏固並長久存在下去,蘇聯必須要有強大的國防實力,而強大的國防實力是靠雄厚的工業基礎特別是重工業來支撐。這就要求蘇聯必須盡快要經濟上不依賴於資本主義國家,建成門類齊全的獨立的工業體系。蘇聯的工業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從1928—1937年,僅用了十年時間,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就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對此應充分肯定。但同時也應看到,片面強調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建設,也造成了一些問題,帶來一些消極影響:第一,造成農業和輕工業的落後。由於忽視了農輕重之間的協調發展,導致農業和輕工業的長期滯後,這使得重工業超前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又受到制約。第二,由於重工業的發展建立在對農業和輕工業的剝奪基礎上,農業和輕工業積累太少,使群眾的生活長期得不到改善。

② 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特點

蘇聯在20世紀2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實施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政策,這一政策標志著蘇聯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以下是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主要特點:
1. 國家主導的計劃經濟體制:蘇聯實行了五年計劃,通過國家計劃經濟體制,對資金、人員、資源、技術和物資進行統一管理和分配,以實現工業化的有序和高效率。
2. 大規模的工業設施建設:在這一時期,蘇聯迅速推進了冶金、煤炭、機械製造、電氣和化學工業等領域的發展,以實現工業生產的自主可控。
3. 重視科學技術發展:蘇聯在工業化過程中高度重視科技和科學研究,建立了大規模的技術培訓體系,並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和專家。
4. 國際主義合作:蘇聯在工業化建設中得到了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援助,同時也向這些國家提供技術支持和幫助,形成了國際主義的互助合作網路。
5. 巨大的社會成本:蘇聯在追求工業化的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社會成本。在農村地區,政府採取了極端的措施,犧牲了農業以支持工業。同時,大量工業項目的建設也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
6.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在二戰期間,蘇聯不僅在軍事上投入巨大,也對工業化進程造成了影響。戰爭消耗了大量資源,但也為蘇聯提供了技術人才和工業基礎設施的機遇。
綜上所述,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雖然為蘇聯帶來了經濟上的巨大成就,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環境和經濟代價。

③ 蘇聯是怎樣對工業化進行改造的

蘇聯的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中化。詳見下文。


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後,蘇聯廢除封建所有制和資本主義所有制,實現國民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和技術改造,建立社會主義經濟。
蘇聯人民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斗,終於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這一歷史過程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

1.蘇維埃政權初期的社會主義改造,這個時期包括從1917年11月開始到1918年夏。蘇維埃國家掌握了國民經濟的命脈,為逐步實現向社會主義經濟過渡奠定了初步基礎。
2.為了粉碎敵人的猖狂進攻,保衛蘇維埃政權,蘇維埃政府被迫採取一系列特殊的經濟政策,即「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這種政策措施,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加劇了由於戰爭破壞所造成的後果,使生產大幅度下降。戰爭結束後在農民和工人中產生了不滿情緒。1921年春蘇維埃國家遭到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於是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

3.實行新經濟政策和恢復國民經濟時期這一時期包括從1921年春到1925年底。新經濟政策是蘇維埃國家採取的逐步實現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政策。
由於實行了新經濟政策,蘇聯經濟得到了迅速恢復與發展。到1926年超過戰前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4.實現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時期這一時期包括從1926年至1937年。在國民經濟恢復以後,蘇聯著手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實行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
國家工業化:1926年,蘇聯開始實行以發展重工業為中心的國家工業化。它要求用自己生產的現代化的機器設備改造整個國民經濟,建立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強大的國防。
蘇聯的經濟建設事業,是根據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政府提出的政治經濟總任務有計劃地進行的。自1928年起,蘇聯開始實行發展社會經濟的五年計劃。1928~193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規定,基本任務是在蘇聯建立強大的重工業,以便在社會主義基礎上改組整個國民經濟。1933~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完成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造,基本上建成社會主義社會。蘇聯人民經過艱苦的努力,兩個五年計劃的主要任務都勝利完成了。
由於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蘇聯工業和國民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蘇聯由落後的農業工業國變為社會主義的工業國。
農業集體化:在20年代的蘇聯農業中已有少量的合作社組織,但蘇聯農業集體化主要是通過1929年下半年開始的全盤集體化運動實現的。在全盤集體化運動中整村、整鄉、整區的農民加入集體農庄(農業勞動組合),消滅了富農階級。到1934年基本上實現了農業集體化。
集體化的實現和社會主義農業制度的確立,消滅了蘇聯最後一個剝削階級──富農階級,推動了農業技術改造,改善了農民的勞動條件,提高了農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集體化農業為工業提供了大量的資金、糧食、原料、勞動力和廣闊的市場,保證了工業化的迅速實現。另一方面,工業為農業供應日益增多的機器、拖拉機、汽車和其他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工業和農業建立起新的結合,工農聯盟在新的基礎上得到加強。
到1937年,蘇聯基本上完成了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的建立,實現了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成為能夠供給本國經濟和國防所必需的技術裝備的經濟獨立的國家。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達到美國的32.7%,超過了德國、英國和法國。按工業生產量說,蘇聯從革命前佔世界第5位躍居到世界第2位。不少工業品產量躍居世界首位。但是按人口平均計算,仍落後於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蘇聯在資本主義包圍的國際環境下,經過20年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到1937年完成了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主要任務,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5.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和准備衛國戰爭時期從1938年起,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入侵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被戰爭所中斷。盡管如此,在戰前蘇聯經濟還是得到進一步發展。隨著生產的發展,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④ 蘇聯實現工業化的方式及影響

以重工業為主,農業和輕工業為重工業提供經濟基礎。影響:積極 是蘇聯的國防,經濟地位得到提升,蘇聯的鋼產量達到了世界第二,歐洲第一。此時正當經濟大危機時,其他國家也紛紛派考察團到蘇聯考察甚至還有移民到此。 消極 斯大林模式僵化成為以後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導致蘇聯有原先的沙皇統治下的糧食出口國變成糧食進口國,1964年蘇聯不得不從國外進口糧食。

⑤ 蘇聯是如何「奇跡般地變成了一個工業化強國」的

已解決問題 收藏 轉載到QQ空間 20世紀30年代,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有何突出特點 [ 標簽:社會主義 工業化,蘇聯,工業化 ] _|.黑栢配≒ 回答:1 人氣:1 解決時間:2008-06-29 18:00 滿意答案蘇聯用現代科學技術裝備工業,並用它去裝備農業和國民經濟的其他部門,使機器大工業在社會主義國民經濟中占優勢地位的過程。1925 年12 月俄共(布)「十四大」通過了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總路線,確定把蘇聯從一個輸入機器裝備的國家變成生產機器裝備的國家。1926—1928 年,是蘇聯工業化的初級階段。在此期間,一方面進行工業建設,另一方面探索工業化的道路,制定發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在如何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政策問題上,黨內進行了不同意見的爭論,最後確立了斯大林的主張作為黨的指導思想。這就是:優先發展重工業,實行統一計劃,集中管理,實行高積累、高速度,迅速消滅非社會主義經濟成份。1927 年12 月,聯共(布)「十五大」通過「關於制定國民經濟五年計劃的指示」的決議,指出計劃應注意消除國民經濟中的不平衡現象,正確處理工業與農業、重工業與輕工業、積累與消費等比例關系,但強調高速發展重工業。根據決議精神,並考慮到某些無法預測的客觀條件,國家計委起草了兩個「一五」計劃(1928—1932)的方案即最高方案(又稱最佳方案)和最低方案(又稱初步方案)。最高方案比最低方案的指標高20%。在領導機關審查討論時,布哈林、李可夫等人贊成最低方案,主張工農業的均衡發展,但遭到斯大林的批判。1929 年4 月,黨的第十六次代表會議討論並通過了最高方案,5 月經蘇維埃第五次代表大會批准。計劃規定,國民經濟總投資為6469500 萬盧布。經過蘇聯人民的艱苦努力,「一五」計劃提前9 個月完成。1932 年工業總產值比1928 年增長了102%,工業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達70.7%,但消費資料生產只完成計劃的73.5%,農業產量下降到歷史上最低水平。從1933 年起開始實施「二五」計劃(1933—1937)。計劃規定國民經濟總投資為1375 億盧布,並要完成整個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考慮到農輕重比例嚴重失調的情況,計劃把發展輕工業放在重要地位。計劃規定工業年平均增長率為16.5%,其中輕工業為18.5%,重工業為14.5%。「二五」計劃也提前9 個月完成。在「二五」計劃期間有4500 個工業企業投入生產,工業產量比1932 年增加120%。但由於種種原因,輕工業和農業分別只完成計劃的85.4%和76.9%,而重工業完成121.3%,因此農輕重比例失調情況沒有解決。經過兩個五年計劃的建設,蘇聯基本上完成了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形成了一個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消滅了工業中的非社會主義成份,使蘇聯的工業總產值由原來的世界第五位和歐洲第四位躍居為世界第二位和歐洲第一位。

閱讀全文

與蘇聯如何改造工業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rsq8和s8哪個好 瀏覽:566
買保險汽車升級要多久 瀏覽:793
汽車的原車導航保修多久 瀏覽:666
南寧賣汽車在哪個位置 瀏覽:347
汽車違章如何處理最好 瀏覽:494
寶馬7系中美哪個好 瀏覽:283
內蒙古工業經濟怎麼樣 瀏覽:812
新款賓士c選裝等多久 瀏覽:57
汽車鈑金工業噴漆多少錢 瀏覽:287
汽車踩坑是什麼意思 瀏覽:368
奧迪a7分期月供多少 瀏覽:485
寶馬x3斷電要多久 瀏覽:507
奧迪q5後背箱網怎麼裝 瀏覽:123
中廣核和核工業總公司哪個大 瀏覽:32
蘇州金杯汽車哪裡買 瀏覽:982
寶馬舒適怎麼自動關閉 瀏覽:794
寶馬320隨動轉向大燈怎麼開啟 瀏覽:901
汽車換完火花塞多久清洗節氣門 瀏覽:766
寶馬3系進口和速派哪個好 瀏覽:783
寶馬3wifi怎麼查看 瀏覽: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