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泉州工業如何

泉州工業如何

發布時間:2022-04-20 03:54:11

① 泉州什麼工業最發展,求大神幫助

有人說,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泉州是一個具有符號意義的城市,從經濟建設過程中涌現出來的「泉州速度」,到社會經濟體制機制轉型、變革的「泉州模式」,都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諸多啟示。 (一) 數字是枯燥的,但它能反映泉州市發展的真實圖景。 實力強: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227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是1978年的112倍,年均遞增17.7%。在2002年地區生產總值在全省率先突破千億元大關後,今年將突破2000億大關,經濟總量由改革開放前全省第五位躍升為全省第一位,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高。 生活富:2007年,泉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097元,收入水平是1990年的11.77倍,年均遞增15.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244元,是1984年的21.8倍,年均遞增14.3%;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均居全省第二位。2007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5:1,低於全省的2.72:1。 製造強:泉州生產的運動鞋全國第一,年產約十億雙,全球每十雙就有一雙產自泉州;中國服裝五分之一產自泉州;中國出口的傢具五分之一來自泉州;泉州生產的電腦磁頭、電腦掃描儀、電腦驅動器、高級交流電容器、微型馬達、電腦冰箱、錄像磁頭等產品佔世界市場份額的10%—40%,居世界第一。 榮譽多:如今,泉州市的頭頂上戴上太多的桂冠: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中國品牌經濟城市、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二連冠)、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三連冠)、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五連冠)、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 二、 泉州的崛起,始自「三來一補」生產模式。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香港地區加工業開始向外轉移。當時泉州發展工業一缺資金、二缺技術、三缺人才,但毗鄰香港,勞動力和土地資源豐富,價格低廉,又有幾十萬香港鄉親。於是,泉州縣委決定「借船出海」,以「三來一補」為突破口,發展外向型經濟。30多年來,泉州人走過了一條買「洋設備」、學「洋技術」、生產並出「洋貨」的路子。華僑和台港澳同胞回鄉探親帶回的西裝、襯衫、錄音機、手錶、皮鞋、運動鞋等「洋貨」,一件件被消化,成為泉州鄉鎮企業的產品。 這些如今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加工材料,硬是讓泉州人製造出了發展的奇跡。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對外貿易迅速崛起,出口渠道不斷拓寬,外貿進出口從1979年的0.04億元增長到2006年的54.91億元,年均遞增30.7%。出口從1979年的0.02億美元發展到2007年預計的49.5億美元,年均增長32.2%。泉州經濟外向度不斷提高,與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關系,每年進口數億用於再生產的初級產品,如苯乙烯、初級形態的塑料、合成纖維紗線、紙漿、鋼材等,保障了工業生產的原料供應;出口產品分布涉及輕工業品、重工業品及機電、高新技術產品等寬廣領域,並成為我國服裝、運動鞋、陶瓷及工藝品、竹藤製品等出口商品的主要產地。 30年來,以「三來一補」為主要內容的泉州外向型發展道路,雖說不是一帆風順,但是一個農業小縣的跨越發展卻是健步如飛,四個階段清晰可見:一是1978—1986年,作為成立「三來一補」企業的起步階段;二是1986—1992年,鄉鎮工業蓬勃發展階段,工業大跨步的發展,有力推動了泉州經濟的起飛,1992年全市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三是1993—1998年,泉州經濟高速發展階段,6年間,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近30%;四是從1999年到現在,泉州市綜合競爭力全面提升,努力打造現代製造業名城、創新創業熱土、宜居生態城市、和諧幸福家園。 三、改革開放30年,是泉州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的30年,是社會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的30年,是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30年。 30年來,泉州人民充分發揮配套改革試點城市和對外開放前沿以及僑鄉優勢,把握機遇,抓住中心,開拓進取,艱苦創業,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成為福建乃至全國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創造了跨越式發展的新輝煌。 ——縣域經濟不斷壯大,專業特色突出。縣域經濟總量佔全市經濟總量的80%,比全省高出近30%。全市所轄7個縣市全部進入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或經濟發展十佳行列,其中,晉江、石獅、南安、惠安、安溪等5縣市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行列,晉江、石獅和惠安進入全國最發達100縣(市)。泉州各縣市十分重視挖掘自然資源潛力和發揮傳統工藝優勢,把資源特色轉化為產業特色,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如南安發揮建材資源優勢,側重發展建材產業,成為全國最大的石材集散地和建材加工基地;安溪利用山區資源優勢,建成中國烏龍茶之鄉、中國藤鐵工藝之鄉和中國茶文化旅遊之鄉;2006年晉江鞋業規模以上企業產值達246.96億元,成為我國運動鞋主要生產和出口基地;德化利用民間傳統瓷雕技術優勢,側重發展工藝陶瓷,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西洋工藝瓷生產和出口基地;而以雕藝之鄉著稱的惠安縣,雕藝品出口名揚海內外,石工藝品年產值超百億元。 ——工業化進程穩步推進,品牌化集群化趨勢明顯。泉州經濟發展靠工業起家,以工業發家。2006年全市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比全省高出10.9個百分點,2007年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達4225億元,是1978年的315倍,年均遞增22.7%,工業總量穩居全省首位。培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紡織鞋服業、建築建材業、食品飲料業、工藝品製造業、機械製造業五大傳統支柱產業,2007年五大傳統優勢產業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3418億元,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80.9%。全市產值超億元企業有636家,銷售收入超十億元企業有26家。「十五」以來,市委、市政府著力推進產業升級,力促傳統產業優化提升,大力拓展新興產業,推動全市工業保持快速發展。傳統產業誕生了全市絕大部分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至2007年底全市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8枚(工商總局認定),中國名牌產品47個,均位居全國地級市前三位,榮獲感動世界的中國牌品城市稱號。新興產業快速鋪開,石油化工、電子信息、汽車製造、修船造船和生物制葯等新興主導產業也初具規模,2007年產值達449.86億元。其中汽車製造、修船造船業發展已駛入快車道,2007年產值現價分別增長52.9%和591.9%。 ——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城市面貌日新月異。1978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額僅為0.51億元,改革開放以來,歷屆市委、市政府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突破經濟發展瓶頸的重要戰略舉措,大力推進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設,「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間,泉州分別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12億元、56.98億元、322.09億元、888.36億元和1519.24億元,1978-2007年泉州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達28.2%,泉廈和福泉高速公路、泉州晉江機場、漳泉肖鐵路和肖厝、石湖、圍頭等港口碼頭相繼建成投入運營,構築起現代化的陸海空立體交通網路。電力、通訊快速發展,泉州成為全省第一個、全國第三個城鄉電話用戶超百萬戶的地級市,從根本上改變了基礎設施滯後狀況,躋身進入「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行列。 「十五」以來,泉州重點建設成就輝煌,投資規模快速擴張,在繼續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一批關系泉州發展轉型升級的大項目也相繼投產。2007年泉州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89.81億元,增長39.5%。其中福建聯合石化項目完成投資超100億元,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段)、福廈鐵路(泉州段)、福煉「一體化」30萬噸級原油專用碼頭、中化重油加工、石獅PTA、泉州修造船廠、深圳五洲龍汽車等一批項目正加速建設。2006年末,全市通車里程已達10670公里,其中二級和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里程1976公里,高級路面里程9509公里,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沿海大通道,公路密度達98.29公里/百平方公里。泉州晉江機場躋身全國50強。港口建設朝深水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2007年港口貨物吞吐量達6215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02萬標箱。 城市建設進入快車道,城區建成面積由原來的6.7平方公里擴展到2007年預計的8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預計達53%,一個以中心城市為核心,沿海次中心城市為骨幹,沿公路、鐵路、高速公路連接重點城鎮的具有閩南僑鄉特色的大泉州「組團式」城市群逐步形成。 古城保護建設工作成效顯著,既保留了文化古城獨有的風韻,又充分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古城保護建設有4個項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個項目獲聯合國獎項。以片區和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市拓展,中心城市框架迅速撐大,城東、東海、橋南三大新區初具雛形,先後榮膺「國際花園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等稱號。 ——居民收入快速提高,生活條件持續改善。改革開放前,泉州的城鎮從業人員幾乎全部分布在國有和集體單位,而農村勞動力則主要從事第一產業,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這種就業結構徹底得到扭轉。2007年,泉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097元,收入水平是1990年的11.77倍,年均遞增15.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244元,是1984年的21.8倍,年均遞增14.3%;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均居全省第二位。2007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5:1,低於全省的2.72:1。全市在1996年基本實現小康目標後,大力推進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和寬裕型小康工程,「十五」期間全市實現了村村通電、通郵、通公路,2005年通建制村公路硬化率達99.7%,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隨著收入的快速增長,消費環境的改善和消費觀念的更新,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穩步提高,生活方式和消費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生活質量得到極大改善。2007年泉州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459元,為1990年的10.1倍,年均增長14.5%;農民人均消費支出5180.4元,為1984年的19.8倍,年均增長13.9%。居民家庭食品性消費支出比重下降逐步下降,2007年泉州市城鎮居民消費「恩格爾系數」為38.2%,比1990年下降2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恩格爾系數」為42.7%,比1984年下降18.4個百分點。 城鄉居民的醫療衛生條件和社會保障水平也同步提高,和諧社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市享受低保的城市居民達25245人,1-10月累計發放保障金2400萬元,月人均差額補助114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村居民達86937人,1-10月累計發放保障金5600萬元,月人均差額補助69元。參加基本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的人數到年底預計將分別達到55.5萬、45萬、50萬、40.11萬和 39.02萬人。 但是經濟的高速發展,也給泉州帶來了污染,特別是環境的污染,水源的污染,人的身體健康受影響,這點是泉州發展需要注意改進的!我本身也是泉州人,感謝你對泉州發展的關心哈! 這是我查的一些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也希望你有空可以到泉州走走看看,現在泉州變化很大,城市建設發展挺快的,但是和福廈還有一定差距,但是泉州人有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歡迎來泉州玩! http://www.qzgy.gov.cn/( 泉州工業信息網官方網站) 以上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② 泉州的三大主導產業是什麼

泉州三大主導產業是製造業,紡織業,建築業。
泉州市,別稱鯉城,是福建省地級市,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復確定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全市共轄4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5個縣,總面積11015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泉州市常住人口為878.2285萬人。
拓展資料:
泉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台灣島,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優越;泉州是閩南民系城市之一,以閩南話為主要方言,並存莆仙話、客家話等多種方言,常住外來人口達204萬人。2020年,泉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158.66億元,經濟總量連續22年保持全省第一。泉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豐州鎮置東安縣治。西晉末年,中原戰亂,士族大批入泉。南朝梁天監間(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為本地設置縣、郡治之始。宋元時期,泉州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泉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屆東亞文化之都、是世界遺產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泉州是僑鄉。祖籍泉州的華僑、華人750多萬,港澳同胞76萬,分布在世界各地129個國家和地區。歸僑、僑眷250多萬。在台灣,有44.8%的漢族(約900萬)祖籍泉州。
泉州特色有:泉州炒飯、面線糊、鴨仔粥、深滬壺仔飯、牛肉羹等。泉州,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隸屬福建省,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被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③ 福建福州、泉州、漳州分別以什麼產業為主

福州是以工業為主,泉州是以輕工業為主,漳州是以農業為主
所以你要做農林牧漁方面的產業,在漳州會比較好,漳州現在是東南花都、有花卉生產、食用菌生產、現代化農業等等,漳州水熱條件極好,台商之類的都在漳州開發農業,而且漳州的農業扶持會比其他兩個城市好,畢竟是支柱產業之一,漳州的土地面積也是最大的,平原面積更是全省第一,條件極好
不足的就是這里開發比較久了,可能突然插進來不好做,不夠可以來看看

④ 泉州主要產業是做鞋子的嗎,還有什麼

不是,還有服裝,食品,紙,水暖的.

⑤ 泉州有幾個大型的工業園和開發區

泉州的大型工業園有6個:

1、潯美工業區

2、南浦工業區。

3、清蒙工業區。

4、北峰工業區。

5、火炬工業區。

6、仁風工工業區。

泉州的大型開發區有8個:

1、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2、泉州出口加工區。

3、泉州台商投資區。

4、泉州石化工業區。

5、泉州船舶港口工業區。

6、惠安台商創業基地。

7、泉州(南安)光電信息產業基地。

8、泉州軟體園。

其中,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最為知名的開發區,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古屬泉州府晉江縣、南安縣)是由泉州市委、市政府直接開發建設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范圍包括清濛園區、國家級泉州出口加工區。

⑥ 具體介紹福建泉州的工業情況,重工還是輕工業。主要分布在什麼地方。

輕工業。紡織服裝鞋帽(含紡織服裝業、皮革製品業)在泉州各縣市都有,主要是集中在晉江、石獅。
泉州—樹脂,紡織皮革
泉州市泉港區—石油化工
晉江—鞋業,皮革
石獅—服裝,紡織皮革
惠安—石雕
南安—建材,石材、水暖
安溪—茶葉
德化—陶瓷

⑦ 福建泉州主要是什麼產業,為什麼它2010年的GDP在全省排名第一呢。

首先,泉州有762萬常住人口和100萬外來人員,居福建首位,人多的地方產值會比較高;
第二,泉州是1985年成立的閩南開放區城市之一,藉助改革開放的東風,得益於僑鄉的有利條件(750萬泉籍海外僑胞),發揚閩南人愛拼敢贏的優良傳統,迅速培育和形成石油化工(泉港、惠安)、紡織服裝鞋帽(晉江、石獅、泉州)、建陶日用陶瓷(南安、晉江、德化)、食品飲料(晉江、安溪)、建築房地產(泉州、晉江)和旅遊6大支柱產業,並正在努力培植電子、機械(泉州、晉江、南安、惠安)2個重點產業,使之成為全市新經濟增長點;
第三,自1999年泉州產值一舉超過福州位居全省首位,泉州已經將此優勢保持了十二年;
第四,鑒於泉州的人口基數、工業基礎以及品牌、研發、僑鄉優勢,在可預見的將來,泉州仍將保持全省經濟總量冠軍。

⑧ 泉州有哪些工業區

你好,主要有火炬工業區,仙境工業區,王宮工業區,高新園區,北峰工業區,雙陽工業區,萬安工業區,潯美工業區,城東工業區,惠安工業區,泉港工業區等。望採納!

⑨ 泉州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泉州的五大傳統行業---食品、紡織服裝、鞋業、建材和機械工業,是泉州工業集團經濟的主流。

⑩ 福建省泉州市整個經濟狀況怎麼樣

泉州市2010年GDP首次跨越2000億元大關,預計達到2276億元,增長15.7%,增幅創1998年以來新高,經濟總量連續9年居全省首位。
2010年,泉州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多項經濟指標創下10年最佳。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達到225.06億元,增長22.8%。晉江、惠安、石獅、南安、安溪5縣(市)進入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所有縣(市)均保持全省經濟實力十強或經濟發展十佳。
過去一年,泉州五大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加快,完成產值2160億元,現價增長30.6%。石油化工、電子信息、修船造船、汽車製造、生物醫葯五大新興產業產值達446億元,泉州人首次在自己的家門口製造出輪船、汽車。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學需氧量分別削減4.2%和1.1%。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全程式網上審批、並聯審批等使項目審批時限縮短了近五分之四。
泉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936元和7240元。全市有11.24萬人享受了城鄉低保,30萬外來務工人員、農民工參加職工醫療互助。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市把握機遇,發揮優勢,銳意創新,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2.29億元,,財政總收入316.15億元,經濟總量連續11年位居福建省第一,所轄縣(市)全部躋身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或經濟發展「十佳」行列,其中5個縣(市)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
民營經濟獨領風騷,全市現有工業企業2萬家,個體工業戶7.5萬家,商業戶近25萬家;全市100家重點企業中,民營企業佔98家,民營企業無論是企業數量、產值還是就業人數均佔全市九成以上。
開放型經濟生機勃勃,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12388家,外商實際到資202.7億美元.累計批准台資企業1372家,實際到資17.06億美元。2009年,外貿出口總值達58.9億美元,在中國城市外貿綜合競爭力100強中居第29位。
集群經濟支撐帶動,形成了紡織鞋服、建築建材、食品飲料、工藝製品、機械製造五大傳統產業,培育了石油化工、電子信息、修船造船、汽車製造、生物醫葯、旅遊服務「5+1」新興產業,成就了紡織服裝、鞋業、石化3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和石材、機械製造、食品飲料等超百億元產業集群,是海峽西岸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國家能源九大基地之一。
品牌經濟再造實力,全市共擁有中國名牌產品46枚、中國馳名商標51件、國家免檢產品139項,總數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榮膺「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範城市」、「中國十大品牌城市」、「中國品牌經濟城市」、「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稱號。
投資環境日臻完善,福廈高速鐵路貫穿境內,公路通車總里程位居福建省第一位,公路密度分別是全國和全省的3.5倍和1.76倍,泉州晉江機場獲批對外開放,躋身全國50強,港口貨物吞吐量7666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25萬標箱,中心城市面積擴展到9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達57.5%,海灣型大城市框架逐步構成。
創新創業轉變提升,我市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推出「調結構、降能耗、優能源、促循環、推交易、增碳匯」六項工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力爭到2012年,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150億元以上,培育扶持壯大一批新能源骨幹企業,形成 1~2家年產值50億元以上企業,3~5家年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初步建成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專業園區,形成在國際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集群;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市第二、三產業分別以年均21.6%、17.1%的速度快速增長,三次產業結構從1978年的38.6∶32.8∶28.6調整為2009年的3.9∶59.9∶36.2;2009年我市萬元GDP能耗0.795噸標准煤,比2005年萬元GDP能耗0.90噸標准煤下降11.5%。
政通人和民生寬裕。2009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2913元、8563元,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均居全省第二位。先後榮膺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創新型城市、中國十大和諧城市和中國人居環境獎等稱號和榮譽。
科學發展風光無限。泉州市圍繞「先行先試、加快轉變、民生優先、黨建科學」和現代化泉州建設的總要求,聚焦98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統籌2980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發展,實施「一環(環泉州灣核心地區)引領、兩灣(泉州灣地區<不含一環>、湄洲灣南岸地區)聯動、三軸(以沿海交通干線、長泉鐵路、泉三高速公路為發展軸)拓展、多區(泉州開發區、泉州出口加工區等國家級開發區以及泉州台商投資區等各類工業園區)支撐」的產業布局戰略,全力實施「百千萬億倍增計劃」(力爭在5年內實現超百億企業15家,形成5個超千億產業集群,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萬億元以上),努力把泉州建設成為經濟總量大、產業結構優、綜合效益好、發展後勁足和人民生活質量好、受教育程度高,城市宜居宜業,公共服務和管理水平高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

閱讀全文

與泉州工業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哪個省軍工業最好 瀏覽:790
九河精微塑膠工業深圳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316
奧迪a5有哪些款式 瀏覽:829
五原縣工業區有哪些企業 瀏覽:798
德州工業級葡萄糖多少錢 瀏覽:995
新買的汽車嬰兒多久能坐 瀏覽:955
寶馬車5系的新款式多久上市 瀏覽:326
汽車回訪電話什麼時候打最合適 瀏覽:361
深圳木棉灣附近有什麼工業區 瀏覽:34
廣西哪個市有工業品牌 瀏覽:534
門第裡面寶馬多少錢 瀏覽:168
廣西哪裡買奧迪 瀏覽:886
深圳到長汀汽車要多久 瀏覽:524
美國傳統工業為什麼向外遷移 瀏覽:846
賓士e怎麼分時尚還是豪華 瀏覽:2
用工業鹽熱敷會怎麼樣 瀏覽:437
工業設備店鋪如何推廣 瀏覽:899
珠海x86工業主板哪裡有 瀏覽:808
日本工業發展呈現什麼特點 瀏覽:786
維修汽車電子用哪些編程器 瀏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