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宗的回鍋肉怎麼做
用料
五花肉 250克
青蒜 3根
郫縣豆瓣醬 1勺
味極鮮 適量
鹽 看情況下
白糖 適量
花椒 適量
雞精 少許
料酒 適量
姜 7片
正宗回鍋肉做法的做法
鍋里加水,放入幾片姜,1勺料酒,幾粒花椒。放入五花肉,等水開,小火煮15分鍾左右撈出
2. 回鍋肉怎麼做
回鍋肉的特色:
菜色紅綠相間,滋味醇厚,濃郁鮮香,微辣回甜,肥而不膩。
教您回鍋肉怎麼做,如何做回鍋肉才好吃
1.
將肥瘦相連的帶皮豬肉刮洗干凈,放入湯鍋內,煮10分鍾,至八成熟時撈出晾涼,切成5
厘米長、4
厘米寬、0.2
厘米厚的片;
2.
將青椒擇洗干凈,斜刀切成馬耳朵形;
3.
郫縣豆瓣醬剁成蓉。
4.
炒鍋置中火上,放油燒熱,下肉片略炒;
5.
倒出多餘的油,加入薑片和蒜片略炒,再加入青椒、郫縣豆瓣醬、甜面醬、料酒、精鹽、味精、醬油顛翻炒斷生即可。
回鍋肉的製作要訣:
1.
精選肥瘦相連帶的豬腿肉,煮肉時以斷生、肉熟皮軟為度,不宜過爛。
2.
炒肉片時要旺火熱鍋,加少許精鹽才能使肉片炒至吐油、四周微卷,呈燈盞窩狀。
小帖士-健康提示:
此菜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具有滋補腎陰、健脾開胃、增進食慾的功效
3. 如何做回鍋肉啊各位幫幫我吧
回鍋肉做法:
回鍋肉是漢族特色菜餚。屬中國八大菜系川菜中一種烹調豬肉的傳統菜式,川西地區還稱之為熬鍋肉。四川家家戶戶都能製作。回鍋肉的特點是口味獨特,色澤紅亮,肥而不膩。所謂回鍋,就是再次烹調的意思。回鍋肉作為一道傳統川菜,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川菜考級經常用回鍋肉作為首選菜餚。回鍋肉一直被認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鍋肉。
原料配方
回鍋肉的主料是豬肉,昔日較流行五花肉,肥瘦肉的比例為3:2效果最佳,現代則較多用豬腿肉、後腿肉或二刀肉或者叫坐墩兒肉,以肥瘦相連最佳。輔料則根據不同季節選用,主要有青蒜苗、青椒、泡生薑(泡菜)、蒜薹、捲心菜、大白菜、京蔥、筍等等,只要下鍋炒不會散掉就行。而調料則用郫縣豆瓣、甜面醬、豆豉、醬油以及菜籽油或者豬油。
回鍋肉的做法
做法一
原料: 豬後腿二 刀肉(在臀尖肉斜下方,每豬約有2KG左右
回鍋肉步驟1
PS:當然用五花肉,臀尖肉也可以
輔料: 青蒜苗
調料:豆瓣醬,豆豉(以永川豆豉為代表的黑豆豉及郫縣豆瓣),料酒, 白糖,味精
烹調工藝流程 :
1.肉的初步熟處理:冷水下肉,旺火燒沸鍋中之水,再改中小火煮至斷生(剛熟之意),撈起用帕子搭在肉上自然晾涼。(注意: 煮肉時 應該加入少許大蔥,老薑,料酒,精鹽,以便去除腥味)
2.青蒜苗的處理:將其蒜苗頭(白色部位)拍破(利於香味溢出),白色部位切馬耳朵型,綠色葉子部位切寸節(約3CM)
3.肉的刀工成型: 肉切成大薄片(一般長約8CM*寬5CM*厚0.2CM)
4.回鍋工藝:
4-1.鍋內放少許油, 下白肉,煸炒,肥肉變的捲曲,起燈盞窩。(把肉鏟到鍋邊這個是懶人的做法!應該是把肉先鏟出來再炒豆瓣醬)
4-2. 下豆瓣醬和甜面醬,炒香上色(看到油色紅亮)
4-3.先下青蒜苗頭 (白色部位),略炒聞香再下蒜苗葉(綠色部分)同炒
4-4. 調味加入少許 豆豉(需剁碎),白糖、味精,即可。(鹹味可根據此時菜餚具體鹹度或個人口味酌加)
5.注意事項:
5-1:肉要冷後再切 否則易碎(要的匆忙可以用自來水沖涼)
5-2: 嘗嘗豆瓣的咸 度才好確定用鹽量
5-3:甜面醬用水按 1:2比列進行稀釋後再用
5-4: 甜面醬和醬油起到調色和增香之用,適量
做法二
用料: 五花肉(肥:瘦=3:2,帶皮)、郫縣豆瓣、料酒、
配菜:蒜苗、青椒
過程 :
1.將鮮肉煮至八成熟
2. 將煮過的肉切片
3.燒油
4. 油開後,下郫縣豆瓣,用大火炒至有香味溢出
5.下切好的肉片 炒至肥肉部分變小、打卷
6. 下配菜,炒熟即可
烹飪技巧
1.選肉要精:要當天宰殺的鮮豬肉,肥四後腿二刀,瘦六寬三指,太肥則膩,太瘦則焦,太寬太窄都難成型。
2.煮肉要調味:清水煮肉,難出肉香,因此,水滾開以後,要先放入生薑(用刀拍開)、大蔥節、大蒜、花椒吊湯,等湯氣香濃,再放入洗凈的豬肉,六成熟就撈起備用,不能煮得太軟。
3.切肉要巧:很多人等肉冷了再切,肥瘦易斷,熱的時候又燙手,下刀難以均勻,懂行的廚師,把撈起的肉放在冷水裡浸一浸,趁外冷內熱時下刀,現在有了冰箱,可以把剛煮好的肉放到急凍室里兩三分鍾,這就更好切了。
4.配料要正當:豆瓣一定要正宗的郫縣豆瓣,用刀剁細,醬油要濃稠可掛瓶壁。
5.煎熬要拿準火候:掌握火候是回鍋肉的關鍵。用中火,下肉片後,即下剁細的郫縣豆瓣,混合熬炒,使豆瓣特有的色澤和味道深入肉中。火候油溫拿捏得當的師傅,能把肉片熬製成一個一個的卷窩形狀,俗稱「燈盞窩」。肉片成窩時,立即放入甜面醬、醬油少許,也可適當放幾滴料酒,放一點雞精,以增加香味和鮮味。然後,馬上加入配料,改為大火,翻炒致熟就可起鍋。
飲食小常識
四川名菜,傳說這道菜是從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當家菜。川人家祭,多在初 一、十五,煮熟的二刀肉乃是祭品的主角,俗稱「刀頭」。家祭事畢,正當「刀頭」溫度適中[1],老成都俗話說:「好刀敵不過熱刀頭」是歷代川廚對廚藝知識的精妙總結。
4. 回鍋肉怎麼樣製做
如何判斷回鍋肉是否正宗美味?判斷回鍋肉是否正宗美味,只需看呈菜後肉片的形狀即可。正宗美味的回鍋肉,盤中的肉片一定是呈現燈盞窩狀。為何是燈盞窩狀?當肉片在鍋內受熱後,肥肉溢出油脂,肉皮開始收縮,慢慢形成捲曲狀,由於中間較高,因此,外形上特別像燈盞窩。
回鍋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形似燈盞、色澤紅亮【主料】:二刀肉300克;
【輔料】:蒜苗60克;
【調料】:郫縣豆瓣30克,豆豉10克,甜面醬5克,二荊條辣椒20克,白糖5克,生抽5克,花椒10粒、八角1個,適量食鹽、蔥段、薑片;
▼美食步驟:
①將市場買來的二刀肉洗凈後,冷水下鍋,同時加入花椒、八角、薑片、蔥段,大火燒開後,撇去浮沫,然後轉小火慢燉15分鍾,之後關火,繼續燜30分鍾;
②將煮好的肉撈出放涼,然後用刀切成20mm左右厚的片,將蒜苗切馬耳朵段,蒜苗頭和蒜苗葉分開,二荊條辣椒切馬耳朵段,郫縣豆瓣和豆豉分別剁細;
③鍋燒熱,下入適量食用油,大約五成熱時,下入切好的二刀肉片,中火煸炒至肉片開始捲曲;
④將肉片推至鍋邊,下入剁好的郫縣豆瓣和豆豉,煸炒出香辣味後,將肉片一起翻勻;⑤下入切好的蒜苗頭和二荊條辣椒,煸炒出香味後,接著放入甜面醬、生抽、蒜苗葉、適量食鹽和白糖,轉大火,翻炒均勻後,關火,出鍋。
5. 回鍋肉是怎麼搞的
我這有你要的 蒜苗回鍋肉 做法,請參考
[製作原料]
帶皮豬後腿肉、蒜苗、郫縣豆瓣、醬油、甜醬、味精、化豬油。
[烹飪方法]
1.豬肉刮洗干凈,放入湯鍋中煮至剛熟,撈出晾涼切成片。蒜苗洗凈,切成馬耳朵形。
2.鍋中放油,放入豬肉片炒至出油呈「燈盞窩」狀時,放入剁細的郫縣豆瓣炒香上色,加入甜醬炒散、炒香,放入醬油、蒜苗、味精炒至蒜苗斷生,裝盤即成。
特色:香味濃厚,色鮮微甜。
四川人的名菜:正宗回鍋肉
回鍋肉是四川人的名菜,也是一道家常菜。在四川,家家會做,人人愛吃。去年成都評出了12道四川人愛吃的名菜,回鍋肉獨占鰲頭,可見它的美味。
回鍋肉又叫「熬鍋肉」,歷史悠久。稱回鍋肉的原因是肉經過第一次煮熟或蒸熟後,晾涼,片成薄片回鍋第二次烹制。(現在還有「回鍋土豆」等)
回鍋肉連皮帶肉,有肥有瘦,肥而不膩,聞起來噴香,吃起來爽口。(我可是邊打字邊流口水哈:P……
要做回鍋肉,選料要精——薄皮豬臀尖二刀肉最佳!(不是五花肉、寶肋肉等可以代替的哦,也不是盡瘦肉,拿裡脊做口感也不好嘔,發柴。以前行業有句俗話:一頭豬做不了幾份回鍋肉。足見選料這一關之高)
還有其他配料:蒜苗,就是北京人叫的「青蒜」,以前在北京的時候很奇怪,北京人把我們的蒜薹叫蒜苗,蒜苗卻叫青蒜,還有小白菜叫油菜,在四川油菜可是另一種東東哦,有時候我在想,可能很多北京大廚是照菜譜做川菜,不然,回鍋肉怎會加蒜薹,還有麻婆豆腐居然也加蒜薹?!!再多說幾句,我想川菜的辣,除與川菜本身的特點有關外,還與很多冒牌廚師有關!(有時真氣人,讓很多人只記住了辣忘了其它,甚至還非驢非馬:((((
除了後臀肉、蒜苗外,就是調料了,郫縣豆瓣少不了,它乃「川菜之魂」(四川的「家常味」不可少它,買的時候認准「鵑城牌」為正宗,色澤黑紅,香而不咸。不要買又黑又鹹的次品哦),還有甜面醬、生薑、花椒,當然還可以准備一些蘿卜或冬瓜(先賣關子,待會告你何用:P
肉選好後,就該第一次煮了(蒸也行,叫「旱蒸回鍋肉」),一大塊扔進冷水,不要忘了放幾粒花椒,拍一塊姜進去。煮到斷生(用筷子插能透皮就行了哦),撈出晾涼,用快刀片成又大又薄的片待用(不要厚的象有些人的臉皮),蒜苗也切成馬耳朵形(專業術語,斜切,象菱形)。剛才不是還有蘿卜/冬瓜嗎,,用刀切厚片,肉撈出來後把它扔到湯中繼續煮,煮PA後放鹽、味精就是美味的「連鍋湯」嘍(有菜好下酒,有湯好下飯:)
炒回鍋肉簡單極了,鍋燒熱,不放油,把剛才的肉放進去,煸炒至肉吐油,變成「燈盞窩」(就像小時侯點的油燈窩),要記住,這是肥而不膩的原因哦。加入豆瓣,炒香上色,再放入少許甜面醬,出香味就放適量的鹽調味(家裡做不放味精也香哦),再將蒜苗投入炒斷生,起鍋嘍!!!香噴噴、美滋滋的,不流口水才怪!香氣飄的老遠,以前往往一家人炒回鍋肉,弄得幾家人流口水:P……
再多說幾句,還有一種「連山回鍋肉」,也很有名,肉片更大,更薄!!!(大到你難以想像,巴掌大哦,1斤肉8—10片搞定,不要怕,好吃極了,你要一多想,轉眼可能就沒你的份嘍,呵呵:))),另外,還要加入白面餅片一起炒。這樣一來,顏色上,有紅有白有綠;口感上,有酥有綿有韌,交相輝映,美上加美!!!!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5713485.html?fr=qrl3