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對私營工商業的改造的主要方針是什麼
閣下:
是不是指的建國初期我國的三大改造?而且其中的改造沒有提到私營工商業,只有對個體手工業的改造。
其方針是:通過合作化道路,把個體手工業轉變為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個體手工業是以私有制和個體勞動為基礎、從事商品生產的一種個體經濟,在中國國民經濟中佔有一定的地位。從1953年起,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導下,決定逐步對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改造採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過渡的步驟,從手工業生產合作小組、手工業供銷合作社,再發展為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 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理論是什麼
社會主義改造理論,也叫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具體時間是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這一時期,因為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還不是社會主義,是在經過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之後,才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主義制度。也就是說,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就是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3. 我國解放初期三化一改造的內容是什麼
「一化」就是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是主體;「三改」即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一方面要求發展社會主義工業,使我國由落後的農業國逐步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使社會主義工業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有決定意義的領導力量;另一方面,要求把農民手工業者的個體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把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支持和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
「一化」和「三改」互相聯系互相制約,互相促進,體現了發展生產力和變革生產關系的辨證統一。因此,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是一條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的總路線。
(3)改造工業的基本守則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化三改的作用:
盡管在社會主義改造的後期,存在著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過於單一的問題。但是,整個來說,在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比較順利地實現如此復雜、困難和深刻的社會變革,促進了工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的確是個偉大的歷史性勝利。
事實已經表明,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4. 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化的基本設想是什麼
您好
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化,其實我們的工業幾乎是零,全部是依靠進口為主。國家領導人為了這個的工業化發展,開始有了全面的設想和計劃。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化的設想,主要是根據蘇聯的模式進行,因為當時中國的社會制度和蘇聯有一些相似的地方,而且蘇聯和中國的關系比較好,因此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化的設想,基本上是以蘇聯工業化為基礎。
5. 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方針和過程
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黨採取了(統籌兼顧,全面安排,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
農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步驟
一、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過程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1953年底,以發展互助組為主,同時試辦初級社。
第二階段,從1954年到1955年下半年,大辦初級社。
第三階級,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是合作化運動高潮段。1955年7月,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作了《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總結了農業合作社的歷史經驗,系統闡述了農業合作化的理論、方針和原則。
6. 毛澤東提出的中國工業化道路思想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1工業化是現代化的主體和基礎,工業化道路是現代化建設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提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從探索中國工業化道路開始的。 2第一,毛澤東鑒於蘇聯在發展經濟中的經驗教訓和我國生產力落後、經濟基礎薄弱的情況,提出了「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第二,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首先論述了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關系問題;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又把這三者關繫上升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高度來認識。第三,毛澤東認為,由於我國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基礎薄弱,以工業為主導,把重工業作為我國建設的重點,優先發展重工業,是必要和必需的;同時,必須充分發展農業和輕工業,尤其更重視農業的基礎作用。因為只有農業發展了,才能為工業提供糧食、原料、市場和積累資金,才能更快更好地發展輕工業和重工業。第四,毛澤東提出,要適當調整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投資比例,在更多地發展農業和輕工業的基礎上發展重工業;發展工業必須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以工業為主導,以農業為基礎;要將過去那種以重、輕、農為序安排國民經濟的做法,改為以農、輕、重為序。
7. 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是什麼
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 (1)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 (2)對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 (3)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 (4)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完成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從建國到1956年,在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特別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黨採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通過一系列由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過渡形式,對它們進行贖買,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是一個創舉。對於如何評價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它的成就和不足是什麼?黨史界一些論者發表了不同意見。 黃如桐指出,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盡管存在著缺點和偏差,遺留問題不少,但畢竟是支流。主要應看到,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是世界社會主義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這主要表現在: (一)黨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了馬克思、列寧曾經提出過但從來沒有實現過的用和平的贖買的辦法,即用國家資本主義的辦法,把資本主義經濟改變為社會主義經濟。企業的私有制向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改變,這在世界上出現過,但是採取這種和平方法使全國工商界如此興高采烈地來接受這種改變,則是史無前例的。 (二)黨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了消滅剝削階級、改造人的偉大戰略方針,達到了「階級消滅、個人愉快」的目的。 (三)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結合我國具體實際,制定了一系列適合於中國國情的和平改造的方針、政策,豐富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寶庫。 邵緯生認為,應全面地評價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成就和不足。其成就主要: (一)區別兩種資產階級,採取不同政策。黨指出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協性的一面。因而對資產階級不是採取一律打倒,沒收其資產的政策,而是對民族資產階級與官僚資產階級相區別,在民主革命時期保護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採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二)通過國家資本主義形式過渡到社會主義。列寧對於無產階級專政下的國家資本主義有很多重要論述,並把國家資本主義作為過渡到社會主義的中間階梯。黨正是根據這一理論,把國家資本主義作為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較好形式,並創造了由低級到高級的各種國家資本主義形式,逐步改變了資本主義企業的生產關系,完成了由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 (三)堅持實行贖買政策。我國實行這一政策,不僅從理論上而且從實踐上證明了馬克思和恩格斯設想過的這一對無產階級最有利的辦法。它在經濟上避免了由於激烈震動而造成的生產破壞,有利於發揮資本主義企業和資產階級分子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作用,促進社會主義和交換的發展;在政治上有利於無產階級政權的鞏固,國家的安定團結;同時,也有利於對資產階級分子的改造,產生較好的國際影響。 對資本主義的改造中的不足之處是: (一)對全行業合營高潮中帶進來的一部分個體商業和小手工業者,沒有及時地把他們從資產階級工商業者中區別出來,而是長期按資本家對待,挫傷了他們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積極性。 (二)在全行業合營後,裁、並、改、合的步子過大,使一些中小廠品種單調,零售商業合並過多,給消費者帶來不便。 (三)在全行業合營高潮以後,對資改造工作的重點本來應根據「八大」決議精神,轉移到調動原工商業者的積極性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上來,同時對他們進行思想改造工作。但由於對階級斗爭形勢估計不當,沒有把工作重點轉移過來,對一部分人的改造方法和使用也不很適當,因而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
8. 工業遺產的改造應堅持哪些原則
工業遺產的改造所要堅持的原則嗯,首先呢,就是要堅持,物歸原主的原則
9. 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和政策是什麼 簡答題
第一、用和平贖買方式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
第二、採取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
第三、把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社會主義勞動者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經歷了三個步驟:第一步主要實行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在私營工商業中實行委託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在私營商業中採取委託經銷、代銷等形式,既幫助私營企業克服困難,也是其生產和經營開始納入國家計劃的軌道。 第二步主義實行個別企業公私合營。國家向私營企業投資入股,企業的生產資料由國家和資本家共有;企業利潤分配仍為「四馬分肥」;國家派幹部(即公方代表)進入企業,根據國家建設需要,同工人、資本家(私方代表)共同管理和改造企業,公方代表居領導地位。資本家的剝削受到限制。 第三步是實行全行業的公私合營。國家對合營企業進行清產核資,定股定息,國家派人員負責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統一調配企業的人財物,生產資料為國家所有。
10. 工業革命確立了國際經濟交流的那些基本准則
國際經濟交流基本准則的確立:
以自由主義為原則,保證資本的自由流動、安全與增值;規定在國際貿易中給與他國最惠國的待遇,逐步取消關稅保護。通過基本准則的確立,使國際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強,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