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浪漫主義文學與批判現實主義有什麼區別
一、興起時間不同:
浪漫主義是開始於18世紀德國的藝術、文學及文化運動;
批判現實主義是19世紀在歐洲形成的一種文藝思潮和創作方法。
----------
二、起因和吸收的因素不同:
浪漫主義受到了啟蒙運動(17世紀及18世紀歐洲地區發生的一場哲學及文化運動,該運動相信理性發展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實存的基本問題)的理念影響,也吸收了中世紀文化復古(文藝復興,這場文化運動基本上以復興羅馬為名,動機大致上是要改變中世紀社會逐漸嚴重的腐敗,卻不是將古羅馬原樣重現,反而是加入新思考和檢討,所以做出實際上是一種徹底不同的新型態文化變革,其中雖囊括了對古典文獻的重新學習和承接,卻在繪畫方面透過直線透視法的發展,以及逐步而廣泛開展的中古時代教育變革,乃至於人體結構、化學、天文技術的知識的追求等等,這些極重要的近代科學發展,除了打破神權時代,也打破了希臘羅馬的古文化。傳統觀點認為,這種知識上的轉變讓文藝復興發揮了銜接中世紀和近代的作用。盡管文藝復興在知識、社會和政治各個方面都引發了巨大變革,但令其聞名於世的或許還在於這一時期的藝術成就,以及列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博學家做出的創新貢獻。)的藝術成分。法國大革命(1789年法國革命是迄今為止最偉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國的「青春、熱情、自豪、慷慨、真誠的年代」——歷史學家《舊制度與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維爾這樣認為)和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對19世紀科學發展及社會變遷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里發生的事件和其背後的意識形態也影響了浪漫主義運動;
批判現實主義,是現實主義(現實主義是一個19世紀的一場運動,起源於法國。恩格斯為「現實主義」下的定義是:除了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的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傳統的繼承與發展。法國作家蒲魯東於《藝術的社會使命》一書中,提出「現實主義是批判的」之論點。
----------
三、主張和特點不同:
浪漫主義注重以強烈的情感作為美學經驗的來源,並且開始強調如不安及驚恐等情緒,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壯麗時所表現出的敬畏。浪漫主義以藝術和文學反抗對於自然的人為理性化。浪漫主義重視民間藝術、自然以及傳統,主張一個根基於自然的知識論,以自然的環境來解釋人類的活動,包括了語言、傳統、習俗。夏爾·波德萊爾(法國詩人,象徵派詩歌的先驅,現代派的奠基者,散文詩的鼻祖):「浪漫主義既不是隨興的取材、也不是強調完全的精確,而是位於兩者的中間點,隨著感覺而走。」
批判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三個:皮埃爾-約瑟夫·普魯東,1840年出版的著作《什麼是所有權?》一書中,提出了讓他蜚聲於世的論點——「財產就是犯罪」;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筆名馬克西姆·高爾基),1901年聖彼得堡的一次學生示威被警察血腥鎮壓後他寫了《海燕之歌》;馬利-亨利·貝爾,筆名司湯達,被認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現實主義的實踐者之一,其代表作《紅與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遠遠超出了同時代作家所能及的層次。它開創了後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後來者競相仿效這種「司湯達文體」,使小說創作「向內轉」,發展到重心理刻畫、重情緒抒發的現代形態。
----------
四、影響和涉及范圍不同:
浪漫主義涉及的領域包括音樂、文學藝術、視覺藝術、政治、哲學。浪漫主義最為人所知的影響之一是它帶來的民族主義思潮;
批判現實主義涉及文藝思潮和創作方法。
② 自學考試《工業設計史》專項試題:簡答題(2)
21.簡述波普設計運動(Pop Design)
答:20世紀60年代興起於英國並波及歐美。又稱流行藝術、通俗藝術、新達達主義 ,有大眾化、流行之意。因此要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線,打破一切傳統的審美觀念。波普設計打破了二戰後工業設計局限於現代國際主義風格的過於嚴肅、冷漠、單一的面貌,代之以詼諧、富於人性和多元化的設計,它是對現代主義設計風格的具有戲謔性的挑戰。反映了戰後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的社會與文化價值觀,力圖表現自我,追求標新立異的心理。波普風格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形式.
22.簡述裝飾藝術運動
答:飾藝術運動它是於 1920 年在巴黎首度出現的。 裝飾藝術風格是一種明確的現代風格 , 它從各種源泉中吸取了靈感,包括新藝術,俄國芭蕾、美洲印第安藝術。 藝術裝飾運動傳入美國,與美國的大眾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獨具特點的“爵士摩登”風格。它豪華、誇張、迷人、怪誕,主要表現在建築設計和產品設計兩方面。在建築設計上,一系列的大型建築物瞎胡都是藝術裝飾風格的產物,如克萊斯勒大廈等,這些建築一方面採用了金屬、玻璃等新型材料,一方面採用了金字塔形的台階式構圖和放射狀線條來處理裝飾
23.包豪斯的定義及基本觀點?
答:“包豪斯”一詞格羅彼烏斯生造出來的?有德語的“建造”和“房屋”兩個詞的`詞根首滑構成。
包豪斯學者神臘校由魏瑪藝術學院和工藝學校合並而成?其目的是培養新型設計人才。觀點 ?①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 ②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 ③設計師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設計。
24.簡述工業革命對英國的影響?
答: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創造巨大生產力,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⒈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⒉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戰勝封建生產方式 ⒊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大量農村人口湧向城市?推動城市化進程。 ⒋人類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
25.包豪斯的成就和影響?
答:①、包豪斯打破了將純粹的藝術與實用藝術截然分解的陳腐、落伍教育觀?進而提出集體新教育理想。
②、包豪斯完成了藝術與工業鴻溝之間的架橋工作?使藝術與技術獲得新的統一。
③、包豪斯接受了機械作為藝術家的創作工具?並研究出大量的生產方法。
④、包豪斯認清了技術知識可以傳授?而創造能力只能啟發的事實。
⑤、包豪斯發展了現代的風格?為現代設計指出了正確的方向。
26.工藝美術運動的意義及影響
答:創造了新的設計風格,對工業的反對和對機械化大批量生產的否定,註定工藝美術運動不能形成領導潮流風格,強調裝飾導致成本增加,沒能真正為大眾服務,但它代表了整整一代歐洲知識分子的感受,因此工藝美術運動探索為此後的新藝術運動奠定了基礎。
27.簡述後現代主義設計的特徵
答:產生時間:20世紀60年代,流行於70、80年代的歐美 特徵:一種文化傾向(反文化、反美學、反文學)。後現代主義是旨在反抗現代主義純而又純的方法論的一場運動,它廣泛地體現於文學、哲學、批評理論、建築及設計領域中。所謂“後現代”並不是指時間上處於“現代”之後,而是針對藝術風格的發展演變而言的。其本質是一種知性上的反理性主義、道德上的犬儒主義(政治冷漠,它表現了大眾對政治的不滿、無可奈何乃至出於實用主義目的的積極利用。)和感性上的快樂主義。
後現代主義並非一種特定的風格,而是旨在超越現代主義所進行的一系列嘗試。在某種情境中,這意味著復活那被現代主義擯棄的藝術風格,而在另一種情境中,它又意味著反對客體藝術或包括你自己在內的東西 .後現代主義設計的特徵後現代主義設計的特徵後現代主義設計的特徵後現代主義設計的特徵: (1)反對設計單一化,主張設計形式多樣化。 (2)反對理性主義,關注人性。主張以游戲的心態設計。 (3)強調形態的隱喻、符號和文化的歷史,注重設計的人文含義。設計大量創造性地運用符號語言,將產品的功能與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會、歷史相結合。 (4)關注設計作品與環境的關系,意識到設計的後果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設計要人性、綠色、環保。
28.簡述現代主義設計運動
答:以工業設計為主的現代設計革新運動於20世紀初至30年代席捲歐美。運動中涌現出一批具有民主思想、充分肯定工業社會大機器生產、贊賞新技術、新材料的工業設計的先驅人物。他們提出了功能主義的設計原則,提倡科學的理性設計並創立了新時代的設計美學--機械美學。其所設計的簡潔、質朴、實用、方便的全新產品,確立了現代主義設計的形式與風格,標志著產品設計進入現代工業化設計的時代。工業設計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杠桿。獨立的設計教育體系也出現了,並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在歐美各國,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發展各具特色。
29.簡述保爾頓和魏德伍德的工廠的異同
答:保爾頓和魏德伍德的工廠有幾個預示著未來設計發展的特點。兩者相比較,基本的差別在於它們批量生產的類型不同。保爾頓的工廠是為趣味變換很快的時尚市場生產的裝飾品,而魏德伍德所生產的產品則必須將美學形式與實用和耐久的要求相協調。這兩類有著不同設計含義的消費品范疇將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而擴大。另外兩個重要特點是兩家共有的。首先,盡管美學價值是重要的,但它從屬於商業上的考慮,支配產品的准則是“它們能否銷出”。第二,兩者的設計都主要源於廠外與生產過程無關的藝術家、建築師以及包含圖案、花紋的出版物。在大多數情況下,設計被應用到了生產過程之中,而不是來自生產過程。
30.簡述散帕爾設計理論
答:散帕爾理論是以廣泛的歷史研究,特別是以實用藝術及其技術的歷史為基礎的,使得他的思想與當時學究們的觀點大相徑庭。他認為,風格不是時代各種特有形式的融合,而是在設計一種產品時基本構思的藝術升華。產品的基本形式主要受到材料及其加工工藝的限制,同時也受到“許多在產品本身之外,而又對其設計起重要作用的因素的影響”,包括地域、氣候、時間、習俗以及設計作品服務對象的地位等,裝飾作為這些影響的表現,是一種綜合的因素。散帕爾關於產品基本形式的原則對工業設計的發展是很有意義的,這些原則是接受並使用機器,以生產超越時尚而具有幾何簡潔性的功能產品。
31.簡述帕金的設計理念
答:英國建築師帕金(Augustus W.Pugin,1812—1852)對於19世紀前期哥特式復興有重要的影響。帕金對於設計標準的失落深為不安。他將中世紀想像成完美的社會、和諧的時代,以此與“壓抑民眾”的工業社會形成鮮明對比,並把哥特式作為反抗異教文化和拯救審美情趣的惟一風格。對帕金來說,哥特式的復興代表了一種具有精神基礎的設計運動,這種精神基礎在一個價值觀迅速改變的社會中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他的這些思想使他成了後來工藝美術運動的先行者。帕金在19世紀首先將設計原則具體化,這對後世頗有影響。他堅信設計基本上是一種道德活動,設計者的態度通過其作品而轉移到了別人身上。因此,理想越高,藝術水準也越高。帕金反對那種“純美”的觀點。他認為設計應適於使其實現的材料,設計者的技巧在於結構的具體化與表達,每個時代應有其自然形成的風格來表現其生活。他主張自然的裝飾應該程式化並加以幾何化的處理,以加強其表現形式。
32.介紹設計師柯爾
答:帕金的設計改革思想得到了一群藝術家的響應,他們之中沒有一位受過設計師的職業訓練,其中心人物是柯爾。柯爾本人是一位水彩畫家,同時也是一位政府官員。他改革了英國郵政系統,負責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黑便士”,並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聖誕卡。1845年,英國藝術協會舉辦了一次競賽以促進設計,柯爾的茶壺設計獲獎。柯爾本人的設計並不是革命性的。 柯爾等人對帕金的“設計原則”推崇備至,同時又強調設計的商業意識,試圖使設計更直接地與工業相結合。1849年,柯爾創辦了《設計雜志》,該雜志在其3年歷程中成了宣傳柯爾思想的喉舌。他認為,通過將藝術價值與實用性和商業性生產結合起來,就有可能進行實際上的改革。
33.簡述“水晶宮”國際工業博覽會的舉辦和影響
答:1851年英國在倫敦海德公園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國際工業博覽會,這次博覽會在工業設計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一方面較全面地展示了歐洲和美國工業發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業設計中的各種問題,從反面刺激了設計的改革。“水晶宮”是20世紀現代建築的先聲,是指向未來的一個標志,但“水晶宮”中展出的內容卻與其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各國選送的展品大多數是機制產品,其中不少是為參展而特製的。展品中有各種各樣的歷史式樣,反映出一種普遍的為裝飾而裝飾的熱情,漠視任何基本的設計原則,其濫用裝飾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為市場生產的商品。博覽會的一個結果,就是在致力於設計改革的人士中興起了分析新的美學原則的活動以指導設計。博覽會的另一個結果就是在柯爾的主持下,創建了一所教育機構來滿足英國設計界的需要,這就是亨利·柯爾博物館。對於1851年倫敦“水晶宮”國際工業博覽會最有深遠影響的批評來自拉斯金及其追隨者。最終在英國產生了一個轟轟烈烈的設計運動,即由莫里斯倡導的工藝美術運動。
34.簡述戰後現代主義在英國的發展
答:由於戰爭的迫切需要和國家在物資和人力上的短缺,使得強調結構簡單、易於生產和維修的功能主義設計得以廣泛應用,這樣現代主義才開始在英國紮下根來,然而這種現代主義仍帶有工藝美術運動的氣息。
英國現代主義發展中起關鍵作用的機構是於1944年成立的英國工業設計協會。並提出了“優良設計、優良企業”的口號,積極推進“優良設計”在英國的發展。
到20世紀40年代末,以“人情味”為特徵的英國設計興起,開始注重設計中造型、色彩等心理因素。1949年英國工業設計協會創辦了《設計》雜志,積極推動以輕巧、靈活和多功能設計為特徵的“當代主義”風格。
從20世紀50年代起,公眾趣味逐漸取代了設計機構的說教而成為設計師關心的焦點,各種裝飾圖案和“藝術”形式開始復興。工業設計協會對這種趨勢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態度,大力宣傳“高尚、健康的情趣”和“雅緻的生活環境”,並對美國流線型風格的浸染提出了批評。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英國設計中心在20世紀60年代引入了一系列新的評選程序,以保證其展出的“優良設計”能滿足新建立起來的技術標准。
傑出的設計人物:羅賓·戴、戴森
35.簡述日本二戰後工業設計的發展
答: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的民用工業和工業設計並不發達,很多工業產品直接模仿歐美的樣本,價廉質次,戰後日本經歷了恢復期、成長期和發展期三個階段,在經濟上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工業設計也有了很大進步。
a 從1945—1952年是日本工業的恢復階段,業設計的發展首先是從學習和借鑒歐美設計開始的。業設計尚處於啟蒙階段,優秀設計作品不多。
b 1953—1960年這一時期為成長期,日本的經濟與工業都在持續發展。日本的工業設計從模仿歐美產品著手,以求打開國際市場,這就使日本的不少產品都具有明顯的模仿痕跡。
c 從1961年起日本工業進入了發展階段,即日本的工業生產和經濟出現了一個全盛的時期,工業設計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由模仿逐漸走向創造自己的特色,從而成了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的設計大國之一。36.簡述非物質設計
答:非物質設計:即從物的設計轉變為非物的設計、從產品的設計轉變為服務的設計、從佔有產品轉變為共享服務。非物質主義不拘泥於特定的技術、材料,而是對人類生活和消費方式進行重新規劃,在更高層次上理解產品和服務,突破傳統設計的作用領域去研究“人與非物”的關系,力圖以更少的資源消耗和物質產出保證生活質量,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37.簡述後現代主義
答:後現代主義是旨在反抗現代主義純而又純的方法論的一場運動,它廣泛地體現於文學、哲學、批評理論、建築及設計領域中。所謂“後現代”並不是指時間上處於“現代”之後,而是針對藝術風格的發展演變而言的。
源於60年代,在70-80年代達到高潮。
後現代主義的發言人斯特恩(Robert A.M.Stem)把後現代主義的主要特徵歸結為三點:即文脈主義(Contextualism)、引喻主義(Allusionism)和裝飾主義(Ornamentation)。
後現代主義在設計界最有影響的組織是義大利一個名為“孟菲斯”(Memphis)的設計師集團。
38.簡答日本的雙軌制
答:一方面在服裝、傢具、室內設計、手工藝品等設計領域系統的研究傳統,以求保持傳統風格的延續,另一方面,在高技術的設計領域則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求進行設計,形式上與傳統沒有直接聯系,設計的基本思維受傳統美學觀念的影響。
③ 文化工業文化工業的特徵
文化工業的特徵,根據阿多諾的理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文化工業是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西奧多·阿多諾及馬克斯·霍克海姆等人提出的概念,用以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下大眾文化的商品化及標准化。這個概念是阿多諾的哲學理論的中心,它首次出現於阿多諾的《啟蒙辯證法》(1948年)。在這部著作中阿多諾稱文化工業是從上向下「有意識地結合其消費者」。這部著作標志著批判理論早期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